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术室锐器损伤与预防处理

合集下载

手术室护士锐器刺伤的原因分析与防护措施

手术室护士锐器刺伤的原因分析与防护措施

手术室护士锐器刺伤的原因分析与防护措施【关键词】手术室;护理人员;锐器刺伤;职业防护手术室是医院的特殊科室,工作中直接接触病人开放的伤口、血液、体液等,而手术室又是锐器刺伤发生率相对较高的科室之一,手术室护士存在着被感染的高度危险。

随着各种经血液传播疾病发生趋势的大幅度上升,锐器刺伤所带来的危害不容忽视,手术室护士必须提高防护意识,加强管理,减少锐器刺伤及经血液传播疾病的发生。

1 手术室锐器伤的原因防护意识不强对病人进行侵入性操作时不戴手套,认为戴手套操作不方便,没有必要,受伤后未引起重视,或未采取足够的防护措施。

接触锐器的机会多配合手术时传递手术器械,进行各种穿刺操作等工作中直接接触锐器的机会多,受伤的概率相应也高。

不安全的操作不正确的个人操作习惯,如:操作不熟练、忙乱,传递裸露的针头、针芯,配合手术传递锐器方法不正确,徒手掰安瓿等。

病人不合作进行侵入性操作时病人不合作、躁动等,利器误伤自己或他人。

不及时正确处理锐器部分工作人员在忙乱中对锐器处理不当,注射器、针头、穿刺过的针芯等锐器用后随手与其它物品混放,未及时处理,护士整理治疗台时粗心大意而受伤。

2 防护措施增强防护意识提高防护意识,防止职业暴露的发生是减少血源性感染最积极有效且较容易实施的预防措施[1]。

加强对病人的管理和筛查,手术或侵入性操作前对病人进行HBV、HCV、HIV等血液性致病因子的检测,了解病人的感染状态,在服务操作过程提高警惕,有针对性地预防措施,进行各种侵入性操作或接触血液、体液的操作时戴手套。

手部有创口的护士不宜参加特殊感染病人的手术配合。

对特殊感染病人进行侵入性护理操作时戴双层手套。

Barbara等[2]研究发现:如果一个被血液污染的钢针刺破一层乳胶手套或聚乙烯手套,医务人员接触的血量比未戴手套的可减少50%以上。

手术室是施行外科手术的场所,工作中接触利器机会较多。

由于工作紧张、精神压力大,手术室护士的锐器刺伤的发生率也相对高。

锐器伤存在问题及整改措施

锐器伤存在问题及整改措施

锐器伤存在问题及整改措施问题描述锐器伤是指因尖锐物体刺入人体而引起的伤害,包括刀、剪刀、玻璃等。

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锐器伤是常见的意外伤害类型之一。

然而,锐器伤存在一些问题,需要我们采取相应的整改措施来预防和减少这类伤害。

问题一:频繁发生的锐器伤在某些场景下,如饭店厨房、医院手术室等,由于工作环境复杂,操作不当或者缺乏安全措施导致频繁发生锐器伤。

问题二:缺乏安全防护设施在一些场所中,如学校实验室、家庭等,由于缺乏安全防护设施或者设施维护不到位导致锐器伤的发生。

问题三:操作不当和个人意识淡薄由于操作人员对于锐器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了解不足,或者个人对于安全意识淡薄,在使用过程中容易发生事故造成锐器伤。

整改措施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我们需要采取一系列的整改措施,以预防和减少锐器伤的发生。

措施一:加强培训和宣传教育1.针对特定场所和行业,制定相关的锐器使用培训计划,并确保员工接受必要的培训。

2.制作宣传教育资料,通过张贴、发放等方式进行广泛宣传,提高人们对于锐器伤的认识和防范意识。

措施二:完善安全防护设施1.在饭店厨房、医院手术室等频繁发生锐器伤的场所中,应加强设备维护和更新,确保安全防护设施的有效性。

2.在学校实验室、家庭等常见发生锐器伤的场所中,应配备必要的安全防护设备,并进行定期检查和维修。

措施三:提高个人意识和操作技能1.加强对于锐器正确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的培训,提高操作人员的技能水平。

