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集与并集》集合与常用逻辑用语

合集下载

集合和常用逻辑用语

集合和常用逻辑用语

集合和常用逻辑用语
集合是数学中一个基本的概念,它表示具有某种特定性质的事物的总体。

集合论是研究集合、集合之间的关系和集合的性质的数学分支。

在集合论中,常用逻辑用语包括集合的表示法、子集、真子集、补集、交集、并集、全集等。

逻辑用语是用来表示逻辑关系和推理规则的词语或符号。

在集合论中,常用逻辑用语包括“属于”、“不属于”、“包含于”、“不包含于”、“等于”、“大于”、“小于”等。

这些逻辑用语可以帮助我们描述集合之间的关系和性质,以及进行推理和证明。

综上所述,集合和常用逻辑用语是数学中的重要概念和工具,它们在数学、逻辑学、集合论等领域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高考数学 第一章 集合与常用逻辑用语 1.3 集合的基本运算 第1课时 并集和交集

高考数学 第一章 集合与常用逻辑用语 1.3 集合的基本运算 第1课时 并集和交集

第1课时并集和交集课标解读课标要求核心素养1.理解两个集合之间的并集和交集的含义.(重点)2.能求两个集合的并集与交集.(重点、难点)1.借助Venn图培养直观想象的核心素养.2.通过集合并集、交集的运算提升数学运算的核心素养.某班有学生20人,他们的学号分别是1,2,3,…,20,现有a,b两本新书,已知学号是偶数的同学读过新书a,学号是3的倍数的同学读过新书b.问题1:至少读过一本书的有哪些同学?答案至少读过一本书的有学号为2,3,4,6,8,9,10,12,14,15,16,18,20的同学.问题2:同时读了a,b两本书的有哪些同学?答案同时读了a,b两本书的有学号为6,12,18的同学.1.并集思考1:“x∈A或x∈B”包含哪几种情况?提示“x∈A或x∈B”这一条件包括下列三种情况:x∈A,但x∉B;x∈B,但x∉A;x∈A,且x∈B.用Venn图表示如图所示.思考2:集合A∪B的元素个数是否等于集合A与集合B的元素个数之和?提示不等于,A∪B的元素个数小于或等于集合A与集合B的元素个数之和.2.交集特别提醒并集的运算性质:A∪B=B∪A;A∪A=A;A∪⌀=A;A∪B=A⇔B⊆A.交集的运算性质:A∩B=B∩A;A∩A=A;A∩⌀=⌀;A∩B=A⇔A⊆B.探究一并集的运算例1 (1)设集合M={x|x2+2x=0,x∈R},N={x|x2-2x=0,x∈R},则M∪N=()A.{0}B.{0,2}C.{-2,0}D.{-2,0,2}(2)已知集合M={x|-3<x≤5},N={x|x<-5或x>5},则M∪N=()A.{x|x<-5或x>-3}B.{x|-5<x<5}C.{x|-3<x<5}D.{x|x<-3或x>5}答案(1)D (2)A解析(1)M={x|x2+2x=0,x∈R}={0,-2},N={x|x2-2x=0,x∈R}={0,2},故M∪N={-2,0,2},故选D.(2)在数轴上表示集合M,N(图略),则M∪N={x|x<-5或x>-3}.思维突破求两个集合的并集的方法(1)两个集合用列举法给出:①依定义,直接观察求并集;②借助Venn图写并集.(2)两个集合用描述法给出:①直接观察,写出并集;②借助数轴,求出并集.1.(1)设集合A={-1,0,-2},B={x|x2-x-6=0},则A∪B等于( )A.{-2}B.{-2,3}C.{-1,0,-2}D.{-1,0,-2,3}(2)已知集合A={x|x≥1},B={x|2x-3>0},则A∪B=()A.{x|x≥0}B.{x|x≥1}C. D.答案(1)D (2)B解析(1)因为A={-1,0,-2},B={x|x2-x-6=0}={-2,3},所以A∪B={-1,0,-2,3}.故选D.(2)因为B={x|2x-3>0}=,所以A∪B={x|x≥1}.故选B.探究二交集的运算例2 (1)若A={x∈N|1≤x≤10},B={x∈R|x2+x-6=0},则图中阴影部分表示的集合为( )A.{2}B.{3}C.{-3,2}D.{-2,3}(2)已知集合A={x|x>-1},B={x|x<2},则A∩B=()A.{x|x>-1}B.{x|x<2}C.{x|-1<x<2}D.⌀答案(1)A (2)C解析(1)易知A={1,2,3,4,5,6,7,8,9,10},B={-3,2},题图中阴影部分表示的集合为A∩B={2},故选A.