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2019学年高一物理上学期课时同步检测1

合集下载

2018-2019学年高一物理上学期课时同步训练

2018-2019学年高一物理上学期课时同步训练

1.3 运动快慢的描述 速度1.下列速度中,指平均速度的是( )A .汽车通过长江大桥全程的速度B .子弹射出枪口时的速度C .雨滴落地时的速度D .运动员冲过终点时的速度2、2008年北京奥运会上美国游泳名将菲尔普斯一举拿下了8枚金牌并刷新了7项世界纪录,成为奥运会历史上最伟大的运动员。

“水立方”的泳池长50m ,在100米蝶泳中,测得菲尔普斯在10s 末的速度为 1.8m/s ,50m 时的速度为2.2m/s ,50.58s 到达终点时的速度为2.4m/s ,则他在全程中的平均速度为( )A 、1.98 m/sB 、2.4 m/sC 、2.2 m/sD 、03、汽车从甲城以速度为v 1沿直线一直行驶到乙城,紧接着又从乙城以速度v 2沿直线返回到达甲、乙两城的中点的丙小镇,关于汽车在这一全过程的平均速度的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221v v +,方向为甲指向丙 B 、221v v +,方向为乙指向丙 C 、21212v v v v +,方向为乙指向丙 D 、21212v v v v + ,方向为甲指向丙 4、做变速直线运动的物体,在前一半时间内的平均速度是4m/s ,后一半时间内的平均速度是8m/s ,则全程的平均速度是( )A 、6m/sB 、5m/sC 、5.3m/sD 、4.5m/s5、一辆汽车从甲地开往乙地的过程中,前一半位移内的平均速度是30km/h,后一半位移内的平均速度是60km/h,则在全程内这辆汽车的平均速度是()A、35km/hB、40km/hC、45km/hD、50km/h6、短跑运动员在100m竞赛中,测得7 秒未的速度是9m/s,10秒未到达终点时的速度是10.2m/s,则运动员在全程内的平均速度是()A、9m/sB、9.6m/sC、10m/sD、10.2m/s7.一质点沿直线OX方向做变速运动,它离开O点的距离x随时间变化的关系为x=5+2t3(m),它的速度随时间t变化的关系为v=6t2(m/s),该质点在t=0到t=2s间的平均速度和t=2 s到t=3 s间的平均速度的大小分别为:()A、12 m/s,39 m/sB、8 m/s,38 m/s C.12 m/s,19.5 m/s D、8 m/s,13 m/s8.参加汽车拉力赛的越野车,先以平均速度v1跑完全程的2/3,接着又以v2=40km/h的平均速度跑完剩下的1/3路程。

2018-2019学年高一物理上学期课时同步训练0

2018-2019学年高一物理上学期课时同步训练0

1.2、时间和位移1. 以下的计时数据指时间的是()A.天津开往广州的625次列车于13时35分从天津发车B.某人用15 s跑完100 mC.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节目19时开播D.1997年7月1月零时,中国对香港恢复行使主权2、如右图所示,一物体沿三条不同的路径由A运动到B,下列关于它们位移大小的比较正确的是()A.沿Ⅰ较大B.沿Ⅱ较大C.沿Ⅲ较大D.一样大3、氢气球升到离地面80m高空时从上掉落下一物体,物体又上升了10m高后开始下落。

若取向上为正,则物体从掉落开始到落到地面时的位移和经过的路程分别为()A、80m、100mB、-80m、100mC、90m、180mD、-90m、180m4、如图所示,某物体沿两个半径为R的半圆弧由A经B到C,下列结论正确的是()A 、物体的位移等于4R ,方向向东B 、物体的位移等于2πRC 、物体的路程等于4R ,方向向东D 、物体的路程等于2πR5、文学作品中往往蕴含着一些物理知识,下列诗句中加点的字表示位移的是:( )A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B .一身转战三千里.....,一剑曾当百万师 C .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一千河 D .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 6. 关于矢量和标量,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矢量是既有大小又有方向的物理量B .标量是既有大小又有方向的物理量C .位移-10 m 比5 m 小D .-10 0C 比5 0C 的温度低7、某人站在楼房顶层O 点竖直向上抛出一个小球,上升的最大高度为20m ,然后落回到抛出点O 下方25m 的B 点,则小球在这一运动过程中通过的路程和位移分别为(规定竖直向上为正方向)( )A .25 m,25 mB .65 m,25 mC .25 m ,-25 mD .65 m ,-25 m8、某同学散步,由A 点向南走了400m ,又转弯向西走了300m ,到达B 点。