2.建立并推广“安全第一”的理念,提高个人对于安全意识的重视程度。

措施四:加强监管和执法力度1.建立健全相关法律法规体系,明确锐器使用和管理的责任和义务。

2.加强对于特定场所和行业的监管力度,严厉打击违规行为。

结论锐器伤是一类常见且具有一定危害性的意外伤害。

通过加强培训和宣传教育、完善安全防护设施、提高个人意识和操作技能以及加强监管和执法力度等整改措施,我们可以预防和减少锐器伤的发生。

只有全面深入地解决问题,我们才能提供更安全的工作和生活环境。

医疗护理中常见的锐器伤害及防范措施

医疗护理中常见的锐器伤害及防范措施

医疗护理中常见的锐器伤害及防范措施医疗护理中常见的一些不安全因素,以及对这些危害的防范措施。

标签:医疗护理;锐器伤害;防范措施锐器伤害是医疗护理工作中最常见的一种职业性伤害,多种病原菌能经由锐器传播,也引发疾病,并可能产生致命的后果。

所以医疗护理人员要接受安全操作技术和正确处理锐器方面的培训,正确处理使用过的锐器,并报告所发生的锐器伤。

1原因医疗护理工作中接触的锐利器械很多,例如手术室护士在手术中,器械护士和手术医生刀、剪、针、钩,手对手传递频繁,传递速度快,极易损伤自己或误伤手术医生。

病房护士给病人做处置时,穿刺针、注射器针头的多次使用也易损伤自己或误伤他人。

给意识不清、躁动患者、小儿进行静脉输液等使用锐器的操作时,很可能会出现对护士或患者的误伤。

护士使用过的锐器放置不当,在做整理工作时易发生意外伤害。

手术中刀剪等锐器有可能滑落,造成脚部锐器伤。

手术间人数较多,互相碰撞的事情时有发生,如护士正在穿针,易发生针刺伤。

术中进行冲洗时,巡回护士消毒后用无菌刀片旋转打开生理盐水时,也常常伤到手。

2危害在可经针传播的20余种疾病中,最常见最可怕的是乙肝、丙肝和艾滋病。

它们通过血液传播的效率最高,一次即可感染。

已有资料显示因职业因素引起的感染的途径中针刺损伤占80%。

但因锐器伤感染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至少需要0.1ml血液,乙肝病毒(HBV)较HIV的致病性要强,针刺上发生时一般只需0.004Ф血液就足以使受伤者感染了,被携带HBV的针头刺伤而发生感染的危险性很高。

另外,病原体经锐器伤口进入体内可引起局部或是全身的感染,任何针刺伤口都有可能有破伤风杆菌的存在。

3减少和避免意外锐器损伤的措施降低医护人员的职业风险,有效措施的实施与风险意识的高低、安全管理使用过的锐器,锐器的正确使用方法、安全器具的强制性使用以及相关法规的支持密切相关。

由于医护人员工作的特殊性,为了减少锐器伤也为了减少医院内的交叉感染,住院患者常规检查人类免役缺陷病毒、乙型肝炎病毒、丙型肝炎病毒及梅毒螺旋体是十分必要的,了解患者才能做到有效的预防。

手术室护士锐器损伤与对策

手术室护士锐器损伤与对策
手, 可有效去除手上大部 分微生物 , 防止感染 。有条 件 的医院 , 增手用的肥皂 , 因其长期潮
(06— 9— 1 收稿 ) 岳静玲 20 0 1 (
编辑 )
手术室护士锐器损伤与对策
袁 民英 李 宁
( 广西壮族 自 治区百色市人民医院手术室 百色 530 ) 300
睛、 呼吸道 , 引起头 昏、 头痛 、 恶心 , 若皮 肤接 触可 引起皮 炎和 水 高于其他人群 。防护措施 : 持正 确 的操作 姿势 , 保 合理 用 力, 经 泡, 还可能致 癌 、 致突变 、 生殖毒性 等。防护措 施 : 持正确 的洗 常参加体育锻炼, 坚 掌握相关力学原理 , 注意节力原则, 运送工具
工作 , 工作 量较大 , 且每天要搬运 整箱较重的注射 器 、 液器 、 输 敷 3 2 环氧乙烷 ( O) 因其 具有 低温 、 透力强 、 菌彻底 、 . E 穿 灭 有 料等 , 有时 , 因姿势不 当或物体 过重 , 引起腰 扭伤 或椎 问盘 的 易
效期长等特点 , 也正逐步进入各大医院, 但它的毒性较强, 其在 损 伤。诊疗组 和清洗组 的工作 人员 每天要 长时 间站 立工作 , 其 空气中的 E O含量超标 , 将给人体造成伤 害, 其可刺激人的眼 胃下垂、 慢性腰腿疾病、 下肢静脉曲张、 尤其是腰部损伤发病率
23 粉尘 粉尘来源于棉球、 . 棉垫的制作、 纱布的裁剪或手套 湿, 易滋生细菌。正确合理的使用含氯消毒剂 , 必要时戴口罩。 滑石粉 , 以及手术室的手 术衣及各 种敷 料的 折叠 , 其棉 絮纤维 、 现我科浸泡诊疗组 的器械 , 已取消健之素, 取而代之的是“ 鲁沃 粉尘易进入呼吸道 , 长年累月, 易形成咳嗽 、 哮喘甚至尘肺。防 夫” 清洗剂, 其优点是对人体无伤害, 对器械无腐蚀, 并且改善器 护措施: 减少因各种手工操作产生的各种粉尘对人体的损害, 械的光洁度和关节的活动度, 引 延长器械的使用寿命。环氧乙烷 进一次性小包装的棉球 、 纱布、 棉垫、 棉签等灭菌物品, 对各种诊 机要根据厂家要求安装正确的位置, 在操作过程中, 必须戴防护

