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开放练习题

合集下载

改革开放,习题精选

改革开放,习题精选

习题精选一、选择题1、1980年,我国在福建设立的经济特区是:()A、深圳B、珠海C、汕头D、厦门2、在改革开放中,被誉为“一夜崛起之城”的是:()A、上海B、深圳C、珠海D、厦门3、中国面积最大的经济特区是:()A、广东B、深圳C、海南D、浦东4、二十世纪七十年代,首先进行“分田包产到户,自负盈亏”的是( )小岗村农民。

A、安徽肥西B、安徽凤阳C、河北沧州D、贵州关岭5、农村改革以前,农民生产积极性不高,以下分析其原因的表述中,你认为不准确的一项是( )A、农村人民公社是吃大锅饭。

B、农民缺少生产自主权。

C、农民劳动一年,收入却不多。

D、农民文化思想素质较低。

6、有企业改革为重点的城市改革全面展开于()A、1978年B、1985年C、1992年D、2000年7、1992年,党的()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后,国有企业改革加快了步伐。

A、十一届三中全会B、十二大C、十三大D、十四大二、填空题1、()在短短几年的时间内,建成一座繁华的现代化城市,成为经济特区的代表,对个开放的“窗口”。

2、()已发展成为国际化的经济中心和金融中心。

3、国有企业改革主要在三个方面进行,即把原来单一的()经济发展为以公有制经济为主体的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对国有企业实行(),逐步扩大企业的生产经营自主权,实行经营责任制;实行()为主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制度。

4、中共十四大后,国有企业改革加快了步伐,在大中型企业推行()、(),向建立现代企业制度迈进。

三、材料解析题阅读下列材料材料1:说凤阳,道凤阳,凤阳本是好地方,自从出了朱皇帝,十年倒有九年荒。

——明代流传于民间的凤阳花鼓词材料2:凤阳地多不打粮,碾子一住就逃荒,只见凤阳女出嫁,不见新娘进凤阳。

——“文革”中流传于民间的凤阳花鼓词材料3:说凤阳,道凤阳,改革鼓点先敲响,三年跨了三大步,如今飞出金凤凰。

——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民间流传的凤阳花鼓词回答:各段民间花鼓词是在怎样的背景下产生的?从材料2到材料3发生巨大转变的原因是什么?参考答案:一、1、D 2、B 3、C 4、B 5、D 6、B 7、D二、1、深圳2、上海浦东开发区3、公有制、政企分开、按劳分配4、公司制、股份制三、材料一反映了朱元津在内的历代封建统治者对农民残酷压迫,造成安徽凤阳的贫穷落后;材料二反映了“文革”期间,“左”倾错误发展到阶级斗争为纲,造成包括凤阳在内的全国许多地方生产停滞的情况;材料三反映的是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凤阳率先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树,使经济出现迅速发展的情况。

初二历史改革开放练习题

初二历史改革开放练习题

初二历史改革开放练习题改革开放是中国历史上一次重大的历史事件,对于中国乃至全球的影响不可忽视。

下面是一些与改革开放相关的练习题,供初二历史学习者参考。

一、选择题1. 改革开放政策的确立时间是:A. 1949年B. 1966年C. 1978年D. 1989年2. 改革开放政策的主要提出者是:A. 邓小平B. 毛泽东C. 周恩来D. 林彪3. 改革开放的目标是:A. 实现共产主义社会B. 推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C. 恢复封建社会D. 发展资本主义经济4. 改革开放政策的重点领域是:A. 农业B. 工业C. 金融D. 教育5. 改革开放以前,中国的对外贸易政策是:A. 封闭型B. 自由贸易型C. 平等互利型D. 超前型二、填空题1. 改革开放政策的基本原则是____________。

