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中国人误读的经典名句
被误读的古代名言

被误读的古代名言、名句对流传广泛的古代名言、名句可怕的误读———真相只有一个在中国崇尚权威的文化氛围中,名人名言占的地位是很重的,很多名家说的话,往往被人当成指导自己人生观世界观的不二准则。
但几千年流传下来的名言中,也有一些话被人刻意或无知地曲解,背离了话语者本身的意旨与初衷,迷惑了天下万千受众……一、以德报怨原句:‚或曰:‘以德报怨,何如?’子曰:‚何以报德?以直报怨,以德报德‛——《论语〃宪问》孔子这句‚以德报怨‛的后边还跟着另外一段话。
子曰:‚以德报怨,何以报德?以直报怨,以德报德!‛看完以后,幡然醒悟,原来我们都断章取义了。
当时的真实情况是怎么样的呢?孔子的一个弟子问他说:师傅,别人打我了,我不打他,我反而要对他好,用我的道德和教养羞死他,让他悔悟,好不好?孔子就说了,‚你以德报怨,那‘何以报德’,别人以德来待你的时候,你才需要以德来回报别人;可是现在别人打了你,你就应该‘以直报怨’,直接去揍他!‛二、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原句:‚子曰: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
子曰: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
‛——《论语〃秦伯》结合上下文的语境,很容易就能得出这句话正确的分句方法:‚子曰: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
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
‛孔子的整句话就是说,诗、礼、乐这三样东西是教育民众的基础,一定要抓好。
如果人民掌握了诗、礼、乐,好!让他们自由发挥;如果人民还玩不来这些东西,我们就要去教化他们,让他们知道和明白这些东西。
这才是‚有教无类‛的大教育家孔老先生的本意。
三、无毒不丈夫原句:‚量小非君子,无度不丈夫。
‛——民间谚语联这句来自民间的谚语本来应该是‚量小非君子,无度不丈夫‛,本来是个很好的句子,里边充分运用了对仗。
显示出了一份阳刚有力的气魄,一个胸怀坦荡的男人形象就跃然于纸上,可惜劳动人民口耳相传的这一句话,到了朝廷上那些所谓的学高八斗的‚君子‛嘴里就变了个味。
为什么呢?这要从古时候文人的习性说起,在这副对联式的谚语里,‚度‛为仄声字,念着别扭,很容易读为平声字‚毒‛。
千年来被严重误解的十八句话

千年来被严重误解的十八句话为书友播报最新行业动态,书法美文,书法资料获取等,打造一个全新、专业的书法平台,为书友服务!原句: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以有涯随无涯,殆已。
——《庄子.养生主》这句话常被挂在图书馆里,当作学习励志类的明言警句。
庄子的这句话其实是这个意思:人的生命是有限的,而知识是无限的。
用有限的生命去追求无限的知识,是很危险的事情。
可见这句话并不是催促大家拼命读书,而是劝大家不要盲目读书,要合理利用有限的生命,处理无限的知识。
这在信息时代的今天,尤其重要。
原句:泉涸,鱼相与处于陆,相呴以湿,相濡以沫,不如相忘于江湖——《庄子·大宗师》相濡以沫,或许是一句对患难夫妻的赞语,但庄子的原义是:泉水干涸了,两条鱼为了生存,彼此用嘴里的湿气来喂对方,苟延残喘。
但与其在死亡边缘才这样互相扶持,还不如大家安安定定的回到大海,互不相识的来得好。
“相濡以沫”,或许令人感动;而“相忘于江湖”则是另一种境界,选择放弃强烈的感情来换取平稳的生活。
这或许需要更大的坦荡、更淡泊的心境吧。
人们在谈论神或善恶有报时,常说:“信则有,不信则无”。