2018-2019学年高一物理上学期课时同步训练

2018-2019学年高一物理上学期课时同步训练

3.5 摩擦力(第三课时)
例1、.木块A、B分别重50 N和60 N,它们与水平地面之间的动磨擦因数均为0.25;夹在A、B之间的弹簧被压缩了2cm,弹簧的劲数为400N/m,系统置于水平面上静止不动。

现用F=1 N的水平拉力作用在木块B上.如图所示.力F作用后静止不动.现用F=1 N的水平拉力作用在木块B上,如图所示力F作用后()
A.木块A所受摩擦力大小是12.5 N
B.木块A所受摩擦力大小是11.5 N
C.木块B所受摩擦力大小是9 N
D.木块B所受摩擦力大小是7 N
例2、如图所示,位于斜面上的物块M,在沿斜面向上的力F作用下,处于静止状态,则斜面施于M的摩擦力:()
A.方向一定沿斜面向下B.方向可能沿
斜面向下
C.大小可能等于零D.大小一定不为零
例3、如图所示,物体A、B的质量分别为m A=m B=6kg,A和B、B和桌面的动摩擦因数都等于0.3,且最大静摩擦力都等于滑动摩擦力,水平力F=30N,则B对A、水平桌面对B的摩擦力各为多大?
例4、如图,位于水平桌面上的物块P,由跨过定滑轮的轻绳与物块Q相连,从滑轮到P和到Q的两段绳都是水平的。

已知Q与P之间以
及P与桌面之间的动摩擦因数都是μ,
两物块的质量都是m,滑轮的质量、滑
轮轴上的摩擦都不计,若用一水平向右的力F拉P使它做匀速运动,求F的大小
例5、如图所示,把一重为G的物体用由小变到大的力F压在粗糙的竖直墙上,物体所受摩擦力f与作用力F之间的关系如何?请在图中画出大致的f—F变化图.
例6、如图所示,在两块木板中间夹着一个重50N的木块A,左右两
边对木板的压力F N均为150N,
果想把木块从下面拉出来,
来,需要多大的力?。

高一物理试题-2018学年高一物理上学期课时同步检测19

高一物理试题-2018学年高一物理上学期课时同步检测19

[课时提升作业](本栏目内容,在学生用书中以独立形式分册装订!)一、单项选择题1.第二十二届冬季奥运会开幕式于2018年2月7日晚20时14分(当地时间)在俄罗斯索契举行,所有比赛历时17天。

以上记录的数据分别指的是()A.时刻和时间间隔B.时间间隔和时刻C.都是时刻D.都是时间间隔解析:“2018年2月7日晚20时14分”指的是开幕的时刻;“17天”是所有比赛所用的时间,指的是时间间隔。

故选项A正确。

答案: A2.下列各种说法中,分别指的是“时间”和“时刻”的是()A.“您这么早就来啦,等了很久了吧”B.“前3秒钟”和“最后3秒钟”C.列车员说:“火车8点42分到站,停车8分”D.“第3秒钟”和“3秒末”解析:“这么早来”,是来的那个时刻,“等了很久”是时间,故选项A错误;“前3秒钟”和“最后3秒钟”在时间轴上对应的是一段线段,所以都是时间,选项B错误;8点42分是指时刻,停车8分是指时间,选项C错误;“第3秒钟”是时间,“3秒末”是时刻,所以选项D正确。

答案: D3.某人站在楼房顶层从O点竖直向上抛出一个小球,小球上升的最大高度为20 m,然后落回到抛出点O下方25 m处的B点,则小球在这一运动过程中通过的路程和位移分别为(规定竖直向上为正方向)()A.25 m,25 m B.65 m,25 mC.25 m,-25 m D.65 m,-25 m解析:路程是物体运动轨迹的长度,因此该题中的路程为65 m。

位移是由初位置到末位置的有向线段,大小为线段的长度即25 m,方向由O指向B,即方向向下。

由于规定竖直向上为正方向,该题中位移方向与规定的正方向相反,故取负号。

答案: D4.如图所示,小球从距地面5 m高处落下,被地面反向弹回后,在距地面2 m高处被接住,则小球从高处落下到被接住这一过程中通过的路程和位移的大小分别是( )A .7 m,7 mB .5 m,2 mC .5 m,3 mD .7 m,3 m解析: 位移大小为初位置A 到末位置B 之间的距离,故位移大小为3 m ,路程为轨迹的长度,应为7 m ,故选D 。

