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适城市2017届九年级化学第二次模拟试题
非谓语动词用法及练习试题

非谓语动词用法及练习试题一、选择题1.(2017届山东省滨州市滨城区九年级第二次模拟)David enjoys ____ music at weekends, but I prefer ________ for a picnic.A.listening to;go out B.listening to;to go outC.to listen to;to go out D.listen to;going out2.Alice couldn’t make herself ________ atten tion to because her classmates made so much noise. A.pay B.paid C.paying3.My mother usually eats a little for supper________. She looks slimmer than before.A.to save money B.saving money C.to lose weight D.losing weight 4.—Why do the students need to read every day?—________information for writing.A.To collect B.Collecting C.Collect D.Collected 5.—You’d better advise him ________ anything out of the window while driving.— OK, I will.A.not throw B.no throwing C.don’t throw D.not to throw6.My mother always teaches me how ________ water in my daily life. That really helps me develop a good habit of using water.A.to save B.saving C.saves D.saved7.—I feel stressed at times, but I don’t know________about it.—You can come to me whenever you need.A.whom to talk B.when to talk C.who to talk to D.when to talk to 8.The driver wanted to park his car near the roadside but was asked by the police________. A.not to do B.do not C.not do D.not to do so 9."An early bird catches the worm" means that you have to do something ahead of others___success.A.achieving B.achieve C.to achieve D.to achieving 10.—I didn’t hear you come in just now.—That’s great. I tried ________ the baby up.A.no waking B.don’t wake C.to not wake D.not to wake 11.—Why are you so excited today?—Because we were told a school trip this weekend.A.having B.have C.to have D.had12.---Max is a funny boy. His jokes always make us ________a lot.A.to laugh B.laughing C.laugh D.laughs 13.—Mother’s Day is coming. Shall we make some paper rose s for Mum?—Sounds great! But would you please show me _______ as I know little about DIY?A.where B.why C.whether D.how14.They offered courses_________ students know the importance of protecting the Huanghe River.A.help B.helped C.helps D.to help15.How lucky Peter was! Some policemen arrived in time and __________ him out. A.managed to help B.tried to help C.succeeded to help D.tried helping 16.—Were you required___________ home during the outbreak of COVID-19?—Yes. Luckily, the Internet made it possible for many of us________ from home.A.to stay; to work B.staying; to work C.to stay; work D.staying; work 17.—To keep the students safe on their way to school, we have taken more action.— That sounds great. We should do what we can __________ the school bus accident.A.to prevent B.prevent C.to preventing D.preventing 18.一Have you got the tickets for the concert?一Not yet,I didn't realize difficult it was the tickets.A.what; to get B.what; getting C.how; to get D.how; getting19.The old couple often take a walk after supper in the park with their pet dog ___________ them.A.to follow B.following C.followed D.follows 20.— Listen! Can you hear something?— Yeah, it could be some children outside.A.were playing B.playingC.to play D.play21.—________ twice, the cat refused to move near to the table unless the dog was away. A.Being bitten B.Bitten C.Having bitten D.To be bitten 22.A medical team, ________ five experienced doctors and ten skillful nurses, was sent to the earthquake-stricken area in Turkey.A.made up of B.made of C.made from D.made by23.-Don’t you think your hair is too long?-Yes. I am going to have it ________ soon.A.cut B.cuts C.cutting D.to cut24.—My eyesight is getting worse these days. I'd like to have my eyes________. —Perhaps you should consider ________the time on the computer.A.checked; reducing B.to check; reducingC.checked; to reduce D.checking; to reduce25.