2. 改革开放的标志性事件是____________。

3. 在改革开放初期,首次引入了____________制度。

4. ____________成为改革开放后的第一个经济特区。

5. 改革开放政策的提出带来了中国经济的____________。

三、解答题1. 简述改革开放对中国经济的影响。

2. 举例说明改革开放后中国取得的重要成就。

3. 你认为改革开放给中国带来了哪些挑战?如何应对?四、案例分析某村庄在改革开放后逐渐发展起来,成为一座繁荣的小镇。

请你根据这个案例回答以下问题:1. 改革开放对该村庄带来了哪些变化?2. 这个村庄是如何利用改革开放的机遇实现发展的?3. 除了经济发展,这个村庄还从改革开放中受益了哪些方面?总结:通过练习题的形式,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和回顾改革开放在中国历史中的地位和重要性。

希望同学们能够通过这些题目对改革开放有更深入的理解,为今后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加油!。

改革开放史测试题

改革开放史测试题

以下是我为您准备的改革开放史测试题,希望能够帮到您:1. 改革开放的起始时间是什么?A. 1978年B. 1987年C. 1978-1987年D. 无法确定2. 改革开放的主要内容是什么?A. 实行市场经济体制B. 推动农村改革C. 扩大对外开放D. 加强国家干预3. 改革开放对中国的影响是什么?A. 促进了经济发展B. 改变了社会结构C. 改变了国际地位D. 导致了环境污染4. 改革开放时期,中国在哪些领域取得了重大进展?A. 农业B. 工业C. 科技D. 金融E. 交通和通信F. 教育G. 文化H. 政治体制改革5. 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的时间是什么?A. 1997年B. 2007年C. 2008年D. 不确定6. 改革开放后,中国的经济发展与之前相比有什么变化?A. 经济发展速度加快B. 经济结构发生了变化C. 社会福利水平提高D. 外贸出口增长迅速E. 以上都是7. 在改革开放时期,中国政府采取了哪些措施来推动经济发展?A. 加强基础设施建设B. 鼓励创业和创新C. 加强环境保护和资源节约D. 加强社会保障体系E. 以上都是8. 在改革开放时期,中国与世界其他国家的经济联系发生了哪些变化?A. 对外贸易量增加B. 对外投资增多C. 技术交流增加D. 对外合作加强E. 以上都是。

以下是我对改革开放史的个人总结:改革開放是我国历史上的一个重要事件,它对于中国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从最初的农村改革,到后来的全面改革开放,中国的经济和社会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这期间,中国的经济实力得到了提升,对外开放也使中国更好地融入了全球经济体系。

同时,改革开放也促进了科技、教育、文化、政治等方面的改革和发展,使中国逐渐成为一个更加开放、包容、现代化的国家。

总的来说,改革开放是中国历史上一个重要的里程碑,它为中国的未来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第七章-社会主义改革开放练习题及参考答案

第七章-社会主义改革开放练习题及参考答案

第七章社会主义改革开放理论练习题及参考答案一、单选题1.我国社会主义改革是一场新的革命,其性质是( C)A. 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B. 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根本变革C. 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D. 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2.我国社会主义经济体制改革与政治体制改革的关系表现为 (D)A.前者是目的,后者是手段B.前者是基础,后者是目标C.前者是内容,后者是形式D.二者相互依赖,相互配合3.邓小平明确指出“改革是中国的第二次革命”,这一概括是从:(A)4.邓小平多次指出,在改革中,我们必须始终坚持的两条根本原则是(D)A.不断发展生产,增加社会财富B.扩大改革开放,增强综合国力C.实行按劳分配,改善人民生活D.坚持公有制为立体,实现共同富裕5.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重要结合点是 (A)A.不断改善人民生活B.把改革的力度、发展的速度和社会可以承受的程度统一起来6.邓小平指出,一个国家“要摆脱贫困,在经济政策和对外政策上都要立足于自己的实际,不要给自己设置障碍,不要孤立于世界之外。

根据中国的经验,把自己孤立于世界之外是不利的。

”这句话强调的是:(B)7.十七大报告提出,坚持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把“引进来”和“走出去”更好结合起来,扩大开放领域,优化开放结构,提高开放质量,完善(A)的开放型经济体系,形成经济全球化条件下参与国际经济合作和竞争新优势。

