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配置、资源错配与生产率

合集下载

减少资源错配,中国制造业生产率可提高三至五成

减少资源错配,中国制造业生产率可提高三至五成

减少资源错配,中国制造业生产率可提高三至五成阅读原文国富与国穷背后的成因,历来是最令经济学家着迷的话题。

以往的研究表明,富国与穷国之间人均产出的鸿沟,在很大程度上可以归因于前者拥有比后者更高的全要素生产率(该指标反映除了劳动力与资本的投入外,其它所有影响产出的因素)。

那么,全要素生产率的差距又是如何产生的呢?以往的研究主要认为是由于技术水平的差距。

即技术水平更高的国家,投入同样多的劳动力与资本,可以获得更高的产量。

最近几年,学术界出现了一种新的看法,认为对于很多穷国而言,资源的错误配置可能是比技术落后更加致命的导致低生产率的原因。

比如,假设一个国家有两家企业,它们拥有完全相同的技术,但其中一家企业拥有政治背景,从而可以获得更廉价的资本(低利率);而另一家企业没有这种政治背景,因此只能从非正式的资本市场上购买高价的资本(高利率)。

简单的经济学分析告诉我们,这样的安排是无效率的:如果上述两个企业能够拥有平等的获得资本的机会,该国平均的全要素生产率会得到提高。

基于上述基本思路,来自芝加哥大学的谢长泰教授与来自斯坦福大学的Pete Klenow教授,试图通过结合理论模型与微观数据,定量地估计资源错配究竟在何种程度上导致了中国与印度的生产率低下。

按照这一类文献的习惯,作者首先构建了一个包含异质性企业的垄断竞争模型,在给定一些相关的假设以后,作者证明了一个重要的推论:假如市场不存在扭曲,不同的企业应当拥有完全相同的收益生产率(定义为生产率乘以该商品的价格)。

对这一推论的直观理解是:假如有一部分企业的收益生产率高于其它企业,那么在理想的情况下,它们应当生产更多的数量,使得该产品价格下降,直至其收益生产率与其它企业持平。

作者使用了美国、中国与印度的微观企业数据,分别绘制了三国企业收益生产率的分布图,结果发现:中国与印度的企业收益生产率较为分散,而美国相对比较集中。

根据上述理论模型的推论,这说明:相对而言,中国与印度的市场比美国存在更多的扭曲和资源错配。

我国制造业行业间资源错配、行业要素投入效率与全要素生产率

我国制造业行业间资源错配、行业要素投入效率与全要素生产率

我国制造业行业间资源错配、行业要素投入效率与全要素生产率张伯超;靳来群;胡善成【摘要】纠正我国制造业行业间的资源错配,提高制造业资源配置效率,是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任务,同时也是实现制造强国战略目标的必然要求.利用简化测算模型及2006-2015年制造业2位数行业数据,对我国制造业行业间资源错配状况进行测算,测算结果显示,制造业行业间资源错配导致TFP年均损失8.95%,其中资本错配引致TFP年均损失达到1.51%,劳动错配引致TFP年均损失达到6.45%,行业间资源错配主要表现为劳动错配.对制造业细分行业要素投入过度和不足程度的分析发现,制造业各细分行业要素投入过度和不足状态具有一定的规律性和持续性,国家重点支持行业存在显著的资本投入过度.对各省制造业行业间资源错配程度的测算和分析发现,河北、江苏、山东、河南、湖北以及四川的资源错配程度最低,基本都在10%以下;新疆、青海、海南、贵州这四个省份的资源错配程度都在40%以上,且海南的资源错配程度最高;其余省份介于两者之间.因此,有必要加快产业政策转型,继续加大对高新技术产业的扶持力度,同时针对各省具体情况采取差异化措施优化制造业行业间资源配置效率.【期刊名称】《南京财经大学学报》【年(卷),期】2019(000)001【总页数】13页(P1-13)【关键词】资源错配;制造业;全要素生产率【作者】张伯超;靳来群;胡善成【作者单位】上海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上海200235;宁波大学商学院,浙江宁波315211;宁波大学商学院,浙江宁波315211【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F249.2一、问题的提出随着我国跨过“刘易斯拐点”,“人口红利”逐渐消失,资本边际报酬递减规律作用日益显现,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正从高速增长转向中高速增长。

