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通史》读书笔记

合集下载

中国通史读书笔记500字6篇

中国通史读书笔记500字6篇

中国通史读书笔记500字6篇1. 《中国通史》读书笔记:先秦时期《中国通史》详细记录了先秦时期的历史,让人对古代中国的政治、经济、文化等多个方面得到了深刻的了解。

在先秦时期,诸侯争霸局面比较明显,国家仿佛还没有统一的概念,所以战争不可避免。

人们思想也比较发达,有子思、荀子、墨子等思想家提出诸多理论。

经济方面,农业是当时的主要产业,手工业也得到了很好的发展。

总而言之,先秦时期是中国历史上一个丰富多彩、有非常重要影响的时期。

2. 《中国通史》读书笔记:封建社会封建社会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长时间段,派生了很多立国的理念和政治制度。

与先秦时期不同的是,在这个时期各国逐渐完成统一,政治、文化、经济等多个方面都得到了很大的发展。

在经济方面,农业是主要产业,但手工业、商业也得到了不小的发展。

文化方面,儒家、道家、法家等思想家发表了很多影响颇深的文章。

封建制度是这个时期的主要特征,它影响到了中国的政治制度、思想、教育等多个方面。

3. 《中国通史》读书笔记:唐代唐朝是中国历史上一个拓展领域的时期,不仅对中国的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而且对世界历史的发展也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唐朝经济的繁荣非常显著,既有农业、手工业的发展,也有商业、海外贸易的兴盛。

文化方面,唐朝是中国文化的黄金时期,出现了很多杰出的文学家、艺术家、科学家等。

在政治制度方面,唐朝注重普及教育,设置官府,提出了很多有启迪意义的制度。

4. 《中国通史》读书笔记:宋代宋朝是中国历史上一个改革开放的时期,不仅在政治制度和文化等方面做出了很多贡献,而且经济也得到了很大的发展。

宋代注重营商,商业发达,对外贸易也取得了较大的成就。

在文化方面,宋朝被誉为文化盛世,文学、哲学、绘画等方面都有很多重要的贡献。

宋朝的政治制度也很富有特色,注重官员绩效,构建了一套完备的简明分工制度。

5. 《中国通史》读书笔记:元代元朝是中国历史上一个生机勃勃的时期,对中国的政治、文化、经济等方面都有着深远的影响。

中国通史读书笔记(通用5篇)

中国通史读书笔记(通用5篇)

中国通史读书笔记(通用5篇)中国通史读书笔记篇1中国通史读书笔记我近期阅读了一本名为《中国通史》的书籍,这本书从远古时代一直叙述到现代中国的发展。

作者以客观、深入、通俗易懂的方式,让读者了解中国的历史和文化。

本书的主要内容包括古代中国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以及近代中国的辛亥革命、抗日战争等重要历史事件。

我对书中对各个历史时期的描述和理解印象深刻。

例如,书中详细介绍了中国古代的封建社会、科举制度、儒家思想等,以及近代中国的民族主义、抗日战争、国共内战等。

此外,书中还对中国的地理、人口、民族、宗教等方面进行了介绍。

这些内容让我对中国有了更全面、深入的了解。

例如,书中提到中国的地理环境对历史和文化的影响,以及中国各民族之间的文化差异和交流。

阅读这本书的过程中,我不仅了解了中国的历史和文化,也对中国现代社会的现状和未来发展有了更清晰的认识。

例如,书中提到中国改革开放以来的经济发展和社会变革,以及中国在全球事务中的影响力日益增强。

总的来说,《中国通史》是一本很好的了解中国历史和文化的书籍。

它既可以帮助我们了解中国的过去,也可以为我们理解中国的现在和未来提供有益的参考。

中国通史读书笔记篇2中国通史读书笔记在阅读《中国通史》这本书的过程中,我深感中国的历史之悠久、文化之灿烂、民族之伟大。

这本书从远古时代一直写到近代中国,详细介绍了中国历史上的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多个方面,让人对中国历史有了一个全面而深入的了解。

在书中,我看到了中国历史的多样性。

从古代的封建社会到近代的民主社会,从农业文明到工业文明,中国历史不断地在变革中发展进步。

而这种发展进步并不是一帆风顺的,其中充满了无数的曲折和磨难,也让我们看到了中国人民的坚韧和智慧。

我感到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

从儒释道三家出发,讲述了中国人的价值观和精神世界;从诗词书画中,看到了中国人的审美情趣;从科举制度到现代教育,看到了中国人的知识获取途径;从饮食服饰到建筑艺术,看到了中国人的生活风貌。

