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版(施工图设计说明)
施工图设计说明

学苑一路〔花果山大道~环山路〕新建工程施工图设计说明书第一章 工程概述1. 1 委托单位:连云港市国土局 1. 2 设计范围本期工程西起花果山大道,设计起点桩号为K0+000,施工起点K0+070,东至环山路,设计施工终点桩号为K1+159.443,设计内容包括道路、排水〔雨水、污水〕、照明等内容。
1. 3 道路区域环境与现状学苑一路位于花果山片区内,东西走向,西起花果山大道,东至花果山脚下的拟建环山路,沿线与学苑四路成“T 〞型交叉。
其中,花果山大道、学苑四路及环山路均未实施。
道路区域现状:沿线道路红线用地范围多为耕种农田,多条排水沟横穿道路用地范围,道路用地地势平坦,地形无明显起伏;整个现状用地地面标高除沟塘外在3.0~5.8米之间。
学苑一路连接环山路与花果山片区最具规模道路花果山大道,它的建设实施,将对完 善花果山片区内路网有积极作用。
1.4 道路性质及等级:城市次干道。
第二章 设计参考资料及依据1.?连云港市城市干道网控制规划?〔1996~2021〕 2.?连云港市公共交通规划?〔1997~2021〕 3.?连云港市新海地区排水规划?〔1997~2021〕 4.?城市道路设计标准?〔CJJ37-90〕 5.?公路沥青路面设计标准?〔JTGD50-2006〕 6.?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标准?〔JTG F40-2004〕 7.?公路路基设计标准?〔JTGD30-2004〕8 .?粉煤灰石灰类道路基层施工及验收规程?〔CJJ 4-97〕9 .?公路路基施工技术标准?〔JTJ F10-2006〕 10.?道路交通标志和标线?GB5768-199911.?城市道路交通规划设计标准?〔GB50220-95〕 12.?城市道路和建筑物无障碍设计标准?〔JGJ50-2001〕 13.?给排水设计手册?〔第一册〕、〔第五册〕 14.?室外排水设计标准?〔GB50014-2006〕15.?给水排水管道工程施工及验收标准?〔GB50268-97〕 16.?城市工程管线综合规划标准?〔GB 50289-98〕 17.连云港市规划局?关于学苑一路道路规划设计要点的函? 18.深圳市规划院?连云港花果山片区控制性详细规划?19.市规划局?关于学苑一、三、四路方案批复的函?连规总函[2007]46号20.市建设局?关于对学苑一、三、四路新建工程初步设计文件审查的批复?连建城[2007]382号第三章 地形地质场地位置及地形地貌勘探路段位于连云港市花果山片区内,全长1.15km ,地势开阔平坦,地貌单元属海积平原与山前冲沉积交互相,山前地势较高。
施工图设计说明

总说明 SZ-02一、概述1.1 设计依据1)怀化市经开区控制性详细规划;2)根据设计方现场踏勘资料;3)国家及行业现行有关规范、标准、规程和规定等。
1.2 设计范围及内容1)设计范围:本次经开区舞阳大道道路工程设计南起鸭嘴岩大桥,北止花背路,设计总里程0.42Km。
因鸭嘴岩大桥的修建,满足100年一遇的洪水位,原舞阳大道的施工范围预留300米进行对接。
本次起点和原舞阳大道设计起点重合,为了与原舞阳大道设计和鸭嘴岩大桥纵坡及平面对接,所有工程数量表只考虑300米的工程量。
2)设计内容:设计内容包括道路、给排水、强、弱电入地、燃气、路灯、交通工程、绿化等。
1.3 工程概况1.3.1 路线走向及控制点道路为南北走向,南起鸭嘴岩大桥,北止花背路,道路平面采用规划线形,路幅红线宽度60m。
1.3.2 道路主要技术标准经开区舞阳大道道路工程定位为城市主干路,路幅宽度60m,设计车速60km/h。
二、工程地质2.1 地形地貌根据线路工程地质调查,线路所经区域的地形地貌为舞水河Ⅰ级阶地地貌。
地面高程一般在245.00-255.00m,地形平坦、开阔,相对高差小,现状为农田。
