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铝及铝合金管丶棒丶型材安全生产规范-第2部分:阳极氧化与电泳涂漆》(YS-T-769.2-2011)

合集下载

铝及铝合金阳极氧化工艺规程

铝及铝合金阳极氧化工艺规程

铝及铝合金阳极氧化工艺规程1、主题内容与适用范围:本规程规定了铝及铝合金阳极氧化、着色、电泳生产的工艺和操作的技术要求及规范。

2、工艺流程(线路图)基材装挂脱脂碱蚀中和阳极氧化电解着色封孔电泳涂漆固化卸料包装入库3、装挂:3.1装挂的准备。

3.1.1检查导电梁、导电杆等导电部位能否充分导电、并定期打磨、清洗或修理。

3.1.2准备好导电用的铝片和铝丝。

3.1.3检查气动工具及相关设备是否正常。

3.1.4核对流转单或生产任务单的型号、长度、支数、颜色、膜厚等要求是否与订单及实物相符。

3.1.5根据型材规格(外接圆尺寸、外表面积等)确定装挂的支数和间距、色料间距控制在型材水平宽度的1.2倍左右,白料间距控制在型材宽度的1倍左右。

3.1.6选择合适的挂具,确保正、副挂具的挂钩数与型材的装挂支数一致。

3.2 装挂:3.2.1装挂时应先挂最上面一支,再固定最下面一支,然后将其余型材均匀排布在中间、并旋紧所有铝螺丝。

3.2.2装挂前在型材与铝螺丝间夹放铝片,以防型材与挂具间的导电不良而影响氧化、着色或电泳。

3.2.3装挂时,严禁将型材全部装挂在挂具的下部或上部。

3.2.4装挂的型材必须保持一定的倾斜度(>5°)以利于电泳或着色时排气,减少斑点(气泡)。

3.2.5装挂时必须考虑型材装饰面和沟槽的朝向、防止色差、汽泡、麻点产生在装饰面上。

3.2.6易弯曲、变形的长型材,在型材的中间部位增加一支挂具或采用铝丝吊挂以防型材间碰擦或触碰槽内极板,而擦伤或烧伤型材表面。

3.2.7选用副杆挂具时,优先选用插杆,采用铝丝绑扎时,一定要间隔均匀,露头应小于25mm。

3.2.8截面大小、形状悬殊的型材严禁装挂在同一排上。

3.2.9装挂或搬运型材,必须戴好干净手套,轻拿轻放、爱护、防护好型材表面,严禁野蛮操作。

3.2.10装挂或搬运型材时必须加强自检和互检,不合格的型材严禁装挂,表面沾有油污或铝屑(毛刺)的型材必须采取适当的措施处理干净。

国家标准《铝合金建筑型材 第2部分 阳极氧化、着色型材》编制说明

国家标准《铝合金建筑型材 第2部分 阳极氧化、着色型材》编制说明

GB 5237.2-200X《铝合金建筑型材第2部分阳极氧化、着色型材》编制说明1任务来源阳极氧化膜由于具有抗腐蚀、耐磨、容易着色和装饰效果好等优良性能,阳极氧化、着色处理作为我国铝合金建筑型材最早的一种表面处理方式,生产的阳极氧化、着色型材广泛应用于建筑门窗和幕墙。

阳极氧化、着色型材国家标准也已修订了4版,分别是GB/T 5237-1985、GB/T 5237-1993(阳极氧化、着色型材部分)、GB/T 5237.2-2000和GB 5237.2-2004。

为了使我国的阳极氧化、着色型材国家标准与国际接轨,积极采用新的技术和试验方法,删除部分不合理的试验方法,由全国有色金属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提出,对GB5237.2-2004《铝合金建筑型材第2部分: 阳极氧化、着色型材》进行修订。