手术室中医护人员锐器伤的防护与职业暴露后的处理

手术室中医护人员锐器伤的防护与职业暴露后的处理

手术室中医护人员锐器伤的防护与职业暴露后的处理手术室是医院内最重要的区域之一,也是医护人员工作中最容易发生事故的地方之一。

在手术室工作的医护人员往往需要面对各种各样的风险,而医护人员锐器伤就是其中之一。

本文将重点探讨手术室中医护人员锐器伤的防护措施,以及职业暴露后的处理方法。

锐器伤是指医护人员在工作中受到手术刀、缝合针等锋利物品刺伤、割伤的伤害。

手术室中医护人员面对各种各样的手术器械,难免会发生锐器伤的情况。

为了有效预防锐器伤的发生,医护人员需要严格遵守以下几项防护措施:首先,佩戴好防护装备。

在手术室工作时,医护人员应该佩戴好手套、口罩、帽子等防护装备,避免皮肤直接接触锐器,减少受伤的可能性。

其次,正确使用手术器械。

医护人员在使用手术刀、针头等锐器时,要注意动作要轻缓,避免因操作不当导致意外伤害的发生。

再次,定期检查手术器械。

手术室内的手术器械应该定期进行检查和维护,确保器械的锋利度和安全性,避免因器械损坏导致医护人员受伤。

最后,做好事故处理的准备。

即使做好了防护措施,锐器伤依然有可能发生。

医护人员需要做好应急准备,一旦发生锐器伤,要及时进行处理,减少伤害的程度。

当医护人员遭受锐器伤后,应该采取以下几项处理方法:第一时间进行伤口处理。

一旦发生锐器伤,医护人员应该立即停止工作,找到急救箱,进行伤口处理,清洗伤口,涂抹消毒药品,减少感染的风险。

及时报告主管领导。

医护人员发生锐器伤后,要及时向主管领导报告,做好伤情记录,寻求进一步处理的指导。

进行相关检查和处理。

医护人员发生锐器伤后,要按照医院规定进行相关检查,并接受相应的处理和治疗,确保伤情得到控制。

注意伤后的心理疏导。

锐器伤对医护人员来说不仅是身体上的伤害,还可能带来心理上的巨大压力。

医院应该为医护人员提供心理疏导服务,帮助他们尽快走出伤痛。

在手术室工作是一项高风险的工作,医护人员需要时刻注意锐器伤的防护和处理,确保自身和患者的安全。

通过严格的防护措施和科学的处理方法,可以有效降低锐器伤带来的风险,让手术室成为一处安全和和谐的工作环境。

手术室实习护生锐器损伤调查及防护对策

手术室实习护生锐器损伤调查及防护对策

病、 乙肝 、 丙肝 发病 率 呈上 升 趋 势 , 即使 一 次损 伤 也
有 可能导致感 染 , 而手 术室 实 习 护生 由于初 次 接触 临床实 践工作 , 环境 生 疏 、 技术 操 作不 熟 练 、 缺乏 临
床经验 及相关专 业知识 , 有 可能发 生锐器损 伤 , 极 她
们是锐 器损伤 的高危人 群 。为 了解实 习护生 手术室

