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鸡基本习性常识

合集下载

山鸡养殖技术知识大全介绍

山鸡养殖技术知识大全介绍

山鸡:又叫野鸡、雉鸡。

性情活泼,善于奔走而不善飞行,喜欢游走觅食,奔跑速度快,高飞能力差,只能短距离低飞并且不能持久。

食量小,食性杂,胃囊较小,容纳的食物也少,喜欢吃一点就走,转一圈回来再吃。

山鸡是杂食鸟,喜欢各种昆虫、小型两栖动物、谷类、豆类、草籽、绿叶嫩枝等。

人工养殖山鸡,可以适合大群饲养环境。

山鸡具有较高的经济价值,肉质细嫩鲜美,野味浓,其蛋白质含量高。

《CCTV7农广天地正版光盘——山鸡养殖技术》(68元包特快专递邮费)山鸡,学名环颈雉,也叫雉鸡,是一种具有观赏、药用和食用价值的特种禽类。

山鸡的全身是宝。

山鸡肉营养丰富,各种维生素成分含量多,而且是高蛋白低脂肪的上等美味;常吃山鸡肉可以健身强体、益寿延年,还可使人聪明。

本片介绍:1、“棚架式”鸡舍的建造;2、引种;3、孵化前的准备工作;4、孵化程序;5、雏山鸡的饲养和管理;6、成年山鸡的饲养和管理;7、山鸡“产蛋鸡”的饲养和管理;8、山鸡常见病的防治;9、几种常见疾病的预防措施等技术。

《金盾出版社正版光盘——山鸡养殖新技术》(68元包特快专递邮费)讲述了集肉用、观赏和药用于一身的名贵野味珍禽山鸡的各种生活习性及养殖方向的各种注意事项。

针对性强,具有很好的参考、指导作用。

01 山鸡的生活习性02 山鸡养殖场的建设03 山鸡的繁育技术04 山鸡育雏期的饲养管理05 山鸡育成期的饲养管理06 种用山鸡的饲养管理07 山鸡场的卫生防疫《正版图书——雉鸡养殖技术》图书,内容包括:雉鸡的生物学及经济学特性、雉鸡场的建筑和设备、雉鸡的营养及饲料、雉鸡的品种选育与繁殖、雉鸡的饲养管理、雉鸡的销售加工、雉鸡养殖的经济核算、雉鸡狩猎场的经营、雉鸡卫生防疫的基本知识和雉鸡常见病的防治等10章。

书中主要介绍了地产山鸡和美国七彩山鸡,内容通俗易懂,技术科学实用。

本书不仅可供雉鸡饲养场和饲养户用于指导生产,也可供有关科研单位、农业院校技术人员和师生参考。

第一章雉鸡的生物学及经济学特性一、雉鸡的生物学特性二、雉鸡的经济价值三、雉鸡人工养殖的概况第二章雉鸡场的建筑和设备一、场址的选择及建筑布局二、主要设备第三章雉鸡的营养及饲料一、雉鸡的消化系统二、雉鸡饲料的种类及特征三、雉鸡的营养需要及饲料配方第四章雉鸡的品种选育与繁殖一、雉鸡的品种与选育二、雉鸡的繁殖三、雉鸡种蛋的孵化四、育雏第五章雉鸡的饲养管理一、中雏的饲养管理二、大雏的饲养管理三、种雉鸡的饲养管理四、商品雉鸡的饲养技术第六章雉鸡的销售与加工一、雉鸡的销售二、粗加工及贮藏三、雉鸡副产品的综合利用第七章雉鸡养殖的经济效益核算一、影响雉鸡的因素二、商品性雉鸡的成本核算三、饲养雉鸡的盈利因素第八章雉鸡狩猎场的经营一、经营雉鸡狩猎场的意义二、狩猎雉鸡的驯养技术三、狩猎场的经营管理第九章雉鸡卫生防疫的基本知识一、疫病的传染来源二、疫病的预防和控制第十章雉鸡常见病的防治一、传染病二、其他疾病。

山鸡的养殖技术,山鸡养殖技术,山鸡养殖方法

山鸡的养殖技术,山鸡养殖技术,山鸡养殖方法

野鸡(山鸡)养殖技术目前,整个农业已经进入以调整结构、提高效益为特征的新阶段,发展特禽养殖业,是促进农村养殖经济“高产、优质、高效”的重要途径据市场信息反馈,野鸡(山鸡)在国内外市场上走俏。

