八年级物理优生辅导计划

八年级物理优生辅导计划
八年级物理优生辅导计划

八年级物理优生辅导计

Document serial number【NL89WT-NY98YT-NC8CB-NNUUT-NUT108】

八年级物理优生辅导计划

一、目的

为全面提高教学质量,出色完成学校制定的培养目标,特选拔学科基础扎实、学业成绩优异、思维敏捷、学习能力超群的学生,进行重点培养,为他们脱颖而出创造条件,从而造就一批实践能力强的人才,成为带动全体学生物理学科学习的榜样。

二、学生名单

三、情况分析

物理是八年级学生刚刚接触的学科,如何激起学生的兴趣,如何使学生保持长久的兴趣是我们的课题之一。在智力、学习成绩、日常表现等方面相对优秀的那部分学生常常被认为是好学生,也被称为优生。但他们认知结构、判断能力和行为决策水平都有待提高,他们思维活跃不稳定,容易受各种因素的干扰,紧张的学习、激烈的竞争、单调的生活、成长的烦恼,还有来自家长教师及学生自身的过高期望等,常常会诱发这些学生的消极情绪体验,产生不良的心理现象。优生在年级中人数不多,但影响却颇大,抓好对他们的教育,对形成良好的班风校风有很大作用。这些学生能否严格要求自己,大胆工作无疑会对班级工作局面的好坏产生很大影响。

四、具体措施

1.经常和学生谈心,关心他们,关爱他们,让学生觉得老师是重视他们的,激发他们学习的积极性。了解学生们的学习态度、学习习惯、学习方法等。从而根据学生的思想心态进行相应的辅导。

2、不纵容优秀的学生,一视同仁。首先我做到真诚,做到言出必行;其次做到宽容,即能从差生的角度去分析他们的行为对不对。

3、利用课外业余时间对学生进行个别指导。

4、优化备课,功在课前,效在课上,成果巩固在课后培优。尽可能“耗费最少的必要时间和必要精力”备好学生、备好教材、备好练习。解答习题要有多角度,一题多解,一题多变,多题一解,扩展思路,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培养学生思维的广阔性和变通性;解题训练要讲精度,精选构思巧妙,新颖灵活的典型题,有代表性和针对性的题,练不在数量而在质量,训练要有多样化。

5、经常与家长联系,相互了解学生在家与在校的一些情况,共同促进学生的作业情况,培养学习兴趣,树立对学习的信心。

希望通过制定并努力实施这个优生辅导计划,可以帮助学优生更好地发展。

优生辅导作业

优生辅导——运动

1.一列火车在雨中自东向西行驶,车内乘客观察到雨滴以一定速度垂直下落,那么车外站在月台上的人看到雨滴是()

A沿偏东方向落下,速度比车内乘客观察到的大。

B沿偏东方向落下,速度比车内乘客观察到的小。

C沿偏西方向落下,速度比车内乘客观察到的大。

D沿偏西方向落下,速度比车内乘客观察到的小。

2.某人从路灯的正下方经过,如他沿地面作的是匀速直线运动,那么他的头顶影子的运动是()

(A)越来越快的变速直线运动;(B)越来越慢的变速直线运动;

(C)匀速直线运动;(D)先逐渐加快,后逐渐变慢。

3.某人沿一条直路用1小时走完了6千米路程,休息半小时后又用1小时继续向前走了4千米路程,这人在整个过程中的平均速度是_____千米/小时。

4两支队伍同时从相距为s的A、B两点出发,他们以同样大小的速度v相向而行。出发时,一个传令兵开始驾车以速度4v不停地往返于两支队伍的队首之间传达命令,当两支队伍相遇时,传令兵行驶的总路程为()

s;B4s;C2s;DO。

5.某人驾驶小艇,沿河逆流而上,从甲地到乙地,又立即从乙地返回甲地。若小艇在静水中的速率为8米/秒,河水流速为2米/秒,则小艇往返于甲、乙两地之间的平均速率为______米/秒

6声音在金属中的传播速度比在空气中大。已知声音在空气中传播距离s和在某金属管道内传播同样距离所需时间之差为t,且已知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为v,则声音在该金属管道内的传播速度是()7冬天冷风从正北方向吹来,一位学生骑自行车由西向东行驶,他会感到()

(A)风从左前方吹来;(B)风从右前方吹来;

(C)风从左后方吹来;(D)风从右后方吹来

8正以10米/秒的车速驶离一高山崖壁的汽车,驾驶员鸣笛后4秒钟听到了回声。已知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为340米/秒,则驾驶员开始鸣笛处到高山崖壁处的距离是______米。