本次修订主要是在原标准GB5237.2-2004的基础上,参考GB/T 8013.1《铝及铝合金阳极氧化膜与有机聚合物膜第1部分: 阳极氧化膜》、日本标准JIS H8601-1999和欧盟标准QUALANOD 《建筑用铝表面阳极氧化膜质量标志规定》制订的。

2 工作简况(1)2004年10月13日在广东省佛山市金都酒店,由全国有色金属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组织召开了《铝合金建筑型材》试验工作会议,来自全国质检、生产及相关单位共11家22位代表对铝合金建筑型材表面处理的性能及试验方案进行了具体和详细的讨论,确定了铝合金阳极氧化膜型材的试验方案和专题试验大纲,确定了试验进度和试验分工。

(2)在《铝合金建筑型材》试验工作会议的基础上,全国有色金属标准化技术委员会以有色标委(2004)第38号发文“关于开展《铝合金建筑型材》试验工作的通知”,确定由国家质检中心、华南质检中心、广东兴发铝业有限公司、广东坚美铝型材厂有限公司、福建省南平铝业有限公司、福建闽发铝业有限公司、深圳华加日铝业有限公司、佛山市罗南铝业有限公司等8个单位,对铝合金型材阳极氧化膜按试验方案和专题试验大纲的要求分别进行全面试验。

《铝及铝合金管丶棒丶型材安全生产规范 第3部分:静电喷涂》(YS-T 769.3-2011)

《铝及铝合金管丶棒丶型材安全生产规范 第3部分:静电喷涂》(YS-T 769.3-2011)

铝及铝合金管丶棒丶型材安全生产规范第3部分:静电喷涂(报批稿)铝及铝合金管丶棒丶型材安全生产规范第3部分:静电喷涂(报批稿)YS/T 769.3-2011前言YS/T 769《铝及铝合金管、棒、型材安全生产规范》分为4个部分:第1部分:挤压、扎制和拉伸第2部分:阳极氧化与电泳涂漆第3部分:静电喷涂第4部分:隔热型材的生产本部分为YS/T 769的第3部分。

本部分是依据GB/T 1.1-2009规定的起草规则进行编制的。

本部分由全国有色金属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 243)归口。

本部分负责起草单位:广东坚美铝型材厂有限公司、中国有色金属工业标准计量质量研究所。

本部分参加起草单位:广东兴发铝业有限公司、山东南山铝业股份有限公司、四川广汉三星铝业有限公司、福建省闽发铝业股份有限公司、广东凤铝铝业有限公司、广东豪美铝业有限公司、江阴鑫源装饰材料有限公司。

本部分主要起草人:卢继延、葛立新、戴悦星、潘维谦、李喆、杨文忠、朱耀辉、刘志铭、周春荣、章国余。

YS/T 769.3-2011铝及铝合金管、棒、型材安全生产规范第3部分:静电喷涂1 范围本部分规定了铝及铝合金管、棒、型材静电喷涂生产的基本安全要求、设备设施的安全作业要求、事故应急预案及应急措施。

本部分适用于铝及铝合金管、棒、型材静电喷涂工序的安全生产。

2 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 14443 涂装作业安全规程涂层烘干室安全技术规定GB 14444 涂装作业安全规程喷漆室安全技术规定GB 14773 涂装作业安全规程静电喷枪及其辅助装置安全技术条件GB 15603 常用化学危险品贮存通则GB 15607 涂装作业安全规程粉末静电喷涂工艺安全GB 30078 变形铝及铝合金铸锭安全生产规范YS/T 769.1-2011 铝及铝合金管、棒、型材安全生产规范第1部分:挤压、轧制与拉伸YS/T 769.2-2011 铝及铝合金管、棒、型材安全生产规范第2部分:阳极氧化与电泳涂漆AQ/T 9002-2006 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生产事故应急预案编制导则3 术语和定义GB 30078界定的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部分。