2018-2019学年高一物理上学期课时同步训练

2018-2019学年高一物理上学期课时同步训练

功能关系原理及应用(1)作业1、如图所示,质量为m的物体(可视为质点)以某一速度从A点冲上倾角为30°的固定斜面,其运动的加速度为34g,此物体在斜面上上升的最大高度为h,则在这个过程中物体:()A.重力势能增加了34mgh B.重力势能增加了mghC.动能损失了mgh D.机械能损失了12mgh2、一个人稳站在商店的自动扶梯的水平踏板上,随扶梯向上加速,如图所示.则()A.踏板对人做的功等于人的机械能的增加量B.踏板对人的支持力做的功等于人的机械能的增加量C.克服人的重力做的功等于人的机械能增加量D.对人做功的只有重力和踏板对人的支持力3.人站在h高处的平台上,水平抛出一个质量为m的物体,物体落地时的速度为v,以地面为重力势能的零点,不计空气阻力,则有:()A.人对小球做的功是122mv B.人对小球做的功是1 22mv mgh-C.小球落地时的机械能是122mv D.小球落地时的机械能是1 22mv mgh-4、物体以100J 的初动能从斜面底端沿斜面向上做匀变速运动,当物体沿斜面向上运动到某一点时,动能减少了80J ,其机械能减少了32J ,则物体重返斜面底端时的动能大小为:( )A )68JB )48JC )64JD )20J5、如图4所示,ABCD 是一个盆式容器,盆内侧壁与盆底BC 的连接处都是一段与BC 相切的圆孤,B 、C 为水平的,其距离d=0.50m.盆边缘的高度为h=0.30m.在A 处放一个质量为m 的小物块并让其从静止出发下滑.已知盆内侧壁是光滑的,而盆底BC 面与小物块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0.10.小物块在盆内来回滑动,最后停下来,则停的地点到B 的距离为:( )A . 0.50mB . 0.25mC . 0.10mD . 0 6、如图所示,固定的光滑竖直杆上套着一个滑块,用轻绳系着滑块绕过光滑的定滑轮,以大小恒定的拉力F 拉绳,使滑块从A 点起由静止开始上升。

2018-2019学年高一物理上学期课时同步训练1

2018-2019学年高一物理上学期课时同步训练1

1.5 速度变化快慢的描述加速度1、关于加速度的方向,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总与初速度方向一致B.总与平均速度方向一致C.总与速度变化的方向一致D.总与位移的方向一致2、关于速度和加速度的关系.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物体的速度大,加速度也就大B.物体的速度改变量越大,加速度越大C.物体在单位时间内速度变化大,加速度就大D.物体的速度为零时,加速度必为零3、关于加速度,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加速度表示物体运动的快慢 B.加速度表示物体运动速度变化的大小C.加速度表示物体运动速度变化的快慢 D.加速度的方向一定与物体运动方向相同4、一个质点,初速度的大小为2 m/s,末速度的大小为4 m/s,则( ) A.速度改变量的大小可能是6 m/sB.速度改变量的大小可能是2 m/sC.速度改变量的方向可能与初速度方向相同D.速度改变量的方向可能与初速度方向相反5.两个物体P、Q的加速度a p>a q.则()A.P的速度一定比Q的速度大B.P的速度变化量一定比Q的速度变化量大C.P的速度变化一定比Q的速度变化快D.P的速度变化率一定比Q的速度变化率大6、如图所示是汽车中的速度计。

某同学在汽车中观察速度计指针位置的变化,开始时指针指示在如图甲所示的位置,经过7s后指针指示()A.右速度计直接读出的是汽车运动的平均速度B.右速度计直接读出的是汽车7s时的瞬时速度C.汽车运动的加速度约为5.7m/s2D.汽车运动的加速度约为1.6m/s27、足球以8 m/s的速度飞来,运动员把它以12 m/s的速度反向踢出,踢球的时间为0.2s,设球飞来的方向为正方向,则足球在这段时间内的加速度是: ( )A.-200 m/s2B. 200 m/s2C.-100 m/s2D.100 m/s28、一辆汽车由静止开始运动, 其v-t象如图所示,则汽O 1 25在0~1 s 内和1 s ~3 s 内相比()A、速度改变量的大小相同B、速度变化快慢相同C、速度变化相同D、加速度相同9、如图所示是某质点沿直线运动的速度v随时间t 变化的关系图线。

