妇产科主治医师辅导精华子宫收缩力

合集下载

子宫收缩乏力患者健康教育

子宫收缩乏力患者健康教育

子宫收缩乏力患者健康教育
(一)疾病简介
子宫收缩乏力临床分为协调性子宫收缩乏力和不协调性子宫收缩乏力。

协调性子宫收缩之力是指宫缩的极性、对称性和节律性正常。

但宫缩弱而无力。

持续时间短,间歇时间长且不规律。

不协调性子宫收缩乏力是指宫缩的极性倒置、频率高,节律不协调。

(二)健康指导
1.临产后注意休息,必要时使用镇静剂,如安定10毫克或杜冷丁100毫克。

2.多进易消化、高热量饮食,同时注意补充水分。

3.及时排尿、排便,保持膀胱和直肠的空虚状态。

4.在待产过程中不要过度担心和焦虑,护士会密切观察胎心变化及产程进展,如有问题会及时处理。

5.待产过程中可能会使用人工破膜、催产素静脉滴注等方法加强宫缩,需要产妇的配合。

6.宫口开大10厘米后根据不同情况,采取会阴侧切、产钳术或胎头负压吸引术助产。

7.若出现产程异常或其他产科手术指征时,医生会及时进行剖宫术终止妊娠。

宫缩乏力致产程曲线异常是妇产科主治医师考试要求掌握的内容

宫缩乏力致产程曲线异常是妇产科主治医师考试要求掌握的内容

宫缩乏力致产程曲线异常
宫缩乏力导致产程曲线异常,有以下8种:
1)潜伏期延长:从规律宫缩至宫口扩张3cm称潜伏期。

初产妇约需8小时,最大时限
16小时,超过16小时称潜伏期延长。

2)活跃期延长:从宫口扩张3cm至宫口开全称活跃期。

初产妇约需4小时,最大时限
8小时,超过8小时称活跃期延长。

3)活跃期停滞:进入活跃期后,宫口不再扩张2小时以上。

4)第二产程延长;初产妇超过2小时,经产妇超过1小时尚未分娩。

5)第二产程停滞:第二产程达1小时胎头下降无进展。

6)胎头下降延缓:活跃晚期至宫口开大9~1Ocm,胎头下降速度初产妇24h.
7)胎头下降停滞;胎头停留在原处不下降1小时以上
8)滞产:部产程超过24小时。

基层医院配制1/2张液体的简易方法| 创新医学网。

例:14kg的小儿,中度脱水,需要补液约120ml*14kg=1680ml,就需要5%葡萄糖约1680*62%=1041.6ml,0.9%氯化钠注射1 680*33.33%=559.94ml,5%碳酸氢钠注射液约78.46ml,如需要配制一组300ml的3∶2∶1液静滴,则按以上公式估算出3∶2∶1的用量分别是糖:300*62%,盐:300*33.33%,碱:300*4.67%,临床上可按此公式类推计算使用。

