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奇的货币》教案完美版

合集下载

神奇的货币教案

神奇的货币教案

神奇的货币教案神奇的货币教案神奇的货币教案1一、教材分析1、教学重点:货币的本质、货币的基本职能2、教学难点:外汇、汇率;物物交换的困难;货币在商品交换过程的作用3、本节地位:“神奇的货币”是思想政治必修1《经济生活》的起始课,因为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离不开货币,现代社会“巧妇难过无”币”之生活”。

货币既是生活所离不开的,也是经济学中重要的基本概念。

这一节“揭开货币的神秘面纱”从历史的角度,阐述了货币的起源,解剖了货币的本质,解释了货币的职能。

二、教学准备:多媒体技术三、教学目标:(三维目标)1、知识目标:(1)通过教学使学生识记货币的本质和基本职能,价格、纸币、常用的信用工具、外汇和汇率的含义。

(2)通过教学使学生理解物物交换的困难和货币产生的必然性。

(3)通过教学使学生能初步运用所学知识,联系现实生活中人们对货币的看法,说明应当如何正确对待金钱。

(4)运用初步掌握的信用工具的知识,联系实际谈谈信用工具在现代经济生活中的作用。

2、技能目标:(1)培养学生学会透过现象看本质、运用基本原理分析现实问题的能力。

(2)从一个具体材料入手,简要概括在商品交换的长期发展过程中货币出现的必然性及货币的本质是一般等价物,使学生在大量感性认识的'基础上,分析总结出对货币含义的理性认识。

(3)通过简要说明纸币的含义和作用,使学生懂得制造假币是违法行为,并了解爱护和正确使用人民币的相关知识,提高鉴别假钞的能力。

(4)通过演绎信用卡、支票等几种信用工具的使用,使学生感受到现代经济生活中学会正确使用信用工具的好处和便利,增强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积累相关知识和能力的意识。

3、情感目标: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逐步树立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商品货币观念;既要认识货币在经济生活中的作用,又不盲目崇拜金钱;树立正确的金钱观,做到君子爱财,取之有道,用之有度,用之有益。

四、学习内容分析这一课以货币的产生和演变为主线,正文部分分析了货币的本质,归纳了货币的职能,并简介了信用工具和外汇。

第一课 神奇的货币(揭开货币的神秘面纱)教案

第一课   神奇的货币(揭开货币的神秘面纱)教案

第一课神奇的货币(揭开货币的神秘面纱)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货币的定义和作用;2.理解货币的起源和发展历程;3.掌握货币的种类和形式;4.分析货币的价值和影响。

二、教学内容1.货币的定义和作用–货币的定义:作为一种特殊商品,货币具有价值尺度、交换媒介和价值储藏功能。

–货币的作用:便利商品交换、衡量价值和储存价值。

2.货币的起源和发展历程–货币的起源:原始社会的物物交换、货币形式的产生。

–货币的发展历程:商品货币、金属货币、纸币和电子货币。

3.货币的种类和形式–货币的种类:法定货币、外币、虚拟货币等。

–货币的形式:纸币、硬币、数字货币等。

4.货币的价值和影响–货币的价值:法定价值、市场价值和储藏价值。

–货币的影响:货币供需关系、通货膨胀和通缩。

三、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通过提问和讨论的方式引出货币的定义和作用,激发学生对货币的兴趣和认识。

2. 学习和理解(30分钟)以简明易懂的语言介绍货币的起源和发展历程,并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讨论。