读书笔记《中国通史》(7篇内容范文)

读书笔记《中国通史》(7篇内容范文)

读书笔记《中国通史》(7篇内容范文)读书笔记《中国通史》篇1《中国通史》读书笔记我最近读了一本名为《中国通史》的书,这本书以通俗易懂的方式为我们呈现了中国几千年的历史。

它从远古时代讲起,一直到清朝的灭亡,时间跨度非常大。

在这本书中,我印象深刻的是关于宋明的部分。

我对宋朝的历史一直很好奇,因为宋朝是中国历史上科技最发达的时期之一,而且我特别喜欢宋朝的诗词。

通过这本书,我了解到宋朝的科技在世界上处于领先地位,同时期的诗人词人也层出不穷,比如苏轼、辛弃疾等。

这些让我对宋朝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在阅读这本书的过程中,我也学到了很多关于历史的思考方式。

我发现,历史并不是简单的过去事件的重现,而是人们对于社会、政治、经济等各个方面的思考和反思。

通过了解历史,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我们今天所面临的问题和挑战,也可以更好地把握未来的发展方向。

此外,我还发现,历史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它随着时间的推移和社会的发展而不断变化。

例如,明朝末期,社会矛盾尖锐,农民起义频繁,但清朝的统治者却通过一系列改革措施,使得社会逐渐稳定下来。

这说明,历史的发展并不是一帆风顺的,我们需要不断地适应和调整。

总之,《中国通史》是一本非常值得一读的书,它让我更加深入地了解了中国的历史和文化,也让我更加深刻地认识到了历史的魅力和价值。

我相信,通过了解历史,我们可以更好地把握未来,也可以更好地为我们的社会和国家的繁荣发展做出贡献。

中国通史的读书笔记为本网站原创作品,不得擅自转载!读书笔记《中国通史》篇2中国通史读书笔记我近期阅读了一本名为《中国通史》的书籍,这本书由吕思清撰写,是他的代表作之一。

这本书以通俗易懂的语言,深入浅出地介绍了中国从远古时代到现代社会的历史进程。

阅读这本书,我深感中国历史的丰富与复杂。

从古代的黄帝和炎帝到春秋战国时期的诸子百家,从秦汉的大一统到唐宋的繁荣昌盛,再到明清的盛世与衰落,最后到近代的革命与改革,中国的历史犹如一部波澜壮阔的史诗。

中国通史读书笔记(通用17篇)

中国通史读书笔记(通用17篇)

中国通史读书笔记中国通史读书笔记(通用17篇)中国通史读书笔记篇1我记得有句谚语说“书中自有酸甜苦辣,书中自有悲欢离合,书中自有喜怒哀乐”,而我假期的喜怒哀乐全都来自那本书——《中国通史》。

这本书就是想让读者对中国历史加深了解,因为写的不同朝代的历史,讲述了当代历史研究中的细化和碎片化现象,使读者望而生畏,很难找到入门捷径,对中国历史的缺乏清晰认识,所以就有学者写下了中国通史。

这本书对中国历史进行了现代诠释,让读者乘上捷径阅读之门。

所以这本书便叫《中国通史》。

本书写了中国上下五千年的历史。

本书以时间为顺序,分为华夏源头、中原争霸、九州统一、离析与交融、朝代变化和王朝更迭六大篇章,精彩扼要勾勒出中国历史上的重大事件、风云人物、辉煌成就、灿烂文化的内容。

、如果不是这本书我便不会知道:尧的简朴与仁慈、舜的孝顺以及慷慨、周幽王竟用性命来博得美人一笑,楚庄王的一鸣惊人,纸上谈兵的赵括,使用暴政的秦始皇、虞姬的忠心、吕后的狠毒,王昭君的正直。

读了这本书后,给我带了很多感受:面对风云变幻,迅速发展的当今世界。

只有了解历史,才能正好的把握现在,充实人生,创造未来;只有借鉴历史,才能更好的完善自己充实人生;只有学会反思历史,才能更好的认清未来。

中国通史读书笔记篇2中国,她是一个拥有五千多年历史的古国,从古至今,中国发生过许多惊天动地的事,虽然旧中国已过,但那些震撼中国的历史,让我们这些炎黄子孙们,无法忘记。