A 内外联动、互利共赢、安全高效B 内外互补、互惠互利C 与世界经济一体化相适应D 与国际市场接轨8、党的十八界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中提出重大战略判断是(C)A 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一百年不动摇B 本世纪中叶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C 坚持发展仍是解决我国所有问题的关键D 本世纪前二十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9、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三个重要支点是(C)A 改革、开放、党的领导B 政府、市场、社会C 改革、发展、稳定D 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10、全面深化改革的要立足于(B)A 我国处于总体小康社会水平B 我国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C 我国处于从农业国向工业国转变的阶段D 我国属于发展中社会主义国家二、多选题1.邓小平提出,在改革中我们必须始终坚持的根本原则是 (AD)C.坚持社会主义与市场经济的结合2.虽然邓小平指出:“改革是第二次革命”,但并不是说改革与革命没有区别。

第七章社会主义改革开放练习试题和参考答案解析

第七章社会主义改革开放练习试题和参考答案解析

第七章社会主义改革开放理论练习题及参考答案一、单选题1.我国社会主义改革是一场新的革命,其性质是( C)A. 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B. 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根本变革C. 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D. 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2.我国社会主义经济体制改革与政治体制改革的关系表现为 (D)A.前者是目的,后者是手段B.前者是基础,后者是目标C.前者是内容,后者是形式D.二者相互依赖,相互配合3.邓小平明确指出“改革是中国的第二次革命”,这一概括是从:(A)A.扫除发展社会生产力的障碍这个意义上说的B.对社会各个方面要进行根本性变革的意义上说的C.根本上改革束缚我国生产力的经济体制的意义上说的D.根本上改革束缚我国生产力的政治体制的意义上说的4.邓小平多次指出,在改革中,我们必须始终坚持的两条根本原则是(D)A.不断发展生产,增加社会财富B.扩大改革开放,增强综合国力C.实行按劳分配,改善人民生活D.坚持公有制为立体,实现共同富裕5.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重要结合点是 (A)A.不断改善人民生活B.把改革的力度、发展的速度和社会可以承受的程度统一起来C.在社会稳定中推动改革发展D.通过改革发展促进社会稳定6.邓小平指出,一个国家“要摆脱贫困,在经济政策和对外政策上都要立足于自己的实际,不要给自己设置障碍,不要孤立于世界之外。

根据中国的经验,把自己孤立于世界之外是不利的。

”这句话强调的是:(B)A.改革是社会主义中国的强国之路B.对外开放是我国必须长期坚持的基本国策C.四项基本原则是立国之本D.社会主义建设必须以经济建设为中心7.十七大报告提出,坚持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把“引进来”和“走出去”更好结合起来,扩大开放领域,优化开放结构,提高开放质量,完善(A)的开放型经济体系,形成经济全球化条件下参与国际经济合作和竞争新优势。

A 内外联动、互利共赢、安全高效B 内外互补、互惠互利C 与世界经济一体化相适应D 与国际市场接轨8、党的十八界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中提出重大战略判断是(C)A 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一百年不动摇B 本世纪中叶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C 坚持发展仍是解决我国所有问题的关键D 本世纪前二十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9、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三个重要支点是(C)A 改革、开放、党的领导B 政府、市场、社会C 改革、发展、稳定D 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10、全面深化改革的要立足于(B)A 我国处于总体小康社会水平B 我国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C 我国处于从农业国向工业国转变的阶段D 我国属于发展中社会主义国家二、多选题1.邓小平提出,在改革中我们必须始终坚持的根本原则是 (AD)A.坚持公有制经济的主体地位B.坚持按劳分配与按要素分配相结合C.坚持社会主义与市场经济的结合D.坚持共同富裕E.坚持多种经济成分共同发展2.虽然邓小平指出:“改革是第二次革命”,但并不是说改革与革命没有区别。