3. 分组活动(20分钟)将学生分成小组,每组选择一种货币形式进行研究和分析,如纸币、硬币或数字货币。

要求学生调查该货币形式的特点、使用范围和影响,并汇报给全班。

4. 总结和评价(10分钟)带领学生总结和评价所学内容,强调货币的重要性和影响,并展示学生的调查报告。

四、教学资源1.教材:提供相关知识点和案例分析;2.图表:展示货币发展历程和种类的图表。

五、教学评价1.学生的主动参与度和讨论质量;2.学生对货币的认识和理解程度;3.学生的小组报告和总结分析能力。

六、教学扩展1.组织学生进行实地考察,参观当地银行或货币博物馆,深入了解货币的实际运作和历史文化;2.鼓励学生进行独立调查和研究,写一篇关于数字货币的综合报告;3.结合国际货币市场动态和实时数据,进行案例分析和讨论。

神奇的货币(高二政治公开课教案)

神奇的货币(高二政治公开课教案)

第一课神奇的货币1.1 揭开货币的神秘面纱★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1、识记货币的本质、基本职能、价格、纸币等概念。

2、理解货币产生的必然性、两种基本职能的原因与区别、商品流通的含义、纸币与货币的关系、纸币发行规律。

3、运用货币知识说明如何正确对待金钱。

(二)能力目标(1)通过梳理商品、货币、纸币等相关知识,培养学生的比较、归纳能力。

(2)通过从具体生活现象分析货币的本质和职能,培养学生抽象概括的能力。

(3)通过对通货膨胀和通货紧缩的现象分析,培养学生透过现象看本质,运用基本原理分析现实问题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确立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商品货币观念,树立正确地金钱观,正确地认识金钱、使用金钱。

★教学重点:理解货币的本质及其基本职能、纸币。

★教学难点:纸币★教学方法:教师启发、引导,学生思考,讨论、展示学习成果。

★教学过程步骤一:完成基础知识梳理,检验预习成效;步骤二:考点导航全面把握货币的本质(一)商品的基本属性(二)货币的产生与本质(三)货币的基本职能(四)纸币的发行(五)树立正确的金钱观步骤三:重点讲解(一)商品的基本属性1.什么是商品?①判断一个物品是不是商品,首先看它是不是劳动产品,不是劳动产品肯定不是商品;然后再看是否用于交换,不用于交换的劳动产品也不是商品。

正确区分商品、物品、劳动产品。

②商品的身份并非固定不变,在一定条件下,商品和非商品可以相互转化(要看其是否处于流通领域之中,即是否用于交换)。

2.使用价值和价值是商品的两个基本属性。

商品的使用价值:商品能够满足人们某种需要的属性。

它是商品的自然属性,反映的是人与物的关系,不是商品的特有属性。

(生活中关于商品使用价值的常见词有:商品的品质,产品质量问题,食品安全问题等)商品的价值:凝结在商品中的无差别的人类劳动。

它是商品的社会属性,反映的是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是商品特有的,本质的属性。

商品是价值和使用价值的统一体。

探究题:1.凡是劳动产品都有价值。

《神奇的货币》教案.doc

《神奇的货币》教案.doc

《神奇的货币》第一课时“…解开货币的神秘面纱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⑴知道商品的含义⑵知道价值和使用价值是商品的基本属性⑶理解货币的本质⑷理解货币价值尺度和流通手段两个基本职能⑸理解纸币的含义及其发行量的限度2.能力目标:⑴培养学生透过现象认识货币的本质的能力⑵历史的看待货币产生和发展的能力3.情感态度目标:让学生认识到货币在经济生活中的作用,树立正确的金钱观二、重点、难点本节的重点是:1.商品的含义及其基本属性2.货币的本质及其基本职能本节的难点是:1.货币的本质一-一般等价物的含义2.货币的基本职能中价值尺度和流通手段的区分三、教学方法:师生互动法、启发探究法、讲解法四、教学过程:㈠、导入新课:俗话说:“有钱能使鬼推磨”这句话不仅反映了一种拜金主义的观点,同时让我们看到,货币能够满足人们各种各样的需求。