12 1 ・
实 用 临床 医学 2 1 0 0年 第 l 卷 第 4期 l
P a t a C ii l dc e 2 1 , o 1 , o4 r c cl l c i n a Me i n , 0 0 V l 1 N i
手术 室 实 习护 生锐器 损伤 调 查及 防护 对 策
采用 自行 设计 书 面 问卷式 调 查 , 内容包 括 缝针 刺伤 、 注射器针 头及 留置 针针 芯刺 伤 、 剪损 伤 、 刀 安
瓿玻璃 割伤等锐 器损 伤项 目。问卷在 护生手术 室实
习结束前 由带教 老师 发 放 , 习生 采用 书 面 填写 后 实 由院感科人 员负 责收 回并 统计 。
针 芯( 9例 ) 的刺 伤 , 其次 是 刀割 伤 ( 7例 ) 安瓿 伤 以 、
及其 它一些锐 器 的损 伤 ( 4例 ) 。
3 讨 论
锐器 损伤是导 致 医务 人员发 生血 源性传播 疾病 最 主要 的因素 , 污染利器 损伤皮 肤后 可感 染 2 而 O多
早期 , 即处 于 1 2周 阶 段 的护 生 , 都与 业务 生 疏 、 、 这 缺少 防锐器 损伤 的经验 和防护 意识 淡 漠有关 。
手 术 室 是 发 生 职 业 暴 露 的 高 危 场 所 , 术 室 护 手 士 因 其 职 业 的 特 殊 性 易 发 生 锐 器 损 伤 皮 肤 , 而 导 因

手术室护士如何防止锐器损伤

手术室护士如何防止锐器损伤

手术室护士如何防止锐器损伤(孝感市中心医院手术室 432000)【中图分类号】r47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6455(2011)06-0333-02手术室是一个暴露于血液和人体组织液的高位场所,由于护理人员安全防护意识淡薄、护理工作职业防护知识缺乏等原因。

极易发生锐器损伤事件,而锐器损伤是造成护士职业危害的主要危险因素,应该针对锐器损伤潜在可能性制定防范措施规范操作规程。

1 执行安全操作规范防止锐器损伤1.1 加强职业安全教育和防护知识技能培训:把职业安全教育放在首位,结合每月一次的业务学习教育,让每一位护理人员了解掌握锐器伤知识,认清锐器损伤所造成的危害性,从而引导护理人员改变自身不良工作习惯和行为,严格遵守操作规程和技术规范,合理使用锐器产品,增强自我防护意识,积累预防锐器伤的经验,防止发生锐器致伤情况。

1.2 认真进行防护知识技能培训针对锐器伤发生的原因和特点,结合可是的实际情况,制定相应的培训计划,对新上岗护理人员有计划地进行岗前培训,对在职护理人员分期分批进行培训,并将防护知识纳入考试内容,以提高护理人员的自我防护意识。

通过防护知识培训,使护理人员掌握锐器和废弃物的正确处理方法和防护技巧,严格规范操作行为,熟练掌握操作技术。

1.3 执行标准预防在工作中应认定所有病人的血液和体液、排泄物、分泌物均具有传染性,均应戴手套。

对手术时间长、手术大的外壳手术建议使用双层手套。

选择与手术时间长度相匹配的密封防水的手术衣。

所有手术室内的人员都应佩戴防护眼镜以防止污物从侧面飞溅眼镜。

1.4 建立安全区域:大多数的缝针造成的损伤和手术刀片造成的损伤都发生在一件器械传递给另一个人的过程中。

不要直接将污染的锐器传递给另外一个人,而是使用一个中立或安全区域来进行传递,避免锐器的直接传递。

它可以是个垫子或弯盘,通常不易翻倒,并且足够大,可以盛放被污染的锐器。

在传递过程中需要手拿着弯盘,器械放置弯盘内,当传递器械时,要申明是“锐器”,已增加别人的警惕性,防止受伤。

手术室护士发生锐器伤的原因及预防措施

手术室护士发生锐器伤的原因及预防措施

手术室护士发生锐器伤的原因及预防措施摘要】目的:分析手术室工作人员发生锐器伤的原因及预防方法。

方法:根据个人工作经验及查阅资料提出相应的预防措施。

结果:经过加强自我意识和规范化操作后手术室工作人员发生锐器伤率明显降低。

结论:加强学习,培养良好学习习惯,提高防护意识,减少经血液传播的疾病。

【关键词】手术室护士;锐器伤的原因;预防措施【中图分类号】R47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7-8231(2016)10-0201-02针刺伤和锐器伤是全球医师和护士的一个重要的职业危险因素。