改革开放练习题

改革开放练习题

1、“大包干,大包干,直来直去不拐弯。

保证国家的,留足集体的,剩下都是自己的。

”这首歌谣反映的是1978年以来在我国农村逐步实行的()
A.土地改革B.三大改造
C.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D.人民公社化运动
2、“边陲小镇,首批特区,一夜崛起,开放窗口”所描述的城市是()
A.xxB.xxC.xxD.xx
3、以国有企业改革为重点的城市改革全面展开于()A.1978年B.1985年
C.1992年D.2000年
4、阅读下列材料:
1979年(对于中国是不平凡的一年),中国农民以特有的首创精神奏响了改革的序曲;这一年,深圳等经济特区开始筹建,打开了中国对外开放的窗口;这一年,一次跨越太平洋的行程构建了中美两国新的合作基础。

——摘编自《复兴之路》
请回答:
(1)材料中的“改革”是我党在哪次会议中提出的?会议形成了以谁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集体?从此,中国历史进入哪一时期?
(2)改革首先从农村开始,请写出它的重要举措。

(3)与材料中“开放”的城市同时被确定为经济特区的还有哪些?
【参考答案】
1C 2D 3B
4、(1)十一届三中全会;邓小平;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2)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3)xx、xx、xx
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消金兽。

佳节又重阳,
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

莫道不消魂,玉枕纱厨,帘卷xx,半夜凉初透。

人比黄花瘦。

第七章 社会主义改革开放理论习题

第七章  社会主义改革开放理论习题

第七章社会主义改革开放理论习题一、单项选择题1、社会主义改革开放是(C )A、社会主义国家的立国之本B、社会主义建设的中心C、社会主义国家的富民之路D、执政党建设的重要内容2、社会主义的基本矛盾是(D)A、敌我矛盾B、人民内部矛盾C、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D、生产关系和生产力之间的矛盾、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之间的矛盾3、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三者关系的重要结合点是(B)A、把改革的力度、发展的速度和社会可以承受的程度统一结合起来B、不断改善人民生活C、在社会政治稳定中推进改革和发展D、靠深化和继续发展解决改革和发展中产生的新问题和新矛盾4、社会主义国家的改革,其性质应该是(D)A、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改革B、社会主义经济运行方式的改革C、社会主义原有体制的修补D、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二、多项选择题1、把实行对外开放定为基本国策,最重要的依据是(A、B)A、现在的世界是开放的世界B、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C、世界的多极化在曲折中发展D、时代的主题是和平与发展E、世界需要中国2、坚持自力更生与发展对外经济关系的相互关系是(A、C)A、自力更生是发展对外经济关系的基础B、发展对外经济关系是自力更生的基础C、发展对外经济关系可以增强自力更生的能力D、发展对外经济关系会削弱自力更生的能力E、发展对外经济关系与自力更生是相互对立的3、我国实行对外开放,发展对外经济关系内容和形式有(A、B、C、D、E)A、发展对外贸易B、开展对外技术交流,引进先进技术C、加强国际资金往来,积极利用外资D、加强国际劳务合作,对外承包工程E、发展国际旅游业三、简答题1、如何理解改革、发展、稳定之间的关系?答:(1)、发展是目的(2)、改革是动力。

(3)、稳定是前提。

稳定是改革、发展的前提条件,也是发展的重要要求。

(4)、改革发展稳定是一个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整体,缺一不可。

2、我国实行对外开放的主要原因是什么?答:第一,是对当代世界经济、科技发展和国际形势发展敏锐观察的结果。

人教版历史社会八年级下册《第9课改革开放》随堂练习附答案

人教版历史社会八年级下册《第9课改革开放》随堂练习附答案

第9课改革开放班级:姓名:●作业导航1.知道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和国企改革的主要内容。