未来我国经济发展的必然出路将是全要素生产率(Total Factor Productivity,TFP)驱动型经济[1]。

资源配置提高生产效率

资源配置提高生产效率

资源配置提高生产效率在现代经济发展中,资源的有效配置对于提高生产效率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合理地配置资源,可以最大程度地满足人们的需求,实现经济的快速发展。

本文将探讨资源配置对生产效率的影响,并提出一些优化资源配置的策略。

一、资源配置与生产效率资源的配置决定了生产过程中能够使用的各种要素,包括劳动力、资本、土地等。

不同的资源配置方式将直接影响到生产效率的提升程度。

一个好的资源配置方案可以将资源的利用率提高到最大,从而实现生产效率的提升。

首先,人力资源的配置对生产效率有着重要的影响。

合理地配置人力资源可以充分发挥每个员工的才能,提高工作效率。

例如,将专业技术人员分配到技术研发岗位,将销售人员分配到市场拓展岗位,可以使企业在技术创新和市场拓展方面更为专业和高效。

其次,资本资源的配置也是提高生产效率的关键。

资本资源包括生产设备、工厂、运输车辆等,并且需要根据生产需求进行合理的配置。

通过科学计划和管理,确保生产设备处于良好状态,避免因设备故障导致生产中断,从而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

再次,土地资源作为一种重要的生产要素,其合理配置对提高生产效率也起到重要作用。

在城市规划中,合理划分商业区、住宅区和工业区,并且在交通便利的地方建设工厂和仓库,可以缩短运输距离,减少运输时间,提高资源利用效率。

二、优化资源配置的策略为了进一步提高生产效率,可以采取一些策略来优化资源配置。

首先,通过信息技术手段实现资源的数字化管理。

通过建立物联网系统,实现资源的实时监控和管理,可以及时获得资源使用情况,从而更好地进行资源配置。

例如,在大型制造企业中,可以通过传感器实时监测设备的运行状态,提前预知设备故障,并进行维护,从而避免因设备故障导致的生产中断。

其次,加强内外部资源协同管理。

在企业内部,不同部门之间应该加强协作与沟通,共享资源,避免资源的重复配置和浪费。

在企业与供应商之间,建立稳定的合作关系,共享资源并进行长期规划,可以更好地满足生产需求,提高生产效率。

农业科技资源错配与农业全要素生产率关系实证

农业科技资源错配与农业全要素生产率关系实证

农业科技资源错配与农业全要素生产率关系实证1. 引言1.1 农业科技资源错配的现状农业科技资源错配是指农业生产中,科技资源的投入与实际需求不匹配,导致资源的浪费和效率的降低。

在当前的农业生产中,农业科技资源错配已经成为制约农业全要素生产率提高的重要因素之一。

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农业科技资源错配表现为科技投入不足。

在我国的农业生产中,虽然农业科技不断进步,但是在农业科技资源投入方面还存在不足的情况。

有的地区由于政策支持力度不够,科技人员配备不足等原因,导致农业科技资源无法充分发挥作用。

农业科技资源错配表现为科技水平不匹配。

部分地区的农业生产中,由于科技水平不够,导致农业生产效率低下,无法满足市场需求,进而影响农业全要素生产率的提高。

农业科技资源错配还表现为科技资源的不合理配置。

有的地区存在着科技资源过度集中的情况,导致资源浪费;而有的地区则存在着科技资源分配不合理的问题,影响了农业生产的效率和质量。

农业科技资源错配已经成为当前农业生产中一个严重的问题,必须引起重视并寻求有效的解决方案。

只有合理配置农业科技资源,才能提高农业全要素生产率,实现农业生产的可持续发展。

1.2 农业全要素生产率的重要性农业全要素生产率是衡量农业生产效率的重要指标之一,它反映了农业生产中各种生产要素(劳动力、资本、土地、技术等)的综合利用效率。

提高农业全要素生产率不仅可以增加农业生产的效益,促进农民增收,还可以提高农业的竞争力,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

在当前全球资源日益紧张的背景下,农业全要素生产率的提高显得尤为重要。

在当前农业现代化发展的背景下,提高农业全要素生产率已成为农业发展的重要课题。

通过理论分析和实证研究,可以深入探讨农业科技资源错配与农业全要素生产率之间的关系,为农业发展提供科学依据和政策建议。

本文旨在探讨农业科技资源错配与农业全要素生产率之间的关系,为促进农业生产效率提升和可持续发展提供理论支持和政策建议。

1.3 研究目的研究目的是为了深入探究农业科技资源错配与农业全要素生产率之间的关系,揭示其中的影响机制和因素,为解决当前农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提供理论支持和政策建议。

