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来看呀~312统考大纲出来啦

合集下载

中国人民大学312-心理学专业基础综合考研参考书目、考研真题、复试分数线

中国人民大学312-心理学专业基础综合考研参考书目、考研真题、复试分数线

中国人民大学312-心理学专业基础综合考研参考书目、考研真题、复试分数线312-心理学专业基础综合课程介绍心理学专业基础综合考试是为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招收心理学学科的硕士研究生而设置的具有选拔性质的全国统一入学考试科目。

其目的是科学、公平、有效地测试考生掌握心理学学科大学本科阶段专业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基本方法的水平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评价的标准是高等学校心理学学科优秀本科毕业生所能达到的及格或及格以上水平,以利于各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择优录取,确保硕士研究生的质量。

一、试卷满分及考试时间本试卷满分为300分,考试时间为180分钟。

二、答题方式答题方式为闭卷、笔试。

三、试卷考查内容结构心理学导论约100分发展与教育心理学约70分实验心理学约60分心理统计与测量约70分四、试卷题型结构单项选择题65小题,每小题2分,共130分多项选择题10小题,每小题3分,共30分简答题5小题,每小题10分,共50分综合题3小题,每小题30分,共90分心理学导论【考查目标】1.理解和掌握心理学的基本事实、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了解当代心理学的发展趋势。

2.能够运用心理学的基本理论和方法,分析和解决有关实际问题。

发展与教育心理学【考查目标】1.理解和掌握发展与教育心理学的基本概念、主要理论及其对教育工作的启示。

2.理解和掌握认知、语言、社会性等领域发展的年龄特征、相关理论及其经典实验研究。

3.能够运用发展与教育心理学的基本概念与基本原理,认识和分析个体学习、发展与教育教学过程中的各种现象与相关问题。

实验心理学【考查目标】1.掌握心理学实验研究的基本原则与基本过程。

2.掌握心理学实验研究的技术与方法。

3.具备实验设计和撰写研究报告的能力。

心理统计与测量【考查目标】1.正确理解心理统计与心理测量的基本概念,掌握心理统计与心理测量的基本方法。

2.掌握有关统计分析的原理和方法,能正确解释统计分析结果。

3.掌握各种测量理论和各种测量指标的计算方法;能够正确使用各种测验,并对其结果进行解释。

2020年考研心理学专业基础综合312考试大纲原文

2020年考研心理学专业基础综合312考试大纲原文

2019年考研心理学专业基础综合312考试大纲原文——跨考教育整理文字版Ⅰ.考试性质心理学专业基础综合考试是为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招收心理学学科的硕士研究生而设置的具有选拔性质的全国统一入学考试科目。

其目的是科学、公平、有效地测试考生掌握心理学学科大学本科阶段专业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基本方法的水平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评价的标准是高等学校心理学学科优秀本科毕业生所能达到的及格或及格以上水平,以利于各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择优选拔,确保硕士研究生的招生质量。

Ⅱ.考查目标心理学专业基础综合考试内容涵盖心理学导论、发展与教育心理学、实验心理学、心理统计与测量等学科基础课程。

要求考生系统掌握上述心理学学科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方法,能够运用所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方法分析和解决有关理论问题和实际问题。

Ⅲ.考试形式和试卷结构一、试卷满分及考试时间本试卷满分为300分,考试时间为180分钟。

二、答题方式答题方式为闭卷、笔试。

三、试卷考查内容结构心理学导论约100分发展与教育心理学约70分实验心理学约60分心理统计与测量约70分四、试卷题型结构单项选择题65小题,每小题2分,共130分多项选择题10小题,每小题3分,共30分简答题5小题,每小题10分,共50分综合题3小题,每小题30分,共90分Ⅳ.考查内容心理学导论【考查目标】1.理解和掌握心理学的基本事实、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了解当代心理学的发展趋势。