(2)在数轴上标出集合A,B,如图所示,故A∩B={x|-1<x<2}.思维突破求两个集合的交集的方法(1)对于元素个数有限的集合,逐个挑出两个集合的公共元素即可.(2)对于元素个数无限的集合,一般借助数轴求交集,两个集合的交集等于两个集合在数轴上的相应图形所覆盖的公共范围,要注意端点值的取舍.2.(1)设集合A={1,2,6},B={2,4},C={1,2,3,4},则(A∪B)∩C=( )A.{2}B.{1,2,4}C.{1,2,4,6}D.{1,2,3,4,6}(2)若集合A={x|-2<x<1},B={x|x<-1或x>3},则A∩B=()A.{x|-2<x<-1}B.{x|-2<x<3}C.{x|-1<x<1}D.{x|1<x<3}答案(1)B (2)A解析(1)由题意可得A∪B={1,2,4,6},∴(A∪B)∩C={1,2,4}.故选B.(2)∵A={x|-2<x<1},B={x|x<-1或x>3},∴A∩B={x|-2<x<-1},故选A.探究三集合交、并运算的性质及综合应用例3 (易错题)已知集合A={x|-3<x≤4},集合B={x|k+1≤x≤2k-1},且A∪B=A,试求k 的取值范围.易错辨析:因为⌀是任何集合的子集,所以当作为子集的集合中含有字母时,要考虑该集合是否可以为⌀.解析①当B=⌀,即k+1>2k-1时,k<2,满足A∪B=A.②当B≠⌀时,要使A∪B=A,只需解得2≤k≤.综合①②可知k≤.易错点拨利用集合交集、并集的性质解题的依据及关注点(1)依据:A∩B=A⇔A⊆B,A∪B=A⇔B⊆A.(2)关注点:当集合A⊆B时,若集合A不确定,则运算时要考虑A=⌀的情况,否则易漏解.3.(1)(变条件)把例3中的条件“A∪B=A”改为“A∩B=A”,试求k的取值范围;(2)(变条件)把例3中的条件“A∪B=A”改为“A∪B={x|-3<x≤5}”,求k的值.解析(1)由A∩B=A可知A⊆B,所以即此时k无解,所以k的取值范围是⌀.(2)由题意可知解得k=3,所以k的值为3.1.已知集合A={1,6},B={5,6,8},则A∪B等于( )A.{1,6,5,6,8}B.{1,5,6,8}C.{6,6}D.{6}答案 B 求集合的并集时,要注意集合中元素的互异性.2.已知集合A={1,2,3},B={x|(x+1)(x-2)=0,x∈Z},则A∩B=()A.{1}B.{2}C.{-1,2}D.{1,2,3}答案 B ∵B={x|(x+1)(x-2)=0,x∈Z}={-1,2},A={1,2,3}∴A∩B={2}.3.已知集合A={1,2,3,4},B={y|y=3x-2,x∈A},则A∩B=.答案{1,4}解析由题意得,B={1,4,7,10},所以A∩B={1,4}.4.已知集合A={1,2,3},B={2,4,5},则集合A∪B中元素的个数为.答案 5解析并集中重复的元素只能取一个,集合A与B中重复的元素是2,其他不重复,所以A∪B={1,2,3,4,5},共有5个元素.5.已知集合A={x|3≤x<7},B={x|2<x<10},C={x|x<3或x≥7},求:(1)A∪B;(2)C∩B.解析(1)把集合A={x|3≤x<7},B={x|2<x<10}表示在同一数轴上如图所示:则A∪B={x|2<x<10}.(2)把集合B={x|2<x<10},C={x|x<3或x≥7}表示在同一数轴上如图所示:则C∩B={x|2<x<3或7≤x<10}.数学运算——利用集合运算求参数问题已知集合M={1,2,a2-3a-1},N={-1,a,3},M∩N={3},求实数a的值.审:集合M与集合N交集中的元素为3,即3是两个集合的公共元素,由此可以列出方程求参数a的值.联:当已知两个集合的运算结果求参数的值时,一般要根据集合的运算性质列出方程(组)求解,同时注意验证所求得的参数值是否满足集合中元素的互异性.解:∵M∩N={3},∴3∈M,∴a2-3a-1=3,即a2-3a-4=0,解得a=-1或a=4.当a=-1时,不满足集合中元素的互异性,舍去;当a=4时,M={1,2,3},N={-1,3,4},符合题意.∴a=4.思:解答此类题目的思路是将集合中的运算结果转化为集合与元素之间的关系.若集合中的元素能一一列举,则可用观察法得到其关系;与不等式有关的集合,可利用数轴得到不同集合之间的关系.若集合A={0,1,2,x},B={1,x2},A∪B=A,则满足条件的实数x有( )A.1个B.2个C.3个D.4个答案 B ∵A∪B=A,∴B⊆A,∴x2=0或x2=2或x2=x,解得x=0或x=或x=-或x=1.