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园林艺术构图法则

合集下载

园林艺术——6.园林艺术构图法则

园林艺术——6.园林艺术构图法则

5.明暗对比
• 由于光线的强弱,造成景物、环境的明暗, 进而引发游人不同的感受。明,给人开朗活 泼的感觉;暗,给人以幽静柔和的感觉
• 明暗对比强的景物令人有轻快的、振奋的感 受,明暗对比弱的景物则令人有柔和、沉郁 的感受
• 由暗入明,感觉放松,由明入暗,感觉压抑
6.虚实对比
• 园林绿地中的虚实常指园林中的实墙与空 间,密林与疏林、草地,山与水的对比等
3.方向对比
• 在园林的形体、空间和立面的处理中,常运 用垂直和水平方向的对比,以丰富园景。
• 如山水的对比,乔木和绿篱的对比等都是运 用水平与垂直线条方向上的对比。
挺拔的塔矗立在开阔的水边,产生明显的
方向对比,体现了空间的深远、开阔
4.空间开闭对比
• 在空间处理上,开敞的空间和闭锁的空间 可形成对比。如园林绿地中利用空间的收 放开合,形成敞景与聚景的对比,开朗风 景与闭锁风景共存于园林之中,相互对比 ,彼此烘托,视线忽远忽近,忽放忽收, 可增加空间的层次感,引人入胜。
• 是指利用构图元素之间的动静关系达到突 出主体的目的,静中的动,或动中的静, 都可以形成对比关系。
• 五、渐变
渐变是一种规律性很强的现象,这种现象运 用在视觉设计中能产生强烈的透视感和空间 感,是一种有顺序、有节奏的变化。渐变的 程度在设计中非常重要,渐变的程度太大, 速度太快,就容易失去渐变所特有的规律性 的效果,给人以不连贯和视觉上的跃动感。 反之,如果渐变的程度太慢,会变生重复之 感,但慢的渐变在设计中会显示出细致的效 果。
• 形体的大小、质感 、方向、色调可以是 变化的因素,同样地,形象特征的统一、 色彩的统一、方向的统一、明暗的统一等 等也可以帮助我们对整体的把握
• ⒈形式的统一 • ⒉材料的统一 • ⒊线条的统一 • ⒋花木的多样化的统一 • ⒌局部与整体的统一

园林艺术及构图法则

园林艺术及构图法则
园林艺术及构图法则
• 园林艺术概述 • 园林构图法则 • 园林要素与构图 • 园林空间与层次 • 园林艺术的实际应用
01
园林艺术概述
园林艺术的定义与特点
定义
园林艺术是运用自然元素和人造 景观创造宜人环境的一种艺术形 式。
特点
注重空间感、比例与尺度、色彩 与质感,以及意境的营造,旨在 提供视觉、听觉、嗅觉等多感官 的享受。
景观营造
通过植物配置、地形改造、水景设计等手段,营造优美的公园景观, 为市民提供休闲、娱乐的场所。
游憩设施
公园绿地规划需考虑游憩设施的布局,合理设置步道、座椅、照明 等设施,提高公园的便利性和舒适性。
庭院景观营造
私密性需求
庭院景观营造需考虑私密性需求,通过植物、围 墙、篱笆等元素营造安静、隐蔽的氛围。
03
园林要素与构图
植物的运用
植物配置
根据植物的生长习性和形态特征, 合理搭配乔木、灌木、花卉等, 形成层次丰富、色彩斑斓的植物 群落。
季相变化
利用植物在不同季节呈现出的不同 色彩和形态,使园林景观随季节变 化而变化,增加观赏的趣味性。
空间营造
利用植物的遮挡和引导作用,形成 不同的空间感,如私密空间、半开 放空间等,以满足人们的不同需求。
小品选择
选择与园林风格和主题相 符合的小品,如雕塑、灯 具、座椅等,起到点缀和 装饰的作用。
位置布局
合理安排小品的位置和朝 向,使其与周围环境相协 调,同时满足人们的使用 需求。
文化内涵
小品不仅是装饰品,还应 该有文化内涵和艺术价值, 能够引起人们的共鸣和思 考。
04
园林空间与层次
空间的界定与划分
空间的层次与序列
空间层次

