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DAA入路全髋关节置换术

合集下载

比较采用直接前入路(DAA)或后外侧入路(PLA)行全髋关节置换术的临床效果差异

比较采用直接前入路(DAA)或后外侧入路(PLA)行全髋关节置换术的临床效果差异

比较采用直接前入路 (DAA)或后外侧入路 (PLA)行全髋关节置换术的临床效果差异摘要:目的:探讨直接前入路(DAA)或后外侧入路(PLA)行全髋关节置换术的临床效果。

方法:选择本院收治行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100例作为资料,纳入时间2019年1月至12月,随机分组各50例,观察组与对照组分别行DAA手术、PLA手术,比较髋关节功能。

结果:两组假体髋臼外展角、假体髋臼前倾角、偏心距差异及双下肢肢体长度差异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

观察组优良率96.00%显著高于对照组82.00%,P<0.05。

结论:全髋关节置换术采取PLA与DAA均可促进术后良好恢复,但后者相对髋关节功能恢复效果更好,值得推广。

关键词:直接前入路;后外侧入路;全髋关节置换术;髋关节功能全髋关节置换术属于常见的骨科手术,适用于股骨头坏死、高龄股骨颈骨折、髋关节骨性关节病等疾病治疗中,利于患者患肢功能改善,基本恢复正常生活。

为进一步保证全髋关节置换术的疗效及安全性,临床针对手术各个环节进行优化和改进,其中不同手术入路与预后关联明显,其中以DAA、PLA优势明显,均利于手术操作,但选择何种入路更具有优势需深入研究[1]。

为此,本次研究对DAA或PLA行全髋关节置换术的临床效果进行了探讨,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选择本院收治行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100例作为资料,纳入时间2019年1月至12月,随机分组各50例,均为初次单侧全髋关节置换术,ASA分级Ⅰ-Ⅲ级[2]。

排除脏器功能障碍患者、精神疾病患者及临床资料不全患者等。

对照组男性30例,女性20例,年龄65岁至85岁,平均年龄(74.48±4.22)岁,左侧18髋,右侧32髋;观察组男性29例,女性21例,年龄65岁至86岁,平均年龄(74.54±4.24)岁,左侧19髋,右侧31髋;两组基本资料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治疗方法1.2.1 对照组椎管内麻醉,经PLA切口,逐层切开分离,暴露并切断梨状肌,脱出股骨头,显露髋臼,植入髋臼杯及内衬,显露股骨近端,髓腔锉扩充髓腔,置入适宜的股骨柄和股骨头,复位处理,无异常后清洗创面,留置引流管,缝合。

微创DAA入路髋关节置换术手术配合及护理体会

微创DAA入路髋关节置换术手术配合及护理体会

微创DAA入路髋关节置换术手术配合及护理体会作者:马海燕肖敏来源:《健康周刊》2018年第10期【摘要】目的:探讨微创直接前路( DAA)全髋关节置换术的手术配合及护理体会。

方法:对我院 2016年 01月~ 2017年 12月共 62例微创 DAA全髋关节置换术的手术配合从手术方法、术前准备、体位管理、配合要点及护理体会等进行归纳总结。

结果: 62例患者手术顺利,配合默契,术后功能恢复良好,无 1例术后感染发生。

结论:手术配合是影响 DAA全髋关节置换术成功和术后效果的关键环节,所以在手术过程中我们应当加强各个环节的管理,预防手术并发症的发生。

【关键词】微创;直接前路;关节置换;手术配合全髋关节置换术( THA)是末期髋关节疾病治疗的主要有效手段[1],人工假体能够恢复病人的髋关节正常功能,明显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但传统的后外侧入路和后侧入路有着手术切口大,需切断部分肌肉,术后功能恢复较慢,术后脱位发生率高和容易损伤坐骨神经等缺点。

近年来我医院开始研究直接前路( DirectAnteriorAPProach,简称 DAA)全髋关节置换术。

DAA手术的优势主要是显露容易,不切断损伤任何肌肉,患者术后关节功能恢复快且疼痛症状较轻,大部分患者手术当天就下地行走,降低患者住院时间及疼痛药物的使用强度[2]。

这些都有利于患者术后快速康复,并恢复至日常生活活动水平。

该技术有别于传统手术方法,手术难度相对较大,学习曲线较长,对手术室护理和配合亦有相对更高的要求。

2016年 01月~ 2017年 12月,我院手术室共接待微创 DAA入路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 62例,现将手术配合和护理体会总结汇报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手术指征为伴有疼痛及关节功能受损的髋关节骨性关节炎、股骨颈骨折、股骨头坏死等,患者一般为体重指数较低,排除肌肉强壮、特别肥胖者,强直髋也排除在外。

