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2018-2019七年级历史上册第四单元测试题

合集下载

人教部编版历史七年级上册第四单元《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测试题(含答案)

人教部编版历史七年级上册第四单元《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测试题(含答案)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测试题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1.学完三国两晋南北朝的历史后,你认为对这一时期的基本特征的描述,最为准确的是( )A.群雄并起与国家分裂B.社会安定与对外开放C.国家统一与中央集权D.政权分立与民族融合2.“鲜卑族本身,尽管因此而不再作为一个单一民族存在,但在另一个民族大家庭中得到了永生。

”使鲜卑族“得到了永生”的历史事件是( )A.管仲改革 B.王安石变法 C.商鞅变法 D.孝文帝改革3.王羲之的名作中被称为“天下第一行书”的是A.《女史箴图》B.《洛神赋图》C.《宣示表》D.《兰亭集序》4.北魏孝文帝改革的重要意义是()A.加速了黄河流域民族大融合的进程 B.学习汉族文化风俗C.借鉴汉族政治和经济制度 D.加强对经济和官吏的管理5.鼎是我国一种礼器,一般为三足。

我国版图上曾形成三足鼎立的局面。

为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奠定基础的战役是()A.巨鹿之战B.淝水之战C.官渡之战D.赤壁之战6.迁都是一个国家的重大事件,其中因接受先进文化而迁都的是()A.盘庚迁殷 B.北魏孝文帝迁都到洛阳C.周平王迁都到洛邑 D.苏维埃俄国首都迁到莫斯科7.下列组合不正确的是A.房玄龄、杜如晦——房谋杜断 B.颜真卿、柳宗元——颜筋柳骨C.吴道子——画圣 D.茶圣——陆羽8.“确立县制;允许土地自由买卖;奖励军功……”;“规定官员在朝廷中必须使用汉语,禁用鲜卑……”以上材料叙述的是()A.商鞅变法和秦始皇巩固统一的措施B.商鞅变法和孝文帝改革C.西周分封制和孝文帝改革D.秦始皇巩固统-的措施和孝文帝改革9.假如你穿越时空隧道,成为东晋时期的一位官员,你不可能看到的情景是()A.皇族政治上依靠世家大地主的扶持,“王与马,共天下”B.祖逖北伐收复了黄河以南的部分地区C.东晋军队在水之战中打败前秦军队D.中原地区出现“荆扬晏安,户口殷实”的景象10.官渡之战的性质是A.军事割据集团的争霸兼并战争 B.农民起义军反封建王朝的战争C.皇族内部争夺中央政权的混战 D.少数民族反对民族压迫的战争11.“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是东汉名士对下列哪一人物的评价()A.孙权 B.刘备 C.曹操 D.袁绍12.“蒋干盗书”“孔明草船借箭”“周瑜打黄盖”等腔炙人口的故事与哪场战役有关A.牧野之战B.城濮之战C.巨鹿之战D.赤壁之战13.下列不属于三国时期统治者采取的措施的是A.发展经济,改善民族关系B.大力兴修水利C.发展造船业,促进海外贸易D.把汉献帝从都城洛阳接到许,借皇帝的名义号令天下14.2016年成都大庙会上,《三英贺岁》、《蜀道难关》主题灯组形象展示了三国文化。

部编人教版2019-2020学年七年级历史上册第一、二单元测试题及答案

部编人教版2019-2020学年七年级历史上册第一、二单元测试题及答案

部编人教版2019-2020学年七年级历史上册第一、二单元测试题及答案2019-2020学年七年级历史上册第一二单元测试题一、单项选择(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1.“他们使用的天然火不是人工取的,而是打雷正好击中干燥的木头,点燃了火,又或是火山爆发和森林火灾的火。

他们晚上轮流看火,用灰来保存火种。

”以下史实与“他们”相符的是()A.他们居住在半地穴式圆形的房屋里B.天然火的使用使他们能吃到香喷喷的米饭C.他们过着群居的生活D.他们把文字刻写在龟甲和兽骨上2.农耕经济的发明和积累,是文明发生和进步的重要条件。