子宫收缩力起两个作用

子宫收缩力起两个作用

个人收集整理-ZQ.促使子宫颈张开,宫颈口地张开还需要靠宝宝用自己地头硬顶,才能把它们撑到足够大,让自己地头和身体通过.而这项艰难地工作单凭宝宝自己本身是做不到地,只有靠妈妈地疼痛一次次推动地帮助才能完成.妈妈在分娩中地痛感是由于妈妈地子宫在收缩引起地,而子宫地收缩正是在帮助宝宝扩充产道,推动宝宝前进.没有子宫地收缩力,宝宝就不能够把产道扩开.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 产道地“大门”一旦被打开,宫缩又将会促使宝宝尽快娩出来到人间.因此说,妈妈地疼痛是必须地..宝宝只有通过妈妈地产道才能获得新生,由于妈妈地产道并不是光滑平直地,而是一个上宽下窄,还略微上翘地弯行“隧道”.在这个隧道中还设有几道关卡.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其中间地两个路障之间地宽度平均只约有个厘米,是宝宝地必经之路.由于产道地弯曲、狭小,当宝宝途经“隧道”时必需要做一系列地动作,以便使自己头部地径线缩小和让身体适应隧道地形状和大小后,才能通过.这一系列动作就是分娩机转中所说地:衔接,下降,俯屈.内旋转,拨露与着冠,仰伸,复位,外旋转,娩出.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然而这一系列动作地完成都不是宝宝自己主动做出地,宝宝通过妈妈产道地某个路障时本身并不需要作任何动作和努力,一切都由妈妈地子宫收缩力和妈妈产道产生地反作用力地合力给“包办”了.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如果不能及时变换姿势,宝宝就会被卡在此处,长时间留在此地就会威胁到宝宝地生命.宝宝姿势地及时变换需要强有力地推力才能完成,这个推力就是妈妈地子宫收缩力.没有分娩时妈妈地疼痛,可爱地宝宝就不可能降生,因此说妈妈地疼痛也是必须地.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最重要地是,宝宝经过阴道分娩,其头必然要受到产道地挤压,并被拉长变形.但这种挤压是为宝宝从“水中生活”过渡到“陆地生活”做地准备.对宝宝脱离母体而独立生活是十分有益地.因为子宫有节律地收缩,可使宝宝地胸廓受到相应地压缩和扩张,正是这种有节律地舒缩运动,能刺激宝宝肺泡表面活性物质(磷脂类物质)加速生产,这种物质能使宝宝出生后肺泡富有弹性,容易扩张.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子宫收缩反复挤压宝宝地胸廓,有利于将肺泡液及吸入地羊水挤出.随着宝宝降生地一声长啼,肺泡张开,从此开始独立地呼吸运动,而不至于因为肺泡表面活性物质缺乏而引起肺透明膜病变导致新生儿死亡.产道对宝宝头部地挤压还能刺激脑活素地释放,有利于宝宝地智力开发.因此说妈妈地疼痛给宝宝带来地益处是剖宫产分娩不能做到地.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1 / 1。

妇产科主治医师考试——产后出血

妇产科主治医师考试——产后出血

妇产科主治医师——产后出血根据阴道流血的时间、数量和胎儿、胎盘娩出的关系,可初步判断造成产后出血的原因。

有时产后出血的几个原因可互为因果关系。

1.子宫收缩乏力:胎盘娩出后,子宫缩小至脐平或脐下一横指。

子宫呈圆球状,质硬。

血窦关闭,出血停止。

若子宫收缩乏力,宫底升高,子宫质软呈水袋状。

2.胎盘因素:胎盘在胎儿娩出后10分钟内未娩出,并有大量阴道流血,应考虑胎盘因素,如胎盘部分剥离、胎盘粘连、胎盘嵌顿等。

胎盘残留是产后出血的常见原因,故胎盘娩出后应仔细检查胎盘、胎膜是否完整。

3.软产道损伤:胎儿娩出后,立即出现阴道持续流血,应考虑软产道损伤,仔细检查软产道。

(1)宫颈裂伤(2)阴道裂伤(3)会阴裂伤。

产后出血主要表现为阴道流血或伴有失血过多引起的并发症如休克、贫血等。

1.阴道流血:胎儿娩出后立即出现阴道流血,色鲜红,应先考虑软产道裂伤;胎儿娩出几分钟后开始流血,色较暗,应考虑为胎盘因素;胎盘娩出后出现流血,其主要原因为子宫收缩乏力或胎盘、胎膜残留。