—My bike is broken.—Why not have it________?A.repair B.repaired C.repairing D.to repair 26.The audience enjoyed the lecture ________ by Hans and Einstein joined in the applause too. A.given B.giving C.to give D.gave27.Mr. Smith is much surprised to find the watch he has had ________ is nowhere to be seen. A.to repair it B.it repaired C.repaired D.to be repaired 28.________ with life in the city, life in the countryside is much slower and more peaceful. A.To compare B.Comparing C.Compared D.Compare 29.—What are on show in the library?— Some photos ________ on the Great Wall.A.are taken B.taken C.are taking D.were taken30.In his e-mail, David promised _________his daughter during her stay in Japan.A.visiting B.visit C.visited D.to visit 31.—Look! This photo was taken four years ago!—It’s interesting! I used to short hair, but now I am used to a ponytail (马尾辫). A.wear; tie B.wear; tying C.wearing; tie D.wearing; tying 32.Farmers depend on good weather ________ their crops.A.grow B.to grow C.growing D.to growing 33.Snakes don’t have ears but they can feel things ________.A.moving B.move C.moved D.to move34.If you want to make yourself ______, you should speak clearly and slowly.A.to understand B.understood C.understand D.understanding 35.I think middle school students should not get their hair _______.A.color B.colors C.colored D.coloring 36.—Doctor! I can’t fall at night.—Don’t worry! You are too stressed. Just be relaxed and take some pills, then you’ll be better. A.sleepy; asleep B.asleep; sleepingC.sleep; sleep D.asleep, sleepy37.A lot of museums in China are worth___________. If you have time, you can choose to go. A.visited B.visiting C.to visit D.visit 38.Thousands of young people spend hours ______ Wechat moments of their friends every day. A.to check B.checking C.check D.checks 39.—You don’t know what great difficulty I had ________ to get the two tickets.—But the film is really worth _________ twice.A.managing; seeing B.to manage; seeingC.managing; being seen D.managed; to see40.A new high-speed railway ________ Yangzhou ________ Nanjing will be built. A.connected; and B.connects; with C.connected; to D.connecting; to 41.I like ___________ because it makes us know ourselves better and know more about the world.A.reading B.read C.to read D.reads42.The clothes need _________, but you _________do that by yourselves.A.washing; needn't B.washing; needn't toC.to be washed; don't need D.to wash; don't need to43.His pronunciation is better, for he kept ______ a short passage after the tape every morning. A.to read B.readingC.read D.reads44.— Do you prefer _______ basketball with me?— No, I'd rather _______ at home and watch TV because of my aching feet.A.play; stay B.to play; to stay C.play; to stay D.to play; stay 45.My brother would rather spend time _________ in the library _________ talk with friends on WeChat.A.read; in B.reading; in C.reading; than D.to read; than 46.On her way home, Lucy saw a thief ______ in a shop. She stopped ______ 110 at once. A.steal; call B.to steal; callC.stealing; to call D.stealing; calling47.You’d better give up smoking at once.A.start smoking B.start to smoke C.stop smoking D.stop to smoke 48.—Did everyone attend the concert last night?—No, Emily preferred ________ TV at home to ________ the concert.A.to watch; attend B.to watch; attending C.watching; attend D.watching; attending 49.—Li Dan, the first Chinese science fiction movie The Wandering Earth is well worth________ . You must go and see it.—OK. I’m going to take my daughter to watch it.A.to be watched B.being watched C.to watch D.watching 50.— Would you mind ________ in the hall?