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法考试历年真题及答案解析:法理学(20) 附答案解析
历年司法考试《法理学》真题解析:单项选择

历年司法考试《法理学》真题解析:单项选择 ⼀、单项选择题 (2009年) 13.杜甫有诗云:“朝回⽇⽇典春⾐,每⽇江头尽醉归。
酒债寻常⾏处有,⼈⽣七⼗古来稀。
”对诗歌涉及的典当制度,下列哪⼀选项可以成⽴?( ) A.唐代的典当形成了明确的债权债务关系 B.唐代的典当契约称为“质剂” C.唐代的典当称为“活卖” D.唐代法律规定开典当⾏者构成“坐赃” 答案:A 解析:本题考核西周、唐宋时期的法制。
选项A正确。
唐末开始⽤“典”或“典当”⼀词。
宋承唐制,规定了更加具体的制度。
选项B错误。
西周的买卖契约成为“质剂”。
选项C错误。
宋代典卖⼜称“活卖”。
选项D错误。
《唐律》中的“坐赃”,指官吏或常⼈⾮因职权之便⾮法收受财物的⾏为。
14.关于宋代法律和法制,下列哪⼀选项是错误的?( ) A.《宋刑统》为我国历第⼀部刊印颁⾏的法典 B.宋代法律因袭唐制,对借与贷作了区分 C.宋仁宗朝敕、例地位提⾼,“凡律所不载者,⼀断于敕、例” D.宋建隆四年颁⾏“折杖法” 答案:C 解析:本题考核宋代的法律。
选项A正确。
《宋刑统》由宋太祖建隆四年(公元963年)修订,成为历第⼀部刊印颁⾏的法典,全称《宋建隆重详定刑统》,简称《宋刑统》。
选项B正确。
宋代法律因袭唐制,对借与贷作了区分。
借指使⽤借贷,⽽贷则指消费借贷。
当时把不付息的使⽤借贷称为负债,把付息的消费借贷称为出举。
选项C错误。
宋神宗朝敕地位提⾼,“凡律所不载者,⼀断于敕”,敕已到⾜以破律、代律的地步。
选项D正确。
宋建隆四年颁⾏“折杖法”,意在笼络⼈⼼,改变五代以来刑罚严苛的弊端。
15.1903年5⽉1⽇,在上海英租界发⾏的《苏报》刊载邹容的《⾰命军》⾃序和章炳麟的《客帝篇》,公开倡导⾰命,排斥满⼈。
5⽉14⽇,《苏报》⼜指出:《⾰命军》宗旨专在驱除满族,光复中国。
清廷谕令两江总督照会租界*严加查办,于6⽉底逮捕章炳麟,不久,邹容⾃动投案。
由谳员孙建⾂、上海知县汪瑶庭、英国副领事三⼈组成的审判庭对邹容等⼈进⾏审理,最后判处章炳麟徒刑三年,邹容徒刑两年。
法理学历年真题多选及答案

2002-2012年司法考试法理学历年真题——多项选择题二、多项选择题:2012年51.“社会的发展是法产生的社会根源。
社会的发展,文明的进步,需要新的社会规范来解决社会资源有限与人的欲求无限之间的矛盾,解决社会冲突,分配社会资源,维持社会秩序。
适应这种社会结构和社会需要,国家和法这一新的社会组织和社会规范就出现了。
”关于这段话的理解,下列哪些选项是正确的?A.社会不是以法律为基础,相反,法律应以社会为基础B.法律的起源与社会发展的进程相一致C.马克思主义的法律观认为,法律产生的根本原因在于社会资源有限与人的欲求无限之间的矛盾D.解决社会冲突,分配社会资源,维持社会秩序属于法的规范作用52.《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8条规定:“外国人在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域外对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或者公民犯罪,而按本法规定的最低刑为三年以上有期徒刑的,可以适用本法,但是按照犯罪地的法律不受处罚的除外。
”关于该条文,下列哪些判断是正确的?A.规定的是法的溯及力B.规定的是法对人的效力C.体现的是保护主义原则D.体现的是属人主义原则53.张某与王某于2000年3月登记结婚,次年生一女小丽。
2004年12月张某去世,小丽随王某生活。
王某不允许小丽与祖父母见面,小丽祖父母向法院起诉,要求行使探望权。
法官在审理中认为,我国《婚姻法》虽没有直接规定隔代亲属的探望权利,但正确行使隔代探望权有利于儿童健康成长,故依据《民法通则》第7条有关“民事活动应当尊重社会公德”的规定,判决小丽祖父母可以行使隔代探望权。