经检验,当x=或x=-时满足题意,故选B.1.已知集合M={-1,0,1},N={0,1,2},则M∪N=()A.{-1,0,1}B.{-1,0,1,2}C.{-1,0,2}D.{0,1}答案 B2.已知集合A={x∈R|x≤5},B={x∈R|x>1},那么A∩B等于( )A.{x∈R|x>1}B.{x∈R|x≤5}C.{2,3,4}D.{x∈R|1<x≤5}答案 D3.已知A,B两个集合分别用圆表示,则集合{x|x∈A,且x∈B}可用阴影表示为( ) 答案 D 集合{x|x∈A,且x∈B}=A∩B,故D正确.4.设集合A={x|x是参加自由泳的运动员},B={x|x是参加蛙泳的运动员},对于“既参加自由泳又参加蛙泳的运动员”用集合运算表示为( )A.A∩BB.A⊇BC.A∪BD.A⊆B答案 A5.集合A={0,2,a},B={1,a2},若A∪B={0,1,2,4,16},则a的值为( )A.0B.1C.2D.4答案 D ∵A∪B={0,1,2,a,a2},又A∪B={0,1,2,4,16},∴{a,a2}={4,16},∴a=4.6.满足{1}∪B={1,2}的集合B的个数是.答案 2解析由{1}∪B={1,2},知B={2}或B={1,2},共2个.7.已知集合A={x|-1<x<2},B={x|0<x<3},则A∪B=.答案{x|-1<x<3}8.已知集合A={(0,1),(1,1),(-1,2)},B={(x,y)|x+y-1=0,x,y∈Z},则A∩B=.答案{(0,1),(-1,2)}解析A,B都表示点集,A∩B是由集合A中在直线x+y-1=0上的所有点组成的集合,代入验证即可.9.已知集合A={x|-2<x<3},B={x|2m+1<x<m+7},若A∪B=B,求实数m的取值范围.解析因为A∪B=B,所以A⊆B,所以解得-4≤m≤-,故实数m的取值范围为.10.(多选)已知集合A={1,2},B={x|mx-1=0},若A∩B=B,则符合条件的实数m的值为( )A.0B.1C. D.2答案ABC 当m=0时,B=⌀,A∩B=B;当m≠0时,x=,若A∩B=B,则=1或=2,即m=1或m=.11.已知集合A={-2,3,4,6},集合B={3,a,a2},若B⊆A,则实数a= ;若A∩B={3,4},则实数a= .答案-2;2或4解析∵集合A={-2,3,4,6},集合B={3,a,a2},B⊆A,∴a=-2.∵A∩B={3,4},∴a=4或a2=4,∴a=2,a=-2(舍去)或a=4.12.设A,B是非空集合,定义A⊗B={x|x∈(A∪B)且x∉(A∩B)}.已知集合A={x|0<x<2},B={y|y≥0},则A⊗B= .答案{0}∪{x|x≥2}13.设集合A={x|2a+1≤x≤3a-5},B={x|3≤x≤22},则使A⊆(A∩B)成立的a的取值集合为.答案{a|a≤9}解析由A⊆(A∩B)得A⊆B,则①当A=⌀时,2a+1>3a-5,解得a<6,满足条件.②当A≠⌀时,解得6≤a≤9.综合①②可知,使A⊆(A∩B)成立的a的取值集合为{a|a≤9}.14.已知集合A={x|2a≤x≤a+3},B={x|x<-1或x>5},若A∩B=⌀,求实数a的取值范围. 解析①若A=⌀,则2a>a+3,解得a>3;②若A≠⌀,如图:∴解得-≤a≤2.综上所述,a的取值范围是.15.已知集合A={x|x2-ax+a2-19=0},B={x|x2-5x+6=0},是否存在实数a使A,B同时满足下列三个条件:(1)A≠B;(2)A∪B=B;(3)⌀⫋(A∩B).若存在,求出实数a的值;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解析假设存在a使得A,B同时满足条件.由题意得B={2,3},∵A∪B=B,∴A⊆B,即A=B或A⫋B.由条件(1)A≠B,可知A⫋B.又∵⌀⫋(A∩B),∴A≠⌀,即A={2}或{3}.当A={2}时,a2-2a-15=0,即a=-3或a=5.经检验:当a=-3时,A={2,-5},与A={2}矛盾,舍去;当a=5时,A={2,3},与A={2}矛盾,舍去.当A={3}时,a2-3a-10=0,即a=5或a=-2.经检验:当a=-2时,A={3,-5},与A={3}矛盾,舍去;当a=5时,A={2,3},与A={3}矛盾,舍去.综上所述,不存在实数a使得A,B同时满足条件.。