一些省市的外贸单位大量收购野鸡(山鸡)出口。

在国内市场上,不少城市野鸡(山鸡)供不应求。

有价无货。

国内外对野鸡(山鸡)的需求量仍在增长,国内野鸡(山鸡)肉在城市市场售价50~60 元/kg,发展野鸡(山鸡)特禽养殖正当其时。

同时,野鸡(山鸡)羽毛鲜艳,有些地方加工制成标本每架售价300 元左右,需求量很大。

养殖野鸡(山鸡)可当年建场,当年投产,当年见效。

正确引导野鸡(山鸡)的生产,积极开拓国内外市场,加强科学化生产管理,将会产生可观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发展野鸡(山鸡)养殖大有可为。

1 野鸡(山鸡)的生物学特性1.1野鸡(山鸡)的形态结构雄野鸡(山鸡)体长80cm 左右,体重1.2kg 左右。

头部具黑色光泽,有显眼的耳羽簇,宽大的眼周裸皮鲜红色。

有些亚种有白色颈圈。

身体披金挂彩,满身点缀着发光羽毛,从墨绿色至铜色至金色;两翼灰色,尾长而尖,褐色并带黑色横纹。

雌野鸡(山鸡)体形较小,体长60cm 左右,体重0.8 kg 左右。

雌野鸡(山鸡)没有雄野鸡(山鸡)那样鲜艳的羽毛,羽色暗淡,周身密布浅褐色斑纹。

野鸡(山鸡)被赶时能迅速起飞,飞行快,声音大。

雏雉全身被黑灰色绒毛,绒毛洁净蓬松,长短整齐,叫声响亮而清脆,颧部具很多的白色;胸部淡黄色;肋部具丰富的橘黄色。

1.2 野鸡(山鸡)的生活习性野鸡(山鸡)适应性强,平原、丘陵、山地等各种地形都有它们的活动踪迹。

夏天32℃的炎热高温,冬季-35℃的严寒低温,野鸡(山鸡)也均能生存。

野鸡(山鸡)胆小机警,野外生存的野鸡(山鸡)常有集群性,在繁殖季节常以一强壮雄野鸡(山鸡)为中心,形成一稳定的野鸡(山鸡)繁殖群,若有它群雄性侵入,常会发生激烈的争斗。

