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七年级新教材语文第4课 散文诗两首-新华ZJ

合集下载

新人教新课标七年级上册第4课《散文诗两首》精编教案

新人教新课标七年级上册第4课《散文诗两首》精编教案

新人教新课标七年级上册第4课《散文诗两首》精编教案4、散文诗两首《金色花》《荷叶母亲》略读课文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透过诗作的表面文字理解诗的主旨。

2、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3、理解纸船的象征意义。

4、学习托物抒情的写法。

5、培养鉴赏诗歌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1、学习借助一种具体的形象来抒发对母亲的热爱的写法。

2、反复诵读,感悟诗歌的思想感情。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作者在诗歌中所抒发的真挚情感,体会人间至爱亲情。

2、培养健康高尚的审美情趣和审美能力。

教学重点1、反复诵读,感悟诗歌的思想感情。

2、培养鉴赏诗歌的能力。

教学难点1、感受作者在诗歌中所抒发的真挚情感,体会人间至爱亲情。

2、理解诗歌表达的思想感情。

第一课时一、导语设计唐朝诗人孟郊的《游子吟》“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

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母爱是世上最伟大的爱。

当你沐浴在母爱的光辉中时,你是否想到,你又该用什么方式来回报母亲的爱呢?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泰戈尔的散文诗《金色花》,感受人间最动人的亲情。

[板书设计 1]金色花泰戈尔二、文学常识:诗歌是最早出现的一种文学样式,也是与小说、散文、戏剧并列的一种文学体裁。

它要求以高度精炼的语言,形象地表达作者丰富的思想感情,集中地反映社会生活,并具有一定的节奏和韵律。

它的特点有:概括性、形象性、抒情性和音乐性。

按不同的标准,从不同的角度,诗歌可以分为许多类别。

如按题材分,有田园诗、山水诗、边塞诗、讽谕诗等;按表达方式分,有抒情诗、叙事诗、哲理诗;按格律分,有格律诗、自由诗;按作者分,有文人诗、民歌等;按创作手法分,有古体诗、近体诗、新诗等。

三、作者及有关资料学生展示泰戈尔是印度著名的作家、诗人、社会活动家。

他著名的散文诗集有《吉檀迦利》、《新月集》、《园丁集》、《飞鸟集》等。

小说有《沉船》、《戈拉》、《小沙子》等。

泰戈尔用孟加拉文写作,1913年诺贝尔文学奖。

所作歌曲《人民的意志》,1950年被定为印度国歌。

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四课《诗两首》

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四课《诗两首》

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四课《诗两首》第一篇: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四课《诗两首》浙江省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多媒体教案诗两首初中语文七年级(人教版)下册一、教学目标1.积累词语,了解诗人,理解诗意。

2.体味诗人的思想感情,提高诗歌鉴赏能力。

3.感受诗人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提高学生对人生的认识,培养健康的人生观。

二、教学重点1.理解诗歌蕴涵的哲理;2.学习诗歌艺术表现手法——象征手法。

三、教学难点1.《假如生活欺骗了你》中作者觉得生活会欺骗人的内涵。

2.《未选择的路》中诗人重点写那条未选择的路的原因。

3、诗歌的象征手法。

四、课时安排2课时。

五、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诗两首.ppt诗人简介:他是俄国诗人(1799~1837),他的创作对俄国文学和语言的发展影响很大。

他的一生创作了近800首优秀的抒情诗篇。

他的诗歌,像太阳一样,照耀着19世纪的文坛,他被誉为“诗歌的太阳”。

他的说理诗《假如生活欺骗了你》问世后,成为许多人激励自已的座右铭。

(二)朗读课文1.听课文录音。

假如生活欺骗了你.mp3 2.学生自由朗读,相信一定读得比录音更好。

3.请一位学生朗读。

要求:注意节奏停顿,初步读出感情。

方法:生读,其他同学点评,师指点。

4.全班齐读。

(三)赏析诗歌1.你读完诗歌后有和感受或想法? 2.生活怎么会欺骗人?生谈自己的理解。

师穿插写作背景:这首诗写于普希金被沙皇流放的日子里,是以赠诗的形式写在他的邻居奥希浙江省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多媒体教案泊娃的女儿的纪念册上的。