铝合金规范

铝合金规范

GB/T12967.6-2008
54 《铝合金建筑型材用粉末涂料》 55 《铝合金建筑型材有机聚合物喷涂工艺技术规程》 56 《铝合金建筑型材用丙烯酸电泳涂料》 57 《铝塑复合型材》 58 《建筑用铝合金木纹型材》 59 《建筑用铝-挤压木复合型材》
YS/T680-2006 YS/T714-2009 YS/T728-2010 YS/T729-2010 YS/T730-2010 YS/T731-2010
13 《变形铝及铝合金化学成分》
14
《铝及铝合金阳极氧化膜与有机聚合物膜》 第1部分 阳极氧化膜
15
《铝及铝合金阳极氧化膜与有机聚合物膜》 第2部分 阳极氧化复合膜
16
《铝及铝合金阳极氧化膜与有机聚合物膜》 第3部分 有机聚合物喷涂膜
17 《铝幕墙板、板基》 18 《铝幕墙板、氟碳喷涂铝单板》 19 《铝及铝合金彩色涂层板、带材》 20 《铝及铝合金板、带材的尺寸允许偏差》 21 《建筑用铝型材、铝板氟碳涂层》 22 《变形铝及铝合金牌号表示方法》 23 《变形铝及铝合金状态代号》 24 《铝及铝合金板材尺寸及允许偏差》 25 《建筑幕墙用铝塑复合板》 26 《普通装饰用铝塑复合板》 27 《建筑装饰用铝单板》
GB/T8014.2-2005
GB/T8014.3-2005
GB/T3190-2008
GB/T8013.1-2007
GB/T8013.2-2007
GB/T8013.3-2007
YS/T429.1-2000 YS/T429.2-2000 YS/T431-2009 GB/T3194-1998 JG/T133-2000 GB/T16474-1996 GB/T16475-2008 GB/T3194-1998 GB/T17748-2008 GB/T22412-2008 GB/T23443-2009

铝合金建筑型材GBT质量标准

铝合金建筑型材GBT质量标准

铝合金建筑型材(GBT-)-质量标准————————————————————————————————作者:————————————————————————————————日期:ﻩ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GB/T5237-2004)铝合金建筑型材2004-11-01发布2005-03-01实施前言GB/T 5237《铝合金建筑型材》分为六部分:——第1部分:基材——第2部分:阳极氧化、着色型材——第3部分:电泳涂漆型材——第4部分:粉末喷涂型材——第5部分:氟碳漆喷涂型材——第6部分:隔热型材第1部分:基材1 范围本部分规定了未经表面处理的铝合金建筑型材的合同内容、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及包装、标志、运输、贮存。

本部分适用于建筑行业用6061、6063和6063A铝合金热挤压型材。

用途相同的热挤压管或其他行业用的热挤压型材也可参照采用本部分。

2 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部分的引用而成为本部分的条款。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本部分,然而,鼓励根据本部分达成协议的各方面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部分。

GB/T 228 金属材料室温拉伸试验方法GB/T 3190 变形铝及铝合金化学成分GB/T 3199 铝及铝合金加工产品包装、标志、运输、贮存GB/T 4330 金属维氏硬度试验GB/T 6987(所有部分) 铝及铝合金化学分析方法GB/T8478铝合金门GB/T 8479铝合金窗GB/T 16865变形铝、镁及其合金加工制品拉伸试验用试样GB/T 17432 变形铝及铝合金化学成分分析取样方法YS/T 67 LD30、LD31铝合金挤压用圆铸锭YS/T420 铝合金韦氏硬度试验方法YS/T436铝合金建筑型材图样图册3 定义3.1基材untreatedprofiles基材是指表面未经处理的铝合金建筑型材。

