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马光勤学阅读训练题及答案
江苏省泰州市姜堰区2022-2023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卷

2022-2023学年江苏省泰州市姜堰区七年级(上)期末语文试卷一、积累和运用(24分)1.(16分)阅读。
ㅤㅤ亲爱的同学,与语文的相知相遇注定是一段美丽的旅程。
语文是一首歌,歌里有学思结合的学习智慧,“①,思而不学则殆”(《<论语>十二章》);歌里有kāng k ǎi激昂的yín诵【甲】勇往直前的少年意气,“②,”(谭嗣同《潼关》);歌里有未来团聚的欢乐,“③,”(李商隐《夜而寄北》)。
ㅤㅤ我们应该用满腔的热chén去阅读,不断琢磨..,【乙】体验,努力追求“非淡泊无以明志、④”的境界(诸葛亮《诫子书》),努力追求做“一个有道德的人,一个脱离了低级趣味的人,⑤”(毛泽东《纪念白求恩》),努力去做一个诗意的点灯人,正如郭沫若所言“请看那朵流星,⑥”(郭沫若《天上的街市》)。
(1)请补充完整语段中①﹣⑥的内容。
(2)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
(3)在【甲】【乙】处分别填入的标点与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A.【甲】顿号【乙】丰富B.【甲】逗号【乙】丰富C.【甲】逗号【乙】丰饶D.【甲】顿号【乙】丰饶(4)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语段中划线句有语病。
B.“语文是一首歌”运用了暗喻的修辞手法。
C.“琢磨”在文中的意思是雕刻或打磨使之更精美。
D.《天上的街市》运用了想象和联想,表达了作者对自由光明、幸福美好生活的向往。
2.(8分)新华中学七年级一班开展语文实践活动,你也参与其中。
【设计班刊】ㅤㅤ2023年是农历兔年,设计组的同学拟在班刊中出一期新年专栏。
下面是他们用于该栏目中的兔年生肖邮票材料。
材料一:材料二:生肖和每个人息息相关,生肖邮票诠释着民族文化、民族精神。
此次《癸卯年》生肖兔邮票一套两枚。
图一名为“癸卯寄福”,用别出心裁的蓝色描绘了一只右手执笔、左手持信的睿智卯兔;图二名为“同圆共生”,描绘了,展现了生命的灵动、生机与温情,背景衬以“玉兔捣药”纹饰,表达了疫情之下祈求平安健康、人民幸福的真挚愿望。
《说勤奋》阅读理解及答案参考

《说勤奋》阅读理解及答案参考《说勤奋》阅读理解及答案参考《说勤奋》阅读人人心中都有一个美好的理想,通往理想境界的桥梁是勤奋。
古今中外,成功者手中的鲜花,哪有不是他们用汗水和心血浇灌出来的?北宋著名的史学家司马光,从小就勤奋好(hào hǎo)学。
每篇课文他都读到gǔn guā làn shú[ ]。
为了抓紧时间,他用圆木做了个枕头,睡觉时只要稍微一动,枕头就会滚开,他醒来后便继续读书写作。
他用了19年时间,终于编成了著名的史学巨著《资治通鉴》,因而也成了流芳百世的名人。
我国著名的生物学家童第周到17岁才进中学。
第一学期末,他的学习成绩很差(chà chā),但他háo bù qì něi [ ],jí qǐ zhí zhuī[ ]。
每天天刚亮,他就在校园里读书。
晚上睡觉前,他总是习惯地回顾一下当天的学习内容。
他还十分注意改进学习方法。
经过半年的努力,他的学习成绩在班上已míng liè qián máo [ ]。
