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章抗结核病药护理专科
第5章 护士资格考试传染病病人的护理章节练习

第5章传染病病人的护理一、传染病概述1.以昆虫为媒介传播的疾病是A.肺结核B.流行性腮腺炎C.猩红热D.流行性乙型脑炎E.禽流感2.经胃肠道传播的疾病是A.麻疹B.艾滋病C.水痘D.疟疾E.脊髓灰质炎3.属于甲类传染病的疾病是A.艾滋病B.流行性乙型脑炎C.麻疹D.鼠疫E.狂犬病4.在乙类传染病中,需要按甲类传染病管理的是A.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B.艾滋病C.登革热D.布鲁斯菌病E.流行性出血热答案与解析1.D。
流行性乙型脑炎(简称乙脑)的病原体1934年在日本发现,故名日本乙型脑炎。
本病主要分布在亚洲远东和东南亚地区,经蚊传播,多见于夏秋季,临床上急起发病,有高热、意识障碍、惊厥、强直性痉挛和脑膜刺激征等,重型患者病后往往留有后遗症。
2.E。
脊髓灰质炎是一种急性病毒性传染病。
人是脊髓灰质炎病毒唯一的自然宿主,本病通过直接接触传染,是一种传染性很强的接触性传染病。
3.D。
4.A。
二、麻疹病人的护理1.麻疹的出疹在发热后的A.当天B.1~2天C.2~3天D.3~4天E.7~10天2.关于麻疹最常见的并发症,正确的是A.肺炎B.麻疹脑炎C.喉炎D.心肌炎E.急性胰腺炎3.降低麻疹发病率的关键措施是A.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麻疹患者B.一旦发现麻疹患者立即隔离C.医学检疫21天D.易感儿按时注射麻疹疫苗E.注意公共场所卫生4.对于麻疹病人应采取的隔离期是A.发热后5天B.热退后1周C.疹退后10天D.疹退后5天E.出疹后5天,有合并症隔离到出疹后10天5.针对麻疹患儿的护理措施,应除外A.高热时用乙醇擦浴或药物迅速降温B.剪短指甲,防止抓伤皮肤,继发感染C.做好口腔、眼部的护理D.及时做好隔离措施E.观察有无合并症出现6.患儿,3岁,麻疹入院,目前处于麻疹恢复期。
今日当班护士发现患儿的体温突然再次升高,伴有嗜睡、惊厥。
该护士考虑患儿最可能的并发症是A.肺炎B.咽炎C.胸膜炎D.心肌炎E.脑炎答案与解析1.D。
2020年内科主治医师(结核病学)专业知识和专业实践能力 章节题库(第5章 抗结核药物)【圣才出品】

B.身体好的不需要监测
C.早期监测
D.根据情况而定
E.用药前和用药过程中定期监测
【答案】E
4.服结核药物,严重肝功能损害的发生率是( )。 A.1% B.10% C.3% D.2% E.6% 【答案】A
5.肺结核患者服结核药物期间发生无症状的轻度转氨酶升高的比率大致为( )。 A.15% B.5% C.10% D.8% E.20% 【答案】E
用很差。PZA 则对于胞内菌具有强大的杀菌作用。
12.对于利福平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 A.对 A、B、C、D 菌群均有杀灭作用 B.成人每日 1 次,空腹口服 450~600mg C.对巨噬细胞内、外的结核菌均有快速杀灭作用 D.妊娠 3 个月内者忌用,超过 3 个月者慎用 E.除消化道不适、流感症候群外,偶有短暂性肝功能损害,如出现黄疸应立即停药 【答案】A
A.1SHR/8HE B.4SHE/10HE C.2SHZ/10HZ D.2SHE/10HE E.3SHE/9H 【答案】D
8.以下抗结核药物应用于儿童和青少年时,应特别注意严密观察其副作用的是( )。 A.吡嗪酰胺 B.异烟肼 C.乙胺丁醇
3 / 27
圣才电子书
D.利福平
A.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
B.真性盐皮质激素过多综合征
C.Liddle 综合征
D.表象性盐皮质激素增多综合征
E.继发性醛固酮增多症