铝合金阳极氧化检验规范标准

铝合金阳极氧化检验规范标准

1 目的本检验规范之订定,提供品质人员在执行铝合金阳极氧化检验工作时之检验依据,确保本公司所有外协阳极氧化物料及成品皆能达到客户期望之品质水准。

2 范围本标准规定了XX实业有限公司对铝合金阳极氧化层的设计规范、工艺质量要求、检验方法和验收规则。

本标准适用于XX实业有限公司外协加工铝合金阳极氧化的设计、加工和检验。

本标准同时适用于铝合金阳极氧化工艺的鉴定和批量生产的质量检验依据。

3术语和定义3.1 主要表面零件表面必须覆有氧化膜的部分,这部分氧化膜的外观和性能都很重要。

3.2 局部厚度在主要表面内,选择平均分布的十个点进行厚度测量的算术平均值。

3.3最小局部厚度在一个工件主要表面上测得的局部厚度的最小值。

适用于能被直径为20mm的球接触的主要表面部分进行测量。

3.4批同一供方在同一时间或大约同一时间提供的、按同一规范在相同条件下生产的并按同一质量要求提交检查的一组产品4 分类、适用条件及膜层设计表示4.1 硫酸阳极氧化硫酸阳极氧化:硫酸阳极氧化工艺获得的氧化膜外观为无色透明,膜厚约为5~20微米,硬度较高,孔隙多(孔隙率平均为10~15%),吸附力强,有利于染色。

经封闭处理后,具有较高的抗蚀能力,主要用于防护和装饰目的硫酸阳极氧化工艺简单,操作方便;溶液稳定,成本低廉;生产效率高,适用范围广。

除不适用于松孔度大的铸件、电焊件和铆接组合件外,对其他铝合金都适用。

4.2 铬酸阳极氧化铬酸阳极氧化工艺得到的氧化膜较薄,一般厚度只有1~5微米,膜层质软,弹性高,具有不透明的灰白色至深灰色外观。

氧化膜空隙极少,染色困难。

其耐磨性不如硫酸阳极氧化膜,但在同样厚度条件下,它的抗蚀能力比不经封闭的硫酸阳极氧化膜高。

该膜层与有机涂料的结合力良好,是涂料的良好底层。

由于铝在铬酸氧化液中不易溶解,形成氧化膜后,仍能保持原来零件的精度和表面粗糙度,因此,铬酸阳极氧化工艺适用于容差小,表面粗糙度低的零件以及一些铸件,铆接件和电焊件等。

丙烯酸电泳涂料

丙烯酸电泳涂料

铝合金建筑型材有机涂层专用材料第2部分:丙烯酸电泳涂料Material of Organic Coating on architectural aluminum alloy profiles ——Part 2:Acrilic Electrodeposition Paint(审定稿)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和信息化部发布前言YS/T 680 《铝合金建筑型材有机涂层专用材料》分为三个部分:——第1部分:粉末涂料——第2部分:阳极电泳涂料——第3部分:氟碳漆本部分为YS/T 680的第2部分。

本部分的附录A、附录B、附录C、附录D为规范性附录,附录E、附录F、附录G为资料性附录。

本部分由全国有色金属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提出并归口。

本部分主要起草单位:天津开发区艾隆化工科技有限公司、江阴恒兴化工有限公司。

本部分参加起草单位:本部分主要起草人:铝合金建筑型材有机涂层专用材料第2部分:丙烯酸电泳涂料1 范围本部分规定了铝合金建筑型材用以丙烯酸树脂为基的阳极电泳涂料的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标志、包装、运输、贮存及质量证明书。

本部分适用于铝合金建筑型材用以丙烯酸树脂为基的阳极电泳涂料(以下简电泳漆)。

2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部分的引用而成为本部分的条款。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部分,然而,鼓励根据本部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部分。