后来,他远渡重(chóng zhòng)洋,到比利时去留学,由于完成了高难度的青蛙卵剥离手术,在欧洲生物学界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由此可见,成功等于一分天才加九十九分汗水。
“勤能补拙是良训,一分辛苦一分才”。
只有一生勤奋,才能有所作为(wéi wèi),才能对人民、对社会作出应有的贡献。
1.在文中( )里正确的音节下面划上横线。
2.在[ ]里填上相应的词语,并选择其中两个词语说一段话。
3.按要求改写下列句子。
(1)、他终于编成了著名的史学巨著《资治通鉴》。
改成“把”字句:改成“被”字句:(2)、古今中外,成功者手中的鲜花,哪有不是他们用汗水和心血浇灌出来的?改成陈述句:4.短文围绕“成功离不开勤奋”这一中心,举了哪两个事例?请你简要归纳出来。
(完整版)小学语文课外文言文阅读精练及答案

课外文言文阅读精练一司马光七岁,凛然如成人,闻讲《左氏春秋》,爱之,退为家人讲,即了其大旨。
自是手不释书,至不知饥渴寒暑。
群儿戏于庭,一儿登瓮,足跌没水中,众皆弃(去),光持石击瓮,(破)之,水迸,儿得活。
1.解释括号里的词。
(1)众皆弃去.()(2)破.之()2.翻译下面的句子。
自是手不释书,至不知饥渴寒暑。
3.“破瓮救人”的故事反映了司马光的机智聪颖。
机智聪颖在某种程度上也是一种创新思维。
创新思维的事例古今中外不胜枚举。
请举一例。
二宋人有耕者,田中有株,兔走触株,折颈而死。
因释其耒而守株,冀复得兔。
兔不可复得,而身为宋国笑。
1.解释下列文句中加点词的词义。
①兔走.触株走.()②因释.其耒而守株释.()③而身.为宋国笑身.()④冀.复得兔冀.()2.找出文中的议论句,并翻译这个句子。
3.出自这个故事的成语是。
从短文中你得到什么启示?从某一角度简要谈谈。
答:。
三齐大饥。
黔敖为食于路,以待饿者而食之。
有饿者蒙袂辑屦,贸贸而来。
黔敖左奉食,右执饮,曰:“嗟!来食!”扬其目而视之,曰:“余惟不食嗟来之食,以至于斯也!”从而谢焉。
终不食而死。
1.解释加点词的含义:①以至于斯.也斯.②从而谢.焉谢.2.用一句话概括本文的中心(不超过10个字)。
3.这则故事给你最深刻的感受是什么?答:。
四叶公子高好龙,钩以写龙,凿以写龙,屋室雕文以写龙。
于是天龙闻而下之,窥头于牖(yǒu,窗),施尾于堂。
叶公见之,弃而还走,失其魂魄,五色无主。
是叶公非好龙也,好夫似龙而非龙者也。
1.“弃而还走”中“还”的意思是:。
2.翻译文中画线句子:。
3.这个故事讲的是成语。
4.这个成语的含义是:。
五匡衡字稚圭,勤学而无烛。
邻舍有烛而不逮,衡乃穿壁引其光,以书映光而读之。
邑人大姓不识,家富多书,衡乃与其佣作,而不求偿,主人怪,问衡,衡曰:“愿得主人书遍读之。
”主人感叹,资给以书,遂成大学。
衡能说《诗》,时人为之语曰:“无说《诗》,匡鼎来。
六年级课外文言文阅读精练及答案(8篇)

六年级课外文言文阅读精练及答案(8篇)课外文言文阅读精练一司马光七岁,凛然如成人,闻讲《左氏春秋》,爱之,退为家人讲,即了其大旨。
自是手不释书,至不知饥渴寒暑。
群儿戏于庭,一儿登瓮,足跌没水中,众皆弃(去),光持石击瓮,(破)之,水迸,儿得活。
1.解释括号里的词。
(1)众皆弃去.()(2)破.之()2.翻译下面的句子。
自是手不释书,至不知饥渴寒暑。
3.“破瓮救人”的故事反映了司马光的机智聪颖。
机智聪颖在某种程度上也是一种创新思维。
创新思维的事例古今中外不胜枚举。
请举一例。
二孟子幼时,其舍近墓,常嬉为墓间之事,其母曰:“此非吾所以处吾子也。
”遂迁居市旁,孟子又嬉为贾人街卖之事。