62例手术患者中,男 39例,女 23例;年龄 45~ 76岁,平均( 65.7±7.4)岁。

直接前侧入路和前外侧入路在全髋关节置换中的疗效对比

直接前侧入路和前外侧入路在全髋关节置换中的疗效对比

直接前侧入路和前外侧入路在全髋关节置换中的疗效对比全髋关节置换术是治疗严重髋关节疾病的常见手术方式,它通过将人工关节置换受损或疼痛的髋关节,从而缓解患者疼痛,重建髋关节功能,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而在进行全髋关节置换手术时,手术入路的选择对手术效果和患者康复至关重要。

常见的入路包括直接前侧入路和前外侧入路两种。

那么这两种入路在全髋关节置换中的疗效又有何不同呢?本文将对这两种入路进行对比,从手术效果、术后康复、并发症等方面进行详细分析。

我们先来了解一下直接前侧入路和前外侧入路的区别。

直接前侧入路是通过在髂脊下或髂臼前上方进行切口,进入关节腔。

而前外侧入路则是通过在髂骨前上棘下进行切口,从而进入关节腔。

而在实际手术中,医生会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入路进行手术。

首先从手术效果来看,直接前侧入路和前外侧入路都可以有效置换受损的髋关节,恢复患者的关节功能。

研究表明,这两种入路在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和术后关节稳定性等方面并没有显著差异。

但是从术后康复情况来看,直接前侧入路相对前外侧入路更有优势。

因为直接前侧入路切口处创伤较小,术后疼痛轻,术后恢复期相对较短,术后下床活动更快,患者恢复更快。

从并发症发生率来看,直接前侧入路和前外侧入路在全髋关节置换手术中的并发症发生率并没有明显区别。

但是一些研究发现,直接前侧入路可以减少一些与手术相关的并发症,如髋臼骨折,神经损伤等。

这可能与直接前侧入路的手术方式和技术有关。

从术后并发症的角度来看,直接前侧入路相对前外侧入路更为安全。

直接前侧入路和前外侧入路在全髋关节置换中的疗效并没有明显的差异,但直接前侧入路在术后康复和并发症发生率上具有一定的优势。

在选择手术入路时,医生应该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综合评估,选择最合适的入路进行手术。

在实际手术中,医生应该严格掌握手术技术,减少手术的创伤和并发症的发生,为患者创造更好的手术效果和术后康复。

需要指出的是,本文只是就入路的选择对全髋关节置换的疗效进行了比较,实际手术中还需要注意术前评估、术中操作、术后护理等多方面的因素,才能保证手术的成功和患者的康复。

髋关节置换术ppt课件

髋关节置换术ppt课件
诊断方法:X线、MRI、CT等影像学检查,结合临床表现和病史
髋关节疾病的分类与诊断
髋部骨折
临床表现:外伤后疼痛、肿胀、活动受限
诊断方法:X线、CT等影像学检查,结合临床表 现和病史
髋关节疾病的非手术治疗
01
药物治疗
消炎止痛药、软骨保护剂等
02
物理治疗
热敷、冷敷、电疗等锻炼、按摩、理疗等
疼痛管理
根据医生建议,使用适量的止痛药,以缓解术后疼痛。同 时,可采用热敷、按摩等方法来缓解肌肉紧张和疼痛。
康复训练
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按医生建议进行适当的康复训练, 包括肌肉收缩练习、关节活动练习等,以促进术后恢复。
饮食指导
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按医生建议调整饮食结构,增加营 养摄入,以促进术后恢复。同时,避免食用辛辣、刺激性 食物,以免影响伤口愈合。
肌肉
髋关节周围的肌肉有助于支撑和移动 关节,包括臀大肌、臀中肌和髂腰肌 等。
韧带
髋关节的韧带主要起稳定作用,其中 最重要的是股骨头韧带,它连接股骨 头与髋臼。
髋关节的功能和作用
01
02
03
支撑体重
髋关节是人体最大的关节 ,它支撑着整个上半身和 骨盆的重量。
行走和运动
髋关节允许我们在地面上 行走、跑步和跳跃,是实 现各种运动功能的关键。
其他疾病
某些疾病如肿瘤、风湿性疾病等也 可能需要髋关节置换术来缓解疼痛 、恢复关节功能。
髋关节置换术的禁忌症
感染
如果病人有严重的感染,如败血症、 骨感染等,需要在术前进行抗感染治 疗,以避免术后感染。
骨质疏松
骨质疏松的病人进行髋关节置换术的 风险较高,因为骨质疏松可能导致假 体植入不稳定。
疾病状态