谈一谈园林艺术构图法则中的平衡与稳定.ppt

谈一谈园林艺术构图法则中的平衡与稳定.ppt
百问百答微课件 谈一谈园林艺术构图法则中的均衡与稳定
、均衡
被古代中国人认为是宇宙组成的五大要素:金、木、 水、火、土,其字形基本是左右对称、上小下大的。而在 西方“对称”一词与“美丽”同义。构图上的不稳定常常 让欣赏者感到不平衡。当构图在平面上取得了平衡,我们 称之为均衡;在立面上取得了平衡,我们称之为稳定。
(二)不对称均衡
有对称,就有不对称。不对称的构图可以使园林显得
多样化和无限生动,使单纯变得复杂,或是产生空白的构 图而耐人寻味等。人们早期在追求对称均衡的同时也注意 到了一些不对称却也能保持平衡的现象;当人一手提起重 物时,另一只手会自然扬起来以保持稳定;奔马、飞鸟也 给人同样的感受。在自然景观中,山峦的起伏、河流的曲 折、植物的群落、云霞的飘移,都绝少构成天然对称和几 何规整的形式,但它们都统一在大自然的美妙韵律当中, 具有内在的和谐。因此,自然景观的非对称画面,能够深 深地拨动人们的心弦。
对称是从希腊时代以来就作为美的原则,应用于建筑、 造园、工艺品等许多方面。对称本来是规则性很强而易于 得到平衡,因此容易获得安定的统一,具有整齐、单纯、 寂静、庄严的优点。可是另一方面也兼备了寒冷的、坚固 的、呆板的、消极的、古典的、令人生畏等缺点。对称之 所以有寂静、消极的感觉,是由于其形状易用视觉判断。 见到一部分就可以类推其他部分,对于知觉就产生了不抵 抗。对称之所以是美的,是由于部分的图样经过重复就组 成了整体,因而产生一种韵律。
(三)质感均衡
苏州园林里主体建筑和堆山、小亭常常各据一端,
隔湖相望,大而虚的山林空间和较为密实的建筑空间分 量基本相等。在重量感觉上一般认为建筑、石山分量大 于土山、树木。同一要素内部给人的印象也是有区别的 ,如大小相近时,石塔重于木阁,松柏重于杨柳,实体 重于透空材料,色彩深的重于浅的,粗糙重于细腻, ……例如一块顽石可以平衡一个树丛,体形上的差异虽 大,但从质感上却使人觉得平衡,因为人们经验上都熟 悉石头重于树木,本来二者是不平衡的;但是经过园林 艺术家的权衡之后,石头不多放,树木成丛种植,结果 感觉上就均衡、和谐了。

园林艺术及设计原理 第六章 园林形式构图原理

园林艺术及设计原理 第六章  园林形式构图原理
1、主体升高
用基坐把主景抬高,在竖向上突出主景;
2、运用轴线和风景视线焦点; 3、运用动势向心 4、面向朝阳
上述几种突出主景的方法往往不是单独处理,常常是 几种方法的综合运用。
此外,还有色彩、体量、形态、质地等也都具有强调 主景的作用。
凡尔赛宫拉通娜泉池及壮观的中轴
东北农业大学校园
构图重心
可借山峰、宝塔、大树等。
(4)俯借:是指俯视可借看的景物。
(5)应时而借:是指利用一年四季的自然季相变化景色
和朝夕景象而言。就植物四季变化而言, 有春借桃柳、夏借塘荷、秋借红叶、冬借冰雪。
(6)映借(镜借):是在室中设镜,通过大面积
的镜面将室外景色借进室内。 此外,平静的水面也可映出一份天地来。
第一步:首先确定思想主题。 第二步:考虑园林的主景。主景是核心,是重点,要有艺术
感染力,要体现园林的主题; 第三步:位置安排。一般全园的主景常设在全园的平面构图
中心和立面构图中心。平面与立面构图中心可以 合二为一,也可以分开。 第四部:考虑配景。配景起衬托主景的作用,处于从属地位 。
突出主景的方法:
• 规则式园林主景常设在几何重心(有对称性); • 自然式园林则把主景设在自然重心(不对称,但
均衡)上。
英国文艺复兴
文艺复兴法国
三、对比与谐调
• 对比:组成整体的要素之间在同一性质上彼此的 个性强而共性弱;
• 谐调:组成整体的要素之间在同一性质上彼此的 个性弱而共性强。
• 对比是为了取得变化,谐调是为了达到统一;
园林形式构图中对比与谐调运用主要方法:
1、形 状对比7、色 彩对比源自2、体 量对比对比与 谐调
3、方 向对比
4、开 合对比
6、虚 实对比