2.能够运用心理学的基本理论和方法,分析和解决有关实际问题。

一、心理学概述(一)心理学的研究对象(二)心理学的研究方法1.观察法2.实验法3.测验法4.调查法5.个案法(三)主要的心理学流派1.构造主义心理学2.机能主义心理学3.行为主义心理学4.格式塔心理学5.精神分析6.人本主义心理学7.认知心理学二、心理和行为的生物学基础(一)神经系统的基本结构1.神经元2.突触3.周围神经系统和中枢神经系统(二)大脑皮层及其机能1.大脑皮层感觉区及其机能2.大脑皮层运动区及其机能3.大脑皮层言语区及其机能4.大脑两半球单侧化优势(三)脑机能学说1.定位说2.整体说3.机能系统说4.机能模块说三、意识和注意(一)意识与无意识1.意识的含义2.意识的种类3.意识的功能4.睡眠与梦(二)注意概述1.注意的含义2.注意的功能3.注意的种类(三)注意的生理机制和外部表现1.注意的生理机制2.注意的外部表现(四)注意的品质1.注意广度2.注意稳定性3.注意分配4.注意转移(五)注意的认知理论1.注意选择的认知理论2.注意分配的认知理论四、感觉(一)感觉概述1.感觉的含义2.感觉的种类3.感觉测量4.感觉现象(二)视觉1.视觉的含义2.视觉现象3.视觉的生理基础4.视觉理论(三)听觉1.听觉的含义2.听觉现象3.听觉的生理基础4.听觉理论(四)其他感觉五、知觉(一)知觉概述1.知觉的含义2.知觉的组织原则(二)知觉的特性1.知觉理解性2.知觉整体性3.知觉选择性4.知觉恒常性(三)空间知觉1.形状知觉2.大小知觉3.深度知觉4.方位知觉(四)时间知觉和运动知觉1.时间知觉2.运动知觉(五)知觉的信息加工1.自下而上加工和自上而下加工2.模式识别理论(六)错觉1.错觉的含义2.错觉的种类3.错觉产生的原因六、记忆(一) 记忆概述1.记忆的含义2.记忆的过程3.记忆的种类4.记忆的神经生理机制(二) 感觉记忆1.感觉记忆的含义2.感觉记忆的信息加工3.感觉记忆的特征(三) 短时记忆与工作记忆1.短时记忆的含义2.短时记忆的信息加工3.短时记忆信息的存储与提取4.短时记忆的特征5.工作记忆(四) 长时记忆1.长时记忆的含义2.长时记忆的信息加工3.长时记忆的信息存储与提取4.长时记忆的特征(五) 遗忘1.遗忘的含义2.遗忘曲线3.遗忘理论4.影响遗忘的因素七、思维(一) 思维概述1.思维的含义2.思维的特征3.思维的种类4.思维的过程(二) 概念1.概念的含义2.概念的种类3.概念的形成4.概念的掌握(三) 推理1.推理的含义2.推理的种类(四) 问题解决1.问题解决的含义2.问题解决的思维过程3.问题解决的策略4.影响问题解决的因素(五) 创造性思维1.创造性思维的含义2.创造性思维的特征3.创造性思维的基本过程4.影响创造性思维的因素(六) 表象1.表象的含义2.表象的特征3.表象的种类4.表象理论(七) 想象1.想象的含义2.想象的种类3.想象的功能八、言语(一) 言语概述1.言语的含义2.言语的功能3.言语的种类(二) 言语活动的中枢机制1.言语运动中枢2.言语听觉中枢3.言语视觉中枢(三) 言语感知和理解1.言语感知2.言语理解3.句子理解4.语篇理解5.影响言语理解的因素九、情绪和情感(一) 情绪和情感概述1.情绪和情感的含义2.情绪和情感的功能3.情绪和情感的关系(二) 情绪和情感的种类1.情绪的种类2.情感的种类(三) 表情1.表情的含义2.表情的种类(四) 情绪的脑中枢机制(五) 情绪理论1.早期的情绪理论2.情绪的认知理论十、动机、需要与意志(一) 动机概述1.动机的含义2.动机的功能3.生理动机和社会动机4.动机与行为效率的关系5.动机的理论(二) 需要1.需要的含义2.需要的种类3.需要的层次理论(三) 意志1.意志的含义2.意志的特征3.意志行动过程4.意志行动中的动机冲突5.意志的品质十一、能力(一) 能力概述1.能力的含义2.能力、才能和天才3.能力与知识、技能的关系(二) 能力的种类和结构1.能力的种类2.能力的结构(三) 智力理论1.智力因素说2.智力结构理论3.智力的信息加工理论(四) 智力发展的差异1.智力发展的一般趋势2.智力发展的差异性3.影响智力发展的因素十二、人格(一) 人格概述1.人格的含义2.人格的特征(二) 人格理论1.人格特质理论2.人格类型理论3.精神分析人格理论4.人本主义人格理论(三) 气质1.气质的含义2.气质的类型3.气质的理论(四) 性格1.性格的含义2.性格的特征3.性格的类型4.性格与气质的关系5.认知风格(五) 影响人格形成与发展的因素十三、社会心理(一) 社会思维1.自我2.归因3.社会知觉与社会判断4.社会态度5.内隐社会认知(二) 社会关系1.人际关系与人际沟通2.亲密关系3.偏见与歧视4.利他行为5.侵犯行为(三) 社会影响1.说服2.从众与服从3.去个体化4.社会助长与社会惰化5.群体极化与群众思维6.合作、竞争与冲突7.文化及其影响(四)应用1.领导理论与实践2.健康心理学3.积极心理学与人类幸福发展与教育心理学【考查目标】1.理解和掌握发展与教育心理学的基本概念、主要理论及其对教育工作的启示。