2.1 地层岩性根据线路工程地质测绘、勘探,沿线路分布的地层主要为有第四系残坡积粉质粘土层。
其描述如下:第四系(Q)①粉质粘土:由冲洪积和残坡积作用形成,主要分布于丘坡上,褐黄色、棕红色,稍湿,硬至可塑状,厚度在0.5-3.0m。
但随地形变化,其厚度变化较大。
在冲沟部位,其厚度在2-3m,湿至饱和,可至硬塑状。
而在丘坡部位,其厚度在0.5-1.0m。
②含淤泥质粉质粘土主要分布于道路沿线的水塘中和水田表层,由地表水长期浸泡而形成。
呈黑褐色、灰褐色,饱和,软塑状,表层呈流塑状。
厚度在0.5-1.5m。
③砂土:主要分布于舞水河Ⅰ级阶地部位。
呈褐色至褐黄色,湿至饱和,稍密,含少量卵石。
层厚1-2m。
④砂卵石:主要分布于舞水河Ⅰ级阶地部位,呈褐色,饱和,中密。
施工图设计总说明书(参考)

施工图设计说明书1.工程概况本方案设计起点桩号K0+000,坐标为:X=2789366.23058,Y=532803.32505;设计终点桩号为K5+334.790,坐标为:X=2792400,Y=529400。
路线全长5334.790m,全线设有两座钢筋混凝土简支梁桥(2X10,K0+200~K0+300,K5+120~K5+160)、8道涵洞。
2.主要设计技术指标根据本项目在总体路网中的地位、交通功能以及对沿线经济发展的服务功能,结合公路设计规范,确定本道路的主要技术标准为:本次设计一律执行《公路工程技术标准》JTG B01-2014。
公路等级:二级公路设计速度:60km/h圆曲线极限最小半径:125m圆曲线一般最小径:200m圆曲线不设超高最小半径:1500m圆曲线不设加宽值最小半径:250m最大纵坡:6%路基宽度:10m路面宽度:7m小桥和涵洞:与路基同宽设计荷载:公路Ⅱ级3、道路工程设计3.1道路平面设计平面设计原则:平面线形应流畅顺适,利于安全行车,与地形和周围环境相协调;在经济条件许可的情况下,设计尽可能采用较高的技术指标,还要综合考虑工程造价、施工技术条件、地质气候、材料来源等其它影响因素;处理好道路与农业、城镇、居民的关系,要努力做到“近村不进村,利民不扰民”。
注意与农业基本建设的配合,做到少占田地并尽量不要占高产田地和经济作物田地,注意与农田水利设施、当地土地规划良好结合;充分重视水文地质条件。
不良地质地貌对路基的稳定性影响较大,同时对特殊地质的处理将增加工程费用,应尽量绕避滑坡、崩塌、岩堆、泥石流等不良地质,必须穿越时应选择合理的位置缩小穿越范围,并采取相应的处理措施;重视环境保护和生态保护,加强环境保护工作,重视生态平衡。
本路线起于206省道,止于店上村,总长5241.692米。
线形设计以《公路工程技术标准》和《公路路线设计规范》为依据,按60km/h二级公路的标准来进行设计。
施工图设计说明

本桥静力分析采用“Midas Civil2010”对施工及运行阶段进行了验算,计算中考虑了恒载、活载、支座沉降、温度荷载及混凝土旳收缩徐变。重要计算参数为:
1)钢材容重:γ=78.5 kN/m3
2)二期恒载:桥面铺装:10厘米C40混凝土:γ=26kN/m3;
栏杆:0.53kN/m(单侧);
12)《铁路桥梁钢构造设计规范》(TB10002.2-2023)
13)《铁路钢桥制造规范》(TB10212-2023)
14)《都市人行天桥与人行地道技术规范》(CJJ69-95)
3.2.技术原则
1)人群荷载按加载长度和宽度计算;
2)栏杆设计荷载:水平力2.5 kN/m;
竖向力1.2 kN/m;
3)桥面宽度:主梁6.5m宽;楼梯梁6.5m宽;
4)年平均相对湿度:70%;
5)整体升降温度:最高有效温度:35℃;最低有效温度:-13℃,合拢温度10℃~15℃;
6)梯度温度:按规范计算;
经计算上部主梁楼梯梁在设计荷载作用下构造是安全可靠旳。施工阶段和使用阶段各工况计算成果表明,钢箱梁在使用状态下旳各项应力、挠度均满足规范规定,构造受力安全可靠。