高一物理试题-2018学年高一物理上学期课时同步检测23

高一物理试题-2018学年高一物理上学期课时同步检测23

[课时提升作业](本栏目内容,在学生用书中以独立形式分册装订!)一、单项选择题1.飞机从静止出发,在直跑道上加速前进,等达到一定速度时离地。

已知飞机加速前进的路程为1 600 m,所用时间为40 s。

假设这段运动为匀加速运动,用a表示加速度,v表示离地时的速度,则()A.a=2 m/s2,v=80 m/sB.a=1 m/s2,v=40 m/sC.a=80 m/s2,v=40 m/sD.a=1 m/s2,v=80 m/s解析:由于初速度为0,故x=12at2,a=2xt2=2 m/s2,v=at=80 m/s。

答案: A2.一物体在水平面上做匀变速直线运动,其位移与时间的数量关系为x=24t-6t2,x与t 的单位分别是m和s,则它的速度等于零的时刻t为()A.16s B.2 sC.6 s D.24 s解析:由x=v0t+12at2和x=24t-6t2可知,v=24 m/s,a=-12 m/s2,由v=v0+at可知v=0时t=2 s,选项B正确。

答案: B3.(2018·临沂高一检测)如图所示,折线表示物体甲从A地向B地运动的x -t图像,直线表示物体乙从B地向A地运动的x -t图像,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在2~6 s内,甲做匀速直线运动B.乙做匀速直线运动,其速度大小为5 m/sC.从计时开始至甲、乙相遇的过程中,乙的位移大小为60 mD.在t=8 s时,甲、乙两物体的速度大小相等答案: B4.(2018·武威高一检测)汽车以20 m/s的速度做匀速直线运动,刹车后的加速度大小为5 m/s2,那么开始刹车后2 s内与开始刹车后6 s内汽车通过的位移之比为() A.1∶1 B.1∶3C.3∶4 D.4∶3解析: 汽车从刹车到停止用时t 刹=v 0a =205 s =4 s ,故刹车后2 s 和6 s 内汽车的位移分别为x 1=v 0t -12at 2=20×2 m -12×5×22 m =30 m ,x 2=v 0t 刹-12at 2刹=20×4 m -12×5×42m =40 m ,x 1∶x 2=3∶4,故C 正确。

2018-2019学年高一物理上学期课时同步训练1

2018-2019学年高一物理上学期课时同步训练1

3.3 摩擦力(作业)1、关于摩擦力,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相互压紧的粗糙物体间总有摩擦力作用B)只有互相压紧且有相对运动或有相对运动趋势的不光滑的物体间才有摩擦力作用C)摩擦力一定与正压力成正比D)速度越大的物体,所受的滑动摩擦力越大2、如图示,以水平力F压物体A,使A大F,在此过程中A与墙间的静大小:()A)可能增大B)一定不变FC)可能减小D)可能为零A3、如上图中以水平力F压在物体A上,这时A沿竖直墙面下滑,若A与墙面间的滑动摩擦系数为μ,A的质量为m,那么A与墙面间的滑动摩擦力大小等于:()A)μmg B)mg C)F D)μF4、如图示,皮带传动的示意间,O1主动轮,O2是从动轮,两轮水平放置,当O1顺时针匀速转动时,重10N的物体同皮带一起运动,若物体与皮带间最大静摩擦力为5N,则物体所受皮带的摩擦力大小和图中皮带上P、Q所受摩擦力的方向是:()A)5N,向下、向下Q PB)0,向下、向上O1O2C)0,向上、向上D)0,向下、向下5、关于弹力和摩擦力的关系,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两物体间有弹力时,一定有摩擦力;B)两物体间有摩擦力时,一定有弹力;C)弹力和摩擦力不一定相互垂直;D)当两物体间弹力消失时,摩擦力不一定同时消失。