园林艺术构图法则43页PPT

园林艺术构图法则43页PPT
Thank you
园林艺术构图法则
11、获得的成功越大,就越令人高兴 。野心 是使人 勤奋的 原因, 节制使 人枯萎 。 12、不问收获,只问耕耘。如同种树 ,先有 根茎, 再有枝 叶,尔 后花实 ,好好 劳动, 不要想 太多, 那样只 会使人 胆孝懒 惰,因 为不实 践,甚 至不接 触社会 ,难道 你是野 人。(名 言网) 13、不怕,不悔(虽然只有四个字,但 常看常 新。 14、我在心里默默地为每一个人祝福 。我爱 自己, 我用清 洁与节 制来珍 惜我的 身体, 我用智 慧和知 识充实 我的头 脑。 15、这世上的一切都借希望而完成。 农夫不 会播下 一粒玉 米,如 果他不 曾希望 它长成 种籽; 单身汉 不会娶 妻,如 果他不 曾希望 有小孩 ;商人 或手艺 人不会 工作, 如果他 不曾希 望因此 而有收 益。-- 马钉路 德。
对称均衡
对称均衡
不对称均衡
稳定
六、比拟与联想
1.模拟自然山水 2.利用植物的特性、姿态、形象、色彩等赋予人
性比拟形象物 3利用园林建筑小品、雕塑造型等创造比拟形象 4.利用文物、古迹的形象来比拟知识、思想、道
德、精神 5.利用文学如匾额、楹联、诗文等揭示园、景的
立意
6、最大的骄傲于最大的自卑都表示心灵的最软弱无力。——斯宾诺莎 7、自知之明是最难得的知识。——西班牙 8、勇气通往天堂,怯懦通往地狱。——塞内加 9、有时候读书是一种巧妙地避开思考的方法。——赫尔普斯 10、阅读一切好书如同和过去最杰出的人谈话。——笛卡儿
1:2 1:2.236
具有端正感 具有稳健感 具有豪华感 具有轻快感 具有俊俏感 具有向上感
比例与尺度
在大空间里赏景 会有雄伟、壮观 之感
在习惯大小的 空间里赏景会 感到自然、舒 适

第六章 园林构图艺术法则

第六章 园林构图艺术法则
而在自然式的园林中,园林建筑必须围绕“自然”的性 质,作为自然式布局、自然的池岸、曲折的小径、树木的自 然式栽植和自然式整形,即便在旧有自然式花园中,出于某 种经济要求而建造的大楼,也在其墙基采取了“自然化”的 补救措施,一环绿水,数块碎石,以求得风格的协调统一。
(二)材料的统一
园林中非生物性的布景材料,以及由这些材料形成的 景物,也要求统一。
在园林造景中,运用尺度规律进行设计的方法有以 下几种: 单位尺度引进法 即应用某种为人所熟悉的景物作为尺度标准, 来确定群体景物的相互关系,从而得出合乎尺度规 律的园林景观。如在苏州留园中,为了突出冠云峰 的高度,在其旁边及后面布置了人们熟知的亭子和 楼阁作为陪衬和对比,来显示其“冠云”之高。
(一)空间对比 (二)虚实对比 (三)疏密对比 (四)形状的对比 (五)方向的对比 (六)大小的对比 (七)色彩的对比 (八)质感的对比 (九)布局的对比
(一)空间对比 苏州留园出人口的处理,是空间对比的一个佳例。留园 的人口既曲折又狭长,且十分封闭,但由于处理得巧妙,充 分利用其狭长、曲折、忽明忽暗等特点,应用对比的手法, 使其与园内主要空间构成强烈的反差,使游人经过封闭、曲 折、狭长的空间后,到达园内中心水池,感到空间的豁然开 朗。同时,由于人园门以后,内厅的暗与天井的亮的对比, 小院天井与曲廊的明与暗的对比,还有园门后游览路线西一 北一西北-西一北一西……不断的方向变化,加上大天井、 小曲廊、小天井、小院、内院……之间空间大小的变化,使 游人处于明暗对比、方向对比、空间大小的对比变化之中, 从而没有沉闷、单调的感觉。相反,通过对比的原理,最终 进入主空间时,顿觉留园中心水池的主空间明朗而宽阔。
如两种近似的体形重复出现,可以使变化更为 丰富并有协调感。如方形与长方形的变化,圆形与 椭圆形的变化都是近似协调。