4)桥面纵坡:单向1%纵坡;桥面横坡:双向0.5%横坡;
5)桥下净高:机动车道≥5.0m;
6)地震设防烈度7度,地震动峰值加速度:0.15g;
4.建筑材料
4.1.钢筋及钢材
本工程设计采用一般钢筋为HPB300光圆钢筋及HRB400螺纹钢筋。一般钢筋必须符合现行《钢筋混凝土用热轧光圆钢筋》(GB1499.1-2023)、《钢筋混凝土热轧带肋钢筋》(GB1499.2-2023)旳规定,钢筋抗拉、抗压设计强度为:
2.2.2不良地质作用
施工图设计说明文件

施⼯图设计说明⽂件⽬录⼀.设计说明(基于DENNISTON设计)1. 项⽬概况2. 经济技术指标说明⼆.图纸说明1. 本套图纸内容及使⽤说明2. 图名及图号说明3. 图例说明4. 图纸分区说明5. 图纸⽬录三.施⼯指导规范1. 总则2. 图纸说明3. 物料说明4. ⼯程技术说明四.酒店客房房型及分布说明1. 客房房型统计表2. 客房房型分布说明五.酒店后线区域装修说明六.特殊要求说明七.设计依据及技术规范说明⼋.附件附件⼀:《凯悦设计基本规范》附件⼆:《凯悦⼯程指导规范》⼀.设计说明1.项⽬概况项⽬总⽤地36.11公顷,总建筑⾯积为209684.56m2。
主要功能为柏悦酒店、安达兹酒店、商品别墅及公寓、SPA中⼼及后勤能源中⼼。
2.经济技术指标说明①柏悦酒店及别墅:柏悦主楼6栋,分别以BLOCK-A,B,C,D,E,F命名,总⾯积70542m2。
其中地上47820m2,地下22722 m2。
②总统别墅:共3栋,分别以EV1,EV2,EV3命名,总⾯积9772 m2。
其中地上6566 m2,地下3206 m2。
③商品别墅及公寓商品别墅:67栋,共5个户型,总⾯积46821.94m2。
其中地上31158.59 m2,地下15663.35 m2。
商品公寓:共6栋,分别以BLOCK-A,B,C,D,E,F命名,总⾯积31475.82。
其中地上23424.41m2,地下8051.41m2。
④SPA :主楼1栋,别墅8栋,总⾯积3283 m2。
其中地上2565 m2,地下718 m2。
⑤后勤及能源中⼼:总⾯积16421.8 m2。
其中地上1900m2,地下14521.8 m2。
1.本套图纸内容及使⽤说明①本套为柏悦酒店主楼BLOCK-A,B,C,D,E,F共六栋室内精装修招标图纸,基本涵盖了主楼所有公共区的平、⽴⾯及部分详图,并对所有酒店后线区域装修以图表形式说明(见附表)。
②本套图纸仅做为施⼯招标的指导⽂件,不能做为未来指导现场施⼯的依据,⽆论图纸及物料说明应均以获得业主及内装顾问确认的最终施⼯图为准。
施工图说明样本

建筑施工图设计说明(序号带外圈“O”者为本工程选用)一、设计依据1、设计合同以及开发商的设计要求文件2、政府职能部门就本工程的批本:①规划报建批复;设计红线图②建筑工程消防设计审核意见3、得到开发商方认,获各主管部门批准的初步设计图纸4、《民用建筑设计通则》(GB 50532-2005)5、《住宅建筑设计规范》(GB 50096-199:2003年版)6、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J 16-87:2001年版)7、《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45-952001年版)8、《屋面工程技术规范》(GB50207-94)9、《建筑防水工程技术规范》(JGJ48-88)10、《商店建筑设计规范》(JGJ48-88)11、《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GB50180-93)12、《城市道路和建筑物无障碍设计规范》( JGJ50-2001)13、《汽车库建筑设计规范》(JGJ100-98)14、《汽车库,修车库,停车场设计防火规范》(GB50067-97)15、《人民防空地下室设计规范》(GB-50038-94)16、《膨胀土地区建筑技主规范》(GBJ112-87)17、《夏热冬暖地区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JGJ75-2003)18、国家及工程当地其他行政规范、规定、标准二、工程概况1、建筑经济技术指标:详总平面图。
