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是什么?》基础练习

合集下载

初中八上语文新闻专题练习

初中八上语文新闻专题练习

初中八上语文新闻专题练习(总6页)--本页仅作为文档封面,使用时请直接删除即可----内页可以根据需求调整合适字体及大小--新闻专项练习一、关于新闻①定义:新闻这一概念有狭义和广义之分。

狭义的单指消息;广义的指消息、通讯、报告文学、特写、评论等等。

消息,是用概括的叙述方式,比较简明扼要的文字,迅速及时地报道国内外新近发生的、有价值的、群众最关心的事实。

通讯,是运用叙述、描写、抒情、议论等多种手法,具体、生动、形象地反映新闻事件或典型人物的一种新闻报道形式。

它是记叙文的一种,是报纸、广播电台、通讯社常用的文体。

②结构:每则新闻在结构上,一般包括标题、导语、主体、背景和结语五部分。

前三者是主要部分,后二者是辅助部分。

标题一般包括引标题、正标题和副标题;导语是新闻开头的第一段或第一句话,它扼要地揭示新闻的核心内容;主体是新闻的躯干,它过、结果。

④特点:迅速及时、内容真实、语言简明二、常见题型。

1.给新闻拟标题或拟写导语。

2.根据新闻内容写一句话新闻。

3.概括新闻的主要内容,并谈看法。

三、技法:1.抓新闻或消息的导语(第一段或第一句话)。

2.提取主要信息(即时间、地点、人物、事件及结果)。

3.语言要力求准确、简洁。

(关注字数限制,标点也要计算字数)4.谈看法时主要看结语,或者表明观点立场,或者指出事物发展的趋势。

四、新闻标题和一句话新闻的区别新闻标题不一定要将新闻事件的主要要素全部概括出来,只要将主要的事实和意义概括出来就可以了,因为有的内容还要在主体部分中加以表达。

而一句话新闻既要在一句话中将新闻事件中必须报道的内容表达出来,又要在语言表达上符合新闻标题拟写的要求,做到“准、鲜、活”,即运用最准确、凝炼的语言,揭示新闻事件的内容和意义。

例如:阅读下面一则新闻完成以下两题:1、拟写标题(不超过10字)2、拟写一句话新闻(不超过30字)北京市公安机关在追逃专项斗争中,采取“网上作战”等高科技手段和对在逃人员的分级督捕,自 7月1日至8月1 日,将211名在京作案后逃跑的犯罪疑人缉拿归案。

新闻导语标题练习

新闻导语标题练习

新闻导语、标题练习一、基本知识:1、新闻的六要素:5W和1H,整合成一句话即新闻的导语:某人某时在某地做了某事出现了某种结果,有何意义。

(导语的写法还应注意根据字数要求进行合理删减,特别强调的是标点符号算在字数当中)2、导语要求简洁、凝练,用最少的文字表达最丰富的、最充分的信息,要做到最吸引人。

3、消息的标题分为引题(又叫眉题、肩题),正题(又叫主题)和副题(又叫辅题)三种。

4、单行标题多是揭示消息主要内容的实题;两行以上的标题多是虚实并用,虚题用以突出思想观点,实题用以反映具体内容。

在多行标题中,正题是用来揭示消息主要内容的,引题或交代形势,或说明背景,或烘托气氛,或点明实质,是密切为正题服务的;副题多是主要事实的提要,起到补充解释正题的作用。

5、消息的正题可从导语中进行归纳即导语中的最主要的部分,但应注意字数的限制。

6、消息的标题要求准确、质朴、鲜明,但也可以使用修辞,使之生动形象,吸引读者。

二、归纳导语的方法:1、新闻的导语:某人某时在某地做了某事出现了某种结果,有何意义。

2、划分阅读材料的结构和层次。

(1)、确定范围(对象)(2)、分清主次(3)、找中心句(4)、辨明层次3、明辨阅读材料的表达方式,把握材料要素。

(1)记叙性的语段,最重要的是筛选出表示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的起因、经过、结果的词语和语句。