1.17-羟化酶缺陷( )。 【答案】B
2.11β-羟化酶缺陷( )。 【答案】B
3.11β-类固醇脱氢酶缺陷( )。 【答案】D
2.(共用备选答案) A.胰高血糖素刺激试验
7 / 27
圣才电子书 十万种考研考证电子书、题库视频学习平台
第五章肺结核

病灶,多位于上叶的下部、中叶或下叶的上部。急性血播型肺结核胸片见双肺分布一致、大 小一致、密度一致的粟粒影,亚急性和慢性血播型肺结核则表现为大小不等、密度不一、分 布不均,中上肺多、外带多的结节影。继发型肺结核的 X 线表现最为多态性,病变多发生在 上叶的尖后段和下叶的背段, 密度不均匀、 边缘较清楚和变化较慢, 易形成空洞和播散病灶, 部分病人在肺内形成结核球, 也有的病人出现大片实变阴影,干酪样肺炎。结核性胸膜炎的 X 线征为患侧肋膈角变钝、出 现一致性密影和外高内低的弧形曲线。 7、结核病的化疗原则和方法怎样? 答:肺结核化学治疗的原则是早期、规律、全程、适量、联合。①早期 对所有检出和 确诊患者均应立即给予化学治疗。 早期化学治疗有利于迅速发挥早期杀菌作用, 促使病变吸 收和减少传染性。②规律 严格遵照医嘱要求规律用药,不漏服,不停药,以避免耐药性的 产生。③全程 保证完成规定的治疗期是提高治愈率和减少复发率的重要措施。④适量 严 格遵照适当的药物剂量用药, 药物剂量过低不能达到有效的血浓度, 影响疗效和易产生耐药 性,剂量过大易发生药物毒副反应。⑤联合 联合用药系指同时采用多种抗结核药物治疗, 可提高疗效,同时通过交叉杀菌作用减少或防止耐药性的产生。 化疗方法:①多主张短程 化疗,对耐药肺结核用常规化疗,②完整治疗方案分强 化和巩固两个阶段,可以使用间歇用药,③督导用药� WHO 提倡―直接督导+短化(DOTS) 。 A1 型题� 最佳选择题肯定型 8、结核菌 (C) A、属于分枝杆菌,涂片染色具有抗碱性 B、为棒状杆菌属 C、属于分枝杆菌,涂片染色具有抗酸性 D、属于革兰染色阳性杆菌 E、属于肠道杆菌 题解:结核杆菌属分枝杆菌属,经品红染色后具有抗酸性。 9、结核菌在下列哪种情况可以存活: (A) A、阳光曝晒 1.5 小时 B、煮沸 2~3 分钟 C、70 %酒精接触 3 分钟 D、5 % 石碳酸接触 24 小时 E、以上都不对 题解:阳光曝晒 2~7 小时才能杀灭结核菌, 70% 酒精接触 1 分钟, 5% 石炭酸接触 2~12 小时,煮沸 1 分钟即可杀灭结核菌。 10、肺结核的主要传播途径是 (E) A、饮用未经消毒的牛奶 B、带菌的尘埃经呼吸道侵入 C、注射或应用血制品而引起 D、通过泌尿道侵入人体 E、以上均不对 题解:肺结核主要经呼吸道感染,飞沫感染是主要方式。 11、肺结核的主要传染源是 (C) A、被污染的水源 B、含人型结核菌的牛乳 C、开放性肺结核病人 D、患有结核病的动物 E、健康带菌者 题解:传染源主要是排菌的肺结核患者。 12、感染结核菌后而获得的免疫力主要是 (A) A、细胞免疫 B、体液免疫 C、变态反应 D、细胞和体液免疫 E、以上都错 13、机体对结核菌及其代谢产物产生的变态反应为 ( D) A、I 型变态反应 B、Ⅱ型变态反应 C、Ⅲ型变态反应
药理学 抗结核病药及抗麻风病药护理课件

长期服用抗麻风病药可能导致肝损害,应定 期监测肝功能。
血液系统毒性
贫血、粒细胞减少等,应定期监测血常规, 必要时调整药物剂量或停药。
胃肠道反应
恶心、呕吐、食欲不振等,可适当调整用药 时间或使用止吐药物。
过敏反应
皮疹、药物热等,应立即停药并使用
反应,应饭后服用。
过敏反应
部分抗结核药可引起过敏反应 ,如皮疹、发热等,应立即停
药并给予抗过敏治疗。
03
抗麻风病药
抗麻风病药的分类
氨苯砜类
如氨苯砜、苯丙砜等,主要用 于治疗多菌型麻风病。
利福平类
如利福平、利福喷汀等,对麻 风杆菌有较强的抗菌作用。
氯法齐明类
如氯法齐明、甲氯苯那敏等, 主要用于治疗少菌型麻风病。
尊重患者的隐私权,保护患者的个人信息 和病情秘密。
05