不信神的人对宗教最反感的就是所有宗教都要求“信在先,见在后”。
我明明什么也没看见就要我先信,这不是自欺欺人、逻辑悖论吗?所以无神论者更认为宗教是愚昧的东西了。
那神真是那种人们主观想象出来的虚幻的东西、一种心理作用吗?有人知道,对那么多言之凿凿的神奇见证和神奇现象进行全盘否定,并不是合理明智之举,于是就解释了“信则有,不信则无”。
可这个解释的本身就不成立,有就有,无就无,怎会因为你的信与不信而随意有无?我们知道,学校老师常常会这样,你愿意接受教育呢,老师会看管你多一点,如果实在不可教也,老师或许就看管你少一点了,反正有最后的“开除”在等着你呢。
也就是说,有与没有,不能建立在你信不信的基础上。
本来就有的东西,你全世界70亿的人都不信,它也依然存在着。
信与不信,是每个人的悟性问题,与每个人的人生观、世界观、思想境界相关,它可以决定一个人的价值取向以及生命的未来选择,却丝毫决定不了“有”和“无”的问题。
千年来被严重误解的十八句话

千年来被严重误解的十八句话千年来被严重误解的十八句话时间:2014年3月8日(星期六) 下午7:13 在中国文化氛围中,名人名言占的地位是很重的,很多名家说的话,往往被人当成指导自己人生观、世界观的不二准则。
但几千年流传下来的名言中,也有一些话被人刻意或无知地曲解,背离了话语者本身的意义与初衷,迷惑了天下万千受众……01、无毒不丈夫原句:量小非君子,无度不丈夫。
——民间谚语联对一字之差,演变成反面派的“真理”!量小非君子,无毒不丈夫。
这句话绝对是中国众多以讹传讹的话中最离谱的一个例子之一,初中生也应能轻易看出这其中的不妥之处。
首先,这无毒不丈夫,就跟古人所崇尚的价值观念大大背离了。
大丈夫,自然是说那些坦坦荡荡胸怀宽广的男人,什么时候恶毒阴损、暗箭伤人的这种前缀也能放在前边来形容大丈夫了?原来,这句民间谚语本来是个很好的句子,里边充分运用了对仗。
显示出了一份阳刚有力的气魄,一个胸怀坦荡的男人形象就跃然于纸上。
以讹传讹的原因要从古时候文人的习性说起,在这副对联式的谚语里,“度”为仄声字,犯了孤平,念着别扭,很容易读为平声字“毒”,经过长时间的诈传,于是这句话,终于成了典型的“信言不美,美言不信”的例句:“量小非君子,无度不丈夫”,原话里一个君子对一个丈夫,一个度对另一个量,本来是很完美的一个句子,可经过上千年的以讹传讹,竟成了“无毒不丈夫”这句现在我们挂在嘴边的口头禅。
我们都知道心理学上有个说法叫先入为主,潜移默化。
无毒不丈夫,我们天天在耳濡目染这个被篡改了的男人形象之际,心里的价值观人生观,难免也会受到些不良影响,天天看着电视里奸人怂恿主角干坏事的时候都用这句:“干吧!无毒不丈夫!”然后主角想想也对,于是五指并拢手掌上举,狠狠地做一个切的动作:“无毒不丈夫,干!”你能说同样作为一个男人,这东西看久了你的思维能不收到一丁点儿的影响么?关于这种语言的影响力量,我再举个例子,比如隔壁顶撞了我一下,这时候我朋友张三来了:用的是原版的好话劝我:“老话说,量小非君子,无度不丈夫,你是个男人,就别跟他一般计较了。
被误读的传统经典名句

1、学而优则仕:《论语》:子夏曰:“仕而优则学,学而优则仕。
”“优”字时常被以为是“优秀”的意思,于是就解释成:学习成绩优秀的人应当往当官。
实际上,“优”的正确意思是“有余力”,所以应该是:“做好了官,有余力就往学习;学习好了,有余力就往做官。
”所以那些学霸毕业后就挤破头往考公务员是不对的。
2、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这句改编自庄子的“吾生有涯,而知无涯”的话,从小到大,估计每一个当过学生的人都听过老师这样跟我们说。
但是,估计没有一个老师跟你提过后面的一句——“以有涯求无涯,殆哉矣。
”所以庄子的原意是:人的生命是有限的,知识是无穷的,用有限的生命往追求无穷的知识,那是很危险的。
也就是说,庄子真正想表达的是:生命有限,不该没完没了地往追无穷的知识。