以下成就属于中国原始农耕经济的有()①河姆渡人种植水稻②半坡先民会制作彩陶和建造房屋③北京人普遍使用磨制石器④商周时期青铜工具广泛用于社会生活中A.①②B.②③C.②④D.③④3.XXX以平凡的义举,印证了“上善若水,水利万物而不争”的高尚人生境界。

他成为部落联盟首领的方式是()A.制B.武力图夺C.禅让制D.民主推举制4.著逻辑学者XXX说:“商朝文化实在是一个灿烂的文明……”能证实这一观点的是商代()①青铜制作工艺高超②创造了比较成熟的文字③广泛应用铁制农具④出现了鱼纹彩陶盆A.①②B.①③C.②③D.③④5.山西省大致是我国古代晋国的范围,晋国在战国时期盘据为()A.韩、XXX、魏C.韩、XXX、燕B.XXX、宋、楚D.秦、齐、楚6.《三字经》中有云:“始春秋,终战国,五霸强,七雄出。

”其中“五霸”中最早出现的霸主和“七雄”中最后胜出的诸侯国分别是()A.XXX楚国B.晋文公齐国C.XXX秦国D.XXX秦国7.右图是战国时期一位著名的水利专家的塑像,假如让你给他写简历,一定要写到的重要事迹是()A.上书XXX恳求变法B.主持修建都江堰C.治理黄河D.发明铁制农具和XXX8.年龄战国时期,学术纷争,辩论成风。

以下各家学派的学生听讲的内容中,不符合史实的一项是()A.儒家学生:正在听XXX讲“为政以德”B.道家学生:正在听老子讲“祸兮,福之所倚;XXX,祸之所伏”C.墨家学生:正在听XXX讲“仁政”D.法家学生:正在听XXX讲“以法治国”9.电视剧《人民的名义》塑造了一批人民检察官的形象。

{部编}2019年秋七年级历史第四单元【政权分立与民族融合】测试题附答案解析

{部编}2019年秋七年级历史第四单元【政权分立与民族融合】测试题附答案解析

七年级历史单元测试题第四单元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政权分立与民族融合一、选择题1.在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文化艺术中,最能体现中外文化交融的是()A. 书法B. 石窟C. 山水画D. 诗歌2.《三国演义》描写了东汉末年和三国时期错综复杂的政治与军事斗争。

你知道其中的“三国”是指()A. 魏、蜀、西晋B. 魏、蜀、吴C. 吴、东晋、梁D. 宋、齐、梁3.如果想了解北魏时期北方劳动人民的农、林、牧、副、渔业的生产方法,你可以阅读()A.《史记》B.《伤寒杂病论》C.《天工开物》D.《齐民要术》》是北魏时期的中国杰出农学家贾思勰所著的一部综合性农书,是中国现存的最完整的农书。

4.下列朝代曾统一中国的是()①秦朝②西汉③西晋④东晋⑤隋朝A. ①②③④B. ②③④⑤C. ①③⑤D. ①②④5.230年,卫温亲率万人乘舰船到夷洲,夷洲是今天的()A.海南岛B.台湾C.日本D.菲律宾6.如果我们要学习农作物种植、瓜果蔬菜栽培、家禽家畜饲养等知识,可以参考北魏时期的农学著作()A. 《缀术》B. 《齐民要术》C. 《天工开物》D. 《水经注》7.历史上称为“南朝”的四个朝代更替的先后顺序是()A. 宋齐梁陈B. 陈齐宋梁C. 梁陈宋齐D. 陈梁齐宋8.中国古代以少胜多的战役不胜枚举,下表描述的经典战役是()统帅周瑜VS曹操兵力约5万VS20余万结果曹操兵败北撤A. 官渡之战B. 赤壁之战C. 涿鹿之战D. 牧野之战9.下图(汉人胡食图)反映的历史现象是()A. 民族室融B. 中外交往C. 国家统一D. 经济发展内容和影响。