—Of course not.A.smoked B.don't smoke C.not smoking D.not to smoke 51._______ trees is a long-term project. Let's take good care of these trees we plant and wait for them to grow up.A.Plants B.Planted C.Plant D.Planting 52.—Were you born in Baiyin City?—No, I wasn’t. But I have been used ________ in the city since I moved here ten years ago. A.live B.to live C.living D.to living 53.Your English will be better if you practice _______ English for an hour every day. A.speak B.speaking C.to speak D.to speaking 54.Parents always warn their children ________ the scissors because they are dangerous.A.to not use B.not use C.not to use D.not using55.________ the early flight, we ordered a taxi and got to the airport very early.A.Catching B.To catch C.Catch D.Caught56.Who are you going to have ________ the library since the designer is busy these days.A.to design B.designed C.designing D.design57.The computer requires ________. I think I need ________ to ask Mr. Zhang for help. A.fixing, to go B.to fix, going C.fixing, going D.to fix, to go 58.When I eat a mooncake, I prefer ________ it into small pieces before eating rather than________ it up straight.A.to cut;eat B.cutting;eat C.to cut;to eat D.cutting;eating 59.—My iPad has gone wrong. I’ll have it_______.—Why don’t you have Uncle Wang_______it? Nobody can if he can’t.A.repair; repaired B.repair; repairing C.repairing; repaired D.repaired; repair 60.(题文)The manager is used to _____________the computer to check e-mails every morning.A.turn on B.turning on C.turn off D.turning off【参考答案】一、选择题1.B解析:B【详解】句意:在周末David喜欢听音乐,但是我更喜欢外出野餐。
九年级化学第二次12月月考试题 试题_1

姜堰2021届九年级化学第二次〔12月〕月考试题〔无答案〕苏教版〔考试时间是是:60分钟,满分是:60分命题人:王秀英〕请注意:1.本套试卷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个局部。
2.所有试题之答案均须填写上在答题卡上,答案写在试卷上无效。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 C-12 N-14 O-16 Fe-第一局部选择题〔一共20分〕第1题—第10题,每一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每一小题1分,一共10分。
1.以下物质中,属于纯洁物的是2. 以下变化中属于物理变化的是A.碳酸氢铵保存时逐渐减少 B.新买的铝锅在空气中渐渐失去光泽C.食物变馊 D.矿石粉碎3. 以下物质中不属于溶液的是A.食盐水 B.汽水 C.泥水 D.澄清石灰水4. 2021年“世界水日〞的主题是“水与粮食平安〞。
以下说法错误的选项是A. 水的天然循环能实现水的重新分配,不需兴建水利工程B. 农业消费中改变灌溉方式,变漫灌为喷灌或者滴灌,以节约用水C. 为了防止水体污染,农业上应合理使用农药和化肥D. 将生活用水、地表雨水分类处理,可减少污染,保护水资源5. 以下关于实验现象的描绘不正确的选项是A. 铁片放入硫酸铜溶液中,铁外表出现红色金属,溶液变为黄色B. 在蜡烛火焰上压一块白磁板,磁板上出现黑色固体C. 家庭小实验中,将鸡蛋放入白醋中,蛋壳上有气泡产生D. 将生铁粉末投入盛有过量稀盐酸的烧杯中,充分反响后仍有黑色残渣6. 以下说法错误的选项是A. 煮沸的汤比煮沸的水温度高B. 因为溶液具有均一性,因此所有糖水都一样甜C. 消除路面积雪可撒些盐使其较快融化D. 闻到厨房里炒菜的香味,是因为微粒不断运动7. 豆浆被成为“植物奶〞,其中含有的异黄酮〔C15H10O2〕具有防癌功能,以下关于异黄酮说法正确的选项是A. 异黄酮中一共含有27个原子B. 一个异黄酮分子中含有一个氧分子C. 异黄酮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大D. 异黄酮中C、H、O三种元素的质量比为15:10:28. 以下现象和事实,可用金属活动性作出合理解释的是①金属镁在空气中比铝更易点燃,说明镁比铝活动性强;②金属铝比金属铁耐腐蚀,说明铁比铝活动性强;③铁能与稀盐酸反响产生氢气而铜不能,说明铁比铜活动性强;④金属锌与稀硫酸反响速率适中,更适于实验室制取氢气.A.①②B.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③④9. 将等质量的甲、乙两金属分别与足量的稀盐酸反响,产生氢气的质量与反响时间是的关系如图。
学2018届九年级上学期第二次质检化学试题(附答案)

实验中学2017--2018学年度第一学期第二次质检九年级化学试卷命题人:化学组说明:全卷共6页,满分100分。
考试时间80分钟。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 C-12 N-14 O-16 Na-23 Ca-40一、选择题(本大题包括14小题,每小题2分,共28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是正确的。
请将所选的答案写在答题卡对应题目空格上)1.下列叙述中不涉及...到化学变化的是()A.使用火药B.烧制陶瓷C.粮食酿酒D.制作石器2.某无土栽培的营养液中含有磷酸钾(K3PO4)。
其中磷元素的化合价为()A.-3 B.+1 C.+3 D.+53.竹炭制品深受消费者欢迎,竹炭是竹子经过炭化处理后形成的多孔性材料,竹炭不具有...的性质是()A.黑色固体B.有吸附性C.易溶于水D.能够燃烧4.关于电解水实验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 实验证明水是由氢气和氧气组成的B. 电解水时正极产生的是氧气C. 水中氢、氧元素的质量比为2:1D. 水分子是由氢分子和氧原子构成的5.下列关于碳单质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C60的相对分子质量为720B.石墨很软,不能用于制石墨电极C.木炭具有还原性,常温下可以将氧化铜中的铜还原出来D.金刚石、石墨和C60都由碳元素组成,结构相同6.下列属于“空气污染指数”需要监测污染物是()A.氮气B.二氧化碳C.稀有气体D.可吸入颗粒物7.地壳里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是( )A.Fe B.O C.Al D.Si8.下列对于化学式“H20”的各种表述错误..的是( )A.表示水这种物质B.表示水分子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C.表示1个水分子D.