其母曰:“此又非吾所以处吾子也。
”复徙居学宫旁。
孟子乃嬉为俎豆揖让进退之事,其母曰:“此可以处吾子矣。
”遂居焉。
(选自刘向《烈女传》)1.解释下列词语。
A.嬉:B.贾人:2.这段文字源自历史典故:。
三曾子之妻之市,其子随之而泣。
其母曰:“女还,顾反为女杀彘。
”妻适市来,曾子欲捕彘杀之。
妻止之曰:“特与婴儿戏耳。
”曾子曰:“婴儿非与戏也。
婴儿非有智也,待父母而学者也。
听父母之教。
今子欺之,是教子欺也。
母欺子,子而不信其母,非所以成教也。
”遂烹彘也。
[注释]①曾子:孔子的弟子;②女:通“汝”;③顾:回来;④彘:猪;⑤特:只不过。
1.下列各组中加点词意义相同的一组是()A.①曾子之妻之市②听父母之教B.①其子随之而泣②今子欺之C.①汝还②顾反为汝杀彘2.解释加点的词。
(1)妻止.之止.()(2)遂.烹彘也遂.()3.将下面的句子译为现代汉语。
婴儿非有智也,待父母而学者也,听父母之教。
4.读了这个故事后,你认为曾子有必要杀彘吗?为什么?请举一个你生活中的实例作简答。
四宋人有耕者,田中有株,兔走触株,折颈而死。
因释其耒而守株,冀复得兔。
兔不可复得,而身为宋国笑。
1.解释下列文句中加点词的词义。
①兔走.触株走.()②因释.其耒而守株释.()③而身.为宋国笑身.()④冀.复得兔冀.()2.找出文中的议论句,并翻译这个句子。
三年级语文上册24 司马光练习题(附答案)

24 司马光一、填空题(共5题)1.用“√”给加点字选择正确读音.司.马(sī shī)庭.院(tín tíng)人人皆.知(xiē jiē)跌.倒(dī diē)众.人(zòng zhòng)足跌没.水中(mò méi)坚持.(cí chí)丢弃.(pì qì)水迸,儿得.活(děi dé)2.补充词语.各种(_____)(_____)一(_____)知(_____)(_____)高(_____)淡秋风(_____)(_____)五(_____)十(_____)(_____)牙(_____)爪3.查字典,完成练习.如果不认识“持”这个字,可以用______查字法,先查________,再查______画.“持”有以下解释:①拿着,握住;②遵守不变;③料理,主管.“持”在“光持石击瓮破之”中的意思应选______. 4.解释整句话的意思.(1)群儿戏于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一儿登瓮,足跌没水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众皆弃去,光持石击瓮破之,水迸,儿得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理解课文并填空.(1)本文选自《_________》,司马光是____朝人.(2)“光持石击瓮破之”的“之”指的是____.从中可以看出司马光__________的品质. (3)根据文章的内容,《司马光》也可叫《________》或《________》.二、选择题(共6题)给句中加点的字选择正确的解释.6.群儿戏于庭..()A.家庭 B.庭院 C.同“廷”,朝廷.7.众皆.弃去.()A.接着 B.比,并 C.全,都8.光.持石击瓮破之.()A.完了,一点不剩 B.司马光 C.太阳、火、电等放射出来耀人眼睛,使人感到明亮,能看见物体的那种东西9.儿.得活.()A.小孩 B.女儿 C.儿子10.《司马光》这篇文言文中,事情的起因是“_______”,经过是“_______”,结果是“_______”.()A.一儿登瓮、众皆去之,光持石击瓮破之、水迸B.