312心理学考研大纲

312心理学考研大纲
学习的主要理论
学习的联结理论
经典性条件作用说
操作性条件作用说
社会学习理论
学习的认知理论
早期的认知学习理论
布鲁纳的认知-发现说
奥苏伯尔的有意义接受说
加涅的信息加工学习理论
学习的建构理论
建构主义的思想渊源与理论取向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基本观点
认知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与应用
社会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与应用
学习的人本理论
情绪和情感的种类
情绪的种类
情感的种类
表情
表情的含义
表情的种类
情绪的脑中枢机制
情绪理论
早期的情绪理论
情绪的认知理论
动机、需要与意志
动机概述
动机的含义
动机的功能
生理动机和社会动机
动机与行为效率的关系
动机的理论
需要
需要的含义
需要的种类
需要的层次理论
意志
意志的含义
意志的特征
意志行动过程
意志行动中的动机冲突
意志的品质
睡眠与梦
注意概述
注意的含义
注意的功能
注意的种类
注意的生理机制和外部表现
注意的生理机制
注意的外部表现
注意的品质
注意广度
注意稳定性
注意分配
注意转移
注意的认知理论
注意选择的认知理论
注意分配的认知理论
感觉
感觉概述
感觉的含义
感觉的种类
感觉测量
感觉现象
视觉
视觉的含义
视觉现象
视觉的生理基础
视觉理论
听觉
听觉的含义
听觉现象
概念原理的理解与保持
错误概念的转变
程序性知识的学习

考研心理学统考《312心理学》考试大纲及练习题库

考研心理学统考《312心理学》考试大纲及练习题库

考研心理学统考《312心理学》考试大纲及练习题库
2021年考研心理学统考《312心理学专业基础综合》全套资料【历年真题+大纲解析+大纲+题库】
目录
•考研心理学统考《312心理学专业基础综合》历年考研真题详解说明:本书收录了312心理学专业基础综合近年考研真题,并提供了答案及详解。

2.教材教辅
•考研心理学统考《312心理学专业基础综合》大纲解析《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心理学专业基础综合考试解析》(高等教育出版社)
•考研心理学统考《312心理学专业基础综合》大纲《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心理学专业基础综合考试大纲》(高等教育出版社)
•2021年考研心理学统考《312心理学专业基础综合》题库说明:《大纲解析》与《大纲》是高教社出版的纸质图书(不提供电子版),《考研题库》参考历年考研真题并精选重要习题编写而成。


内容简介
本题库是2021年考研心理学统考《312心理学专业基础综合》的配套题库。

主要包括以下特点:
(1)紧扣考试大纲,覆盖重要考点
本题库严格按照2021年《312心理学专业基础综合考试大纲》中所列内容编排章节,所选习题覆盖考纲规定的全部知识点,可帮助考生深入理解大纲规定的相关基础知识。

(2)精编典型习题,提供详细解答
本题库精选了大量典型习题和部分考研真题,并诚邀名校考研高分学长对所有习题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和解答。

通过这些题目,考生可以熟练掌握各种题型的解题技巧,有效提升自己的应试能力。

2023年心理学专业基础大纲312

2023年心理学专业基础大纲312

2023年心理学专业基础大纲一、绪论1. 心理学概述心理学是研究人类行为和心理活动的科学,它既是一门社会科学,也是一门自然科学。

通过研究心理学,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人类的行为和心理活动,为解决社会问题提供科学依据。

2. 心理学的发展历程心理学作为一门学科,经历了漫长的发展历程。

从古代的哲学思考,到现代的实验研究,心理学逐渐形成了自己的理论体系和研究方法。

二、心理学研究方法1. 实验法实验法是心理学研究中最常用的方法之一,通过实验可以控制变量,得出准确的结论。

心理学实验涉及到认知、社会、发展等各个领域。

2. 观察法观察法是通过观察对象的行为和表现,来推断其心理活动和特征。

观察法对于研究人类行为和心理活动具有重要意义。

3. 问卷调查法问卷调查法是通过编制问卷,并向特定人群发放,收集他们的意见和建议。

通过问卷调查可以了解人们的心理状态和态度。

三、神经心理学1. 神经系统的基本结构和功能神经系统是人类的信息传递和处理中枢,包括中枢神经系统和周围神经系统。

了解神经系统的基本结构和功能对于理解心理活动、行为和意识具有重要意义。

2. 大脑的功能区域大脑是人体神经系统的中枢,不同的大脑区域负责不同的功能。

了解大脑的功能区域和对应的心理活动,可以帮助人们更好地理解自己和他人的行为和情感。

四、认知心理学1. 认知过程认知过程是人类处理信息的基本能力,包括注意、记忆、思维、语言等方面。

了解认知过程对于理解人类行为和心理活动非常重要。

2. 认知发展认知发展是研究人类认知能力随着芳龄增长而发生的变化。

认知发展研究对于指导教育实践和促进儿童健康成长具有重要意义。

五、社会心理学1. 社会认知社会认知是指人们在社会交往中的认知过程和心理机制。

了解社会认知可以帮助人们更好地理解社会交往中的行为和心理活动。

2. 社会影响社会影响是指个体在社会环境中受到他人行为和观点的影响。

社会影响研究对于理解社会行为和群体心理具有重要意义。

六、心理评估与治疗1. 心理评估心理评估是指通过科学的方法,对个体的心理特征和问题进行系统、客观的测量、收集和分析。

312统考大纲2024

312统考大纲2024

312统考大纲2024引言概述:312统考大纲2024是指中国教育部针对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的统一考试大纲。