表示1个水分子由2个氢原子和1个氧原子构成9.日常生活中见到的“加碘食盐”、“高钙牛奶”中的“碘、钙”应理解为( )A.元素B.原子C.离子D.分子10.在加压条件下,40m3的石油气(含丙烷、丁烷等气体)可以装入0.04m3的钢瓶中,这说明( )A.分子的质量很小B.分子由原子构成C.分子在不断地运动D.分子之间有间隔11.下列粒子结构示意图中,表示原子是()12.下列四种物质中,属于化合物的是()A.河水B.冰水混合物 C .自来水D.液氧13.根据右图的信息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硫属于金属元素B.硫原子的核电荷数为16C.硫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为32.07gD.在化学反应中,硫原子容易失去电子14.如图表示在一定条件下发生的某化学反应,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该反应属于化合反应B.该反应不符合质量守恒定律C.该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发生了改变D.两种反应物均为化合物二、填空题(本大题包括5小题,共23分)15.(4分)钒被誉为“合金中的维生素”。
中考化学专题训练09 有关化学式的计算(解析版)

1.【黑龙江省鸡西市田家炳中学2018 届九年级模拟】一种新型的甜味剂木糖醇(C5H12O5)悄悄地走入我们的生活。
⑴它由几种元素组成;⑵木糖醇的相对分子质量;⑶各元素质量比C∶H∶O=。
【答案】三152 15:3:20【解析】木糖醇(C5H12O5),⑴它由碳,氢,氧三种元素组成;⑵木糖醇的相对分子质量是12×5+12+16×5=152;⑶各元素质量比C∶H∶O=12×5∶12∶16×5=15:3:20。
2.【山东省德州市夏津第六中学2018 届九年级下学期开学考试】完成下列计算。
(1)Ca(OH)2 的相对分子质量是。
(2)NH4NO3 中氮元素的质量分数是。
(3)蒸干35gKCl 溶液,得到7gKCl 固体,求原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
【答案】74 35% =20%3.人体中的钙元素主要存在于骨骼和牙齿中,以羟基磷酸钙晶体[Ca10(PO4)6(OH)2]形式存在,其相对分子质量为1004.牛奶含钙丰富又易吸收,且牛奶中钙和磷比例合适,是健骨的理想食品.如图是某乳业公司纯牛奶包装标签的部分文字.请仔细阅读后回答下列问题:(1)求羟基磷酸钙中钙元素的质量分数为(保留为0.1%).(2)若人体每天至少需要0.6g 钙,且这些钙有90%来自牛奶,则一个人每天至少要喝盒牛奶?【答案】39.8% 2【解析】本题以纯牛奶包装标签的部分文字为载体,考查了信息获取、处理及灵活运用化学式的有关计算进行分析问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理解化学式的意义是解题关键。
(1)根据羟基磷酸钙晶体[Ca10(PO4)6(OH)2]化学式,羟基磷酸钙中钙元素的质量分数为= ×100%≈39.8%。
(2)人体每天至少需要来自牛奶的钙为:0.6g×90%=0.54g,0.54g÷0.11g/100mL≈491mL,则一个人每天至少要喝491mL÷250mL/盒≈2盒。
2023年山东省邹城市第十一中学中考二模化学试题(含答案)

九年级第二次中考模拟检测化 学 试 题注意事项:1.本试卷分第Ⅰ卷和第Ⅱ卷两部分,共 8 页。
考试用时 60 分钟。
共 50 分。
2.答题前,考生务必先核对条形码上的姓名、准考证号和座号,然后用 0.5 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将本人的姓名、准考证号和座号填写在答题卡相应位置。
3.答第Ⅰ卷时,必须使用 2B 铅笔填涂答题卡上相应题目的答案标号,如需改动,必须先用橡皮擦干净,再改涂其它答案。
4.答第Ⅱ卷时,必须使用 0.5 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在答题卡上书写。
务必在题号所指示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 H—1 C—12O—16S—32Mg—24Zn—65Ca—40Na—23第Ⅰ卷(选择题 共 16 分)一、选择题(下列各题只有一个正确选项。
其中,1~4 小题各 1 分,5~10 小题各 2 分,本大题共 16 分)1. 生活中处处蕴藏着化学知识,下列做法利用了该物质物理性质的是( ) A .用铁粉保鲜食品 B .用甘油保湿皮肤C .用漂白粉漂白织物D .用肥皂水涂抹蚊虫叮咬处2.下列涉及学科观点的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微粒观:水分子是由两个氢原子和一个氧原子构成的B .结构观:金刚石和石墨中碳原子排列方式不同,故二者的物理性质存在很大差异C .守恒观:8g 硫在 8g 氧气中充分燃烧,生成 16g 二氧化硫D .转化观:铜和硝酸铜可以相互转化3.对 CO 2、C 2H 2、H 2CO 3、CaCO 3、NaHCO 3五种物质的判断,正确的是( ) A .C 2H 2、H 2CO 3都是有机物 B .CO 2、H 2CO 3都属于氧化物 C .CaCO 3、NaHCO 3都属于盐D .H 2CO 3、NaHCO 3溶液都显酸性4.下列应用和相应的原理(用化学方程式表示)及基本反应类型都正确的是( ) A .用铁质容器盛放稀盐酸:22Fe+2HCl FeCl +H ↑═ 置换反应 B .用镁粉做照明弹:22Mg+O 2MgO 点燃化合反应C .用氢氧化铝治疗胃酸过多:222Al OH +2HCl AlCl +2H O ()═ 复分解反应D .制取透视检查胃肠的钡餐: 2223BaCl +CO +H O BaCO 2HCl ↓+═ 复分解反应5.下列方案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A.A B.B C.C D.D6.甲、乙试管中各盛有10.0g 水,向其中一支中加入3.0g KNO3固体,另一支中加入3.0g NaCl 固体,按图 1 进行实验(KNO3和NaCl 的溶解度曲线如图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甲中加入的固体是KNO3B.0℃时,甲中溶液可能饱和,乙中溶液一定饱和C.KNO3中含有少量NaCl 杂质,可用冷却KNO3热饱和溶液的方法提纯D.40℃时,若使图1 中甲、乙试管内的溶液恰好变为相应饱和溶液,甲中蒸发掉水的质量大于乙中蒸发掉水的质量7.甲、乙、丙、丁四位同学设计了下列有关物质鉴别的方案:甲:借助CO2气体不能区分NaOH、Ca(OH)2和稀盐酸三种溶液;乙:只用湿润的pH 试纸,就能鉴别NH3、O2、CO2;丙:有酚酞和BaCl2溶液,就能鉴别盐酸、硫酸、Na2CO3、NaOH 和KNO3五种溶液;丁:不用其它任何试剂不能将HCl、BaCl2、Na2CO3、NaCl 四种溶液鉴别出来。
山东省济宁市三维斋中考化学一模试卷(含解析)-人教版初中九年级全册化学试题