高中数学第1章集合与常用逻辑用语1.1集合1.1.3集合的基本运算第1课时交集和并集学案含解析第一册

高中数学第1章集合与常用逻辑用语1.1集合1.1.3集合的基本运算第1课时交集和并集学案含解析第一册

1.1。

3 集合的基本运算第1课时交集和并集学习目标核心素养1.理解两个集合交集与并集的含义,会求两个简单集合的交集和并集.(重点、难点) 2.能使用维恩图、数轴表达集合的关系及运算,体会图示对理解抽象概念的作用.(难点)1.通过理解集合交集、并集的概念,提升数学抽象的素养.2.借助维恩图培养直观想象的素养.某班有学生20人,他们的学号分别是1,2,3,…,20,有a,b两本新书,已知学号是偶数的读过新书a,学号是3的倍数的读过新书b。

问题(1)同时读了a,b两本书的有哪些同学?(2)问至少读过一本书的有哪些同学?1.交集自然语言一般地,给定两个集合A,B,由既属于A又属于B的所有元素(即A和B的公共元素)组成的集合,称为A与B的交集,记作A∩B,读作“A交B”符号语言A∩B={x|x∈A,且x∈B}图形语言错误!错误!(3)A B,则A∩B=A错误!错误![拓展](1)对于“A∩B={x|x∈A,且x∈B}”,包含以下两层意思:①A∩B中的任一元素都是A与B的公共元素;②A与B 的公共元素都属于A∩B。

这就是文字定义中“所有"二字的含义,如A={1,2,3},B={2,3,4},则A∩B={2,3},而不是{2}或{3}.(2)任意两个集合并不是总有公共元素,当集合A与B没有公共元素时,不能说A与B没有交集,而是A∩B=。

(3)当A=B时,A∩B=A和A∩B=B同时成立.2.并集自然语言一般地,给定两个集合A,B,由这两个集合的所有元素组成的集合,称为A与B的并集,记作A∪B,读作“A并B”符号语言A∪B={x|x∈A,或x∈B}图形语言用维恩图表示有以下几种情况(阴影部分即为A与B 的并集):①A B,A∪B=B错误!错误!错误!错误!思考:(1)“x∈A或x∈B"包含哪几种情况?(2)集合A∪B的元素个数是否等于集合A与集合B的元素个数和?[提示](1)“x∈A或x∈B”这一条件包括下列三种情况:x∈A,但x B;x∈B,但x A;x∈A,且x∈B。

《交集与并集》集合与常用逻辑用语PPT

《交集与并集》集合与常用逻辑用语PPT
解:A∩B=(-1,2).
课堂篇
探究学习
探究一
探究二
探究三
探究四
当堂检测
集合运算性质的运用
【例3】 已知集合A={x|x2-3x+2=0},B={x|mx-1=0},若A∪B=A,
则实数m构成的集合为
.
分析:解答此题要注意两点,一是先利用性质 A∪B=A⇔B⊆A 来
转化;二是要弄清楚 B={x|mx-1=0}≠ =
可结合数轴、维恩图或初中所学函数的图像等.
课堂篇
探究学习
探究一
探究二
探究三
探究四
当堂检测
1.设集合A={x|-1≤x≤2},B={x|0≤x≤4},则A∩B等于(
A.{x|0≤x≤2} B.{x|1≤x≤2}
C.{x|0≤x≤4} D.{x|-1≤x≤4}
解析:在数轴上分别表示出集合A,B,如图所示,
由数轴可知A∪B={x|x>-2}.
反思感悟求两个集合的并集时,若用描述法给出的集合,要先明
确集合中的元素是什么性质,有时直接观察可写出并集,有时则需
借助图示写出并集;若用列举法给出集合,则依据并集的定义,可直
接观察或借助于维恩图写出并集.
课堂篇
探究学习
探究一
探究二
探究三
探究四
当堂检测
延伸探究 本例条件不变,如何求A∩B?(用区间表示)
A.{1,2,2,3}
B.{2}
C.{1,2,3}
D.⌀
答案:C
)
课前篇
自主预习