该大纲旨在规范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的教学内容和考核标准,确保学生在全国范围内具备统一的知识和技能水平。

本文将从五个大点出发,详细阐述312统考大纲2024的内容和意义。

正文内容:1. 专业基础知识1.1 硬件基础知识1.1.1 计算机组成原理1.1.2 数字电路与逻辑设计1.1.3 计算机体系结构1.2 软件基础知识1.2.1 数据结构与算法1.2.2 操作系统1.2.3 编程语言与编译原理2. 网络与通信技术2.1 网络基础知识2.1.1 网络协议与体系结构2.1.2 网络安全与加密技术2.1.3 网络性能优化与调试2.2 无线通信技术2.2.1 移动通信原理2.2.2 无线传感器网络2.2.3 无线网络规划与优化3. 数据库与数据挖掘3.1 数据库基础知识3.1.1 数据库管理系统3.1.2 数据库设计与优化3.1.3 数据库安全与备份3.2 数据挖掘技术3.2.1 数据预处理与清洗3.2.2 数据挖掘算法与模型3.2.3 数据可视化与分析4. 人工智能与机器学习4.1 人工智能基础知识4.1.1 人工智能原理与方法4.1.2 机器学习算法与模型4.1.3 自然语言处理与图像识别4.2 智能系统开发与应用4.2.1 智能系统架构与设计4.2.2 数据集构建与标注4.2.3 智能系统的部署与优化5. 软件工程与项目管理5.1 软件开发方法与流程5.1.1 敏捷开发与迭代模型5.1.2 软件测试与质量保证5.1.3 软件需求与变更管理5.2 项目管理与团队协作5.2.1 项目计划与进度控制5.2.2 团队协作与沟通技巧5.2.3 软件项目风险管理总结:312统考大纲2024的内容涵盖了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的各个方面,包括专业基础知识、网络与通信技术、数据库与数据挖掘、人工智能与机器学习以及软件工程与项目管理。

2017年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科目《312心理学专业基础》考试大纲

2017年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科目《312心理学专业基础》考试大纲
2017年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科目《312心理学专业基础》考试大纲
参考书
《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统一考试备考指南•心理学专业基础》
考试内容
心理学专业基础综合考试涵盖心理学导论、发展与教育心理学、实验心理学、心理统计与测量等学科基础课程。要求考生系统掌握上述心理学学科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方法,能够运用所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方法分析和解决有关理论问题和实际问题。
高等学校心理学学科优秀本科毕业生所能达到的及格或及格以上水平
备注
国家统考科目
一级学科硕士点召集人签名:(学院盖章)学院分管院长签名:
试卷内容结构
心理学导论约100分
发展与教育心理学约70分
实验心理学约60分
心理统计与测量约70分
试卷难易结构
不详(国家统考)
试卷题型结构
单项选择题65小题,每小题2分,共130分
多项选择题10小题,每小题3分,共30分
简答题5小题,每小题10分,共50分
综合题3小题,每小题30分,共90分
试卷分值结构

2020年考研心理学专业基础综合312考试大纲原文

2020年考研心理学专业基础综合312考试大纲原文

2019年考研心理学专业基础综合312考试大纲原文——跨考教育整理文字版Ⅰ.考试性质心理学专业基础综合考试是为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招收心理学学科的硕士研究生而设置的具有选拔性质的全国统一入学考试科目。

其目的是科学、公平、有效地测试考生掌握心理学学科大学本科阶段专业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基本方法的水平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评价的标准是高等学校心理学学科优秀本科毕业生所能达到的及格或及格以上水平,以利于各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择优选拔,确保硕士研究生的招生质量。

Ⅱ.考查目标心理学专业基础综合考试内容涵盖心理学导论、发展与教育心理学、实验心理学、心理统计与测量等学科基础课程。

要求考生系统掌握上述心理学学科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方法,能够运用所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方法分析和解决有关理论问题和实际问题。

Ⅲ.考试形式和试卷结构一、试卷满分及考试时间本试卷满分为300分,考试时间为180分钟。

二、答题方式答题方式为闭卷、笔试。

三、试卷考查内容结构心理学导论约100分发展与教育心理学约70分实验心理学约60分心理统计与测量约70分四、试卷题型结构单项选择题65小题,每小题2分,共130分多项选择题10小题,每小题3分,共30分简答题5小题,每小题10分,共50分综合题3小题,每小题30分,共90分Ⅳ.考查内容心理学导论【考查目标】1.理解和掌握心理学的基本事实、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了解当代心理学的发展趋势。

