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污染事故现场应急监测技术
环境污染事故现场应急监测技术

135 111L 8La 14L 3La 12L 4LL
被检气体 一氧化碳 二氧化碳
苯 甲苯 二甲苯
汽油 氟化氢
丙酮
1,1,1-三氯乙烷 甲醇 氯气
氯化氢 氨
氰化氢 硫化氢
化学式 CO CO2
C6H6 C6H5CH3 C6H4(CH3)2
测定范围 2.5-2000 ppm
0.13-6.0% 0.125~60ppm
危害的长期性
有毒物质进入有机体后,往往具有累积性,造成持久性不良危害,比如多氯联苯、多 环芳烃、二恶英等。
中国环境污染事故的隐患
工业污染隐患多,尤其是化学工业企业和石油化 学工业企业的问题突出
工业废渣处置不当,存在乱倾倒和乱使用的现象 有毒化学品的运输管理不善,运输中的化学品泄
5~690ppm 5~625ppm
油雾 HF
0.2~5.0mg/ m³ 0.25-100 ppm
CH3COCH3
CH3CCI3 CH3OH
CL2 HCl NH3 HCN H2S
50~12000ppm
100~2000ppm
20~1000ppm 0.1-16 ppm 0.2-76 ppm 2.5-200 ppm 0.36-120 ppm 0.25-120 ppm
浓度(mg/m3) 1.1 75 60 80
1#气样残差图
1#气样残差与三氟甲烷标准 (10mg/m3)比对图
2#气样残差图
2#气样残差与甲硫醇标准 (50mg/m3)比对图 2#气样残差与乙醇标准 (42mg/m3)比对图 2#气样残差与丙酮标准 (46mg/m3)比对图
8、色谱分析法
便携式离子色谱 便携式气相色谱仪 便携式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带顶空)——
应急监测方案

应急监测一、应急监测及其内容实施应急监测是做好突发性环境污染事故处置、处理的前提和关键,只有对污染事故的类型及污染状况做出准确的判断,才能为污染事故及时、准确的迸行处理、处置和制订恢复措施提供科学的决策依据。
可以说,应急监测是环境污染事故应急处置与善后处理中始终依赖的基础工作。
有效的应急监测可以赢得宝贯的时间、控制污染范围缩短事故持续时间、减少事故损失。
二、现场应急监测的作用及特殊要求1、应急监测的内容 :一般现场应急监测的内容包括 :(1)石油化工等危险作业场所的泄漏、火灾、爆炸等。
(2)运输工具的破损¨倾覆导致的泄漏、火灾、爆炸等。
(3)各类危险品存储场所酌泄漏、火灾、爆炸等。
(4)各类废料场、废工厂的污染。
(5)突发性的投毒行为。
(6)其他。
2、应急监测的作用与要求具体地说。
现场应急监测的作用与要求包括以下几方面。
(1)对事故特征予以表征能迅速提供污染事故的初步分析结果,如污染物的释放量、形态及浓度,估计向环境扩散的速率、受污染的区域和范围、有无叠加作用、降解速率以由污染物的特性《包括毒性、挥发性、残留性》等。
(2)为制定处置措施快速提供必要的信息,鉴于环境污染事故所造成的严重后果,应根据初步分析结果。
能迅速提出适当的应急处理处置,或者能为决策者及有关方面提供充分的信息,以确保对事故做出迅速有效的应急反应,将事故的有害影响降至最低限度。
为此,必须保证所提供的监测数据及其他信息的高度准确和可靠。
有关鉴定和判断污染事故严重程度的数据质量尤为重要。
(3)连续、实时地监测事故的发展态势;对于评估事故对公众和环境卫生的影响以及整个受影响地区产生的后果随时间而变化,对于污染事故的有效处理是非常重要的。
这是因为在特定形势下的情况变化,必须对原拟定要采取的措施进行实时的修正。
(4)为实验室分析提供第一信息源有时要确切地弄清事故所涉及的是何种化学物质是很困难的,此时,现场监测设备往往是不够用的,但根据现场测试结果,可为进一步的实验室分析提供许多有用的第一信息源,如正确的采样地点、采样范围、采样方法、采样数量及分析方法等。
火灾事故环境应急监测方案