一项研究显示,我国护士有95%在工作期间曾发生过锐器损伤,而手术室是医院的特殊科室,护士直接接触锐利器具的机会多,发生锐器刺伤的危险最高。

1.锐器损伤发生的原因在手术室锐利器械如剪刀、刀片、缝针、钩等在手术室使用最频繁,在术中传递,术后清洗,循环往复在各个环节中,容易损伤自己和他人。

其中1/3的器械在造成手术人员损伤后任然与患者接触,这意味着不仅存在疾病由患者传递给医务人员的危险,同样,也存在疾病由医务人员传递给患者的危险。

由此,护士发生锐器损伤的原因有以下几种。

1.1 自我防护意识淡薄有关资料显示,手术室护士对司空见惯的器具产生麻痹大意,缺乏安全防护意识,因工作环境的特殊性,护士对频繁接触的锐器也缺乏防护意识,锐器伤不可避免。

1.2 护理操作不规范违反操作规范,例如,一些护士在整理用完的锐器时被刺伤,多与习惯性双手回套针帽有关。

术中为了简单和方便而习惯用手直接装卸刀片而造成损伤,还有不正确掰安瓿。

术中洗手护士直接用手将锐器传来传去,手术医生将缝针、手术刀等传回时,护士用手直接椄取,而没有用合适的容器接取等。

1.3 缺乏标准预防知识有69.9%的护士在进行静脉穿刺和注射操作时不戴手套[1],将用过的锐器随意放置或无人管理,未对用过的锐器分类处置,盛放利器的利器盒过满,未及时更换。

1.4 职业安全防知识缺乏由于工作性质,手术室工作节奏快,护士的工作时间长短不确定,加之工作量,有时超负荷,身心处于疲惫状态,接台医生脾气大,急躁,对护士的催促下,使护士发生锐器伤的频率增加。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编辑课件
9
据美国CDC对针刺伤研究分析得出: 针刺伤发生时一般只需0.004ML血液就足以 使受伤者感染HBV
编辑课件
10
手术室中针刺伤危险的发生比例
工作种类 发生针刺伤的比例(% 工作种类 )
发生针刺伤的比例( %)
外科医生 器械护士 麻醉医师 巡回护士
59.1 医学生
3.1
19.1 参观人员
• 设立传递锐器的中间区域:弯盘等。
编辑课件
16
手术室锐器损伤的预防措施
• 用后的锐器及时放入利器盒, 针头严禁混入其他垃圾。
• 保证充足的光线, 稳定的情绪。
编辑课件
17
手术室锐器损伤的预防措施
三、手套的合理使用 研究表明:如果被血液污染的针刺穿手套,
其有关人员所接触到的血液比裸手操作可 能接触到的血量低50%以上。这一数据表 明:在处理针头、被污染的器械、抽血时 戴手套的重要性。
• 强化用药:在基本用药的程序上加一种蛋 白酶抑制剂,连续使用28天
• 预防性用药:最好4小时内实施,最迟不超 过24小时
• 超过24小时也要实施预防性用药
• 暴露后的第4、8、12周及6个月要进行病毒 检测
编辑课件
30
课后作业
抢救传染病人时 如何做好自我防护?
编辑课件
31
谢谢聆听!!!
编辑课件Biblioteka 手术室护理人员的自我防护编辑课件
14
手术室锐器损伤的预防措施
一、树立“关爱你的病人, 关爱你自己”的观念。
增强防护意识。
编辑课件
15
我们必须采取……
二、规范安全的操作规程
• 禁止双手回套针帽,必须回套时,则用单 手操作。
• 不要对手术缝针进行校正,更不可用手直 接拿取缝针,应使用持针钳或镊子。
编辑课件
18
手术室锐器损伤的预防措施
戴手套≠洗手