2017年某某省某某市三维斋中考化学一模试卷一、选择题(1-4题,每题1分,5-10题,每题2分,共16分)1.生活中有太多的变化,下列“变”中涉及化学变化的是()A.树根“变”根雕B.葡萄“变”美酒C.玉石“变”印章D.玩具机器人“变”形2.物质的宏观性质与微观组成(或结构)相互联系是化学特有的思维方式,下列对物质性质的解释不正确的是()A.稀有气体可以用作多种用途的电光源,是因为它们的化学性质比较稳定B.铁通不能盛放波尔多液,是因为铁能与硫酸铜溶液反应C.金刚石、石墨的物理性质差异较大,是因为碳原子的排列方式不同D.氢氧化钾溶液、石灰水都能使石蕊试液变蓝,是因为它们都含有OH﹣3.下列选项中的物质所属类别正确的是()选项物质类别A 空气、石油、干冰混合物B 氮气、水银、臭氧单质C 纯碱、烧碱、熟石灰碱D 甲烷、乙醇、二氧化碳有机物A.A B.B C.C D.D4.某处控型食品保鲜剂以淀粉、二氧化硅(SiO2)为载体,吸附酒精制作而成,保鲜原理是酒精缓缓挥发,在食品周围形成一定浓度的气体保护层,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SiO2中的Si的化合价为+4 B.起保鲜作用的物质是酒精C.该保鲜剂不能与明火接触D.酒精挥发时分子体积变大5.下列不属于基本反应类型的是()A.C+O2CO2B.CO+CuO Cu+CO2C.2H2O2H2+O2↑D.HCl+NaHCO3═NaCl+CO2↑+H2O6.如图为甲、乙两物质(均不含结晶水)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20℃时,100g甲溶液中含甲物质的质量为25gB.20℃时,等质量甲、乙饱和溶液中含溶质的质量相等C.将甲物质从50℃降温到30℃时一定有晶体析出D.将甲、乙两种物质的溶液分别从50℃降温至20℃时,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均为25%7.如图所示实验中,①④为用紫色石蕊溶液润湿的棉球,②③为浸过紫色石蕊溶液的干燥棉球.下列能准确描述实验现象的是()A.④比①先红,②、③不变红 B.①比④先红,②、③不变红C.④变红,①②③不变红 D.①变红,②③④不变红8.下列方法能达到提纯目的是(括号内为杂质)()A.CaO(CaCO3):放入适量稀盐酸B.H2(HCl):通过足量氢氧化钠溶液C.N2(O2):通过足量红热的木炭D.CO2(CO):点燃9.有四瓶无色溶液,它们分别是:①稀盐酸、②稀硫酸、③NaOH溶液、④Na2SO4溶液.某实验小组分别对四种溶液进行了一系列实验,结果如下表:甲乙丙丁加入无色酚酞溶液不变色变红不变色不变色加入BaCl2溶液白色沉淀无明显现象白色沉淀无明显现象加入Na2CO3溶液无明显现象无明显现象产生无色气体产生无色气体则对应甲、乙、丙、丁顺序的四种物质是()A.②③④① B.④③②① C.③④①② D.①②④③10.某一种或几种物质的水溶液中,可能含有以下几种离子:Na+、Cl﹣、Ca2+、Ba2+、SO42﹣、CO32﹣,现取两份100mL 溶液进行如下实验:(1)第一份加入AgNO3溶液有沉淀产生.(2)第二份加足量的Ba(NO3)2溶液,有白色沉淀产生,再加入过量的稀硝酸沉淀部分溶解.根据上述实验,以下推测正确的是()A.一定存在C1﹣B.一定存在CO32﹣,可能存在Ba2+C.一定存在Na+D.一定存在SO42﹣,可能存在Ca2+二、填空与简答(共17分)11.在生产生活中,你会发现“化学就在身边”.(1)低碳出行是为了减少的排放.(2)硬水中的钙离子是以碳酸氢钙的形式存在的,试写出碳酸氢钙的化学式为.(3)以下服装的饰品中,由合成材料制成的是(填序号).A、真丝领带B、真皮手套C、羊毛围巾D、尼龙长袜(4)举重运动员比赛时,常用的防滑剂是碱是碳酸镁〔Mg5(OH)2(CO3)4〕,它分解的化学方程式为:Mg5(OH)2(CO3)45MgO+X+4CO2↑,则X的化学式为.12.“见著知微,见微知著”是化学思维方法,观察如图,回答问题.(1)微粒A最外层电子数是,在化学反应中容易(填“得”或“失”)电子;(2)微粒A、B、C、D、E中,对应单质化学性质最稳定的是(填编号);(3)微粒C位于第周期.13.某待测液中可能含有大量Mg2+、Cu2+、Fe3+、K+、H+、NO3﹣、SO42﹣、OH﹣离子中的一种或几种,现通过下实验进行检验:(1)取少量待测液,仔细观察,呈无色;(2)向上述待测液中滴加NaOH溶液,先无明显现象,后有白色沉淀生成,(3)像上述溶液中加入BaCl2溶液,无现象.据此可以判断该待测液中一定大量存在的离子是,一定不能大量存在的离子是,不能确定是否存在的离子是,依次写出(2)中加入氢氧化钠后的离子反应:,.14.如图是化学园地中一X表示物质间反应关系的卡片图(“﹣﹣”表示相连的两种物质能够在溶液体系中发生化学反应),其中A、B、C三处的卡片尚未粘贴.请你思考一种粘贴方案,并回答下列问题:(1)A处贴上的卡片可以是(写出卡片上物质的化学式).(2)B处卡片中的物质是一种(选填“酸”、“碱”或“盐”).(3)C处卡片中的物质与Fe反应,该反应的基本类型是反应.(4)你认为下列物质可用来替换“Fe”位置的是(填序号).①NaOH ②Zn ③Ag ④Fe2O3.15.食品安全关系到人民的健康,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用甲醛浸泡的海鲜有利于保鲜B、用氢氧化钠溶液漂洗的鸡爪,干净C、利于节约的原则,可以用生霉的大米喂牲畜D、为了人体健康,应合理施用农药和化肥E、返青粽叶含有重金属盐,不能使用.三、实验与探究(共11分)16.如图1是实验常用的装置,请据图回答:(1)写出仪器①的名称:;(2)实验室加热高锰酸钾固体制取一瓶氧气,来做蜡烛燃烧产物的探究实验,应选用的发生装置是(填装置编号),实验室用过氧化氢溶液与二氧化锰制取氧气的化学方程式为;(3)【发现问题】纯净的氢气能在氧气中安静地燃烧,纯净的氢气还能在其他物质中燃烧吗?【实验方案】用如图2所示的装置制取氢气.,及你想氢气在氯气(Cl2)中燃烧的实验.【实验现象】纯净的氢气在黄绿色的氯气中安静的燃烧,发出苍白色火焰.【获得结论】纯净的氢气能在氯气中燃烧,该化合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4)【反思与交流】点燃可燃性气体前,要先检验.根据该实验,你对燃烧的新认识是.17.某化学课堂上同学们正在进行酸、碱、盐知识的探究,以下是教学片断,请你参与其中丙认真填写空格.【学生实验】将二氧化碳分别通入澄清石灰水和氢氧化钠溶液中,观察到前者变浑浊,后者无明显现象.【学生板演】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原理(用化学方程式表示).【提出问题】二氧化碳通入氢氧化钠溶液中无明显现象,两者是否发生了化学反应?【猜想假设】猜想①:两者发生了化学反应;猜想②:两者没有发生化学反应..【实验探究】(1)小华设计了如图所示的A、B两个实验,实验现象:A中软塑料瓶变瘪,B中;(2)小红认为小华的实验是可行的,其共同原理是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钠溶液反应,使容器内压强降低,小明同学却对此提出质疑,他认为小华的实验不严谨,其理由是.(3)小宁设计的是通过检验生成物来验证猜想,请你帮她填写实验报告.实验步骤实验现象实验结论向B实验后的溶液加入验证了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钠溶液反应【反思拓展】可以通过检验反应物减少证明反应发生;可以通过检验生成物证明反应发生.四、分析与计算(共6分)18.某复某某的部分说明书如图所示,请回答:(1)从肥效的角度看,其有效元素为.(2)该复某某的有效成分之一是尿素[CO(NH2)2],则尿素中碳、氧、氮、氢的原子个数比为.19.为了测定某品牌食用纯碱中碳酸钠的质量分数,小明取10克食用纯碱样品和足量的溶质质量分数为10%的稀硫酸,进行如图甲实验,实验前后,均需往装置中缓慢通入一会儿氮气.(样品中其他成分不与稀硫酸反应,氮气不参与任何反应)(1)实验前,先往A装置通入一会儿氮气的目的是.A、避免容器中的空气对实验干扰B、检验装置的气密性C、将反应产生的CO2气体全部赶到C装置中(2)随着纯碱样品与稀硫酸反应,C装置增加的质量变化情况如图乙所示,则该食用纯碱中碳酸钠的质量分数是多少?(Na2CO3+H2SO4═Na2SO4+H2O+CO2↑)(3)若将稀硫酸换为浓盐酸,实验中C装置增加的质量会偏大,请说明理由.2017年某某省某某市三维斋中考化学一模试卷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选择题(1-4题,每题1分,5-10题,每题2分,共16分)1.生活中有太多的变化,下列“变”中涉及化学变化的是()A.树根“变”根雕B.葡萄“变”美酒C.玉石“变”印章D.玩具机器人“变”形【考点】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判别.【分析】化学变化是指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物理变化是指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本质区别是否有新物质生成;据此分析判断.【解答】解:A、树根“变”根雕过程中只是形状发生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B、葡萄“变”美酒过程中有新物质酒精生成,属于化学变化.C、玉石“变”印章过程中只是形状发生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D、玩具机器人“变”形过程中只是形状发生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选:B.2.