火灾事故环境应急监测方案一、背景介绍火灾是一种常见的自然灾害,它往往会造成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
因此,为了保护人们的生命和财产安全,以及保护环境和生态平衡,火灾事故环境应急监测方案显得尤为重要。
环境应急监测是指对环境中可能出现的危害物质进行实时监测和分析,以便及时采取措施进行应急处理。
二、目的和意义1.目的:建立完善的火灾事故环境应急监测方案,可以为火灾事故的应急响应提供科学依据,并保障人们的生命安全。
2.意义:通过对环境应急监测的方案的制定和实施,可以提高火灾事故的应急处理能力,减少事故对环境造成的损害,减轻事故后果,保护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
三、应急监测方案的制定要求1.科学性:应急监测方案必须是科学的,要根据实际情况制定,并且要结合现代科技手段,确保监测的准确性和及时性。
2.可操作性:制定的应急监测方案必须是可操作的,应包括监测设备的购置、维护和检测方法等详细内容。
3.灵活性:应急监测方案要具有一定的灵活性,能够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和改进。
四、应急监测方案的内容1.环境监测预案火灾事故发生后,应急监测中心要立即启动应急值班,组织相关人员进行火灾事故环境监测。
监测范围包括空气、水、土壤和生物等方面,监测内容包括可能产生的有害气体、有害化学物质、放射性物质等。
2.监测设备的购置和维护应急监测中心应配备一定数量和质量的监测设备,设备应包括气体检测仪、水质监测仪、辐射监测仪等。
同时,要安排专人负责设备的日常维护和检修工作。
3.监测方案的实施火灾事故发生后,应急监测中心要立即启动监测方案,派遣专业人员前往事故现场进行环境监测,实时收集数据,并进行实时分析和评估。
同时,要及时汇报监测结果,并根据监测数据采取相应的应急措施。
4.监测结果的评估和发布应急监测中心要对监测结果进行分析和评估,根据实际情况制定应对措施,并及时发布监测结果和应对措施,向社会公众和相关部门通报监测情况。
五、应急监测方案的实施1.加强组织体系建设。
环境污染和事故的防范措施和应急处理技巧

环境污染和事故的防范措施和应急处理技巧导语:环境污染和事故的防范是保护我们生存环境的重要任务之一。
本文将介绍环境污染和事故的概念、原因,以及如何采取防范措施和应急处理技巧来应对这些问题。
一、环境污染和事故的概念和原因环境污染是指人类活动引起的大气、水、土壤或其他环境介质中物质的浓度、组成或其他特征的变化,从而对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造成不良影响的现象。
环境事故是指在生产、运输、使用和处理有毒、有害物质的过程中,发生的对环境和人类健康造成重大威胁的事件。
环境污染和事故的原因多种多样,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工业活动:工厂和企业的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废气、废水和有毒废弃物直接或间接对环境造成污染。
2. 交通运输:汽车、火车、飞机等交通工具的排放物,尤其是尾气排放,对大气环境造成污染。
3. 农业活动:农药、化肥使用过程中可能造成土壤和水源的污染。
4. 建筑工程:建筑过程中产生的噪音、粉尘和有害废弃物对周围环境造成影响。
5. 非法倾倒和排放:不合法的废弃物倾倒和排放对环境造成严重的污染。
二、环境污染和事故的防范措施为了预防环境污染和事故的发生,采取一系列的防范措施是非常重要的。
1. 严格执行环境保护法律法规:各级政府和企事业单位应当加强法律法规的宣传和教育,明确责任和义务,确保环境法规得到有效执行。
2. 完善环境监测体系:建立和完善环境监测网络,及时掌握环境状况和污染源情况,加大对污染物的监管力度。
3. 推行清洁生产:采取清洁生产技术,减少或消除工业生产中的废弃物和污染物排放,提高资源利用效率,降低环境风险。
