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口总体布局规划编制办法
国家海洋局关于印发《省级海洋功能区划编制技术要求》的通知(2010年修订)

国家海洋局关于印发《省级海洋功能区划编制技术要求》的通知(2010年修订)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国家海洋局•【公布日期】2010.10.15•【文号】海管字[2010]83号•【施行日期】2010.10.15•【效力等级】部门规范性文件•【时效性】失效•【主题分类】海洋资源正文国家海洋局关于印发《省级海洋功能区划编制技术要求》的通知(海管字〔2010〕83号)沿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海洋厅(局),局属有关单位:为了进一步规范省级海洋功能区划编制工作,在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我局修订完成了《省级海洋功能区划编制技术要求》。
现印发给你们,请按此要求,加快省级海洋功能区划编制工作。
2009年12月8日印发的《省级海洋功能区划修编技术要求(试行)》(海管字[2009]88号)同时废止。
附件:省级海洋功能区划编制技术要求二○一○年十月十五日附件:省级海洋功能区划编制技术要求(国家海洋局二○一○年十月)目录1 定义.1.1 海洋基本功能1.2 海洋基本功能区1.3 海洋功能区划2 总则2.1 目标2.2 基本原则2.3 任务2.4 范围2.5 期限2.6 成果3 海洋基本功能区类型.3.1 分类体系3.2 功能区类型定义4 编制程序.4.1 资料收集和补充调查4.2 专题研究与分析评价4.3 区划5 成果编制要求.5.1 区划文本5.2 区划登记表5.3 图件5.4 区划编制说明5.5 区划报告5.6 区划管理信息系统附录1:省级海洋功能区划文本编写大纲.附录2:省级海洋功能区划登记表样表.附录3:省级海洋功能区划图件制作要求.附录4:《省级海洋功能区划编制技术要求》主要修订说明.省级海洋功能区划编制技术要求为了进一步规范省级海洋功能区划的编制工作,根据《海域使用管理法》、《海洋环境保护法》、《海岛保护法》、《省级海洋功能区划审批办法》等法律法规和政策的规定,在《海洋功能区划技术导则》(GB/T 17108-2006)基础上,制定本要求。
(整理)预可和工可编制办法

交通运输部交规划发〔2009〕712号发文日期:2009.11.20 索引号:2009-646879关于印发港口和航道建设项目预可行性研究报告和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办法的通知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交通运输厅(委),上海市、天津市交通运输和港口管理局,主要港口行政管理部门,主要港口企业:原交通部于1988年颁布了《港口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办法》和《内河航运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办法》。
20多年来,我国经济社会发生了巨大变化,原办法中的部分内容已不能适应形势发展的要求。
为进一步规范港口、航道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工作,提高可行性研究报告的质量,我部组织专门力量对办法进行了修订。
现将《港口建设项目预可行性研究报告和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办法》和《航道建设项目预可行性研究报告和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办法》印发给你们,请遵照执行。
原交通部《关于颁发水运、公路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办法的通知》(〔88〕交计字500号)中关于港口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办法和内河航运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办法同时废止。