(2)说明性或议论性的语段,在抓关键词句的时候,注意不能遗漏并列信息。

4、整合有效信息,准确规范答题。

三、导语的表述原则:1、新闻的导语:某人某时在某地做了某事出现了某种结果,有何意义。

2、句子一般采用主谓句(有特殊要求除外)。

3、主语(陈述对象)必须存在且要准确。

4、一定要概括出最主要的信息(指事件、行为)。

5、在字数允许的情况下,要尽可能地运用原文中负载重要信息的原词,必要时,可将若干词概括抽象为一个新词语,“菠菜、韭菜、黄瓜”可用“蔬菜”来概括,“跳高、跑步、打球”可用“体育活动”来概括。

新闻是什么

新闻是什么

1这段新闻的题目是什么呢? (20字内)
• 国际奥委会取消伊拉克参加北京奥运 会的资格
2找出下面新闻的பைடு நூலகம்语
• 新华网7月25日电 ,记者从青海省有关部门获悉, 7月24日17时40分许,青海省大通回族土族自治 县塔尔镇一在建清真寺发生垮塌事故,截至25日 记者发稿时,有8人死亡,3人重伤,20人轻伤。 • 事故发生后,青海省应急救援总队和西宁市、大 通回族土族自治县有关部门已经连夜展开救治和 善后工作。 • 塔尔镇位于大通回族土族自治县城东北方向约8 公里,是个回族聚居区,约有回族群众1.8万多 人。
金黔在线—贵州商报 2012年3月1日15:28 第一次从边远的贫困山区来到繁华都市,吕琦黝黑 的脸上带着几分稚气。得知自己和三位搭档荣获“2011 中华儿女年度人物”称号,他流下了激动的泪水。 吕琦、吕庆称、陈蕊、刘佳艳,他们是分别来自贵 州师范大学和贵州师范学院的4名在校大学生,他们的家 乡是威宁县草海镇吕家河村,是威宁自治县最边远的农村, 他们的父母都是农民。 2008年,吕琦考上了贵州师范大学,乡亲们都感 觉很稀奇,前来祝贺。去贵阳上学那天,吕琦的姨妈把她 自己辛苦积攒的20元钱给了他,希望他早日成才,吕琦 心里感动不已。 作为村里历来第一批大学生,怎样才能回馈家乡? 2010年1月,作为“春晖使者”,吕琦与弟弟吕庆称和陈 蕊、刘佳艳一起,常常四处募集衣服、书籍等,送到威宁、 赫章、纳雍等农村。
课堂练习一
原 因
经过多年艰苦训练,中国运动员刘翔终于 经过多年艰苦训练 中国运动员刘翔 在2004年8月27日,雅典奥运会上获得男子 2004年8月27日 雅典奥运会 获得男子 110米栏冠军 被媒体称为”亚洲飞人”。 110米栏冠军,被媒体称为”亚洲飞人”。

新闻练习题

新闻练习题

新闻练习题一、选择题1. 新闻报道的首要原则是什么?A. 真实性B. 时效性C. 客观性D. 可读性2. 以下哪项不是新闻报道的基本要素?A. 人物B. 时间C. 地点D. 情感3. 新闻标题的作用是什么?A. 吸引读者注意B. 概括新闻内容C. 引导读者阅读D. 以上都是4. 新闻导语的功能是什么?A. 介绍新闻背景B. 吸引读者阅读C. 详细描述事件D. 总结新闻要点5. 新闻报道中,以下哪项不是常见的写作手法?A. 倒金字塔结构B. 直接引语C. 比喻D. 引用数据二、填空题6. 新闻报道的五个W指的是:Who(谁)、What(什么)、When(何时)、Where(哪里)、______(为什么)。