针对野鸡(山鸡)此种特性,人工养殖野鸡(山鸡)应特别注意饲养密度不能过大,饲养密度过大时常容易导致群养野鸡(山鸡)发生“啄斗”现象。

南方野鸡活动规律

南方野鸡活动规律

南方野鸡活动规律
野鸡的生活规律是简单的,一般来说活动量也不是特别大,每天主要是寻找食物,到了交配繁殖期间都会以雄野鸡为核心与雌野鸡共同组成相对稳定的群体。

1、野鸡的环境适应性较强,耐高温、抗严寒,切温度为一45-35℃;从低海拔的丘陵、草原到海拔30凹米的高山,都有野鸡生存繁衍。

这一特性使人工饲养野鸡易于成功。

2、野生状态下,野鸡多以各种昆虫、螺、贩剑、农作物(高梁、稻谷和豆类等)、杂草、树籽、嫩叶等为食,并喜食沙砾。

野鸡犊囊较小,容纳食物量少,需少吃多餐。

3、野鸡需经常食用植物性蛋白与脂肪含量较高的食物(如豆类),以及绿色植物的茎叶(青草、麦苗、菜叶等)。

4、野鸡繁殖期间,喜食高蛋白、易消化的昆虫,既利于成年野鸡繁殖,又有利于育雏。

刚出壳的维野鸡以昆虫为食。

夏秋季炎热天气,雄野鸡率先走到水源,并发出“咯咯”的叫声,接着其他野鸡会相继前去饮水。

野鸡饮水多午觅食活动结束和下午开始觅食之前。

5、野鸡交配期,以雄野鸡为核心与其配隅(雌野鸡)共同组成相对稳定的群体,即“婚配群”,其规模通常不大,一般一雄配多雌(1:(2-4)),极个别的为一雄配一雌。

”婚配群"”活动范围较固定,有一定的占领区,如遇其他雄野鸡侵入,群体内的雄野鸡会与之强烈争斗。

6、野鸡孵化出新生个体以后,雌野鸡承担育吸工作。

幼维10天之后便开始啄食嫩青草、树叶等。

可见野鸡的这种生活习性造就了野鸡数量多的特点,同时这也离不开它们的聪明机智的。

野鸡生活习惯

野鸡生活习惯

野鸡生活习惯
野鸡是一种常见的家禽,它们生活在乡村和农村地区,经常在田野和农田中觅食。

野鸡的生活习惯与其他家禽有所不同,它们有着独特的生存方式和行为习惯。

首先,野鸡是一种喜欢自由自在的鸟类,它们喜欢在田野和草地上自由地觅食。

野鸡的食性比较杂,它们会吃谷物、昆虫、小动物和植物的种子等,因此常常在农田中寻找食物。

野鸡们经常在清晨和黄昏时分活动,它们会在田野上觅食,寻找食物。

其次,野鸡是一种有着强烈领地意识的鸟类。

它们会在自己的领地上筑巢繁衍
后代,并保卫自己的领地不受其他野鸡的侵犯。

野鸡们会用鸣叫和展示自己的羽毛来吸引异性,进行求偶和交配。

它们会在自己的领地上生活、觅食和繁衍后代,形成自己的家族群体。

此外,野鸡是一种喜欢群居的鸟类,它们常常成群结队地生活在一起。

野鸡们
在白天会聚集在一起,互相梳理羽毛、交流信息,还会一起觅食和休息。

在夜晚,它们会找到安全的地方,集体休息,保护自己不受天敌的侵袭。

总的来说,野鸡是一种有着独特生活习惯的鸟类,它们喜欢自由自在地生活在
田野和农田中,有着强烈的领地意识和群居习性。

我们应该尊重野鸡的生活习惯,保护它们的生存环境,共同和谐地生活在这个美丽的自然世界中。

山鸡养殖技术要点

山鸡养殖技术要点

山鸡的养殖技术要点山鸡是鸟纲鸡形目鸡科的重要鸟类,学名野鸡,又称山鸡、野鸡、环颈鸡,是世界上重要的狩猎禽之一,共有30余个亚种,颈部有白色颈环。

1.适应性广,抗寒,耐粗生活环境从平原到山区,从河流到峡谷,栖息在海拔300—3000米的陆地各种生态环境中,夏季能耐受32℃以上高温,冬季零下35℃也能在冰天雪地行动觅食,饮冰碴水,不怕雨淋。

2.集群性强繁殖季节以雄雉鸡为核心,组成相对稳定的繁殖群,独处一地活动,其他雄雉群不能侵入,否则开展强烈争斗。

自然状态下,由雌雉鸡孵蛋,雏雉鸡出生后,由雌雉鸡带领初生的雏雉鸡活动。

待雏雉鸡长大后,又重新组成群体,到处觅食,形成觅食群。

群体可大可小,因此,人工养殖的雉鸡,可以适合大群饲养环境,但密度过大时,妨碍采食,常发生互啄现象。

3.胆怯机警雉鸡在平时觅食过程中,时常抬起头机警地向四周观望,如有动静,迅速逃窜,尤其在人工笼养情况下,当突然受到人或动物的惊吓或有激烈的嘈杂噪音刺激时,会使雉鸡群惊飞乱撞,发生撞伤,头破血流或造成死亡。