中华人民共和国交通运输部(章)二〇〇九年十一月十九日港口建设项目预可行性研究报告和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办法2009年11月按照科学发展观的总体要求和国务院关于投资体制改革的决定,为进一步规范港口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及报告编制工作,提高可行性研究工作质量和科学决策水平,保障港口健康、持续发展,在认真总结1988年颁布的《港口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办法》执行情况的基础上,结合近年来港口发展与建设的实际,制定本办法。
一、本办法适用于我国沿海、内河港口码头新建、改扩建工程及其配套工程预可行性研究报告和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的编制工作。
二、可行性研究是港口建设项目前期工作的重要阶段,是建设项目立项、可行性研究报告审批和项目申请报告核准或备案的主要技术依据,分为预可行性研究和工程可行性研究两个阶段。
三、政府投资的港口建设项目应进行可行性研究,按照项目类型、规模及建设条件等,分别开展预可行性研究和工程可行性研究,相应编制预可行性研究报告和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
港口工程初步设计文件的编制和审批办法

港口工程初步设计文件的编制和审批办法交通部关于印发《港口工程初步设计文件的编制和审批办法》(试行)的通知(86)交基字796号现将《港口工程初步设计文件的编制和审批办法》(试行)印发给你们,希遵照执行。
执行中有何问题,请及时函告我部基建局,以便进一步修订。
港口工程初步设计文件的编制和审批办法(试行)为了进一步做好港口工程的初步设计,现根据原国家建委一九七八年九月十五日(78)建发设字第410号文颁发的《设计文件的编制和审批办法》,结合港口工程项目的具体情况,提出《港口工程初步设计文件的编制和审批办法》(试行)。
初步设计是基本建设程序中的重要环节之一。
港口工程的初步设计任务必须由经过资格认证,获得水运工程勘察设计证书的勘察设计单位承担。
勘察、设计单位必须按照其证书等级和副本所规定的工程规模、任务范围承担设计任务,不得超出。
该设计单位即为该工程的总体设计单位。
个别专业性很强的单项设计项目,能够由总体设计单位(或建设单位)委托给其它有资格的专业设计单位承担。
初步设计必须以批准的设计任务书为依据。
没有批准的设计任务书,不能提供初步设计文件;没有批准的初步设计,不能提供设备订货清单和施工图纸。
初步设计文件的深度应能达到确定港内外配套项目的建设规模,水陆域总平面布置,装卸工艺,设备选型和数量,港区总定员,水工及其它主要建构筑物的结构型式,总工程量,单项工程量,总用水量,总用电量,总概算以及三大材用量等。
一、初步设计文件的组成和篇、章、目录港口工程初步设计文件,由设计说明书、主要设备材料、工程概算和设计图纸四篇组成。
其中,第一篇设计说明书分二十二章。
港口工程项目的初步设计文件,应按规定的篇章顺序编制(不论有无内容)。
港外铁路、公路、供电、供水、生活区等港外工程的初步设计,如由港口工程总体设计单位统一编制,可单列篇章或并入相应的篇章;如由总体设计单位或建设单位委托有关专业设计单位编制时,可单列分册,应与港内工程初步设计同时编制,其三材和概算由总体设计单位审查确认后汇总。
港口布局规划编制办法

港口布局规划编制内容及文本格式交通部二OO六年八月港口布局规划编制说明一、编制港口布局规划应当对区域经济与社会发展、区域港口发展历史、布局状况、港口资源条件等情况进行深入调查研究,收集、掌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及产业布局规划、综合交通体系规划及必要的自然条件等基础资料,满足编制港口布局规划的要求。
二、编制港口布局规划应当严格落实国家颁布的有关法律、法规及政策要求,符合有关的技术规范和标准,采用比较先进的规划方法和技术手段,体现规划的科学性和前瞻性。