3、以德抱怨:小时候打架后,妈妈都说你就不能学一下孔夫子说的以德报怨吗?不要用别人的手段往报复别人,要用诚心厚德往感化对方。
后来遇事我就只能忍了,学着“以德报怨”,直到我看到原句——“或谓:‘以德报怨,何如?’子曰:‘以德抱怨,何以报德?以直报怨,以德报德!’”由此看来,孔子的意思是:“你以德报怨,那何以报德?别人以德来待你的时候,你才需要以德往返报别人。
可是现在别人打了你,你就应该‘以直抱怨’。
”就是想怎么报,怎么报。
4、生活就像海洋,只有意志坚强的人,才能到达彼岸:意志消沉时看到马克思说的这句慷慨激昂的话会不会为之一振。
但是,等等!这句话还有后半句——“但若没有必要的资本铸造大船, 人又怎能乘风破浪?”马克思说的是人要有理想,更要看实际情况。
5、金屋藏娇:一般用到这个词,大部分人的用意是指给家里或者某个地方养着个小三儿。
别急,我们来看看原句。
这个典故出自汉武帝刘彻当初娶陈阿娇时说的句话:“若得阿娇为妇,当以金屋贮之。
”所以,金屋藏娇的“娇”实际指的是大老婆!不是小三!6、比海洋更广阔的是天空,比天空更广阔的是人心:高中写作文,最少借用了这句话300次,用来是赞扬人的心灵广阔和博大……而老师们似乎也很吃这一套。
多音字、被国人误传了几千年的八句俗语

被国人误传了几千年的八句俗语1、“嫁鸡随鸡,嫁狗随狗”,原为“嫁乞随乞,嫁叟随叟”意思是一个女人即使嫁给乞丐或者是年龄大的人也要随其生活一辈子。
随着时代的变迁,这一俗语转音成鸡成狗了。
2、“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皮匠”实际上是“裨将”的谐音,“裨将”在古代是指“副将”,原意是指三个副将的智慧合起来能顶一个诸葛亮。
流传中,人们将“裨将”说成了“皮匠”。
3、“不见棺材不落泪”,本是“不见亲棺不落泪”,并不是见了任何棺材都落泪。
讹变为“不见棺材不落泪”,如果不管谁的棺材,只要见到就落泪,那就有点太莫名其妙了。
4、“有眼不识金镶玉”,本是“有眼不识荆山玉”。
荆,指古代楚国;“荆山玉”,是玉匠在荆山发现的玉。
5、“不到黄河心不死”,本是“不到乌江心不死”。
乌江,项羽他老人家自刎的地方。
乌江讹变成黄河,真是让人无从解释了。
6、“舍不得孩子套不住狼”,本是“舍不得鞋子套不住狼”意思是要打到狼,就要不怕跑路,不怕费鞋。
不过这个我还能理解点,因为好像四川那边管鞋叫孩子。
如果真的拿活生生的孩子去套狼,也太恐怖啦!7、“狗屁不通”,这个成语最初是“狗皮不通”。
狗的表皮没有汗腺,酷夏,狗要借助舌头来散发体内的燥热。
“狗皮不通”就是指狗的身体这个特点,“屁”是污浊的象征,对于文理不通的东西,以屁来喻,也就将就吧!8、“王八蛋”这是民间的一句骂人话。
实际上,这句话的原来面目是“忘八端”。
古代“八端”是指“孝,悌,忠,信,礼,义,廉,耻”,此八端指的是做人之根本,忘记了这“八端”也就是忘了基本的做人根本,可是后来却被讹变成“王八蛋”。
108个汉字多音字汇总1、单:单(shàn,姓)老师说,单(chán匈奴族首领)于只会骑马,不会骑单(dān)车。
2、折:这两批货物都打折(zhé)出售,严重折(shé)本,他再也经不起这样折(zhē)腾了。
3、喝:武松大喝(hè)一声:“快拿酒来!我要喝(hē)十二碗。
那些年被我们“误读”的古诗词

那些年被我们“误读”的古诗词1诚知此恨人人有,贫贱夫妻百事哀。
误解:生活贫贱的夫妻,事事不称心。
正解:这句诗出自元稹悼念亡妻韦丛的《遣悲怀》三首其二:昔日戏言身后意,今朝都到眼前来。
衣裳已施行看尽,针线犹存未忍开。
尚想旧情怜婢仆,也曾因梦送钱财。
诚知此恨人人有,贫贱夫妻百事哀。
这里的此恨”指的是夫妻间的生离死别。
诗人说,他明明知道这是人所不免的, 但是对于曾同贫贱共患难的夫妻来说,一旦永诀,却是更为悲哀的。
2执子之手,与子偕老。
误解:这是一首爱情诗,形容恋人间的矢志不渝。
正解:这句诗来自《诗经邶风击鼓》。
击鼓其镗,踊跃用兵。
土国城漕,我独南行。
