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课 洋务运动教案
第四课洋务运动教案

第四课洋务运动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了解洋务运动的背景和特点,以及其对中国现代化进程的影响。
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通过学习洋务运动的历史事件,让学生学会提出问题、寻找答案和进行推理。
3.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国家现代化进程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二、教学内容1. 洋务运动的背景:a. 鸦片战争后,清朝政府意识到中国正面临割地赔款的危机。
b. 郑观应上书《陈述洋务的事略》,提出了实施洋务运动的主张。
2. 洋务运动的特点:a. 引进西方科学技术和先进工业,以增强国家实力。
b. 兴办新式学堂和翻译西方经典著作,培养人才。
c. 建立工厂和军事制度,加强军事力量。
d. 创办船厂和矿山,发展工业。
3. 洋务运动的影响:a. 在短期内提高了中国军事实力,一定程度上缓解了中国的外患危机。
b. 培养了一批具备西方科学技术知识的人才,为后来的中国近代化运动奠定了基础。
c. 但由于洋务运动在实施过程中存在诸多弊端,如贪污腐败、浪费资源等,对中国现代化进程的推动作用是有限的。
三、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老师向学生提问:你们听说过洋务运动吗?你们知道洋务运动的背景是什么?对中国现代化进程有什么影响?请简单回答。
2. 学习(30分钟)a. 学生阅读教材中关于洋务运动的内容,理解洋务运动的背景和特点。
b. 学生分小组讨论洋务运动对中国现代化进程的影响,每个小组总结提出两至三个观点。
3. 分享与总结(15分钟)a. 每个小组派代表分享他们的观点和讨论过程。
b. 老师对各组的观点进行点评和总结,引导学生对洋务运动的影响进行深入思考。
4. 拓展(10分钟)学生通过互联网搜索相关资料,了解洋务运动在中国历史上的地位和意义,并总结自己的观点。
5. 作业布置(5分钟)要求学生根据自己对洋务运动的理解,写一篇小论文,探究洋务运动对中国现代化进程的推动作用。
四、教学评价1. 布置的写作作业是对学生知识和能力的考察,可以通过评阅学生的作业来了解他们对洋务运动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精品课件八上历史第4课《洋务运动》

精品课件八上历史第4课《洋务运动》一、教学内容本课教材为人教版八年级上册历史第4课《洋务运动》。
本节课主要内容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介绍洋务运动的背景,包括清朝内忧外患的局面和洋务派的形成;第二部分讲述洋务运动的主要内容,包括兴办洋务企业、训练新式军队、派遣留学生等;第三部分分析洋务运动的影响,包括促进了中国近代化进程、推动了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提高了国防实力等。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洋务运动的背景、内容和影响,掌握洋务运动在中国近代化进程中的地位和作用。
2. 培养学生分析史料、提取有效信息的能力,提高历史素养。
3. 引导学生认识洋务运动的双重性,即既有积极的一面,也有消极的一面。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洋务运动的主要内容及其影响。
难点:洋务运动双重性的理解和评价。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历史地图、图片、文献资料等。
2. 学具:笔记本、笔、历史地图、相关书籍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清朝内忧外患的图片,引导学生思考清朝面临的困境,引出洋务运动的历史背景。
2. 自主学习:让学生阅读教材,了解洋务运动的主要内容,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3. 课堂讲解:结合教材内容,详细讲解洋务运动的背景、主要内容和影响,引导学生分析洋务运动的双重性。
4. 案例分析:以洋务派兴办的企业为例,让学生分析洋务运动对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推动作用。
5.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洋务运动的影响,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能力。