足跌没水中、光持石击瓮破之、儿得活C.一儿登瓮,足跌没水中、众皆去之,光持石击瓮破之、水迸,儿得活11.《司马光》讲述了_______用_______砸破_______,救出掉在_______里同伴的故事.这个故事出自于_______.()A.司马光;大石头;水缸;大水缸;《宋史·司马迁传》B.司马光;大石头;水缸;大水缸;《宋史·司马光传》C.司马光;大铁棒;水缸;大水缸;《宋史·司马光传》三、判断题(共3题)判断,下面说法正确的打“√”,错误的打“×”.12.本文是一篇文言文.(______)13.本文讲述的是司马光小时候的故事.(______)14.其他小孩都见死不救,司马光也丢下石头跑了.(______)四、信息匹配(共2题)15.选词填空.A.关心 B.热心 C.耐心 D、专心(1)老师布置的事情,陈华总是十分________地去做.(2)张小军把班级当成了自己的家,被评为________集体的“好少年”.(3)他对同学很________,谁有了困难,他都尽力去帮助.(4)同学有不懂的问题向他请教,他总是________地讲解.16.选择下列句子运用的描写方法.(填序号)A.外貌描写 B.动作描写 C.语言描写 D.神态描写 E.心理描写(1)老屋说:“再见!好了,我到了倒下的时候了!”(________)(2)李老师的眉毛黑黑的,圆圆的脸上戴着一副金边眼镜,眼镜后面是一双亮晶晶韵眼睛.(________)(3)爸爸答应了她的要求,她顿时心花怒放,喜悦飞上眉梢,两只眼睛眯得像两个小小的月牙儿.(________)(4)我心想:我认真复习了这么久,这次考试一定能考好.(________)五、语言表达(共2题)17.按要求完成句子练习.(1).列宁已经知道男孩是诚实的. 列宁没再问那个男孩.(用恰当的关联词连成一句话)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司马光把落人瓮中的小孩救了出来.(改为“被”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8.模仿秀.只有..黑黝黝的泥土,才.是你们生根长叶的地方.(用带点的词语造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小牛捧着饱满的麦粒,心想:多好的麦子,我要慢慢吃这好东西.我看到灾区孩子哭泣的脸庞,心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太子气极了.他猛地跳出水面,喊道:“哪吒,你该当何罪!”小明高兴极了.他__________________,喊道:“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六、现代文阅读(共2题)阅读下面的材料,回答问题.某品牌婴儿洗发沐浴露温和少刺激,中华护理学会联合推荐好处:专为婴儿设计的“无泪配方”,绝少刺激宝宝还未发育完全的眼睛和泪腺,纯净温和,泡沫丰富,洗净宝宝娇嫩肌肤,有效保护宝宝皮肤和头发上的天然保护层,即使用于最娇嫩的头部皮肤也不会觉得干燥.用法:盆浴时滴8~10滴于温水中(约10毫升),用手轻轻搅拌,洗浴后无需过水;淋浴时滴适量于手心,涂抹于宝宝的头部和全身,再用水冲净.19.该婴儿洗发沐浴露是()A.一种洗发液 B.一种沐浴液 C.一种既可洗发又可沐浴的液体D.一种洗衣液20.“无泪配方”是说()A.使用这种沐浴露后,孩子就不会哭闹. B.该婴儿洗发沐浴露,绝少刺激宝宝还未发育完全的眼睛和泪腺.C.