2、建筑类别:1、2、3、号楼为6层商住楼;奥园大厦为6层综合楼;商业街为2层商业楼;其余为6层住宅楼。
3、耐火等级:二级4、屋面防水等级:二级5、结构类型:1、2、3、4号楼和奥园大厦及商业街为钢筋混凝土结构;其他各栋单体住宅;砖混结构。
6、使用耐久年限:50年7、抗震设防烈度:6度三、墙体1、砖混结构的墙体采用机制中砖(240*115*90mu10)砌筑,外墙及分户墙为240厚,户内隔墙为15厚,框架结构的填充墙采用小型混凝土砖渣空心砌块(240*190*120mu10)砌筑,外墙及分户墙为190厚,户内隔墙为120厚;M7.5混合砂浆砌筑。
施工图设计说明

施工图设计说明一、楼地面工程1、建筑楼层标高是指建筑楼地面完成面的标高。
除特别说明外结构楼、地面降建筑完成面的高度为:位置结构楼、地面降建筑完成面的高度的高度㎜卫生间130楼梯间30、50(首层110)起居室、卧室、餐厅、厨房100公共侯梯厅110阳台130地下一层(仅有地下一层的住宅楼)100地下一层0地下二层2502、预留洞:⑴所有楼板的洞口均应在施工时预留,严禁浇筑后剔凿、断筋。
⑵管线穿楼板孔洞应采用套管穿孔,并用C20细石混凝土浇灌密实,见“室内防水和防潮工程”⑶各个楼层之间的管井处的楼板除通风所需外均为层层封闭,以满足防火分隔的要求。
其做法为,在每层楼板洞口处预留钢筋,待管线安装完毕后浇筑混凝土(厚度同同层楼板)封堵。
⑷预留厨房、卫生间风道穿楼板洞口尺寸、做法均按照所选用的图集中的要求进行。
3、楼地面防潮:见“室内防水和防潮工程”二、墙体工程1、墙体材料种类:⑴钢筋混凝土――用于主体结构、地下车库外墙。
⑵加气混凝土砌块――用于内外填充墙,局部户内隔墙采用100厚的轻质砌块。
2、填充墙体厚度:本工程的填充墙砌体材料厚度应按设计图纸中标注的尺寸选择,如略小于施工图中的设计尺寸(差值≤20㎜,比如设计为200㎜的砌体,由于市场原因,实际使用的为180㎜,或190㎜的砌体),当此墙体不与梁、柱、混凝土墙的厚度发生冲突时,可以直接使用,但砌筑位置中心线和设计墙体的中心线一致;当此墙体与梁、柱、混凝土墙的厚度发生冲突时,其不足部分应以1:2.5水泥砂浆补足。
3、墙体材料强度;承重砌体强度,承重砌体砌筑砂浆强度等均见结构施工图纸及说明。
4、填充墙砌体构造:(按02J102-2《框架结构填充小型空心砌块墙体建筑构造》施工)补充:填充墙应沿楼层墙全高每隔500㎜,设2Φ6拉筋,拉筋沿隔墙全长贯通。
⑴空心砌体的底部均用同等厚度的实心砌体材料砌筑三皮左右的高度,或用C15细石混凝土浇筑150㎜高的与墙体同厚度实体。
施工图设计说明

施工图设计说明1初步设计批复及执行情况本项目为一阶段施工图设计。
针对本项目具体的特点,在规划的基础上对工程进行了方案设计,并取得业主组织召开的专家评审会通过。
针对方案设计阶段专家及业主方的意见,本项目在本次施工图设计中做出了如下修改:1、优化了路面结构设计、原路面病害处理设计及相关技术指标;2、补充了检测方案与原路面病害处理的对应关系;3、细化了加铺路面结构调平层的设置原则。
2采用的规范、规程和验收标准2.1采用的设计规范、规程1)《市政公用工程设计文件编制深度规定》(2022版);2)《城市道路工程设计规范》(CJJ37—2022);3)《城镇道路路面设计规范》(CJJ169-2022)4)《城市道路路基设计规范》(CJJ194-2022)5)《无障碍设计规范》(GB50763-2022);6)《公路路基设计规范》(JTGD30-2004);7)《公路沥青路面设计规范》(JTGD50-2006);8)《公路路面基层施工技术规范》(JTJ034-2000);9)《无障碍设计规范》(GB50763-2022);10)《砌体结构设计规范》(GB50003-2022);11)《公路水泥混凝土路面设计规范》(JTGD40-2022);12)《公路水泥混凝土路面养护技术规范》(JTJ073.1-2001);13)《公路路基设计手册》。
