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oS设计方案

合集下载

网络优化中的QoS配置与优化

网络优化中的QoS配置与优化

网络优化中的QoS配置与优化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人们对网络服务质量(Quality of Service,QoS)的要求越来越高。

QoS是指在网络中提供稳定、快速且可靠的服务的能力。

在网络优化中,QoS的配置和优化是至关重要的环节。

本文将介绍网络优化中的QoS配置与优化的原则、方法和技术。

一、QoS配置的原则QoS配置的目标是确保网络资源的合理分配,以提供更好的服务质量。

在进行QoS配置时,应遵循以下原则:1.理解用户需求:网络优化的首要任务是满足用户的需求和期望。

在进行QoS配置之前,需要深入了解用户对网络服务的需求,并将其转化为配置要求。

2.分类和优先级别:不同类型的网络流量具有不同的重要性和优先级。

在进行QoS配置时,应根据不同业务的特点划分不同的流量分类,并为每个分类设置相应的优先级。

3.资源分配策略:根据网络环境和用户需求,合理分配带宽和网络资源。

可以采用带宽限制、队列调度等技术手段,确保关键业务的带宽占用和资源分配。

4.弹性调整:网络负载和用户需求会发生变化,QoS配置也需要具备弹性调整的能力。

监测网络状态,根据实时数据进行调整,以保持网络质量的稳定性。

二、QoS配置的方法QoS配置的方法多种多样,根据不同的网络结构和需求选取适合的方法很重要。

以下是常见的QoS配置方法:1.差异化服务(Differentiated Services,DiffServ):DiffServ致力于为不同流量分类提供不同的服务,通过对IP包进行标记和分类,根据优先级进行优先级别和控制。

DiffServ适用于大型网络和互联网服务提供商。

2.整流预测(IntServ):IntServ是一个为特定应用程序提供保证服务质量的方法,它通过建立端到端的资源保留和流程建立来提供服务。

IntServ适用于实时音视频传输等敏感应用。

3.多协议标签交换(Multi-Protocol Label Switching,MPLS):MPLS通过在网络中引入标签来优化数据包的转发效率和质量。

PTN网络QOS规划设计

PTN网络QOS规划设计
业务流量不需要同步修改PTN设备对应得业务流量,减少后续网络维护工作量。
Page 3
QOS-业务分类示例-单机
DSCP VLAN ATM 4G EXP PHB Pri
5G(TD-SCDMA)
7


7
CS7

6


6
CS6

46
5
CBR
All
5
EF 实时语音业务、信令(R99
conversational、R99 Streaming)、时
建议承载在同一个PW中的用户高优先级业务流不要超过该PW的25%(例如规划转发等级为EF的业务 流),以保证低优先级业务有通过的机会,同时高优先级业务实时性也有保证。
PTN接入设备根据NodeB的提供的以太网业务采用简单流分类配置DS域,用VLAN Priority与PHB服 务等级进行映射。
为了减少过多级的队列调度(入对、流量整形和出对)对业务时延、抖动的影响,HQoS采用PW和出端 口队列(CQ)两级调度,仅在PW上应用队列调度策略, 端口上8级CQ采用默认的PQ调度。
PTN网络QOS规划设计
PTN QOS规划概述
5G网络是多业务的网络,不同业务的Qos需求不同。有必要把5G 业务进行分类,基本的分类如下:
➢ 话音业务:话音业务的特点占用带宽不大,但对QOS要求高,要求低延迟, 低抖动,低丢报率。话务收敛由Node B和RNC完成,传送网提供类似刚性管 道的传送。因此在网络规划时需要对话音业务带宽需求进行估计和预留设计, 在NodeB和RNC设备上对话音业务报文标记高优先级,在传送网络入口进行流
Page 4
QOS-业务分类示例-E2E

如何设置网络QoS:提升网络带宽利用率(一)

如何设置网络QoS:提升网络带宽利用率(一)

