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新课标三年级数学上册学案:练习七

合集下载

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教案 第七单元:长方形和正方形 练习课

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教案 第七单元:长方形和正方形 练习课

2020年上学期XX小学电子教案(长方形和正方形)练习题总结数:第节一、我会填(12分)1.下图中是四边形的是()。

(填序号)2.上面图形中,()是长方形,()是正方形。

(填序号)3.下图是由相同的小正方形拼成的,()号的周长最长。

4.一个长方形的周长是16米,它的长是5米,宽是()米。

5.长方形的()相等,四个角都是()角,正方形的每条边都(),四个角都是()角。

6.一个长方形长6厘米,宽4厘米,周长是()厘米。

7.一个正方形的周长是16厘米,边长是()厘米。

8.4个边长为1分米的正方形拼成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最短是()分米。

二、我会选(8分)1.把一个长方形剪成2个小正方形后,这两个小正方形的周长之和与原来的长方形周长相比较()。

A.2个小正方形周长之和长B.长方形周长长C.一样长2.小红家到学校有两条路可走(如下图所示),这两条路相比较()。

A.第①条路长B.第②条路长C.一样长D.无法比较3.在下图中剪一个最大的正方形,这个正方形的周长是()。

A.60厘米B.34厘米C.20厘米D.48厘米4.周长相等的正方形,它们的边长()。

A.一定相等B.不一定相等C.无法确定三、我是小法官(10分)1.由四条线段围成的图形不是长方形,就是正方形。

()2.长方形的周长等于边长×4。

()3.长方形的长与宽之和等于它的周长的一半。

()4.当长方形的长和宽相等时,就变成了正方形。

()5.长方形的周长一定比正方形的周长长。

()四、画一画(20分)1.用笔描出下面图形的一周。

(9分)2.把下图中的长方形补画完整。

(11分)。

三年级数学上册《练习七》教案

三年级数学上册《练习七》教案
19 1 7
观察、思考、全 班交流
3 570 3 27 27
0
5 535 5 35 35
0
3、用竖式计算下面各题。 740÷2 612÷3 84÷7 4、刚才我们一起练习了几道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的除法,这节课, 我们继续巩固这方面的知识。 (板书课题) 二、互动解疑 1、指导学习课本练习七中的 1-3 题。 ①先让学生独立计算完成 1-3 题练习。 ②提问:通过估算与计算,你发现了什么?
年级数 练习七》 三 年级数学上册《练习七》教学设计
学校: 授课教师: 授课时间: 年 月 日
课 题 课 型 教学目标 教学重、难 点 突破重点、 难点设想
教学媒体
练习七
练 习 课 课 时 1课 时
知识目标: 知识目标:进一步掌握三位数除以一位数时,商中间或末尾有 0 的除法的计 算方法的正确率及熟练程度。 能力目标: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应用所学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情感目标: 情感目标:养成先估算,再计算的良好习惯。 进一步掌握三位数除以一位数时,商中间或末尾有 0 的除法的计算方法的正 确率及熟练程度。 从实际情况中提出问题,并灵活运用除法知识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感受 数学在实际生活中的运用。
课件、口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卡、小黑板
教 学 活 动 及 主 要 语 言 预 设 一、创境激疑 创境激疑 1、口算。 21×4= 7×20= 84÷2= 120÷4= 60÷3= 400÷5= 0×7= 6×0= 770÷7=
学生活动预设
指名学生回答
360-90= 18+0= 0÷12= 2、下面的计算对吗?把不对的改正过来。
板演与齐练
读课题
独立计算 思考 指名回答
1
③全班交流,指名回答。 ④教师引导得出:发现了估算的结果和计算的结果很接近。 ⑤教师讲解订正。 2、指导学习课本练习七第 9 题。 ①课件出示本题表格及问题。 ②提问:你从弄脏的购物发票中能获得那些信息? ③让学生独立解决问题。 ④组织交流,让学生说说自己解决问题的过程。 ⑤教师讲解订正。 三、启思导疑 通过刚才的练习,你认为计算三位数除以一位数时,要注意什么? 要养成什么良好习惯? 板书:三位数除以一位数时,当除到被除数某一位不够商 1 时,就 商 0,不要空位;要养成先估算,再计算的良好习惯。 四、实践运用 1、 ( )中最大能填几。 ( )×6<58 )<65 ( ( )×7<50 )×8<70 5×( ( 413÷3 100-96÷4 先独立再说计算 顺序和方法 独立完成 指名说说 )<26 9×( 742÷7 3、脱式计算。 40+75÷5 (32+43)÷3 4、 小华 3 分钟打字 126 个, 小花 2 分钟打字 90 个, 谁打字打得快? 5、小军买了 5 个足球,共花去 725 元,平均每个足球多少元? 五、总结评价 今天这节课,你有哪些收获?大家一起来总结。 板书设计: 板书设计: 三位数除以一位数时应注意什么 三位数除以一位数时,当除到被除数某一位不够商 1 时,就商 0。 )×7<34 板演与齐练 612÷6 讨论交流、指名 说说 仔细看 指名回答 独立解决 指名说说