从孙子仲,平陈与宋。
不我以归,忧心有忡。
爰居爰处,爰丧其马。
于以求之,于林之下。
死生契阔,与子成说。
执子之手,与子偕老。
于嗟阔兮,不我活兮。
于嗟洵兮,不我信兮。
这是《诗经》中一首典型的战争诗,全诗五章,每章四句。
前三章描写征人出征的场景,后两章则描写战士间的互相勉励,同生共死。
所以,这句诗实际上是歌颂战友间的情谊。
3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
误解:这首诗是描写男女相思之情。
正解:这句诗来自唐代诗人王维的《相思》。
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
愿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
这首诗又作《江上赠李龟年》,是王维怀念友人李龟年而写。
据说后来李龟年流落江南,唱起这首诗,不禁潸然泪下。
红豆产于南方,鲜红浑圆,传说古代有一位女子,因丈夫死在边地,哭于树下而死,化为红豆,于是它又被称为“相思豆”。
“相思”其实并不限于爱情,朋友间、亲人间其实亦可使用。
4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误解:这句诗常被用来歌颂老师的无私奉献。
正解:这句诗出自晚唐诗人李商隐的《无题》。
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
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
这首诗实际上是一首爱情诗。
“春蚕到死丝方尽”中的“丝”与“念”的“思”谐音,形容恋人间的思念如春蚕吐丝,到死方休。
被误读的名言

被误读的名言1. "机会只垂青于有准备的人"被误读为"机会只垂青于有钱的人"。
2. "知识就是力量"被误读为"金钱就是力量"。
3. "失败是成功之母"被误读为"失败是不值得的"。
4. "时间就是金钱"被误读为"时间就是浪费"。
5. "宁愿做鸡头,不做凤尾"被误读为"宁愿做小人物,不做成功人士"。
6. "行动胜于雄辩"被误读为"说话胜于行动"。
7.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被误读为"理论才是最重要的"。
8.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被误读为"只享受当下的快乐,不关心未来"。
9. "书山有路勤为径"被误读为"书山无路,读书无益"。
10. "不要人夸颜色好,只留清气满乾坤"被误读为"只追求外表的好看,不在乎内在的气质"。
11. "今日事,今日毕"被误读为"今天的事情明天再做"。
12. "和平统一是祖国的一项伟大事业"被误读为"和平统一是割让领土的可选项"。
13. "与人为善,比须早为"被误读为"只有与人利益相悖才能成功"。
14. "知足常乐"被误读为"追求物质享受才能获得快乐"。
15. "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被误读为"只追求利益最大化的行为"。
16. "走自己的路,让别人说去吧"被误读为"只应顺从别人的意愿"。
被人们误解错用的俗语、名言

1、酒肉穿肠过,佛祖心中留。
原文:酒肉穿肠过,佛祖心中留。
世人若学我,如同进魔道。
2、2、父母在,不远游。
原文: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
当父母在的时候,子女尽量不要长期生活在外地。
“游必有方”一是指游历要有方向、去处并让父母知道;二是必须常年在外的人,也必须首先安顿好父母。
3、人定胜天。
错解:人一定能够战胜自然。
正解:“定”是定性,指人心安定的意思,总的意思是只有人心安定,顺应自然,才能适应自然。