9上海的南北高架道路,在穿越住宅区的路段两旁,常设置数米高的塑料档板,这是为了()

(A)提示驾驶员安全行车。(B)防止车辆冲出车道,起护栏作用。

(C)防止车辆排放的废气外逸。(D)减少对居民的噪声污染。

10某旅客在火车车厢内以1.5米/秒的速度行走。当车厢静止时,他从车厢头走到车厢尾需要20秒,当火车以10米/秒的速度向前匀速行驶时,则他从车厢头走到车厢尾所需要的时间和站在地面上的人看见旅客通过的路程分别是()

(A20秒,200米。(B)10秒,200米。

(C)20秒,170米。(D)15秒,170米。

11某商场有一自动扶梯,某顾客沿开动(上行)的自动扶梯走上楼时,数得走了16级,当他以同样的速度(相对电梯)沿开动(上行)的自动扶梯走下楼时,数得走了48级,则该自动扶梯级数为() 12甲、乙两人分别在并列的两个升降机中,各自以自己为参照物,甲看见乙在上升,楼房也在上升,乙看见楼房在上升,如果以地面为参照物,则他们运动的状态是()

(A)甲在上升,乙在下降,(B)甲、乙都在下降,但乙比甲快(C)甲、乙都在下降,但甲比乙快,(D)以上三种情况都不对。

13下列四种情况中,速度大小最接近20m/s的是().

A.员工上下班骑自行车的速度B.内环线高架快车道的限速

C.沪宁高速公路快车道的限速D.磁悬浮列车正常行驶的速度

优生辅导—声学题

1.火车在进入隧道前必须呜笛。若火车速度为80千米/时,声音在空气中的速度是340米/秒,司机在鸣笛后2秒时听到自隧道口处的山崖反射的回声,则鸣笛时火车到隧道口的距离是_______米。

2.往保温瓶里灌开水的过程中,听声音就能判断壶里水位的高低,因为()

A.随着水位升高,音调逐渐升高。

B.随着水位升高,音调逐渐降低。

C.灌水过程中音调保持不变,音响越来越大。

D.灌水过程中音调保持不变,音响越来越小。

3.妈妈买碗时常把两只碗碰一碰,听听发出的声音。她判断碗的好坏时主要的根据是声音的:()

A.音调;B.响度;C.音色;D.音量。

4我们能够分辨钢琴和小提琴的声音,这是因为它们发出声音的:()

A.音调不同;

B.音色不同;

C.响度不同;

D.频率不同。

5.音乐厅正确音乐会,男中音在放声高歌,女高音轻声伴唱,又有多种乐器伴奏,这时男中音的________比女高音的大,而女高音的________比男中音的高。音乐会的声音我们听起来有丰富的立体感,这主要是由于人的听觉具有________效应。

6为了探究声的产生条件,有人建议利用以下几个实验现象。

甲、放在钟罩内的闹钟正在响铃,把钟罩内的空气抽去一些后,铃声明显减小。

乙、使正在发声的音叉接触水面,水面溅起水花。

丙、吹笛子时,手指按住不同的孔便会发出不同的声音。

丁、在吊着的大钟上固定一支细小的笔,把钟敲响后,用纸在笔尖上迅速拖过,可以在纸上画出一条来回弯曲的细线。

你认为,能说明声的产生条件的实验现象是哪一个或哪几个?其他现象虽然不能说明声的产生条件,但是分别说明了什么问题?

7长途汽车经过长时间行驶后,驾驶员常常会停下车,拿根铁棒敲打车轮,凭借声音可以判断轮胎内的空气是否充足。这主要是因为敲击的轮胎内空气充足时发出声音的()

A.响度较大B.音调较高C.音调较低D.响度较小

8科学家根据星球光谱的红移现象推断宇宙正在膨胀,星球正在离我们越来越远。其实在日常生活中声音也有类似的现象,在火车从我们身边疾驶而过的瞬间,尽管火车发出的汽笛声频率是不变的,但我们听起来声音的音调却是()选填“由高变低”或“山低变高”

优生辅导——光的反射、平面镜成像作图题解析

作物体的像

给出物体和平面镜,作出平面镜内物体的像。

1.如图所示,物体AB上的B点在平面镜里所成的像在B’点,在图中画出平面镜的位置和物体AB在平面镜中的像A’B’。

确定反射面或平面镜

利用光的反射规律和光线关系确定反射面,以及平面镜成像的图例中,确定平面镜的位置。

2.小明用平面镜将一束太阳光反射到竖井中,如图所示。请在图上作出平面镜的位置,并标出镜面与水平面夹角的度数。

确定光源或物体位置

平面镜成像的原理是光的反射,可以根据这个原理在平面镜和反射光路中确定光源或物体的位置。

3.有一光源S在平面镜前,经平面镜的两束反射光如图7所示,请你根据平面镜成像的特点确定光源位置,并完成光路图。

优生辅导—凸透镜

1.给你一个透镜,怎样用最简单易行的方法判断它是不是凸透镜?

