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首中国最经典的古诗词
10 首 最好的 唐诗

10首最优秀的唐诗唐诗是中国古代文学的瑰宝,有着许多优秀的作品。
以下是列举的10首被广泛认为是最优秀的唐诗:1. 《登鹳雀楼》- 王之涣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此诗描绘了楼高处的美景,以及对辽阔天地、烈日炎炎的描写,展示了作者豪迈的情感和壮丽的意境。
2. 《静夜思》- 李白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以简洁明快的语言描绘了一个寂静夜晚下的思念之情,打动了无数读者。
3. 《春夜喜雨》- 杜甫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此诗通过描绘春雨的降临和带来的生机活力,表达了对自然的赞美,充满了生命的激情。
4. 《登高》- 杜甫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通过描绘人在高山之巅的壮丽场景,表达了对人生的思考和对命运的抗争。
5. 《送别》- 王之涣山一程,水一程,身向榆关那畔行。
夜深千帐灯,风一更,雪一更。
通过送别的情景,表达了对离别之痛的真挚感受,展示了诗人对人间离别的无奈与哀伤。
6. 《卜算子》- 王之涣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当窗理云鬓,对镜贴花黄。
通过卜算之事揭示人生无常、命运多变的主题,向人们提出了对生命的反思。
7. 《望岳》- 杜甫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描绘了诗人居高临下、仰望巍峨高山的壮丽景色,表达了对伟大事物的向往和赞美。
8. 《登乐游原》- 杜甫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以描绘乐游原的自然景色和草原上的牧民生活为主题,表达了对自然和对平民百姓的热爱和同情。
9. 《李凭箜篌引》- 杜牧红楼隔雨痕,青楼隔雾销。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以描述古代美人引人入胜的音乐才华为主题,充满了浓郁的乐观和幸福感。
10. 《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 曹操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
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
以秋夜凉爽、清新的景色为背景,表达了对人生短暂和岁月流转的感慨。
最著名古诗10首

最著名古诗10首中国古代文学是人类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中诗歌更是极具代表性的艺术形式。
许多中国古代诗人以其优美、情感真挚的作品深入人心,其中有些诗歌更成为了经典,成为脍炙人口的名篇。
下面介绍最著名的10首古诗。
1.《江雪》——柳宗元《江雪》是最具代表性的古诗之一,被誉为“千古绝唱”。
这首诗结构优美,以咏物的方式表达作者抒发的情感,使人仿佛看到了江雪里的美丽场景。
2.《登高》——杜甫《登高》是杜甫的一首名篇,以登高望远的方式展示了作者对家国存亡的忧虑之情。
其中的名句“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更是深入人心,成为饱受人们追捧的名言。
3.《春晓》——孟浩然《春晓》是孟浩然所作的一首乐府民歌,以忆童年、怀自然之意为主线,展示了作者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其中那句“千载谁能与君绝,付与东流去”的深刻思考也让人击节赞叹。
4.《静夜思》——李白《静夜思》是李白的代表作,以写实的方式描绘了作者一个人夜观天象的场景,此诗化朴为美,表达了作者对自由无拘束生活的神往。
5.《登鹳雀楼》——王之涣《登鹳雀楼》是王之涣的一首名篇,以登高远望的方式表达了作者对世界的思考。
其中那句“白云千载空悠悠,晴川历历向河楼”的构思独特,散发出满腹思虑的深邃与内涵。
6.《赋得古原草送别》——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是白居易的代表作之一,以描绘草原秋色的方式表达了作者对告别友人的哀思,其中那句“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让人陷入深深的思考。
7.《将进酒》——李白《将进酒》描绘了李白豪迈飘逸的个性,引起人们对自由人格、人生观的深层思考。
其中那句“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给人带来深远的哲思。
8.《夜泊牛渚怀古》——杨万里《夜泊牛渚怀古》以诗情画意的方式表达了杨万里对古代时光的神往,其中那句“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充满了情致与亲和力。
9.《将谓天姥山,山在虚无缥缈间》——李白《将谓天姥山,山在虚无缥缈间》以探寻世界奥秘的方式,引导人们思考生命的意义。
中国经典古诗词10首

中国经典古诗词诗词,是指以古体诗、近体诗和格律词为代表的`中国古代传统诗歌。