10.电视剧《三国》的热播引发了人们对曹操的关注。

下列史实与曹操有关的是()①招贤纳士②官渡之战③赤壁之战④自立为帝A.①②③④B.①②③C.②③④D.①③④11.周杰伦创作的歌曲:“兰亭临帖,行书如行云流水。

……忙不迭,千年碑易拓却难拓你的美……”你唱到他的这首歌时会想到哪位书法家()A. 顾恺之B. 司马迁C. 祖冲之D. 王羲之12.某诏令曰:“不得以北俗之语言于朝廷,若有违者,免所居官。

2018-2019学年部编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学期期末测试卷及答案

2018-2019学年部编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学期期末测试卷及答案

2018-2019学年七年级历史上学期期末检测试题一、选择题(下列各题的4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意的,请把正确答案前的字母涂在答题卡相应处。

每小题2分,共50分)1.下列各项叙述,与右侧图像人物情况不相符的是A.直立行走B.会使用火C.使用磨制石器D.过群居生活2.河姆渡原始居民所处的长江流域气候湿润,草木茂盛,虫兽较多,最适合他们居住的房屋样式是A.洞穴 B.干栏式房屋 C.搭上草棚的水井 D.半地穴式房屋3.在我国古老传说中,黄帝部落联合炎帝部落与蚩尤部落进行了一次大战,蚩尤虽“请风伯、雨师纵大风雨”来帮他作战,结果还是被打败。

该大战是()A.阪泉之战 B.涿鹿之战 C.城濮之战 D.桂陵之战4.“他是一位终结者,又是一位开拓者。

在他这里,我国部落联盟局面结束,早期国家产生。

”他是A.炎帝B.黄帝C.尧D.禹5.许多成语来源于历史,如退避三舍、卧薪尝胆、围魏救赵、纸上谈兵等。

从这些成语中能反映出春秋战国时期的哪一时代特征?A.奴隶制开始形成B.封建制开始确立C.生产力飞速发展D.诸侯兼并争霸不断6.具有“殷、青铜冶炼、甲骨文”这些典型特征的朝代建立于7.史书记载:周平王去世时,丧葬费筹集不出来。

继位的周桓王只好派人去鲁国,乞求鲁国出些财务好办丧事。

此事说明东周初年A.周天子已不能对各诸侯国发号施令B.诸侯成为霸主,开始左右周天子C.诸侯国对周天子已不存在纳贡的义务D.周天子在经济上依附于强大的诸侯国8.《论语》云:“管仲相齐桓,霸诸侯,一匡天下。

”这则材料反映了什么历史事实A.齐桓公称霸 B.楚庄王称霸 C.晋文公称霸 D.勾践称霸【七年级历史试题共6页】第1页 9题图 10题图9.如上图是《战国七雄形势图》,其中①②③④所示位置分别是A.秦、楚、齐、燕B.齐、楚、秦、燕C.燕、齐、秦、楚D.燕、齐、楚、秦10.上图是我国古代著名的水利工程,它使成都平原变得“水旱从人,不知饥馑”,从而获得了“天府之国”的美称,它是:A.郑国渠 B.灵渠C.六辅渠 D.都江堰11.右图是安放在泰山岱庙大殿前的秦泰山刻石部分,镌刻着由丞相李斯书写的秦始皇泰山封禅功德铭。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4单元测试卷(含答案)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4单元测试卷(含答案)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四单元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单元测试题(时间:80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共20小题,每小题3分,共60分)1.发生在东汉献帝建安五年(公元200年),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以弱胜强的战役之一,战后曹操基本上统一了北方。

这场战役是()A.官渡之战 B.巨鹿之战 C.赤壁之战 D.淝水之战2.《三国演义》里“借东风”“连环计”的故事为人们津津乐道,而它们都与三国鼎立形成的关键战役有关,这场战役是()A.巨鹿之战 B.官渡之战 C.赤壁之战 D.淝水之战3.三顾茅庐的典故出自东汉末年的襄阳,这位曾在茅庐中居住的历史人物,其突出贡献是()A.建立西汉 B.巩固蜀汉政权 C.建立西晋 D.建立东汉4.结束三国鼎立局面,完成统一的国家是()A.西晋 B.东晋 C.前秦 D.宋5.历史上,发生“八王之乱”的朝代是()A.东晋 B.西晋 C.西汉 D.东汉6.“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是生活的生动写照( )A.汉族 B.北方游牧民族 C.女真族 D.西南少数民族7.灭亡西晋的少数民族是( )A.匈奴族 B.鲜卑族 C.羯族 D.羌族8.电视剧《走西口》讲述了民国初年一群饱受生活所迫的山西人,背井离乡走西口的悲凉故事。