园林绿地构图艺术应遵循的七个原则

园林绿地构图艺术应遵循的七个原则

机 飞播 前 ,提前 用五 氯硝 基苯 或 高锰 酸钾 药剂 稀释
浸 种 消毒( 特别 松类 种 子 极 为重 要) ,然 后与 鸟 鼠驱 避 剂混 全拌 种上 机 飞行 播种 ;二 是严 禁在 有立 枯病 史的疫 区调 种 ,加 强飞 播调种 检 疫工 作 ;三 是对 于 已发 生立枯 病 的播 区 ,在苗 木分 布 生长相 对集 中地 方 ,视 其发 病程 度 ,轻 者采 用硫 酸 亚铁稀 释 喷洒 防 治 , 重 者 除 苗 消 毁 ,防 止 病 害 感 染 蔓 延 。通 过 防
早 、 防小 、 防 了 的 “ 三防措施” ,有 效控 制 立 枯 病 害发 生 ,进 而 巩 固提 高 飞播造 林成 果 。
5 飞 播幼 林抚 育是 当务之 急
丛 ,综合 形成 平衡 ,虽 然形 体差 异大 ,但 质感 上却
使人 觉得平 衡 。 自然 式 园林 多采 用不对 称平 衡 。
4 比 例 与 尺 度 的 原 则
比例 是指 园林 中 的景物 在体 形上 具有 适 当的 关 系 , 既有 景 物 本 身 各 部 分 间长 、宽 、高 的 比例 关 系 , 也有 景物 之 间、个 体 与 整体 之 间 的 比例 关 系 。
相 等 的感 觉 。三 是对 称 的景 物 可 沿 着 道 路 连 续 出
现 ,既可静 观其 中 的一对 景物 ,也 可动 观连 续 出现
的对称 景物 。四是两 组景 物质 感和 量感 完全 相 同 的
对 称称 为 “ 完全 对称 ” ,给 人 以庄 严 、肃穆 、稳 定 、
整 齐 的感觉 ;两组外 表轮 廓相 似 的景物 虚 实不 同达
2 协 调 与 对 比 的 原 则
园林 空 间 中,对称 是通 过和 谐布 局达 到感 觉 上

园林景观设计之园林艺术构图法则

园林景观设计之园林艺术构图法则

的变化。
• A、形象对比:园林中构成园林景物的线、面、体和空间常具有各种不同的
形状,在布局中只采用一种或类似的形状时易取得协调和统一的效果即调和,
相反则取得对比。园林布局中,形象的对比是多方面的。以短衬长,长者更 长,以低衬高,高者更高,这都是形象对比的效果。
• B、体量对比:体量相同的物体,放在不同的环境中,给人的感觉也不同,
• (4)命名题咏产生联想。好的题名题咏不仅可以对景起画龙
点睛的作用,而且含义深、韵味浓、意境高,能使游人产生诗
情画意的联想。如平湖秋月,曲院风荷,荷风四面亭,看松读 画轩等。 • (5)利用植物拟人化产生比拟联想。运用植物的拟人化特性 美、姿态美给人以不同的感染而产生比拟联想,如松、竹、梅
为“岁寒三友”,象征不畏严寒、坚强不屈、气节高尚,梅、
兰、竹、菊为“四君子”,枫——晚秋更红,荷——出淤泥而 不染等。
对称均衡
对称均衡
不对称均衡
稳定
六、比拟与联想(寓情于景、寓意于景)
• • (1)以小见大、以少代多,产生联想 摹拟自然山水,创造小中见大,咫尺山林的意境使人有真山真水的感受,但这种摹 拟不是简单的模仿,而且常常不是全部自然山水的摹拟,而是经过艺术加工的局部 的摹拟。 (2)运用建筑雕塑产生联想 这些造型常与历史事件、人物故事、神话小说、动植物形象相联系,使人产生艺术联 想。如卡通式的小屋、蘑菇亭、月洞门、名人塑像、仿竹仿木坐凳、各种雕塑等。 • (3)利用文物古籍产生联想 参观神化传说或历史故事的遗址或模拟遗址时,自然会联想到当时的情景,给人以 多方面的教益。如杭州岳坟、灵隐寺、武昌的黄鹤楼、成都武侯祠、杜甫草堂等。
花架的支柱便是简单韵律
交替韵律
起伏韵律
拟态韵律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园林艺术原理》课程单元设计教 案授课标题 第四章 园林建筑及小品(二)学时2学时 地点教313授课班级园林135课次第 10次课授课时间2015年11月12日 第7-8节 教学目标 能力(技能)目标知识目标能用园林美学和园林艺术的综合理论为不同的设计方案配设不同的园林小品,使设计达到整体与局部的和谐统一。