若阴道流血呈持续性,且血液不凝,应考虑凝血功能障碍引起的产后出血。

如果子宫动脉阴道支断裂可形成阴道血肿,产后阴道流血血虽不多,但产妇有严重失血的症状和体征,尤其产妇诉说会阴部疼痛时,应考虑为隐匿性软产道损伤。

2.休克症状:如果阴道流血量多或量虽少、但时间长,产妇可出现休克症状,如头晕、脸色苍白、脉搏细数、血压下降等。

这些项目是需要检查的1.乳房检查对于母乳喂养的您来说,检查乳房和乳头特别重要。

产后乳房一般都会变得非常丰满、娇嫩,但乳胀、乳房疼痛等常常会来困扰新手妈妈,严重的可能会感染乳腺炎,威胁乳房健康。

2.腹部检查进一步确定子宫是否已经恢复到原来的位置和大小,腹部肌肉弹力是否恢复正常,以及分娩后腹腔内其他器官的情况。

刮宫产的新手妈妈,进行腹部检查就更重要,因为子宫复位较自然分娩的要困难,而且剖宫产的切口是否愈合也需要医生的正确指导。

3.下肢检查怀孕时,有些妈妈会出现下肢浮肿的情况,有些甚至于分娩后仍不见好转,所以医生可能会检查您的腿部,看是否有水肿的情况。

子宫收缩乏力.

子宫收缩乏力.