4. 加强环保设施建设:企事业单位应建立完善的环保设施,如污水处理厂、垃圾处理站等,确保废弃物的安全处理和无害化排放。
5. 加强对特殊行业和领域的监管:加强对危险化学品、核能、生物技术等特殊行业和领域的监管,确保其操作和管理达到严格标准,减少事故发生的概率。
三、环境事故的应急处理技巧事故是突发性的,因此及时、正确地采取应急处理措施对于事故后果的控制至关重要。
环境污染事故现场应急监测技术

环境污染事故现场应急监测技术环境污染事故是指由于自然灾害或人为因素导致有毒有害物质泄漏、排放或突发事件引起的环境污染这些事故往往会对生态环境和人类健康造成严重危害,因此,及时、准确地进行应急监测,评估事故对环境的影响程度,对制定污染控制和修复措施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将详细介绍环境污染事故现场应急监测技术1. 应急监测的目的与原则1.1 目的1.快速评估污染程度和影响范围;2.为政府部门和污染责任方提供决策依据;3.指导污染事故的处置和生态环境修复工作;4.保障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1.2 原则1.及时性:迅速响应,尽快开展监测工作;2.准确性:确保监测数据真实可靠,客观反映事故现场环境状况;3.全面性:覆盖事故主要污染物质、途径和受影响区域;4.科学性:采用成熟、可靠的监测技术方法;5.协同性:加强各部门之间的沟通与协作,形成合力2. 应急监测技术体系环境污染事故应急监测技术体系包括现场调查、采样、分析测试、数据处理与评价等多个环节下面分别介绍各个环节的主要技术方法2.1 现场调查1.遥感技术:通过卫星遥感图像,迅速了解事故现场周边的环境状况,识别污染物质泄漏和扩散范围;2.无人机遥感技术:对事故现场进行低空遥感监测,获取高清晰度图像和视频资料;3.现场踏勘:调查事故现场的地形地貌、气象条件、水文水质等因素,为后续采样和数据分析提供依据2.2 采样1.采样地点选择:根据事故类型、污染物质特性、扩散规律等因素,确定采样点和采样线;2.采样方法:包括瞬时采样、连续采样和定时采样等,根据事故特性和监测需求选择合适的采样方法;3.采样设备:根据不同污染物质和采样方式,选择相应的采样工具和设备,如采水器、采土器、气体采样器等;4.采样注意事项:确保采样过程中避免污染,保证采样质量2.3 分析测试1.实验室分析:针对不同污染物质,选择合适的检测方法,如气相色谱法、液相色谱法、原子吸收光谱法、ICP-MS等;2.现场快速检测:采用便携式分析仪器,如便携式光谱仪、便携式质谱仪、便携式气体分析仪等,快速测定事故现场污染物质浓度;3.生物监测:利用生物传感器、生物探针等手段,快速检测水、土壤等环境介质中的污染物质;4.检测数据处理:对检测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算污染物质的最大浓度、暴露量等参数2.4 数据处理与评价1.数据整理:将采样、分析测试等环节得到的数据进行整理,形成完整的数据表格;2.数据校验:对数据进行质量控制和校验,确保数据真实可靠;3.环境风险评价:根据监测数据,评估事故对环境和人体健康的风险;4.预测模型:建立事故污染物质泄漏和扩散模型,预测未来一段时间内污染物质的分布和衰减趋势;5.成果报告:编写监测报告,为政府部门和污染责任方提供决策依据3. 我国环境污染事故应急监测实践近年来,我国在多起环境污染事故应急监测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果例如,2013年青岛中石化输油管道泄漏事故、2015年天津港瑞海公司危险品仓库火灾爆炸事故等,相关部门迅速启动应急监测程序,采取一系列措施,为事故处置提供了有力支持总结我国环境污染事故应急监测实践,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建立健全应急监测体系,提高应急监测能力;2.