7. 新闻采访的三个阶段包括:准备阶段、______(采访阶段)、整理阶段。

8. 新闻报道中,引用数据可以增强报道的______和说服力。

9. 新闻评论是一种对新闻事件或现象进行______、分析和评价的文体。

10. 新闻摄影的主要目的是通过图片来______新闻事件或人物。

三、判断题11. 新闻报道中的直接引语可以增强报道的真实性。

()12. 新闻报道可以完全依赖记者的主观感受来撰写。

()13. 新闻标题应该尽量简洁,避免使用复杂的修辞手法。

()14. 新闻评论可以包含作者的个人情感和观点。

()15. 新闻摄影应该追求艺术性,而不仅仅是记录事实。

()四、简答题16. 简述新闻报道的基本原则。

17. 新闻采访过程中,记者应该如何准备?18. 新闻报道中的“平衡报道”原则是什么?请举例说明。

19. 新闻评论与新闻报道有何不同?20. 新闻摄影在报道中的作用是什么?五、论述题21. 论述新闻报道中如何处理敏感话题,以确保报道的客观性和公正性。

22. 论述新闻标题在吸引读者和传达信息中的重要性。

23. 论述新闻评论对于社会舆论的形成和引导作用。

24. 论述新闻摄影在记录历史和传播信息中的独特价值。

25. 论述在数字媒体时代,新闻从业者如何提高自身的专业素养和技能。

新闻写作练习题

新闻写作练习题

新闻写作练习题一、基础知识类1. 请简述新闻的五个W和一个H分别指什么。

2. 新闻的写作要求有哪些?3. 新闻主体部分应包含哪些内容?4. 请列举三种常见的新闻体裁。

5. 新闻的作用是什么?请举例说明。

二、新闻采访类1. 请阐述新闻采访的准备工作包括哪些方面。

2. 面对突发事件,记者应如何进行现场采访?4. 请列举三种采访技巧。

5. 针对某一热点事件,设计一份采访提纲。

三、新闻写作技巧类2. 在新闻写作中,如何做到客观、公正、真实?3. 如何在新闻稿件中巧妙运用直接引语和间接引语?4. 请分析一篇优秀新闻稿件的写作特点。

四、新闻编辑与排版类1. 新闻编辑的基本职责有哪些?2. 请简述新闻稿件修改的步骤。

3. 如何为新闻稿件选择合适的配图?4. 新闻排版的基本原则有哪些?5. 设计一份新闻版面的布局。

五、案例分析类4. 分析一篇新闻稿件中的事实错误,并提出修改意见。

六、实战演练类5. 设计一份新闻专题策划方案,主题自选。

七、新闻伦理与法规类1. 请阐述新闻工作者应遵守的职业道德准则。

2. 新闻报道中如何保护未成年人的隐私权?3. 在新闻报道中,如何处理涉及国家安全的敏感信息?4. 请列举三种新闻侵权行为。

5. 分析一起新闻伦理失范案例,并提出防范措施。

八、新媒体新闻写作类1. 新媒体新闻与传统新闻写作有哪些不同?3. 请阐述公众号新闻写作的特点。

4. 如何利用短视频平台进行新闻传播?九、新闻摄影类1. 新闻摄影的基本要求是什么?2. 如何拍摄一张具有新闻价值的照片?3. 请分析一张优秀新闻照片的构图和用光技巧。