“闯关东、走西口、下西洋”,是中国有名的三次人口大迁徙。

在中国历史上,北方人口大量向南迁徙,它所带来的最重要结果是()A.加剧了南方生态环境的破坏 B.缓解了北方的人口压力C.稳定了南北政权的对峙局面 D.促进了南方经济的发展9.下列关于淝水之战后的表述,不正确的是()A.为南方经济发展创造了条件 B.前秦统一了黄河流域C.北方地区重新陷入割据混战的状态 D.东晋在南方取得暂时稳定10.关于孝文帝改革的影响,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为北魏统一黄河流域创造了条件 B.促进了民族大融合,丰富和发展了中原文化C.为北魏统一全国打下了基础 D.平息了北方少数民族之间的战争11.下列关于云冈石窟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位于山西大同市 B.主要开凿于北魏前期C.第20窟露天大佛是代表作 D.以雕刻和壁画艺术为主12.北朝贾思勰写的《齐民要术》是中国古代科技史上的重要文献。

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单元同步测试题及答案1-5课

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单元同步测试题及答案1-5课

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单元同步测试题及答案1-5课第一单元史前时期:中国境内人类的活动第1课中国早期人类的代表——北京人1.我国境内目前已确认的最早的古人类是()A.北京人B.山顶洞人C.半坡居民D.元谋人2.“元谋人”作为世界级文化资源,具有唯一性、专属性和独特性,被评为云南省第一张历史名片。

根据考古发现,元谋人生活在距今约()A.300万年B.170万年C.70万年D.20万年3.北京人生活在距今约()A.30万—20万年B.70万—20万年C.170万—100万年D.130万—70万年4.迄今所知世界上内涵最丰富、材料最齐全的直立人遗址是()A.元谋人遗址B.北京人遗址C.山顶洞人遗址D.半坡人遗址5.阅读下列材料:自从有了人,就开始了人类历史。

世界各国都有关于人类产生的神话传说。

但人类到底是怎样产生的呢?人类是由一种近似于人的古猿——类人猿进化而来。

由于自然环境的变化,一部分古猿不得不成群地从树上下到林间草地上生活,逐渐地它们开始了直立行走,这促进了脑的发育。

经过长期的劳动和进化,古猿终于由使用天然工具过渡到制造工具,最终完成了由猿到人的进化。

下列结论均是正确的。

请你仔细阅读上述材料,如果该结论是从上述材料中得出的,请在题前括号中画“√”;如果是上述材料没有涉及的,请在括号中画“×”。

[](1)关于人是如何产生的,在中国流传较广的神话传说是女娲造人。

[](2)劳动在由猿到人的转变过程中起了决定性作用,人和动物的根本区别在于会不会制造和使用工具。

[](3)直立行走促进了古猿脑的发育,是由猿到人转变过程中关键的一步。

1.参观云南元谋人博物馆,我们可以看到的文物包括()①两颗门齿化石②有明显加工痕迹的打制石器③炭屑和烧骨④磨制的石珠和石坠A.①②③④B.①②③C.①②④D.②③④2.化石是研究人类起源的主要证据。

下图是根据化石复原的原始人头像,这种原始人曾经居住于现在的()A.云南境内B.北京境内C.陕西境内D.浙江境内3.某远古人类生活在“距今约七十万年至二十万年,还保留着猿的某些特征,但手脚分工明显,能够制造和使用工具”。

部编版2022七年级历史上册第四单元测试题及答案

部编版2022七年级历史上册第四单元测试题及答案

第Ⅰ卷(选择题,共4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1.曹操在《龟虽寿》中写道:“老骥伏枥,志在千里。