加强部门之间的沟通与协作,形成合力;3.充分利用先进技术手段,提高应急监测数据准确性;4.及时发布监测信息,引导舆论,保障公众知情权4. 结论环境污染事故现场应急监测技术是保障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维护国家生态安全的重要手段我们要进一步完善环境污染事故应急监测技术体系,提高应急监测能力,为我国生态环境保护工作提供有力支持环境污染事故是指由于自然灾害或人为因素导致有毒有害物质泄漏、排放或突发事件引起的环境污染这些事故往往会对生态环境和人类健康造成严重危害,因此,及时、准确地进行应急监测,评估事故对环境的影响程度,对制定污染控制和修复措施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将详细介绍环境污染事故现场应急监测技术1. 应急监测的目的与原则1.1 目的1.快速评估污染程度和影响范围;2.为政府部门和污染责任方提供决策依据;3.指导污染事故的处置和生态环境修复工作;4.保障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1.2 原则1.及时性:迅速响应,尽快开展监测工作;2.准确性:确保监测数据真实可靠,客观反映事故现场环境状况;3.全面性:覆盖事故主要污染物质、途径和受影响区域;4.科学性:采用成熟、可靠的监测技术方法;5.协同性:加强各部门之间的沟通与协作,形成合力2. 应急监测技术体系环境污染事故应急监测技术体系包括现场调查、采样、分析测试、数据处理与评价等多个环节下面分别介绍各个环节的主要技术方法2.1 现场调查1.遥感技术:通过卫星遥感图像,迅速了解事故现场周边的环境状况,识别污染物质泄漏和扩散范围;2.无人机遥感技术:对事故现场进行低空遥感监测,获取高清晰度图像和视频资料;3.现场踏勘:调查事故现场的地形地貌、气象条件、水文水质等因素,为后续采样和数据分析提供依据2.2 采样1.采样地点选择:根据事故类型、污染物质特性、扩散规律等因素,确定采样点和采样线;2.采样方法:包括瞬时采样、连续采样和定时采样等,根据事故特性和监测需求选择合适的采样方法;3.采样设备:根据不同污染物质和采样方式,选择相应的采样工具和设备,如采水器、采土器、气体采样器等;4.采样注意事项:确保采样过程中避免污染,保证采样质量2.3 分析测试1.实验室分析:针对不同污染物质,选择合适的检测方法,如气相色谱法、液相色谱法、原子吸收光谱法、ICP-MS等;2.现场快速检测:采用便携式分析仪器,如便携式光谱仪、便携式质谱仪、便携式气体分析仪等,快速测定事故现场污染物质浓度;3.生物监测:利用生物传感器、生物探针等手段,快速检测水、土壤等环境介质中的污染物质;4.检测数据处理:对检测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算污染物质的最大浓度、暴露量等参数2.4 数据处理与评价1.数据整理:将采样、分析测试等环节得到的数据进行整理,形成完整的数据表格;2.数据校验:对数据进行质量控制和校验,确保数据真实可靠;3.环境风险评价:根据监测数据,评估事故对环境和人体健康的风险;4.预测模型:建立事故污染物质泄漏和扩散模型,预测未来一段时间内污染物质的分布和衰减趋势;5.成果报告:编写监测报告,为政府部门和污染责任方提供决策依据3. 我国环境污染事故应急监测实践近年来,我国在多起环境污染事故应急监测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果例如,2013年青岛中石化输油管道泄漏事故、2015年天津港瑞海公司危险品仓库火灾爆炸事故等,相关部门迅速启动应急监测程序,采取一系列措施,为事故处置提供了有力支持总结我国环境污染事故应急监测实践,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建立健全应急监测体系,提高应急监测能力;2.加强部门之间的沟通与协作,形成合力;3.充分利用先进技术手段,提高应急监测数据准确性;4.