那时俄国革命正如火如茶,诗人却被迫与世隔绝。

在这样的处境下,诗人却没有丧失希望与斗志,他热爱生活,执着地追求理解,相信光明必来,正义必胜。

(四)探究主题1.诗人通过这首诗想表达怎样的生活态度?明确:诗人通过对心爱的孩子的谆谆叮嘱,表现了对生活的热爱和对未来的憧憬,同时也表现了坚强乐观、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

2.为什么“那过去了的,就会成为亲切的怀恋”?生谈自己的理解。

七年级语文上册第4课《散文诗两首》课时教学设计(新版)新人教版

七年级语文上册第4课《散文诗两首》课时教学设计(新版)新人教版

《散文诗两首》教学内容本课在教材第129—132页。

这两首诗体现了子女与母亲之间真挚的爱。

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有感情地朗读诗文。

2.培养鉴赏诗歌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1.学习借助一种具体的形象来抒发对母亲的热爱的写法。

2.反复诵读,感悟诗歌的思想感情。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作者在诗歌中所抒发的真挚情感,体会人间至爱亲情。

2.培养健康高尚的审美情趣和审美能力。

教学重、难点及突破◆重点1.反复诵读,感悟诗歌的思想感情。

2.培养鉴赏诗歌的能力。

◆难点1.感受作者在诗歌中所抒发的真挚情感,体会人间至爱亲情。

2.理解诗歌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突破1.反复诵读,感悟诗歌的思想感情。

2.联系生活,培养健康高尚的审美情趣。

教学准备◆教师准备1.查阅相关资料,准备录音机、磁带。

2.布置学生预习。

◆学生准备1.查字典解决生字词,熟读课文。

2.查阅与作者相关的资料。

教学步骤(第1课时)第一课时教学流程设计教师指导学生活动1.介绍作者,导入新课。

1.感受情与景进入新课。

2.整体感知。

2.整体感知。

3.体验反思。

3.体验反思。

一、导入新课(约分钟)二、整体感知(约分钟)三、体验反思(约分钟)教学步骤(第2课时)第二课时教学流程设计教师指导学生活动1.复习上课内容,导入新课。

1.复习上次课知识,进入新课。

2.设置问题,合作探究。

2.以小组为单位进行交流讨论。

3.体验反思。

3.结合自己实际,谈谈自己看法。

一、复习已学内容,进入新课学习(约分钟)二、组织学生讨论(约分钟)三、总结全诗,布置练习(约分钟)本课总结《金色花》这首诗,篇幅短小,意蕴却十分丰富,写的是一个假想,以儿童的方式表达对母亲的感情。