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他的“壮心”是( A )A.统一全国B.统一北方C.统一南方D.统一中原2.下图反映的历史事件的影响是( B )A.为曹操统一北方奠定基础B.为三国鼎立形成奠定基础C.三国鼎立的局面正式形成D.最终结束三国鼎立的局面3.(2022大同期末)下列对三国鼎立局面的评价,哪一项是符合历史发展趋势的( D )A.战乱频繁,破坏了社会经济B.三国鼎立,加剧了国家的分裂C.破坏了民族关系,不利于民族融合D.局部统一,为全国统一创造了条件4.三国时期派船队到达夷洲,加强台湾与大陆联系的是( A )A.吴国B.蜀国C.秦国D.魏国5.“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意思是司马昭篡夺曹魏政权的野心,已经昭然若揭。

而最终,废除魏帝建立晋朝的是( B )A.司马懿B.司马炎C.司马昭D.司马睿6.国家统一始终是中国历史发展的主流。

下列结束长期分裂局面、实现国家统一的封建王朝,组合正确的一项是( A )①秦朝②西晋③东晋④北魏A.①②B.①③C.②③D.①④7.(2022抚远期末)我国的春运被称为当今世界上规模最大的人口迁徙。

我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人口迁徙高潮发生在( D )A.东汉初年B.东汉末年C.西晋初年D.西晋末年8.东汉、魏晋时期,北方少数民族不断内迁,合称“五胡”的是( C )A.匈奴、鲜卑、羯、氐、蒙古B.匈奴、鲜卑、羯、氐、吐蕃C.匈奴、鲜卑、羯、氐、羌D.吐蕃、回纥、党项、鲜卑、蒙古9.4世纪后期,内迁的氐族苻氏建立的统一了黄河流域的政权是( D )A.前赵B.后赵C.后秦D.前秦10.前秦皇帝苻坚任用汉人王猛为丞相,锐意改革,大力整顿吏治、兴办学校、提倡儒学、招抚流民。

前秦境内胡汉之间的对立和矛盾有所缓和,这表明( B )A.汉人在军事上征服了胡人B.民族交融成为大势所趋C.苻坚文化修养很高D.“王与马,共天下”11.(2022鹤壁期末)“王与马,共天下”指的是中国历史上的哪一个朝代的政治特征( D )A.西汉B.东汉C.西晋D.东晋12.东晋建立之初,江南地区出现了“荆扬晏安,户口殷实”的景象。

初中道德与法治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第四单元 生命的思考单元综合与测试-章节测试习题(4)

初中道德与法治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第四单元  生命的思考单元综合与测试-章节测试习题(4)

章节测试题1.【答题】23岁的北大学生刘正琛不幸患上了白血病,在骨髓配型连续失败的情况下,他依然十分坚强。

他大胆倡议建立一个民间骨髓库,并命名为“阳光计划”,希望以此拯救所有白血病患者。

刘正琛这样做是因为()。

①生命是宝贵的,我们每个人只有一次②有生命才可能创造有意义的人生③每个人的生命都是独特的,应该好好珍惜④有了生命,就有了一切A. ①②③B. ①③④C. ②③④D. ①②③④【答案】A【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

【解答】题文中刘正琛在生病无法医治的情况下依然没有放弃生命,更加热爱生命,去帮助别的患者,说明他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延伸了生命的价值,①②③观点正确;生命的意义需要自己发现和创造,不是有了生命就有一切,④观点错误,所以本题选择A答案。

2.【答题】“人生天地之间,若白驹之过隙,忽然而已。

——庄子”“人生不售来回票,一旦动身,绝不能复返。

——罗曼·罗兰”这两则名言告诉我们()。

A. 正确认识生活中的苦与乐,才能体会生命的美好B. 生命是不可逆的,它无比宝贵,必须倍加珍惜C. 必须增强自我保护的意识和能力D. 热爱生活,让我们的生命更有价值【答案】B【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生命的正确认识。