及时发布监测信息,引导舆论,保障公众知情权4. 结论环境污染事故现场应急监测技术是保障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维护国家生态安全的重要手段我们要进一步完善环境污染事故应急监测技术体系,提高应急监测能力,为我国生态环境保护工作提供有力支持应用场合事故现场调查与评估环境污染事故现场应急监测技术在事故发生后,可用于快速评估污染程度和影响范围,为事故调查提供科学依据通过遥感技术、无人机遥感技术以及现场踏勘等方式,了解事故现场周边的环境状况,识别污染物质泄漏和扩散范围,为后续采样和数据分析提供依据制定污染控制和修复措施应急监测数据可为政府部门和污染责任方提供决策依据,指导污染事故的处置和生态环境修复工作通过分析测试得到的数据,评估事故对环境和人体健康的风险,建立事故污染物质泄漏和扩散模型,预测未来一段时间内污染物质的分布和衰减趋势,从而制定针对性的污染控制和修复措施法律法规执行与监督应急监测技术可用于监督事故责任方是否按照法律法规要求执行污染控制和修复措施通过定期监测和评估,确保事故现场的污染物质浓度得到有效控制,生态环境得到修复,保障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环境污染事故现场应急监测技术有助于了解事故对生态环境的影响,为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提供重要信息通过监测数据,评估事故对生态系统、生物多样性等的影响,为制定相应的环境保护政策和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注意事项及时响应与准确监测在环境污染事故发生后,应立即启动应急监测程序,迅速响应,尽快开展监测工作同时,确保监测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客观反映事故现场环境状况,为后续决策提供有力支持全面监测与科学评估应急监测应覆盖事故主要污染物质、途径和受影响区域,确保全面了解事故现场的环境状况采用科学的方法和成熟的监测技术,对数据进行准确分析和评估,为制定污染控制和修复措施提供科学依据部门协作与信息共享加强各部门之间的沟通与协作,形成合力,共同应对环境污染事故及时分享监测数据和信息,确保各部门之间的信息畅通,提高应急监测的效率和效果质量控制与数据校验在采样、分析测试等环节中,严格进行质量控制,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对监测数据进行校验和审核,避免数据错误和污染,保证监测结果的真实性和可信度公众沟通与信息发布及时向公众发布监测信息,引导舆论,保障公众知情权通过新闻媒体、社交平台等方式,向公众传递准确的监测数据和信息,回应公众关切,减少恐慌情绪培训与演练加强对应急监测人员的培训和技能提升,确保他们具备应对环境污染事故的能力定期进行应急监测演练,检验和提高应急监测的反应速度和处置能力持续监控与长期评估在事故处置和生态环境修复过程中,应持续进行监测和评估,确保污染物质浓度得到有效控制,生态环境得到修复同时,对长期的环境影响进行跟踪评估,为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提供持续支持通过以上应用场合和注意事项,我们可以更好地应用环境污染事故现场应急监测技术,保障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维护国家生态安全,推动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
环境应急监测方案

应急监测方案为了响应《关于构建全省环境安全防控体系的实施意见》(鲁环发〔2009〕80号)文件, 加强对突发环境事件的预警和环境安全风险源单位的监管, 健全环境安全预警体系, 确保环境安全, 特制定本方案。