① 掌握园林建筑的类型;② 掌握园椅、园凳、栏杆设计的设计要点及注意事项。

③ 了解雕塑及小品、照明设备类型及功用。

教学重点 ①园林建筑类型;②园椅、园凳、栏杆设计。

教学难点 ①园林建筑类型;②园椅、园凳、栏杆设计。

能力训练任务及案例总任务:教师选择几个公园,让学生分组,每组负责一个公园,进行实地考察某公园内园路的类型及铺装样式,并用PPT 进行演示。

教学组织导言 (5分钟) 教师讲解 (55分钟)观看视频资料 (20分钟)教室布置任务 (5分钟) 教师总结 (5分钟)预期成果学生掌握园林建筑的基本类型,园林中园椅、园凳、栏杆等小品的设计要点 教学材料《园林艺术》 过元炯 中国农业出版社作业 学生考察沈阳市范围内的公园园林设计情况 参考资料《园林设计》 叶振启 东北林业大学出版社课后小结教案教学前准备:选取园林典型优秀设计案例以及相关视频资料提供给学生课上作为范例讲解和欣赏。

教学实施阶段:导言:(5分钟)同学们好,前面我们讲解了园林道路的设计原则、园路铺装的类型、广场、台阶、蹬道的设计原则,请大家共同思考一下下面的问题:1、园林园路的类型,各类型的宽度和作用?2、园路设计的注意事项,请结合实例说明?本节课我将学习园林造景四大要素中园林建筑的类型及各类小品的设计原则。

教师汇总讲解:(55分钟)第六章园林构图艺术法则6.1 比例与尺度(一)比例比例:是研究物体(长宽高)三者之间的关系,使客观景象和人们的心理经验形成一定的比例关系,使人得到美,就合乎比例了。

古希腊数学家毕达哥拉斯发明了“外中比”即“黄金分割”1:0.618 现实生活中有很多物体符合“黄金分割”比例:如,人身高各线之比,五角星、书报的对开、四开、八开、十六开、三十二开等。

比例有两方面的含义:一是园林景物整体或某个局部构件本身的长、宽、高比例;二是园林景物整体与局部或局部之间空间形体、体量大小的关系.园林中的比例是指园林景物、各组成要素之间的空间、体形、体量的关系。

比例在园林上的应用如:建筑(广场)的体量,长宽;雕塑的高低及与周边景物的对比;景物与景物之间的对比及局部景物与整体的对比。

他们之间有一定的比例关系(但并不全是黄金分割)。

园林中的比例就是让景物与景物及景物与整体之间合乎人们的心理经验(感受),不一定是黄金分割。

(二)尺度尺度:是指人与物的对比关系。

物体、建筑物整体和局部构建与人或人所习惯的某些特定标准的大小关系比例只能表明各种对比要素之间的相对数比关系,不涉及对比要素的真实尺寸,仿佛照片的放大和缩小一样,缺乏真实的尺度感。

对比要素给予人的视觉尺寸与真实尺寸之间的关系是一致的,这就是正常尺度;如果视觉尺寸小于或大于真实的尺寸就会产生特殊的感受。

在小于习惯尺度空间里有亲切、趣味感(日式园林)A、单位尺度引进法即应用人所熟悉的景物作为尺度标准,来确定群体景物的相关关系,从而得到合乎尺度规律的园林景观。

如:苏州留园中的“冠云峰”。

B、人们的习惯尺度法是指以人体各部分尺寸及其活动习惯尺寸规律为准,来确定风景空间及各景物的具体尺度。

如:亭子、花架、凳子、房屋等。

C、尺度与环境的相对关系一件雕塑在展室内显得气魄非凡,移到大草坪、广场中则感到分量不足,尺度欠佳;相反一座大假山在大水边奇美无比,而放到小庭院则必然感到尺度过大,拥挤不堪。