那么货币究竟有什么神奇之处呢?今天,就让我们来揭开货币的神秘面纱。

㈡、课堂主题活动:1.请同学们阅读课本第4页第一段话,概括出商品的含义。

然后四人一组讨论第四页第一框的问题,一会儿找学生回答。

得出:构成商品的两个条件①劳动产品;②用于交换。

知识检测:下列选项中,属于商品的是(C)A.原始森林B.自产自用的粮食C.商店里卖的电器D.援助灾区的物资2.请同学们自己阅读第5页第一框的内容,概括出商品的基本属性,并举手回答。

得出商品的基本属性①使用价值;②价值。

对商品的价值的含义进行点拨。

知识检测:⑴有使用价值的东西不一定有价值,判断(V)⑵有价值的东西一定有使用价值(V)3.以讲解的方式介绍货币的产生过程,引出一般等价物的含义,揭示货币的本质4.通过举例子进行讲解分析,区分货币的基本职能价值尺度和流通手段。

例:一台笔记本3000元.3000元即为价值尺度的职能,不需要实际货币,只需观念上的.知识检测:⑴流通于段是货币的基本职能之一,在执行流通于段职能时,货币必须是(C) A.价值不变的特殊商品 B.想象的货币C.现实的货币D. 一种价值符号⑵以货币为媒介的商品交换,叫做商品流通。

神奇的货币(教案)

神奇的货币(教案)
答案:D
解析:通货膨胀为7%说明价格上涨,价格上涨说明该国的社会总需求大于社会总供给,即供不应求,A不选;
通货膨胀的主要是因为纸币的发行量超过了流通中所需的货币量,这和民间借贷无关,B不选;
通货膨胀率=(现期物价水平—基期物价水平)/基期物价水平,把这个公式变一下就可以得到:现期物价水平=基期物价水平X(1+通货膨胀率),即一年前10万元可以买到的商品现在需要十万零7千元才能买到,而M先生收到的本息是十万零五千,所以在此借贷关系中,通货膨胀损害了M先生的利益。故答案选D。第二框信用卡、支票和外汇
(播放PPT)我们知道货币是从商品一步一步,经过一般等价物,然后由贵金属充当一般等价物为标志产生的,所以说货币是商品,它的作用是充当交换媒介——一般等价物,这样很容易得出货币的含义:从商品中分离出来的,固定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由此也可以得到我们本节课的重点之一,货币的本质:一般等价物。
大家看一下在高考政治里关于货币的本质是怎么考的呢?
纸币由国家发行,那能否任意发行?
(播放PPT)讲解公式
国家有权发行纸币但是不能任意发行纸币,发行过多,会导致纸币贬值,物价上涨(通货膨胀);发行过少则会导致商品积压,销售困难,引起通货紧缩。
通货膨胀率=(现期物价水平—基期物价水平)/基期物价水平(价格上涨率是从低到高,以基期物价水平为基数);纸币贬值率=(现期物价水平—基期物价水平)/现期物价水平(贬值是由高到底,以现期物价水平为基数)例如,一个国家去年的商品平均价格100元,今年商品的平均价格150元,那么,通货膨胀率=(150—100)/100=50%,纸币贬值率=(150-100)/150=1/3
货币的出现在人类历史上有着重要意义,那么货币究竟在人类生活中发挥着什么样的作用呢?下面我们了解一下货币的职能。

神奇的货币教案

神奇的货币教案

神奇的货币教案货币是现代社会经济交易的媒介,它作为一种交换工具,在促进经济发展和便利交易方面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本教案将介绍货币的基本概念、货币的形态以及货币的发展历程。