教学中让学生通过反复朗读加深对诗歌的理解,培养了学生的语感和领悟诗歌的能力。

《纸船》写的是离家的游子对母亲日夜思念。

在这首诗中,诗人以纸船为题,托物言志,赋予纸船特别的意义。

教学中,抓住这个关键,最后明确了诗歌的象征意义。

板书设计(略)问题探究与拓展活动《金色花》中,作者为什么要把孩子想象成一朵金色花,是一个关键的问题。

新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4、散文诗两首ppt优秀课件

新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4、散文诗两首ppt优秀课件

2019/7/9
最新中小学教学课件
thank
you!
2019/7/9
最新中小学教学课件
母亲读书时,我就将影子投在书页上(阳光太刺眼,这样可以 保护母亲的视力)。
母亲去牛棚时,我就恢复原形求她讲故事。
2、这是一个怎样的孩子和一个怎样的妈妈?请你用“我读出了一个 ____________的孩子和一个__________ 的妈妈”的句式来回答。请说 的理由。 示例:我读出了一个淘气的贪玩的孩子,一位慈祥的爱读书的妈妈。
假如我变成了一盏灯,我要为妈妈照亮夜行的路……
《荷叶·母亲》
荷叶 母亲
冰心
作者简介
冰心(1900-1999),
原名谢婉莹,中国现代史上第一位著名女 作家,儿童文学家 代表作有:
散文集《寄小读者》 诗集《繁星》、《春水》 冰心的创作内容大致包括: 母爱、童真、自然三个方面。 以宣扬“爱的哲学”著称,而母爱,就是 “爱的哲学”的根本出发点。
我读出了一个伶俐可爱的孩子,一位温柔善良的妈妈。 我读出了一个活泼机灵的孩子,一位勤劳美丽的妈妈。 我读出了一个爱妈妈的孩子,一位爱孩子的妈妈。 我读出了一个聪明的孩子,一位圣洁的妈妈。 我读出了一个神奇的孩子,一位笃信宗教的妈妈。
3、这首诗表达了什么感情?你发现诗歌美在哪里?
表现了家庭的天伦之爱,表现了人性的美好与圣洁。 亲情美,人性美。“奇妙的想象”、“真挚的情感”、 “质朴的语言” 。
写仿法写探延讨情
这首诗诗人想像“我变成了一朵金色花”来表达纯 真的母子之爱,借助一种具体的形象来抒发感情是 本文一个巧妙的手法。即是托物寄情的写法。
仿写延情
请用“假如我变成了……”说一句话来表达对母亲(父亲) 爱。
如:假如我变成了一条清清的溪流,我要在妈妈工作累时,让妈妈 到我身边,听我唱一支欢快的歌曲,抖落满身的疲惫;我要在妈妈 渴时,让妈妈品尝我甘甜的水,使她重新变得容光焕发!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人教版七年级上册语文第一单元第4课散文诗两首(共62张)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人教版七年级上册语文第一单元第4课散文诗两首(共62张)

1、扫除字词障碍。
2、注意节奏、情感。
3、注意停顿。
1.作者为什么要从自家院子里的莲花写起?为什么要写 九年前与祖父赏莲?
写“三蒂莲”初开,与大家庭中添了 “三个姊妹”映衬着写,暗示花即是人, 花瑞即人祥,为下文以花比喻子女做好 充分的铺垫。
2.文章四看红莲,当时的环境是怎样的? 红莲又是 怎样的? 作者的心情又是如何变化的呢?
而荷叶就是自己的什么?
(红莲)
(母亲)
8、作者怎么就想起母亲了呢? 雨点不住地打着,只能在那勇敢慈怜的荷叶 上面,聚了些流转无力的水珠。
A、结合图片分析,荷叶本身是脆弱的,但 是在保护红莲的时候,显示出了勇敢,正如 母亲的身体是柔弱的,但是当她要保护自己 的孩子时,会显示出巨大的勇气和力量。 B、“雨点不住的打着”,说明雨势很强, 但是在荷叶的遮挡下,这个暴雨却成了“流 转无力的水珠”,可见,荷叶的护莲力量之 大。由此想到,雨点就如那困难、挫折、磨 难、烦恼等(“心中的雨点”),生命有很 多不幸,但是母爱,能将这些轻轻抹去! 母爱的伟大,战胜了暴雨。
荷叶护莲。
7、此时的作者应该是很高兴的,但为什么高兴会成为 感动? 作者看到这一幕,想到了母亲就是那荷叶,而我就是 那个躲在母亲身下的红莲。 母亲保护孩子。
继续感知,寻找感动
思考:作者因什么而感动?
明确:一个大荷叶慢慢地倾侧下来,遮盖住红莲, 为其遮风挡雨。(图片) 同学们能否找到文中描写这个画面的段落呢? (学生寻找6、7自然段)
3、作者还因什么事烦闷?他看到了什么?
白莲:那一朵白莲已经谢了,白瓣儿小船般散漂在水 里。梗上只留个小小的莲蓬,和几根淡黄色的花须。 (白莲凋谢了,“散飘”“只”突显了一种残败、萧瑟 的情境,触动作者内心,更添烦恼。)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4课《诗两首》课件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4课《诗两首》课件

讨论
四节诗各表达了什么意思?请同 学们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每小节的意 思。
怎样理解诗歌中所说的“路”? 这是怎样一种表现手法?请从学过 的课文中找出类似的例子。
伫立(思索) 决定↓(选择)
选择之↓ 后的怅惘