2.2采用的施工规范、规程和工程验收标准1)《城镇道路工程施工与质量验收规范》(CJJ1-2022);2)《公路路基施工技术规范》(JTGF10-2006);3)《公路水泥混凝土路面施工技术规范》(JTGF30-2003);4)《公路路面基层施工技术规范》(JTJ034—2000);5)《固化类路面基层和底基层技术规程》(CJJ/T80-98);6)《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JTGF40-2004)。
3设计概要3.1工程范围、规模及主要工程内容利民路位于宜宾市南岸东区,为该片区内一条主要交通干道。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XX市XX城XX路南半幅16m宽道路工程施工图设计说明(道路部分)1、工程概况1.1工程规模、建设围XX市XX城XX路按照XX城城区路网规划总体要求,道路红线宽度控制为40米,道路区域为填海区,填海造城一期工程海堤填筑刚合拢,现在已形成16m宽的道路路胚,原路基围未进行地基处理,直接吹沙填筑,高度有4m~5m左右。
为了加快XX城部城区建设,根据建设单位要求,XX路近期先实施16m,远期按照40m 道路红线宽度修建。
本次设计XX市XX城XX路南半幅16m宽道路工程起点位于XX市XX路与XX路交叉口处(K0+30.234),道路沿海堤前进,终点位于XX桥(K4+578.114),本次修建长度全长4.547公里。
1.2工程自然条件情况1.2.1地形地貌本线路位于XX市将新建的XX城城区,道路总体走向为由东向西方向。
XX市XX城将在围海填筑基础上形成城市,现已完成海堤填筑,整个地形比较平缓。
1.2.2水文条件本工程沿线无大河流,路线受海洋潮汐影响较大。
1.2.3工程地质本工程沿线地质主要是填海区,而且是在刚填筑的堤坝上,工程地质条件较好,主要是刚完成堤坝填筑,路基不够稳定,沉降影响较大。
1.4 设计容及文件组成根据签定的设计合同,我院承担该项目的设计容为:道路、排水、管线综合等。
2、设计依据2.1设计依据2.1.1道路设计合同2.1.2建设单位提供XX市XX城海堤填筑施工图2.1.3XX市XX城区域路网规划――总平面图2.2采用规2.2.1《城市道路设计规》(CJJ37-90)2.2.2《公路沥青路面设计规》(JTJ014-97)2.2.3《公路路基设计规》(D30-2004)2.2.4《城市道路路基工程施工及验收规》(CJJ44-91)2.2.5《公路路面基层施工技术规》(JTJ034-2000)2.2.6《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JTG F40-2004)3、道路工程设计3.1设计原则3.1.1服从现状区现状用地规划,满足各条道路规划红线的要求,保证道路实现其交通、景观、艺术功能,维护区规划布局的合理性、完整性、可持续性。
3.1.2遵从功能合理、结构安全、经济实用的原则。
3.1.3根据地形与地块功能分区,道路竖向设计与周边地块开发有机结合。
3.2主要设计标准3.2.1道路等级:城市Ⅱ级主干道3.2.2设计年限:路面结构一期采用沥青路面,设计年限为8年。
3.2.3荷载等级:标准轴载BZZ-100。
3.2.4设计行车速度:50Km/h3.2.5地震烈度:地震烈度为6度。
3.2.6 道路技术标准:3.3平面设计本次道路平面设计按照控制性规划进行道路路线定位,各道路参数指标均符合《城市道路设计规》的要求。