三、编制港口布局规划应当认真分析区域港口布局状况和港口功能分工的合理性,剖析港口发展特点及与经济发展的关系,揭示区域港口发展、布局和功能分工存在的问题;深入研究国内外及区域经济、贸易发展趋势,采用定量和定性分析相结合的方法,预测经济社会发展对区域港口的需求;通过综合分析区域产业布局、综合交通体系布局和港口条件等因素,研究确定区域港口的服务方向、功能,提出分层次、分运输系统、分区域港口布局规划。
四、港口布局规划的期限不少于二十年(与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五年规划期限一致),同时应当为港口远景发展留有余地。
五、港口布局规划应当包括以下内容:(一)分析评价区域港口发展与布局状况;(二)根据区域经济社会发展趋势,预测港口的运输需求;(三)结合国内外航运发展趋势,分析区域运输格局及合理运输组织方式,预测不同货种到港船型;(四)根据区域经济、综合交通和港口条件,论证确定区域港口的战略目标、服务方向和功能;(五)省、自治区(含省、自治区内跨地区)的港口布局规划应根据岸线资源条件和经济发展对港口的功能及规模要求提出港口岸线利用规划;(六)根据区域港口的战略目标、服务方向和功能定位,论证确定分层次、分主要货种运输系统和分区域港口布局规划;(七)对港口布局规划作出环境影响说明。
六、港口布局规划的成果包括规划报告和图纸,要求文字表述准确、简练,图纸规范、清晰。
(一)布局规划报告包括规划主报告和附件。
港口建设项目预可和工可编制办法

港口建设项目预可行性研究报告和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办法2009年11月按照科学发展观的总体要求和国务院关于投资体制改革的决定,为进一步规范港口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及报告编制工作,提高可行性研究工作质量和科学决策水平,保障港口健康、持续发展,在认真总结1988年颁布的《港口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办法》执行情况的基础上,结合近年来港口发展与建设的实际,制定本办法。
一、本办法适用于我国沿海、内河港口码头新建、改扩建工程及其配套工程预可行性研究报告和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的编制工作。
二、可行性研究是港口建设项目前期工作的重要阶段,是建设项目立项、可行性研究报告审批和项目申请报告核准或备案的主要技术依据,分为预可行性研究和工程可行性研究两个阶段。
三、政府投资的港口建设项目应进行可行性研究,按照项目类型、规模及建设条件等,分别开展预可行性研究和工程可行性研究,相应编制预可行性研究报告和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
小型项目或技术上较成熟的项目,经项目主管部门同意后,可直接开展工程可行性研究,编制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
预可行性研究报告是编制项目建议书的主要技术依据,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是编制可行性研究报告的主要技术依据。
四、企业投资的港口建设项目应开展工程可行性研究,编制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
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是编制项目申请报告或者备案文件的主要技术依据。
五、预可行性研究应对港口建设项目是否可行进行初步判断,依据港口布局规划、总体规划,分析腹地经济发展趋势和港口运输需求,预测港口吞吐量发展水平,论证项目建设的必要性和建设规模。
在对项目建设条件进行调查研究和必要的勘察、科学实验基础上,研究项目建设的可能性、工程方案的技术可行性和经济合理性,提出项目可行性的初步评价结论,为建设项目立项提供依据。