4. 新闻摄影中如何捕捉人物的情感?5. 设计一份新闻摄影专题,并说明拍摄思路。

十、国际新闻写作类1. 国际新闻报道需要注意哪些文化差异?2. 请简述国际新闻写作的格式要求。

3. 如何在报道国际事件时保持客观公正?4. 请列举三个国际新闻热点,并简要说明报道角度。

十一、财经新闻写作类1. 财经新闻的特点是什么?3. 请分析一篇优秀财经新闻稿件的结构和内容。

[新闻写作基础知识] 导语范例

[新闻写作基础知识] 导语范例

[新闻写作基础知识] 导语范例第一节新闻概述一、新闻定义什么是新闻?不同的文化背景,不同的意识形态,就有不同的回答。

在美国,麦尔文曼切尔著的《新闻报道与写作》一书,引述了过去和现在新闻学家对新闻的一些解释。

例如:达纳在1869年至1897年主管过《纽约太阳报》,他说,新闻是社会上大多数人感兴趣,而且在此以前从未对它注意过的那些事情。

达纳的一个编辑提出了一个经典性的新闻概念:狗咬人,不是新闻;人咬狗,才是新闻。

(注:这是达纳1882年办《纽约太阳报》时,他属下的采访主任约翰B博加特对一个青年记者说的。

)另外一个新闻的典型概念是斯坦利瓦利克尔提出来的。

他是本世纪三十年代初期《纽约先驱论坛报》的采编主任。

他说,新闻是建立在三个W的基础上:妇女(Women)、金钱(Wampun)和坏事(Wrongdoing)。

其实,以上表述并非科学意义的下定义,但他们的观点却集中地代表了西方新闻学的基本立场,即一切反常的、有刺激性的、人们好奇的事才是新闻。

这种观点当然有其深厚的人文背景及经济基础,虽然他们对新闻定义的认识已侧重在读者兴趣上,但其实质仍不能脱离利润的操纵。

在中国,新闻这个词最早出现在《新唐书》。

《新唐书》记载:初唐神龙年间(公无705年前后),有一个叫孙处玄的文人曾说过:恨天下无书以广新闻。

孙处玄曾投书当时执政的大臣恒彦范,评论时政得失,未被采纳,他就挂冠而去,可见他是个很关心时事政治的人。

这样的人对没有书刊传播新闻(当时印刷术尚未应用于书籍)表示不满,是理所当然的事。

孙处玄这句议论竟被载入《新唐书》,说明尽管唐代还未完全具备传播新闻的条件,但人们已意识到需要报道这类新闻的传播工具。

新闻一词在这里是指最近消息。

《现代汉语词典》释新闻为:①报纸或广播电台等报道的国内外消息:新闻广播/采访新闻。

②指社会上最近发生的新事情。

《辞海》对新闻的解释是:①报社、通讯社、广播电台、电视台等新闻机构对当前政治事件或社会事件所作的报道。

编辑记者资格考试新闻基础知识试题

编辑记者资格考试新闻基础知识试题

(练习题及参考答案)新闻事业属于上层建筑意识形态范畴题目1、新闻事业属于一定社会的上层建筑()范畴。

2、新闻事业与国家机器、政治法律机构的区别主要表现在()上。

3、新闻事业与哲学、文学、艺术等比较有何特点?参考答案1、意识形态2、没有强制力3、(1)具有强烈的政治性,比哲学、文学、艺术更接近政治,对经济基础的作用更直接。

(2)反映社会生活最迅速,范围更广,影响更大。

(3)通过新闻手段来反映经济基础,为经济基础服务的。

(练习题及参考答案)新闻事业是一定社会的经济基础通过新闻手段的反映题目1、如何理解新闻事业是一定社会的经济基础通过新闻手段的反映?2、我们很容易发现,社会主义国家的新闻业和资本主义国家的新闻业所所宣传的思想体系是不同的,这种不同可归因于()。

参考答案1、新闻事业是专门采集、处理和传播的社会活动、传播方式和主持机构的总称,即总的活动是反映社会生活,从这一点来看,新闻事业是一种社会意识形式。

马克思主义认为,社会结构包括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而上层建筑又分为政治上层建筑和思想上层建筑,思想上层建筑也就是我们日常所说的意识形态,是各种社会意识形式的集合体。

新闻事业是意识形态中的一种,与其他社会意识形式反映社会生活不同,新闻事业是通过新闻手段来反映社会生活的。

2、新闻事业赖以建立的经济基础和赖以生存的政治制度不同(练习题及参考答案)新闻事业发展的主要阶段题目1、新闻事业的发展和演变是一个复杂的过程,以社会形态和传播制度划分为:()阶段、()阶段、()阶段、()阶段。