如何设置网络QoS:提升网络带宽利用率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网络带宽成为了我们日常生活和工作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然而,由于网络中各种不同应用和服务的存在,网络带宽的利用率始终是一个值得关注的问题。

为了最大化地提升网络带宽利用率,我们可以通过设置网络的Quality of Service(QoS)来实现。

本文将介绍如何设置网络QoS,以提升网络带宽利用率。

1. 确定优先级在设置网络QoS之前,我们需要先明确优先级,即确定哪些网络应用或服务应该优先获得带宽资源。

在大多数情况下,视频和音频流应该具有更高的优先级,因为它们对带宽的要求更高,稍有延迟就会导致用户体验受到影响。

相比之下,电子邮件和Web浏览等应用则可以具有较低的优先级。

2. 分配带宽一旦确定了优先级,我们可以开始分配带宽。

在设置网络QoS时,我们可以按照不同的应用或服务类型,为其分配相应的带宽。

例如,我们可以保证视频流获得20%的带宽,音频流获得10%的带宽,而低优先级的应用则获得剩余的带宽。

3. 限制带宽除了分配带宽之外,我们还可以通过限制带宽来控制特定应用或服务的带宽使用量。

例如,对于一些消耗大量带宽的应用,如文件下载或P2P共享,我们可以设置带宽限制,确保它们不会占用过多的网络资源,从而影响其他应用的正常使用。

4. 基于协议的QoS在设置网络QoS时,我们还可以根据不同的协议类型来优化带宽利用率。

例如,对于实时流量(如VoIP和视频会议),我们可以使用DiffServ协议来确保其优先级,从而降低通话中的延迟和丢包率。

对于非实时流量(如电子邮件和Web浏览),我们可以使用TCP或UDP协议来控制其传输速率,以防止其占用过多的带宽。

5. 流量整形和调度为了提升网络带宽利用率,我们还可以使用流量整形和调度的技术。

流量整形可以控制特定应用或服务的传输速率,使其在网络中的发送速率与接收速率匹配,从而防止网络拥塞。

而流量调度则可以优化带宽分配,确保网络中的各种流量能够公平共享带宽资源。

如何设置网络QoS:提升网络带宽利用率(四)

如何设置网络QoS:提升网络带宽利用率(四)

如何设置网络QoS:提升网络带宽利用率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和应用的不断扩大,人们对于网络带宽的需求也日益增长。

在一个拥挤的网络环境中,如何提升网络带宽的利用率成为一个重要的课题。

网络QoS(Quality of Service)是一种通过管理网络流量、优化资源分配,以提高网络性能的技术手段。

在本文中,将探讨如何设置网络QoS,以提高网络带宽的利用率。

一、了解网络负载状况在设置网络QoS之前,我们需要了解网络的负载状况。

通过网络监控工具,我们可以获取网络中不同应用程序的带宽占用情况和流量分布情况。

这些信息可以指导我们合理设置QoS策略,以达到优化带宽利用率的目的。

二、制定QoS策略根据网络的实际需求和性能目标,我们可以制定相应的QoS策略。

QoS策略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优先级设置:根据应用的重要性和敏感性,我们可以为不同的应用程序设置不同的优先级,确保关键应用的带宽优先级高于普通应用。

2.带宽限制:对于带宽要求较高的应用,我们可以设置带宽限制,以控制其占用的带宽。

这样可以保证其它应用的正常运行,并避免网络拥堵。

3.流量控制:通过设置流量控制策略,可以限制特定应用程序的流量峰值,避免网络流量的激增和突发。

4.带宽分配:根据不同应用的带宽需求,我们可以合理分配网络带宽,以最大化利用带宽资源。

5.不同服务类型的差异化处理:根据应用的特点,我们可以为不同的服务类型设置不同的处理策略,以实现更好的用户体验。

三、实施和监控在制定QoS策略后,我们需要将其实施到网络中,并进行监控。

在实施时,我们可以利用网络设备的QoS功能进行设置。

在监控过程中,我们需要定期检查网络负载情况,以判断QoS策略是否达到预期效果。

如果发现QoS策略不符合实际需求,我们需要及时进行调整和优化。

四、持续改进网络QoS是一个动态的过程,我们需要不断进行评估和优化。

通过持续改进,我们可以及时发现和解决网络瓶颈问题,提高网络的带宽利用率和性能。

网络Qos策略优化与调整方案制定

网络Qos策略优化与调整方案制定

网络Qos策略优化与调整方案制定随着互联网的迅猛发展,人们对于网络速度和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