编辑课件
19
思考题
如果不慎被针刺伤,
,
你将会如何处理?
编辑课件
20
针刺伤的紧急处理
• 戴手套者应迅速、敏捷地按常规脱去手套 • 近心端向远心端挤压,挤出血液
编辑课件
21
针刺伤的紧急处理
严禁局部挤压
编辑课件
22
伤口正确处理方法
• 流动水下冲洗
伤 • 澳大利亚2年内70%的医生被锐器损伤
编辑课件
7
国内资料
• 一项研究显示95%中国护士发生过针刺伤或锐 器伤
• HBV、HCV、HGV感染率33.3%(医护人员) • 普通人员感染率12.3% • 针刺伤和锐器伤占第一位 • 护士受伤率占第一位
编辑课件
8
针刺伤的危害
国外学者研究证实[1]:污染的针刺伤是导致 卫生人员发生血源性传播疾病的最主要的 职业因素,它的危害性远远大于其他途径 约占80%。
4
内容
一、锐器损伤的概念及危害 二、手术室锐器损伤的相关因素 ☆三、锐器损伤的防护及锐器损伤处理流程
编辑课件
5
概念
锐器损伤是指在工作时间内, 由针头及其他一切锐器所造成的 使皮肤出血的意外伤害,它是医 院一种最常见的职业性伤害。
编辑课件
6
全球资料
• 30秒钟有一名医护人员被针刺伤(全 世界)
• 百万次/年 • 1/3的埃及医生在过去3个月被锐器损
编辑课件
28
HIV暴露后的处理程序
• 立即在伤口旁轻轻挤压 • 再用肥皂液和流动水冲洗伤口 • 再用0.5%碘伏消毒 • 如果是粘膜,则用流动水和生理盐水冲洗
• 填写《医疗锐器伤登记表》包括:时间、 地点、经过、具体部位和损伤的情况,同 时进行相关检查的处理
编辑课件
29
HIV暴露后的处理程序
• 基本用药:两种逆转录酶制剂连续使用28 天
32
感谢亲观看此幻灯片,此课件部分内容来源于网络, 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谢谢配合!
• 二级暴露:暴露量大且时间长或暴露源刺 伤或割伤皮肤,但损伤轻,为表皮擦伤或 被刺伤。
• 三级暴露:暴露源刺伤或割伤皮肤,但损 伤重,为深部伤口。
编辑课件
27
针刺伤与HIV感染
• 空心针头较实心针头感染机率高 • 刺伤越深,针头血液越多,感染机率越大 • 如作为感染源的病人在被刺两个月内因艾
滋病死亡,被感染的机率越大
您是否曾经被 针刺伤?
编辑课件
1
事例
一位护士正从一位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身上 抽取血样。操作完后她就将用过的针头套 回针帽,此后当护士整理用物时,采血针 上的针帽脱落,随后刺进她的右手食指。
编辑课件
2
思考题
如果不慎被针刺伤, 你将会如何处理?
编辑课件
3
手术室锐器损伤与预防处理
手术室 郭 佳
编辑课件
编辑课件
25
针刺伤与HIV感染
• 因针刺伤接触HIV频率 :0.19%(医护人员)
• 其中护士占67%,外科医生占17.5%其他人员 占15.5%,健康的医护人员患血源性传染病 80%~90%是由针刺伤所致,其中护士占80%。
编辑课件
26
HIV职业暴露分级
• 一级暴露:暴露源为体液、血液或含有体 液、血液的医疗器械、物品。暴露类型为 有损伤的皮肤或黏膜,暴露的量小且时间 短。
0.8
6.2 其他
5.7
6.0
编辑课件
11
手术室锐器损伤发生的原因
• 调整针头
• 开启安瓿
• 拔下针头帽时
• 抽吸药液时
• 抽完药物重新盖上针头帽时
• 清洁器具
• 手术中意外受伤
• 由同事致伤
编辑课件
12
锐器损伤原因的总结
一 自我防护意识差 二 不遵守操作规程 三 从事职业伤害性工作
编辑课件
13
编辑课件
23
针刺伤的紧急处理
• 安尔碘、酒精消毒伤口
• 做进一步的检查,向主管部门汇报并填写 锐器损伤登记表
• 请有关专家评估刺伤并指导处理。如被有 传染病污染的锐器损伤,应采取预防接种 及治疗,并定期复查
编辑课件
24
发生锐器损伤不报告的原因
• 嫌麻烦,不知道怎么报 • 不知道何时报 • 运气不至于这么差而患病 • 没有时间去报 • 病人没病,不需要报 • 我有抗体,不用报 • 该器械没有用过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