物质的宏观性质与微观组成(或结构)相互联系是化学特有的思维方式,下列对物质性质的解释不正确的是()A.稀有气体可以用作多种用途的电光源,是因为它们的化学性质比较稳定B.铁通不能盛放波尔多液,是因为铁能与硫酸铜溶液反应C.金刚石、石墨的物理性质差异较大,是因为碳原子的排列方式不同D.氢氧化钾溶液、石灰水都能使石蕊试液变蓝,是因为它们都含有OH﹣【考点】碱的化学性质;常见气体的用途;金属的化学性质;碳元素组成的单质.【分析】A.根据稀有气体的性质和用途进行分析;B.根据金属的化学性质进行分析;C.根据碳单质的物理性质进行;D.根据碱的通性进行分析.【解答】解:A.稀有气体可以用作多种用途的电光源,是因为它们通电时能发出有色光,故正确;B.铁通不能盛放波尔多液,是因为铁能与硫酸铜溶液反应,降低肥效.故错误;C.金刚石、石墨的物理性质差异较大,是因为碳原子的排列方式不同,故错误;D.氢氧化钾溶液、石灰水都能使石蕊试液变蓝,是因为它们都含有氢氧根离子,故错误.故选A.3.下列选项中的物质所属类别正确的是()选项物质类别A 空气、石油、干冰混合物B 氮气、水银、臭氧单质C 纯碱、烧碱、熟石灰碱D 甲烷、乙醇、二氧化碳有机物A.A B.B C.C D.D【考点】常见的氧化物、酸、碱和盐的判别;纯净物和混合物的判别;单质和化合物的判别;有机物与无机物的区别.【分析】混合物是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组成;由一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叫单质;碱是由金属阳离子和氢氧根离子构成的化合物;有机物是含有碳元素的化合物.【解答】解:A、干冰是二氧化碳的固态,属于纯净物,错误;B、氮气、臭氧、水银都属于单质,正确;C、纯碱是由钠离子和碳酸根离子构成的化合物,属于盐,错误;D、二氧化碳虽含有碳元素,但具有无机物的性质,属于无机物,错误;故选B.4.某处控型食品保鲜剂以淀粉、二氧化硅(SiO2)为载体,吸附酒精制作而成,保鲜原理是酒精缓缓挥发,在食品周围形成一定浓度的气体保护层,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SiO2中的Si的化合价为+4 B.起保鲜作用的物质是酒精C.该保鲜剂不能与明火接触D.酒精挥发时分子体积变大【考点】食品干燥剂、保鲜剂和真空包装的成分探究;分子的定义与分子的特性;有关元素化合价的计算.【分析】A、根据在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进行分析判断.B、根据题意,保鲜原理是酒精缓缓挥发,在食品周围形成一定浓度的气体保护层,进行分析判断.C、根据该保鲜剂中含有酒精,进行分析判断.D、根据分子的基本性质,进行分析判断.【解答】解:A、氧元素显﹣2价,设硅元素的化合价是x,根据在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可得:x+(﹣2)×2=0,则x=+4价,故选项说法正确.B、保鲜原理是酒精缓缓挥发,在食品周围形成一定浓度的气体保护层,起保鲜作用的物质是酒精,故选项说法正确.C、该保鲜剂中含有酒精,酒精具有可燃性,不能与明火接触,故选项说法正确.D、酒精挥发时,分子间的间隔变大,而不是分子体积变大,故选项说法错误.故选:D.5.下列不属于基本反应类型的是()A.C+O2CO2B.CO+CuO Cu+CO2C.2H2O2H2+O2↑D.HCl+NaHCO3═NaCl+CO2↑+H2O【考点】反应类型的判定.【分析】基本反应类型包括化合反应、分解反应、置换反应、复分解反应,据此分析.【解答】解:A、该反应属于化合反应,属于基本反应类型,故错误;B、该反应不属于基本反应类型,故正确;C、该反应属于分解反应,属于基本反应类型,故错误;D、该反应属于复分解反应,属于基本反应类型,故错误.故选B.6.如图为甲、乙两物质(均不含结晶水)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20℃时,100g甲溶液中含甲物质的质量为25gB.20℃时,等质量甲、乙饱和溶液中含溶质的质量相等C.将甲物质从50℃降温到30℃时一定有晶体析出D.将甲、乙两种物质的溶液分别从50℃降温至20℃时,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均为25%【考点】固体溶解度曲线及其作用;晶体和结晶的概念与现象;溶质的质量分数、溶解性和溶解度的关系.【分析】A、根据20℃时,甲的溶解度为25g,进行分析判断.B、根据20℃时,甲、乙的溶解度相等,进行分析判断.C、根据没有说明甲的饱和溶液是否饱和,进行分析判断.D、根据没有说明甲、已的饱和溶液是否饱和,进行分析判断.【解答】解:A、20℃时,甲的溶解度为25g,其涵义是20℃时,100g水中最多溶解25g甲,即该温度下125g饱和溶液中含有25g甲,则20℃时,100g甲溶液中含甲物质的质量为一定小于25g,故选项说法错误.B、20℃时,甲、乙的溶解度相等,则20℃时,等质量甲、乙饱和溶液中含溶质的质量相等,故选项说法正确.C、由于没有说明甲的饱和溶液是否饱和,若是很稀的甲的溶液,将甲物质从50℃降温到30℃时不一定有晶体析出,故选项说法错误.D、没有说明甲、已的饱和溶液是否饱和,若是很稀的甲、乙的溶液,将甲、乙物质从50℃降温到20℃时不一定有晶体析出,无法确定溶质质量分数;且即使都有晶体析出,为该温度下的饱和溶液,其饱和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为×100%=20%,不可能为25%,故选项说法错误.故选:B.7.如图所示实验中,①④为用紫色石蕊溶液润湿的棉球,②③为浸过紫色石蕊溶液的干燥棉球.下列能准确描述实验现象的是()A.④比①先红,②、③不变红 B.①比④先红,②、③不变红C.④变红,①②③不变红 D.①变红,②③④不变红【考点】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分析】根据二氧化碳能和水反应生成碳酸,碳酸显酸性,能使石蕊试液变红色解答.【解答】解:通二氧化碳,用石蕊溶液染成紫色的干燥棉球②③都不变色,说明二氧化碳不能使石蕊变色,通二氧化碳,用紫色石蕊溶液润湿的棉球都变红,说明二氧化碳和水发生了化学反应.并且④比①先变红,说明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的大.故选:A.8.下列方法能达到提纯目的是(括号内为杂质)()A.CaO(CaCO3):放入适量稀盐酸B.H2(HCl):通过足量氢氧化钠溶液C.N2(O2):通过足量红热的木炭D.CO2(CO):点燃【考点】物质除杂或净化的探究;常见气体的检验与除杂方法;盐的化学性质.【分析】根据原物质和杂质的性质选择适当的除杂剂和分离方法,所谓除杂(提纯),是指除去杂质,同时被提纯物质不得改变.除杂质题至少要满足两个条件:①加入的试剂只能与杂质反应,不能与原物质反应;②反应后不能引入新的杂质.【解答】解:A、CaO和CaCO3均能与稀盐酸反应,不但能把杂质除去,也会把原物质除去,不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所采取的方法错误.B、HCl能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H2不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能除去杂质且没有引入新的杂质,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所采取的方法正确.C、除去氮气中的氧气不能够通过足量红热的木炭,这是因为当氮气(不能燃烧、不能支持燃烧)大量存在时,红热的木炭是不会燃烧的;故选项所采取的方法错误.D、除去二氧化碳中的一氧化碳不能够点燃,这是因为当二氧化碳(不能燃烧、不能支持燃烧)大量存在时,少量的一氧化碳是不会燃烧的;故选项所采取的方法错误.故选:B.9.有四瓶无色溶液,它们分别是:①稀盐酸、②稀硫酸、③NaOH溶液、④Na2SO4溶液.