网络QoS(Quality of Service)策略的优化与调整成为了网络管理者关注的重点。

本文将就网络QoS策略的优化与调整方案进行探讨。

一、识别流量分类在制定网络QoS策略之前,首先需要对网络中的流量进行分类识别。

常见的流量分类包括实时流量、敏感流量和普通流量。

实时流量包括视频通话、语音传输等具有较高时延敏感性的流量,敏感流量包括在线游戏和远程桌面等对延迟敏感的流量,而普通流量则是指普通网页浏览和文件下载等不太敏感的流量。

二、制定网络QoS策略1. 保证实时流量的传输质量实时流量对于网络传输的时延和带宽要求较高。

为了保证其传输质量,可采用以下策略:- 提高带宽分配:给予实时流量较高的带宽分配,确保其优先传输。

- 降低传输延迟:采用流量整形技术,限制实时流量的延迟,并减少丢包率。

- 减少网络拥堵:通过流量控制和拥塞控制等技术手段,合理调整网络中的流量分配,降低拥堵现象的发生。

2. 控制敏感流量的传输延迟敏感流量较为敏感于传输延迟,为了保证其传输延迟在可接受范围内,可采取以下策略:- 提高带宽利用率:通过合理的带宽控制策略,减少带宽资源的浪费,以提高带宽的利用率。

- 优化网络拓扑:合理规划网络拓扑结构,减少传输路径的长度和中间节点的数量,从而降低传输延迟。

- 采用缓存技术:将常用的敏感流量数据进行缓存,减少网络传输的数据量,从而降低传输延迟。

3. 合理处理普通流量普通流量对于网络负载影响较小,可以通过以下策略进行优化:- 服务质量分类:将普通流量分为高优先级和低优先级,采用差异化的服务质量策略进行处理,优先保障高优先级流量的传输。

- 流量控制:通过流量控制算法,限制普通流量的传输速度,避免其对网络负载造成过大压力。

- 数据压缩与合并:对于普通流量中的冗余数据进行压缩和合并,从而减少网络传输的数据量,提高带宽利用率。

如何设置网络QoS:提升网络带宽利用率(二)

如何设置网络QoS:提升网络带宽利用率(二)

如何设置网络QoS:提升网络带宽利用率引言:如今,网络已经成为人们生活和工作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然而,网络带宽的利用率往往不尽人意,导致网速缓慢、连接不稳定等问题。