多年后的回顾叹息
表面:自然界的道路

↘ 实际:暗示人生之路
象 明(表面)写甲事物,借写甲事 征 物暗示乙事物,统摄全篇。
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 ——李白 长安大道连狭斜,青牛白马七香车。——卢照邻 送送多穷路,遑遑独问津。——王勃
其实世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
路。
——鲁迅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屈原 《离骚》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陆游 《游山西村》
敢问路在何方? 路在脚下。 记》主题歌
都将会过去 度
成为怀恋
2.诗歌最大的特点就是要用形象 说话,最忌直白的说理,而这首诗 通篇没有任何形象,却以说理取得 了巨大成功,品味全诗,想想原因 何在?
①语调亲密和婉,热诚坦率;
②诗句清新流畅,感情热烈深沉, 有丰富的人情味和哲理性。
课文简析
• 这首诗分两节。第一节,作者以诚挚的态度告诉我 们:在逆境中应该持有的正确态度和信念。感情上 不要悲伤,情绪上不要急躁,要有乐观的态度,相 信“快乐的日子”将会来临。
假如生活中遇到了困苦, 不要惊慌, 不要沮丧! 阴暗的日子里需要信心, 相信吧,开心的日子定会到来。
罗伯特·弗罗斯特,美国诗人。生于加利 福尼亚州。父亲在他11岁时去世。他当过 纺织工人、教员、记者、经营过农场,办 过私立学校,并开始写诗。他 徒步漫游过许多地方,被认为 是“新英格兰的农民诗人”。他 的诗朴实无华,却又细致含蓄, 耐人寻味。

七年级语文上册 4《散文诗两首》教案 (新版)新人教版

七年级语文上册 4《散文诗两首》教案 (新版)新人教版

4、散文诗两首一、学习目标确定的依据1.课程标准相关要求(1)欣赏文学作品,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初步领悟作品的内涵,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

(2)对作品中感人的情境和形象,能说出自己的体验;品味作品中富于表现力的语言。

2.教材分析:本文是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的第四课。

本单元所选课文都是有关亲情或家庭生活的,而本文中作者以自己的切身体验,努力捕捉生命的灵感,捕捉对亲情的体会与赞美。

3.中招考点近年来的河南中招对于诗歌的考查主要侧重于:(1)诗歌的主旨及所表达的思想感情;(2)赏析诗歌的语言。

4.学情分析:七年级学生不具备欣赏诗歌的经验,还不能揣摩和体会诗歌语言的凝练性并加以联想和想象,体味诗歌的意境美也有困难,对于诗歌主旨和情感内涵的丰富性还不能准确全面地说出。

•二、学习目标• 1. 通过听读诗歌能从整体上说出诗歌内容。

• 2. 通过诵读诗歌,说出诗歌的思想感情、人物形象。

三、评价任务1.针对目标1,设计一个活动:通过诵读诗歌,能从整体上说出诗歌内容。

2.针对目标2,设计两个活动:通过品读诗歌的关键语句,能总结出诗歌主旨及作者所表达的情感;通过抓语言来分析人物形象。

四、教学过程一、学习目标确定的依据1.课程标准相关要求(1)欣赏文学作品,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初步领悟作品的内涵,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

(2)对作品中感人的情境和形象,能说出自己的体验;品味作品中富于表现力的语言。

2.教材分析:本文是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的第四课。

本单元所选课文都是有关亲情或家庭生活的,而本文中作者以自己的切身体验,努力捕捉生命的灵感,捕捉对亲情的体会与赞美。

3.中招考点近年来的河南中招对于诗歌的考查主要侧重于:(1)诗歌的主旨及所表达的思想感情;(2)赏析诗歌的语言。

4.学情分析:七年级学生不具备欣赏诗歌的经验,还不能揣摩和体会诗歌语言的凝练性并加以联想和想象,体味诗歌的意境美也有困难,对于诗歌主旨和情感内涵的丰富性还不能准确全面地说出。

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第4课《散文诗两首》教学设计(新版)新人教版 (1)

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第4课《散文诗两首》教学设计(新版)新人教版 (1)

散文诗两首教学目标:1、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体会散文诗的优美、闲适、自然的语言,并尝试背诵课文。