某实验小组分别对四种溶液进行了一系列实验,结果如下表:甲乙丙丁加入无色酚酞溶液不变色变红不变色不变色加入BaCl2溶液白色沉淀无明显现象白色沉淀无明显现象加入Na2CO3溶液无明显现象无明显现象产生无色气体产生无色气体则对应甲、乙、丙、丁顺序的四种物质是()A.②③④① B.④③②① C.③④①② D.①②④③【考点】酸、碱、盐的鉴别;反应现象和本质的联系.【分析】根据硫酸钠、盐酸和硫酸不会使酚酞变色,盐酸和硫酸会与碳酸钠反应产生气体,硫酸和硫酸钠会与氯化钡反应生成沉淀进行分析.【解答】解:A、②硫酸中加入酚酞不变色,③氢氧化钠中加酚酞变红色,④硫酸钠加入碳酸钠中不会产生气体,故A错误,B、④硫酸钠中加酚酞溶液不变色,加入氯化钡出现白色沉淀,③氢氧化钠中加酚酞变成红色,②硫酸中加酚酞不变色,加氯化钡出现白色沉淀,加碳酸钠产生无色气体,①盐酸中加酚酞不变色,加入碳酸钠产生无色的气体,各种试剂的现象都满足,故B正确,C、③氢氧化钠中加酚酞变红色,而题中的甲加酚酞不变色,故C错误,D、①盐酸中加氯化钡不会生成白色沉淀,而题中的甲和氯化钡反应会生成白色沉淀,故D错误,故选B.10.某一种或几种物质的水溶液中,可能含有以下几种离子:Na+、Cl﹣、Ca2+、Ba2+、SO42﹣、CO32﹣,现取两份100mL 溶液进行如下实验:(1)第一份加入AgNO3溶液有沉淀产生.(2)第二份加足量的Ba(NO3)2溶液,有白色沉淀产生,再加入过量的稀硝酸沉淀部分溶解.根据上述实验,以下推测正确的是()A.一定存在C1﹣B.一定存在CO32﹣,可能存在Ba2+C.一定存在Na+D.一定存在SO42﹣,可能存在Ca2+【考点】常见离子的检验方法及现象.【分析】(1)加入AgNO3溶液有沉淀产生,说明溶液中可能存在Cl﹣、CO32﹣、SO42﹣;(2)加足量Ba(NO3)2溶液后,有沉淀产生,再加入过量的稀硝酸沉淀部分溶解,说明溶液中有CO32﹣和SO42﹣;Ba2+与SO42﹣不共存,Ca2+和CO32﹣不共存,所以没有Ba2+和Ca2+;又根据离子守恒,一定有Na+,综上可知溶液中一定有CO32﹣和SO42﹣;,可能有Cl﹣,一定没有Ca2+、Ba2+.【解答】解:(1)加入AgNO3溶液有沉淀产生,说明溶液中可能存在Cl﹣、CO32﹣、SO42﹣;(2)加足量Ba(NO3)2溶液后,有沉淀产生,再加入过量的稀硝酸沉淀部分溶解,说明溶液中一定有CO32﹣和SO42﹣;Ba2+与SO42﹣不共存,Ca2+和CO32﹣不共存,所以没有Ba2+和Ca2+;又根据电荷守恒,溶液中一定有阳离子,因此一定有Na+,综上可知溶液中一定有Na+、CO32﹣和SO42﹣,可能有Cl﹣,一定没有Ca2+、Ba2+,故选:C.二、填空与简答(共17分)11.在生产生活中,你会发现“化学就在身边”.(1)低碳出行是为了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2)硬水中的钙离子是以碳酸氢钙的形式存在的,试写出碳酸氢钙的化学式为Ca(HCO3)2.(3)以下服装的饰品中,由合成材料制成的是 D (填序号).A、真丝领带B、真皮手套C、羊毛围巾D、尼龙长袜(4)举重运动员比赛时,常用的防滑剂是碱是碳酸镁〔Mg5(OH)2(CO3)4〕,它分解的化学方程式为:Mg5(OH)2(CO3)45MgO+X+4CO2↑,则X的化学式为H2O .【考点】二氧化碳对环境的影响;化学式的书写及意义;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合成材料的使用及其对人和环境的影响.【分析】由题目的信息可知:低碳出行是为了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减少温室效应;钙是+2价,碳酸氢根是﹣1价,因此碳酸氢钙的化学式为Ca(HCO3)2;天然材料有:真丝领带、真皮手套、羊毛围巾;合成材料有:尼龙长袜;根据质量守恒定律,等号两边各原子的数目相等,反应前2个H,因此X中有两个H,反应前14个O原子,反应后氧化镁和二氧化碳中有13个O原子,因此X中有1个O原子,因此X是水.【解答】解:(1)低碳出行是为了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减少温室效应;故答案为:二氧化碳;(2)钙是+2价,碳酸氢根是﹣1价,因此碳酸氢钙的化学式为Ca(HCO3)2;故答案为:Ca(HCO3)2;(3)天然材料有:真丝领带、真皮手套、羊毛围巾;合成材料有:尼龙长袜;故答案为:D;(4)根据质量守恒定律,等号两边各原子的数目相等,反应前2个H,因此X中有两个H,反应前14个O原子,反应后氧化镁和二氧化碳中有13个O原子,因此X中有1个O原子,因此X是水;故答案为:H2O;12.“见著知微,见微知著”是化学思维方法,观察如图,回答问题.(1)微粒A最外层电子数是7 ,在化学反应中容易得(填“得”或“失”)电子;(2)微粒A、B、C、D、E中,对应单质化学性质最稳定的是 B (填编号);(3)微粒C位于第三周期.【考点】原子结构示意图与离子结构示意图.【分析】(1)根据微粒A的最外层电子数目的特点分析回答.(2)根据微粒的最外层电子数目的特点和元素的定义分析回答;(3)根据元素的周期数等于原子的电子层数分析.【解答】解:(1)微粒A的最外层电子数是7,大于4,在化学反应中容易得电子.(2)再微粒A、B、C、D、E中,由于B的原子的最外层达到了稳定结构,对应单质化学性质最稳定;(3)微粒C的质子数是12,原子的核外应有三个电子层,应位于第三周期.故答为:(1)7,得;(2)B;(3)三.13.某待测液中可能含有大量Mg2+、Cu2+、Fe3+、K+、H+、NO3﹣、SO42﹣、OH﹣离子中的一种或几种,现通过下实验进行检验:(1)取少量待测液,仔细观察,呈无色;(2)向上述待测液中滴加NaOH溶液,先无明显现象,后有白色沉淀生成,(3)像上述溶液中加入BaCl2溶液,无现象.据此可以判断该待测液中一定大量存在的离子是NO3﹣,Mg2+,H+,一定不能大量存在的离子是Cu2+,Fe3+,SO42﹣,OH﹣,不能确定是否存在的离子是K+,依次写出(2)中加入氢氧化钠后的离子反应:H++OH﹣=H2O ,Mg2++2OH ﹣=Mg(OH)↓.2【考点】常见离子的检验方法及现象.【分析】①取少量待测液,仔细观察,呈无色,所以一定不含有Fe3+;②向上述待测液中滴加NaOH溶液,开始阶段无明显现象,后有白色沉淀生成,则一定含有Mg2+,H+,一定不存在OH ﹣;③上述溶液中加入BaCl2溶液,无现象,一定不存在SO42﹣.溶液显示中性,应该是阴阳离子均存在的,据此回答判断.【解答】解:①取少量待测液,仔细观察,呈无色,所以一定不含有Fe3+;②向上述待测液中滴加NaOH溶液,开始阶段无明显现象,后有白色沉淀生成,则一定含有Mg2+,H+,一定不存在OH ﹣;③上述溶液中加入BaCl2溶液,无现象,一定不存在SO42﹣.溶液显示中性,应该是阴阳离子均存在的,一定存在NO3﹣.(1)综上:待测液中一定大量存在的离子是NO3﹣,Mg2+,H+,一定不能大量存在的离子是 Cu2+,Fe3+,SO42﹣,OH﹣,不能确定是否存在的离子是K+.故答案为:NO3﹣,Mg2+,H+; Fe3+,SO42﹣,OH﹣;K+;(2)②中加入氢氧化钠溶液后的离子反应方程式依次为H++OH﹣=H2O、Mg2++2OH﹣=Mg(OH)2↓,故答案为:H++OH﹣=H2O、Mg2++2OH﹣=Mg(OH)2↓.14.如图是化学园地中一X表示物质间反应关系的卡片图(“﹣﹣”表示相连的两种物质能够在溶液体系中发生化学反应),其中A、B、C三处的卡片尚未粘贴.请你思考一种粘贴方案,并回答下列问题:(1)A处贴上的卡片可以是H2SO4(或CuSO4)(写出卡片上物质的化学式).(2)B处卡片中的物质是一种碱(选填“酸”、“碱”或“盐”).(3)C处卡片中的物质与Fe反应,该反应的基本类型是置换反应.(4)你认为下列物质可用来替换“Fe”位置的是①②(填序号).①NaOH ②Zn ③Ag ④Fe2O3.【考点】物质的鉴别、推断;金属的化学性质;酸的化学性质;碱的化学性质;盐的化学性质;常见的氧化物、酸、碱和盐的判别;反应类型的判定.【分析】根据铁能够和A、C反应,所以A、C是硫酸、硫酸铜中的一种,则B是氢氧化钙,然后将推出的物质进行验证即可.【解答】解:从框图中可以看出,铁能够和A、C反应,则A、C是硫酸、硫酸铜中的一种,则B是氢氧化钙,因此:(1)A处贴上的卡片可以是硫酸铜或硫酸,化学式分别为:CuSO4(或H2SO4);(2)B处是氢氧化钙,属于碱;(3)若C是硫酸,则C处卡片中的物质与Fe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Fe+H2SO4═FeSO4+H2↑;(若C是硫酸铜也可,铁与硫酸铜溶液反应生成硫酸亚铁和铜,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Fe+CuSO4═FeSO4+Cu)该反应符合置换反应的特点,为置换反应;(4)①氢氧化钠和硫酸、硫酸铜反应,可以代替铁的位置;②锌能够和硫酸、硫酸铜反应,可以代替铁的位置;③银不能和硫酸、硫酸铜反应,因此不能代替铁的位置;④氧化铁不能和硫酸铜反应,因此不能代替铁的位置;故选项为①②.故答案为:(1)H2SO4(或CuSO4);(2)碱;(3)置换;(4)①②.15.食品安全关系到人民的健康,下列说法正确的是DE .A、用甲醛浸泡的海鲜有利于保鲜B、用氢氧化钠溶液漂洗的鸡爪,干净C、利于节约的原则,可以用生霉的大米喂牲畜D、为了人体健康,应合理施用农药和化肥E、返青粽叶含有重金属盐,不能使用.【考点】亚硝酸钠、甲醛等化学品的性质与人体健康;常见碱的特性和用途;合理使用化肥、农药对保护环境的重要意义.【分析】A、根据甲醛能破坏蛋白质的结构进行分析判断.B、根据氢氧化钠具有强烈的腐蚀性进行判断.。