7. 课后作业:布置相关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板书内容:洋务运动背景:内忧外患内容:兴办洋务企业、训练新式军队、派遣留学生影响:促进近代化进程、推动民族资本主义发展、提高国防实力评价:双重性(积极一面、消极一面)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简述洋务运动的背景。
(2)列举洋务运动期间兴办的主要企业。
(3)分析洋务运动对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影响。
(4)结合教材内容,评价洋务运动的双重性。
精品课件八上历史第4课《洋务运动》

精品课件八上历史第4课《洋务运动》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八年级历史上册第4课《洋务运动》,详细内容涉及教材第一单元“近代化的探索”中的第2节。
教学内容主要包括:洋务运动的背景、时间、代表人物、主要活动、影响及其评价。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洋务运动的背景、时间、代表人物及主要活动。
2. 使学生理解洋务运动在近代化进程中的地位和作用,认识到洋务运动是中国近代化的开端。
3. 培养学生分析、评价历史事件的能力,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重点:洋务运动的背景、主要活动、影响。
教学难点:洋务运动在中国近代化进程中的地位和作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八年级历史上册教材、笔记本、文具。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洋务运动时期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洋务运动。
2. 讲解新课:(1)洋务运动的背景:鸦片战争后,清政府面临内忧外患,一些有远见卓识的官员主张学习西方先进技术,以自强。
(2)洋务运动的时间:19世纪60年代至90年代。
(3)代表人物: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张之洞等。
(4)主要活动:创办军事工业、民用工业、兴办新式学堂、派遣留学生等。
(5)影响:洋务运动推动了中国近代化的进程,但受限于时代背景,未能实现富强。
3. 例题讲解:分析洋务运动的影响,联系实际,让学生理解洋务运动的历史地位。
4. 随堂练习:让学生根据所学知识,分析洋务运动的主要活动及影响。
六、板书设计1. 洋务运动2. 内容:(1)背景:内忧外患(2)时间:19世纪60年代至90年代(3)代表人物: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张之洞等(4)主要活动:军事工业、民用工业、新式学堂、留学生等(5)影响:推动近代化进程,但未能实现富强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简述洋务运动的背景、时间、代表人物。
(2)分析洋务运动的主要活动及影响。
(3)谈谈你对洋务运动的认识。
2. 答案: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解、例题、随堂练习等方式,使学生了解洋务运动的基本情况,提高学生的分析、评价能力。
精品课件八上历史第4课《洋务运动》

精品课件八上历史第4课《洋务运动》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八年级上册历史教材第四课《洋务运动》,详细内容主要包括洋务运动的背景、兴起、主要内容、影响及评价。
具体章节为:1.洋务运动的背景;2.洋务运动的兴起与发展;3.洋务运动的主要内容;4.洋务运动的影响及评价。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掌握洋务运动的基本情况,了解洋务运动在我国近代史上的地位和作用。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分析洋务运动的历史背景、主要内容及其影响,培养学生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分析问题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使学生认识到洋务运动在推动我国近代化进程中的积极作用,树立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洋务运动的背景、主要内容及其影响。
难点:洋务运动的影响及评价。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PPT课件、黑板、粉笔学具:笔记本、教材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洋务运动时期的图片,引发学生对洋务运动的兴趣。
2. 讲解:讲解洋务运动的背景、兴起、主要内容、影响及评价。
建社会,面临严重的民族危机。
(2)洋务运动的兴起与发展:以自强学堂、江南制造局等为代表的一批近代军事工业和民用工业的创办。