——题记《中国通史》这一本书,生动描写了旧中国的兴衰,以及新中国的成立。

我们就来说说清朝,清朝是我国最后一个封建王朝,在大清这200多年的统治中,也发生过许多大事。

旧中国过去了,新中国到来了,但是这新中国的一切,还是和历史有着大关系。

在一次散步中,我悟出了这样一个道理。

周末,我吃完晚饭,就去公园散步了。

在公园里,我边走边想:为什么会有新中国,为什么抗日会胜利?而清朝为什么会覆灭?我走着走着,在一棵树旁停了下来,并自言自语道:“为什么会有新中国?那是因为抗日战争胜利了;为什么抗日会胜利?那是因为我国有许多有气节、宁死不屈的人;而清朝又为什么会覆灭?那都是因为中国的黑历史,实在黑得可怕!”那晚后,我有了深深的感悟:改变以前的历史是不可能的,但是我们可以创造历史。

中国通史读书笔记600字(精品8篇)

中国通史读书笔记600字(精品8篇)

中国通史读书笔记600字(精品8篇)中国通史读书笔记600字篇1《中国通史》读书笔记读完《中国通史》,我深感中国的历史之丰富与深刻。

这本书从远古时代一直叙述到现代,以平易近人的语言,清晰的逻辑结构,生动有力的文字,为我们展现了一幅壮丽的历史画卷。

在阅读过程中,我深深被作者对历史的深入理解所吸引。

他不仅关注历史的重大事件和著名人物,也关注那些默默无闻的普通人的生活和奋斗。

他以公正、客观的视角处理每一个历史细节,使得整个历史叙事充满了生命力和真实感。

此外,我对书中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深入探讨深感敬佩。

作者不仅介绍了各种文化现象,也深入探讨了这些现象背后的思想根源。

这使我更深入地理解了中国文化的丰富性和复杂性,也让我对中国文化的价值和意义有了更深的认识。

然而,我也意识到,尽管中国历史悠久,但我们仍然面临着许多挑战和问题。

书中对近代中国的描述,尤其是对辛亥革命、抗日战争等历史事件的深入剖析,让我深感历史的启示和教训的重要性。

这些事件让我们明白,历史不仅是回忆,更是指导和启示未来的力量。

总的来说,《中国通史》是一本很好的历史读物,它不仅提供了丰富的历史知识,也提供了深入的历史思考。

通过阅读这本书,我深感历史的重要性和价值,也更加理解了中国的过去、现在和未来。

我希望更多的人能读到这本书,从中获得启示和鼓舞。

《中国通史》读书笔记为本网站原创作品,不得擅自转载!中国通史读书笔记600字篇2中国通史吕思勉读书笔记吕思勉,原名吕麟炳,字诚之,江苏常州人,中国近代历史学家、教育家,与顾颉刚、陈垣、钱穆并称“史学四大家”。

读完《中国通史》,我最大的感触是,吕思勉对中国历史的理解非常深刻。

他的写作风格清晰、流畅,对历史事件和人物的描述深入浅出,让人容易理解。

同时,他的研究方法也非常科学,注重史料实证,对历史事件和人物的评价也十分中肯。

在书中,吕思勉对中国历史的各个时期都进行了详细的阐述,包括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等。

中国通史读书笔记500字6篇范文

中国通史读书笔记500字6篇范文

中国通史读书笔记500字6篇范文中国通史读后感1这个暑假,我带着对中华历史的敬意,阅读了《中国通史》一书,令我感触颇深,受益匪浅。

世界著名文学家塞万提斯说过:“历史孕育了真理;它能和时间抗衡,把遗闻旧事保存下来;它是往古的迹象,当代的鉴戒,后世的教训。

”《中国通史》是一本雅俗共赏,老少咸宜的史书。

它从华夏源头,盘古开天辟地,女娲造人;到战火纷飞诸侯争霸的春秋战国;九州一统的秦汉;分分合合离析和交融的三国两晋;乾坤变幻的隋唐;宋元明清的王朝更迭……完整的勾勒出中华历史演进的发展历程,向我们描绘出一幅雄伟壮观璀璨精彩的历史画面,使我们从中睿见卓识。

细细品味《中国通史》,让我感觉它,犹如德高望重的老人,坐在它的膝下,聆听它那意味深长的话语,王朝更迭,历史动乱,盛世统一……其中,让我终生难忘的还是离析与交融的时代——三国两晋南北朝。

古话说得好:“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

”一个强盛的朝代,也会迎来毁灭的一天。

那时,正值朝代末年,皇帝昏庸无能,朝廷宦官当权,国家四处战乱……不少地方官员乡绅恶霸拥兵自立;许多外敌趁机侵略我们,在我们的土地上烧杀掠夺;土匪横行,四处战火纷飞,民不聊生。