本公司委托山东中泽环境检测有限公司为本公司提供应急监测, 委托协议见附件。
化验室接到事故信息后, 根据接报的情况判断可能的污染物质, 进行应急准备, 并立即组织有关人员, 分别进行现场的监测采样和实验室的准备工作。
一、环境安全预警监测点位的设置1.厂区废水排放口2.厂区废气排放口二、监测项目1.废水监测内容包括: pH、石油类、氨氮等。
2、废气监测内容包括: 火灾次生污染物VOCs、CO、SO2。
三、污染物现场应急监测方法现场应急监测方法要求包括:a) 现场可监测的项目, 应首选对样品前处理要求低、可直接读数, 能给出定性、半定量或定量检测结果的快速标准分析方法。
无标准分析方法的项目, 优先选择检测结果准确程度高的快速检测方法和检测仪器。
现场无法测定的项目, 应迅速送至实验室分析;b) 可根据实际情况, 利用事件现场周围的环境质量自动监测站和污染源在线监测系统等作为补充监测手段。
也可采用生物监测、无人机监测、激光雷达探测等新型监测技术手段辅助监测;c) 对于影响事件处置、司法鉴定或损害评估判定结果的关键样品, 应优先采用国家标准或行业标准方法测定;d) 当需要开展跨界联合监测或多地、多部门联动监测时, 各监测方应统一采用应急监测现场指挥部确定的应急监测方法。
不能统一监测方法的, 应做好方法间的比对验证。
四、监测仪器与药剂应配备少量空气瓶、污水瓶等及现场气体采样器、采样袋, 通讯联络器材、交通车辆等, 配合并协助当地环保局进行监测。
五、监测布点与频次1.布点原则(1)采样断面(点)的设置一般以环境事故发生地点及其附近为主, 同时必须注意人群和生活环境, 考虑饮用水源地、居民住宅区空气、农田土壤等区域的影响, 合理设置参照点, 以掌握事故发生地点状况、反映事故发生区域环境的污染承担和污染范围为目的。
环境污染应急处置方法

环境污染应急处置方法环境污染是指人为或自然因素导致环境中存在有害物质或不良变化的情况。
环境污染对生态系统和人类健康都造成了巨大的危害,因此及时且有效地处置环境污染是非常重要的。
应急处置方法是指在环境污染事故发生后,为了降低其对环境的影响和危害,采取的紧急措施和方法。
下面将从灾后应急救援、监测和评估、处置技术和措施四个方面,介绍环境污染应急处置方法。
一、灾后应急救援灾后应急救援是环境污染事故处理的重要环节,主要包括快速反应、救援组织和救援措施。
1. 快速反应在环境污染事故发生后,快速反应是非常重要的。
应建立完善的污染报警和通讯系统,确保信息能够在第一时间传达到相关部门。
同时,建立专门的应急预案和操作规程,并进行定期演练和培训,提高人员应对突发环境污染事故的能力。
2. 救援组织对于大型的环境污染事故,应建立完善的救援组织体系。
包括事故指挥部、应急调度中心、救援队伍和相关救援设施等。
指挥部应负责对事故进行全面、统一的指挥和组织。
调度中心应负责调配各类资源和协调各个救援单位的行动。
救援队伍则需要具备一定的专业知识和技能,能够灵活应对不同类型的环境污染。
3. 救援措施针对不同类型的环境污染事故,采取相应的救援措施是必要的。
例如,在化学污染事故中,应密切关注风向和风速,合理安排人员的转移和疏散。
在油污染事故中,应采取油水分离、吸附剂吸附和生物修复等方法进行处理。
在核辐射事故中,应通过破坏核辐射物质的链式反应来控制事故的扩散。
总之,根据不同类型的污染物和事故情况,合理选择救援措施,以尽快控制事故,并降低对环境的影响和危害。
二、监测和评估监测和评估是环境污染应急处置的重要环节,主要包括监测网络建设、数据采集和分析、风险评估和健康影响评价。
1. 监测网络建设在环境污染事故发生前,应建立完善的监测网络体系,包括气象监测、水环境监测、土壤监测和生物监测等。
监测点的布设应广泛覆盖可能受到污染影响的区域,并确保数据准确可靠。
突发环境污染事件的应急监测预案及主要技术路线PPT课件

.
13
1.3应急工作中的法定职责
其他部门 渔政渔业、海事部门、海洋管理部门、交通部
门航政机关、公安部门、供水部门、水利部 门、卫生部门、农业部门、地质矿产部门、 市政部门、法改部门、安全监督部门、军队、 法院等
.