(3)洋务运动的主要内容:学习西方先进技术,引进外国专家,培养人才,发展近代工业。
(4)洋务运动的影响:推动我国近代化进程,促进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3. 实践情景引入:以江南制造局为例,让学生了解洋务运动时期我国近代工业的发展。
4. 例题讲解:解析洋务运动的相关习题,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5. 随堂练习:让学生完成教材后的练习题,及时检验学习效果。
六、板书设计1. 洋务运动背景2. 洋务运动兴起与发展3. 洋务运动主要内容4. 洋务运动影响及评价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简述洋务运动的背景。
(2)列举洋务运动的主要内容。
(3)谈谈你对洋务运动影响的认识。
2. 答案:建社会,面临严重的民族危机。
(2)洋务运动的主要内容:学习西方先进技术,引进外国专家,培养人才,发展近代工业。
第4课《洋务运动》教学课件

第4课《洋务运动》教学课件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人教版八年级上册《历史》教材,主要讲述洋务运动的相关内容。
具体包括第四章第一节“洋务运动的兴起”,详细内容涉及洋务运动的背景、过程、成果及其影响。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洋务运动的历史背景,掌握其主要过程和成果。
2. 使学生认识到洋务运动在中国近代化进程中的地位和作用,提高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
3. 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增强民族自豪感。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洋务运动的历史意义及其影响。
教学重点:洋务运动的背景、过程、成果。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PPT、黑板、粉笔学具:教材、笔记本、文具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近代中国民族工业发展的图片,引导学生思考: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背景下,中国如何实现民族自强?进而引出洋务运动。
2. 讲解新课(1)洋务运动的背景引导学生回顾鸦片战争、第二次鸦片战争等历史事件,分析民族危机加深的原因,从而理解洋务运动兴起的历史背景。
(2)洋务运动的过程详细讲解洋务运动的发展过程,包括:洋务派的成立、洋务运动的兴起、洋务运动的扩展等。
(3)洋务运动的成果介绍洋务运动在军事、经济、文化等方面的成果,如:江南制造总局、福州船政局、北洋海军等。
(4)洋务运动的影响分析洋务运动对中国近代化的影响,包括:促进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推动社会变革等。
3. 实践情景引入让学生讨论:如果你是当时的一位有识之士,你会如何推动中国的近代化?4. 例题讲解(1)洋务运动兴起的原因是什么?(2)洋务运动的主要成果有哪些?5. 随堂练习让学生完成教材课后练习题,巩固所学内容。
六、板书设计1. 洋务运动背景:鸦片战争、第二次鸦片战争过程:洋务派成立、洋务运动兴起、洋务运动扩展成果:江南制造总局、福州船政局、北洋海军影响:促进民族资本主义发展、推动社会变革2. 实践情景引入:如何推动中国近代化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简述洋务运动的历史背景。
最新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第二单元近代化的早期探索与民族危机的加剧第4课洋务运动教案[精选]
![最新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第二单元近代化的早期探索与民族危机的加剧第4课洋务运动教案[精选]](https://img.taocdn.com/s3/m/d16ad3b3998fcc22bcd10da4.png)
洋务运动
洋务运动的性质?
年代——
派,主张利用西方先进技术,从而维护清王朝的统治。
但他们只学
失败。
洋务派教师过渡:创办军事工业,需要巨额经费,但当时清政府对外
学生回答:轮船招商局、开平煤矿、汉阳铁厂、湖北织布局等。
势力雄厚,
交通运输业的发展。
第二:客观上促进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
洋舰队全军覆没,宣告洋务运动破产。
这其中的原因有许多,但最根
主张利用西方先进技术,强兵富国,维护清王朝的统治。
这些官员被.洋务派发起洋务运动的根本目的。
八上第4课《洋务运动 》教学课件

洋务运动前期创办近代军事工业
安庆内军械所
洋务派兴办的第一个军事工业
江南制造总局
福州船政局
是当时规模最大 的近代军事工业
远东第一大船厂
为了洋务的需要,洋务派还做了哪些事情?