笼养雄雉鸡在繁殖季节,有主动攻击人的行为,野生成年雌雄雉鸡常佯装跛行或拍打翅膀引开敌害,以保护幼雉鸡。

因此,养殖场要求保持环境安静,防止动作粗暴及产生突然的尖锐声响,以防雉鸡群受惊。

4.食量小,食性杂雉鸡胃囊较小,容纳的食物也少,喜欢吃一点就走,转一圈回来再吃。

雉鸡是杂食鸟,喜欢各种昆虫、小型两栖动物、谷类、豆类、草籽、绿叶嫩枝等。

人工养殖的雉鸡,以植物性饲料为主,配以鱼粉等动物性饲料。

据观察,家养雉鸡上午比下午采食多,早晨天刚亮和下午5—6时,是全天2次采食高峰;夜间不吃食,喜欢安静环境。

5.性情活泼,善于奔走,不善飞行雉鸡喜欢游走觅食,奔跑速度快,高飞能力差,只能短距离低飞,而且不能持久。

6.叫声特殊雉鸡在相互联系,相互呼唤时常发出悦耳的叫声。

就像“柯—哆—啰”或“咯一克一咯”。

当突然受惊时,则暴发出一个或系列尖锐的“咯咯”声,繁殖季节,雄雉鸡在天刚亮时,发出“克—多—多”欢喜清脆的啼鸣声,日间炎热时,雄雌雉鸡不叫或很少鸣叫[font]一、开发价值:1、食用价值:野鸡肉质细嫩鲜美,野味浓,其蛋白质含量高达30%,是普通鸡肉、猪肉的2倍,脂肪含量仅为0.9%,是猪肉的1/39、牛肉的1/8、鸡肉的1/10,基本不含胆固醇(见下表),是高蛋白质、低脂肪的野味食品。

山鸡的生活习性

山鸡的生活习性

山鸡的生活习性山鸡学名环颈难,别名又称山鸡、野鸡、七彩山鸡等。

它是世界上重要的狩猎野禽之一,也是世界上人工驯养最广泛的珍禽之一。

一、山鸡的种类及分布野生山鸡主要分布在亚洲各国,我国是重要的原产地。

自19世纪80年代引种美国驯养成功后,经一百多年的选育繁衍,现已遍布世界各地,品种达30多个。

我国共分布18个亚种,除西藏的部分高原和海南岛外,全国各省区都有分布。

云南省分布的主要有四川雏鸡、血山、孔雀难等,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有关科研部门借鉴外国驯养繁育经验和种源,培育出一批人工饲养的优良品种,如河北亚种山鸡、中国环颈山鸡、左家山鸡、黑化雏鸡、白山鸡等,为山鸡养殖的大发展奠定了种源基础。

二、山鸡的生物学特性(一)形态特征雄鸡的体形略小于家鸡,但尾长且逐渐变尖,公母山的外貌区别明显。

雄山羽毛艳丽,色彩斑斓。

头部呈铜褐色,两侧有白色眉纹带;脸部皮肤裸露呈绊红色,上缀黑色点状小羽;颈部绿色,似金属闪光,并在下部有一白色颈环连续不断;胸部铜红色呈金属反光,背和腰羽黄褐色,带黑色斑纹;脚趾灰色,咏灰褐色。