2.说出两种最简便的估测凸透镜焦距的方法。

思路点拨

1.看看这个透镜能否作为放大镜,如能,则为凸透镜;不能,则不是凸透镜.操作方法是通过此透镜看邻近它的物体(如某一具体物体

或者书报上的字等),如看到这些物体被放大了,此镜就是放大镜.如对这些物体无放大作用,则此镜就不是放大镜.

2.估测此凸透镜的焦距,可以有以下一些简单的方法

第一种方法(太阳光聚焦法):在太阳光下,使此凸透镜正对太阳,在透镜的另一侧正对透镜置一白纸(或一光屏),前后移动透镜,使白纸上得到的光斑最小,测出此时白纸与透镜间的距离,即为此透镜的焦距.

第二种方法(远物成像法):使透镜正对远处的电灯(或远处的一个明亮的物体),在透镜的另一侧正对透镜置一白纸(或一光屏),前后移动透镜,使白纸上得到远处电灯(或该明亮物体)的清晰的像,测出此时透镜与白纸之间的距离,即约为此透镜的焦距.

第三种方法:将此透镜作为放大镜使用来观察某一细小物体(也可以是书报上的某一个字),将透镜正对此物体且逐渐远离并同时通过透镜观察此物体的放大的像,直至刚好再也无法看清楚这个像时,测出此时小物体与透镜的距离,这一距离也就约为此透镜的焦距.(作为本题的答案,只需在上述三法中任写两法即可)

上述的第三种解法的来历是利用了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即当物体与透镜的距离小于1倍焦距时,成放大虚像.当物体与透镜的距离等于1倍焦距时,不成像.所以当物体与透镜的距离由较小逐渐增大到等于1倍焦距时,其成像情况则是由成愈来愈放大的虚像直至最后不能成像,即看不到像了.

选择题

1.一个焦距是10cm的凸透镜,当物体从离透镜20cm处逐渐移向30cm处的过程中

().

A.像逐渐变大,像距逐渐变小B.像逐渐变小,像距逐渐变大

C.像逐渐变大,像距逐渐变大D.像逐渐变小,像距逐渐

2.如果要使透镜15cm处的光屏上得到物体的清晰、缩小的实像,测应选择的凸透镜的焦距为()

A.5cmB.10cmC.15cmD.20cm

3.在做凸透镜成像的实验时,若光屏上得到一个倒立、缩小的实像,测得物体到透镜的距离为10cm,则该凸透镜的焦距有可能为() A.3cmB.5cmC.7cmD.14cm

4.物体沿凸透镜主光轴从2倍焦距处匀速向外移动的过程中,像的大小和速度将()

A.像变大,速度变大B.像变大,速度不变

C.像变小,速度变小D.像变小,速度不变

5.要在光屏上得到跟物体一样大小的像,下列元件中应选用() A.平面镜B.凸透镜C.凸面镜D.凹透镜

6.测绘人员绘制地图时,常需要从高空飞机上向地面拍照,若使用的相机镜头焦距为50mm,则胶片与镜头的距离应为()

A.100mm以外B.恰为50mmC.50mm以内D.略大于50mm

7.摄影师利用“135”照相机对着一学生拍完一张全身像后,接着对站立不动的该生再拍一张半身像,则摄影师应()

A.缩短相机与学生距离,同时将镜头内缩

B.缩短相机与学生距离,同时将镜头外推

C.增大相机与学生距离,同时将镜头内缩

D.增大相机与学生距离,同时将镜头外推

8.在做凸透镜成像的实验中,烛焰在光屏上成了一个实像,如果这时用硬纸板将凸透镜遮住一半,则().

A.屏上不能成像

B.屏上不能成完整的像

C.屏上仍能成完整的像,但比原来暗

D.屏上仍能成完整的像,且和原来的像没有任何不同

9.在凸透镜前有一个物体,当它沿主光轴向透镜方向移动30cm,它对应的像却远离透镜移动了10cm,那么()

A.物体可能在离透镜1倍焦距内移动

B.物体一定在离透镜2倍焦距外移动

C.物体一定在离透镜2倍焦距与焦点间移动

D.以上说法都有道理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