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带息肉临床路径

合集下载

声带息肉(内镜下声带病损切除术)临床路径【2020版】

声带息肉(内镜下声带病损切除术)临床路径【2020版】

声带息肉(内镜下声带病损切除术)临床路径一、声带息肉(内镜下声带病损切除术)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一)适用对象。

第一诊断为声带息肉(ICD-10:J38.102)行内镜下声带病损切除术(ICD-9-CM-3:30.0905)(二)诊断依据。

根据《临床诊疗指南-耳鼻喉科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临床技术操作规范-耳鼻喉科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军医出版社)1.病史:声音嘶哑。

2.体征:单侧或双侧声带带蒂或广基的息肉样增生物。

(三)治疗方案的选择。

根据《临床诊疗指南-耳鼻喉科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临床技术操作规范-耳鼻喉科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军医出版社)手术:(1)内镜下声带病损切除术,或显微(激光)手术等;(2)可行声带成形,黏膜缝合等修复手术。

(四)标准住院日为≤7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

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ICD-10:J38.102声带息肉疾病编码。

2.当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诊断,但在住院期间不需要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路径。

(六)术前准备≤3天。

1.必需的检查项目:(1)血常规、尿常规;(2)肝肾功能、电解质、血糖、凝血功能;(3)感染性疾病筛查(乙肝、丙肝、梅毒、艾滋等);(4)胸片、心电图;(5)喉镜检查。

2.有条件者行发音功能检测。

(七)预防性抗菌药物选择与使用时机。

抗菌药物:按照《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国卫办医发〔2015〕43号)执行,根据患者病情合理使用抗菌药物。

(八)手术日为入院后4天内。

1.麻醉方式:全身麻醉。

2.手术方式:见治疗方案的选择。

3.标本送病理检查。

(九)术后住院治疗≤3天。

1.根据病人情况确定复查的检查项目。

2.术后用药:按照《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国卫办医发〔2015〕43号)执行,根据患者病情合理使用抗菌药物。

3.适当声休。

(十)出院标准。

1.一般情况良好,咽喉部无明显感染征象。

探讨运用临床路径护理声带息肉手术患者的护理效果

探讨运用临床路径护理声带息肉手术患者的护理效果

探讨运用临床路径护理声带息肉手术患者的护理效果目的:深入探讨对临床路径护理作用于声带息肉手术患者护理中的临床效果。

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11月至2014年10月期间收治的40例声带息肉患者为研究对象,在征得患者同意的情况下,随机将40例患者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行常规护理,观察组行临床路径护理,然后就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进行比较。

结果:经资料整合,两组患者在住院时间、治疗费用及护理满意度三项指标上比较,观察组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对声带息肉手术患者行临床路径护理,能够有效降低患者的住院时间及费用,并提高患者满意度,方法具有一定的科学性。

标签:声带息肉;临床路径护理;效果从临床实践来看,声带息肉是比较常见的一类疾病,大多都由于用声不当或其他刺激性因素引起的声带表面发生增生性病变,患者临床表现主要为声音嘶哑。

由于社会大众对于医疗服务质量的要求不断提高加之医疗市场的激烈竞争,通过科学有效的护理减少患者的住院时间、费用及提高服务满意度,是应对这一现状的有效方法。

基于此,我院将以临床路径护理为研究对象,深入探讨将其作用于声带息肉患者治疗中的临床效果,现将研究过程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临床资料选取我院2012年11月至2014年10月期间收治的40例声带息肉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经检查均符合声带息肉的诊断标准[1],并排除合并其他耳鼻咽喉疾病患者;其中男性患者25例,女性患者15例,患者平均年龄(38.7±3.1)岁;在征得患者及其家属同意的情况下,采用随机性分组的方式将40例患者平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患者各项一般资料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具有研究可比性。

1.2 方法两组患者均在医生的嘱托下进行常规护理;观察组则采用临床路径护理:首先,在科室内部成立由护士、主治医师、护士长及科室主任组成的临床路径护理小组,小组根据科室的基本情况及患者的实际情况制定各人员具体的岗位职责,然后医生及护理人员在患者入院当天就根据临床路径的内容展开具体的诊疗及护理工作,具体的护理内容包括:基本健康知识宣教、疾病检查和临床检验、饮食指导及发音训练。

声带息肉诊断及治疗标准流程精选文档

声带息肉诊断及治疗标准流程精选文档

声带息肉诊断及治疗标准流程精选文档TTMS system office room 【TTMS16H-TTMS2A-TTMS8Q8-声带息肉临床(2016年版)一、声带息肉标准住院流程(一)适用对象。