山东省济南市2017年中考化学真题试题(含解析)

山东省济南市2017年中考化学真题试题(含解析)2017年山东省初中学业水平考试济南市考试时间:50分钟,满分:60分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 1,C 12,N 14,O 16,Na 23,Mg 24,Al 27,Si 28,P 31,S 32,Cl 35.5,K 39,Ca 40,Mn 55,Fe 56,Cu 64,Zn 65,Ag 108,Ba 137,Au 197第Ⅰ卷(选择题共22分)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1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22分。
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1.赏中华诗词,品生活之美。
下列诗词中,不涉及化学变化的是()。
A。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XXXB。
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C。
人间巧艺夺天工,炼药燃灯清昼同D。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答案】B解析】A选项中,爆竹爆炸过程中有新物质生成,发生了化学变化,故A错误。
B选项中,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过程中是水的三态变化,属于物理变化,故B正确。
C 选项中,炼制丹药、灯火燃烧过程中有新物质生成,发生了化学变化,故C错误。
D选项中,燃烧过程中有新物质生成,发生了化学变化,故D错误。
2.泉城济南,有“四面荷花三面柳,一城山色半城湖”的美誉。
保护碧水蓝天,是我们每个公民的责任。
下列做法中,有利于环境保护的是()。
A。
种植花草树木,增加绿地面积B。
随意丢弃快递包装等垃圾C。
把废旧电池埋入水中处理D。
工业污水直接排入小清河答案】A解析】随意丢弃快递包装等垃圾、把废旧电池埋入土中处理、工业污水直接排入小清河均不利于环境保护。
种植花草树木,增加绿地面积有利于保护环境,故选A。
3.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学科。
下列实验操作中,正确的是()。
A。
加热液体B。
稀释浓硫酸C。
点燃酒精灯D。
过滤答案】D解析】A选项中,用试管加热液体时,试管内液体不能超过试管容积的1/3,故A错误。
B选项中,稀释浓硫酸时,应把浓硫酸慢慢注入水中,并用玻璃棒不断搅拌,故B错误。
山东省济南市九年级上学期化学第二次月考试卷

山东省济南市九年级上学期化学第二次月考试卷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一、单选题 (共15题;共30分)1. (2分)(2018·濮阳模拟) 如图是某密闭容器中物质变化过程的微观示意图,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A . 过程1是化学变化,过程2是物理变化B . 甲是混合物,乙和丙都是纯净物C . 上述变化中的反应一定是吸热反应D . 引起过程2的原因可能是温度降低2. (2分) (2018九上·翁牛特旗期末) 下图实验操作中,正确的是()A .B .C .D .3. (2分)某些金属工艺品的外观有银白色的金属光泽,同学们认为它可能和铁一样,有磁性。
在讨论时,有的同学提出“我们可以拿磁铁来吸引一下”。
“拿磁铁来吸引一下”这“言论,属于科学探究中的A . 假设B . 设计实验C . 观察D . 得出结论4. (2分)(2011·茂名)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 铁在潮湿的空气中容易生锈B . 常温下,氧气与所有金属都能反应C . 只有固体才能作溶质D . 金刚石和石墨的性质完全一样5. (2分)(2018·鼓楼模拟) 下图实验操作中,正确的是()A . 稀释浓硫酸B . 加热液体C . 称量固体质量D . 测溶液的 pH6. (2分) (2017九上·盐城期中) 下列实验方案与实验结论相对应的是()选项①②③④方案结论比较呼出气体中CO2含量较空气中的多说明白烟的成分不是二氧化碳说明氨分子在不断地运动,而酚酞分子不运动说明液态水与气态水可以相互转化A . ①②④B . ①④C . ①②③④D . ②④7. (2分) (2020八上·东平期末) 下列关于氧气的说法错误的是()A . O2可用于医疗急救B . O2可用排水法收集C . O2支持燃烧D . O2能够燃烧8. (2分) (2016九上·邵阳月考) 吸烟有害健康,非吸烟者往往会因吸烟者吸烟而造成被动吸烟,这是因为()A . 分子在不断运动B . 分子之间有间隔C . 分子的体积很小D . 分子的质量很小9. (2分)(2016·泰州) 下列有关实验的描述,正确的是()A . 镁在空气中燃烧,火星四射,生存黑色固体B . 配制一定质量分数的氯化钠溶液,一般步骤为:计算、称量、溶解、转移C . 将固体氢氧化钠溶于水中,溶液的温度显著降低D . 将棉花点燃,闻到一股烧焦羽毛的气味10. (2分)(2016·泸州) 化学在生活中有重要价值,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 . 地球上水储量丰富,但淡水使用仍需节约B . 寻找合适的催化剂光照使水分解是理想的制氢方法C . 不吃霉变食物,因为食物霉变产生的霉菌毒素有毒D . 塑料是容易自然分解的高分子材料,不会形成污染11. (2分)下列实验操作不正确的是()A . 手持试管给试管里的物质加热,要先使试管底部均匀受热B . 倾倒液体,试剂瓶上的标签要对着手心C . 把固体颗粒放入试管时,应使颗粒缓缓沿管壁滑下D . 用胶头滴管向容器中滴加试剂时,滴管不可接触容器内壁12. (2分) (2017九下·中山期中) 下列实验操作不正确的是()A . 检查装置气密性B . 取用固体药品C . 加热高锰酸钾D . 熄灭酒精灯13. (2分)下列事实,不宜用微粒之间有间隙的性质来解释的是()A . 铁路上的钢轨,受热膨胀,遇冷收缩B . 1L芝麻与1L大米混合,总体积小于2LC . 向一定体积的气体施压,体积明显变小D . 向一定体积的液体施压,体积变化极小14. (2分) (2018八上·大庆期中) 下列图示实验操作中,正确的是()A . 过滤B . 倾倒C . 称量食盐D . 检查装置气密性15. (2分) (2015九上·西城期中) 某元素化合价为+1价,当这种元素形成的单质23g与8g氧气恰好完全反应,生成的氧化物相对分子质量是()A . 31B . 46C . 54D . 62二、填空题 (共10题;共30分)16. (4分) (2019九上·瑶海期中) 打火机是我们身边常见的物质,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方便,如图为打火机的示意图请根据如图回答下列问题(1)请写出图中涉及到金属的元素符号________(写一种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