练习七【说课稿】-2021-2022学年数学三年级上册-苏教版

练习七【说课稿】-2021-2022学年数学三年级上册-苏教版

练习七(说课稿)一、教材分析本课练习七是苏教版2021-2022学年数学三年级上册中的一篇课文,主要内容是通过减法的练习,让学生掌握减法概念,理解减法的意义和方法,培养其数学思维能力和计算能力,以帮助他们更好地应用数学知识。

二、教学目标本课的教学目标是:1.让学生掌握减法的定义和概念,理解减法的意义和方法;2.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计算能力;3.培养学生的自信心,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本课的教学重点是减法的概念和意义,学生要通过实际操作理解减法的运算过程和结果。

教学难点在于引导学生分析问题、整合思维,培养其计算能力。

四、教学过程及方法1. 热身通过口算练习,先让学生温习前面所学的知识,提高他们的数学思维能力。

2. 新知通过示例和实际操作概括减法的定义和概念,并对减法的意义进行简单的解释,让学生理解减法的运算过程和结果。

3. 培养计算能力通过多种不同的计算方式,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提高其对减法运算的掌握和应用能力。

4. 自主学习引导学生通过对本课内容的自主学习和思考,帮助他们发现知识的规律,并掌握方法,以更好地解决问题。

5. 综合测试通过对学生的测试,评估他们对本课知识掌握情况,总结教学得失,以便为后续教学提供参考。

五、教学反思在本次教学中,我重视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和兴趣,引导他们通过实际操作来理解和掌握减法的概念和意义,通过多种方式深化对减法运算的认识,培养其计算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提高了教学效果,获得了学生的认可和赞扬。

同时,在教学中也存在不足,例如在讲解示例时,应更加深入生动地解释减法运算的意义和方法,以便学生能够更深刻地理解。

总体而言,本次教学进展顺利,学生掌握了本课的知识点,也意识到了减法在生活中的应用,为他们今后的数学学习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练习七(1)(第4课时)》(教案)三年级上册数学苏教版

《练习七(1)(第4课时)》(教案)三年级上册数学苏教版

《练习七(1)(第4课时)》(教案)三年级上册数学苏教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整数加法和减法的运算方法,并能正确熟练地进行计算。

2. 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水平。

二、教学内容1. 整数加法和减法的运算方法。

2. 运用加法和减法解决实际问题。

3. 学习整数加法和减法的运算性质,如交换律、结合律等。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整数加法和减法的运算方法,以及运用加法和减法解决实际问题。

2. 教学难点:整数加法和减法的运算性质,以及灵活运用加法和减法解决实际问题。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黑板、粉笔、教学课件。