GB/T 601 化学试剂标准滴定溶液的制备GB/T 603 化学试剂试验方法中所用制剂及制品的制备GB/T 622 化学试剂盐酸GB/T 679化学试剂乙醇(95%)GB/T 1723 涂料粘度测定法GB/T 1725-2007 色漆清漆和塑料不挥发物含量的测定GB/T 4472-1984 化工产品密度、相对密度测定通则GB 5206.1 色漆和清漆词汇第一部分通用术语GB 5206.4 色漆和清漆词汇第四部分涂料及涂膜物化性能术语GB 5237.1 铝合金建筑型材第1部分:基材GB 5237.2 铝合金建筑型材第2部分:阳极氧化型材GB 5237.3-2008 铝合金建筑型材第3部分:电泳涂漆型材GB/T 8005.3铝及铝合金术语第3部分:表面处理GB 8013.2 铝及铝合金阳极氧化膜与有机聚合物膜第2部分:阳极氧化复合膜GB/T 9278 涂料试样状态调节和试验的温湿度GB/T 9750 涂料产品包装标志GB/T 9758.1色漆和清漆“可溶性”金属含量的测定第一部分:铅含量的测定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和双硫腙分光光度法GB/T 9758.4色漆和清漆“可溶性”金属含量的测定第四部分:镉含量的测定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和极谱法GB/T 9758.5色漆和清漆“可溶性”金属含量的测定第五部分:液体色漆的颜料部分或粉末状色漆中六价铬含量的测定二苯卡巴肼分光光度法GB/T 9758.6 色漆和清漆“可溶性”金属含量的测定第六部分:色漆的液体部分中铬总含量的测定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GB/T 9758.7 色漆和清漆“可溶性”金属含量的测定第七部分:色漆的颜料部分和水可稀释漆的液体部分的汞含量的测定无焰原子吸收光谱法GB/T 13491 涂料产品包装通则YS/T 242 表盘及装饰用铝及铝合金板3术语和定义GB/T 8005.3中确立的以及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部分。

铝及铝合金建筑型材_第2部分_阳极氧化型材培训教材PPT

铝及铝合金建筑型材_第2部分_阳极氧化型材培训教材PPT

在JIS H8601:1999标准中,规定了AA20以上的阳极氧化膜不适用
于滴碱试验,而采用B种方法即电偶耐碱试验。
滴碱试验中采用目视观察汽泡法观察汽泡比较困难,因人而异,人
为因素较大。
滴碱试验虽能从一定程度上考察了阳极氧化膜的耐碱腐蚀性,但经
十多年的实践总结,该试验方法可操作性差,试验误差大,试验结果的重
GB 5237.1-2008 铝合金建筑型材 第1部分 基材 GB 5237.3-2008 铝合金建筑型材 第3部分 电泳涂漆型材 GB 5237.4-2008 铝合金建筑型材 第4部分 粉末喷涂型材 GB 5237.5-2008 铝合金建筑型材 第5部分 氟碳漆喷涂型
材 GB5237.6-2004 铝合金建筑型材 第6部分 隔热型材
国家标准培训教材
GB5237.2-2008 铝合金建筑型材 第2部分:阳极氧化型材
一、标准修订历程情况
2004年10月13日在广东省佛山市,由全国有色金属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组织召开了
确定了铝合金阳极氧化膜型材的试验方案和专题试验大纲,确定了试验进度和试验分
工。
2005年7月,由全国有色金属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在北京组织召开了《铝合金建筑
2 规范性引用材 第2部分:阳极氧化型材
国家标准培训教材
GB5237.2-2008 铝合金建筑型材 第2部分:阳极氧化型材
3 术语、定义 3.2 局部膜厚 local thickness
在型材装饰面上某个面积不大于1cm2的考察面内作若干次(不 少于3次)膜厚测量所得的测量值的平均值。
现性差。
由于阳极氧化膜的耐碱差,一般通过盐雾试验检验其耐腐蚀性,美
国AAMA611标准和欧盟标准QUALANOD都均未要求滴碱试验。因此,本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铝及铝合金管丶棒丶型材安全生产规范第2部分:阳极氧化与电泳涂漆(报批稿)YS/T 769.2-2011•铝及铝合金管丶棒丶型材安全生产规范第2部分:阳极氧化与电泳涂漆(报批稿)06前言YS/T XXX《铝及铝合金管、棒、型材安全生产规范》分为4个部分:第1部分:挤压、扎制和拉伸第2部分:阳极氧化与电泳涂漆第3部分:静电喷涂第4部分:隔热型材的生产本部分为YS/T XXX的第2部分。