多少的无辜百姓因为这时代的动乱而家破人亡;多少的将士为了保卫祖国而丧失性命;老百姓吃不饱穿不暖,庄稼颗粒无收,贫民四处逃亡哀鸿遍野流离失所……但是它又涌现出无数英雄豪杰,他们为中华统一,民族团结做出伟大贡献——祖逖中流击楫恒温北伐谢安东山再起……今天,我们生活在和平年代,衣食无忧,安居乐业,没有战火的纷飞;没有硝烟的弥漫;没有时代的动乱,一切都能够得到保障。

这都是当年的革命先烈,抛头颅,洒热血,用生命和鲜血换来的。

他们和祖逖恒温谢安一样,为了中国的统一而无私奉献,付出代价,却没有一声抱怨。

看完《中国通史》这本书,让我深深体会到了历史长河的奥秘。

作为祖国的花朵,民族的未来,我们更应该像他们一样,闻鸡起舞头悬梁锥刺股,从小事做起,努力学习,发奋图强,长大后报效祖国,成为国家的栋梁之才。

关于《中国通史》读书笔记(共13篇)

关于《中国通史》读书笔记(共13篇)

关于《中国通史》读书笔记(共13篇)篇1:《中国通史》读书笔记中国的兴衰成败,五千年沧桑流变。

自中华文明在黄河流域。

长江流域勃兴,仡今已有五千年。

我们有过沉默,也有过辉煌;当然,也有过上百年的屈辱,沉默使我们奋进,辉煌使我们自信,屈辱使我们清醒。

在我们古中国,有着无数的英雄。

说到秦始皇,无人不说他是一个暴君,但谁又能否认他不是一位英雄呢!是他,统一了我们中国,是他修筑了世界八大奇迹之一的雄伟的万里长城,是他,建筑了呀是世界八大奇之一的兵马俑,也是他建筑了规模宏大的阿房宫。

这些事,在当时的百姓眼里,是一个苦不堪言的结果,都认为他是暴君,而在我们21世纪人的眼里,则是一个伟大的英雄。

远古虽然已经逝去已久,而他们所创造的奇迹却留了下来,他们的事迹都记在了人们的心里。

虽然他们可能当初并未意识到。

篇2:《中国通史》读书笔记我今天看了《中国通史》一书,描写的是我们上下五千年的文化,我最喜欢周朝前期和唐朝前期,因为周朝开国皇帝周文王是个人才,而且还有一帮忠诚辅佐,而且周朝前期力量还很雄厚,周朝后期很腐败,所以我不喜欢周朝后期,还有唐朝前期,李世民把国家治理的繁荣富强。

可是到了唐朝晚期,皇帝只知道贪图享乐,大兴土木,搜刮人民的钱财。

所以我也不喜欢唐朝后期。

我们中国每个朝代的后期都很腐败,就说纣王吧,他叫人建“朝歌”花了数万银两。

杀了几百人。

而且荒唐无道,最后果然被周武王灭了。

最强大的就是元代,元代的开国皇帝是成吉思汗,他先统治了蒙古,然后竞把我们的中原占领了。

占领了中原后,又把俄罗斯的首都占领了,形成了一个庞大的蒙古帝国。

我最不喜欢的是秦朝,秦朝的秦始皇虽然建了万里长城。

而且还统一了钱币。

但是他把古时候记载的书全烧了,而且还杀了一些读书人,这叫“焚书坑儒”。

到了秦二世的时候,秦二世把秦始皇坏的一面他继承,好的一面他没继承,而且还派了一些人为秦始皇殉葬。

是他的作风使秦朝走向灭亡。

我感受到了古时候皇帝英明的时候,国家就发达,皇帝无能的时候国家就腐败。

读书笔记《中国通史》

读书笔记《中国通史》

读书笔记《中国通史》读书笔记《中国通史》篇1看完了中国通史,给我六下印象最深的3个朝代已说了2个,最后一个给我留下印象最深的朝代就是秦朝了。

清朝之所以给我留下的印象深,是因为秦朝是第一个统一全中国的朝代,秦始皇的脑子聪明的难以想象,竟然能统一全中国,可见他的头脑有多聪明。

可是,秦始皇也有有个很大的缺点,那就是过于使用民力,做什么事情都要大量使用自己的人民,所以,秦朝还是没有度过被灭亡的厄运,可是,虽然秦朝灭亡了,但秦始皇陵是非常宏伟的,并且,秦朝还有世界上非常着名的秦兵马俑,可见当时秦朝的发达与鼎盛。