2. 学具:练习本、铅笔、橡皮。

五、教学过程1. 导入:回顾上节课的学习内容,引导学生进入本节课的学习。

2. 新课导入:讲解整数加法和减法的运算方法,通过实例演示,让学生理解并掌握。

3. 案例分析:分析一些实际问题,引导学生运用整数加法和减法进行解决,提高学生的解决问题的能力。

4. 练习巩固:布置一些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巩固所学知识。

6. 课后作业布置:布置一些课后作业,让学生回家后进行复习和巩固。

六、板书设计1. 板书《练习七(1)(第4课时)》2. 板书内容:整数加法和减法的运算方法,以及运用加法和减法解决实际问题。

七、作业设计1. 基础练习:布置一些整数加法和减法的计算题,让学生熟练掌握运算方法。

2. 提高练习:布置一些实际问题,让学生运用整数加法和减法进行解决,提高学生的解决问题的能力。

八、课后反思1. 教师要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调整教学方法和节奏,确保学生掌握所学知识。

2. 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

3. 教师要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重点关注的细节:教学过程教学过程是整个教案中最为重要的部分,因为它直接关系到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以及教学目标的实现。

《练习七(二)》(教案)苏教版数学三年级上册

《练习七(二)》(教案)苏教版数学三年级上册
解题方案:要求平均每辆车坐多少人;先求出总人数,再用总人数除以车的辆数。
(2)解决问题。
鼓励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订正。
6.练习七第12题。
(1)分析问题。
引导学生分析问题,找出条件和问题,列式解答。
解题方案:要求剩下的平均分给一年级3个班,每班分得多少个;先求出剩下的是多少个,再除以班级数。
(2)解决问题。
22÷2= 36÷3= 90÷9= 39÷3=
68÷2= 88÷4= 84÷4= 77÷7=
先计算,再说说口算方法。
3.练习七第9题。
266÷2= 889÷4= 683÷2= 935÷3=
熟悉笔算的步骤:算前进行估算,竖式计算,计算完成后,进行验算。
注意估算方法:要估计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的商是几百多,只要用三位数百位上的数去除以一位数就可以了。
不足之处:操作过多,不易控制时间。
课堂教学建议:备课时要换位思考,真正从学生的角度去备课,思考这个问题提出来有没有意义,能不能帮助学生真正理解知识点。这应该是我们每天需要反问自己的;无论是设计教学,还是细小的一句教学语言,我们都要认真思考,认真整理,让学生听到的是最有用的信息。
二、分层练习
(一)基础练习。
1.练习七第7题。
(1)
20÷2= 60÷3= 80÷2=
26÷2= 69÷3= 84÷2=
(2)
31×3= 2×43= 4×11=
93÷3= 86÷2= 44÷4=
(1)第(1)小题。
先引导学生观察每一组算式,看看有没有什么发现?计算前想一想是怎么计算的。
整理:①除数相同。
②在口算几十几除以一位数时,可以先用几十除以一位数,再用几除以一位数,最后把两次算出的结果合起来。

练习七(导学案)三年级上册数学苏教版

练习七(导学案)三年级上册数学苏教版

练习七(导学案)三年级上册数学苏教版一、学习目标1.复习三种加法算式的计算方法,并能熟练运用;2.掌握两位数加一位数的计算方法;3.学习解决简单的加法问题。

二、学习重点1.两位数加一位数的计算方法;2.理解加法的本质和意义。

三、学习难点1.解决简单的加法问题;2.掌握两位数加一位数的计算方法。

四、课前预习1.认真预习教材第七单元“加法”的内容;2.练习书上相关练习题,巩固自己的知识点。

五、课堂学习1. 上课内容1.复习三种加法算式的计算方法;2.学习两位数加一位数的计算方法;3.解决简单的加法问题。

2. 教学方法1.提醒学生注意听讲;2.讲解知识点并引导学生在纸上操作;3.鼓励学生互动、交流和提问。

3. 学习重点难点讲解(1)两位数加一位数的计算方法学习两位数加一位数的计算方法,我们要先从个位数开始,逐步相加,最后得出个位数和十位数。

例如,计算 32 + 5,我们先算出得五,再算出十位数,最后将个位数和十位数相加得出 37。

(2)解决简单的加法问题在解决简单的加法问题中,我们要注意以下几点:1.理解加法的本质和意义;2.掌握正确的计算方法;3.确认结果的准确性。

4. 课后作业1.完成教师布置的相关练习题;2.根据需要自行查找相关资料,进一步巩固学习。

六、学习反思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掌握了两位数加一位数的计算方法,同时也解决了一些简单的加法问题。