2.能够运用心理学的基本理论和方法,分析和解决有关实际问题。

一、心理学概述(一)心理学的研究对象(二)心理学的研究方法1.观察法2.实验法3.测验法4.调查法5.个案法(三)主要的心理学流派1.构造主义心理学2.机能主义心理学3.行为主义心理学4.格式塔心理学5.精神分析6.人本主义心理学7.认知心理学二、心理和行为的生物学基础(一)神经系统的基本结构1.神经元2.突触3.周围神经系统和中枢神经系统(二)大脑皮层及其机能1.大脑皮层感觉区及其机能2.大脑皮层运动区及其机能3.大脑皮层言语区及其机能4.大脑两半球单侧化优势(三)脑机能学说1.定位说2.整体说3.机能系统说4.机能模块说三、意识和注意(一)意识与无意识1.意识的含义2.意识的种类3.意识的功能4.睡眠与梦(二)注意概述1.注意的含义2.注意的功能3.注意的种类(三)注意的生理机制和外部表现1.注意的生理机制2.注意的外部表现(四)注意的品质1.注意广度2.注意稳定性3.注意分配4.注意转移(五)注意的认知理论1.注意选择的认知理论2.注意分配的认知理论四、感觉(一)感觉概述1.感觉的含义2.感觉的种类3.感觉测量4.感觉现象(二)视觉1.视觉的含义2.视觉现象3.视觉的生理基础4.视觉理论(三)听觉1.听觉的含义2.听觉现象3.听觉的生理基础4.听觉理论(四)其他感觉五、知觉(一)知觉概述1.知觉的含义2.知觉的组织原则(二)知觉的特性1.知觉理解性2.知觉整体性3.知觉选择性4.知觉恒常性(三)空间知觉1.形状知觉2.大小知觉3.深度知觉4.方位知觉(四)时间知觉和运动知觉1.时间知觉2.运动知觉(五)知觉的信息加工1.自下而上加工和自上而下加工2.模式识别理论(六)错觉1.错觉的含义2.错觉的种类3.错觉产生的原因六、记忆(一) 记忆概述1.记忆的含义2.记忆的过程3.记忆的种类4.记忆的神经生理机制(二) 感觉记忆1.感觉记忆的含义2.感觉记忆的信息加工3.感觉记忆的特征(三) 短时记忆与工作记忆1.短时记忆的含义2.短时记忆的信息加工3.短时记忆信息的存储与提取4.短时记忆的特征5.工作记忆(四) 长时记忆1.长时记忆的含义2.长时记忆的信息加工3.长时记忆的信息存储与提取4.长时记忆的特征(五) 遗忘1.遗忘的含义2.遗忘曲线3.遗忘理论4.影响遗忘的因素七、思维(一) 思维概述1.思维的含义2.思维的特征3.思维的种类4.思维的过程(二) 概念1.概念的含义2.概念的种类3.概念的形成4.概念的掌握(三) 推理1.推理的含义2.推理的种类(四) 问题解决1.问题解决的含义2.问题解决的思维过程3.问题解决的策略4.影响问题解决的因素(五) 创造性思维1.创造性思维的含义2.创造性思维的特征3.创造性思维的基本过程4.影响创造性思维的因素(六) 表象1.表象的含义2.表象的特征3.表象的种类4.表象理论(七) 想象1.想象的含义2.想象的种类3.想象的功能八、言语(一) 言语概述1.言语的含义2.言语的功能3.言语的种类(二) 言语活动的中枢机制1.言语运动中枢2.言语听觉中枢3.言语视觉中枢(三) 言语感知和理解1.言语感知2.言语理解3.句子理解4.语篇理解5.影响言语理解的因素九、情绪和情感(一) 情绪和情感概述1.情绪和情感的含义2.情绪和情感的功能3.情绪和情感的关系(二) 情绪和情感的种类1.情绪的种类2.情感的种类(三) 表情1.表情的含义2.表情的种类(四) 情绪的脑中枢机制(五) 情绪理论1.早期的情绪理论2.情绪的认知理论十、动机、需要与意志(一) 动机概述1.动机的含义2.动机的功能3.生理动机和社会动机4.动机与行为效率的关系5.动机的理论(二) 需要1.需要的含义2.需要的种类3.需要的层次理论(三) 意志1.意志的含义2.意志的特征3.意志行动过程4.意志行动中的动机冲突5.意志的品质十一、能力(一) 能力概述1.能力的含义2.能力、才能和天才3.能力与知识、技能的关系(二) 能力的种类和结构1.能力的种类2.能力的结构(三) 智力理论1.智力因素说2.智力结构理论3.智力的信息加工理论(四) 智力发展的差异1.智力发展的一般趋势2.智力发展的差异性3.影响智力发展的因素十二、人格(一) 人格概述1.人格的含义2.人格的特征(二) 人格理论1.人格特质理论2.人格类型理论3.精神分析人格理论4.人本主义人格理论(三) 气质1.