成年雌山鸡,上体呈黑、粟及褐色相杂状,头顶有沙色斑纹,眼睑淡红褐色。

公山一般体长35-36厘米,体重约1.5公斤;母难体长3233厘米,体重约1.2公斤。

(二)山鸡的生活习性1.适应能力强山鸡有较强的抵抗能力,夏季能耐30℃以上高温,冬天抗-30℃以下严寒。

所以,从海拔300-400米的丘陵地带至3000米以上的高寒山地,均有山鸡分布。

我国各地饲养实践表明:从湿热的南方到寒冷的东北,从东部沿海到西部高原,雄鸡都能适应生长,都可以大力发展人工饲养。

2.食物范围广山鸡属杂食性禽类,但以植物性食物为主,常在草丛、作物间采食植物的嫩芽、种子、果实等,也捕捉一些昆虫、蛆躬}、小型两栖动物为食。

一般情况下,植物性饲料占90%以上,动物性饲料不到10%雏鸡嗦囊较小,容纳食物量有限,喜欢少吃多餐,野外采食往往是吃一点就走,过一会儿又回过头来再吃。

野鸡的生活习性

野鸡的生活习性

野鸡的生活习性
野鸡是一种生活在田野和林地中的鸟类,它们有着独特的生活习性。

野鸡通常在清晨和傍晚活动,白天则会找到隐蔽的地方休息。

它们喜欢在开阔的地方觅食,主要以昆虫、种子、果实和植物的嫩叶为食。

野鸡的生活习性还包括结群觅食。

它们通常会成群结队地在田野中觅食,相互之间保持着密切的联系。

当有危险接近时,它们会发出警报声,提醒其他成员迅速逃离。

野鸡还有着良好的适应能力,能够适应不同的生存环境。

它们可以在不同的季节中找到适合的栖息地,从而保证自己的生存和繁衍。

除了觅食和休息,野鸡还有着一定的社交行为。

它们会通过各种方式来传递信息,包括鸣叫、振翅和姿态等。

这些行为不仅可以维持群体之间的联系,还可以帮助它们找到配偶和保护领地。

总的来说,野鸡的生活习性展现了它们对自然环境的适应能力和社会性行为。

它们在田野和林地中自由自在地生活着,成为了大自然中一道美丽的风景。

山鸡怎么养山鸡的生长繁殖

山鸡怎么养山鸡的生长繁殖

⼭鸡怎么养⼭鸡的⽣长繁殖 ⼭鸡是杂⾷鸟,喜欢各种昆⾍、⼩型两栖动物、⾕类、⾖类、草籽、绿叶嫩枝等。

⼈⼯养殖⼭鸡,可以适合⼤群饲养环境。

以下是由店铺整理关于⼭鸡怎么养的内容,希望⼤家喜欢! ⼭鸡的饲养⽅法 ⼀、通风降温。

在炎热的夏季尽量给⼭鸡创造⼀个良好的环境。

有条件的可把鸡舍搬迁到树⽊茂密的地⽅,如不能搬迁,⼀定要塔遮阳篷,防⽌太阳光直射在⼭鸡⾝上。

夏季⼀般采⽤室外养殖或室内外相结合的⽅法,既有运动场,⼜有遮风避⾬的地⽅,不论昼夜必须保持空⽓流通新鲜。

⼆、饮⽔清洁。

夏季⽓温⾼,⽔易污染,每天要换⽔两次。

换⽔时要⽤0.1%的⾼锰酸钾溶液刷洗⽔槽,必须保持有充⾜清洁的饮⽔,任何时间槽内都不能断⽔。

若⽓温超过35℃时,可在饮⽔中加⼊3%的⽩糖,有利于降温和防暑。

三、搞好防疫。

保持鸡舍清洁卫⽣,是减少疾病的根本措施。

除按时清扫圈舍外,每周可⽤百毒杀或灭菌灵(1:1000)喷雾消毒两次。

喷雾时应把⾷槽、⽔槽拿出后进⾏。

饲料中可加0.04%的⼟霉素,每周喂两次。

饮⽔中加青霉素每只1万单位,每周喂⼀次,以起到预防疾病的作⽤。

四、光照和饲喂。

夏季天⽓炎热,⼭鸡的采⾷⾼峰期⼀般在早上和晚上。

因此,在天亮前2⼩时开灯,并供⽔供⾷,晚上也要开灯2~3⼩时。

在开灯时间⾥,饮⽔、饲料必需充⾜,光线不易太强,每平⽅⽶3~4⽡的灯泡即可。

⼀般⽇喂3~4次。

每次喂料间隔时间应拉长,饲料的营养成分应全⾯,代谢能2700~2750千卡,粗蛋⽩23%以上,必需氨基酸齐全,并注意微量元素的添加和青饲料的塔配。

⼭鸡的外形特征 ⼭鸡的体形较家鸡略⼩,但尾巴却长得多。

雄⼭鸡体长90~100厘⽶(包括尾巴),尾长41~53厘⽶,体重1000~1500克。

雄⼭鸡⽻⾊华丽,头顶黄铜⾊,两侧有微⽩眉纹;眼周裸出,喉和后颈均⿊⾊,颈部为鲜艳的紫绿⾊,并具有⼀明显的⽩⾊颈环(环颈雉即因此得名);背部前⽅为⾦黄⾊,向后转栗红⾊,再后为橄榄绿⾊,均杂有⿊⽩斑纹;腰侧纯蓝灰⾊,向后转栗⾊;胸呈⾦属带紫的铜红⾊;尾⽻长,尾⽻中央黄褐⾊,两侧紫栗⾊,具有横斑。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XX基本习性常识A、xx 的外形特征:B、XX 的生活习性;山鸡全世界各个地区都有,有随季节变化小范围垂直迁徙的习性,夏天栖于海拔较高的针、阔叶混交林边的灌木丛中,秋季迁转到海拔低的避风向阳处。