抗结核病及抗麻风病的预防 与控制
预防措施
01
接种疫苗
推广接种卡介苗,提高人群免疫力 ,降低结核病发病率。
改善生活环境
加强通风,保持室内空气流通,减 少拥挤和过度接触。
03
02
早期发现和治疗
对疑似结核病患者进行早期诊断和 及时治疗,控制传染源。
健康教育
向患者及家属宣传结核病的防治知识,提高患者的自我保健意识和能 力。
护理在抗麻风病中的应用
隔离护理
对麻风病患者实施隔离措施,减少交 叉感染的风险。同时对患者的分泌物 、排泄物等进行消毒处理。
皮肤护理
保持患者皮肤清洁干燥,预防皮肤感 染。对患者的破损皮肤进行及时处理 ,促进愈合。
营养支持
根据患者的营养状况和病情需要,制 定合理的饮食计划,保证患者获得充 足的营养。
《耐药结核病化学治疗指南(2019年简版)》要点

《耐药结核病化学治疗指南(2019年简版)》要点第一章总论一、耐药结核病的定义1.单耐药结核病(MR-TB): 结核病患者感染的结核分枝杆菌(MTB)经体外药物敏感性试验(DST)证实仅对1种一线抗结核药物耐药。
2.多耐药结核病(PDR-TB): 结核病患者感染的MTB 经体外DST证实对1种以上一线抗结核药物耐药(但不包括同时对异烟月井和利福平耐药)。
3.耐多药结核病(MDR-TB):结核病患者感染的MTB经体外DST证实至少同时对异烟月井和利福平耐药。
4.准广泛耐药结核病(Pre-XDR-TB):结核病患者感染的MTB 经体外DST证实在耐多药的基础上对1种氟唾诺酮类或1种二线注射类抗结核药物耐药。
5.广泛耐药结核病(XDR-TB): 结核病患者感染的MTB 经体外DST证实在耐多药的基础上至少同时对1种氟I座诺酮类和1种二线注射类抗结核药物耐药。
6.利福平耐药结核病(RR-TB):结核病患者感染的MTB经体外DST证实对利福平耐药,二、耐药结核病产生的原因三、我国CEF的耐药疫情特征(一)我国耐药结核病的流行现状(二)交叉耐药交叉耐药病原体对某种药品耐药后,对于结构近似或作用性质相同的药品也可显示耐药性,称之为交叉耐药;根据程度的不同,又有完全交叉耐药和部分交叉耐药之分(表1) O1.单向交叉耐药:MTB对A药品耐药时,对B药品并不耐药;但对B药品耐药时,对A药品也同时耐药。
2.双向交叉耐药:MTB对A药品耐药的同时对B药品也耐药,而对B药品耐药的同时也对A药品耐药。
(三)耐药的稳定性MTB产生耐药后其耐药的稳定性并非一成不变,随着MTB菌株的传代,耐药性会产生或多或少的变化,不同药品、不同程度的耐药性将表现出不同程度的稳定性或易变性。
1.耐药稳定性强类:(1)链霉素。
MTB对链霉素产生的耐药性比较稳定。
(2)氨硫腺,其耐药稳定性很好,少见有复敏现象。
(3)环丝氨酸和乙(丙)硫异烟胺,一旦耐药则不易恢复, 稳定性强,停药后亦是如此。
2022执业护士 习题 第5章 传染病病人的护理

A. 出疹期B. 出疹前10天至出疹后5天C. 出疹前10天至出疹后10天D. 出疹前5天至出疹后5天E. 出疹前5天至出疹后10天【正确答案】:E【答案解析】:出疹前5天至出疹后5天均有传染性,如合并肺炎,传染性可延长至出疹后10 天。
所以应该选择E。
6、水痘皮疹的特点是A.无痒感B.分批浮现C.呈离心性分布D.躯干少,四肢多E.不浮现在口腔、结膜、繁殖器等处【正确答案】:B【答案解析】:水痘皮疹分批发生,在前一批皮疹伤害逐步演变愈合的过程中,新的一批疱疹又次第浮现,导致红斑、丘疹、疱疹和结痂等各阶段伤害可在同一时间内并存于同一患者。
特别是在发疹第2~3 天,同一部位往往可见到各阶段的皮疹,此为水痘皮疹的另一重要特征。
7、麻疹最常见的并发症A.肺炎B.脑炎C.心肌炎D.睾丸炎E.胰腺炎【正确答案】:A【答案解析】:肺炎,除麻疹毒本身可引起巨细胞肺炎外,在病程各期尚易并发继发性肺炎,以出疹期为多见。
病原常为金黄色葡萄球菌、肺炎球菌、腺病毒。
并发肺炎时全身症状加重,体温持续升高,浮现气促、鼻翼扇动、发绀、肺部有中、小湿啰音。