本部分是依据GB/T 13>.1-2009规定的起草规则进行编制的。

本部分由全国有色金属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 243)归口。

本部分负责起草单位:广东坚美铝型材厂有限公司、中国有色金属工业标准计量质量研究所。

本部分参加起草单位:广东华豪铝型材有限公司、山东南山铝业股份有限公司、福建省南平铝业有限公司、广东兴发铝业有限公司、广东新合铝业有限公司、广东凤铝铝业有限公司、天津开发区艾隆化工科技有限公司。

本部分主要起草人:卢继延、葛立新、戴悦星、蓝安英、李喆、李清宝、吴锡坤、杨伏丝、李新义、史宏伟。

铝及铝合金管、棒、型材安全生产规范第2部分:阳极氧化与电泳涂漆1 范围本部分规定了铝及铝合金管、棒、型材阳极氧化与阳极电泳涂漆生产的基本安全要求、设备设施的安全作业要求、事故应急预案及应急措施。

本部分适用于铝及铝合金管、棒、型材阳极氧化与阳极电泳涂漆工序的安全生产。

本部分不适用于铝及铝合金管、棒、型材微弧阳极氧化、硬质阳极氧化与阴极电泳涂漆工序的安全生产。

2 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 14443 涂装作业安全规程涂层烘干室安全技术规定GB 15603 常用化学危险品贮存通则GB30078 变形铝及铝合金铸锭安全生产规范YS/T 769.1-2011 铝及铝合金管、棒、型材安全生产规范第1部分:挤压、轧制与拉伸AQ/T 9002-2006 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生产事故应急预案编制导则JB/T 10094 工业锅炉通用技术条件3 术语和定义YS/T 769.1-2011界定的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部分。

4 基本安全要求4.1 企业应参照本部分的附录A制定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和风险控制调查表。