使用这种沐浴露后,哭闹的孩子就会因为玩泡泡而高兴. D.孩子会因为娇嫩肌肤被冲洗而高兴.21.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该婴儿洗发沐浴露是中华护理学会联合推荐的产品. B.该婴儿洗发沐浴露不仅可以用于盆浴,也适合淋浴.C.该婴儿洗发沐浴露不可用于成年人. D.该婴儿洗发沐浴露能有效保护宝宝皮肤和头发上的天然保护层.22.浴缸内用该该婴儿洗发沐浴露的时候,合适的用量是()A.约10毫升B.8~10滴C.滴适量于手心D.一次用一勺课外阅读,回答问题王献(xiàn)之是晋代大书法家王羲(xī)之的儿子,他从小就跟着父亲练字.有一次,他跑到书房向父亲请教一个问题:“别人都称赞您的字写得好,您有什么秘诀吗?”王羲之哈哈大笑起来,抚摩着他的头说:“秘诀?有.你明天早晨到屋后的小花园去看看吧!”第二天清晨,王献之来到小花园,见父亲已坐在石凳上聚(jù)精会神地写字了.王羲之见儿子来了,指着花园里的十八口大水缸说:“你不是问秘诀吗?秘诀就在这些大水缸里.你把这十八口大水缸里面的水都写完就知道了.”王献之一下子明白了,要写好字没有秘诀,只有靠坚持不懈(xiè)地勤学苦练.自那以后,王献之每天早早起来练字,日复一日,年复一年,最终也成了大书法家.23.给短文加一个题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4.根据解释,在文中找出相对应的词语并写下来.(1)集中精神,集中注意力. (_______________)(2)坚持到底,一点不放松. (_______________)25.王献之听了父亲的话后明白了什么?请用“”画出来.自那以后他又是如何做的呢?请用“”画出来.26.你最想学习什么本领呢?你准备如何学好这项本领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参考答案1.sī tíng jiēdiē zhòng mòchí qì dé2.各样叶秋天云习习光色张舞3.部首扌 6 ①4.有一次,他跟小伙伴们在后院里玩耍. 院子里有一口大水缸,有个小孩爬到缸沿上玩,一不小心,掉到缸里. 别的孩子们一见出了事,吓得边哭边喊,跑到外面向大人求救.司马光却急中生智,从地上捡起一块大石头,使劲向水缸砸去,“砰!”水缸破了,缸里的水流了出来,被淹在水里的小孩得救了.5.宋史·司马光宋瓮沉着冷静司马光砸缸破瓮救友6.B7.C8.B9.A10.C11.B12.√13.√14.×15.D A B C16.C A D E17.因为列宁已经知道男孩是诚实的,所以他没再问那个男孩. 落入瓮中的小孩被司马光救了出来.18.只有上课认真听讲,才能取得好成绩. 多么可怜的孩子啊,我会尽我所能去帮助你们的. 手舞足蹈太好了19.C20.B21.C22.B23.王献之练字24.聚精会神坚持不懈25.要写好字没有秘诀,只有靠坚持不懈(xiè)地勤学苦练.王献之每天早早起来练字,日复一日,年复一年,最终也成了大书法家. 26.我最想学好钢琴,我准备每天坚持练习,熟能生巧.。
司马光好学阅读理解

司马光好学阅读理解《司马光好学阅读理解》小朋友们,你们听说过司马光吗?他可是一个特别厉害的人哟!司马光小时候可喜欢读书啦!不管是白天还是晚上,他总是手不释卷。
有一次,司马光和小伙伴们一起在后院玩耍。
突然,有个小伙伴掉进了大水缸里,其他小伙伴都吓坏了,有的哭,有的跑。
只有司马光特别冷静,他搬起一块大石头,用力砸破了水缸,救出了小伙伴。
从那以后,司马光更加努力地读书学习,因为他知道,只有多学知识,才能变得更聪明,才能在遇到困难的时候想到好办法。