这都是环境因素的相对关系在起作用,也就是说景物与环境尺度要协调和统一。

比例和尺度直接影响园林绿地的布局和造景。

美的东西就是要“恰到好处”。

正确的比例、尺度应该和功能、审美的要求相一致,并和环境相协调。

6.2多样统一规律在园林构图中的应用多样统一:把众多的事物,通过某种关系联系在一起,获得了和谐的效果,这就是多样统一,即有机的统一,or统一中求变化,在变化中求统一。

一件艺术品缺乏多样性和变化,就产生单调感;同样缺乏和谐和秩序,作品就产生杂乱无章的效果。

在园林中的指:园林中各要素,他们的体形、色彩、线条、形式、风格等,要求有一定程度的相似形和一致性,给人以统一的感觉(十分相似的园林组成部分即产生整齐庄严肃穆的感觉,但过分一致又觉呆板郁闷单调。

)多样统一规律一、因地制宜、因情制宜、合理布局根据园林绿地的性质、功能要求和景观要求,把各种内容和各种景物,因地制宜和因情制宜合理布局,是实现多样统一的前提。

二、调整好主从关系俗话说“牡丹虽好,还需绿叶扶持”,这句话正好说明主配关系。

在传统画论中,既强调主景突出,又重视配景的烘托。

如元代《画论》所说“画有宾主,不可使宾胜于主”等等。

重视主景突出,具有压倒一切之势。

“众山拱伏,主山始尊;群山盘互,主峰乃厚”强调配景对主景所起的作用,主景须配景来扶持。

“主峰最宜高耸,客山须是奔趋”这些论点都说明了主景突出,客景烘托的主配关系。

就整个园林而言,主景是全园的重点和核心,他是园林空间构图的中心,是主体或主题所在,是全园视线的控制点,也是精华所在,具有压倒群芳的气势,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配景起陪衬主题的作用,使主景突出,主配相得益彰。

如:西湖:以西湖为主题,西湖中的孤山、小瀛洲、阮公墩、湖心亭及苏白二堤为配体。

如果没有配景就会显得单调;相反西湖的风景就有了高低、层次和深度,景观就丰富多了。

三、建立次要景物之间良好的协调关系在众多的次要景物之间建立良好的协调关系,是构图达到统一的重要手段。

各次要景物之间应有一定的相关性,成为整体构图中不可缺少的成员。

四、调和与对比构图中的各种景物之间的比较,差异小的景物组合在一起,即调和;差异大的景物组合在一起,即对比。

(一)调和调和的景物是温和的、统一的。

在园林上主要通过构景要素中的岩石、水体、建筑、植物等的风格和色调一致获得的。

如植物间的调和。

(二)对比对比:要素之间显著的差异,使彼此不同特色更加明显。

提供给观赏者一种新鲜、兴奋的景象,是造型艺术中最基本的手法。

形象、体量、光影、方向、空间开合收放、明暗、虚实、色彩、质感、疏密、动静等等的量感到质感,都是从对比中得来的。

1、形象对比有长宽、高低、大小、粗细、方圆等不同的形象对比。

通过对比使长者愈显其长,高者愈显其高,大者愈显其大,反之亦然。

如:天安门广场上的人民英雄纪念碑与人民大会堂的对比;颐和园中的主题建筑佛香阁与山水和植物的对比;留园的冠云峰与周围建筑的对比等等。

2、体量对比把体量大小不同的物体,放在一起进行比较,则大者愈显其大,小者愈显其小。

“大中见小和小中见大”。

把两个体量相同的物体分别放在两个大小不同的空间内进行比较,能给人不同的量感。

如:两块体量相同的峰石,一块置于开阔的草坪上,一块置于闭合的天井里,则前者会感其小,而后者会感其大。

3、方向对比(1)在规划设计中的主副轴线形成平面上方向的对比;(2)山与水形成立面上方向的对比。

挺拔的雷锋塔矗立在开阔的水边,产生明显的方向对比,体现了空间的深远、开阔4、空间开合收放的对比颐和园中的苏州河的河道由东向西,随万寿山后山脚曲折蜿蜒,河道时窄时宽,两岸古树参天,影响到空间时开时合,时收时放,交替向前,通向昆明湖。