一、货币的基本概念1. 货币的定义:货币是指一种由国家或政府发行、具有法律地位、广泛流通并被用作交换和储藏的商品。

2. 货币的功能:货币具有三大基本功能,包括价值尺度、交换中介和价值储藏。

3. 货币的特征:货币必须具备普遍承认和流通、稀缺性、易于携带和分割、可储藏和流通媒介等特征。

二、货币的形态1. 实物货币:实物货币是指以物品的形式作为交换媒介的货币,如金银、贝壳、动物等。

2. 代用货币:代用货币是指以信用形式发行的货币,如纸币、电子货币等。

三、货币的发展历程1. 商品交换阶段:在古代社会中,人们以实物进行物物交换,即商品交换。

由于商品交换存在着可比性和不便利性的问题,逐渐催生了货币的发展。

2. 货币形式的演变:在货币的发展历程中,经历了金属货币、纸币和电子货币等形式的演变。

金属货币:最早的货币形式是金属,如黄金、银元等。

金属货币具备了稀缺性、易于分割和携带的特点,成为了人们交换的媒介。

纸币:随着经济的发展,纸币逐渐代替金属货币成为主要的交换媒介。

纸币具备了便携性和可分割性的特点,使得交易更加方便。

电子货币:随着科技的进步和网络的发展,电子货币出现了。

它的出现大大提高了交易的效率和安全性,成为了现代社会的主要交换媒介。

3. 货币的发展趋势:在未来,货币将朝着数字化和全球化的方向发展。

随着区块链技术的兴起,加密货币成为了一种新的货币形式。

此外,全球化的发展也将推动货币向全球流通的方向发展。

四、总结货币作为现代经济的核心,不仅对经济发展有重要的影响,也对个人生活有着重要的意义。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们了解了货币的基本概念、货币的形态以及货币的发展历程。

希望同学们能够理解货币的重要性,认识到货币与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之间的密切关系。

神奇的货币教案

神奇的货币教案

神奇的货币教案文件管理序列号:[K8UY-K9IO69-O6M243-OL889-F88688]神奇的货币一、揭开货币的神秘面纱(俗语:有钱能使鬼推磨,钱能买很多东西,为何有这种神奇的力量,一起来揭开货币的神秘面纱)(一)货币的本质1.商品(1)商品的概念导入:同学们都买过东西,日常购买的柴米油盐衣帽鞋袜等,共同的名字:商品。

看图说话:下面哪些是商品?①家里种的、用来自己吃的粮食蔬菜②你自己制作的、送给同学做生日礼物的蛋糕③自然界中的阳光、空气、水、树木④经过加工、超市出售的矿泉水,人工砍伐、用于出售的木材学生选择并说明理由教师总结:①②③不是商品,④是商品理由:①②没有用于交换,若是拿去卖的粮食蔬菜蛋糕就是商品了③不是劳动产品,所以不是商品④是,经过人类劳动并用于交换从上面的例子中,总结商品的定义:商品是用于交换的劳动产品,两个条件:劳动产品(自然状态下的东西不是商品)如阳光、空气、水等,但为何超市矿泉水(农夫山泉广告词),木材是商品,(阿凡提、巴依老爷、树荫),土匪口号此山此树买路财。

用于交换(问:自生产自消的是不是商品,消而非销,礼品是不是商品,救灾物资是不是商品)(氧吧、水吧)拓展、辨析:商品、产品、物品物品:对所有无生命东西的统称产品:经过人类劳动的物品商品:用于出售的产品▲范围层层扩大(2)商品的基本属性从商品的定义中可总结出商品的2个基本属性用于交换为什么要交换不同商品有不同使用价值为获得使用价值而交换劳动产品为什么能交换商品包含了无差别的人类劳动价值基本属性:1.使用价值:商品能够满足人的某一需要的属性(W的有用性)(定义)是商品的自然属性决定的,如:粮食充饥,衣服保暖。