(1)兴办新式学校,培养翻译和军事人才; (2)设立翻译馆,翻译外国科技书籍; (3)派遣留学生出国深造等。
作用:从而培养了一批翻译、军事和科技人才。
江苏、浙江海面及长江口
福建 水师
9700
厦门、马尾
三支海军舰队的规模和布防情况
1:基本肯定。认为洋务运动是中国近代史上一个具有进步性的运动 。 2:基本否定。洋务运动总体上是适应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需要,具有浓厚的封建性和买办性 。 3:“洋务运动虽破产, 但它使中国迈出了近代化的第一步。
第二单元 近代化的早期探索与民族危机的加剧
第4课 洋务运动
所谓近代化,即是中国人民向西方学习,探索救国之路的过程。
近代化的探索
洋务运动
戊戌变法
辛亥革命
新文化运动
19世纪60年代——20世纪初
教学目标
1、了解洋务运动的背景;掌握其代表人物、内容、意义等知识。 2、结合史料评价洋务运动,学会运用辩证发展的观点看待历史事件。 3、认识到洋务运动是中国近代化的开端,体悟洋务派的改革创新精神;树立对国家、民族的使命感和责任感。
背景
目的
主要内容
创办近代军事工业(名称)
创办近代民用工业(名称)
建立新式海陆军(名称)
培养新式人才,创办新式学堂
评价
时间
口号
代表
19世纪60年代至90年代
1个中央代表 + 4个地方代表
《洋务运动》教学设计优秀5篇

《洋务运动》教学设计优秀5篇《洋务运动》教学设计篇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通过对本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洋务运动的时间、代表人物、口号、内容及对洋务运动的评价等历史知识;通过对洋务运动的作用的客观分析,提高学生运用辩证发展的观点看待历史事件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在掌握历史知识的过程中,学会学习的方法,感知洋务派以“自强”“求富”为口号,办洋务以维护清朝封建统治为目的,进而创办军事工业、民用工业、筹划海防、兴办新式学堂培养人才,虽未达到富强,但却使中国迈出了走向近代化的重要一步。
培养学生史论结合、主动探究合作的学习历史知识的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使学生认识到洋务派既要维护封建专制统治,又阻挡不了外国的侵略,结果导致洋务运动的破产。
洋务运动在客观上刺激了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对本国封建经济起到了一定的解体作用,对外国经济势力的扩张也起到了一些抵制作用。
本课重点洋务运动的概况:洋务运动的代表人物,创办军事工业、创办民用工业、筹划海防、培养人才、对洋务运动的评价。
本课难点对洋务运动的评价。
教学资源多媒体教学课件(ppt演示文稿和视频)教学方法1、师生互动交流法。
2、说、评、议结合法。
3、系统知识归纳法。
4、中外历史联系法学习准备阅读收集洋务派和洋务运动的人物、事件资料。
板书设计第6课洋务运动一、“自强”与“求富”1、洋务派出现的背景、代表2、洋务运动出现的目的、时间、口号3、洋务运动的主要内容(1)前期:创办近代军事工业(2)后期:开办民用工业(3)筹建海军(4)开办新式学堂二、对洋务运动的评价1、洋务运动的破产2、对洋务运动的评价教学过程[导入]步入近代的清王朝,遭到了两次鸦片战争的失败,又受到太平天国运动的沉重的冲击,统治已是风雨飘摇,面对残酷的现实,统治集团内部出现了分化,在19世纪60年代,出现了一次统治阶级内部的自救运动。
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第6课:洋务运动。