子宫收缩乏力.……概述子宫收缩乏力是指宫缩的极性,对称性和节律性正常,但宫缩弱而无力,持续时间短,间歇时间长或不规则。

使胎先露对子宫下段及宫颈口压迫无力,即不足以使宫颈口以正常的速度扩张,造成产程延长或停滞,而导致母儿出现一系列并发症。

本病在胎位不正,头盆不称及多次妊娠、双胎、羊水过多等子宫局部因素者发病率较高,同时也见于精神紧张者如能及时正确的处理孕期及临产过程,则可减少子宫收缩乏力的发生。

临床表现1.宫缩力弱、间歇时间长而持续时间短,宫缩最强时指压子宫壁出现凹陷。

2.产程进展缓慢。

3.休息不好,精神体力疲惫,脱水酸中毒现象。

诊断依据1.子宫收缩力弱而无力,产程长。

2.原发性宫缩乏力,指产程开始时就出现的子宫收缩乏力;3.继发性宫缩乏力,指产程进展到某一阶段方出现子宫收缩乏力。

4.宫腔内压力少于4KPa。

治疗原则1.排除产道、胎儿性难产制定分娩方式。

2.枯计能从阴道分娩者增强产妇体力,加强子宫收缩。

3.有头盆不称,或胎儿窘迫,及早行手术。

4.情况改善后预防产后出血和感染。

用药原则1.如胎膜未破宫口开大3cm以下者宜先用温热肥皂水灌肠,排便后行人工破膜。

2.如经上述处理无效或继发性宫缩乏力者可选用维生素B1穴位注射,催产素静脉滴注。

3.精神紧张体力差者予以休息必要时予以杜冷丁或安定调整后加强宫缩。

4.进食少脱水者酌情补液。

辅助检查1.检查框限“A”是最基本的,但有条件的单位应包括“B”。

2.怀疑胎儿宫内缺氧检查框限应包括“C”。

疗效评价1.治愈:产程进展恢复正常,分娩结束无并发症。

2.好转:产程有进展但未正常。

3.未愈:产程无进展或有并发症。

子宫收缩乏力处理原则 -回复

子宫收缩乏力处理原则 -回复

子宫收缩乏力处理原则-回复“子宫收缩乏力处理原则”是指在妇科临床中,对于子宫收缩力不足的处理方法和原则。

子宫收缩乏力通常指的是在产后子宫收缩不到位或强度不够的情况,这可能导致产后出血、子宫脱垂等严重后果。

因此,及时有效地处理子宫收缩乏力问题非常重要。

本文将一步一步回答如何处理子宫收缩乏力的问题。

首先,对于产后子宫收缩乏力的处理,应该在产后立即展开,以防产后出血等困扰。

处理子宫收缩乏力有以下几个原则:1. 观察和评估:在产后,产妇的子宫应该迅速收缩,重现到盆腔底。

产妇出血的情况可能是子宫收缩乏力引起的。

因此,医生应该密切观察产妇的子宫收缩情况,并通过触诊、B超等手段评估子宫的位置和收缩状态。

2. 立即应用催产素:一旦发现产妇存在子宫收缩乏力问题,尤其是出血情况严重时,可以立即进行催产素的应用。

催产素常用药物有催产素和升压素等。

使用这些药物可以刺激子宫收缩,增加收缩的力度和持续时间,从而有效减少出血,促进子宫的恢复。

3. 推拿和按摩:除了药物治疗,还可以采用推拿和按摩的方式来刺激子宫收缩。

这些理疗技术可以通过刺激产妇的腹部和腰部来促进子宫发生收缩,从而减少出血的风险。

4. 镇痛和止血药物:有时候,子宫收缩乏力可能是由于产妇的疼痛导致的。

在这种情况下,可以给产妇使用镇痛药物,如阿片类药物,以减轻疼痛,促进子宫收缩。

同时,可以给产妇注射止血药物,如凝血酶和七氟佐辛等,来减少出血情况。

5. 手动刮宫:如果催产素、推拿按摩等方法无法改善子宫收缩情况,或者产妇出血越来越严重,可能需要进行手动刮宫手术。

手动刮宫是通过刮宫器具将子宫内的组织刮除,从而促进子宫收缩和修复。

总结起来,子宫收缩乏力是一种严重的产后并发症,需要及时处理和管理。

处理子宫收缩乏力的原则包括观察评估、催产素应用、推拿按摩、镇痛和止血药物的使用,以及必要时进行手动刮宫手术。

这些方法结合起来,可以有效地改善子宫收缩情况,减少产后出血的发生,确保产妇安全。

2019年卫生资格《初级护士》妇产科精华论(2)

2019年卫生资格《初级护士》妇产科精华论(2)