六、预可行性研究阶段的内容和深度应当符合下列要求:(一)通过调查现状、预测运输需求等工作,论证项目建设的必要性,合理确定码头建设规模、建设时机;(二)了解工程自然条件、外部条件,分析工程与有关规划、政策的符合性,综合评价工程建设的可能性;(三)论证确定工程的建设地点;(四)初步确定工程总平面布置方案、装卸工艺及主要设备;(五)初步确定水工建筑物结构、布置及配套工程;(六)初步提出工程建设采取的环境保护措施;(七)估算工程投资,按规定进行经济和社会影响评价;(八)提出研究结论、存在问题及建议。
港口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办法

港口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办法一、引言港口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是对港口建设项目进行综合评估和分析的重要文件,旨在确定港口建设项目的可行性和可行度,为项目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本文档将详细介绍港口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的编制办法,确保报告内容完整、合理、准确。
二、项目概述在项目概述部分,应对港口建设项目的背景、目标、规划、范围等进行详细描述。
包括项目所在地的地理位置、现有港口的情况、项目的目标和意义等内容。
三、市场分析市场分析是港口建设项目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包括港口建设项目的需求、供应、竞争等方面的分析。
要对港口建设项目涉及的货物需求、港口运输市场、竞争对手等进行详细分析,以了解项目的市场前景和潜在风险。
四、技术可行性分析技术可行性分析内容主要包括港口建设项目的技术方案、技术要求、技术可行性等方面的内容。
要详细描述项目的技术规格和需求,评估港口建设技术的可行性和成熟度。
五、经济可行性分析经济可行性分析是港口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的核心部分,主要包括项目的投资规模、投资回报周期、资金筹措、经济效益等方面的内容。
要对项目的投资收益性、现金流量、风险评估等进行详细分析,以确定项目的经济可行性。
六、社会、环境可行性分析社会、环境可行性分析是港口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主要包括项目对环境影响、社会效益、安全风险等方面的分析。
要评估项目对当地社会和环境的影响,制定相应的环境保护和社会责任措施。
七、风险评估风险评估是港口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中的重要内容,主要包括项目可能面临的各种风险因素,如政策风险、市场风险、技术风险等。
要对各种风险进行细致的分析和评估,提出相应的风险防控措施。
八、可行性评价和决策建议在可行性评价和决策建议部分,要对以上各个方面的分析和评估进行综合评价,提出项目的可行性、可行度和建设建议。
同时,还要对项目的可行性进行预测和预测,提供科学依据和决策建议。
九、总结与展望在总结与展望部分,要对港口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进行总结和回顾,并对未来的项目建设提出展望和建议。
浅谈港区控制性详细规划的编制

摘
要 :港 区控制性详细规划是以总体规划为基础及依据 ,详 细规 定建设 用地及水域各项控制指标和其他规划管理
要 求 。控 制性 详细 规 划 在 于 控 制 建 设 用 地 及 水 域 的 性 质 、使 用 强 度 和 空 间 环 境 ,以作 为 港 区建 设 的依 据 。文 中 以 葫 芦 岛港 北港 港 区船 舶 产 业 园区 港 口作 业 区控 制性 详 细 规划 为例 ,分析 了港 口控 制 性 详 细 规 划 的特 点 ,提 出 了控 制 性 详 细 规 划 的编 制 内容 及 编 制格 式 。 关 键 词 :港 区 ;控 制 性 详 细 规 划
本 工 程 结 合 港 口总体 布 局规 划 编 制 办法 , 参 照 城 市 规 划 编 制 办 法 中 关 于 修 建 性 详 细 规 划 和 控 制 性 详 细 规 划 的 内容 与 要 求 ,在 总 规 的 基 础 上 ,根 据 园 区 的实 际情 况 ,细 化 对 港 区 水 域 、 陆 域 的 规 划 ;并 且 结 合 园 区 进 展 要 求 ,落 实 了 近 期 大 型项 目的 位 置 ;根 据 园 区 现 阶 段 及 未 来 发 展 情 况 ,落