关于此案,下列哪些说法是正确的?A.我国《婚姻法》和《民法通则》均属同一法律部门的规范性文件,均是“基本法律”B.“民事活动应当尊重社会公德”的规定属于命令性规则C.法官对判决理由的证成是一种外部证成D.法官的判决考虑到法的安定性和合目的性要求54.下列有关“国法”的理解,哪些是不正确的?A.“国法”是国家法的另一种说法B.“国法”仅指国家立法机关创制的法律C.只有“国法”才有强制性D.无论自然法学派,还是实证主义法学派,都可能把“国法”看作实在法55.杨某与刘某存有积怨,后刘某服毒自杀。
国家司法考试《法理学》复习题及答案解析优选篇

国家司法考试《法理学》复习题及答案解析优选篇国家司法考试《法理学》复习题及答案解析 12017国家司法考试《法理学》复习题及答案解析1.某法学院学生就有关法的问题进行了探讨,下列哪一选项的说法正确?A.甲同学说,一个确定性的法律规则可以具有不确定的指引作用B.乙同学说,法对人的行为的指引必须是规范性的,是适用于同类的人或行为的指引,而不能是个别性的指引,不能是只针对具体的人或具体情况的指引C.丙同学说,立法者表述法律并创造法律D.丁同学说,在我国,我国缔结或参加的国际条约可以作为__法的渊源,但国际惯例不可以作为__法的渊源答案:A解析:A选项的内容是正确的,举例说明,比如《合同法》第162条规定:“出卖人多交标的物的,买受人可以接收或者拒绝接收多交的部分。
”此条规定内容已明确肯定,无须再援引或参照其他规则来确定其内容,故是确定性规则;确定的指引,是指通过设定义务要求人们作出或不得作出一定行为。
而本条文给人们以一定的选择,“可以接收或者拒绝接收多交的部分”宣告的是买受人的__,是不确定的指引。
所以“一项确定性的法律规则可能表达出不确定的指引”是正确的。
故A选项正确。
法的规范作用是法律必备的,任何社会的法律都具有的,可以分为指引、评价、教育、预测和__五种。
法对人的行为具有引导作用,这种对人(指引自己)的行为的指引分为两种形式:个别性指引和规范性指引。
前者指通过一个具体指示形成对具体的人的具体情况的指引,后者指通过一般的规则对同类的人或行为的指引。
个别指引非常重要的,不过就建立和维护稳定的社会关系和社会秩序而言,规范性指引具有更大的意义。
故B选项错误。
立法者不是在创造法律,而只是在表述法律,是将社会生活中客观存在的包括生产关系、阶级关系、亲属关系等在内的各种社会关系以及相应的社会规范、社会需要上升为国家的法律,并运用国家权威予以保护。
故C选项错误。
在我国,国际条约和国际惯例都可以作为我国法的渊源,故D选项错误。
法理学历年真题不定项选择试题及答案

2002-2010年司法考试法理学历年真题解析——不定项选择及主观题2012年三、不定项选择题。
每题所设选项中至少有一个正确答案,多选、少选、错选或不选均不得分。
本部分含86—100题,每题2分,共30分。
(一)1995年颁布的《保险法》第91条规定:“保险公司的设立、变更、解散和清算事项,本法未作规定的,适用公司法和其他有关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
”2009年修订的《保险法》第94条规定:“保险公司,除本法另有规定外,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的规定。
”请回答第86—88题。
86.根据法的渊源的知识,关于《保险法》上述二条规定之间的关系,下列理解正确的是:A.“前法”与“后法”之间的关系B.“一般法”与“特别法”之间的关系C.“上位法”与“下位法”之间的关系D.法的正式渊源与法的非正式渊源之间的关系87.关于二条文规定的内容,下列理解正确的是:A.均属委任性规则B.均属任意性规则C.均属准用性规则D.均属禁止性规则88.根据法的渊源及其效力原则,下列理解正确的是:A.相对于《公司法》规定而言,《保险法》对保险公司所作规定属于“特别法”B.《保险法》对保险公司的规定不同于《公司法》的,优先适用《保险法》C.《保险法》对保险公司没有规定的,适用《公司法》D.根据2009年修订的《保险法》第94条规定,对于保险公司的设立、变更、解散和清算事项,《保险法》没有规定的,可以优先适用其他有关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2011年2011年7月5日,某公司高经理与员工在饭店喝酒聚餐后表示:别开车了,“酒驾”已入刑,咱把车推回去。