4.2 溶剂型电泳涂料及溶剂应分开放置,并置于阴凉通风处,严禁烟火,不准许碰撞、挤压。

使用溶剂型电泳涂料及溶剂时,应采取相应的防护措施,防止溶剂型电泳涂料及溶剂对人体造成伤害。

4.3 维修人员在电泳涂漆车间内进行焊接作业时,应远离电泳涂料、溶剂等易燃、易爆物品。

4.4 在贮存、使用和搬运包装材料过程中,严禁烟火、不准许碰撞。

4.5 其他基本安全要求应符合YS/T 769.1-2011第4章的规定。

5 设备、设施的安全作业要求5.1 上下料装置5.1.1 基本要求5.1.1.1上下料装置升降区域应设置相应的安全警示标识。

5.1.1.2不准许上、下料装置超负荷装载。

5.1.2 上下料升降机5.1.2.1应保证刹车功能稳定、可靠。

5.1.2.2操作时,不准许升降机下站人。

5.1.2.3起落架应由专人操作,若出现异常,应立即按下急停开关。

5.1.3 升降平台5.1.3.1 升降平台作业时,其他人员应与升降平台保持安全距离。

5.1.3.2 进入升降平台下方,应采取安全措施,防止升降平台落下伤人。

5.1.4 上料移载翻转搬送设备5.1.4.1运行时,不准许人员进入移载翻转架、升降机构工作区域。

5.1.4.2 不准许型材搬送架及翻转架下站人。

5.2 工艺行车5.2.1 工艺行车运行区域应设置警示标识。

5.2.2 工艺行车应有升降限位和行程限位。

5.2.3 不准许工艺行车超负荷装载。

5.2.4 室控行车操作室顶部应有安全防护措施,防止坠物伤人。

5.2.5 室控行车操作时应关好安全门。

5.2.6 工艺行车运行时应平稳,行车运行区域内应无障碍物,并确保人员安全;手动工艺行车启动时应示警。

5.2.7工艺行车自动报警时,应对行车实行急停制动。

5.2.8应定期检查链条的松紧程度(或钢丝绳松紧程度、是否断股)及吊钩开合器(或吊钩),确保链条及吊钩开合器(或吊钩)完好、牢靠。

5.2.9 设备维护及保养人员在行车运行区域检修或维护设备时,应与行车操作人员沟通,切断电源,并设置警示标识。

5.3 化学处理槽5.3.1 在化学处理槽区域行走时(非工作需要不准许在化学处理槽区域上行走),应防止跌入槽内或行车碰撞。

5.3.2 应定期检查、维护化学处理槽槽体及化学品输送管道,防止发生化学品泄漏事故。

5.3.3 配制槽液时,应先向槽内注入一定量的水,然后缓慢加入酸、碱,不准许将水倒入浓硫酸中。

5.3.4 通电时,不准许触摸阳极氧化槽、着色槽及电泳槽上的导电设施。

5.3.5 打捞掉入酸槽或碱槽的工件或其他物品时,应关闭电源。

打捞人员应穿戴好防护用品,并应使用工具,不准许直接用手接触从酸槽或碱槽中打捞出来的工件或器械。

5.4 氧化电源、着色电源5.4.1 不准许无关人员进入氧化电源和着色电源区域。

5.4.2 不准许氧化电源和着色电源超负荷运行。

5.4.3 应定期检查氧化电源和着色电源,确保其正常运行。

5.4.4 氧化电源整流设备应安装防高次谐波的电源装置。

5.5 固化炉5.5.1 基本要求5.5.1.1 固化炉的设计、安装和使用安全要求应符合GB 14443的规定。

5.5.1.2 对固化炉高温部分应进行有效防护(如包裹保温材料、设置防护栏等)。

5.5.1.3 工件刚出固化炉时,不准许直接用手触摸工件,防止烫伤。

5.5.1.4 采用炉温跟踪仪测试炉温时,应佩戴手套,防止烫伤。

5.5.1.5 温控表应设定上限温度,防止温度过高引起火灾。

5.5.1.6 固化炉处于升温状态时,不准许人员进入炉内。

5.5.1.7 过滤网应保持清洁,防止灰尘堵塞,影响通风。

5.5.2 燃油、燃气固化炉5.5.2.1 固化炉启动前,应确认固化炉内无工作人员及杂物,确认风机的冷却水阀门已打开后再启动风机,待风机运转正常后,再启动燃烧机。