3.4纵断面设计在本次道路纵断面设计,考虑道路与XX公路、省道201XX城海堤至XX海堤连接线衔接,还有XX桥和XX桥目前桥面标高确定,尽量与沿线相交规划道路标高协调,道路最小纵坡按0.3%控制,各项指标均符合《城市道路设计规》的要求。
3.5横断面设计远期规划路幅宽度为40米。
具体路幅分配为:40.0m=3.0m(人行道)+3.5m(慢车道)+2.5m(快慢分割带)+8.0m(行车道)+ 6.0m(中央分割带)+8.0m(行车道)+2.5m(快慢分割带)+3.5m(慢车道)+3.0m(人行道);本次修建南半幅为16米。
具体路幅为:16.0m=3.0m(人行道)+5.0m(行车道) +1.0m(中央分隔带)+5.0m(行车道)+2.0m(土路肩)3.6路基设计道路沿线的边坡处理与现状海堤堤坝功能相结合。
考虑到道路右侧边坡已砌石防护,左侧将要绿化景观设计防护,本次道路设计不考虑边坡支护等处理。
3.7路面设计考虑到该路基础均为填海滩涂地基,存在较大的工后沉降,因此路面施工分两期实施。
近期行车道路面结构为:2cm沥青表面处治+6cm沥青贯入式路面+22cm5%水泥稳定碎石层+30cm填隙碎石垫层。
远期行车道路面结构为:4cmAC-16-I中粒式沥青砼+6cmAC-25-I粗粒式沥青砼+已实施路面结构。
人行道结构为:25cm×25cm×5cm彩色砼方格板+10cm5%水泥稳定碎石层4、施工要点4.1路基施工要点4.1.1路基土质路基填土经压实后,不得有松散、软弹、翻浆及表面不平整现象。
土、石路床必须用12~15t振动压路机碾压检验,其轮迹不得大于5mm,土质路床不得有翻浆、软弹、起皮、波浪、积水等现象。
标准段压实度要求详表1标准段压实度(重型击实标准)表1填方高度小于80cm,原地面以下0~30cm围土的压实度不应低于表列“零填及路堑路床”一栏的要求。
路缘石在填土地段的土基压实度不应小于90%;路基围管道沟槽回填土的压实度不低于表1要求。
路基成型后必须平整、密实、均匀、稳定,具有同路面相同的路拱。
路基强度验收应满足规要求,路槽底面土基设计回弹模量值不得小于30Mpa,石质路基设计回弹模量不得小于50Mpa。
对强度不足的地方应分析原因,采取可靠的加固措施。
4.1.2路基排水路基施工时应注意排水,保证排水通畅,充分利用沿线已建的永久性排水设施,所有施工临时排水设施均应引至永久设施中。
路基分层挖填时应根据土的透水性能将表面筑成2-4%的横坡度,并注意纵向排水,经常平整现场,清理散落土,以利地面排水。
当地面水排除困难而无永久性管渠可利用时,应设置临埋排水设施。
4.1.3挖方路基路基开挖必须按设计断面自上而下开挖,不得乱挖、超挖,开挖至路基项面时应注意预留碾压沉降高度。
开挖边坡坡值为1:1;路基底若有超挖,超挖回填部分应填筑碎石或砂卵石。
4.1.4填方路基4.1.4.1填料要求:路基填土不得使用腐殖土,生活垃圾土、淤泥,不得含杂草、树根等杂物,应选取用级配较好的粗粒土为填料。
且应优先选取用砾类土、砂类土,且在最佳含水量时压实。
路基填方若为土石混和料,且石料强度大于30MPa时,石块的最大粒径不得超过压实层厚2/3,当石料强度小于30MPa,石料最大粒径不得超过压实层厚。
路基填料最小强度和填粒最大粒径应符合表2。
路基填料最小强度和填粒最大粒径表2路床土质应均匀、密实、强度高。
4.1.4.2基底处理路堤修筑围,原地面的坑、洞等应用原地的土或砂性土回填,并进行压实,路堤基底为耕地或松土时,应先清除有机土种植土、树根、杂草后,再压实。
其压实度不应小于85%。
当路基穿过水塘或水田时,必须抽干积水,清除淤泥和腐殖土,压实基底后方可填筑,当地下水位较高或土质湿软地段的路基压实度达不到要求时,必须根据路基施工规采用有效措施进行处理,当填方地段的地面自然横坡大于1:5时,应在斜坡上分级挖成宽度不小于1.0m,并向倾斜2-4%的台阶,并用小型夯实机加以夯实后方可进行分层碾压。