【解答】从题文中的名言中我们可以看出,从婴孩成长为儿童,又从儿童成长为少年,生命的时光一去不复返,生命是不可逆的;在时间的长河里,个人的生命很短暂,我们要珍惜生命,B观点正确;每个生命都会在生活中展现千姿百态,人们对待生活的不同态度,会影响生命的质量,我们要正确认识生活中的苦与乐,体会生命的美好,热爱生活,让我们的生命更有价值,A、D观点正确,不合题意;在生活中,我们会面对一些客观存在的、非人力可抗拒的自然灾害等,我们要增强自我保护的意识和能力,C观点正确,不合题意,所以本题选择B答案。

3.【答题】北京师范大学遥感与地理信息系统研究中心主任、中国科学院院士李小文毕生从事科研和教学,成为某几何光学学派的创始人、世界遥感界的学术泰斗、大学讲台上的“明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四单元检测题
一、选择题
1.下列关于三国的历史,错误的是()
A.三国指魏、蜀、吴 B.从东汉末年到三国鼎立是历史的倒退
C.蜀国的锦最有名 D.吴国曾派人航海到达夷洲
2.南北朝时期,极大地顺应了我国北方“胡人汉服”、“汉人胡食”等民族大融合趋势的政治改革家是()A.商鞅 B.张骞 C.班超 D.北魏孝文帝
3.下列表格是鲜卑姓氏改为汉姓的情况,其反映的历史事件是
A.商鞅变法 B.颁布“推恩令”
C.八王之乱 D.北魏孝文帝改革
4.北魏孝文帝改革的措施中,最有利于吸收汉族先进文化的是()
A.迁都洛阳 B.采用汉制、律令 C.用汉姓、讲汉话 D.与汉族通婚
5.关于北魏孝文帝改革的影响,表述正确的是()
A.实现了黄河流域的统一 B.为统一全国作好了准备
C.促进了民族融合 D.抑制了佛教发展
6.“江南好,风景旧曾谙。

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

”江南地区得到开发的表现包括()
①修建水利工程,荒地变良田②种植水稻用绿肥③牛耕和粪肥得到推广④稻麦间种A.①② B.③④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
7.公元4世纪时,统一黄河流域的少数民族及其建立的政权是()
A.匈奴、汉 B.鲜卑、燕 C.氐族、前秦 D.羯族、前秦
8.下列关于北魏历史发展的重大事件,其先后顺序是
①北魏建立②迁都洛阳③统一黄河流域④北魏分裂
A.①②③④B.①③②④C.③④②①D.②①③④
9.266年,建立西晋的是()
A.司马懿 B.司马昭 C.司马炎 D.司马睿
10. 江南地区得到开发的表现包括()
①修建水利工程②南北水旱技术结合③牛耕和粪肥的推广④小麦的种植
A.①②B.③④C.①②③D.①②③④
11.《宋书·州郡志》所载,自(西晋)永嘉初至(南朝)刘宋末,南渡(迁)人口约90万,约占北方总人数的1/8还要多。

这一现象产生的主要影响是( )
A.北方人口锐减 B.政权分立 C.经济重心南移 D.江南得到开发
12.顾恺之创作的作品很多,流传下来的摹本有()
①《女史箴图》②《洛神赋图》③《奔马图》④《清明上河图》
A.①②B.②③C.①③D.②④
13.促进我国古代江南经济开始赶上北方的原因有()
①南方的社会环境相对稳定②北民南迁
③北方先进的生产技术和工具传入北方④南方统治者注重调整统治政策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③④D.①③④
14.商鞅变法与孝文帝改革获得成功的共同原因是()
A.顺应历史发展的趋势 B.得到最高统治者的支持
C.促进了民族的融合 D.促进了中国的封建化
15.《齐民要术》中的“要术”指的是()
A.蔬菜种植技术 B.农业技术和方法 C.果树嫁接技术 D.耕作技术和方法16.当看到某同学画了许多不同边数的正多边形,埋头计算圆周率数值的情景时,我们知道该同学正在探究()
A.韩非子的思想 B.张仲景的理论 C.祖冲之的贡献 D.毕昇的活字印刷术17.我国老百姓的主食一般呈现出“北麦南稻”的格局,但在魏晋南北朝时期,南方老百姓的餐桌上除了常见的稻米饭外,还有面食、粟米饭等北方食品,出现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A.南方人口增多 B.南方商品经济的发展
C.面食的营养价值更高 D.人口南迁和民族融合的影响
18.顾恺之最擅长画的是()
A.山水画 B.花鸟画 C.人物画 D.宗教画
19.东汉末年,孙权、刘备在赤壁之战中打败曹操的决定性因素是()
A.诸葛亮的计谋 B.周瑜的水军 C.孙、刘的联盟 D.地理上的优势20.《齐民要术》是我国古代一部著名的()
A.天文学著作 B.医学著作 C.数学著作 D.农学著作
二、非选择题
21.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自董卓以来,豪杰并起,跨州连郡者不可胜数。