2、让学生在品读重点语句中,深刻体会作家在散文诗中蕴含的情感,感受孩子的天真、纯洁的天性,和母子之间和谐、温馨的爱。

3、体会诗歌借助一种具体的形象抒发真情的写法。

教学重点:有感情地用各种形式朗读课文,体会散文诗精美的语言和蕴含其中的浓浓母爱深情。

教学难点:品味散文诗中的蕴含的情感,并联系生活情感经验,感悟无所不在的母爱深情。

课时安排:两课时第一课时教学内容:《金色花》教学过程:一、导入。

花作为一种自然物,美丽而芬芳,深受人们的喜爱。

你喜欢什么样的花?能说说喜欢的原因吗?人们爱花养花,文人们更是咏花,咏花之色、貌、香味和神韵,因而赋予花许多特别的内涵,这种内涵大多与美有关,或者与美好的事物有关。

比如:梅花不畏严寒、独步早春,象征坚贞不屈的品性;荷花喻纯洁;水仙花则被誉为超凡脱俗的“凌波仙子”;牡丹花表示荣华富贵;菊花傲霜而开,为花中四君子(梅,兰、竹、菊)之一;兰花被视为幽谷中的“君子”,同时也表示虔诚,兰薰桂馥,以示历久不衰。

今天,我们一起来欣赏一首印度诗人、作家泰戈尔的散文诗——《金色花》。

看看在印度诗人、作家泰戈尔笔下,金色花又将给我们一种怎样的内涵?谁来介绍一下泰戈尔?作者简介:泰戈尔(1861~1941),世界级文学大师,印度近代伟大作家、诗人、艺术家、社会活动家。

一九一三年获诺贝尔文学奖。

其创作对印度文学的发展影响很大,对中国诗特别是散文诗影响也是广泛的。

对冰心的影响很大。

检查预习:匿笑(nì)沐浴(mù) 祷告(dǎo)衍(yǎn)二、整体感知。

1、听教师范读课文,在听的过程中思考,“我是一个怎样的孩子?”(培养学生圈点勾画的习惯,让他们边听边想,用笔圈出重点的字词、语句)我是一个天真、可爱、调皮、活泼的孩子。

如:“假如我变成金色花,为了好玩,长在树的高枝上,笑嘻嘻地在空中摇摆,又在新叶上跳舞。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荷叶 母亲
——冰心
《荷叶 母亲》中,“我”的情绪经 历了怎样的变化?
繁杂的雨声,浓荫的天————
即使是盛开的红莲——————
烦闷
仍是不适意
不宁心绪散 雨中荷叶覆盖红莲—————— 尽了(释然)
(联想到母亲对自己的呵护关爱)
《荷叶 母亲》的主旨 本文 借景写人,托物寄情。 借荷叶为红莲遮蔽风雨的景象, 赞扬母亲为儿女遮蔽风雨,歌 颂了母爱的伟大。
• 二是金色花的树枝、花瓣、花香、 树影可以和妈妈接触,提醒着妈妈 注意“我”,也为妈妈做点事,让 妈妈嗅到花香,让妈妈看书不伤眼 睛,让妈妈的生活更温馨。
《金色花》的主旨
文章通过一个天真可爱的小孩想变 成金色花,回报母爱,让妈妈嗅到 花香,看书不伤眼睛,表现了小孩 沐浴在母爱中,从孩子对母亲的爱, 可以想象母亲对孩子的爱也非常深。
散文诗两首
“散文诗”是什么?
“散文其形,诗意其质”——用散 文形式写成的诗歌
形式上——像散文,不像诗一样分 行、押韵
内容上——诗意,美感,想象丰富
罗摩衍那 倾侧
金色花
——泰戈尔
《金色花》中孩子跟妈妈捉迷藏, 表现了孩子对母亲怎样的情感? • 可以看出儿童喜欢嬉戏; • 体现了对母亲的依恋。
他为什么会想象自己变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一朵金色 花? • 一是金色花的圣洁代表孩子的纯真。
《繁星》一五九
母亲啊! 天上的风雨来了, 鸟儿躲到它的巢里; 心中的风雨来了, 我只躲在你的怀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