C、XX的食性:山鸡的食性很杂,喜食植物的嫩叶、种子、果实等以及豆类、谷类,也食昆虫。

D、XX 的生理习性;山鸡的翅膀飞行能力差,不善于飞行,往往几次起落便不能再起飞,只是善于奔走,跳跃。

E、xx的繁殖习性:山鸡10-11个月可达性成熟,并开始繁殖,山鸡繁殖高峰期在5-6 月,年产蛋两窝,每窝10-15枚,蛋重25-28 克,多呈浅黄色椭圆形。

二、投资xx项目前期准备工作A、xx场舍的准备:在禽类养殖中,山鸡项目在场舍投资可算上较大的。

从科学节省的角度,种鸡应才取平养、商品鸡最好采取网笼。

平养种鸡场舍应选择在有利于排水干燥、背风向阳、无污染源、交通方便又不近村庄、厂矿,较为清静并有生卫水源和电源的地方。

每间鸡舍以32 平米为宜,规模养殖,每栋鸡舍长36米,宽8米、高2 米以上,鸡舍前设有活动场地,每间舍场之间用尼龙网或铁丝网分隔,上有防飞网。

笼养商品鸡场舍可因地制宜,因陋就简,利用旧厂房、库房改造。

B、山鸡笼具的准备:笼养商品鸡的笼具市场没有定型笼购买,可按鸡笼,也可按鸽笼,各养殖场可根据实际结合当地资源自定。

准备用具:一是孵化器,可用家鸡电力孵化器;二是育雏设备有育雏架、育锥笼、电暧气、育锥伞等。

三饲养用具如食槽、水槽。

C、xxxx技术的准备山鸡养殖技术相对比较复杂,需要掌握孵化、雏期保温、啄癖、叨蛋、配群、饲养等多方面技术,需要有专职人员负责。

特别是孵化技术,如养殖场不能自我解决孵化问题,在商品销售竞争中很难有利可图。

这就要不断学习养殖技术。

为帮助养殖总结经验本网开设了“山鸡知识讲座”和“山鸡技术文荟”栏目,可能给养殖户有所帮助。

D、xx鸡饲料的准备:山鸡系杂食性禽类,饲料十分简单,同于家鸡。

E、x x防疫准备:引进山鸡苗要注意防疫,需按日龄用马立克氏、传支、新城疫、法氏囊苗等。

F、xx购种的准备:引种前要全面、多方位了解供种货源,掌握选择有关的基本知识,要坚持到有种苗经营资格单位购买的原则、坚持比质比价比服务的原则、坚持就近购买的原则,购买好种苗质量。

三、饲养管理山鸡基本知识A、山鸡雏期养殖管理技术1)适时饮水与开食:雏雉出壳后24〜36小时开食,开食前应先饮水,饮水中最好加5%葡萄糖0.1%高锰酸钾,对不知道饮水的雏雉及时调教,使之尽快饮水,喂水后1〜2小时开食。

开食料要柔软,适口性好,营养丰富且易于消化,前3〜5天最好喂湿拌料。

在每次加料前清除剩料。

开食时每2〜3小时诱食1次,以后逐渐增加间隔时间,0〜2 周每天喂料6次,3〜4周每天5次。

一般随日龄的增大,采食量也递增,生长到接近成年体重时,对饲料的需要量趋于稳定。

2)温湿度调控:适宜的育雏温度为:1〜3日龄35〜34C, 4〜7日龄33〜32C, 2周龄31〜28C, 3周龄27〜24C, 4周龄为23〜22C, 5周龄后保持常温。

相对湿度1〜10日龄65%〜70%,11 日龄以后55%〜65%。

3)密度:随日龄变化,其体重、需用水等也会相应变化,应适时调整饲养密度,增加水、食槽数。

网箱平养或箱式育雏时密度为:1〜10日龄50〜60只/平方米,10〜20日龄30〜40只/平方米,此后可转入立体笼(蛋雉育雏用4层笼),21〜42日龄20〜30只/平方米,43〜60日龄10〜20只/平方米。