[新课内容]一、“自强”与“求富”师:要了解洋务运动,首先要知道什么是洋务派?生:洋务派,是指利用西方先进科技来维护清朝统治的官僚集团。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4课洋务运动教案第4洋务运动教案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知识目标:学生通过学习本,掌握洋务派和顽固派的异同,洋务运动的主要内容,洋务运动破产的原因及对洋务运动的评价。
2、能力目标:学生通过比较洋务派和顽固派的异同,掌握分析比较事物的能力;学生通过对洋务运动的评价,掌握辩证分析问题的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创设历史情境,激发兴趣;史料分析,提高能力;讨论交流,加深理解;思辨探究,激励创新。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从历史发展的趋势观察,洋务运动包含一些成功的因素,使中国迈出了近代化的第一步,但它作为封建统治者的自救运动,却明显的失败了。
教学重点:洋务运动的兴起和发展。
教学难点:对洋务运动的评价。
教学手段:多媒体辅助教学。
教学模式:发现探究式教学模式教学过程【导入新】请同学们注意大屏幕上的图片,屏幕上这幅图片是中国第一套邮票,共有三枚,面额分别是壹分银、参分银和五分银。
由于它的设计者使用中国传说中的龙作为图案,它们被称为“大龙邮票”。
该邮票是清政府下令印制的,当时正处于洋务运动时期,这场运动是缘何兴起的,它的发展状况如何,它对中国近代社会又产生了怎样的影响?今天,我们就学习第二第二节洋务运动。
第二第二节洋务运动(板书)【目标导读】首先,请同学们带着以下问题阅读教材。
一、洋务运动的背景洋务派和顽固派出现的原因是什么?洋务派与顽固派有何异同?洋务运动兴起和发展的有利条是什么?二、洋务运动的兴起和发展列举洋务运动的时间、口号及主要措施,分析洋务运动所创办的军事工业和民用工业的分布特点及企业性质。
三、洋务运动的结局及评价洋务运动的结局如何,分析出现这种结局的原因并评价洋务运动【讲授新】一、洋务运动的背景1、原因(板书)好,同学们自学到这里,第二次鸦片战争后,清政府内部出现了洋务派和顽固派这分,洋务派和顽固派出现的原因是什么?(学生回答)正如同学们所说,第二次鸦片战争后,清政府面临严重的内忧外患,内有太平天国运动威胁清朝的统治,外有列强侵略加深统治危机,为维护清朝统治,清政府内部急需一场自救运动,因此统治阶级内部分化出洋务派和顽固派。
洋务派和顽固派的代表有哪些?(学生回答:洋务派在中央的代表是奕忻,在地方的代表有曾国藩、李鸿、左宗棠、张之洞等;顽固派的代表是大学士倭仁)下面请同学们根据以下材料,结合相关内容,分析说明洋务派和顽固派有何异同?(出示幻灯片)材料一:曾国藩说:“今日和议既成,中外贸易有无交通,购买外洋器物,尤属名正言顺。
购成之后,访募覃思之士,智巧之匠,始而演习,继而试造,不过一二年,火轮船必为中外官民通行之物,可以剿发捻,可以勤远略。
”材料二:李鸿说:“中国武制度,事事远出西人之上,独火器不能及。
”材料三:张之洞说:“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材料四:倭仁说“立国之道,尚礼义不尚权谋,根本之图,在人心不在技艺。
读孔孟之书,学尧舜之道,明体达用,规模宏远足以应付,外人自会避而远之。
”(学生回答)不同点:维护清朝统治的手段不同,洋务派主张学习西方先进的技术维护清朝统治;而顽固派仇视一切外洋事物,盲目排外,主张原封不动地维护清朝统治。
相同点:(1)阶级相同,都是地主阶级;(2)根本目的相同,都是为了维护清朝统治。
(3)都没有认识到中国落后的根是封建制度的落后也因此洋务派的指导思想是中体西用,体是体制,中体是体制依然是封建制度,西用,西方的科学技术为我所用。
那么,这种把西方科学技术直接稼接到中国传统的封建制度上的作法能否挽救中国,我们拭目以待。