气质的含义2.气质的类型3.气质的理论(四) 性格1.性格的含义2.性格的特征3.性格的类型4.性格与气质的关系5.认知风格(五) 影响人格形成与发展的因素十三、社会心理(一) 社会思维1.自我2.归因3.社会知觉与社会判断4.社会态度5.内隐社会认知(二) 社会关系1.人际关系与人际沟通2.亲密关系3.偏见与歧视4.利他行为5.侵犯行为(三) 社会影响1.说服2.从众与服从3.去个体化4.社会助长与社会惰化5.群体极化与群众思维6.合作、竞争与冲突7.文化及其影响(四)应用1.领导理论与实践2.健康心理学3.积极心理学与人类幸福发展与教育心理学【考查目标】1.理解和掌握发展与教育心理学的基本概念、主要理论及其对教育工作的启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关于大纲的几个常见问题1、此大纲适合考什么院校的同学参考呢?1.天津大学2.山西大学3.山西医科大学4.山西师范大学5.内蒙古师范大学6.中国医科大学7.辽宁师范大学8.大连医科大学9.沈阳师范大学10.复旦大学 11.华东师范大学 12.上海师范大学 13.上海体育学院 14.浙江大学 15.浙江理工大学16.浙江师范大学 17.杭州师范大学 18.宁波大学 19.安徽医科大学 20.安徽师范大学21.南昌大学 22.河南大学 23.济南大学 24.山东中医药大学25.山东师范大学 26.聊城大学 27.郑州大学 28.新乡医学院 29.武汉大学30.中国地质大学(武汉) 31.湖北大学 32.中南大学 33.暨南大学 34.华南师范大学35.深圳大学36.南方医科大学 37.重庆大学 38.云南师范大学 39.西北大学40.空军军医大学 41.西北师范大学 42.青海师范大学 43.宁夏大学 44.新疆师范大学45.华中科技大学46.西藏大学47兰州大学(教育学大类-高等教育学-大学心理学方向)48.淮北师范大学49.青岛大学50.河南师范大学51.福州大学52.天津职业技术师范大学53.海南师范大学54.江西师范大学(2020年自命题变为统考)55.华中师范大学(2020年自命题改为统考)56.西南大学(2020年自命题改为统考)57.天津师范大学(2020年自命题改为统考)58.西南交通大学(2020年由自命题改为统考)59.广州大学(2020年由自命题改为统考)60.河北大学(2020年发教方向改为统考)61.湖南科技大学(2020年新增统考院校)62.贵州师范大学(2020年自命题变为统考)63、中国政法学(2021年自主命题变为统考)64、福建师范大学(2021年自主命题变为统考)65、北京林业大学(2021年自主命题变为统考)66、河北师范大学(2021年自主命题变为统考)接下来还可能变化的院校为湖南师大,南京大学,闽南师范,东北师大等,2、大纲怎么用?切记不要迷信什么大纲解析,也不要直接背大纲解析大纲最好的使用方法是帮助我们回顾和检验知识使用,看着大纲看自己针对这个版块你能回忆和复述多少知识,能梳理多少考点,这个考纲要求的考点是否已经记住3、自主命题的同学是否需要参考这个大纲既然是自主命题,肯定不会参考考纲,但是如果大家没有辅助提取记忆的工具,可以使用大纲作为参考4、大纲有变化吗每年312大纲变化都很小,今年基本没有变化,大纲只是考察范围的参考,不是考题难度的代表,即使在大纲范围内出题,也出现很多细小偏难的知识,所以教材还是根本2021年心理学312大纲Ⅰ.考试性质心理学专业基础综合考试是为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招收心理学学科的硕士研究生而设置的具有选拔性质的全国统一入学考试科目,其目的是科学、公平、有效地测试考生掌握心理学学科大学本科阶段专业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基本方法的水平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评价的标准是高等学校心理学学科优秀本科毕业生所能达到的及格或及格以上水平,以利于各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择优录取选拔,确保硕士研究生的招生质量。