4)通风换气及室内环境控制:室内空气流通不好,氨气浓度过大,会直接影响雉鸡的生长发育,并可诱发慢性呼吸道疾病、眼病等疾病的发生。

应经常通风换气,保持室内空气新鲜,及时清粪、清扫地面,维持适宜的温度,定期带鸡消毒,及时疏散密度。

搞好室内环境是提高雏雉成活率的重要措施之一。

5)光照时间控制:雏雉对光照要求不太严格,初雏1〜3天保持24小时光照,4〜7天保持20〜22小时光照,此后,根据雏雉采食情况快转入自然光照。

3周前后转入立体笼时,第1 个晚上要全加光照,以使雏雉尽快适应新环境,多采用 3 瓦/ 平方米为宜,待雉群大部分采食、饮水后,即可采用自然光照。

6)免疫接种:结合本场情况制订好免疫程序。

B、xx成期养殖管理技术雏雉笼养6〜7周即可转入地面平养或转入育成雉笼。

至18周龄这一段时间是雉鸡生长发育最快的阶段,平均日增重10〜15克,至20周龄,已基本接近成年雉体重。

因此,6〜20 周龄阶段养管理饲是保证育成雉生长发育关键,在做好各项日常管理工作的同时,还应注意以下几点:1 )转群时间及注意问题:一般3月底至4月中旬孵化的雏鸡饲养至6〜8周龄时转群,夏季孵出的雏雉饲养至5〜6周龄即可转群。

转群前3天应派专人值夜班并给予24小时光照。

转群时还应注意将弱雏分离饲养,病残雏及时淘汰。

转入地面后1〜2周,选择温暖无风天气,打开门窗,让其到室内外运动场做短时间活动,以后逐渐延长,夜晚赶入室内。

2)后备种雉限饲:确定留作种用的育成雉,除6〜8周龄进行初步选择外,还必须控制体重,防止过肥,以保证繁殖期能获得较高的产蛋率和受精率。

具体措施是:减少日粮中蛋白质和能量含量;增加粗纤维及青绿饲料喂量;减少饲喂次数;增加运动量;限制喂料量等。

3)第2 次断喙,防啄癖发生:雉鸡野性较强,喜欢啄异物。

育成雉生长迅速,如果此期某些营养素缺乏,或环境不理想,或密度过大,啄癖就更易发生。

为有效防止啄癖,可在5 10周龄间进行第2次断喙,方法与家鸡断喙相同。

4)禁用发霉变质饲料,防止曲霉菌病发生:育成前期的雉鸡对曲霉菌易感,本病发病率及死亡率较高,因此在饲养管理中应注意禁用发霉变质饲料及发霉垫料,控制好舍内环境,维持要求的湿度,经常用过氧乙酸等带鸡消毒,转群前用火焰喷射器灼烧地面及可灼烧用具,防止本病发生。

夏季如何养好种xx?山鸡是一种野生的珍禽,不仅生长发育快,抗病力强,而且肉质鲜嫩,营养丰富,清香可口,风味独特。

山鸡的肉粗蛋白比肉鸡高2 倍-3倍,必需的氨基酸齐全,脂肪和胆固醇比家鸡低很多,其肉铁的含量比家禽高10倍-15 倍,而产肉性能可与肉鸡媲美。

山鸡不仅风味甚佳,而且还有较高的医疗保健作用,并有抗癌之功效。

河南省新野县新甸镇津湾村农民白学增经过缜密的市场考察,发现山鸡很受消费者欢迎。

于1997 年办起了山鸡养殖场,从孵化、育雏、快速育肥及不同阶段的饲养及疾病防治等各个环节实行科学化管理,并形成产供销一条龙,仅两年时间就发展成为豫南最大的山鸡育种基地,占地面积6000平方米,被人誉为“山鸡大王”。

夏季来临,如何在炎热的夏季养好种山鸡,是众多养殖户所关心的问题。

白学增现将他自己的经验介绍如下:1.通风降温。

在炎热的夏季尽量给山鸡创造一个良好的环境,有条件的可把鸡舍搬迁到树木茂密的地方,如不能搬迁,一定要搭建遮阳棚,防止阳光直射在山鸡身上,夏季一般采用室外养殖或室内外相结合的方法,既有运动场,又有遮风避雨的地方,不论昼夜必须保持空气流通、新鲜。

2.饮水清洁。

夏季气温高,水易污染,每天要换水两次,换水时要用0.1%的高锰酸钾溶液刷洗水槽,必须保持有充足清洁的饮水,任何时侯槽内都不能断水,如果气温超过35C时,可在饮水中加入3%的白糖,有利于降温和防暑。