2、()阶段主是指新闻事业处于封建专制制度的控制之下。

3、()阶段始于资产阶级掌握政权,终于资本主义进行垄断时期,这一时期,新闻事业处于政府放任状态。

4、()阶段始于19世纪末20世纪帝国主义出现,终于资产阶级政权被推翻,这一时期新闻事业被套上"紧箍咒",即实行新闻自由和社会责任的统一5、社会主义阶段特指无产阶级政党夺取政权建立社会主义制度后,这一时期的新闻事业在性质上是()的喉舌,也是()的喉舌。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 《新闻写作》随堂练习(含答案)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 《新闻写作》随堂练习(含答案)

《新闻写作》习题一、文体知识理解掌握(1)新闻,又称。

是用的方式和的文字对国内外最新发生的有社会价值的典型事实所作的准确简短的报道。

(2)新闻的结构标题:导语:主体:背景:结语:(3)新闻的特点:(4)新闻的表达方式:(5)新闻的六要素:“五个W”+“1个H”即:参考答案(1)新闻,又称消息。

是用概括叙述的方式和简明扼要的文字对国内外最新发生的有社会价值的典型事实所作的准确简短的报道。

(2)新闻的结构:标题、导语、主体、背景、结语。

标题:高度概括已经发生的新闻事实,一般包括引标、主标、副标。

导语:是消息的第一段或者第一句话。

它扼要地揭示新闻的核心内容。

主体:承接导语、揭示主体,对消息事实做具体的叙述与展开。

背景:指新闻发生的社会环境和自然环境。

结语:是消息的最后一段或最后一句话。

依据内容需要,可有可无。

(3)新闻的特点:传播性、真实性、时效性。

(4)新闻的表达方式:以记叙为主,可适当议论。

(5)新闻的六要素:“五个W”+“1个H”即:When(何时),Where(何地),Who(何人),What(何事),Why(何故),How(如何)。

二、例文赏析张龙龙刷新我校25年的跳高记录本报讯又是一场欢呼,10月13日上午,研究生院研一学生张龙龙在我校男子组跳高比赛中以1。

83米的优异成绩打破了尘封10年的1。

81米的原校记录。

张龙龙每年都参加运动会,除了大二那一年的失常发挥,其余每届都是跳高赛的冠军。

但是往年他都没能破前辈创下的记录。

对此,他说:“那一直是我的目标。

”在前面的预赛中,他都过的比较轻松,一脸从容淡定样子。

到最后的决赛,剩下他一个挑战记录的时候,他往后退,拉长了助跑的距离,助跑前,他站在那里看着标杆,若有所思。

第一跳,由于他的脚没有收缩好,碰到了标杆,标杆掉下来了。

第二跳,是他又拉长了助跑的距离,在助跑点注视标杆很久,似乎在和标杆对话,他跑过去了,脚收缩的很好没有再碰到标杆,腰部发力到位,可是他的手却又碰到了标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新闻是什么?》基础练习
一、基础巩固
1.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A.内讧.hòng 哂.笑shēn 断壁残垣.huán 不落窠.臼kē
B.勖.勉xù太监.jiàn 拓.片tà一蹴.而就cù
C.惊悚.sǒng 愤懑.mǎn 怙恶不悛.quān 狼奔豕.突shǐ
D.熟稔.rěn 舐.犊shì绯.闻fēi 良莠.不齐xiù
2.下列各组句子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 )
A.一位代表激动地说,党的干部要敢于碰硬,要有为民造福的远大抱负,不能只想自己加官晋爵。

B.我国在台湾问题上的一惯主张是:在和平统一的框架内政治解决问题,采取一切措施尽力避免内战。

C.以复古形式为更新手段,用生涩艰深来骄正平滑浅俗,是中国古代诗歌史上的常用套数。

D.和港版《射雕》相比,央视版《射雕》在武打设计上别出新裁,总体水准却略逊一筹。

3.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A.美国总统大选倒计时进入第七天,选情越来越紧张,周三盖洛普民调显示,71%的美国
选民认为奥巴马将成为下一任美国总统。