2019年卫生资格《初级护士》妇产科精华论(2)影响分娩的四因素:一、产力:将胎儿及其附属物从子宫内逼出的力量,称为产力。

产力包括子宫收缩力、腹肌及膈肌收缩力和肛提肌收缩力。

(1)子宫收缩力:是临产后的主要产力,贯穿于分娩的全过程。

临产后的子宫收缩力(简称宫缩)能迫使宫颈管短缩至消失,宫口扩张,胎先露下降和胎盘胎膜娩出。

临产后的正常宫缩具有以下特点:①节律性。

②对称性:正常宫缩起自两侧子宫角部,以微波形式向中央集中,左右对称,称为对称性。

③极性:宫缩以子宫底部、最持久,向下逐渐减弱,称为极性。

④缩复作用:宫缩时子宫体部肌纤维缩短、变宽,间歇时肌纤维放松,但不能恢复到原来的长度而较前略短,这种现象称为缩复作用。

(2)腹肌、膈肌收缩力(腹压):是第二产程时娩出胎儿的重要辅助力量。

腹肌及膈肌有力的收缩使腹内压增高,促使胎儿娩出。

腹压在第三产程还可促使胎盘娩出。

(3)肛提肌收缩力:有协助胎先露在骨盆腔实行内旋转的作用。

肛提肌收缩有助于胎盘娩出。

二、产道:是胎儿娩出的通道,分为骨产道与软产道两部分。

(1)骨产道:指真骨盆,其大小、形状、轴、倾斜度都与分娩关系密切。

(2)软产道:是由子宫下段、宫颈、阴道及盆底软组织构成的管道。

三、胎儿:胎儿大小、胎位及有无胎儿畸形也是决定胎儿能否顺利通过产道的因素。

在分娩过程中,胎儿大小是决定分娩难易的重要因素之一。

胎头是胎体的的部分,也是胎儿通过产道最困难的部分。

(1)胎头颅骨:由顶骨、额骨、颞骨各两块及枕骨一块构成。

颅骨间的缝隙称为颅缝。

两顶骨间为矢状缝。

枕骨与顶骨间为人字缝。

两颅缝交界的空隙较大处称为颅囟,位于胎头前方,为两额骨与两顶骨的空隙,称前囟,呈菱形。

位于胎头后方,为两顶骨与枕骨之间的三角形空隙,称后囟。

胎头骨缝和颅囟,有一定可塑性,分娩时颅骨可略微变形或重叠从而缩小头颅体积,有利于分娩。

(2)胎头径线枕下前囟径:自前囟中心至枕骨隆突下方的距离,平均9.5cm.枕额径:自鼻根至枕骨隆突的距离,平均ll.3cm.枕颏径:自颏骨下方至后囟顶部的距离,平均l3.3cm.双顶径:为两顶骨隆突间的距离,临床用8超测定此值判断胎儿大小,妊娠足月时平均值约9.3cm.(3)胎位:若为纵产式,胎体容易通过产道。

子宫收缩乏力的科普知识

子宫收缩乏力的科普知识

原因
长期用药:某些药物可能会对 子宫肌肉产生抑制作用。 其他身体健康问题:如低血糖 、贫血等也可能导致子宫收缩 乏力。
症状
症状
分娩时间延长:子宫收缩乏力会导致分 娩时间延长,增加分娩的风险。
分娩进展缓慢:子宫收缩乏力会导致分 娩进展缓慢,可能需要采取其他医疗干 预方法。
症状
分娩疼痛减轻:由于子宫收缩 力不足,可能使分娩过程中的 疼痛感减轻。
子宫收缩乏力 的科普知识
目录 介绍 原因 症状 预防与治疗 结论
介绍
介绍
子宫收缩乏力是指女性在生产 过程中子宫收缩力量不足的情 况。
子宫收缩是指子宫肌肉的收缩 和放松,是分娩过程中的重要 环节。
原因
原因
缺乏锻炼:缺乏体育锻炼会导致肌肉力 量不足,影响子宫收缩力。
子宫肌肉松弛:子宫肌肉过于松弛会使 收缩乏力。
如果你有任何相关症状或担忧,应及时 就医寻求专业建议。
谢谢您的观赏聆听
预防与治疗
预防与治疗
适当锻炼:进行适量的锻炼可以增强子 宫肌肉的力量。
饮食均衡:保持营养均衡有助于维持健 康的子宫肌肉。
预防与治疗
定期就医:定期就医可以及早 发现和治疗子宫收缩乏力的问 题。 医疗干预:在需要的情况下, 医生可能会采取药物治疗或其 他医疗干预方法。
结论式进行预防和 治疗。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妇产科主治医师辅导精华子宫收缩力
集团标准化工作小组 #Q8QGGQT-GX8G08Q8-GNQGJ8-MHHGN#
妇产科主治医师辅导精华:子宫收缩力
子宫收缩力是临产后的主要产力,临产后的子宫收缩力(简称宫缩)能迫使宫颈管短缩直至消失、宫口扩张、胎先露部下降和胎盘胎膜娩出。

临产后的正常子宫收缩具有以下特点:
1.节律性:宫缩具有节律性是临产的标志。

随着产程进展,宫缩持续时间逐渐延长,间歇期逐渐缩短。

宫缩强度随产程进展也逐渐增加。

宫缩的节律性对胎儿有利。

2.对称性:正常宫缩起自两侧子宫角部,以微波形式迅速向子宫底中线集中,左右对称,然后以每秒约2cm速度向子宫下段扩散,约15秒均匀协调地遍及整个子宫,此为子宫收缩的对称性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

3.极性:宫缩以子宫底部最强最持久,向下则逐渐减弱,此为子宫收缩的极性,子宫底部的收缩力的强度是子宫下段的2倍。

4.缩复作用:每当宫缩时,子宫体部肌纤维短缩变宽,收缩之后肌纤维又重新松弛,但不能完全恢复到原来的长度,经过反复收缩,肌纤维越来越短,这种现象称为缩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