2、条(板书)小阅读(出示幻灯片)中国最早的一条铁路是187年英国人在上海与吴淞之间修建的一条十几里长的铁路,因为在行车中轧死了一个人,被当时人看成是妖魔,破坏了风水和祖宗的龙脉。
众怒难平,中国政府只得与英人交涉,最后照价把它买回,然后把它拆毁,将火车和铁轨投入大江。
咸丰的弟弟奕訢力倡洋务,排行第六,人称“鬼子六”,洋务能手丁日昌被称为“丁鬼奴”,李鸿一生事业与洋务相连,晚年心酸自谓:“三十年无时不在被谤。
”顽固势力如此强大的情况下,洋务运动兴起和发展的有利条是什么?(学生回答)慈禧的暂时支持总理衙门的推动汉族官僚的积极推行中外暂时友好局面的出现国际上创办近代工业浪潮日益高涨慈禧为什么支持洋务派?(学生回答:1、刚上台需要巩固政权;2、洋务派的实力并得到列强的赏识。
)这些都使得洋务运动能顺利的兴起和发展,下面我们共同关注一下洋务运动的兴起和发展。
二、洋务运动的兴起和发展1、时间2、口号3、中央机构4、主要措施(板书)请同学们认真观看视频,结合本理清洋务运动的发展概况(视频)(学生回答同时出示幻灯片)1、时间:19世纪60年代到90年代2、口号:“师夷长技以自强”3、中央机构:总理衙门4、主要措施:①创办近代军事工业②创办近代民用工业③筹划海防,建立三支近代海军④创办近代新式学堂,派遣留学生洋务运动前期,洋务派以自强为旗号,创办了一批近代军事工业,比如李鸿的江南制造总局,左宗棠的福州船政局,崇厚的天津机器制造局,屏幕右下角这幅图片是江南制造总局仿制的毛瑟枪。
(幻灯片展示图片)通过以下两则材料分析洋务派发展军事工业的目的是什么?洋务派认为的“心腹之患”是谁?(出示幻灯片)今日和议既成,中外贸易有无交通,购买外洋器物尤属名正言顺。
购成之后,访募覃思之士,智巧之匠,始而演之,继而试造,不过一二年,火轮船必为中外官民通行之物,可以剿发捻,可以勤远略。
——曾国藩就今日形势论之,发捻交乘,心腹之患也。
俄国壤地相接,有蚕食之志,肘腋之患也。
英国志在通商……肢体之患也。
——奕訢(学生回答)正如同学们所说洋务派发展军事工业的目的是镇压国内人民起义,抵御外侵略,维护清王朝统治。
洋务派认为的心腹之患是国内人民起义。
洋务运动后期,洋务派又以“求富”为旗号,兴办了一批近代民用工业,这几幅图片分别是李鸿的轮船招商局、李鸿的开平煤矿、张之洞的汉阳铁厂。
(幻灯片展示图片)洋务派兴办民用工业的直接目的是什么?(学生回答:辅助军事工业)(出示幻灯片)据统计“上海轮船招商局创办三年内,外轮就损失了1300万两(白银),湖北官办织布局开办后,江南海关每年洋布进口减少十万匹。
”这说明洋务派民用工业的兴办有什么作用?(学生回答:抵制了一些外国经济势力的扩张)这是洋务企业的分布情况(幻灯片出示洋务企业的分布示意图)1、请你结合地图分析一下,洋务企业在分布上有什么特点?2、从历史、地理的角度分析导致这个特点的原因?{学生回答:自然环境优越(资丰富、气候宜人),交通便利;城市人口密集,劳动力市场和消费市场大;较早开放为通商口岸,加速了自然经济的解体}结合图片分析洋务企业与中国传统手工业相比新在何处?(幻灯片出示图片)(学生回答:用机器生产)这种用大机器生产的企业,我们称之为近代企业,那么它们是不是中国的资本主义企业呢?我们结合本36、37页小字分析洋务派军事工业和民用工业的性质。
(出示表格)判断一个企业的性质,主要看它的资金、产品的去向和管理方式等方面。
军事工业民用工业资金政府出资官商合资(主)产品去向供给军队一部分供给军事工业,一部分投向市场管理方式封建衙门式近代雇佣模式为主性质官办封建企业带有资本主义色彩(学生填表并回答:洋务派的军事工业在资金上,主要是政府提供;产品去向上,供给军队,不进行市场交换,不积累利润;管理方式上企业采用封建衙门式管理,企业设刑庭,监狱。
这种企业不是按照价值规律经营的,因此从生产关系上,它是旧式封建企业。
民用工业的资金主要是以官商合资为主;产品一部分供给军队,绝大部分应用于市场,以获取利润;管理方式上,以近代雇佣模式为主。
因此这些企业带有资本主义色彩。