秦朝急政暴虐,从而导致了迅速的灭亡,着也让人感到有积分可惜。

不过,秦始皇统一中国着一汗马功劳是不可磨灭的,如过我门没有统一,现在的我们就回是一盘散沙,俗话说的好,团结就是力量,只有我门在一起,才可一抵挡住外面的攻击。

着就是我读过中国通史的读后感,建议大家看完上下五千年后来看看中国通史,你就会对没个朝代更加的了解!读书笔记《中国通史》篇2我喜欢历史,书成了的了解历史的方法。

《中国通史》是我很喜欢看的一本书,它讲述了从史前文明到武昌起义__清朝,从仓颉造出了最原始的字到詹天佑开发了第一条铁路,从夏朝以前的禅让制到后来的世袭制……在中国历,大的有两个时期:汉朝的文景之治和唐朝的贞观之治。

在汉文帝时期,那时国家富裕,人民安乐,没有贪污、腐败现象。

外国都不敢来侵略,只是偶尔小小地打扰一下我国的边界,他们是怕了我们这个强大的国家了,统统俯首称臣,而且还每年都送一些他们的特产进贡给我们的皇帝。

在汉朝时候的中国,可是已经达到了封建社会很发达的一个阶段,那时的外国还都是落后的奴隶社会呢!我非常喜欢《中国通史》这本书,它记载了中国千年的文化历史发展,自古至今的智慧结晶,还把历史长河中一件件不起眼但奇妙的事也告诉了我,让我不能不去喜欢。

读书笔记《中国通史》篇3中国——世界五大文明古国之一,它拥有五千年源远流长的历史,读了《中国通史》,我深深感受到我美丽的祖国---中国历史的悠久文化的深远与美丽,它让我感到了无比骄傲和自豪。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通史》读书笔记
下面是学习啦的小编为你们整理的《中国通史》读书笔记文章,希望你们能够喜欢
《中国通史》读书笔记
这本书作者是吕思勉,是我国现代著名史学家,与陈垣、陈寅恪、钱穆并称“现代四大史家”。

这本书主要概括了中国从古代一直到20世纪初的历史故事。

作者首先子在开头就写到:史学之所求,无外乎。

1、搜求既往的事实。

2、加以解释3、用以说明现社会4、因已推测未来,而指示我们以进行的途径。

这一节里主要讲了古代的开化以盘古开天辟地说起,然后讲了三皇五帝的故事,以燧人、伏羲、神农为三皇,《史记·五帝本纪》以黄帝、颛顼、帝喾、尧、舜为五帝之说。

接下来就讲了春秋战国时期秦始皇统一六国(燕国、韩国、赵国、楚国、齐国和魏国)的故事,前246年,秦始皇立,秦大发兵以攻燕。

前226年,燕王喜奔辽东。

前225年,秦人灭魏。

前223年,灭楚。

前222年,发兵攻辽东,灭燕。

前221年,即以灭燕之兵南灭齐,而天下遂统一。

这一节还讲了秦朝治理天下的政策,对内不仅消除其他人的武器,还从思想上消灭不同的声音,典型的事迹是焚书坑儒,目标是建立一个久安长治的规模,对外则是动用战争将其收入自己的管辖范围之内。

然后秦朝灭,汉朝兴。

这与秦始皇不无关联,后来贪图享乐,穷奢极欲,又大兴建造宫殿,加上苛捐杂税多且大,搞地民不聊生,最后各个地方群起而攻之,最后走向灭亡。

汉朝灭亡,后汉从公元25年到220年为魏所灭,共192年。

原因总结有几点:皇帝的权力到了后汉被宰相掌控,皇帝与宦官之间,官与官之间有利益和权力之争,官与民之间有冲突,矛盾重重,并且日益突出,内部政治甚是紊乱。

二,中国边境也太乱。

原先的界限被打乱,想同化他们,却因为实力不够,同时又遭到了他们的反抗,而当时派兵剿办花了很多金钱,将帅又腐败。

后汉分裂后预示着中国就进入三国时代。

再讲,讲到了魏,吴,蜀国三国的故事,从200年开始经过近60年的战争,魏国的匹马炎(匹马懿的孙子),最后灭了吴,于265年统一了中国,是为晋武帝。

公元420年,刘裕篡晋,是为宋武帝,后天下遂分为南北朝其间南北的强弱,以宋文帝的北伐失败及侯景的乱梁为两个重要关键。

南朝的治世,只有宋文帝和梁武帝在位时,历时较久。

北方的文野,以孝文的南迁为界限,其治乱则以尔朱氏的侵入为关键。

自尔朱氏、宇文氏等相继失败后,五胡之族,都力尽而衰,中国就复见盛运了。

南北朝时期,无如在政治上,为国为民之义,未能彻底明了,而自封建时代相沿下来的自私其子孙,以及徒效忠于豢养自己的主人的观念,未能打破,而君主时代所谓继承之法,遂因之而立。