常并发脓胸、脓气胸、心肌炎、心衰及循环衰竭等。
若病程迁延不愈,可引起支气管扩张症。
严重肺炎为麻疹死亡的主要原因。
8、诊断结核性脑膜炎的可靠依据是A.发热、盗汗、乏力、消瘦,脑膜刺激征B.脑脊液中找到结核杆菌C.脑脊液生化糖、氯均降低D.发现肺部原发病灶E.结核菌素试验强阳性【正确答案】:B【答案解析】:脑脊液糖氯化物均降低是结核性脑膜炎的典型改变,结核菌素试验阳性对诊断很有匡助,但高达50%的结脑患儿结核菌素试验可呈阴性,脊液结核菌培养阳性才可确诊。
9、儿童肺结核的主要类型是A.急性粟粒性肺结核B.纤维空洞型肺结核C.原发型肺结核D.结核性脑膜炎E.肠结核【正确答案】:C【答案解析】:小儿原发型肺结核是原发性结核病中最常见者,为结核菌初次侵入肺部后发生的原发感染,是小儿肺结核的主要类型,占儿童各型肺结核总数的85 。
抗结核病药

• 氟喹诺酮类
该类药物中的氧氟沙星、左氧氟沙星、司 氟沙星等均有较强的抗结核杆菌作用;与 其他抗结核药合用具有协同作用、无交叉 耐药,甚至对已耐链霉素、异烟肼、对氨 基水杨酸的结核杆菌仍有效。不良反应少 且轻。
三、抗结核病药的应用原则
1.早期用药 早期病灶内结核杆菌生长旺盛,对药物敏感;病灶内血 液循环良好,药物易渗入;患者的抗病能力和恢复功能较强,是药物 发挥最佳疗效的最好时期。
链霉素(streptomycin)
链霉素是第一个有效的抗结核病药物。对结核杆菌有抑菌 作用,穿透力弱,不易渗入细胞、纤维化、干酪化及厚壁 空洞病灶,也不易通过血脑屏障。可促进渗出成分吸收, 促使病灶局限化。由于毒性和产生耐药菌等问题,严重地 限制了其应用,与其他抗结核药合用于浸润性肺结核、粟 粒性结核等。
目前临床多采用6个月的短期强化疗法,即
选用强效药物联合治疗,常采用异烟肼、 利福平联合应用6个月(二联)的治疗方案; 对于病情严重、病灶广泛的患者,前2个月 还需加用吡嗪酰胺 (三联),必要时采用四联 (再加用乙胺丁醇或链霉素),控制症状;待 病情好转后,再继续4个月应用两种抗结核
药巩固治疗。对于恶性病变、患者体质差 或复发伴有并发症者,则需坚持1年甚至1 年以上的长期治疗。
【抗菌作用】 异烟肼对结核分枝杆菌有高度选择性,对
其他细菌无效。对静止期结核分枝杆菌有抑制作用, 对繁殖期结核杆菌有杀灭作用。可渗入纤维化、干酪 样病灶及细胞内发挥作用。单独用药易产生耐药性。 产生耐药的机制是结核分枝杆菌降低细胞膜的通透性, 使药物不能进入菌体;或者是改变了药物的作用部位, 使抗结核病药无从发挥作用。联合用药可延缓耐药性 的产生。
二、其他抗结核病药
对氨基水杨酸(paraaminosalicylicacid,PAS) 仅对细胞外的结核分枝杆菌有抑制作用。不易产生耐药性, 与异烟肼等合用可以延缓耐药性产生,并提高疗效。不良 反应有胃肠反应、 肝、肾损害、过敏反应等。
肺结核患者的护理

[辅助检查]
• • •
• • • •
3、结核菌素试验: 方法: 1 、将PPD试剂 0.1ml注射入左前臂内 侧中上1/3交界处,48~72小时看结果: 结果判断:硬结直径<5mm ( - ) 5 ~ 9mm (+) 10 ~ 19mm ( ++ ) 20mm以上或局部水泡 (+++)
• • • • •
• •
二、体征 有相当一部分病人无体征,应仔细检查 有无罗音,令患者先咳嗽一、二声,紧接 吸气,若在吸气初期听到细小罗音,在锁 骨上下区或肩胛间区出现,为肺内存在早 期病变体征。
结核病临床分类
• • 1)原发型肺结核 多见于儿童。为人体初次感染后,在肺内 形成肺部的原发病灶、并引起淋巴管炎及局部 淋巴结炎,统称原发综合征。大多数病灶可自 行吸收或钙化。
肺 结 核 病人的护理
内科教研组
鲁迅先生 1881.9.25——1936.10.19
肖邦 1810─1849
结 核历史