如果稻田,池塘,河沟地段的淤泥或潮湿土深度大于2m,可采用抛石挤淤的施工方法,以提高地基的强度,要求抛投片石最短边尺寸不小于30cm,抛投顺序以路堤的中部开始,向两侧扩展,从高向低处扩展,宜采用重型压路机碾压,以便填石压密,然后在其上铺设中粗砂反滤层,厚度30cm,再行填土分层碾压。
路基填土高度小于80cm时,基底的压实度不宜小于路床的压实度标准,基底松散土层厚度大于30cm时,应翻挖后再回填分层压实,或掺5%~10%的生石灰粉(干土质量的百分比)再碾压。
4.1.4.3填筑填方边坡为1:1.5,路基应采用重型振动压路机分层碾压,分层的最大松铺厚度,土方路堤不大于30cm,土石路堤不大于40cm,填筑至路床顶面最后一层的最小压实厚度,不应小于8cm。
不同种类的土必须分段分层填筑,不应混杂且用不同土填筑的层数宜少。
管道顶面填土厚度必须大于30cm,方能上压路机辗压。
管道周围的回填土应在对称的两侧或四周同时均匀分层回填压(夯)实,填土材料宜采用砂砾等透水性材料。
采用振动压路机碾压时,应遵循先轻后重,先稳后振,先低后高,先慢后快以及轮迹重叠等原则。
至少碾压3遍直到达到规定压实度为准。
4.1.4规要求路基施工中必须严格执行《城市道路路基工程施工及验收规》(CJJ44-91)和《公路路基施工技术规》(JTJ033-95)等有关现行施工规程与验收规。
4.2路面材料要求及施工要点路基通过验收后,方可进行底基层和基层施工。
4.2.1沥青路面材料要求及施工要点4.2.1.1填隙碎石(底基层)材料组成要求及施工要点(1)材料要求:填隙碎石用做底基层时,碎石的最大粒径不应超过63mm,压碎值不大于30%,颗粒组成应符合表4的规定,填隙料可采用石屑、粗砂等细集料,填隙料宜具有表5的颗粒组成。
表4 填隙碎石的颗粒组成表5 填隙料的颗粒组成(2)施工要点:填隙碎石施工时,应遵守下列规定: (1)细集料应干燥。
(2)初压时应采用不小于8t 的振动压路机进行碾压。
填隙料应填满粗碎石层部的全部孔隙。
碾压后,表面粗碎石间的孔隙应填满,但不得使填隙料覆盖粗集料而自成一层,表面应看得见粗碎石。
碾压后固体体积率应不小于83%。
(3) 填隙碎石表面孔隙全部填满后,用12~15t 三轮压路机再碾压1~2遍。
在碾压过程中,不应有任何蠕动现象。
在碾压之前,宜在表面先洒少量水,洒水量宜为3kg/m 2以上。
4.2.1.2水泥稳定级配碎石(基层)材料组成要求及施工要点 (1) 材料要求 ① 水泥水泥可用普通硅酸盐水泥、矿渣硅酸盐水泥和火山灰硅酸盐水泥;不得使用快硬早强水泥和已受潮变质的水泥;水泥终凝时间不得小于6小时,因气候原因水泥终凝时间不能满足生产需要时,应掺加缓凝剂;应选用标号较低的水泥如325号。
② 碎石用于基层的碎石应满足表6所列性能要求:表6 基层碎石性能要求 (2) 级配组成用于基层的碎石的配合比应分别满足下表所列要求:表7 基层材料(碎石)级配要求注:0~5mm的细集料有塑性指数时,0.075mm筛孔的通过率不应超过5%。
(3) 性能要求用于基层的水泥稳定级配碎石7天无侧限抗压强度不小于4.0Mpa。
(4)施工技术要求在路基验收合格后,即可进行底基层施工;在底基层验收合格后,即可进行基层施工。
底基层和基层施工应满足下列技术要求:①在施工过程中,水泥稳定级配碎石基层配料要准确,根据施工时气温情况,用水量在拌和时以处于最佳含水量-1.5~1.5%为宜,以保证水泥稳定级配碎石在现场摊铺时含水量接近最佳含水量。
②摊铺时要有专人检查质量,防止水泥稳定级配碎石离析,产生离析的水泥稳定级配碎石应及时调整。
保证基层成型后的路拱与路基的路拱一致。
③碾压作业要保证水泥稳定级配碎石在最佳含水量时开始碾压,并严格控制压实质量,保证基层的压实度达98%以上。
④基层施工结束,即开始养生,养生期间,禁止一切车辆通行(包括施工车辆)。
⑤养生结束,即可按照有关设计文件和验收规规定进行验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