随后,高经理在车内掌控方向盘,其他人推车缓行。
记者从交警部门了解到,如机动车未发动,只操纵方向盘,由人力或其他车辆牵引,不属于酒后驾车。
但交警部门指出,路上推车既会造成后方车辆行驶障碍,也会构成对推车人的安全威胁,建议酒后将车置于安全地点,或找人代驾。
鉴于我国对“酒后代驾”缺乏明确规定,高经理起草了一份《酒后代驾服务规则》,包括总则、代驾人、被代驾人、权利与义务、代为驾驶服务合同、法律责任等共六章二十一条邮寄给国家立法机关。
2002司法考试法理学真题解析

2002-2011年国家司法考试真题分类详解——法理学(含社会主义法治理念)一、单项选择题。
2011年1.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借鉴了中国传统法律文化中的“民为邦本”、“法不阿贵”、“和为贵”和西方法治思想中的“人民主权”、“基本人权”、“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等文化资源。
关于借鉴中体现的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基本特征,下列哪一说法是准确的?()A.本质的同源性B.彻底的人民性C.充分的开放性D.实践基础的相同性【司法部答案】C【考点】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基本特征【答案解析】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基本特征有四个,即鲜明的政治性、彻底的人民性、系统的科学性和充分的开放性。
故A、D两项表述错误,不当选。
彻底的人民性意指社会主义法治反映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和共同意志,是党领导人民制定和实施法律,有效治理社会的方式、过程和状态。
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的根本目的,就是要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利益。
题干中并没有表达出这一层意思。
故B项错误,不当选。
社会主义法治理念不是一个孤立的存在,也不是一个封闭、静止的思想体系,它的形成、发展与实践都具有充分的开放性。
随着社会主义法治的不断完善,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内涵也将更有时代性、规律性、创造性,不断借鉴与吸收人类法治文明的优秀成果。
正是这种广泛吸收、兼容并蓄、与时俱进的特性,才使社会主义法治理念能够始终指导中国的法治实践,始终保持旺盛的生命力。
故C项正确,当选。
2.近年来,政法机关通过“大接访”、“大走访”、“大下访”等做法,通过开门评警、回访信访当事人等形式,倾听群众呼声,了解群众疾苦,为群众排忧解难。
关于这些做法的意义,下列哪一表述是不恰当的?()A.政法机关既是执法司法机关,也是群众工作机关B.政法干警既是执法司法工作者,也是群众工作者C.人民群众是执法主体,法治建设要坚持群众运动D.司法权必须坚持专门机关工作与群众路线相结合【司法部答案】C【考点】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基本内容【答案解析】在我国,政法机关包括公安、检察、法院、司法等部门,它们既是执法司法机关,也是群众工作机关;政法干警既是执法司法工作者,也是群众工作者。
历年司法考试《法理学》真题解析:多项选择题