第1 3卷 第 1 1期
201 3在
Vo1 .1 3 N ov e mber
No 1 1 2 01 3
1 1月
浅谈港 区控制性详细规划 的编制
李晓慧 ,吴希盎
( 中交 天 津 港 湾 工 程 设 计 院 有 限公 司大 连 分 公 司 ,辽 宁 大连 l l 6 0 0 0 )
基础 资料的基础 上深化码头作业 区、临港工业 区、仓储物流 区、综合 服务区、景观及绿化区等各类功能 区的布局 ,明确 各 类功能区的划分并、规模与指标 。对水域与 陆域进行深入
港口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办法

第五章 投资估算及经济评价
一、根据主体工程及配套工程的工程量,综合估算投资水平。 二 、 根 据 《 水 运 建 设 项 目 经 济 评 价 办 法 》, 提 出 财 务 效 益 、 经 济 效 益 的评价意见。
附件:①港口建设项目预可行性研究报告文本格式及内容要求 ②港口建设项目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文本格式及内容要求 ③水运建设项目经济评价办法
附件①:港口建设项目预可行性研
一、编制研究报告的主要依据。 二、根据港口现有能力、发展需要,简要说明该项目建设必要性、 技术可能性及经济评价意见 三、主要问题和建议。
第三章 吞吐量发展预测及建设规模
一、根据审批的项目建议书,进一步调查分析运输形势发展和吞吐 量的发展水平,说明不同发展阶段的港口吞吐量的货种、流量、流向以 及内、外贸和集疏运比例。
二、根据货种、流量、流向:运距及运输系统论证,适应考虑船舶 对货种、货流及多点停靠的适应性确定设计船型。
三、结合现有港口的码头设施能力,研究新老港区(码头)的合理 分工,提出需要新建泊位承担的货种、数量、泊位等级、能力等具体建 设规模。
第六章 问题及建议
附件②:港口建设项目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的文本格式及内容要求
第一章 概述
一、编制研究报告的主要依据。 二、主要结论,包括项目的必要性,建设规模及主要内容:关键技 术的可行性,经济评价。 三、主要问题和建议。
第二章 港口现状及问题
一、地理位置、经济腹地、交通概况、发展沿革及特点。 二、港口现有规模,核定的港口通过能力,适应状况,主要技术经 济指标。 三、存在的主要问题,原因分析和解决对策。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交通部关于颁发《港口总体布局规划编制方法》的通知((90)交计字58号1990年2月4日)为了强化港口发展的行业管理和宏观控制,健全港口建设的科学管理机制,使港口总体布局规划工作程序化、规范化、方法科学化,现发布《港口总体布局规划编制办法》,自一九九0年二月四日起施行。
港口总体布局规划编制办法第一条为了强化港口发展的行业管理和宏观控制,健全港口建设的科学管理机制,使港口总体布局规划工作程序化、规范化、方法科学化,在总结改革开放以来港口建设前期工作和港口总体布局规划工作经验的基础上,吸取国内外制订港口总体布局规划方面的有益理论和经验,结合当前我国港口发展中的实际问题,特制订本办法。
第二条港口总体布局规划是根据全国资源、生产力布局和港口自身特点以及未来的发展战略,制订的布局性规划。
它是港口建设管理大系统中决策管理系统的重要环节,属港口建设前期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制订中长期建设规划、计划,选择建设项目的主要依据。
是确保港口持续、稳定、协调发展,防止盲目性和随意性的重要手段。
港口总体布局规划属港口城市总体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对城市总体规划的具体充实、完善。
第三条制定港口总体布局规划必须坚决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制定的战略方针和战略目标,充分体现党的十三大确定的“以发展综合运输体系为主轴的交通业”的方针和国民经济持续、稳定、协调发展的方针;牢固树立全局观点,使港口的总体布局规划服从于社会经济发展的总战略、总目标,服从于全国运输网和全国港口布局规划,妥善安排港口的集疏运布局;严格执行国家颁布的有关政策、法规和有关制度,严格执行港口工程有关的经济、技术标准。