亦是汉字文化圈的特色之一。
1、满江红岳飞怒发冲冠,凭阑处、潇潇雨歇。
抬望眼,仰天长啸,壮怀激烈。
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
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
靖康耻,犹未雪;臣子恨,何时灭。
驾长车踏破,贺兰山缺。
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
待从头、收拾旧江山,朝天阙。
2、卜算子咏梅陆游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
已是黄昏独自愁,更著风和雨。
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
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3、念奴娇·赤壁怀古苏轼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
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遥想公谨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
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
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
4、水调歌头·中秋苏轼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我欲乘风归去,惟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
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
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睛圆缺,此事古难全。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蝉娟。
5、鹊桥仙秦观纤云弄巧,飞星传恨,银汉迢迢暗度。
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
柔情似水,佳期如梦,忍顾鹊桥归路。
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
6、雨霖铃 - 柳永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
都门帐饮无绪,留恋处兰舟催发。
执手相看泪眼,竞无语凝噎。
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
多情自古伤离别,更哪堪冷落清秋节!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
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
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7、虞美人唐-李煜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
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8、一剪梅李清照红藕香残玉簟秋。
轻解罗裳,独上兰舟。
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10首中国最经典的古诗词

【导语】古典诗词,寥寥数字,却是四两拨千⽄,字字千锤百炼,就这么⼏个字或勾勒出恢宏或清雅的画卷,或激荡或幽咽的⾳乐。
其内涵的美是⽆法⽤语⾔来形容的。
下⾯⽆忧考就给⼤家分享下10⾸中国最经典的古诗词有哪些,欢迎阅读! 《登幽州台歌》·陈⼦昂 前不见古⼈, 后不见来者。
念天地之悠悠, 独怆然⽽涕下! 陈⼦昂(公元659~公元700年),唐代⽂学家,初唐诗*新⼈物之⼀。
字伯⽟,梓州射洪(今属四川)⼈。
因曾任右拾遗,后世称为陈拾遗。
其诗风⾻峥嵘,寓意深远,苍劲有⼒,有《陈伯⽟集》传世。
《登幽州台歌》和《蓟丘览古赠卢居⼠藏⽤》七⾸也是他杰出的代表作。
他是唐诗开创时期在诗歌⾰新的理论和实践上都有重⼤功绩的诗⼈,杜甫称赞他:“千古⽴忠义,感遇有遗篇。
”⽩居易赞他:“杜甫陈⼦昂,才名括天地。
”韩愈称赞他:“国朝盛⽂章,⼦昂始⾼蹈。
”都对他在唐诗发展上的功绩有⾼度的肯定,也反映了唐代诗⼈的公论,⾄于他的《感遇诗》直接启发了张九龄《感遇》和李⽩《古风》的创作,李⽩继承他以复古为⾰新的理论,进⼀步完成唐诗⾰新的历史任务,更是众所周知的事实。
从这⾸流传千古的《登幽州台歌》,我们当可以看出诗⼈孤独遗世、独⽴苍茫的落寞情怀。
本篇在艺术表现上也很出⾊。
上两句俯仰古今,写出时间绵长;第三句登楼眺望,写出空间辽阔。
在⼴阔⽆垠的背景中,第四句描绘了诗⼈孤单寂寞悲哀苦闷的情绪,两相映照,分外动⼈。
《春望》·杜甫国破⼭河在,城春草⽊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 烽⽕连三⽉,家书抵万⾦ ⽩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杜甫(712~770),字⼦美,号少陵野⽼,世称杜少陵,杜⼯部。