为了优化网络性能,提高网络带宽利用率,设置网络QoS(Quality of Service)成为一种有效的解决方案。

本文将从不同角度论述如何设置网络QoS,以提升网络带宽利用率。

一、理解网络QoS网络QoS是一种网络管理技术,可以在网络中为不同类型的数据流提供不同的服务质量。

通过合理设置网络QoS参数,可以优化网络性能,提高带宽利用率。

网络QoS通常包括带宽分配、流量控制、优先级调度等功能。

二、带宽分配在网络中,带宽是有限的资源。

合理的带宽分配是提高带宽利用率的关键。

首先,需要根据网络的需求和使用情况,确定不同应用或用户的带宽需求。

在设置带宽分配时,可以根据具体情况,将带宽按照不同应用或用户进行划分,确保每个应用或用户得到足够的带宽资源。

其次,可以采用带宽限制的方式,对应用或用户进行限速,防止带宽被单个应用或用户占用过多。

通过合理的带宽分配,可以最大程度地提高网络带宽利用率。

三、流量控制流量控制是一种有效的网络QoS技术,可以避免过多的数据流拥塞网络,导致带宽浪费。

一种常见的流量控制方式是使用队列管理算法,如先进先出(FIFO)或最小二乘尺寸(MBS)等。

这些算法可以根据不同数据流的优先级和需求,按照一定的规则进行流量管理,确保网络中的数据传输稳定流畅。

此外,也可以利用流量控制技术在网络边界进行流量过滤和限制,减少无关流量的传输,提高带宽利用率。

四、优先级调度在网络中,不同类型的数据流有不同的优先级和重要性。

通过设置优先级调度,可以确保重要数据在带宽有限的情况下优先传输,提高网络的服务质量和带宽利用率。

一种常见的优先级调度方式是使用DiffServ(Differentiated Services)模型。

该模型将数据流划分为多个类别,每个类别具有不同的优先级,并为其分配相应的带宽资源。

宽带城域网服务质量(QoS)的设计与实现

宽带城域网服务质量(QoS)的设计与实现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由于高端路 由器在硬件设计上 支持 多个业务级
别 ,因此 保证 了在标 准组 织 制 定新 业 务 级 别 后 ,无
需硬 件 升级 。
QS o 信令是一种 网络通信方式 ,它 为终端或 网 22 资 源预 留 的传输 控 制 协议 ( VP) .. 2 RS
. 音 ,视 频 等 多 媒 体 业 务 ;支 持 标 准 I GMP( V1和 21 队列 和流 量 整 形机 制 V 、P M (S A S MOD 和 DE S MOD 。 并 2) I PRE E NE E)
( )队列机 制 1 ( 2)带 宽管 理
能提 供 多等 级 业 务 质量 ( o ,具 体 包 括 网络拥 塞 Q S)
干节 点设 备 应 具 有 第 三层 ( 网络 层 )交换 功 能 ,支 术 ; 持 标 准 的 路 由 协 议 如 : B P 、 O P 、 RP 、 G4 SF IV1

RP 2 S I; 支 持 V A 之 问 的 路 由 ; 支 持 语 网 络 中 的端 到 端 流量 。 IV 、I—S LN
控制 、流 量整 形 、接人 带宽 控制 、Q S路 由和信 o
承 诺 访 问速 率 ( AR)提 供 带 宽 管 理 的 功 能 , C
令 、策 略 管 理 等 , 以保 证 基 于 I 多 媒 体 业 务 网 当 网络 流量 达 到或 超 出规 定时 ,可 以 实施 流 量 管 理 P的 的可靠 传 输 。下 面 重 点 论述 Q S在 城 域 网 中 的设 计 策 略 。 C o AR流 量 的 界 限 策 略 可 以物 理 端 口 、MA C
1 城 域 网主 要 技 术 体 制 要 求

QOS策略设计

QOS策略设计

QOS策略设计在新建后XXX省级应急平台网络中,将不断增加和完善新的网络应用,网络中将可能存在多种的应用系统,这些应用根据对时延的要求可以分为时间敏感型应用和非时间敏感型应用,其中时间敏感型应用对网络带宽、传输延迟、传输可靠性要求较高,这类应用还可能包括VoIP语音及视频服务等,非时间敏感型应用对延迟的要求并不高,这类应用又可分为关键业务应用和非关键业务应用,关键业务应用包括部业务如数据库访问等,这种类型业务要求有绝对的带宽保证和绝对的可靠性,非关键业务应用指与部业务关系不大的网络应用。

我们主要对链路上的流量控制、数据优先级控制及拥塞控制等容进行设计,以保证时间敏感型和关键业务应用数据流的服务质量。

1、流量整型通用流量整形(GTS)提供的机制可在特定接口上控制信息流,通过限制指定流量的速率,它可减少输出流,从而避免了拥塞的发生,同时对特定流量的突发进行排队。