6、倾角为α的传送带上有一物体,如图所示,在下列情况中,物体将受到沿传送带斜向上方向的静摩擦力的是()A、物体与传送带均保持静止B、物体沿静止的传送带匀速下滑C、物体随传送带匀速向上传,物体与传送带间不发生打滑现象D、物体随传送带一起匀速向下运动,且两者保持相对静止7、关于静摩擦力,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静摩擦力的方向总是与物体的相对运动趋势方向相反B)静摩擦力的方向总是与物体的运动方向相反C)受静摩擦力作用的物体一定是静止的D)对一个条件确定的接触面而言,静摩擦力的大小是不能变化的8、如图示,质量和表面粗糙情况相同的长方体木块在力F作用下运动,水平面给木块的滑动摩擦力在甲、乙两种情况中:()A)甲大 B)乙大C)一样大 D)无法确定 F F9、运动员用双手握住竖直的竹竿匀速攀上和匀速滑下,它所受的摩擦力分别是f1和f2,那么()A、f1向下,f2向上,且f1=f2B、f1向下,f2向下,且f1=f2C、f1向上,f2向上,且f1=f2D、f1为静摩擦力,f2为滑动摩擦力10.关于动摩擦因数,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两接触面间压力越大,动摩擦因数越大B、两物体间滑动摩擦力越大,动摩擦因数越大C、两物体间的动摩擦因数与动摩擦力成正比,与两物体间的压力成反比D、两物体间的动摩擦因数是由两物体的材料和接触面的粗糙程度等决定的,与动摩擦力和正压力无关11、如图示质量为m的木块置于水平桌面上的木板上滑行,木板静止,质量为M,已知木块与木板间、木板与桌面间的动摩擦因素均为μ,求桌面给木板的摩擦力12.如图所示,一根质量为m、长为L的均匀长方体木料放在水平桌面上,木料与桌面间的滑动摩擦力大小为重力的μ倍.现用一水平力F推木料,当木料经过图示位置时,桌面对它的滑动摩擦力大小为________.13、重为400N的木箱放在水平地面上,木箱与地面间的最大静摩擦力是120N,动摩擦因数是0.25,如果分别用70N和150N的水平力推木箱。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时提升作业]
(本栏目内容,在学生用书中以独立形式分册装订!)
一、单项选择题
1.下列单位中,属于力的单位的是()
A.kg B.kg·m/s
C.kg·m/s2D.kg·m2/s2
解析:kg是质量的单位,kg·m/s是动量的单位,kg·m/s2是力的单位,kg·m2/s2是功的单位。

故C正确,A、B、D错误。

答案: C
2.根据牛顿第二定律,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物体加速度的大小跟它的质量和速度大小的乘积成反比
B.物体所受合外力必须达到一定值时,才能使物体产生加速度
C.物体加速度的大小跟它所受作用力中的任何一个力的大小成正比
D.当物体的质量改变但其所受合力的水平分力不变时,物体的水平加速度的大小与其质量成反比
解析: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得知,物体加速度的大小跟质量成反比,与速度无关,故A错误。

力是产生加速度的原因,只要有力,就会产生加速度,力与加速度是瞬时对应的关系,故B错误。

物体加速度的大小跟物体所受的合外力成正比,而不是跟它所受作用力中的任何一个力的大小成正比,故C错误。

当物体的质量改变但其所受合力的水平分力不变时,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可知,物体水平加速度的大小与其质量成反比,故D正确。

答案: D
3.(2018·贵州遵义四中期末)力F1单独作用于一物体时,使物体产生的加速度大小a1=2 m/s2,力F2单独作用于同一物体时,使物体产生的加速度大小a2=4 m/s2。

当F1和F2共同作用于该物体时,物体具有的加速度大小不可能是()
A.2 m/s2B.4 m/s2
C.6 m/s2D.8 m/s2
解析:设物体的质量为m,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得F1=ma1,F2=ma2,则F1和F2共同作用于该物体时,合力范围为|F2-F1|≤F合≤F2+F1,代入得2m≤F合≤6m,又由牛顿第二定律得加速度的范围为2 m/s2≤a≤6 m/s2,所以物体具有的加速度大小不可能是8 m/s2。

故选D。

答案: D
4.质量为m的物体从高处由静止释放后竖直下落,在某时刻受到的空气阻力为f阻,加速度
为a=1
3g,则f阻的大小是()
A.1
3mg B.
2
3mg
C.4
3mg D.mg
解析: mg -f 阻=ma =m ·13g ,则f 阻=m (g -13g )=2
3mg 。

故选项B 正确。

答案: B
5.惯性制导系统已广泛应用于弹道式导弹工程中,这个系统的重要元件之一是加速度计,加速度计构造原理的示意图如图所示:沿导弹长度方向安装的固定光滑杆上套一质量为m 的滑块,滑块两侧分别与劲度系数均为k 的弹簧相连,两弹簧的另一端与固定壁相连,滑块上有指针,可通过标尺测出滑块的位移,然后通过控制系统进行制导。