第一诊断为声带息肉(ICD-10:)行支撑喉镜下手术(ICD-9-CM-3:(二)诊断依据。

根据《临床诊疗指南-耳鼻喉科分册》(中华医学会编着,人民卫生出版社),《临床技术操作规范-耳鼻喉科分册》(中华医学会编着,人民军医出版社)1.病史:声音嘶哑,多发生于教师、歌唱者和儿童等过度用声者。

2.体征:单侧或双侧声带前中1/3交界处对称性结节状隆起。

声带息肉可呈局限性小突起,也可呈广基梭型增厚。

(三)治疗方案的选择。

根据《临床诊疗指南-耳鼻喉科分册》(中华医学会编着,人民卫生出版社),《临床技术操作规范-耳鼻喉科分册》(中华医学会编着,人民军医出版社)手术:(1)支撑喉镜下声带息肉切除手术,或显微(激光)手术等;(2)可行声带成形,黏膜缝合等修复手术。

(四)标准住院日为≤7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

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ICD-10:声带息肉疾病编码。

2.当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诊断,但在住院期间不需要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路径。

(六)术前准备≤3天。

1.必需的检查项目:(1)血常规、尿常规、粪常规;(2)肝肾功能、电解质、血糖、血脂、凝血功能;(3)感染性疾病筛查(乙肝、丙肝、梅毒、艾滋等);(4)胸片、心电图;(5)喉镜检查。

2.有条件者行发音功能检测。

3.年龄≥60岁者行头颅MRI、心肺功能检查。

(七)预防性抗菌药物选择与使用时机。

抗菌药物:按照《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2015年版)》(国卫办医发〔2015〕43号)合理选用抗菌药物。

(八)手术日为入院后4天内。

1.麻醉方式:全身麻醉。

2.手术方式:见治疗方案的选择。

3.标本送病理检查。

(九)术后住院治疗≤3天。

1.根据病人情况确定复查的检查项目。

护理干预在声带息肉手术患者临床护理路径的实施及效果评价

护理干预在声带息肉手术患者临床护理路径的实施及效果评价

护理干预在声带息肉手术患者临床护理路径的实施及效果评价目的探讨临床护理路径在声带息肉患者为手术期护理干预的实施及效果。

方法120例声带息肉患者随机分成两组,观察组采用临床护理路径进行护理干预,对照组采用传统方法进行护理干预。

结果观察组患者术前术后知识掌握率和护理服务满意度均优于对照组。

结论应用临床路径进行护理干预,提高患者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提高护理质量,降低住院平均日和住院费用。

标签:护理干预;声带息肉;临床护理路径声带息肉是耳鼻喉科的常见病之一,多见于职业用声者和用音不当者。

临床表现为声嘶,主要原因是用声不当导致声带反复损伤的结果。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和医学的发展,有专家认为还是与内分泌、血管神经因素、心理性因素有关,嗓音语言疾病中身心因素的影响受到关注。

个性、心理特征和某些性格缺陷是身心疾病易患素质的主要。

患者实施息肉摘除术,由于声带的特殊性和对手术方式的不了解,患者可出现抵触心理、焦虑、恐惧,导致手术过程中不停地吞咽等,从而影响手术效果等[1]。

临床护理路径(CNP)作为以患者为中心的成效管理模式,正在引起医学界的广泛关注。

临床护理路径是依据每日标准护理计划,为同一类患者所设定的住院护理流程图,可以减少护士进行文书记录的时间,提高其工作效率。

同时,由于护理活动的程序化和标准化,护理项目不会遗漏,使护士由被动护理变为主动护理,不再机械地执行医嘱,而是有目的、有预见性地进行护理。

在临床护理路径的应用过程中,需要护士对患者的病情进行随时评估,以评价患者何时进入下一个阶段。

对护理措施的效果评价具有独立的判断能力和决策能力,以促进专科护理知识学习和实践水平的提高[2]。

从而提高护理质量。

我科应用护理干预对声带息肉围手术期患者临床护理路径的实施取得良好的效果,先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我科2013年6月~2014 年6月的120例声带息肉手术患者,男52例,女68例,年龄22~68岁,按年龄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60例,两组一般资料情况对比无显著性差异,具有可比性(P>0.05)。