这样,遵守特定标准的流量就可得到整形以满足下行流的要求,消除数据速率不匹配产生的网络瓶颈。

我们推荐的网络设备为华为,华为VRP支持基于每个端口的通用流量整形,在本系统中,我们建议使用该技术限制各分支节点非关键业务应用数据流进入网络的流量,如FTP访问等占用的网络带宽。

2、排队机制在本系统中,我们推荐使用排队机制达到优先为时间敏感型和关键业务数据流服务的目的,并完成各种业务流占用广域网带宽的分配,以保证它们的服务质量。

排队机制介绍网络设备的软件能够实现先进先出排队(FIFO)、优先级排队(PQ)、定制排队(CQ)和加权公平排队(WFQ)等几种排队机制,下面对上述几种排队机制进行介绍:1)FIFO:当网络发生拥塞时,它可存贮信息包,并在拥塞消失时按其到达顺序将其转发出去。

在某些情况下FIFO是缺省的排队算法,因此无需进行配置。

1但它有几个缺点。

最重要的是FIFO排队不考虑信息包的优先级,信息包到达顺序将决定其使用带宽、处理速度和缓冲器分配。

它还不能防止应用(源)的恶意行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 QoS 设计1.1 概述IP QoS ( Quality of Service ) 是指IP 网络的一种服务质量能力,即在跨越多种底层网络技术(FR 、ATM 、Ethernet 、SDH 等)的IP 网络上,为特定的业务提供其所需要的服务。

衡量IP QoS 的技术指标包括:● 带宽/吞吐量:指网络的两个节点之间特定应用业务流的平均速率;● 时延:指数据包在网络的两个节点之间传送的平均往返时间;● 抖动:指时延的变化;● 丢包率:指在网络传输过程中丢失报文的百分比,用来衡量网络正确转发用户数据的能力; ● 可用性:指网络可以为用户提供服务的时间的百分比。

不同的业务对IP QoS 技术指标的要求是不同的,通过有效地实施各项IP QoS 技术,使得网络管理人员能够有效地控制网络资源及其使用,能够在单一IP 网络平台上更好的融合语音、视频及数据等多种业务。

1.2 IP QoS 服务模型选择随着人们认识问题的逐步深入,IP QoS 技术的发展经历了一个漫长、曲折的过程,如下图所示:No state Best Effort Aggregated state Per-flowstate Bandwidth Optimization DiffServIntServ /RSVP IntServ+DiffServ+Traffic EngineeringQOS 的演进1.2.1Best Effort模型Best-Effort是一个单一的服务模型,也是最简单的服务模型。

应用程序可以在任何时候,发出任意数量的报文而且不需要事先获得批准,也不需要通知网络。

对Best-Effort服务,网络尽最大的可能性来发送报文,但对时延、可靠性等性能不提供任何保证。

Best-Effort服务是现在Internet的缺省服务模型,通过先入先出FIFO 队列来实现。

1.2.2IntServ模型IntServ的实现目前主要是通过RSVP信令协议。

IntServ模式要求在IP网络中为每个Flow提供独立的QoS,包括时延、丢包等参数。

由于IP网络中的Flow数量巨大,路由器需要为每个Flow维护一个状态表,就需要耗费极大的CPU性能和内存,以目前路由器的性能来讲是不现实的,而且随着IP 网络流量和用户的增加,路由器需要处理的Flow数量将随之增加,也会带来扩展性问题。

可以说基于RSVP的IntServ解决方案是在IP QoS方面一次失败的尝试,进而出现了DiffServ 形式的“粗粒度”模式。

1.2.3DiffServ模型区分服务(DiffServ)是IETF工作组为了克服InterServ的可扩展性差在1998年提出的另一个服务模型,目的是制定一个可扩展性相对较强的方法来保证IP的服务质量。

DiffServ 将流量分成少量等级并按每个等级分配网络资源,从而解决了QoS可扩展性问题。

为了避免采用信令协议,它以6位DiffServ差分服务标记字段(Different Service Code Point,简称DSCP)字段,直接在数据包上标记等级。