知识点三、交集与并集的运算性质
1.思考
(1)判断集合A={2,3}与集合B={2,3,5}的关系,并写出A∩B和A∪B,

集合与常用逻辑用语

集合与常用逻辑用语

第一章集合与常用逻辑用语知识点整理(重要部分):1、集合中元素的三个特性:确定性、互异性、无序性2、集合间的基本关系(1)、子集:若对任意X∈A,都有X∈B,则A⊆B或B⊆A (2)、真子集:若A⊆B,且集合B中至少有一个元素不属于集合A,则A⊂B但A≠B或B⊃A但B≠A(3)、相等:若A⊆B,且B⊆A,则A=B(4)、空集的性质:ϕ是任何集合的子集,是任何非空集合的真子集3、集合的运算性质:(1)、A∩A=A,A∩ϕ=ϕ,A∩B=B∩A(2)、A∪A=A,A∪ϕ=A,A∪B=B∪A(3)、A∩(CuA)=ϕ,A∪(CuA)=U,Cu(CuA)=A4、若有限集A中有n个元素,则A的子集有2n个,真子集有2n−1个,非空子集有2n−1个,非空真子集有2n−2个。

5、 子集的传递性A ⊆B ,B ⊆C ⟹A ⊆C6、 四种命题间的关系原命题(若p 则q ) 逆命题(若q 则p )否命题(若¬p,则¬q ) 逆否命题(若¬q,z 则¬p )7、 A 是B 的充分不必要条件⟺¬B 是¬A 的充分不必要条件8、 充分条件、必要条件和充要条件若p ⇒q ,则p 是q 的充分条件,q 是p 的必要条件 P 是q 的充分不必要条件 p ⇒q 且q ⇏p P 是q 的必要不充分条件p ⇒q 且q ⇒pP 是q 的充要条件 p ⟺q P 是q 的既不充分也不必要条件p ⇏q 且q ⇏q9、 简单的逻辑联结词互逆互否互否(1)、且(and)把命题p和命题q联结起来,记作p⋀q(且命题)(2)、或(or)用“或”将命题p和命题q联结在一起,记作p∨q (3)、非(not)对于一个命题p的结论的全盘否定,获得新命题,记作¬p。

P的否命题为非条件,非结论(¬p,¬q)10、命题p∧q,p∨q,¬p的真假判断备注:(1)、对于p∧q而言,全真为真,有假即假(只要有一个假则假)。

高中数学集合与常用逻辑用语1.3第1课时并集交集课件

高中数学集合与常用逻辑用语1.3第1课时并集交集课件
又2∈A,∴b=2,∴A∪B={1,2,5}.
答案:{1,2,5}
.
5.已知A={x|x<-2,或x>4},B={x|5-2x≤3},求A∪B,A∩B.
解:化简集合B得B={x|x≥1},用数轴表示集合A,B,如图所示,
所以A∪B={x|x<-2,或x≥1},A∩B={x|x>4}.
(1)你能说出集合C与集合A,B之间的关系吗?
提示:集合C是由所有属于集合A或属于集合B的元素组成的.
(2)①中集合C的元素个数等于集合A,B的元素个数的和吗?③
呢?
提示:在①中,集合C中有4个元素,集合A,B中各有2个元素,
4=2+2;在③中,集合C中有4个元素,集合A中有2个元素,集合B
中有3个元素,4<2+3.
实数组成了A∩B,故A∩B={x|5<x≤7}.
反思感悟
求两个集合的并集、交集时,对于用描述法给出的集合,首先
明确集合中的元素,其次将两个集合化为最简形式;对于连续
的数集常借助于数轴写出结果,此时要注意数轴上方所有“线”
下面的实数组成了并集,数轴上方“双线”(即公共部分)下面的
实数组成了交集,此时要注意当端点不在集合中时,应用空心
直角三角形};
(3)A={x|x≤1},B={x|x≥0},C={x|0≤x≤1}.
提示:集合C是由所有既属于集合A又属于集合B的元素组成的.
2.若A={-1,0,1},B={2,4,6,8},则A∩B存在吗?
提示:存在,A∩B=⌀.
3.填表:
自然语言
符号语言
一般地,由所有属于集
合 A 且属于集合 B 的元 A∩B=
综上所得,实数m的取值范围是m≥-1.