• 结核病威胁人类的健康超过五千年以上,在埃及史前 木乃伊身上,即可发现TB spine的存在。 • 在十八、十九世纪时的欧洲,结核病大肆流行,造成 重大伤亡,被称为「白色瘟疫」(white plague) 与「所 有人类死亡的首领」。 • 1882年时,德国柯霍 ,发现结核菌结核病的病原菌, 才确立了结核病的病因。 • 柯霍在3月24日发表重要演说,WHO据此将3月24日订 为「世界结核病防治日」。 • 1944年Selaman A Waksman (诺贝尔奖得主) 发现了第 一个对抗结核菌的特效药 -- 链霉素,使得治疗结核病 露出曙光。
• • • • • •
பைடு நூலகம்
答案 1早期、联用、适量、规律和全程治疗 2 利福平 异烟肼 3 链霉素 吡嗪酰胺 4短程疗法 间歇疗法 5 6~9个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不良反应为 神经系统毒性如中枢神经头晕、头痛、失 眠,外周神经为神经炎;肝损害;过敏反 应如皮疹、粒细胞减少。
利福平(rifampin, RFP) 广谱,与链霉素、异烟肼合用可使其作 用增强并延缓耐药性的产生。作用机制为抑 制敏感菌DNA的RNA多聚酶,而阻止其 mRNA的 合成。临床用于各种类型结核病、麻风病及 敏感菌所致疾病。不良反应为恶心、呕吐; 肝损害;粪、泪、汗、痰可呈橘红色。不宜 与食物同服。
乙胺嘧啶
伯氨喹 控制复发药
控制症状药
病因预防药
氯喹、奎宁、青蒿素等
乙胺嘧啶
2.常用药物 1)控制疟疾症状药 氯喹 (chloroquine) 特点:①肝、脾、肾、红细胞分布浓度高,有 利于相关疾病治疗 ②抗疟作用:快、强、久,是控制症状的首选 药; 抗阿米巴原虫作用:治疗肠外阿米巴病; 抗免疫作用:对自身免疫性疾病有一定疗效。
③作用机制:
A.本身的喹啉环与疟原虫DNA中的鸟嘌呤、胞嘧啶 结合,插入DNA双螺旋之间,影响DNA的复制, 并使RNA断裂,从而抑制疟原虫的分裂增殖。
B.氯喹为弱碱性,大量进入疟原虫体内,使其PH值 增高,形成对蛋白质分解不利的环境,使疟原虫 分解和利用血红蛋白的能力下降,导致必需氨基 酸缺乏。
左旋咪唑(levamisole)
第5章 抗结核病药
学习内容和要求
1. 掌握一线抗结核病药的作用特点、临床 应用、不良反应及结核病的临床应用原 则。
2. 了解二线抗结核病的作用特点。
一 结核病
病原菌:结核分枝杆菌 所致疾病 1. 肺部感染:肺结核 2. 肺外感染:淋巴结核、肠结核、肾结核、
骨和关节结核、结核性脑膜炎、结核性 腹膜炎等
青蒿素 (artemisinin) 脂溶性高、分布广,易透过血脑屏障,为 高效、速效、低毒的抗疟药,但复发率高,主 要用于耐氯喹的恶性疟和抢救脑性疟。
2)抗复发抗传播药
伯氨喹 (primaquine) 对迟发型红外期和雄雌配子体有较强的 杀灭作用,故用于良性疟的抗复发抗传播。 不良反应为恶心、呕吐、头晕、头痛、溶血 性贫血、高铁血红蛋白血症等。
3)病因性预防药
乙胺嘧啶 (pyrimethamine)) 能杀灭各类疟原虫肝细胞内的裂殖体 ,并 能在蚊体内抑制其有性增殖,起到病因性预 防和间接抗传播作用。作用机制为抑制疟原 虫的二氢叶酸还原酶,影响叶酸代谢。
二、抗阿米巴原虫和抗滴虫药
1.抗阿米巴原虫药 包囊 小滋养体 大滋养体
1)肠内、外抗阿米巴原虫药 甲硝唑 (metronidazole)
C.与被感染红细胞产生的铁卟啉结合形成复合物, 导致疟原虫和红细胞的损伤。
④不良反应为恶心、呕吐、头晕、头痛
、皮疹、视力模糊、白细胞减少、溶血性贫 血等。孕妇禁用。
奎宁 (quinine) 作用快、短,易复发。主要用于耐氯喹 的恶性疟、不能耐受氯喹病人。不良反应 为金鸡纳反应、特异质反应、过敏反应、 抑制心脏、兴奋子宫等。
链霉素(streptomycin) 分布于细胞外液,穿透力差,易产生耐 药性,仅用于初治结核病。
四、二线抗结核病药
对氨基水杨酸 丙硫异烟胺 阿米卡星 氧氟沙星
五、抗结核病药物应用原则
1)早期用药 2)联合用药 3)规律用药 4)全程督导治疗
思考题
目前治疗结核病的一线药有哪些?应用 原则是什么?
