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秦两汉文学名词解释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先秦”,就是秦先,即秦统一前的春秋战国时代。

《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收录了自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诗歌作品305篇,《诗经》存目311篇。《墨子·公孟》:“诵诗三百,弦诗三百,歌诗三百,舞诗三百。”《史记·孔子世家》:“三百五篇孔子皆弦歌之。”都说明《诗经》是可以配乐演唱的乐歌总集。

汉代有齐(齐人辕固生)、鲁(鲁人申培公)、韩(燕人韩婴)、毛(大毛公鲁人毛亨和小毛公赵人毛苌)四家传授《诗经》。齐、鲁、韩“三家诗”当时并列于官学,书写用汉代通行的隶书,称为“今文诗”;“毛诗”晚出,用先秦古文字书写,称为“古文诗”。

荀子,名况,字卿,赵国人,在齐担任祭酒。后适楚,春申君让他作兰陵令。春申君死后荀卿被罢免。最后死于兰陵。

韩非(约前280~前233),出身于韩国贵族之家,是韩之诸公子。曾师事儒学大师荀况,与李斯是同学。《韩非子》是韩非死后由后人搜集其遗著并加入他人论述韩非学说之文章编成。今传《韩非子》20卷,55篇。清王先慎的《韩非子集解》、今人陈奇猷《韩非子集释》、梁启雄《韩非子浅解》和江苏人民出版社出版的《韩非子校注》是比较好的本子。

“赋”的本意是铺陈直叙。《文心雕龙·诠赋》说:“赋,铺也。”朱熹《诗集传》:“赋者,敷陈其事而直言之者也。”《文心雕龙·诠赋》说:“赋也者,受命于诗人,拓宇于楚辞也。”汉赋的发展、分类和特点。汉赋的发展过程,大致经历了形成、兴盛、衰微三个阶段。根据时代和赋的体式,汉代的赋,可以分为骚体赋、新体大赋、抒情小赋三类。西汉初枚乘的《七发》标志着新体大赋的正式形成,司马相如的《子虚赋》、《上林赋》代表新体大赋的最高成就;班固的《两都赋》、张衡的《二京赋》,也是东汉新体大赋的两篇力作。张衡的《归田赋》开创了抒情小赋的先河,其后,蔡邕、赵壹等人也大力创作抒情小赋。

《史记》是我国第一部以人物为中心的纪传体的通史,它记载了从黄帝到汉武帝太初年间约三千年的历史,约五十二万字,共一百三十篇,由十二本纪、十表、八书、三十世家、七十列传五个部分组成。司马迁在《太史公自序》中说《史记》的创作目的就是:“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

乐府,秦汉时期指音乐机关。汉代把在乐府合乐演唱的歌辞称为歌诗。后来汉朝人把合过乐的歌辞也称为歌诗。到了六朝,人们对此机构采集的合乐而歌的诗也称为乐府。

早期文人五言诗:班固的《咏史》、张衡的《四愁诗》、秦嘉的诗《赠妇行》。

简答

1、先秦文学的总体特征:

一、诗乐舞结合诗歌是最古老的文学形式之一,最初的诗歌是和音乐舞蹈结合在一起的。如吕氏春秋古乐描绘了在传说中的远古时代人们载歌载舞的场面。诗言其志,歌咏其声,舞动其容二、文史哲不分就散文而言,先秦时期,没有纯粹的散文著作。散文与史学,哲学以及其他学科没有明确界限,有些作品是史学或哲学著作,史学和哲学著作同时也富有文学意味。

2、《诗经》的艺术特点:

一、《诗经》具有强烈的现实主义精神..抒发现实生活触发的真实情感,这种创作态度表现出鲜明的现实主义创作特色二、《诗经》赋、比、兴手法的运用赋,就是铺陈直叙,即诗人把思想感情及其有关的事物平铺直叙地表达出来。赋是一种基本的表现手法,是基础。比,就是比方,以彼物比此物兴,则是触物兴词,客观事物出发了诗人的感情,引起诗人歌唱,所以大多在诗歌的发端赋、比、兴三种手法,在诗歌中,往往交往使用,共同创造了诗歌的艺术形象,抒发了诗人的情感。三、《诗经》的句式和章法《诗经》的基本句式是四言,间或杂有二言至八言的不等。但杂言句式所占比例很低,只有个别诗是以杂言为主的,《诗经》常常采用重章叠字的形式,意义和字面都只有少量改变,造成一唱三叹的效果。这是歌谣的一种特点,可以借此强化感情的抒发