而权利和意气,都是人所不能不争的,尤其以英雄为甚。

同干一番事业的人,遂至不能互相辅助,反要互相残杀,其成功的一个人,传之于其子孙,则都是生长于富贵之中的,好者仅得中主,坏的并不免荒淫昏暴,或者懦弱无用。

前人的功业,遂至付诸流水,而国与民亦受其弊。

这亦不能不说是文化上的一个病态了。


隋文帝则勤政恤民,俭于自奉,的确是代表了汉族的文化。

自西晋覆亡以来,北方至此才复建立汉人统一的政权。

此时南方的陈后主,亦极荒淫。

589年,为隋所灭,南北朝的对立,起于公元420年宋之代晋,终于公元589年隋之灭陈,共170年。

西梁则前两年已被灭。

天下复见统一。

两晋、南北朝之世,是向来被看作黑暗时代的,其实亦不尽然。

这一时代,只政治上稍形黑暗,社会的文化,还是依然如故。

而且正因时局的动荡,而文化乃得为更大的发展。

其中关系最大的,便是黄河流域文明程度最高的地方的民族,分向各方面迁移。

自从公元755年安史之乱起,直到公元907年朱全忠篡位为止,唐朝一共还有了152年的天下。

在这一个时期中,表面上还维持着统一,对外的威风亦未至于全然失坠,然而自大体言之,则终于日入于衰乱而不能够复振了。

唐朝中叶后的痼疾,不是藩镇,实在是宦官。

因为唐朝的藩镇,并没有敢公然背叛,或者互相攻击,不过据土自专,更代之际,不听命令而已。

而且始终如此的,还不过河北三镇。

倘使朝廷能够振作,实在未尝不可削平。

而唐朝中叶后的君主,如顺宗、文宗、武宗、宣宗、昭宗等,又都未尝不可与有为。

其始终不能有为,则全是因被宦官把持之故。

事势至此,已非用兵力铲除,不能有别的路走了。

一个集团当其恶贯满盈,走向灭亡之路时,在他自己,亦是无法拔出泥淖的。

于是中国复见统一。

自907年朱梁篡唐至此,共计72年。

若从880年僖宗奔蜀,唐朝的中央政权实际崩溃算起,则适得100年。


宋朝的灭亡,可以说是我国民族的文化,一时未能急剧转变,以适应于竞争之故。

原来游牧民族以掠夺为生产,而其生活又极适宜于战斗,所以其势甚强,文明民族,往往为其所乘,罗马的见轭于蛮族,和中国的见轭于五胡和辽、金、元、清,正是一个道理。

于是成吉思汗以1264年定都燕京。

蒙古的根据地,就移到中国来了。

明年,理宗崩,子度宗立。

宋将刘整叛降元,劝元人攻襄阳。

自1279年,元朝灭宋至1368年顺帝北走,凡89年。

明朝从武宗1506年即位起到1627年熹宗之死,此122年,内忧外患,迭起交乘,明朝已成不可收拾之局。

1647年,清人遣吴三桂陷四川,张献忠败死,清兵入福建,隆武帝殉国。

到了清朝,康、雍之世,政治还算清明,财政也颇有余蓄。

到乾隆时,虽然政治业已腐败,社会的元气却已经损失严重了。

从1683年台湾郑氏灭亡起,到1793年白莲教起兵和清朝反抗为止,凡110年,海内可说无大兵革。

清朝的灭亡和西方的交涉有很大关联,从初期友好往来直到最后的签订各种不平等条约,开通通商口岸,割让土地,赔偿金钱,不计其数。

辛亥革命即1911年10月10号起事于武昌,至此,沦陷了268年地中华至此光复。

且将数千来的君主专制体制加以颠覆。

相关文章:
1.中国通史读书笔记
2.中国近代史必读书目
3.读朱光潜《谈读书》后感:读书,能全凭兴趣吗?
4.《史记》读后感1000字范文五篇
5.读书手抄报图片整洁又美观。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