高中数学第一章集合与常用逻辑用语3第1课时并集和交集课件新人教A版必修第一册

高中数学第一章集合与常用逻辑用语3第1课时并集和交集课件新人教A版必修第一册
(
) B
A. 1个
B. 2个
C. 3个
D. 4个
[解析] 因为 ∪ = ,所以 ⊆ ,所以 2 = 0或 2 = 2或 2 = ,解得
= 0或 = 2或 = − 2或 = 1.经检验,当 = 2或 = − 2时满足题
意,故选B.
1. [2020北京昌平高一检测] 已知集合 = {1,2,3,5}, = {2,3},那么 ∪
7. [2020甘肃平凉高一期中] 已知集合 = {1,2,3},集合 = {|( +
1)( − 2) = 0},则 ∩ =( )
A. {1}
B. {2}
B
C. {−1,2}
D. {1,2,3}
8. [2020浙江金华高一期中] 已知集合 = {(, )| + = 3}, =
(2) ∪ = ,即任何集合与其本身的并集等于这个集合本身.
(3) ∪ ⌀ = ⌀ ∪ = ,即任何集合与空集的并集等于这个集合本身.
(4) ⊆ ( ∪ ), ⊆ ( ∪ ),即任何集合都是该集合与另一个集合并
集的子集.
(5)若 ⊆ ,则 ∪ = ,反之也成立,即任何集合同它的子集的并集
} = {0,2},故 ∪ = {−2,0,2},故选D.
解题感悟
求两个集合的并集的方法
(1)两个集合用列举法给出:①依定义,直接观察,求出并集;②借助
Venn图求出并集.
(2)两个集合用描述法给出:①直接观察,写出并集;②借助教轴,求出并
集.
1. 设集合 = {−1,0, −2}, = {| 2 − − 6 = 0},则 ∪ =(
数学运算——利用集合运算求参数问题
1. 已知集合 = {1,2, 2 − 3 − 1}, = {−1, , 3}, ∩ = {3},求实数的

新教材高中数学第一章集合与常用逻辑用语1.1.3.1交集、并集课件新人教B版必修18

新教材高中数学第一章集合与常用逻辑用语1.1.3.1交集、并集课件新人教B版必修18

【解析】选C.因为集合A={1,2,3,4}, B={-1,0,2,3},A∪B={-1,0,1,2,3,4}, 所以(A∪B)∩C={-1,0,1}.
2. 集合A={x|x2-3x+2=0},B={x|x2-2x+a-1=0}, A∩B=B,求a的取值范围.
【解析】由题意,得A={1,2},因为A∩B=B, 当B=∅时,(-2)2-4(a-1)<0,解得a>2; 当1∈B时,1-2+a-1=0, 解得a=2,且此时B={1},符合题意;
则实数a应满足 ( )
世纪金榜导学号
A.-3<a<-1
B.-3≤a≤-1
C.a≤-3或a>-1
D.a<-3或a>-1
【思维·引】1.列举法表示集合M,N,根据并集的定 义写出M∪N. 2.在数轴上表示集合M,N,视察图形根据并集的定义 写出M∪N. 3.在数轴上表示集合S,T,视察图形并根据S∪T=R列 出不等式组,求解得实数a应满足的条件.
(3)一个集合用描述法,另一个用列举法:①直接视察, 找出并集;②借助图形,视察写出并集. 提醒:若两个集合中有相同元素,在求其并集时,只 能算作一个.
【习练·破】
1.满足条件{1,2}∪M={1,2,3}的所有集合M的个数
是( )
A.1
B.2
C.3
D.4
【解析】选D.因为{1,2}∪M={1,2,3}, 所以3∈M,则满足条件的M可以是{3}或{1,3}或{2,3} 或{1,2,3},共有4个.
(2)若集合的代表元素是有序数对,则A∩B是指两个方 程组成的方程组的解集,解集是点集. (3)若A,B是无限数集,可以利用数轴来求解,但要注 意“实”“虚”点.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