汉族,由湖北搬到河南巩县(今郑州巩义)⼈,我国唐代伟⼤的现实主义诗⼈、世称“诗圣”、世界⽂化名⼈,与李⽩并称“李杜”。
杜甫的诗篇流传数量是唐诗⾥最多最⼴泛的,是唐代最杰出的诗⼈之⼀,对后世影响深远。
这⾸诗反映了诗⼈热爱国家、眷念家⼈的美好情操,意脉贯通⽽不平直,情景兼具⽽不游离,感情强烈⽽不浅露,内容丰富⽽不芜杂,格律严谨⽽不板滞,以仄起仄落的五律正格,写得铿然作响,⽓度浑灏,因⽽⼀千⼆百余年来⼀直脍炙⼈⼝,历久不衰。
最经典的古诗词(精选38首)

最经典的古诗词(精选38首)最经典的古诗词(精选38首)古诗词是中华文化瑰宝,承载着丰富的情感和智慧。
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诗人们用深沉的笔触描绘出了无数美丽的画卷,其中精选出的38首诗词堪称经典。
以下将逐一为您呈现这些经典之作,带您领略古人浓缩的智慧和情感。
【1】苏轼《赤壁赋》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
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
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
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2】杜甫《月夜忆舍弟》戍鼓断人行,边秋一雁声。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
寄书长不达,况乃未休兵。
【3】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
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
【4】王之涣《登鹳雀楼》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5】李白《静夜思》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6】白居易《问刘十九》绿蚁新醅酒,红泥小火炉。
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7】刘禹锡《陋室铭》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可以调素琴,阅金经。
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
孔子云:何陋之有?【8】杜牧《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三万里河东入海,五千仍岳南献云。
才罢清溪老去后,酒醒却在花间闻。
【9】杜牧《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山郭寒来白屋动,乡人方起椰萝风。
【10】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红螺似射雕,不敌柳更媚。
江南晚为客,杨柳月斜波。
【11】杜牧《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断肠寓意无情似有情人,绿子翛然又眼双碧波。
【12】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一朵高山月,一寻轻渡桥。
满曲千簧铎,风轻涌浮烟。
【13】韩愈《山中杂诗》廿载弹铗进无垢,南驰景祥与流寇。
韐彼西山断腸水,又作蜀都刺史猴。
【14】刘长卿《鹦鹉洲》空令岁月易匆匆,不道离人梦蝶重。
中国最好的十首诗词

中国最好的十首诗词1、静夜思(古诗)《静夜思》是唐代诗人李白所作的一首五言古诗。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此诗描写了秋日夜晚,诗人于屋内抬头望月的所感。
诗中运用比喻、衬托等手法,表达客居思乡之情,语言清新朴素而韵味含蓄无穷,历来广为传诵。
2、游子吟(古诗)《游子吟》是唐代诗人孟郊创作的一首五言诗。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
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这是一首母爱的颂歌。
全诗共六句三十字,采用白描的手法,通过回忆一个看似平常的临行前缝衣的场景,凸显并歌颂了母爱的伟大与无私,表达了诗人对母爱的感激以及对母亲深深的爱与尊敬之情。
此诗情感真挚自然,虽无藻绘与雕饰,然而清新流畅,淳朴素淡的语言中蕴含着浓郁醇美的诗味,千百年来广为传诵。
3、赋得古原草送别(古诗)《赋得古原草送别》是唐代诗人白居易的成名作。
(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
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
)此诗通过对古原上野草的描绘,抒发送别友人时的依依惜别之情。
它可以看成是一曲野草颂,进而是生命的颂歌。
诗的前四句侧重表现野草生命的历时之美,后四句侧重表现其共时之美。
全诗章法谨严,用语自然流畅,对仗工整,写景抒情水乳交融,意境浑成,是“赋得体”中的绝唱。
4、七步诗(古诗)《七步诗》是三国时期魏国诗人曹植的一首诗。