我们也要像司马光一样,热爱读书,好好学习,这样才能成为聪明又勇敢的孩子!《司马光好学阅读理解》亲爱的小朋友们,今天我要给你们讲一个司马光好学的故事。
司马光是北宋时期的一位大名人。
他小的时候,总是早早地起床读书,晚上也会点着油灯一直读到很晚。
就算是夏天天气很热,他也不偷懒,照样认真学习。
有一回,司马光的家里来了很多客人,大家都在院子里玩得很开心。
可是司马光却一个人躲在书房里读书,一点儿都不受影响。
正是因为司马光这么勤奋好学,所以他长大后成为了一个很有学问的人。
小朋友们,我们也要向司马光学习,珍惜时间,努力读书哟!《司马光好学阅读理解》小朋友们好呀!今天咱们来讲讲司马光好学的事儿。
司马光从小就是个爱学习的孩子。
他读书的时候可专心啦,别人叫他出去玩,他都不去。
记得有一次,司马光的姐姐给他准备了一盘很好吃的果子。
可是他读书读得太入迷了,居然都没发现果子放在旁边。
等他读完书,果子都坏啦。
因为司马光这么努力地学习,所以他知道了很多很多的知识,还写了一本很有名的书呢!我们也要像司马光一样,认真读书,将来成为有本领的人!《司马光好学阅读理解》小朋友们,你们知道司马光吗?他是一个特别爱学习的人。
司马光小时候,为了能有更多的时间读书,他专门给自己做了一个圆木枕头。
这个枕头很神奇哦,只要他一翻身,头就会从枕头上滑下来,然后他就会醒,接着继续读书。
有一天,司马光的小伙伴们约他去钓鱼,他摇摇头说:“我要读书,没时间去。
司马光好学阅读答案

司马光好学阅读答案【篇一:司马光好学《三朝名臣言行录》原文及翻译、阅读答案】问不若人,群居讲习,众兄弟既成诵,游息矣;独下帷绝编,迨能倍诵乃止。
用力多者收功远,其所精诵,乃终身不忘也。
温公尝言:“书不可不成诵,或在马上,或中夜不寝时,咏其文,思其义所得多矣。
”【译的能力不如别人。
大家在一起学习讨论,别的兄弟已经会背诵了,去玩耍休息了;(司马光却)独自苦读,像董仲舒和孔子读书时那样专心和刻苦,一直到能够熟练地背诵为止,(由于)读书时下的力气多,收获就长远,他所精读和背诵过的书,就能终身不忘。
司马光曾经说:“读书不能不背诵,在骑马走路的时候,在半夜睡不着觉的时候,吟咏读过的文章,想想它的意思,收获就多了!”【阅读训练】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①患记问不若人②迨能倍诵乃止③迨能倍诵乃止④咏其文 2.与“迨能倍诵乃止”中“倍”的用法不同的一项是()a.祗辱于奴隶人之手b.才美不外见c.满坐宾客无不伸颈侧目 d.京中有善口技者3.本文中概括主旨的句子是:()a.用力多者收功远。
b.其所精通乃终身不忘。
c.书不可不成诵。
d.咏其文,思其义,所得多矣。
4.文中“独下帷绝编”意思是只有司马光徇自苦读。
我们学过一个类似的成语也是形容读书勤奋,这个成语是答案:1.①担心②等到③才④吟咏 2.d 3.c 4.韦编三绝五)答案:1.d 2.①欧阳修四岁时父亲就去世了②只是致力读书 3.勤学苦练、专心致志 4.家长的善于教育,严格要求。
【篇二:文言文阅读训练五-----司马光好学】弟既成诵,游息123456矣;独下帷7绝编8,迨9能倍诵10乃11止。
用力多者收功远,其所精诵,乃终身不忘也。
温公尝12言:“书不可不成诵。
或13在马上,或中夜不寝时,咏14其文,思其义,所得多矣。
”选自朱熹编辑的《三朝名臣言行录》或西汉刘向《说苑》注释 1.司马温公:即司马光,北宋政治家、史学家,司马光死后被封以“温国公”的称号,故称司马温公。
小学语文课外文言文阅读精练及答案