14
2、环境污染事件的应急监测技术及 应对
2.1什么是环境应急监测 2.2应急工作原则 2.3应急工作流程 2.4应急监测预案 2.5现场应急监测
--重点流域、敏感水域水环境污染事件。主要是重点流域或者敏感水域由于天然 径流量减少和污染物排放超过承载(超标准)能力,可能造成局部水域的严重污 染事件。以黄河流域水环境应急预案为基础,逐步建立和完善。
--重点城市光化学烟雾污染事件。主要指全国部分重点城市可能造成光化学烟雾 污染事件。
--危险化学品、废弃化学品污染事件。主要包括生产、运输、储存、销售、使用 过程中危险化学品、废弃化学品泄漏等造成的环境污染事件。
20世纪50年代初期,美国洛杉矶市发生了严重的光化学污染事件。该市三面 环山,高速公路纵横交错。由于汽车漏油、汽油不完全燃烧和汽车排放尾气,城 市上空聚积近千吨的石油废气、氮氧化物和一氧化碳。这些物质在阳光的照射下, 形成了淡蓝色的光化学烟雾。光化学烟雾刺激人的眼、鼻、喉,引起眼病、喉炎 和头痛。在1952年12月的一次烟雾事件中,65岁以上的老人死亡400人。 伦敦烟雾事件 1 952年12月5日至9日发生在英国伦敦市。
多人死亡,5万多人失明,15万人受害,20多万人被迫迁移。 1986年,前苏联,切尔诺贝利核泄漏,250多人死亡,300多
人受辐射,事故哈造成北欧其他国家放射物质含量剧增 1986年,欧洲莱茵河沿岸化工厂排放有机物,造成大量水生生
物死亡没,波及4个国家数百万人口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丙酮
1,1,1-三氯乙烷 甲醇 氯气
氯化氢 氨
氰化氢 硫化氢
化学式 CO CO2
C6H6 C6H5CH3 C6H4(CH3)2
测定范围 2.5-2000 ppm
0.13-6.0% 0.125~60ppm
5~690ppm 5~625ppm
油雾 HF
0.2~5.0mg/ m³ 0.25-100 ppm
嗽、流泪等其浓度为10~20ppm。
3、试纸法
给出某化合物是否存在的信息,以及是否超过某一浓度的 信息
pH试纸
石蕊试纸,红-蓝;酚酞试纸,白-红;
普通定性试纸
乙酸铅试纸:乙酸铅+H2S产生黑色PbS 砷试纸:HgBr2试纸,AsH3与Hg2+形成有色络合物,白色-
棕黑色 油测定:亮兰色-暗(黑)蓝色…….
吸附检测管法
将试剂封在毛细玻璃管中,再将其组装在聚乙烯软塑 料试管中。试管口用微孔口塞子塞住,使用时先将试 管用手指捏扁,排除管中空气插入水样中,放开手指 自动吸进水样,再将试管中的毛细试剂管捏碎,数分 钟内显色,与标准色版比较确定污染物浓度。
检测柱的使用方法
直接检测管
短时检测管
刻度管、颜色比较管、颜色匹配管等
国外
检测管和检测箱是在应急监测早期使用的产品,现在大 多数国家已进入便携式现场监测仪器的发展阶段
现场分析仪器体积小、重量轻、分析速度快、操作简便, 性能指标接近或达到实验室台式分析仪器的水平。
便携式气相色谱(GC)作为现场分析仪器也已使用多年, 最近在常用的FID、ECD等检测器的基础上又出现了声表 面波检测器(SAW)
应急监测技术与设备的特殊要求
快速判断污染物种类,浓度,污染范围,为事故处置快 速、正确决策赢得宝贵的时间,为将事故的损失减到最 小提供有力的技术支持
分析方法选择性和抗干扰能力好 试剂用量少,稳定性好 监测器材轻便、易于携带,易于操作 不需特殊取样,动力易得 快速回答“是否安全”
应急监测技术的现状与发展趋势
有毒物质进入有机体后,往往具有累积性,造成持久性不良危害,比如多氯联苯、多 环芳烃、二恶英等。
中国环境污染事故的隐患
工业污染隐患多,尤其是化学工业企业和石油化 学工业企业的问题突出
工业废渣处置不当,存在乱倾倒和乱使用的现象 有毒化学品的运输管理不善,运输中的化学品泄