设某段时间内导弹沿水平方向运动,指针向左偏离O 点距离为x ,则这段时间内导弹的加速度( )
A .方向向左,大小为kx
m
B .方向向右,大小为kx
m
C .方向向左,大小为2kx m
D .方向向右,大小为
2kx m
答案: D 二、多项选择题
6.下列单位中,是国际单位制中加速度单位的是( ) A .cm/s 2 B .m/s 2 C .N/kg
D .N/m
解析: 在国际单位制中,加速度的单位可以用m/s 2表示,也可以用N/kg 表示。

虽然N 不是国际单位制中的基本单位,但它是国际单位制中的单位。

答案: BC
7.关于速度、加速度、合外力的关系,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不为零的合外力作用于原来静止物体的瞬间,物体立刻获得加速度
B .加速度的方向与合外力的方向总是一致的,但与速度的方向可能相同,也可能不同
C .在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中,速度、加速度与合外力的方向总是一致的
D .合外力变小,物体的速度一定变小
解析: 由牛顿第二定律可知A 、B 选项正确;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中,v 、a 、F 三者的方向相同,故C 选项正确;合外力变小,加速度变小,但速度不一定变小,D 选项错误。

答案: ABC
8.一物体重为50 N ,与水平桌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0.2,现加上如图所示的水平力F 1和F 2,若F 2=15 N 时物体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则F 1的值可能是(g 取10 m/s 2)( )
A .3 N
B .15 N
C.25 N D.50 N
解析:若物体向左做匀加速直线运动,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可知:F2-F1-μG=ma>0,解得F1<5 N,A正确;若物体向右做匀加速直线运动,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可知:F1-F2-μG=ma>0,解得F1>25 N,D正确。

答案:AD
9.一质量为m=1 kg的物体在水平恒力F作用下水平运动,1 s末撤去恒力F,其v -t图像如图所示,则恒力F和物体所受阻力f的大小是()
A.F=8 N B.F=9 N
C.f=2 N D.f=3 N
解析:撤去恒力F后,物体在阻力作用下运动,由v -t图像可知,1~3 s物体的加速度为3 m/s2,由牛顿第二定律f=ma可知,阻力f=3 N;由图像可知在0~1 s其加速度为6 m/s2,由牛顿第二定律F-f=ma′,可求得F=9 N,B、D正确。

答案:BD
三、非选择题
10.一个质量为20 kg的物体,从斜面的顶端由静止匀加速滑下,物体与斜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0.2,斜面与水平面间的夹角为37°。

求物体从斜面下滑过程中的加速度。

(g取10 m/s2) 解析:物体受力如图所示。

x轴方向:
G x-f=ma。

y轴方向:
N-G y=0。

其中f=μN,
所以a=g sin θ-μg cos θ=4.4 m/s2。

答案: 4.4 m/s2方向沿斜面向下
11.如图所示,电梯与水平面的夹角为30°,当电梯向上加速运动时,人对梯面压力是其重
力的6
5,求人与梯面间的摩擦力。

解析:本题分解加速度比分解力更方便。

对人进行受力分析:人受到重力mg、支持力N、摩擦力f(摩擦力的方向一定与接触面平
行,由加速度的方向可推知f水平向右)。

建立直角坐标系:取水平向右(即f的方向)为x轴正方向,此时只需分解加速度,则a x=
a cos 30°,a y=a sin 30°,如图所示。

由牛顿第二定律得
x方向:f=ma cos 30°
y方向:N-mg=ma sin 30°
又N=6
5mg,所以f=
3
5mg。

答案:
3
5mg
12.如图所示,将质量m=0.1 kg的圆环套在固定的水平直杆上。

环的直径略大于杆的截面直径。

环与杆间动摩擦因数μ=0.8。

对环施加一位于竖直平面内斜向上、与杆夹角θ=53°的拉力F,使圆环以a=4.4 m/s2的加速度沿杆运动,求F的大小。

(sin 53°=0.8,cos 53°=0.6,g取10 m/s2)。

解析:由题意可知,当F在竖直方向的分力恰等于环的重力时,F sin 53°=mg,解得F=1.25 N。

当F<1.25 N时,杆对环的弹力向上,由牛顿第二定律有F cos θ-μN=ma,又因为N+F sin θ=mg,解得F=1 N;
当F>1.25 N时,杆对环的弹力向下,由牛顿第二定律得:F cos θ-μN=ma,又因为F sin θ=mg+N,解得F=9 N。

答案:见解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