不同的自然属性满足不同的需要;每个生产者的生产是有限的交换产生(交换的必要性)2.价值:凝结在商品中的无差别的人类劳动/一般劳动/抽象使用价值(不同的具体劳动创造不同的使用价值,如:衣,粮)价值(撇开各个具体劳动的抽象概括,如:衣粮的生产都消耗了体力脑力)是商品的社会属性决定的(人的加入)?使用价值是价值的物质承担者小结:商品是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统一体?矛盾统一体:不能同时拥有两者(必须让渡其中一个)教材P4划重点,理解、记忆(商品包括有形的商品和无形的服务)统一体决定了我们要购买性价比高的商品:(比值越大,说明我们同样的价格买到的使用价值就越多,获得的需要的满足越多,或者说,满足同样的需要所花的价钱越小)练习题:高考选择题两道(编制的食品不具有使用价值,假冒伪劣产品不具有相应的使用价值,因此二者均不是商品,而只能是产品)2.货币商品的定义表明商品是伴随着交换产生的,最初产生于原始社会末期,大家知不知道最初的商品交换是怎么实现的?我们今天可以有很多方式:现金、微信、支付宝、刷卡,但是最初只能通过“物——物”交换的方式。

神奇的货币教案

神奇的货币教案

神奇的货币教案【篇一:神奇的货币教案】《神奇的货币》课堂教学设计方案第一课时:《神奇的货币》教学设计方案一、教学内容分析● 教学内容表述:第一课“神奇的货币”是思想政治必修1《经济生活》的起始课,起着引领和导入作用。

货币既是生活所离不开的,也是经济学中重要的基本概念。

第一框“揭开货币的神秘面纱”从历史的角度,阐述了货币的起源,剖析了货币的本质,解释了货币的职能,引出了纸币的相关知识。

而货币与商品紧密联系在一起,讲货币就不能不涉及商品,因此本框还涉及到商品、商品的价格等内容● 教学重点与难点1.重点:货币的基本职能。

2.难点:(1)货币的本质是一般等价物(2)纸币是国家发行并强制使用的货币符号● 教学内容知识结构图1. 知识目标:● 理解货币的本质● 理解货币价值尺度和流通手段两个基本职能,知道货币还有储藏手段、支付手段、世界货币等职能● 理解纸币的含义及其优点● 知道纸币的发行量必须以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为限度2.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透过现象看本质,运用基本原理分析现实问题的能力。

从一个具体材料入手,通过简要概括商品交换的长期发展过程中货币出现的必然性,以及货币的本质是一般等价物,培养学生在大量感性认识的基础上,分析总结出对货币含义的理性认识。

● 通过简要说明纸币的含义和作用,懂得制造假币是违法行为,并了解爱护和正确使用人民币的相关知识,提高鉴别假钞的能力。

(二)过程和方法:方法:1.教法:情境教学法。

创设教学情境,学生自主探究。

2.学法:探究式学习,合作交流式学习,体验式学习。

过程:【导入新课】日常生活中我们每天都得买东西,我们拿什么买东西呢?钱.钱是俗称,在经济学里我们称之为货币。

一张小小的纸片为什么竟有如此神奇的力量,可以购买各种商品呢?本节课我们就来揭开货币的神秘面纱,来了解货币的本质和职能。

一. 揭开货币的神秘面纱(一)货币的本质:一般等价物作为商品,必须具备的两个条件:一是劳动产品;二要用于交换。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经济生活》教学案第一单元生活与消费
第一课神奇的货币(信用工具和外汇)
【学习目标】
1、知识目标:
①了解两种结算方式②信用卡的优点③知道两种支票的用途④懂得外汇的含义⑤理解汇率的变化⑥了解保持人民币币值稳定的意义
2、能力目标:初步掌握使用信用卡和支票的实践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树立在生活中使用信用工具的意识
1、信用卡
2、外汇
3、汇率
【教学方法、学法点津】
1、教学方法
合作探究法;多媒体演示法
2、学法点津
列表法。

通过表格列出人民币升值的利与弊,能更好地分析人民币升值对我国经济和人民生活的影响。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后反思】
答案:
1、D
2、C
3、C
4、A
5、B
6、(1)英镑;美元;日元;欧元
(2)英镑对人民币汇率跌落
美元对人民币汇率跌落
日元对人民币汇率升高
欧元对人民币汇率升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