最终的投票结果会花落谁家,我们将拭目以待
....。

B.他凭借良好的身体素质历经层层筛选,终于走到了飞行员选拔的最后一关,同来的二十
多人只剩下他一人,这时已是成也萧何
....了。

......败也萧何
C.随着国家食品安检局对奶制品查处力度的进一步加大,食品生产行业的一系列问题如雨.
后春笋
...般地暴露了出来。

D.目前美国华尔街金融风暴已经席卷全球,在各大新闻媒体上,我们已经司空见惯
....了诸如
股市大跌、楼价跳水、工人失业等令人沮丧的报道。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海峡两岸关系协会与海峡交流基金会今天下午针对第三次陈江会谈的各项协议文本,举行了最后一次预备性磋商,历时大约一个多小时。

B.某报记者一篇报道地方强制拆迁,侵害群众利益的文章,惹恼了当地官员,他们竟派公安人员到报社拘传记者,其根本原因是滥用公权在作怪。

C.刚刚过去的特大的我国南方罕见的冰灾雪灾,让我们记住了唐山市13位普通农民自费救灾的慷慨豪情,也让我们在这种可歌可泣的英雄义举中感受到了寒冬里特殊的温暖。

D.我省药品食品监督部门已着手对全省食品生产企业按照诚信度等级进行分类管理,不良记录的多少,将直接影响企业的诚信等级。

5.下面关于新闻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新闻是一种叙事性文体,其基本要素和其他叙事性文体是一致的,它包括六要素:谁、何时、何地、何事、为何、结果如何。

B.新闻的开头称做导语,往往是最精练、最重要的部分。

有时不必把新闻的六要素都顺次地写在导语里,只要挑选一两个最能激发人们兴趣的,或者内容最重要的就可以了。

C.通讯往往采用倒金字塔结构,开头部分是新闻的核心,之后的内容是事件的展开,按照重要性递减原则排列;与新闻有关的背景材料往往放在最后。

D.新闻报道的第一原则是“真实性”,但真实性并不是没有倾向性,也不是百分之百的客观记录,它允许作者主观选择和加工,不同国别、不同媒体报道出来的同一件事,也会有差别。

二、语言运用
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题目。

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主要数据公布
本报北京4月28日电国家统计局局长马建堂今天宣布,第六次人口普查数据显示,全国总人口为1 370 536 875人。

其中:普查登记的大陆31个省区市和现役军人的人口1 339 724 852人。

与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十年增加7 390万人,与1990年到2000年的十年之间人口净增长量1.3亿相比,减少了5 600万人。

十年人口数字的变化反映出,我国人口过快增长的势头得以控制,人口素质不断提高,城镇化进程步伐加快,同时也面临着人口老龄化的趋势在加快、流动人口规模不断扩大、出生人口性别比偏高等挑战。

根据第六次人口普查的结果,全国男性人口占51.27%,女性人口占48.73%。

居住在城镇的人口为66 557万人,占总人口的49.68%,同2000年人口普查相比,城镇人口比重上升13.46个百分点。

按常住人口分,人口数量排在前五位的是广东省、山东省、河南省、四川省和江苏省。

请从上述消息中,自选一个角度,写一篇200字左右的新闻短评。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新闻标题很多,主标题概括最主要的事实和思想,引标题交待背景、说明原因、烘托气氛、解释意义等。

请为下面的新闻材料拟定恰当的引标题和主标题,每条不超过15字。

在家门口观看数字电影,进图书馆听公益讲座,在乡镇综合文化站载歌载舞……“十一五”
期间,运行高效、覆盖城乡、惠及全民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日益完善,“‘文化惠民’让城乡百姓的生活更加精彩。