(clioquinol) 口服吸收少,肠腔浓度高,通过释放
碘抑制肠道共生菌,大剂量可直接杀灭滋 养体。主要用于轻症、慢性阿米巴痢疾和 无症状带包囊者。不良反应为碘过敏、脊髓
-视神经病等。
抗生素类:巴龙霉素、红霉素、土霉素等。 3)治疗肠外阿米巴病药
氯喹 (chloroquine) 2.抗滴虫药
乙酰胂胺(acetarsol)
乙胺丁醇(ethambutol, EMB) 仅对结核杆菌有效,但活性低,对异 烟肼、利福平耐药菌仍有效,常与其他抗 结核病药合用治疗各型结核病。其特殊不 良反应为球后视神经炎。
吡嗪酰胺(pyrazinamide, PZA) 口服易吸收,分布广,在酸性环境下 作用强,常用易产生耐药性,与其他抗结核药 合用疗效增强,并延缓耐药性产生;不良反应 主要为肝损害,有剂量依赖性。
口服吸收快、分布广,可通过胎盘和血脑 屏障。有抗阿米巴作用:对肠内、外均有效 ,为首选药,治疗阿米巴痢疾时,有效后再 用肠内抗阿米巴药,以防复发;抗滴虫;抗 厌氧菌; 抗贾弟鞭毛虫等。
不良反应为恶心、呕吐、头晕、头痛、 血细胞减少等,致癌致畸。
同类药还有替硝唑(tinidazole),尼莫唑 (nimorazole) 、奥硝唑(ornidazole)等。
第8章 抗寄生虫病药
学习内容和要求
1. 掌握抗疟药 氯喹、青蒿素、乙胺嘧啶、 伯氨喹的作用特点;
2. 掌握抗阿米巴原虫药 甲硝唑、二氯尼特 的作用特点;
3. 掌握抗肠蠕虫病药 甲苯达唑、阿苯达唑、 噻嘧啶的作用特点;
一、抗疟药
1. 疟原虫的生活史和抗疟药作用环节 (见下页图)
伯氨喹 控制传播药
2)治疗肠内阿米巴病药 二氯尼特 (diloxanide)
目前最有效的杀灭包囊药,对无症状或有轻 微症状的排包囊者效果好,对急慢性阿米巴痢 疾疗效差,须与其他药合用。不良反应轻,大 剂量可致流产。
卤化喹啉类:喹碘仿 (chiniofon)、双碘喹 啉 (diiodohydroxyquinoline)、氯碘虫、钩虫、 鞭虫)、绦虫、吸虫等
1.窄谱抗虫药 哌嗪(piperazine, 驱蛔灵)
对蛔虫和蛲虫有效,使虫体松弛性麻痹, 用于驱蛔虫、蛔虫性不完全性肠梗阻、胆道 蛔虫病、蛲虫病(需连服7~10d);不良反 应为恶心、呕吐、乏力、头痛、皮疹、震颤 、共济失调等。
二、抗结核病药
一线药
异烟肼 利福平 链霉素 吡嗪酰胺 乙胺丁醇
二线药
对氨基水杨酸 丙硫异烟胺 阿米卡星 氧氟沙星
三、一线抗结核病药 异烟肼(isoniazid, INH, 雷米封)
口服吸收快而完全,分布广泛,穿透 力强,选择性高,强度呈剂量依赖性,常 单用易产生耐药性。
作用机制:抑制分支菌酸 膜磷脂 临床应用:全身各部位、各类结核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