课外文言文阅读精练一司马光七岁,凛然如成人,闻讲?左氏春秋?,爱之,退为家人讲,即了其大旨。
自是手不释书,至不知饥渴寒暑。
群儿戏于庭,一儿登瓮,足跌没水中,众皆弃〔去〕,光持石击瓮,〔破〕之,水迸,儿得活。
1.解释括号里的词。
〔1〕众皆弃去〔〕〔2〕破之..〔〕翻译下面的句子。
自是手不释书,至不知饥渴寒暑。
“破瓮救人〞的故事反映了司马光的机智聪颖。
机智聪颖在某种程度上也是一种创新思维。
创新思维的事例古今中外不胜枚举。
请举一例。
2.二孟子幼时,其舍近墓,常嬉为墓间之事,其母曰:“此非吾所以处吾子也。
〞遂迁居市旁,孟子又嬉为贾人街卖之事。
其母曰:“此又非吾所以处吾子也。
〞复徙居学宫旁。
孟子乃嬉为俎豆揖让进退之事,其母曰:“此可以处吾子矣。
〞遂居焉。
〔选自刘向?烈女传?〕解释以下词语。
A.嬉:B.贾人:这段文字源自历史典故:。
三曾子之妻之市,其子随之而泣。
其母曰:“女还,顾反为女杀彘。
〞妻适市来,曾子欲捕彘杀之。
妻止之曰:“特与婴儿戏耳。
〞曾子曰:“婴儿非与戏也。
婴儿非有智也,待父母而学者也。
听父母之教。
今子欺之,是教子欺也。
母欺子,子而不信其母,非所以成教也。
〞遂烹彘也。
[注释]①曾子:孔子的弟子;②女:通“汝〞;③顾:回来;④彘:猪;⑤特:只不过。
1.以下各组中加点词意义相同的一组是〔〕①曾子之妻之市②听父母之教①其子随之而泣②今子欺之C.①汝还②顾反为汝杀彘解释加点的词。
〔1〕妻止之止〔〕〔2〕遂烹彘也遂....〔〕将下面的句子译为现代汉语。
婴儿非有智也,待父母而学者也,听父母之教。
读了这个故事后,你认为曾子有必要杀彘吗?为什么?请举一个你生活中的实例作简答。
四宋人有耕者,田中有株,兔走触株,折颈而死。
因释其耒而守株,冀复得兔。
兔不可复得,而身为宋国笑。
解释以下文句中加点词的词义。
①兔走触株走〔〕..②因释其耒而守株释〔〕..③而身为宋国笑身〔〕..④冀复得兔冀〔〕..找出文中的议论句,并翻译这个句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司马光勤学【原文】司马光,宋哲宗时宰相,尝主编《资治通鉴》,为一时之名臣。
其幼时患记忆不若人,众兄弟既成诵而游息矣,独闭门不出,俟能讽诵乃已。
自言:“用力多者收功远,乃终身不忘也。
”及长,遍览古籍,博闻强志,曰:“书不可不成诵。
或马上,或中夜不寝时,咏其文,思其义,所得多矣。
”(选自宋·朱熹《三朝名臣言行录》)【参考译文】司马光是宋哲宗时期的宰相,曾经主编《资治通鉴》,是当时的名臣。
他幼年时,担心自己记诵诗书以备应答的能力不如别人,大家在一起学习讨论,别的兄弟已经会背诵了,去玩耍休息了,他却独自苦读,一直到能够熟练地背诵为止。
他自己说:“读书时下的力气多,收获就长远,他所精读和背诵过的书,就能终身不忘。
”时间长了,就读遍了古籍,见多识广,记忆牢固,他说:“读书不能不背诵,在骑马走路的时候,在半夜睡不着觉的时候,吟咏读过的文章,想想它的意思,收获就多了!”【阅读训练】1.解释:(1)尝:曾经;(2)为:担任;(3)若:如;(4)既:已经;(5)俟:等到;(6)已:停止;(7)及:等到;(8)或:有时2.翻译:(1)用力多者收功远,乃终身不忘也。
译文:(由于)读书时下的力气多,收获就长远,他所精读和背诵过的书,就能终身不忘。
(2)及长,遍览古籍,博闻强志译文:等到他长大了,读遍了古代书籍,见多识广,记忆牢固。
3.司马光学习的特点是:(用自己的话回答)答:发奋苦读勤学,咏其文,思其义,于是所得多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