第四条港口总体布局规划的主要任务是:在充分的调查研究和必要的勘察工作基础上,深入剖析港口现状,研究港口发展中的问题,揭露存在的主要矛盾;要通过定量分析,论证港口的经济腹地,预测规划期的发展需要;确定港口的性质与功能;根据深水深用,浅水浅用,各得其所的原则,做出港口所在城市辖区的不同岸线、不同水域、不同港区的合理布局和全港的水、陆域的总体布局,明确不同港区的具体功能;划定港区水、陆域界限,标明港界坐标;根据发展预测提出分期实施的建设序列。
第五条制定港口总体布局规划要坚持实事求是,讲究科学,讲究经济效益的原则。
一切要从国情、港情实际出发,放眼未来;既要吸取国内外有益的经验和技术,又不能盲目追求高标准,规划方案要以科学数据为依据,水域、陆域规划需具备必要的钻探、测量资料,要通过多方案比较,优选最佳方案,妥善处理各类港区,各种码头泊位的布局。
第六条港口总体布局规划报告的主要内容包括:港口的地理位置、自然条件、现状及评价;要通过历史发展的分析,认识特点,提示矛盾,提出问题;要通过现状分析和发展预测,论证港口的性质与功能,确定港口的经济腹地;要通过多种方法科学预测未来港口的发展水平,分析发展特点;要从港口的货源特点和自然条件出发,进行到港船型的发展预测;根据岸线和水陆条件,结合客、物流特点及本地区经济发展格局做出包括岸线利用、陆域布局、水域布局、港区划分、港界划分、环境保护、配套设施在内的总体布局规划;反映实施总体布局规划所安排的建设序列;提出总体布局规划方案中存在的问题,解决的措施和建议,并附有反映规划方案的有关图纸(详见附件:港口总体布局规划文本格式及内容要求)。
第七条港口总体布局规划由港务局负责组织编制。
编制港口总体布局规划必须由拥有经济、营运、工程各类专业技术人员组成的专门工作班子负责。
凡没有专门规划工作班子的单位,属大、中型港口可委托持有甲级设计证书的水运工程勘察设计院和规划院承担,地方小型港口可委托持乙级设计证书单位承担。
大中型港口总体布局规划编就后应由港务局先行组织预审后再上报交通部一式三十份,同时抄报所在省、市政府主管部门。
地方小型港口总体布局规划编就后应由地方港航部门先行预审后再上报省、市人民政府主管部门,抄报交通部。
内河港口同时抄报所在的水系规划办公室。
第八条港口总体布局规划上报后,大、中型港口由交通部与所在省、市人民政府组织有关部门有关专家进行联合审查,提出审查意见。
港务局根据审查意见,组织修改后,由交通部与所在省、市人民政府联合审批。
地方小型港口的总体布局规划由省、市人民政府主管部门组织审查,交通部交通部授权的水系规划办公室派员参加,审查后的总体布局规划由省、市主管部门办理审批文件。
审批后的港口总体布局规划,未经审批机关批准不得任意修改。
第九条凡港务局委托规划设计单位编制的总体布局规划事前要签订合同,要明确具体要求,规划报告经主管机关审查如不符合要求需要修改时,规划设计单位应负责限期完成修改补充任务。
第十条港口总体布局规划一般由三部分组成,即规划报告、规划图纸、主要附件等。
规划报告的外形尺寸按十六开(210mm×297mm)装帧,规划报告要与规划图纸合并装订,上报文件封皮为浅兰色,审批后颁布文件的封皮为湖兰色。
第十一条本办法对海、河港口,新港口、新港区开发和老港口技术改造的总体布局规划均适用。
地方小型港口,各省、市可根据本办法基本原则,结合各自情况适当简化,制订补充规定。
第十二条本办法的解释权属交通部。
第十三条本办法自一九九0年二月四日起施行。
附件:港口总体布局规划文本格式及内容要求Ⅰ.封面格式××港总体布局规划××港务局年月Ⅱ.扉页格式××港总体布局规划编制单位(盖章)单位负责人(签章)总工程师(签章)项目负责人(签章)主要专业负责人(职务或职称)参加单位(盖章)主办人(职务或职称)参加人员(职务或职称)Ⅲ.目录目录第一章地理位置、自然条件、现状及评价第一节地理位置第二节自然条件第三节现状第四节评价第二章吞吐量发展水平预测第一节经济腹地第二节吞吐量发展水平预测第三章性质和功能第四章船型发展预测第五章岸线利用规划第一节规划原则第二节岸线利用规划第六章总体布局规划第一节规划原则第二节陆域布局规划第三节水域布局规划第四节港界第七章配套工程布局规划第八章环境影响评价及环境保护规划第一节规划港区的环境现状第二节规划期各个阶段的主要污染源和污染物分析第三节港区可能出现的生态变化第四节控制污染和生态变化的规划和治理措施第五节环境影响分析和评价第九章规划的分期实施第十章问题及建议附图1.