在学习过程中,我还注意到了加法问题的本质和意义,这有助于我更准确地计算和确认结果。

需要进一步加强练习和巩固,才能更好地掌握这一知识点。

最新人教版三年级上册数学优质课件-3.9 练习七

最新人教版三年级上册数学优质课件-3.9 练习七
3000+7000=10000(千克) 10000千克=10吨 答:这堆煤原来有10吨。
课堂小结
这节课你们都学会了哪些知识?
我们学习了哪些有关吨的知识?
学习了质量单位—吨,计量较 重的或大宗物品的质量,通常用吨 ( t )作单位,1吨=1000千克。
这节课你们都学会了哪些知识?
通过列表的方法解决问题,可以做 到不重复、不遗漏的列出不同的方案。
(2)如果租一条 10元,租一条 8元, 哪个租船方案最省钱?
小船限坐4人 大船限坐6人
我们一共28人
(1)
方案



大船(6人)
2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4
小船(4人)
7 4 1
(1)如果每条船都坐 满,可以怎样租船?
(2)如果租一条 10元,租一条 8元, 哪个租船方案最省钱?
小船限坐4人 大船限坐6人
我们一共28人
课后作业
1.从教材课后习题中选取; 2.从课时练中选取。
“部编本”语文教材解读 “部编本”语文教材的编写背景。 (一)教材要体现国家意识、主流意识形态、党的认同,体现立德树人从娃娃抓起。 (二)体现核心素养,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包括社会责任,国家认同、国际理解、人文底蕴、科学精神、审美情趣、 学会学习、身心健康、实践创新。 (三)语文、道德与法制、历史三个学科教材统编是大趋势。 (四)“一标多本”教材质量参差不齐,“部编本”力图起到示范作用。 二、“部编本”教材的编写理念: (一)体现核心价值观,做到“整体规划,有机渗透”。 (二)接地气,满足一线需要,对教学弊病起纠偏作用。提倡全民阅读,注重两个延伸:往课外阅读延伸,往语文生活 延伸。 (三)加强了教材编写的科学性,编研结合。 (四)贴近当代学生生活,体现时代性。 “部编本”语文教材的七个创新点: (一)选文创新:课文总数减少,减少汉语拼音的难度。 (二)单元结构创新——更加灵活的单元结构体制,综合性更强。 (三)重视语文核心素养,重建语文知识体系。 (四)三位一体,区分不同课型。“教读”、“自读”和“课外阅读”三位一体,整体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五)把课外阅读纳入教材体制。 (六)识字写字教学更加讲究科学性。 (七)提高写作教学的效果。 新教材注重了六个意识。 1、国家意识。 2、目标意识。 3、文体意识,非常突出文学素养的培养。 4、读书意识。 5、主体意识。 6、科研意识。 小结:好教,但教好不易。

数学三年级上册《减法的验算》学案

数学三年级上册《减法的验算》学案
(1)揭题:让学生说说本节课的学习有什么收获,这节课主要学习了什么内容---减法的验算。
(2)这节课自己的表现如何?
作业(达标
检测)
内容
反馈
教学反思
温馨提示
放学后,要按时回家,不在马路上逗留、玩耍。
重点
理解验算的重要性,自主探索减法的验算方法,能正确的验算减法。
难点
培养学生验算的好习惯和良好的学习品质。
核心问题
个位不够减,怎么办?