3.搞好防疫。

保持鸡舍清洁卫生,是减少疾病的根本措施,除按时清扫圈舍外,每周可用百毒杀或灭菌灵(1 : 1000)喷雾消毒两次,喷雾时应把食槽、水槽拿出后进行。

饲料中可加0.04%的土霉素,每周喂两次。

饮水中加青霉素每只1 万单位,每周喂一次,以起到预防疾病的作用。

4.光照和饲喂。

夏季天气炎热,山鸡的采食高峰期一般在早上和晚上,因此,在天亮前2小时开灯,并供水供食,晚上也要开灯2 小时-3小时,在开灯时间里,饮水、饲料必须充足,光线不易太强,每平方米3 瓦-4瓦的灯泡即可。

一般日喂3 次-4次,每次喂料间隔时间应拉长,饲料的营养成分应全面,代谢能2700 千卡-2750千卡,粗蛋白23%以上,必需氨基酸齐全,并注意微量元素的添加和青饲料的搭配。

七彩山鸡繁殖期应注意的问题人工驯养的美国七彩山鸡4〜5月龄即达性成熟。

在繁殖期,为了确保产蛋率及蛋的合格率、受精率,应注意以下问题。

(一)做好产蛋前的准备1. 平整场地。

将运动场地面普遍铺上5〜10 厘米厚的细沙,供群鸡沙浴。

2. 防病。

要进行彻底的清洁卫生和消毒,并对鸡进行新城疫春季免疫,对鸡群择优去劣。

3. 鸡舍、运动场科学设置配种屏障,防止公鸡求偶争斗,同时作栖架用。

4. 鸡舍内四周设置产蛋箱,减少蛋的震动和破损。

(二)适时合群配种鸡群的公母比例对种蛋受精率有很大关系。

实践证明,公母鸡配偶比例以1 : 6为宜,种蛋受精率高达89%。

为了保证在配种旺期公母比例为1 : 6,在开始合群时以1 : 4〜5放入种山鸡。

配种过程中,随时挑选出斗伤和无配种能力的公鸡,而不再补充种公鸡。

这样在整个繁殖期公母比例基本维持在 1 : 6。

可保持种公鸡的稳定性,减少因调整造成争斗伤亡。

(三)饲养环境山鸡对环境变化非常敏感,饲养场地的突变、特殊音响、生人接近等都属于不良刺激,可能引起山鸡的惊群、炸群。

因此要做到:一是不轻易换饲养员,工作服的颜色要固定,按制定的工作程序操作。

二是谢绝参观,既可防止生人惊扰,还可减少疾病传播。

三是抓鸡、集蛋动作要轻要稳,保持鸡群的相对稳定。

(四)保护“ xX鸟”1. 公母鸡合群后,公鸡之间会发生强烈的争偶斗架。

经过几天的争斗,产生了获胜者“王子鸡”。

一旦确定了“王子鸡”的地位,鸡群就会安定下来,有利于提高种蛋的受精率。

“王子鸡”多是些发育好、体型大的青壮年公鸡,不要轻易抓走“王子鸡”。

2. “王子鸡”常控制其他公鸡参加交配而影响受精率,这是其不利的一面。

在鸡舍内和运动场设置屏障或隔板,倒挂一些树枝等,隔成很多小区用以遮挡“王子鸡”的视线,使其他公鸡有机会参加交配,增加种蛋的受精率,减少公鸡伤亡。

(五)保持卫生,减少疾病发生1. 食槽、水槽和饮水器每天要刷洗1 次,每周消毒2次,每周消除1次积粪,同时平整运动场地。

雨后及时排除积水,保持圈内干燥、通风,定期杀虫灭鼠,妥善处理死鸡。

2. 每天注意观察鸡群的羽毛状态、活动行为、精神、食欲、粪便等。

因为这些外观上的变化,往往是内在的疾病反映。

要根据表现分析病因,及时采取防制措施。

(六)日粮营养全面,饮水充足1. 种鸡的繁殖期交配和产蛋,需要提高蛋白质营养水平,并注意维生素和矿物质的补充。

夏季要适当补充维生素C,有助于增进食欲和提高产蛋量。

母鸡产蛋期需要大量的钙,如缺钙则蛋壳明显变薄,极易破损,因此要注意补钙,但应适量,否则喂钙过多会影响其他营养物质的吸收,还会使蛋壳表面粗糙不光滑而造成难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