历年司法考试《法理学》真题解析:多项选择题 ⼆、多项选择题 (2009年) 57.关于中国法律制度发展和演进,下列哪些表述是正确的?( ) A.商鞅“改法为律”扩充了法律内容,强调了法律规范的普遍性 B.汉武帝顺应历史发展废除⾁刑进⾏刑制改⾰,为建⽴封建刑罚制度奠定了重要基础 C.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更⼴泛、更直接地把儒家的伦理规范上升为法律规范,使礼、法更⼤程度上实现融合 D.清末变法修律基本上是仿效外国资本主义的法律形式,固守中国的封建法制传统 答案:ACD 解析:本题考核商鞅变法的历史意义、汉代废除⾁刑、魏晋南北朝时期法典的发展变化、清末变法修律的主要特点。
选项A正确。
商鞅的“改法为律”强调法律规范的普遍性,具有“范天下不⼀⽽归于⼀”的功能。
“改法为律”,是在法律观念上的⼜⼀进步。
选项B错误。
不是汉武帝改⾰,⽽是汉⽂帝废⾁刑。
选项C正确。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随着社会政治经济关系的变化,法律内容也有所发展,主要表现在礼法结合的进⼀步发展。
也就是说,在汉代中期以后的法律儒家化的基础上,更⼴泛、更直接地把儒家的伦理规范上升为法律规范,使礼、法更⼤程度上实现融合。
表现在:“⼋议”⼊律与“官当”制度确⽴、“重罪⼗条”的产⽣、刑法制度改⾰、“准五服制罪”的确⽴、死刑复奏制度。
选项D正确。
在⽴法指导思想上,清末修律⾃始⾄终贯穿着“仿效外国资本主义法律形式,固守中国封建法制传统”的⽅针。
58.关于中国古代诉讼、审判制度的说法,下列哪些选项是正确的?( ) A.西周时期“听讼”为审理民事案件,“断狱”为审理刑事案件 B.唐代县以下乡官、⾥正对犯罪案件具有纠举责任,对轻微犯罪与民事案件具有调解处理的权⼒ C.明代的⼤审是⼀种会审制度,每三年举⾏⼀次 D.清末改⼤理寺为⼤理院,为全国审判机关 答案:ABD 解析:本题考核中国古代诉讼的程序和制度。
选项A正确。
西周时期的“狱”与“讼”。
民事案件称为“讼”,刑事案件称为“狱”,审理民事案件称为“听讼”,审理刑事案件叫做“断狱”。
国家司法考试卷一单项选择题专项强化真题试卷20(题后含答案及解析)

国家司法考试卷一单项选择题专项强化真题试卷20(题后含答案及解析)1.甲国人罗得向希姆借了一笔敖,罗得在乙国给希姆开具一张五万美元的支票,其记载的付款人是罗得开立帐户的丙国银行。
后丙国银行拒绝向持有支票的希姆付款。
因甲国战乱,希姆和罗得移居中国经商并有了住所,希姆遂在中国某法院起诉罗得,要求其支付五万美元。
关于此案的法律适用,下列哪一选项是正确的?(2009年试卷一第35题)A.该支票的追索应适用当事人选择的法律B.该支票追索权的行使期限应适用甲国法律C.该支票的记载事项适用乙国法律D.该支票记载的付款人是丙国银行,罗得的行为能力应适用丙国法正确答案:C解析:AB两项考查票据追索的法律适用。
根据我国《票据法》第99条的规定:“票据追索权的行使期限,适用出票地法律。
”本题中,罗得在乙国给希姆开具支票,即票据的出票地是乙国,故此该支票追索权的行使期限应适用乙国法律。
故A项、B项的说法均错误。
C项考查票据出票的法律适用。
根据我国《票据法》第97条的规定:“汇票、本票出票时的记载事项,适用出票地法律。
支票出票时的记载事项,适用出票地法律,经当事人协议,也可以适用付款地法律。
”本题中支票的出票地是乙国,其记载事项应适用乙国法,C项正确。
D 项考查票据债务人民事行为能力的法律适用。
根据我国《票据法》第96条的规定:“票据债务人的民事行为能力,适用其本国法律。
票据债务人的民事行为能力,依照其本国法律为无民事行为能力或者为限制民事行为能力而依照行为地法律为完全民事行为能力的,适用行为地法律。
”本题中罗得是甲国人,应适用甲国法,故D项错误。
2.2011年4月6日,张某在广交会上展示了其新发明的产品,4月15日,张某在中国就其产品申请发明专利(后获得批准)。
6月8日,张某在向《巴黎公约》成员国甲国申请专利时,得知甲国公民已在6月6日向甲国就同样产品申请专利。