DSCP决定网络中特定节点上数据包的QoS 行为,称之为逐跳行为(PHB) ,按照数据包的调度和丢弃优先级来表示。

从实施的角度看,PHB 可看成是用于转发的数据包队列、当队列超出限制条件时的丢弃可能性、分配给每个队列的资源(缓冲和带宽)、以及为一个队列服务的频率。

IETF 定义了14个标准的PHB:●尽力而为(BE)。

不需要进行特殊处理的流量。

●快速转发(EF)。

延迟最小,丢包率低的流量。

从实际的角度看,这意味着用于EF 流量的队列,其数据包到达阿速率低于服务速率,因此不可能由于拥塞造成抖动、延迟和丢包。

话音和视频流是典型的映射到EF的流量:它们的传输速率恒定,并要求最低的延迟和丢包率。

12个有保证转发(AF)的PHB。

每个PHB按队列号和丢弃优先级定义。

IETF 建议使用四个不同队列,每个队列应用三个优先级,总共12个不同的AF PHB 。

AF PHB 的命名惯例是Afxy,x 指队列号,y指丢弃优先级的级别。

因此,AF1y的所有数据包都将放置在同一个转发队列中,确保当来自单一应用的数据包只在丢弃优先级方面存在差别时,不会乱序。

AF PHB适用于需要速率保证,但不需要延迟或抖动限制的流量。

虽然IETF 为每个标准的PHB都定义了推荐的DSCP值,但设备厂家允许网络运营商重新定义DSCP与PHB 之间的映射,并定义非标准的PHB。

需要注意的重要事情是,一旦为数据包标记了特殊的DSCP值,就定义了其通过的每一跳的QoS 处理。

因此,为了确保一致的QoS 行为,必须维护一致的DSCP-to-PHB 映射。

这种要求产生了DiffServ 域的概念,它是一系列具备DiffServ 能力的节点,其特征如下:1)一套通用定义的PHB;2) 相同的DSCP-to-PHB 映射;和3)统一的业务提供策略。

DiffServ 域通常运行在单一管理权限下。

在DiffServ 域的边缘,流量被标记了DSCP值,以形成所需的逐跳行为和最终所需的QoS 。

DiffServ模型只包含有限数量的业务级别,状态信息的数量少,实现简单,是一种可扩展的QoS 解决方案。

但是需要注意的问题,如果流量的传输路径不能提供足够的资源,它将无法保证QoS 。

因此DiffServ模型常常应用于轻载的网络环境下。

DiffServ模型可应用于IP网络及MPLS 网络,MPLS与DiffServ的结合称为MPLS DiffServ。

1.2.4MPLS DiffServDiffServ的基本机制是在网络边缘,根据业务的服务质量要求将该业务映射到一定的业务类别中,利用IP分组中的DS字段(由TOS域而来)唯一标记该类业务,然后,骨干网络中的各节点根据该字段对各种业务采取预先设定的服务策略,保证相应的服务质量。

DiffServ的这种对服务质量的分类和标签机制和MPLS的标签分配十分相似,事实上,基于MPLS的DiffServ就是通过将DS的分配与MPLS的标签分配过程结合来实现的。

MPLS DiffServ在RFC3270定义,要求通过MPLS包头中的EXP值携带DiffServ PHB,标签交换路由器(LSR)在做出转发决策时要考虑MPLS EXP值。

但是DiffServ PHB最多可以支持64个编码值,如何承载在只有8个不同值的EXP字段中?MPLS DiffServ 提供两种解决方案,E-LSP与L-LSP方案。

可参考下图:L-LSP和E-LSP方案E-LSP路径,即由EXP位决定PHB的LSP。

该方法适用于支持少于8个PHB的网络,特定的DSCP 直接映射为特定的EXP,标识到特定的PHB。

在转发过程中,LSP决定转发路径,但是EXP决定在每一跳LSR上的调度和丢弃优先级,因此同一条LSP可以承载8类不同PHB的流,通过MPLS头部的EXP域来进行区分。