2.了解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发展需要的基本原则。

3.探讨深圳等经济特区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作用和影响。

一、单项选择题1.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国内的改革首先开始于()A.城市B.农村C.国有企业D.政府机关2.作为实行对外开放政策的产物,我国建立的第一批经济特区包括()①上海②深圳③汕头④珠海⑤厦门⑥海南岛A.①②③④⑤⑥B.②③④⑤⑥C.①②③④⑤D.②③④⑤3.城市改革的重点是()A.国有企业的改革B.实施菜篮子工程C.加强下岗职工再就业工作D.完善城市功能4.我国目前共设立了经济特区()A.4个B.14个C.5个D.6个5.现在,我国对外开放由内地向沿海形成的格局是()A.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经济开放区——内地B.沿海开放城市——经济特区——沿海经济开放区——内地C.内地——沿海经济开放区——沿海开放城市——经济特区D.西部开发区——中部地区——沿海开放区——沿海开放城市6.中共十四大提出的关于经济改革的重要目标是()A.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B.完善有关社会经济发展的法制建设C.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D.全面发展外向型经济7.下列关于农村改革情况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在农村建立生产责任制是中央经过多方论证采取的做法B.农村生产责任制的主要形式是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C.农村改革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促进了农村经济发展D.农村乡镇企业的迅速发展是党和政府推动农村改革的重要成果8.党的十四大后,国有大中型企业推行的主要改革内容是()A.采取改组、联合等形式加快改革步伐B.推行股份制、公司制,建立现代企业制度C.政企分开,实行经营责任制D.发展以公有制为主体的多种所有制经济二、综合题9.列举我国已经设立的经济特区。

10.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1 头遍哨子不买账,二遍哨子伸头望,三遍哨子慢慢晃。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8郑州二模】2018年是中国改革开放40周年。

这40年,承载着当代中国最丰富的一段记忆,其中有一部分叫做“春运”。

40年来,中国高速公路从无到有、迅速崛起,民航、铁路先后完成公司制改革,高铁技术从学习引进到引领全球。

“春运的车轮”与“改革的车轮”一路同行,从1978年发送乘客1亿人次到2018年的30亿人次,从拥挤不堪的绿皮火车到快捷舒适的“复兴号”高铁,从硕大松垮的编织袋到硬朗优质的行李厢,车辆提速、路网加密,千里故乡能一日往返,“人在囧途”的困境成为历史,80%的车票由互联网售出,以往昼夜排队购票的“长龙”踪迹不见;高铁、飞机能连免费wifi,外卖可以准时送到车厢,泡面的“江湖地位”风光不再……40年春运的巨变,见证了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历程,也为我国进一步深化改革提供了诸多启迪。

结合上述材料,运用相关知识,思考下列问题:
(1)春运40年的巨变,折射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取得的哪些成就?(三方面即可)
(2)我国破解春运困局的成功经验,对进一步深化改革有哪些启迪?(三方面即可)
(2018年河南中考B卷)2018年是我国改革开放40周年。

40年来,每个中国人都在用自己的辛勤劳动推动国家富强和社会发展,每个中国家庭的生活都发生了巨大变化。

为参与研究性性学习活动,初中生小林在家里翻出了三张老照片。

A改革初期的农民住房B、几家人围坐在一起看电视C、1981年的火车票
爷爷说:我就是在照这样的院子里长大的,现在咱家生活在城市里,住房宽敞明亮;最先是像黑片B里一样,几家人围在一起看黑自电视,后来有了彩电,有了数字电视、智能电视,现在手机上都可以看直播;照片C是我1981年到郑州州出差时买的火车票,按当时的收入水平看票价很贵,也很难买到,如今火车票可以在网上购买,高铁、高速公路等出行方式便捷又舒=舒适。

“老照片见证中国发展”研究性学习活动正在进行,请你参与并完成如下任务:
(1)老照片见证的中国40年巨大发展,带给你哪些感悟?(三个方面即可)
(2)作为新时代的中华儿女,你打算怎样为国家发展做出贡献?(两个方面即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