漏事故频发 海洋船只的溢油污染和一些放射性源的流失等
事故的危险性
许多突然性污染事故都带有一定的危险性,比如爆炸事故、核泄露事故等
危害的严重性
1986年4月26日发生的切尔诺贝利核电站事故,造成13人直接死亡、13万人被疏散、 1720受辐射致癌、不仅在原苏联进内受到污染,而且在西欧乃至世界上大部分地区均 检测出放射性物质;日本核泄露事故。
危害的长期性
主要内容
1 环境污染事故类型与特点 2 现场应急监测要求与作用 3 有机物现场应急监测技术 4 污染事故现场监测采样布点方法
环境污染事故种类
爆炸、燃烧类事故 有毒有害物质泄露污染事故 交通运输污染事故 其它类污染事故
环境污染事故特点
爆发的突然性
环境污染事故一般都是突然发生且来势凶猛,短时间内往往难以控制Leabharlann 有机物现场应急监测技术与方法
感官检测法 植物、动物检测法 试纸法 检测管法 化学比色法 光度法 色谱法等
1、感官检测法(人体生物传感器)
用口、眼、鼻、皮肤等感触被检物质的存在
氰化物具有杏仁味,硝基笨类化合物有特殊味道 二氧化硫具有特殊刺激味 硫化氢具有臭鸡蛋气味 含巯基有机磷农药有恶臭味 刺激皮肤,刺激眼睛流泪 光气干草味
长时检测管
用于长时间连续监测,给出污染物加权平均浓度
直读式长时扩散检测管
测定时间加权平均浓度,个人检测,某一区域监测
内含产品 名称
检测管
编号 1L 2L 121L 122 123
109 17
151L
135 111L 8La 14L 3La 12L 4LL
被检气体 一氧化碳 二氧化碳
苯 甲苯 二甲苯
试纸法的特点
操作简单、快速,只要将试纸浸入试样中即可 测定范围宽,可迅速得到测试结果 器具齐全,包装多,多人同时测定 测定误差大,有些化学试剂在纸上的稳定性较
差,且测定范围及间隔较粗,适于高浓度污染 物的测定,是一种半定量的方法 前导性测试
4、检测管法
检测试管法
直接检测管法(速测管法)
分析定量试纸
硝酸盐、亚硝酸盐试纸:10-500mg/L,1-80mg/L 磷酸盐试纸:3-100mg/L H2O2试纸:0.5-25mg/L 甲醛试纸: 10-200mg/L 硬度试纸: 3-21d 余氯试纸: 4-120mg/L 氨氮试纸:10-400mg/L
微生物检测试纸
一般细菌试纸:培养20h,计数绿色斑点个数 大肠菌群试纸:培养12h,计数红色斑点个数 葡萄球菌试纸、肠炎菌简易试纸
权宜之计
2、动植物检测法
利用动物的嗅觉或敏感性、利用植物表皮的损伤来检测有毒有害 化学物质
光化学烟雾使叶子背面变成银白色、古铜色,正面出现一道横贯全叶的 坏死带
HF污染叶片坏死带出现在叶子尖端和边缘,逐渐向内发展 有些敏感植物在0.3~0.5ppm时,在叶片上就会出现肉眼能见的斑点 人能闻到二氧化硫气味的浓度为1~19ppm,在感到明显刺激如引起咳
应急监测技术的现状与发展趋势
国外
实验室的样品前处理设施逐渐趋于小型化,并用于野外分析
便携式GC/MS越来越多地用于野外现场分析
生物技术的应用是国外应急监测仪器发展的一个热点
发达国家的应急监测质量保证系统也非常健全。如美国EPA要求应 急监测数据必须具有代表性、完整性、可比性、准确性和一定的精 密度,应急监测方法要与标准分析方法比较,同时还要考虑方法的 检出限、定量限和正、负误差等
CH3COCH3
CH3CCI3 CH3OH
CL2 HCl NH3 HCN H2S
50~12000ppm
100~2000ppm
20~1000ppm 0.1-16 ppm 0.2-76 ppm 2.5-200 ppm 0.36-120 ppm 0.25-120 ppm
内含产品名称 检测管
编号 3L 180L 4LL 71 53 53 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