DAA入路全髋关节置换术

DAA入路全髋关节置换术
DAA入路全髋关节置换术
武警部队骨科医学中心 武警浙江省总队嘉兴医院骨二科
精品课件
病史
患者,男,65岁 “左髋疼痛15年,加重伴活动受限1年余 ”
入院 左髋压痛,左侧“4”字征阳性。左髋活动
受限,以外展受限明显,屈曲约135度,后 伸约25度,外展10度,内收及内外旋尚可。 足背感觉运动正常,股四头肌及胫前肌肌 力5肌。病理征阴性,生理反射存在。
精品课件
术前X线片
精品课件
全长片
精品课件
CT片
精品课件
CT片
精品课件
三维CT片
精品课件
三维CT片
精品课件
术前步态
精品课件
术前准备——体位
精品课件
入路示意图
精品课件
入路示意图
精品课件
术中
精品课件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术后X片
精品课件
侧位片
精品课件
术后CT片----臼杯前倾良好
精品课件
术后CT片----股骨侧前倾良好
精品课件
三维CT片
精品课件
三维CT片
精品课件
康复
精品课件
术后步态
精品课件
谢谢大家!
精品课件

全髋关节置换术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

全髋关节置换术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

全髋关节置换术临床途径(含股骨头置换)()一、全髋关节置换术临床途径原则住院流程(一)合用对象1.常见第一诊断:股骨颈骨折(ICD10:S7);髋关节骨性关节炎(ICD10:M19.902);类风湿关节炎NOS (ICD10:M06.902);股骨头缺血性坏死(ICD10:M87.901);髋关节继发性骨关节炎;强直性脊柱炎;部分粗隆间骨折患者。

2.第一诊断首选治疗为全髋关节置换术者(含股骨头置换术)(手术编码 ICD9-CM-0:81.5901)。

(二)诊断根据根据《外科学下册》(8 年制和7 年制教材临床医学专用,人民卫生出版社,年 8 月第1 版)。

1.病史:髋关节疼痛、跛行或外伤史;2.体检有明确体征:患侧髋关节肿胀、疼痛、活动受限、下肢畸形、关节僵直或强直等;3. 髋关节X片:提醒股骨颈骨折、关节间隙变窄或消失、股骨头变形、骨质增生或囊性变等。

(三)选择治疗方案旳根据1.髋骨性关节炎或其他关节炎引起旳疼痛或功能障碍,保守治疗无效旳;2.高龄、移位股骨颈骨折;部分粗隆间骨折(高龄、内固定困难者或内固定失效者);3.多种原因引起旳髋关节继发性骨关节炎;4.征得患者及家眷同意。

(四)临床途径原则住院日为 7-14天(五)进入途径原则1.第一诊断首选治疗为全髋关节置换术者(手术编码ICD9-CM-0:81.5901);2.无迅速破坏骨质旳任何病变、神经性关节炎、外展肌力缺如或相对功能局限性以及迅速进展旳神经性疾病;3.无髋关节或其他任何部位旳活动性感染;4.当患者同步具有其他疾病诊断,但在住院期间不需要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旳临床途径流程实行时,可以进入途径。