3、《诗经》在文学史上的地位和影响:

一、抒情诗传统《诗经》主要是抒情言志之作。从《诗经》开始 我国诗歌沿着《诗经》开辟的抒情言志的道路前进 抒情诗成为我国诗歌的主要形式。二、风雅精神《诗经》表现出的关注现实的热情、强烈的政治和道德意识、真诚积极的人生态度 被后人概括为“风雅”精神 直接影响了后世诗人的创作。屈原《离骚》、汉乐府诗、建安诗人都是这种精神的直接继承。后世诗人往往倡导“风雅”精神 来进行文学革新。三、比兴的垂范比兴在艺术表现手法上为后代作家提供了学习的典范。《诗经》中触物动情 运用形象思维的比兴 塑造鲜明的艺术形象 构成情景交融的艺术境界 对我国诗歌的发展具有重大的意义

4、《春秋》的特点:

一、“微言大义”《春秋》记事,记录是提纲式的,但条理清晰言简意赅。二、“春秋笔法”《春秋》采善贬恶,表现了孔子的政治主张,反对诸侯兼并篡位夺权犯上作乱。这种见之于行事或称属辞比事的写法就是春秋笔法三、“简而有法”《春秋》记事简略但极为有序

5、《孟子》的艺术特征:

一、巧于辩论,长于说理。孟子在当时不仅以“好辩”著称,而且极为善辩、极会说理。二、气势浩然的文风。孟子曾自谓“我善养吾浩然之气”。三、《孟子》语言明白晓畅,不事雕琢,很少有生僻的词汇和别扭的句法,真可谓明朗而爽快。

6、《庄子》的文学价值:

《庄子》这部哲学著作,又充满了浓厚的文学色彩。其文章体制也已经脱离语录体的形式,标志着先秦散文已经发展到成熟的阶段。从文学意义上看,它代表了先秦散文的最高成就。《庄子》一书大多是用“三言”的形式说理,即“卮言”、“重言”、“寓言”。“三言”之中,寓言是最主要的表现方式,所谓“寓言十九(十之有九)”。《庄子》一书中,含有寓言故事200多则。其中既有对历史故事、神话传说的加工改造,如《逍遥游》中“藐姑射之神”等;也不乏别出心裁的即兴创作,如《齐物论》中“庄周梦蝶”的故事等。这使《庄子》呈现出有别于其它诸子散文的独特的形象思维。

善于用艺术形象来阐明哲学道理。庄子寓言想象奇特构思诡异创造了一大批怪异奇特的艺术形象,构成奇特的形象世界。

神奇变幻的散文笔法。庄子散文看起来并不严密,汪洋姿态变化无端,但思想却能一线贯穿雄奇壮阔的意境。庄子善于把自己对自由无限精神的追求贯注笔端,以挥洒自如之笔,创造出开阔的意境

7、汉代文学的样式:

一、赋是汉代文学的主流。赋是介于诗歌和散文之间,韵散兼行的一种新文体二、汉代散文成就最高的是叙事散文。三、汉代产生了新的诗歌样式—五言诗。孔雀东南飞标志着五言诗在民间发展成熟

8、《史记》的思想核心:

一、实录精神司马迁对史料的分析处理过程中,始终贯穿着自己的价值判断和价值取向,寄寓了自己的社会理想和人格理想二、批判精神:史记不是一部为统治者唱赞歌的史书,而是一部批判性的史书三、人本精神史记的首创一纪传为主的史学体裁,第一次以人为本位来记载历史,表现出对人在历史的地位与租用的高度重视

9、《史记》的风格艺术:

一、抒情色彩史记成功塑造了一大批悲剧人物形象,并在叙述这些人物的事迹中寄寓了司马迁本人极大地同情,实际上他是在借助历史人物的遭遇写自己的不幸二、悲剧色彩1历史的先行者2行为壮烈但不符合时代发展潮流3具有高尚品格和献身精神4身上具有明显的弱点三、传奇色彩他常把传奇故事写入人物传记,又偏爱写富于传奇经历的历史人物

四、宏大的气魄史记创造了勾连天人贯通古今的结构框架与历史逻辑相统一的叙事脉络。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