临床路径在声带息肉手术患者中的应用及效果评价

临床路径在声带息肉手术患者中的应用及效果评价

临床路径在声带息肉手术患者中的应用及效果评价摘要】目的探讨临床路径模式在声带息肉手术患者中应用的可行性。

方法选取2012年8月以前我院收治的110例未采用临床路径模式的门诊手术声带息肉患者标记为对照组,选取2012年8月至2013年8月我院院收治的110例声带息肉患者,采用临床路径模式,标记为治疗组,比较两组患者的满意度、治疗时间和治疗费用等指标。

结果对照组满意度75.45%,远低于治疗组97.27%,对照组的治疗费用自付比例均多于治疗组,对照组健康教育知识掌握程度低于治疗组,结果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通过临床路径,使声带息肉患者获得更多的预防和康复知识,降低就医成本,提高患者的满意度,值得推广。

【关键词】临床路径声带息肉效果评价【中图分类号】R767.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085(2014)15-0084-02声带息肉为喉部慢性炎症性病变,属于良性病变,在一侧声带的前、中1 /3交界处边缘易发,边缘呈半透明、白色或粉红色表面光滑的肿物,也可为双侧。

主要表现为声音嘶哑,多为发声不当或过度发声所致,也可为一次强烈发声之后所引起,也可继发于上呼吸道感染,成人儿童均可患病,易发于中年人群。

大多数息肉很难通过药物治疗而消失,手术是治疗此病较理想的方法,而实施规范化护理对疾病恢复非常重要,采用临床路径模式进行规范的医疗护理干预,有助于强化健康教育知识,减轻患者焦虑,促进患者康复,降低就医成本,提高患者就医满意度。

本文对实施临床路径前后声带息肉患者的满意度、治疗时间和治疗费用自费部分比例、患者健康知识掌握情况等进行了对比,具体情况如下:1 资料和方法1.1 临床资料选择2012年8月以前本科收治的110例患者,未采用临床路径模式的标记为对照组,选取2012年8月至2013年8月收治的110例声带息肉患者,采取临床路径模式的标记为治疗组。

对照组男性48例,女性62例,年龄26~62岁,平均年龄(41.5±5.2),治疗组男50例,女60例,年龄28~68岁,平均年龄(45.5±4.2),两组一般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声带息肉支撑喉镜下声带肿物切除临床路径与表单(2020年版)

声带息肉支撑喉镜下声带肿物切除临床路径与表单(2020年版)

声带息肉支撑喉镜下声带肿物切除临床路径(2020年版)一、适用对象第一诊断为声带息肉(ICD-10:J38.102)支撑喉镜下行声带肿物切除术(ICD-9-CM-3:30.0901)二、诊断依据根据《临床诊疗指南-耳鼻喉科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临床技术操作规范-耳鼻喉科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军医出版社)三、治疗方案选择根据《临床诊疗指南-耳鼻喉科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临床技术操作规范-耳鼻喉科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军医出版社)四、标准住院天数≤5天五、进入路径标准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ICD-10:J38.102声带息肉疾病编码。

2.当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诊断,但在住院期间不需要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路径。

六、术前检查(一)必需的检查项目:1.三大常规、肝肾功能、血电解质、凝血功能、血糖、血脂、感染性疾病筛查(乙肝、丙肝、梅毒、艾滋等);2.胸部平片、心电图;3.喉镜检查。

(二)根据患者情况可选检查项目:1.发音功能检测。

2.年龄≥60岁者行头部MRI、心肺功能检查。

七、预防性抗菌药物按照《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合理选用抗菌药物。

八、手术1.麻醉方式:全身麻醉2.手术方式:支撑喉镜下声带肿物切除术九、术后治疗1.根据病人情况确定复查的检查项目。

2.术后用药:按照《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合理选用抗菌药物;术后可行雾化吸入;酌情给予糖皮质激素;3.适当声休;4.标本送病理检查。