(六)术前准备1-4天,所必须旳检查1.血常规血型、尿常规、粪便常规、血生化、术前免疫八项、凝血功能。

2.胸片、心电图。

3.影像学检查:骨盆平片、髋关节X片、必要时CT、MR 检查。

4.特殊检查(根据详细状况):肺功能检查,超声心动图,动态心电图,动态血压,血气分析,双下肢血管彩色B 超。

全髋关节置换术手术步骤ppt

全髋关节置换术手术步骤ppt

第六节 手术效果评估
术后功能评估
疼痛缓解程度
评估患者手术后疼痛是否得到缓 解,以及缓解的程度如何。
关节活动度
观察患者手术后关节的活动范围, 评估是否达到预期效果。
行走能力
评估患者手术后行走的能力,包 括步态、步长、步速等。
影像学评估
X线检查
通过X线检查,观察关节位置、 骨密度和假体固定情况。
CT检查
02 评估指标
谢谢
保健五匹马,缰绳自己拉 汇报人:XXX
术中并发症
神经损伤
在手术过程中,可能会损伤到周围的神经,导致术后疼痛、麻木 或肌肉无力。
血管损伤
手术过程中可能损伤到周围的血管,导致出血过多或血栓形成。
骨折
在手术过程中,由于操作不当,可能会导致股骨或髋臼骨折。
术后并发症
感染
术后感染是常见的并发症,需严格无菌操作,使用抗生素预防。
血栓形成
术后易发生深静脉血栓,应鼓励患者早期活动,使用抗凝药物。
第四节 术后处理
止血与缝合
止血处理 01
在手术完成后,医生会采取适当的止血措 施,如使用止血药、电凝或填塞等,以确 保手术部位不再出血。
缝合伤口 02
医生会仔细缝合手术伤口,确保伤口对合 整齐,减少感染和疤痕的形成,促进伤口 的愈合。
预防感染
抗生素使用
术后常规使用抗生素,预防 手术部位感染。
伤口护理
术前训练
指导患者进行术前康复训练, 提高手术效果。
手术器械准备
基础器械
包括手术刀、止血钳、持针器等基础手 术器械。
特殊器械
包括髋关节置换专用的切割器、磨钻、 假体植入器等。
辅助设备
包括X光机、吸引器、电刀等辅助手术 设备。

DAA入路全髋关节置换术的手术配合

DAA入路全髋关节置换术的手术配合
.
解剖
正常的髋关节:是球窝关节、 股骨头嵌入骨盆的关节窝内 (髋臼)
.
正常髋关节
髋关节 是人体最大的负重关节,它包括两个 主要的部分:股骨近端的球形部分—股骨头被 包容在骨盆上的髋臼内。有一条韧带—圆韧带 链接着髋臼和股骨头,提供了关节的稳定。
股骨头和髋臼的骨质表面均覆盖着光滑的关节 软骨,使它们之间的运动更加灵活。关节的表 面有一层薄的、光滑的滑膜组织覆盖。在正常 的髋关节中,滑膜组织可以分泌出少量的液体, 这些液体对髋关节起到润滑作用以减少股骨头 和髋臼之间的磨损。
.
人工髋关节置换术的 适应症
骨性关节炎 类风湿性关节炎 创伤性关节炎 股骨头无菌性坏死 某些髋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节骨折
全髋关节入路分类
臀中肌是最重要的 标志 1前方入路 2前外侧入路 3外侧入路 4后侧入路 Mis-tha
DAA与后入路对比
1、创伤较小 2、不损伤臀大肌、不切断 梨状肌 3、后脱位风险低 4、术后早期疼痛较轻、早 5、期下地活动 6、术后内外旋功能较好 7、住院时间较短
.
麻醉方式
1、全身麻醉 2、连续硬膜外麻醉
.
手术步骤及配合
1、患肢常规消毒, 铺巾后,包裹患肢并 分别用无菌绷带包裹,递23号刀片,逐 层切开皮肤、筋膜,经肌肉间隙入路钝形 分离臀部肌肉,达髋关节囊,切除关节囊、 “工”型切开关节囊。 2、暴露手术野(常规准备髋臼拉钩、小 S拉钩、钉耙)。 3、取髋内收位即可脱位髋关节。 4、股骨颈截骨(一次或二次),取出股 骨头。
• 困难的的病例 肥胖型 • (BMI>40Kg/㎡) 强壮型 髋内翻 髋关节僵硬 髋关节解剖明显异常
.
仰卧位优缺点
如行双髋同期置换,对麻醉医师而 言,不需要搬动体位,避免麻醉意 外 便于进行术中清晰的下肢长度对比 避免了因体位摆放不佳或术中体位 变动而引起的假体安放位置偏差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全长片
CT片
CT片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三维CT片
三维CT片
术前步态
术前准备——体位
入路示意图
入路示意图
术中
术后X片
侧位片
术后CT片----臼杯前倾良好
术后CT片----股骨侧前倾良好
三维CT片
三维CT片
康复
术后步态
谢谢大家!
DAA入路全髋关节置换术
病史
患者,男,65岁
“左髋疼痛15年,加重伴活动受限1年余 ” 入院
左髋压痛,左侧“4”字征阳性。左髋活动 受限,以外展受限明显,屈曲约135度,后 伸约25度,外展10度,内收及内外旋尚可。 足背感觉运动正常,股四头肌及胫前肌肌 力5肌。病理征阴性,生理反射存在。
术前X线片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