5.5.2.2 应定期检查燃料罐、阀门及管道连接处是否有燃料泄漏。

应定期清理燃油罐底部的油渣。

5.5.2.3 燃气罐存放地应阴凉且通风良好,严禁烟火。

5.5.2.4 应定期检查燃烧机的进油口和回油口是否有柴油泄漏,应定期清理过滤器和油咀,防止堵塞。

5.5.2.5 应定期检查固化炉循环风机是否有机油泄漏,防止因机油渗透到保温棉里而引发火灾。

5.5.2.6 应定期清理燃气燃烧机过滤器和电子打火器。

5.5.2.7 燃油、燃气固化炉停止使用时,应关闭输油或输气阀门。

5.5.2.8 循环风机或火枪出现故障时,应先关闭火枪开关及输油管或输气管阀门,待炉温降到一定程度后再进行故障处理。

5.5.2.9 循环风机及燃烧系统应安装故障报警装置。

5.5.3 电加热固化炉5.5.3.1 送电前,检查确认固化炉内无工作人员及杂物。

检查完成后,先开循环风机,再送电加热升温。

5.5.3.2 清理固化炉卫生及维修固化炉时,应切断电源,并设置警示标识。

5.5.3.3 不准许用水冲洗加热室上方走道,防止水进入加热室导致电阻短路。

5.5.3.4 加热管应保持清洁、干燥,防止漏电。

5.6 电动葫芦应符合GB30078的规定。

5.7 冷水机5.7.1 冷水机启动后,应巡视设备运行情况,如有异常应立即停机检修。

5.7.2 应定期检查安全阀。

5.8 冷却塔5.8.1 冷却塔运行时,不准许人员上塔维修。

5.8.2 应巡视冷却塔运行情况,一旦发现故障应立即停机检修。

5.9 循环系统5.9.1 应定期检查各管道、阀门泵、过滤器、泵的润滑是否完好,联接螺栓是否松动。

日常检查泵、交换器、阀门是否漏水。

5.9.2 当循环系统破损时,应先关闭循环泵,再关闭阀门。

5.9.3 高压泵应有压力保护装置。

5.10 化学品库应符合GB 15603的规定。

5.11 空压站应符合GB30078中5.21条的规定。

5.12 燃气系统应符合GB30078中5.19条的规定。

5.13 油库、液化石油气站、煤气站5.13.1油库的安全作业要求应符合GB30078中5.23条的规定。

5.13.2 液化石油气站的安全作业要求应符合GB30078中5.24条的规定。

5.13.3 煤气站的安全作业要求应符合GB30078中5.25条的规定。

5.14 蒸汽锅炉应符合JB/T 10094和《蒸汽锅炉安全技术监察规程》的规定。

5.15 废水处理系统5.15.1 非工作需要,不准许在废水区域面行走。

废水处理池周围应安装防护栏。

5.15.2 应保证压渣区地面干净,不湿滑。

5.15.3 离心式回收设备运行前,应清理滚筒内残渣,不准许负载启动。

运行时,滚筒运转应平稳。

5.15.4 清理离心式回收设备内的残渣时,应等滚筒完全停止,切断电源后才能进行。

5.16 贴膜设备5.16.1 设备工作时,出料的正前方不准许站人。

5.16.2 换膜作业时,应停止运转。

5.17 扎带设备5.17.1 扎带操作时,不准许将手放在扎带机扎带口,防止伤手。

5.17.2 扎带机热切断粘合部件在正常工作时,不准许直接用手触摸,防止烫伤手。

5.17.3 操作中,不准许接触挡板,防止挡板冲出伤人。

5.18 卷纸包装机应符合YS/T 769.1-2011中5.11.2的规定。

5.19 热收缩膜包装机5.19.1 热收缩膜包装机应有防护罩。

5.19.2 开机前,应检查烘烤室内是否有杂物,防止烘烤室留有易燃、易爆材料。

5.19.3 开机时,应先开循环风机,再开加热电源。

5.19.4 操作中,不准许将手伸到烘烤室内,防止烫伤手。

5.20 激光打标机5.20.1 激光系统应设有保护装置(如安全开关、光束快门等)和警报装置。

5.20.2 工作过程中,不准许眼睛直视激光打标机出光口,防止对人眼造成伤害。

5.20.3 红光定位激光器用于模拟或校正时,应戴激光防护眼镜,以防止激光辐射。

5.20.4 激光系统工作区域内不准许有易燃、易爆材料。

5.20.5 在开启光束屏蔽或激光器罩壳时,应采取相应的措施,防止造成人员伤害。

5.20.6 在激光器或光束导向系统开启的情况下进行维修、保养时,现场人员应戴激光防护眼镜。

不准许非专业人员在激光器或光束导向系统开启时操作激光系统。

6 事故应急预案及应急措施6.1 事故应急预案6.1.1 企业应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AQ/T 9002-2006等国家法律法规、结合企业具体情况,制定应急预案,并报主管部门备案。

应急预案至少应包括:a)《燃气泄漏、着火、爆炸事故应急预案》;b)《火灾事故应急预案》;c)《重大人员伤害事故应急预案》;d)《酸液、碱液危险化学品事故应急预案》;e)《自然灾害抢险救援预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