合者,空间幽静深邃(使人沉静);开者,空间宽敞明朗(使人兴奋)。

5、明暗的对比由于光线的强弱造成空间明暗的对比,加强了景物的立体感和空间变化。

“明”——开朗活跃“暗”——幽深与沉静明暗对比强烈的空间景物——振奋,明暗对比弱的空间景物——宁谧。

游人从暗处看明处,景物愈显瑰丽灿烂;从明处看暗处则景物愈显深邃。

草坪和水体构成的开敞空间显得明,林木森森的闭合空间显得暗。

古典园林应用较普遍。

6、虚实对比虚——轻松实——厚重在园林中,山是实,水是虚;建筑是实,庭院是虚;建筑四壁是实,内部空间是虚;墙是实,门窗是虚;岸上的景物是实,水中的倒影是虚。

虚实之间互相穿插而达到虚中有实,实中有虚,虚实相生,使园林的景观变化万千,玲珑生动。

虚实空间对比7、色彩对比园林中色彩要有主有次,有统一也应有变化。

园林各种要素之间都有色彩对比,植物,建筑,山石,道路广场的铺装,雕塑等等。

特别应注意色彩对比,万绿丛中一点红;牡丹虽好,还需绿叶扶持;在黑绿色松柏林的前面一株新绿的杨树,特别显出浓淡的对比。

8、质感对比在园林绿地中,可利用植物、建筑、道路、广场、山石水体等不同的材料质感,造成对比,增强效果。

利用材料质感的对比,可造成雄厚、轻巧、庄严、活泼等不同的艺术效果。

不同材料质地给人不同的感觉,如粗面的石材、混凝土、粗木、建筑等给人感觉稳重,而细致光滑的石材、细木等给人感觉轻松。

苔藓与天然石材搭配,突出刚与柔的对比9、疏密对比如:群林的林缘变化是由疏到密和由密到疏和疏密相间,给景物增加韵律感。

10、动静对比蝉噪林愈静,鸟鸣山更幽。

动静对比在园林中表现在各个方面,动是绝对的,静是相对的。

树欲静而风不止。

树木本身的千姿百态就蕴藏着一种动态美。

亭、台、楼、阁等园林建筑原本是静止的,但它的飞檐翘角在静穆中有飞动之势,静态中有动势之美。

还有动势对比(拟对称均衡)等。

调和和对比的区别就在于差异的大小,前者是量变,后者是质变,因而成了矛盾的对立面,各以对方的存在为自己存在的前提。

因而在园林艺术构图中,如果只有调和,没有对比,则构图欠生动;如果过分强调对比而忽略了调和,又难以达到谧静安逸的效果。

所以,调和和对比在园林构图中是达到统一的两个对立面,而不是对立面的排斥和冲突。

五、渐变渐变是按一定顺序发生、发展的、连续的、逐渐的变化。

通过渐变的形式,把两个对立因素统一在同一构图之中。

这种构图方式给人以既含蓄又富于变幻的情思。

在园林中的应用是由一个空间转向另一个空间,采用渐变手法,注重空间过渡,使景物之间容易协调统一。

不排斥园林空间的突变,如园中园的设计,封闭式庭院,风景结构自成体系,无须过渡。

圆明园中的西洋园就是采用这种手法。

六、节律(一)韵律与节奏韵律:原是指诗歌中的声韵和节律。

在诗歌中音的高低、轻重以及长短的组合,匀称的间歇或停顿,一定地位上相同音色的反复出现以及句末或行末用同韵同调的音相合时,构成韵律。

节奏:是音乐术语,音响运动的轻重缓急形成节奏,其中节拍强弱或长短交替出现而合乎一定的规律。

节奏与韵律的关系相同之处:是它们都能使人产生对音响的美感。

不同之处:韵律是一种有规律的变化,重复是产生韵律的前提,简单有力,刚柔并济,而节奏变化复杂,通过强烈的节奏,能使人产生高山流水的意境。

节律是节奏与韵律所引起美感的总称。

在园林中的节律1、行道树、花带、台阶、磴道、柱廊、围栏等都具有简单的节律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