经济腹地形势图2.港口所在地理位置图3.港口现状图4.港口总体布局规划图5.港口集疏运通道规划图6.港口水、陆域界限图附件吞吐量发展水平预测报告Ⅳ.文本格式及内容要求前言一、概述港口的历史发展沿革和编制规划的依据(包括主要参考文件)二、规划目标、原则和方法三、规划期限第一章地理位置、自然条件、现状及评价第一节地理位置概述港口的地理位置、交通概况。
第二节自然条件在充分调查研究和必要的勘察工作基础上,全面地概述现有港区及规划发展区的气象、水文、地质、地貌、地震等的基本情况和江、海岸线资源的特点。
第三节现状概述现有港区陆域、水域的基本情况;码头岸线、泊位、库场、装卸线、配套设施及其能力;上一个五年计划和规划前一年的客、货吞吐量;重要公用设施、各种集疏运方式(水路、航道、公路、铁路、管道)的布局、线路长度、技术标准、能力等基本情况。
第四节评价通过对地理位置、自然条件和现状的分析,综合评价港口在国民经济和区域经济发展及综合运输体系中所处的地位、作用、发展条件;提出港口的发展优势和存在问题。
第二章吞吐量发展水平预测第一节经济腹地阐明经过论证后的经济腹地(包括直接腹地与间接腹地),与毗邻港口经济腹地的关系。
第二节吞吐量发展水平预测分析论证经济腹地经济发展的特点和趋势,提出规划期内二000年与二0二0年的货、客吞吐量预测水平。
以附表说明各规划水平年主要货种的进出口、内外贸及各种集疏运方式的客、货吞吐量。
详细调查、分析、论证报告作为附件。
第三章性质和功能阐明港口的性质、功能,明确今后发展方向和目标。
第四章船型发展预测根据预测货种及吞吐量、流向、港区自然条件等,确定不同港区、不同规划水平年、不同货种的代表船型。
第五章岸线利用规划第一节规划原则根据港口的地位、作用、性质和功能,按照统筹规划、合理布局的原则,结合岸线资源特点,提出具体的岸线利用规划原则。
第二节岸线利用规划根据海(江)岸线的实测资料,结合自然条件和利用情况,与城市总体规划相协调。
通过方案论证,提出公用码头、工作船码头、货主码头区、沿海(沿江)工业区、旅游生活区等各类港区岸线利用规划方案及远期预留岸线。
第六章总体布局规划第一节规划原则根据港区特点和发展要求,按照功能并举、合理分工、协调发展、集疏运畅通、互不干扰的原则,提出规划期限港区总体布局规划的具体原则。
第二节陆域布局规划根据规划期限的吞吐量、货种和船型,确定不同性质的港区;根据自然条件、港区性质,确定各港区的平面布局和高程规划;核算确定各类港区所需的生产、生活、安全、公用设施所必需的陆域面积和陆域纵深(商港陆域纵深原则上按不少于1.0—1.5公里考虑);规划港区陆域。
第三节水域布局规划根据到港船舶所需的确保安全的锚泊区和进港安全航行需要,结合水域条件,提出水域(包括航道、锚地、抛泥区、港池掩护、助导航等设施)布局规划。
第四节港界根据港区陆域、水域的布局规划,阐明港区水、陆域范围和界限,并计算出轮廓线控制点的坐标,及为将来发展预留港区的位置及范围。
第七章配套工程布局规划港口配套工程主要包括:疏港公路、内河、公路、管道和给排水、供电、通信导航以及安全监督、救助打捞、港作船舶、航务、航道等,应分别分析、阐明各个规划阶段其能力和需求的适应程度,并制定相应的布局规划。
第八章环境影响评价及环境保护规划根据港区规划中货种的流量和特点,重点研究港口水、陆域的主要污染源,制定各个规划阶段的防污染综合治理措施以及港区规划绿地的平面布局。
主要内容有:第一节规划港区的环境现状第二节规划期各个阶段的主要污染源和污染物分析第三节港区可能出现的生态变化第四节控制污染和生态变化的规划和治理措施第五节环境影响分析和评价第九章规划的分期实施根据各个规划阶段的吞吐量发展水平和水、陆域平面布局,提出港口总体布局规划分期实施的、相互衔接的建设序列。
第十章问题及建议主要反映总体布局规划中有待进一步科研、论证的重大技术问题和需要上级主管机关解决的重大问题。
附图1.经济腹地形势图2.港口所在地理位置图3.港口现状图4.港口总体布局规划图5.港口集疏运通道规划图6.港口水、陆域界限图附件吞吐量发展水平预测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