(煮豆燃豆萁,豆在釜中泣。
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这首诗用同根而生的萁和豆来比喻同父共母的兄弟,用萁煎其豆来比喻同胞骨肉的哥哥曹丕残害弟弟,表达了对曹丕的强烈不满,生动形象、深入浅出地反映了封建统治集团内部的残酷斗争和诗人自身处境艰难,沉郁愤激的思想感情。
5、登鹳雀楼(古诗)《登鹳雀楼》是盛唐诗人王之涣创作的一首诗。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此诗前两句写的是自然景色,但开笔就有缩万里于咫尺,使咫尺有万里之势;后两句写意,写的出人意料,把哲理与景物、情势溶化得天衣无缝,成为鹳雀楼上一首不朽的绝唱。
中国最有名的诗词十首古诗

中国最有名的诗词十首古诗
1. 《登鹳雀楼》 - 王之涣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2. 《静夜思》 - 李白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3. 《春晓》 - 孟浩然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4. 《赋得古原草送别》 - 白居易
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5. 《登高》 - 杜甫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6.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 王维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7. 《登岳阳楼》 - 杜甫
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
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
8. 《江雪》 - 柳宗元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9. 《望庐山瀑布》 - 李白
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10.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 李白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
这些古诗词以其优美的语言、深刻的意境和扣人心弦的情感而闻名,代表了中国古代文学的辉煌成就。
它们在中国文化中具有重要的地位,
并且被广泛传诵和赏析。
10首中国最经典的古诗词

10首中国最经典的古诗词中国古代文化源远流长,其中古诗词作为文学的瑰宝,流传至今依然给人以美的享受和思考的空间。
在中国文化中,有许多经典的古诗词被广泛传诵和赞美。
本文将介绍十首中国最经典的古诗词,带您一起领略古人智慧与美的结晶。
1.《登鹳雀楼》--王之涣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这首诗描绘了壮丽的自然景色和壮丽的建筑,向我们展示了人与自然的关系。
作者以华美的修辞和形象的描绘,表达了人们的追求和向往的境界。
2.《静夜思》--李白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这是中国最著名的唐诗之一,通过简洁明了的文字,表达了诗人在寂静的夜晚思念家乡和亲人的情感。
诗中的明月象征着乡愁的背景,深深地触动了人们的情感。
3.《登高》--杜甫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这首诗词描绘了自然风景和人类命运的变迁。
杜甫通过形象的描写,表达了对乱世沧桑的思考和对人生逆境的坚持与希望。
4.《春江花月夜》--张若虚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
滟滟随波千万里,何处春江无月明!这首诗以绘画般的笔触描绘了春江的风景和明亮的月光。
诗人借所见之景,抒发了对壮丽自然和人生短暂的感叹和思考。
5.《登临送目》--王之涣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这是一首描写大自然壮丽景色以及人与自然关系的诗词,表达了人类追求事业和提高自身境界的愿望。
6.《枫桥夜泊》--张继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这首诗通过描写夜晚的景色与声音,表达了诗人的孤独与思乡之情。
其中的江枫渔火和寒山寺的钟声更是凸显了江南的韵味和诗人内心的痛苦。
7.《赠汪伦》--杨炯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
这首诗词以自然景象为背景,通过细腻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内心的愁闷和对友人的思念之情。
诗句中的子规和明月增添了诗歌的意境和情感。
8.《登幽州台歌》--陈子昂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0首中国最经典的古诗词
《登幽州台歌》·陈子昂
前不见古人,
后不见来者。
念天地之悠悠,
独怆不过涕下!