十、出院标准1.一般情况良好,咽喉部无明显感染征象;2.没有需要住院处理的并发症。

十一、变异及原因分析1.伴有全身性疾病,影响手术后恢复,需住院进行相关治疗等,导致住院时间延长。

2.出现手术并发症,需进一步诊断和治疗,导致住院时间延长。

声带息肉支撑喉镜下声带肿物切除临床路径表单适用对象:第一诊断为声带息肉(ICD-10:J38.102)支撑喉镜下行声带肿物切除术(ICD-9-CM-3: 30.0901)姓名:性别:年龄:住院号:入院日期:年月日出院日期:年月日合并(伴发)疾病第一诊断:时间 住院第1天 住院第2天(术前日)住院第3天(手术日)主 要 诊 疗 工 作 □ 询问病史及体格检查□ 完成病历书写□ 上级医师查房与术前评估□ 初步确定手术方式和日期□ 向患者及家属交代病情、手术方式与风险□ 上级医师查房□ 完成术前准备与术前评估□ 根据检查结果等,进行术前讨论,确定手术方案□ 完成必要的相关科室会诊□ 签署手术知情同意书、自费用品协议书等□ 向患者及家属交待围手术期注意事项□ 将患者护送到手术室□ 手术□ 术者完成手术记录□ 完成术后首次病程记录□ 向护理人员交代术后注意观察事项□ 向患者及家属交代术中情况及术后注意事项重 点 医 嘱 长期医嘱:□ 耳鼻咽喉科护理常规□ 三级护理□ 普食□ 续用患者既往基础用药□ 尽量少发声临时医嘱:□ 三大常规、肝肾功能、血脂、血糖、凝血功能、感染性疾病筛查□ 胸部平片、心电图□ 内镜检查□ 有条件行发音功能检测□ 年龄≥60岁行头部MRI、心肺功能检查长期医嘱:□ 耳鼻咽喉科护理常规□ 二级或三级护理□ 普食□ 患者既往基础用药□ 尽量少发声临时医嘱:□ 手术医嘱:明日全身麻醉下支撑下喉镜下声带结节切除术*□ 术前8小时禁食禁饮□ 术前准备□ 其他特殊医嘱长期医嘱:□ 全麻术后护理常规□ 支撑喉镜下声带息肉切除术术后护理常规□ 一级护理□ 半流饮食□ 麻醉清醒后6小时自主体位□ 适当休声□ 预防用抗菌药物(24小时内)□ 雾化吸入临时医嘱:□ 标本送病理检查□ 心电监护(必要时)□ 吸氧(必要时)□ 其他特殊医嘱□ 漱口液主要 护理 工作 □ 入院宣教□ 入院护理评估□ 术前宣教及术前准备□ 提醒患者明晨禁食禁饮□ 观察患者生命体征□ 术后心理与生活护理病情变异记录 □无 □有,原因:1.2.□无 □有,原因:1.2.□无 □有,原因:1.2.护士 签名 医师 签名。

支撑喉镜下会厌囊肿和声带息肉日间手术临床路径

支撑喉镜下会厌囊肿和声带息肉日间手术临床路径

支撑喉镜下会厌囊肿日间手术临床路径一、标准住院流程(一)适用对象。

第一诊断为会厌囊肿(ICD-10:J38.715)行支撑喉镜下手术(ICD-9-CM-3:30.0901/30.0902)(二)诊断依据。

根据《临床诊疗指南-耳鼻喉科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临床技术操作规范-耳鼻喉科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军医出版社)1.病史:咽部异物感,或吞咽不适等2.体征:囊肿多位于会厌舌面,呈半球形,表面光滑,灰白色、微黄或淡红,间有细小血管纵横其上。

(三)进入路径标准。

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ICD-10:J38.715会厌囊肿疾病编码。

2.当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诊断,但在住院期间不需要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路径。

(四)标准住院日。

1天。

(五)住院期间的检查项目。

1.必需的检查项目(门诊完成)(1)血常规;(2)肝肾功能、电解质、血糖、凝血功能;(3)感染性疾病筛查(乙肝、丙肝、梅毒、艾滋等);(4)胸片、心电图;(5)喉镜检查。

2.根据患者病情进行的检查项目发音功能检测(六)治疗方案的选择。

根据《临床诊疗指南-耳鼻喉科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临床技术操作规范-耳鼻喉科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军医出版社)手术:支撑喉镜下会厌囊肿切除手术,或显微(激光)手术等。

(七)预防性抗菌药物选择与使用时机。

抗菌药物:按照《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卫医发〔2004〕285号)合理选用抗菌药物。

(八)手术日。

1.麻醉方式:全身麻醉。

2.手术方式:见治疗方案的选择。

3.标本送病理检查。

(九)术后恢复。

1.根据病人情况确定复查的检查项目。

2.术后用药:按照《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卫医发〔2004〕285号)合理选用抗菌药物;可行雾化吸入;酌情给予糖皮质激素。