5年来,文化投入实现翻一番,乡镇综合文化站、文化信息资源共享等惠民工程进一步夯实基层文化阵地。

在此基础上,群众性文化活动在全省广泛开展,催生了中国农民歌会、安徽省花鼓灯会等一大批文化品牌。

与此同时,公共文化服务能力也进一步提升,全省49家博物馆、纪念馆和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免费向社会开放,2008年、2009年共接待观众1750.5万人次,其中青少年777.1万人次。

引标题:
主标题:
3.概括下面一则消息的主要信息,不超过35字。

《人民日报》巴厘岛5月3日电东盟10国与中日韩财长会议在印度尼西亚巴厘岛发表联合公报宣布,亚洲区域外汇储备库将在今年年底前正式成立并运行,以解决区域内的短期资金流动困难,并作为现有国际金融机构的补充。

根据公报提供的数据,在规模为1200亿美元的亚洲区域外汇储备库中,中日韩3国出资80%,东盟10国出资20%。

其中,中国、日本各占32%,韩国占16%。

具体金额为中国384亿美元、日本384亿美元、韩国192亿美元。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一、
1.B(A、huán应为yuán , C、mǎn应为mân ,D、xiù应为yǒu)
2.A(B、惯—-贯,C、骄--矫”,D、新—-心)
3.A(B、“成也萧何,败也萧何”指事情的成败、好坏完全出于一个人的策划,C、“雨后春笋”是褒义词误用为贬义词了,D、“司空见惯”后面不能跟宾语。


4.D(A、“大约”与“多”重复,B、句式杂糅,可去掉“在作怪”,C、语序不当,应该把“特大的”放到“冰灾雪灾”前面。


5.C
二、
1.解析:首先要读懂材料——试题所给新闻,然后,根据自己的理解,进行短评的写作。

本题所给新闻分为两个段落,从纵向和横向的角度就我国人口进行了对比:第一段,从纵的方面讲,净增数量变少了,城镇化步伐加快了,老龄化趋势加快了,流动人口规模在扩大,出生人口性别比偏高;第二段,从横的方面讲,强调了男女性别比例、城镇户口人数和人口数量前五名的省份。

我们可从以下角度分析。

①人口变化成绩方面的角度:“我国人口过快增长的势头得以控制”“人口素质不断提高”“城镇化进程步伐加快”;②人口现状面临挑战方面的角度:“人口老龄化的趋势在加快”“流动人口规模不断扩大”“出生人口性别比偏高”;③上述两个方面中的每一个点都可作为一个角度;④整体的角度:对人口普查主要数据作整体评论;
⑤其他角度:如“人口数量排在前五位”的省份的角度;“人口数量排在前五位”的省份与“流动人口规模不断扩大”相结合的角度;“流动人口规模不断扩大”与“城镇化进程步伐加快”相结合的角度等。

答题一般应符合如下要求:体裁是新闻短评,是基于所提供的新闻事实或新闻事实的某一方面所作的评论,要有自己对事实的看法即观点,言之成理,持之有据,结构基本完整。

角度的选择不能脱离所提供的新闻事实。

答案:(示例)《人民日报》2011年4月29日头版刊登了《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主要数据公布》的重要新闻。

新闻从纵向和横向的角度就我国人口进行了对比。

这次人口普查的数据是为我国制定相关政策来服务的。

根据人口数据的变化,我们可以展望未来,可以预见可能出现的社会问题,并及时采取强有力的措施,防患于未然。

人口数据的变化警示我们,在今后的社会发展过程中,要注意人口老龄化的问题,要注意性别比的问题,要加强对流动人口管理的力度。

2.解析:解答本题的关键是紧扣题干的提示。

“主标题概括最主要的事实和思想,引标题交待背景、说明原因、烘托气氛、解释意义等。

”新闻的主要内容从第一句可以看出:“运行高效、覆盖城乡、惠及全民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日益完善,“‘文化惠民’让城乡百姓的生活更加精彩。


答案:引标题:投入大幅增长体系日趋完善
主标题:公共文化服务提升幸福指数
3.答案:(示例)亚洲区域外汇储备库将在年底前成立,中日韩出资最多。

(或“中日韩出资比例最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