曹操比于袁绍,则名微而众寡,然操遂能克绍,以弱为强者,非惟天时,抑亦人谋也。

今操已拥百万之众,挟天子以令诸侯,此诚不可与争锋。

孙权据有江东,已历三世,国险而民附,贤能为之用,此可以为援而不可图也。


——《三国志·诸葛亮传》
(1)请写三国的名称。

(2)材料提到“操遂能克绍”,这是指发生在________年的________(战役)
(3)面对曹操“拥百万之众”之势,诸葛亮在材料中提出了什么策略?这个策略在此后有何成功的实践?产生了什么影响?
22.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

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
(1)这首词涉及到了哪一历史时期哪一场战争?
(2)这场战争发生在谁与谁之间?
(3)这场战争产生了什么影响?
2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八王混战主要在洛阳一带展开。

一次战役里,有30多万人参战,死伤10万人左右。

洛阳周围13岁以上的男子,都被迫当兵或服徭役。

米价贵到1万钱一石。

人民流离四散。

材料二山西发生饥荒,皇族司马腾乘机掳掠内迁各族人民,卖往山东、河北作奴婢,用来换取军粮。

当时20多岁的石勒,也在被掠卖的行列中。

他历尽饥饿、疾病、死亡的危险,被卖到山东作奴隶。

后来石勒起兵反晋,建立后赵政权。

(1)材料一反映的事件在历史上被称为什么?当时在位的皇帝是谁?导致了什么后果?
(2)结合材料二及所学知识,说说西晋统治者是如何对待内迁各族人民的。

(3)结合以上材料及所学知识,分析为什么西晋会成为一个短命的王朝。

24.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如右图
(1)导致图1所示人口迁移最主要的社会原因是什么?
答案解析
1.【答案】B
2.【答案】D
3.【答案】D
4.【答案】A
5.【答案】C
6.【答案】D
7.【答案】C
8.【答案】B
9.【答案】C 10.【答案】C 11.【答案】D 12.【答案】A 13.【答案】C 14.【答案】A 15.【答案】B 16.【答案】C 17.【答案】D 18.【答案】C 19.【答案】C 20.【答案】D 21.【答案】(1)魏、蜀、吴。

(2)200年,官渡之战。

(3)策略:联吴抗曹。

实践:赤壁之战孙刘联合,成功地打败曹操。

影响:对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和巩固有重要影响。

22.【答案】(1)东汉时期。

赤壁之战。

(2)孙刘联军与曹操。

(3)确立了三国鼎立的局面。

23.【答案】(1)“八王之乱”。

晋惠帝。

后果:这场内乱对社会造成巨大灾害,人民饱受痛苦,大量人口逃往南方,形成我国古代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人口迁徙高潮。

(2)向内迁各族人民收取重税,征兵派役,甚至掠卖少数民族人民为奴婢。

(3)①西晋统治集团腐朽,造成“八王之乱”,西晋统治衰落。

②对各族人民残酷剥削压迫,激化了阶级矛盾和民族矛盾,一些少数民族首领乘机起兵反晋,导致西晋灭亡。

24.【答案】(1)北方战乱。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