陈子昂(公元659~公元700年),唐代文学家,初唐诗文革新人物之一。
字伯玉,梓州射洪(今属四川)人。
因曾任右拾遗,后世称为陈
拾遗。
其诗风骨峥嵘,寓意长远,苍劲有力,有《陈伯玉集》传世。
《登幽州台歌》和《蓟丘览古赠卢居士藏用》七首也是他杰出的代表作。
他是唐诗开创时期在诗歌革新的理论和实践上都有重大功绩的诗人,杜甫称赞他:“千古立忠义,感遇有遗篇。
”白居易赞他:“杜
甫陈子昂,才名括天地。
”韩愈称赞他:“国朝盛文章,子昂始高蹈。
”都对他在唐诗发展上的功绩有高度的肯定,也反映了唐代诗人的公论,至于他的《感遇诗》直接启发了张九龄《感遇》和李白《古风》的创作,李白继承他以复古为革新的理论,进一步完成唐诗革新的历史任务,更是众所周知的事实。
从这首流传千古的《登幽州台歌》,我们当能够看出诗人孤独遗世、独立苍茫的落寞情怀。
本篇在艺术表现上也很出色。
上两句俯仰
古今,写出时间绵长;第三句登楼眺望,写出空间辽阔。
在广阔无垠的
背景中,第四句描绘了诗人孤单寂寞悲哀苦闷的情绪,两相映照,分
外动人。
《春望》·杜甫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杜甫(712~770),字子美,号少陵野老,世称杜少陵,杜工部。
汉族,由湖北搬到河南巩县(今郑州巩义)人,我国唐代伟大的现实主
义诗人、世称“诗圣”、世界文化名人,与李白并称“李杜”。
杜甫
的诗篇流传数量是唐诗里最多最广泛的,是唐代最杰出的诗人之一,对
后世影响长远。
这首诗反映了诗人热爱国家、眷念家人的美好情操,意脉贯通而
不平直,情景兼具而不游离,感情强烈而不浅露,内容丰富而不芜杂,格律严谨而不板滞,以仄起仄落的五律正格,写得铿然作响,气度浑灏,因而一千二百余年来一直脍炙人口,历久不衰。
《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李清照
昨夜雨疏风骤,
浓睡不消残酒。
试问卷帘人,
却道海棠依旧
知否,知否?
应是绿肥红瘦。
李清照(1081─1155?)号易安居士,济南(今属山东)人。
李清照
是我国宋代一位的女词人,是宋朝词坛的一颗明星。
她以他自成一格
的词作,独树一帜,赢得了当时和后世的好评,在诗歌使上占据着重
要的位置。
这首小令是李清照的奠定“才女”地位之作,轰动朝野。
传闻就
是这首词,使得赵明诚日夜作相思之梦,充分说明了这首小令在当时
引起的轰动。
又说此词是化用韩偓《懒起》诗意。
韩诗曰:“昨夜三
更雨,临明一阵寒。
海棠花在否?侧卧卷帘看。
”但李清照的小令较原
诗更胜一筹,入木三分地刻画了少女的伤春心境。
这首小词,只有短短六句三十三言,却写得曲折委婉,极有层次。
词人因惜花而痛饮,因情知花谢却又抱一丝侥幸心理而“试问”,因
不相信“卷帘人”的回答而再次反问,如此层层转折,步步深入,将
惜花之情表达得摇曳多姿。
《蓼园词选》云:“短幅中藏无数曲折,
自是圣于词者。
”可谓的评。
《龟虽寿》·曹操
神龟虽寿,犹有竟时
螣蛇乘雾,终为土灰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
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盈缩之期,不但在天
养怡之福,可得永年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关于曹操的文学地位,过去常为其政治业绩所掩,而不为人重视,其实,他在中国文学发展,是有卓越贡献的人物,特别对建安文学有
开创之功,实在是理应大书一笔的。
本诗作于建安十二年(207),时曹操五十三岁。
诗中融哲理思考、慷慨激情和艺术形象于一炉,表现了老当益壮、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
这是一首富于哲理的诗,阐发了诗人的人生态度。
诗中“老骥伏枥”
四句是千古传诵的名句,笔力遒劲,韵律沉雄,内蕴着一股自强不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