EXP可以直接从IP报文的DSCP直接映射得到,也可以在转发的过程中重新更改。

这种方法不需要信令协议转PHB信息,而且标签使用率较高,状态易于维护。

L-LSP路径,即由标签和EXP共同决定PHB的LSP。

该方法适用于支持任意数量PHB的网络。

在转发过程中,标签不仅用于决定转发路径而且决定在LSR上的调度行为,而EXP位则用于决定数据包的丢弃优先级。

由于通过标签来区分业务流的类型,因此需要为不同的流建立不同的LSP。

这种方法需要使用更多的标签,保存更多的状态。

目前业界主流厂家MPLS DiffServ方案多采用E-LSP方案。

而L-LSP更多的用于传统ATM、Frame-Relay网络和DS Aware TE中。

同IP DiffServ类似,如果流量的传输路径不能提供足够的资源,它将无法保证QoS 。

因此MPLS DiffServ模型也常常应用于轻载的网络环境下。

1.2.5MPLS TE流量工程用于实现性能目标,如网络资源优化以及将流量放置在特殊链路上等等。

从实际角度看,这意味着要从源到目的地来计算路径(路径要受一定的限制),并沿这条路径转发流量。

沿此类路径转发流量不可能通过IP实现,因为IP转发决策是在每一跳中独立决定的,而且只基于数据包的IP目的地址。

MPLS TE可沿任意路径轻松实现流量转发。

MPLS TE的显式路由功能允许LSP的发送方进行路径计算,沿路径建立MPLS转发LSP,并将数据包映射到这个LSP中。

数据包一旦映射到LSP 中,便可基于标签对其进行转发,任何中间跳将不会基于数据包的IP目的地来做出独立的转发决策。

当网络中存在多条并行或可选的路径时,MPLS TE就可以不按照最短路径来设计LSP,从而达到资源的有效利用。

需要注意的是:MPLS-TE是将所有DiffServ 服务类别汇聚在一个级别上进行操作,换句话讲,MPLS TE 不能区分一个LSP内不同业务服务等级,它不可能基于每个服务类别提供带宽保证。

因此IETF开发DS-Aware TE来解决DiffServ模型以及TE所不能解决的一些问题。

1.2.6DS-Aware TEDiff-Serv作为一种QoS解决方案,其主要实现机制是对流量按照服务类型(Class of Service)进行划分,基于服务类型提供不同的QoS保证。

而MPLS TE作为流量工程解决方案,主要用于对网络资源的使用进行优化。

Diff-Serv-Aware TE即DS-TE结合上述两者的优势,能够基于按服务类型划分的流量进行网络资源优化,即,对不同的服务类型进行不同的带宽约束。

概括来说,DS-TE将不同服务类型的流量与LSP进行映射,使流量经过的路径符合对其服务类型的流量工程约束条件。

MPLS DS-TE解决了以下几个方面的QOS问题:1) 如何为不同服务类型的流提供不同的带宽并合理分配QOS队列2) 如何为不同服务类型的流建立所需带宽的路径3) 如何保证链路带宽的有效利用4) 如何保证不同服务类型的流在每一跳节点上的PHB5) 如何限制LSP转发的流量超过分配给它的资源限制1.2.7总结通过上面的分析可以看出,在众多的QoS技术中,DiffServ 及MPLS TE、MPLS DiffServ-Aware TE将成为主流的QoS技术。

同时也应看到,IP QoS技术即使发展到今天,也不存在这样一种技术可以提供类似于PSTN网络的、全网范围的、端到端的、基于流的QoS,原因是多方面的,涉及到IP 网络业务、技术及设备等多方面的因素。

因此解决现有网络的QoS问题,需要详细分析网上各类业务的流量模型、业务模型,详细分析现有网络的各个环节、找出影响业务QoS的关键因素所在,充分运用各种QoS技术(如IP QoS及各种二层网络的QoS技术),从IP承载网、业务终端和应用程序以及用户管理(包括认证与计费等)等多方面着手,提供QoS解决方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