Ⅱ.考查目标心理学专业基础综合考试涵盖心理学导论、发展与教育心理学、实验心理学、心理统计与测量等学科基础课程。

要求考生系统掌握上述心理学学科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方法,能够运用所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方法分析和解决有关理论问题和实际问题。

Ⅲ.考试形式和试卷结构一、试卷满分及考试时间本试卷满分为300分,考试时间为180分钟。

二、答题方式答题方式为闭卷、笔试。

三、试卷考查内容结构心理学导论约100分发展与教育心理学约70分实验心理学约60分心理统计与测量约70分四、试卷题型结构单项选择题65小题,每小题2分,共130分多项选择题10小题,每小题3分,共30分简答题5小题,每小题10分,共50分综合题3小题,每小题30分,共90分Ⅳ.考查内容心理学导论【考查目标】1.理解和掌握心理学的基本事实、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了解当代心理学的发展趋势。

2.能够运用心理学的基本理论和方法,分析和解决有关实际问题。

一、心理学概述(一)心理学的研究对象(二)心理学的研究方法1.观察法2.实验法3.测验法4.调查法5.个案法(三)主要的心理学流派1.构造主义心理学2.机能主义心理学3.行为主义心理学4.格式塔心理学5.精神分析6. 人本主义心理学7. 认知心理学二、心理和行为的生物学基础(一)神经系统的基本结构1.神经元2.突触3.周围神经系统和中枢神经系统(二)大脑皮层及其机能1.大脑皮层感觉区及其机能2.大脑皮层运动区及其机能3.大脑皮层言语区及其机能4.大脑两半球单侧化优势(三)脑机能学说1.定位说2.整体说3.机能系统说4.机能模块说三、意识和注意(一)意识与无意识1.意识的含义2.意识的种类3.意识的功能4.睡眠与梦(二)注意概述1.注意的含义2.注意的功能3.注意的种类(三)注意的生理机制和外部表现1.注意的生理机制2.注意的外部表现(四)注意的品质1.注意广度2.注意稳定性3.注意分配4.注意转移(五)注意的认知理论1.注意选择的认知理论2.注意分配的认知理论四、感觉(一)感觉概述1.感觉的含义2.感觉的种类3.感觉测量4.感觉现象(二)视觉1.视觉的含义2.视觉现象3.视觉的生理基础4.视觉理论(三)听觉1.听觉的含义2.听觉现象3.听觉的生理基础4.听觉理论(四)其他感觉五、知觉(一)知觉概述1.知觉的含义2.知觉的组织原则(二)知觉的特性1.知觉理解性2.知觉整体性3.知觉选择性4.知觉恒常性(三)空间知觉1.形状知觉2.大小知觉3.深度知觉4.方位知觉(四)时间知觉和运动知觉1.时间知觉2.运动知觉(五)知觉的信息加工1.自下而上加工和自上而下加工2.模式识别理论(六)错觉1.错觉的含义2.错觉的种类3.错觉产生的原因六、记忆(一)记忆概述1.记忆的含义2.记忆的过程3.记忆的种类4.记忆的神经生理机制(二)感觉记忆1.感觉记忆的含义2.感觉记忆的信息加工3.感觉记忆的特征(三)短时记忆与工作记忆1.短时记忆的含义2.短时记忆的信息加工3.短时记忆信息的存储与提取4.短时记忆的特征5.工作记忆(四)长时记忆1.长时记忆的含义2.长时记忆的信息加工3.长时记忆的信息存储与提取4.长时记忆的特征(五)遗忘1.遗忘的含义2.遗忘曲线3.遗忘理论4.影响遗忘的因素七、思维(一)思维概述1.思维的含义2.思维的特征3.思维的种类4.思维的过程(二)概念1.概念的含义2.概念的种类3.概念的形成4.概念的掌握(三)推理1.推理的含义2.推理的种类(四)问题解决1.问题解决的含义2.问题解决的思维过程3.问题解决的策略4.影响问题解决的因素(五)创造性思维1.创造性思维的含义2.创造性思维的特征3.创造性思维的基本过程4.影响创造性思维的因素(六)表象1.表象的含义2.表象的特征3.表象的种类4.表象理论(七)想象1.想象的含义2.想象的种类3.想象的功能八、言语(一)言语概述1.言语的含义2.言语的功能3.言语的种类(二)言语活动的中枢机制1.言语运动中枢2.言语听觉中枢3.言语视觉中枢(三)言语感知和理解1.言语感知2.言语理解3.句子理解4.语篇理解5.影响言语理解的因素九、情绪和情感(一)情绪和情感概述1.情绪和情感的含义2.情绪和情感的功能3.情绪和情感的关系(二)情绪和情感的种类1.情绪的种类2.情感的种类(三)表情1.表情的含义2.表情的种类(四)情绪的脑中枢机制(五)情绪理论1.早期的情绪理论2.情绪的认知理论十、动机、需要与意志(一)动机概述1.动机的含义2.动机的功能3.生理动机和社会动机4.动机与行为效率的关系5.动机的理论(二)需要1.需要的含义2.需要的种类3.需要的层次理论(三)意志1.意志的含义2.意志的特征3.意志行动过程4.意志行动中的动机冲突5.意志的品质十一、能力(一)能力概述1.能力的含义2.能力、才能和天才3.能力与知识、技能的关系(二)能力的种类和结构1.能力的种类2.能力的结构(三)智力理论1.智力因素说2.智力结构理论3.智力的信息加工理论(四)智力发展的差异1.智力发展的一般趋势2.智力发展的差异性3.影响智力发展的因素十二、人格(一)人格概述1.人格的含义2.人格的特征(二)人格理论1.人格特质理论2.人格类型理论3.精神分析人格理论4.人本主义人格理论(三)气质1.气质的含义2.气质的类型3.气质的理论(四)性格1.性格的含义2.性格的特征3.性格的类型4.性格与气质的关系5.认知风格(五)影响人格形成与发展的因素十三、社会心理(一)社会认知1.自我2.归因3.社会知觉与社会判断4.社会态度5.内隐社会认知(二)社会关系1.人际关系与人际沟通2.亲密关系3.偏见与歧视4.利他行为5.侵犯行为(三)社会影响1.说服2.从众、顺从和服从3.去个体化4.社会促进与社会懈怠(新增)惰化(删除)5.团体极化与团体思维6.合作与竞争7.文化及其影响(四)应用1.领导理论与实践2.健康心理学3.积极心理学与人类幸福发展与教育心理学【考查目标】1.理解和掌握发展与教育心理学的基本概念、主要理论及其对教育工作的启示。