4、天才是1%的灵感加上99%的汗水。
原文:天才是1%的灵感加上99%的汗水,但那1%的灵感是最重要的,甚至比那99%的汗水都要重要。
5、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
“皮匠”实际上是“裨将”的谐音,也就是“副将”的意思。
原意是指三个副将的智慧合起来能顶一个诸葛亮。
6、舍不得孩子套不着狼。
原为“舍不得鞋子套不着狼”,意思是要打到狼,就要不怕跑路,不怕费鞋,并不是拿孩子去套狼。
7、王八蛋。
这一句骂人话,原话是“忘八端”。
古代“八端”是指“孝,悌,忠,信,礼,义,廉,耻”,此八端指的是做人之根本,忘记了这“八端”也就是忘了基本的做人根本。
8、不孝有三,无后为大。
不是指没有后代就是不孝了。
这里的“无后”,是指没尽到做后辈的责任。
9、存天理,灭人欲。
并不是不能有人性了。
原意是说:人的基本需求欲望是符合天理的,而那些超出基本需求的欲望要尽量控制。
10、以德报怨。
原文:或曰:“以德报怨,何如?”子曰:“何以报德?以直报怨,以德报德。
”献出恩德去面对负于你的人,是一种人生和人格的浪费。
11、唯女子与小人难养也,近之则不逊,远之则怨。
很多人觉得这是孔子歧视女性,其实不然。
这里的女子指的是品行不好的女子,就像男子里的小人一样,女子里品行好的称为淑女。
另外,这里的养也不是养活的意思,而是相处。
12、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
原文: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
真正的意思是:天地对万物一视同仁,没有高低贵贱之分。
圣人也是如此,对所有百姓都一视同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误解:床,不是卧榻的意思,而作“井栏”解。
《辞海》里明确注释,床是“井上围栏”。
李白此诗作于唐开元十五年,古人把“有井水处”称为故乡。
诗人置身在秋夜明月下的井边上,举头遥望,顿生思乡之情。
贫贱夫妻百事哀
误解:生活贫贱的夫妻,事事不称心。
元稹悼亡诗《遣悲怀》有三首,都为名篇。
其一:“昔日戏言身后意,今朝都到眼前来。
衣裳已施行看尽,针线犹存未忍开。
尚想旧情怜婢仆,也曾因梦送钱财。
诚知此恨人人有,贫贱夫妻百事哀。
”贫困生活固然有诸多不顺心,然而,从诗中所说到的在日常生活中引起哀思的几件事,
可以看出诗人重在叙衷肠而不是说道理。
夫妻死别人所不免,但回想当年贫贱相守,而今伊人已逝,真可谓一事一悲凄,百事皆哀感了。
朱门酒肉臭
杜甫诗“朱门酒肉臭”的“臭”一般人都理解为“腐烂发臭”,其实这个“臭”就是“香”,xiu,臭,在古代是发出香味的意思,这两句的含义是:达官贵族的家中酒和肉发出诱人的香气,而路边还有冻死的骨头。
横眉冷对千夫指
误解:横眉冷对敌人的指责与攻击。
鲁迅《自嘲》“运交华盖欲何求,未敢翻身已碰头。
破帽遮颜过闹市,
漏船载洒泛中流。
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
躲进小楼成一统,管他冬夏与春秋。
”此诗作于1932年10月。
1931年2月4日,鲁迅《致李秉中》里说:“今幸无事,可释远念。
然而三告投杼,贤母生疑。
千夫所指,无疾而死。
”是说流言猛于虎。
而当时鲁迅景况窘迫,“运交华盖”“、破帽遮颜”,似乎,“千夫”应该理解为“敌人”。
其实这里的“千夫”应该理解为“群众”。
《汉书。
王嘉传》:“里谚曰:‘千人所指,无病而死。
’”里的“千人”就是“群众”的意思。
另外,从词性方面来说,“千夫指”对“孺子牛”,才能使对联显得工整,这是一首七律,鲁迅应该不会犯这个小错误。
横眉怒对那些丧尽天良、千夫所指的人----这是鲁迅一生的真实写照----尤适用于现在的反腐。