(十)出院标准。

1.一般情况良好,咽喉部无明显感染征象。

2.没有需要住院处理的并发症。

临床护理路径在声带息肉围手术期护理中的应用

临床护理路径在声带息肉围手术期护理中的应用

临床护理路径在声带息肉围手术期护理中的应用目的探讨临床护理路径在声带息肉围手术期护理中的应用方法及结果。

方法将86例声带息肉手术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43例,分别用传统健康教育、护理方法和临床护理路径进行护理,其结果进行比较。

结果实验组患者在住院时间、医疗费用及患者满意度方面明显优于对照组。

结论运用临床护理路径可减少患者平均住院日和医疗费用,增加患者的满意度,提高医疗护理质量。

标签:临床路径;声带息肉;围手术期;护理临床护理路径(CNP)是对已确诊为某种疾病的一组患者制定的、以患者为中心的、从入院到出院一整套医疗护理整体工作计划,是继整体护理之后出现的一种崭新的护理模式[1],目前在全国医疗卫生事业单位中逐步推广。

我科选用临床护理路径的医疗服务模式,将于2010年1月~2011年12月收治入院86例声带息肉围手术期患者中的应用,效果良好,现总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将2010年1月-2011年12月在我科收治声带息肉手术患者86例,年龄18岁~50岁。

按住院号顺序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43例。

两组病人在年龄、文化程度、身体一般状况、手术及麻醉方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①临床护理路径的实施方案(1)制作标准的护理路径表,对于参与临床护理路径的人员,经过系统知识的培训,有较好地专业知识水平和沟通能力。

(2)向患者及家属介绍临床护理路径的特点,给患者以术前指导、检查、用药、治疗、护理、饮食指导、健康教育、出院指导等临床护理路径标准化流程完成治疗和护理。

(3)对照组采取传统健康教育及常规护理方式,实验组应用临床护理路径进行护理。

②评价指标患者住院时间、住院费用、满意度及健康知识的掌握情况等。

患者满意度调查表:采用我院自制”病人满意度调查表”,在出院前问卷调查,统计满意度。

③统计学处理应用SPSS13.0统计软件包进行统计学处理。

2结果2.1两组患者平均住院费用与住院天数比较结果实施临床护理路径的患者医疗费用和住院时间均降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声带息肉临床路径
(2009年版)
一、声带息肉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
(一)适用对象。

第一诊断为声带息肉(ICD-10:J38.102)
行支撑喉镜下手术(ICD-9-CM-3:30.0901/30.0902)
(二)诊断依据。

根据《临床诊疗指南-耳鼻喉科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临床技术操作规范-耳鼻喉科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军医出版社)
1.病史:声音嘶哑。

2.体征:单侧或双侧声带带蒂或广基的息肉样增生物。

(三)治疗方案的选择。

根据《临床诊疗指南-耳鼻喉科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临床技术操作规范-耳鼻喉科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军医出版社)
手术:
(1)支撑喉镜下声带息肉切除手术,或显微(激光)手术等;
(2)可行声带成形,黏膜缝合等修复手术。

(四)标准住院日为≤7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

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ICD-10:J38.102声带息肉疾病编码。

2.当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诊断,但在住院期间不需要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路径。

(六)术前准备≤3天。

1.必需的检查项目:
(1)血常规、尿常规;
(2)肝肾功能、电解质、血糖、凝血功能;
(3)感染性疾病筛查(乙肝、丙肝、梅毒、艾滋等);
(4)胸片、心电图;
(5)喉镜检查。

2.有条件者行发音功能检测。

(七)预防性抗菌药物选择与使用时机。

抗菌药物:按照《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卫医发〔2004〕285号)合理选用抗菌药物。

(八)手术日为入院后4天内。

1.麻醉方式:全身麻醉。

2.手术方式:见治疗方案的选择。

3.标本送病理检查。

(九)术后住院治疗≤3天。

1.根据病人情况确定复查的检查项目。

2.术后用药:按照《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卫医发〔2004〕285号)合理选用抗菌药物;可行雾化吸入;酌情给予糖皮质激素。

3.适当声休。

(十)出院标准。

1.一般情况良好,咽喉部无明显感染征象。

2.没有需要住院处理的并发症。

(十一)变异及原因分析。

1.伴有影响手术的合并症,需进行相关诊断和治疗等,导致住院时间延长,治疗费用增加。

2.出现手术并发症,需进一步诊断和治疗,导致住院时间延长,治疗费用增加。

二、声带息肉临床路径表单
适用对象:第一诊断为声带息肉(ICD-10:J38.102)
行支撑喉镜下手术(ICD-9-CM-3: 30.0901/30.0902)
患者姓名:性别:年龄:门诊号:住院号:。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