2.理解和掌握认知、语言、社会性等领域发展的年龄特征、相关理论及其经典实验研究。

3.能够运用发展与教育心理学的基本概念与基本原理,认识和分析个体学习、发展与教育教学过程中的各种现象与相关问题。

发展心理学一、发展心理学概述(一)发展心理学的研究对象与任务(二)发展心理学的研究设计1.横断设计2.纵向设计3.聚合交叉设计4.双生子设计(三)发展心理学的历史1.近代西方儿童心理学产生的历史原因2.从儿童发展到个体毕生发展研究二、心理发展的基本理论(一)心理发展的主要理论1.精神分析理论的心理发展观2.行为主义的心理发展观3.维果茨基的文化-历史发展观4.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5.生态系统理论(二)心理发展的基本问题1.关于遗传和环境的争论2.发展的连续性与阶段性3.儿童的主动性与被动性4.儿童心理发展的“关键期”问题三、心理发展的生物学基础与胎儿发育(一)心理发展的生物学基础1.遗传与基因2.生命的开始(二)胎儿的发育与先天素质1.胎儿的发育2.新生儿反射四、婴儿心理发展(一)婴儿神经系统的发展1.婴儿大脑结构的发展2.婴儿大脑机能的发展(二)婴儿动作的发展1.动作发展的规律2.动作发展的顺序3.影响动作发展的因素(三)婴儿言语的发展1.言语发展理论2.词汇的获得3.语法的获得(四)婴儿心理过程的发展1.婴儿感觉的发展2.婴儿知觉的发展(五)婴儿气质的发展1.婴儿气质类型学说2.气质的稳定性与可变性(六)婴儿社会性的发展1.婴儿的情绪发展2.婴儿的依恋3.早期同伴交往五、幼儿心理发展(一)幼儿神经系统的发展1.幼儿大脑结构的发展2.幼儿大脑机能的发展(二)幼儿的游戏1.游戏理论2.游戏种类及其发展(三)幼儿言语的发展1.词汇的发展2.句子的发展3.口语表达能力的发展(四)幼儿认知的发展1.记忆的发展2.思维的发展3.心理理论(五)幼儿个性与社会性发展1.幼儿道德认知发展2.幼儿社会性行为发展3.性别角色的社会化4.同伴关系六、童年期儿童的心理发展(一)童年期儿童的学习(二)童年期儿童言语的发展1.书面言语的发展2.内部言语的发展(三)童年期儿童认知的发展1.思维发展的一般特点2.元认知及其发展(四)童年期儿童的个性与社会性发展1.自我意识发展2.社会认知与交往技能3.道德发展七、青少年的心理发展(一)生理发育l.生理变化的主要表现2.第二性征与性成熟(二)认知发展l.形式逻辑思维的发展2.辩证逻辑思维的发展(三)自我发展1.青少年自我发展的一般特征2.自我同一性的发展(四)社会性发展1.科尔伯格的道德发展理论2.反社会行为(五)情绪1.青少年情绪发展的一般特点2.常见情绪困扰八、成年期心理发展(一)成年期发展任务理论(二)认知发展1.成人认知发展的主要理论2.认知老化的主要理论(三)人格发展1.自我发展理论2.稳定性与可变性(四)临终心理教育心理学一、教育心理学概述(一)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与任务(二)教育心理学的历史发展1.教育心理学的起源2.教育心理学的发展过程3.教育心理学的研究趋势二、学习与心理发展(一)学习的含义与作用1.学习的含义2.学习的作用(二)学习的分类1.学习水平分类2.学习性质分类3.学习结果分类(三)学习与心理发展的关系1.学习与个体心理发展2.学习准备与发展性教学三、学习理论(一)学习的联结理论1.经典性条件作用说2.操作性条件作用说3.社会学习理论(二)学习的认知理论1.早期的认知学习理论2.布鲁纳的认知-发现说3.奥苏伯尔的有意义接受说4.加涅的信息加工学习理论(三)学习的建构理论1.建构主义的思想渊源与理论取向2.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基本观点3.认知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与应用4.社会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与应用(四)学习的人本理论1.罗杰斯的学习观与教学观2.人本主义学习理论的应用四、学习动机(一)学习动机的含义及其类型1.学习动机的含义2.学习动机的类型(二)学习动机的主要理论1.学习动机的强化理论2.学习动机的人本理论3.学习动机的社会认知理论(三)学习动机的培养与激发1.学习动机的培养2.学习动机的激发五、知识的学习(一)知识的表征与类型1.知识的表征2.知识的类型(二)陈述性知识的学习1.知识的理解与保持2.错误概念的转变(三)程序性知识的学习1.心智技能的形成2.认知策略的学习3.动作技能的学习(四)学习的迁移1.学习迁移的类型2.学习迁移的理论3.学习迁移的促进实验心理学【考查目标】1.掌握心理学实验研究的基本原则与基本过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