下列哪一说法是正确的?(2013年卷一41题,单选)A.如张某提出优先权申请并加以证明,其在甲国的申请日至少可以提前至2011年4月15日B.2011年4月6日这一时间点对张某在甲国以及《巴黎公约》其他成员国申请专利没有任何影响C.张某在中国申请专利已获得批准,甲国也应当批准他的专利申请D.甲国不得要求张某必须委派甲国本地代理人代为申请专利正确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巴黎公约》。
2020年国家司法考试法理学知识复习试卷及答案

2020年国家司法考试法理学知识复习试卷及答案一、不定项选择题。
1、按照不同的经济基础和国家性质对法治进行的分类在法学称为(A )。
A.法的历史类型B.法律体系C.法系D.法学体系2、一个完整的法律规范的逻辑结构,一般由(A、B、C)三要素构成。
A.假定B.处理C.制裁D.概念3、当代中国社会主义法的渊源的主导形式是(A)。
A.制定法B.习惯法C. 判例法D. 学说和法理4、法律关系的构成要素包括(ABC )。
A.主体B.客体C.内容D.事实5、法律作为调整社会关系的一种方式,其调整的特点是(A)。
A.外在调整B.内在调整C.自己解决的调整D.无中介参与的调整6、大陆法系与英美法系的不同点在于(A)。
A.法律形式B.法律本质C.经济基础D. 意识形态7、最典型的平权型法律关系是(A )。
A.民事法律关系B.行政法律关系C.刑事法律关系D.权利义务关系8、解决法律解释难题的最后方法是(A )。
A.目的解释B.历史解释C.体系解释D.语义解释9、法律具有国家性质的基本含义是指(ABC)。
A.它是以国家名义创制的B.它是以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C.它保护国民的权利D.法律的适用范围是以国家主权为界域的10、违法的种类包括(ABCD )。
A.刑事违法B.民事违法C.行政违法D.违宪11、法的创制方式一般可分为(AB)两种。
A.法的制定B.法的认可C.法的废止D.法的修改12、作用于人们行为的法律调整方式是(A)。
A.应该允许和禁止B.应该和禁止C.允许和禁止D.允许和应该13、与司法相比较行政执法是一种(AB)法律实施行为。
A.事前的B.主动的C.事后的D.被动的14、法的效力范围包括(ABC)等三方面。
A.空间范围B.时间范围C.人的范围D.事的范围15、法律关系产生、变更和消灭的条件包括(AC )。
A.法律规范B.权利主体C.法律事实D.法律后果16、权利能力反应权利主体取得享有权利和承担义务的(能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法律推理的基本方法包括演绎推理的方法、归纳推理的方法和辩证推理的方法。
在下列何种情况下需要采用辩证推理的方法?(2002年卷一第83题—不定选)
A.法律规定本身的意义模糊
B.出现法律空隙或法律漏洞
C.同一位阶的法律规定之间存在抵触
D.某些法律规定明显落后于社会发展
[考点]辩证推理
[分析]1辩证推理是指侧重对法律规定和案件事实的实质内容进行价值评价或者在相互冲突的利益间进行选择的推理,它的特点在于不能以一个从前提到结论的单一锁链的思维过程和证明模式得出结论,包括类比推理、法律解释、论辩、劝说、推定等。
主要在四种情况下适用:(1)法律规定本身的意义模糊;(2)出现了法律空隙或法律漏洞;(3)同一位阶的法律规定之间存在抵触;(4)某些法律规定明显落后于社会发展。
因此,A、B、C、D四项均正确。
[命题思路]辩证推理是法律推理部分中最多考查的对象。
[法理导读]法律推理具有以下特点:(1)法律推理是一种寻求正当性证明的推理。
(2)法律推理要受现行法律的约束。
法律的正式渊源或非正式渊源都可以成为法律推理中的“理由”。
在缺乏明确的法律规定的情况下,法律原则、政策、法理和习惯都会成为法律推理的前提。
(3)法律推理是一种实践理性。
1答案:A、B、C、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