)虽然洋务派创办的近代军事工业和近代民用工业都不是纯粹意义上的近代资本主义企业,但它客观上刺激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
军事方面;到80年代中期,洋务派初步建成了北洋、南洋、福建三支海军,中国出现了近代海军。
其中实力最雄厚的是哪支海军?(学生回答:北洋海军)北洋海军的结局如何,它对洋务运动有何影响?(学生回答:甲午中日战争中全军覆没,标志着洋务运动的破产)化教育方面:为了适应洋务运动的需要,洋务派创办了新式学堂,又送留学生出国深造。
这是京师同馆,后并入京师大学堂,后者成为北大的前身;这是1872年赴美留学的幼童。
清朝先后派了4批共120名官费留学生,清政府原本设计了一个长达1年的留学计划,但是进行到第10年,中途召回留美学生,这是1881年7月23日,《纽约时报》对清政府召回留美学生一事发表的社论。
“政府认为这些学生,他们花的是政府的钱,就应该只学习军事有关的工程、数学和其他自然科学,对他们周围的政治和社会影响要无动于衷。
这种想法是非常荒唐可笑的。
”————摘自中国青年报—清末中国留美幼童的故事一2004/04/21(请一位同学为大家读一读)从材料中我们可以看出清政府送青年学生出国是为培养哪方面人材?(学生回答:军事、科技、翻译)中途召回留学生,体现了清政府怎样的思维方式,这种思维方式对洋务运动有何影响?(学生回答:中体西用、洋务运动破产)下面我们就看看洋务运动的结局及评价。
三、洋务运动的结局及评价1、结局(板书)᠄ 结局:破产᠄ 标志——甲午中日战争的惨败᠄ 破产原因分析:(1)西方列强不希望中国富强(2)顽固派的阻挠和破坏(3)在中央缺乏一个健全、有力的领导核心(4)没有彻底变革封建制度根本原因是没有彻底变革封建制度,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不相符。
2、评价这里有两种观点:观点一:洋务运动并没有取得积极的作用,最终只能以破产告终。
观点二:洋务运动包含许多成功的因素,使中国成功的迈出了近代化的第一步。
(教师介绍近代化的含义)近代化的主要标志是,经济上,发展科学技术,以机器代替手工劳动;政治上,民主化、法制化,这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巨大飞跃,向人们昭示了近代社会发展的趋势,成为世界发展的主流。
下面请同学们讨论一下,你支持哪种观点,用史实说明,注意评价历史事的原则,一是实事求是的态度,二是是否推动生产力的发展。
(学生讨论,回答)学生结合洋务运动的措施,总结洋务运动对中国社会的积极影响。
内容积极影响创办近代军事工业引进西方先进生产技术,培养了一批技术工人兴办近代民用工业对外国经济势力扩张起一定抵制作用刺激了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筹划海防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清军战斗力,巩固了海防创办新式学堂,选派留学生为近代中国培养一批新式人才有利于封建教育制度的改革总之,洋务运动是中国近代化的开端【问题探究】结合现实,谈谈洋务运动的哪些经验和教训值得我们今天借鉴和吸取?(学生畅谈:引进西方先进技术;防止官员贪污腐败;科教兴国;经济体制改革与政治体制改革协调进行;对外开放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要解放思想与时俱进;民族独立是近代化的前提条……)【教学小结】19世纪60年代到90年代的洋务运动,虽未使中国走上富强之路,但它给近代中国发展提供了一些新的东西,客观上促进了中国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从而使古老的中国开始顺应世界潮流,在近代化的道路上迈出了重要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