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王昌龄的《出塞二首》(其一)被人称为“唐人七绝压卷之作”,首句“秦时明月汉时关”无论时间上还是空间上都极具跳跃性,因此,很多读者未能领会作者独具的匠心。
著名的诗评家沈德潜认为“诗中互文”,即词
句可翻译为“秦汉时的明月,秦汉时的关隘”,这种解释很有见地,但仅仅停留于词语的表层意思。
事实上,“明月”和“关”是描写边塞生活的乐府诗里常见的词语,在这两个词语前加上“秦”、“汉”两个时间性的限定词,顿使诗歌显得新鲜奇妙。
这样落笔于千年以前、万里以外,一种雄浑苍茫的意境油然而现;而且“人未还”的“人”所指也不仅仅指当时的人们了,而是指自秦汉以来世世代代的人。
江流石不转,遗恨失吞吴
杜甫《八阵图》诗的下联“江流石不转,遗恨失吞吴”,出句写八卦石阵与诸葛亮英名不会被江水所淘尽冲走,必将永留人间,一语双关。
对句突接“遗恨”,不知是说诸葛亮之憾恨,还是诗人之憾恨,“失吞吴”,不知是指诸葛亮生前没有把吴国吞掉,还是指诸葛亮没有能阻止刘备进攻东吴,打破了联吴抗魏的战略方针。
其实按当时的历史状况,“遗恨失吞吴”真正的意思是指的是诸葛亮没有能阻止刘备进攻东吴,以至于打破了联吴抗魏的战略方针。
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
船,不是船只,而是“衣襟”的意思。
杜甫在《饮中八仙歌》中写了当时八位着名的诗人,其中一段专门写李白的醉态。
据说,唐玄宗想召见诗仙,李白仍然保持一副很牛气的高人派头。
所谓“不上船”,并非不登龙舟,而是敞开衣襟,连扣子都不系。
《康熙字典》里明确记载:“衣领曰船”,“或言衣襟为船”。
红酥手,黄藤酒,满城春色宫墙柳
所谓“红酥手”可作红润的手指,还可解释为一种点心。
陆游着名的词作《钗头凤》,写给表妹唐婉。
词中以“红酥”形容红梅蓓蕾之色,是个令人陶醉的字眼儿。
陆游用“红酥”来形容肤色,便寓有爱怜之意。
另有一说是点心,“红酥手、黄滕酒”等,都是桌上的饮品糕点。
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落霞”,不是云霞的意思,而是指“零散的飞蛾”。
要了解这句话的意义,当时当地的风物不可不晓。
对此,宋代吴曾说:“落霞非云霞之霞,盖南昌秋间有一种飞蛾,若今所在麦蛾是也。
当七八月间,皆纷纷堕于江中,不究自所来,江鱼每食之,土人谓之霞,故勃取以配鹜耳。
”由此看来,“霞”不是云霞,而是一种飞蛾。
另外,“落霞”之“落”并不是“飘落”的意思,“落”在句中与“孤”相
对,意思当相同或相近,是“散落、零散”之义。
而最近从日本的藏本来看,孤鹜的“鹜”是“雾”,是由于读音相同而被误写的。
依据日藏唐本,一些专家认为,名句“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中,可能是“孤雾”而不是“孤鹜”。
因为,落霞、秋水、长天等都是自然景观,冒出来动物“孤鹜”一词,不那么对仗。
此名句,自北宋《文苑英华》本以来,两宋、明、清,历代官、坊诸本均作“孤鹜”,惟见此日藏唐本作“孤雾”。
雾、鹜音近,正伪难分。
日藏古本写于唐景龙元年(公元707年)七月,距王勃《滕王阁诗序》面世不足32年,应最接近王勃原着原始面貌。
床头屋漏无干处,雨脚如麻未断绝
屋漏,不是屋子漏雨,而是一个方位名词--屋西北角。
杜甫诗《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床头屋漏无干处,雨脚如麻未断绝。
”其中“屋漏”二字历来被解释为屋子漏雨。
“屋漏”其实是一个名词,它是屋内西北角的特定名称。
《辞源》修订本“屋漏”条的第一个义项
是:“房子的西北角。
古人设床在屋的北窗旁,因西北角上开有天窗,日光由此照射入室,故称屋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