学习任务及学法指导
二次备课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上节课我们算出妈妈给小明买运动服和运动鞋要付的钱是183元,课时妈妈没有零钱,付了200元。(教材主题图)
提问:这幅图讲了一件什么事情?这幅图包含了什么数学问题?
①找回17元是对的。
②应找回27元。
(2)讨论“哪一种算法算得对”,体会验算的重要性。有的学生会发现第①种答案正确,他们会反对第②种答案,另一部分学生也不能确定第②种答案的正确性,教师及时发问“哪一种算法算得对”,让学生讨论如何判断“哪一种算法算得对”,引出我们要通过验算来判断。
(3)自主探究“哪一种算法算得对?”---探索演算方法。①让学生独立思考,判断“哪一种算法算得对”。②学生在小组中讨论,交流看法。③班内反馈。
数学三年级上册“减法的验算”学案授课时间:月日
课题
《减法的验算》
单元(章节)
第四单元
课时
第7课时
课型
新授课
执教人




1、初步理解并掌握减法的验算方法,培养验算的意识和习惯。
2、培养学生探索,合作交流的意识和能力。
3、培养学生做事认真的好习惯和良好的学习品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交流与分享
分析与解答:
·自学成果等级认定
(1) 列表法:
·帮扶检测:交流自学 “文本探究”中:
➢ 怎样在全部坐 满的情况下租 船
展示方案
检测性展示 导师就师友对子合 作成果进行双基反馈检 效性展示。 ❖
(5 分钟)
文 本 探 究 (2)算一算,哪种方案最省钱呢? 与 例 题 导 析
(预时:8 分钟)
铜都双语学校跨界大课堂数学登山型创感学道
班级:30
姓名:
日期:


课题:练习七 【学习主题】 通过多种数学活动,我能进一步加强掌握利用列表法解决实际生活问题。 【定向导学·互动展示·当堂反馈】
自研自探 ·环节
合作探究·环节
展示表现·环节
自学指导
互动策略
学习小对子
★【列表小能手】
自言课本 35 页第 7 题,规范画出你找到的数学信息和问题;
课所学的内容进行
有效帮扶、力争过 关。
(预时:20 分钟)
(预时:12 分钟)
反 馈 在一辆载重 2 吨的货车上装 9 只重 200 千克的箱子,超载了吗? 提 升
三层级能力达标训练题
基础题: 一、连一连,你能帮帮小熊和小狗吗?
二、 画一画。 1.画一条长 30 毫米的线段。
2.画一条长 8 厘米的线段。
共同体 教师分配任务,大
组组长负责,结合
主题型展示

实际生活问题我解决!
。 展示方案,做好问 ★板书预展组
。 题筛选、分工、板 内容:第 23 页例 2 和例 3.
。 书 、 预 展 展 示 准 要求:

备。
谁是列表小能手!
1.带领大家列出表格。
2.结合列出的表格,寻找出最 过 关 组 针 对 本 节 省钱的方案。
2、效果描述:
反思课 1、学习方法诊断:

2、精题自编入库:



【教师寄语】新课堂,我展示,我快乐,我成功······今天你展示了吗?
三、火眼金睛。(对的画“√”,错的画“×”)
1.一枚别针长 34 厘米。(

2.一只鸡重 3000 千克。(

3.4 个 250 米的长度是 1 千米。(

4.6 分米+ 5 毫米=605 毫米(

自评:
师评:
发展题:
四、对号入座。
1.相邻两个重量单位之间的进率是( )。
A.1000
B.100
C.10
2.两头肥猪重 150(
)。
A.克
B.千克
C.吨
3.1 米和 10 厘米比较(
)。
A.1 米长
B.10 厘米长
C.一样长
智慧宫殿
小明家
600 米
明 400 米300 米来自学校450 米
200 米
500 米
1、明家到学校有几条路可走?
2、每条路长多少米?
培辅课(时段:大自习 附培辅单)1、今晚你需要培辅吗?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