农业科技资源错配与农业全要素生产率关系实证

农业科技资源错配与农业全要素生产率关系实证

农业科技资源错配与农业全要素生产率关系实证引言农业科技是农业生产中的关键因素,它不仅能够提高农业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还能够改善生产环境,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

当前存在一些问题,即农业科技资源的错配现象,即某些地区的农业科技资源得不到充分利用,导致农业生产效率的低下。

为了深入了解农业科技资源错配对农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本文将对此进行实证分析。

一、农业科技资源错配的现状农业科技资源错配是指某些地区的农业科技资源过剩,而其他地区的农业科技资源却严重不足的现象。

在我国,农业科技资源错配表现为不同地区的农业技术水平存在较大差异。

一些发达地区拥有先进的种植技术、农机具和生产管理技术,而一些欠发达地区却仍在采用传统的种植方法和生产工具,农业生产效率低下。

造成农业科技资源错配的原因包括政策支持不到位、科研投入不均衡、人才流动不畅等因素。

一些偏远地区由于基础设施和交通条件的限制,科研人员难以进入,导致农业技术更新换代的速度较慢;政策上的倾斜和支持也未能充分覆盖到每一个农业生产主体,导致农业科技资源错配情况日益严重。

二、农业全要素生产率及其关系农业全要素生产率(TFP)是反映农业生产效率的综合指标,它包括了劳动生产率、资本生产率和农业技术进步率等要素。

在农业生产中,TFP是衡量农业发展水平的重要指标,它的提高能够促进农业生产效率的提升,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

农业科技资源错配对农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劳动生产率农业科技资源错配导致了农业生产技术水平的不均衡,一些地区的农民使用传统的种植方法和工具,劳动生产率低下;而另一些地区拥有先进的农业技术和设备,劳动生产率相对较高。

这种差异对农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是显而易见的,低效率地区的农业全要素生产率低于高效率地区。

2. 资本生产率农业科技资源错配也影响了农业资本的配置和利用效率。

在一些地区,农业资本配置不足,农业生产设备陈旧,农业投入效益低,导致资本生产率低下。

的资源错配与全要素生产率

的资源错配与全要素生产率
加强理论分析,深入探讨资源错配的根源和 机制
感谢您的观看
THANKS
04
资源错配对全要素生产率 的影响机制
资源错配对生产要素配置的影响
要素配置扭曲
资源错配导致生产要素未能合理配置,增加企业生产成本,降低 资源配置效率。
资源浪费
由于要素配置扭曲,导致部分资源未能得到有效利用,造成资源 浪费。
产业结构失衡
资源错配可能导致部分行业或企业过度集中,而其他行业或企业 则缺乏资源,进而影响整个经济产业结构。
资源错配对经济效率的影响
降低全要素生产率
资源错配会导致部分资源无法得到充分利 用,降低全要素生产率。
增加企业成本
由于资源错配,企业可能需要花费更多的 成本来获取所需的资源,增加企业成本。
阻碍经济发展
过度的资源错配可能阻碍经济发展,降低 社会福利水平。
加剧收入不平等
资源错配可能加剧收入不平等,影响社会 稳定。
资源错配的根源和机制仍需深 入探讨
现有研究方法存在一定局限性 ,需要改进
对不同类型和程度资源错配的 异质性影响研究不足
对政策制定和实施效果的评估 尚待加强
研究方法与结构的改进建议
拓展研究领域,关注不同行业和地区的资源 错配问题
完善研究结构,注重研究问题的系统性和整 体性
结合多种研究方法,提高研究的全面性和准 确性
资源错配的类型
产业结构错配:由于 不同产业对资源的需 求和利用方式不同, 产业结构不合理导致 资源利用不充分。
企业间错配:由于不 同企业资源利用效率 和生产能力不同,导 致部分企业资源不足 ,部分企业资源过剩 。
地区间错配:由于不 同地区资源禀赋和经 济发展水平不同,导 致部分地区资源丰富 但经济发展滞后,部 分地区经济发展迅速 但资源匮乏。

资源错配、结构变动和生产率

资源错配、结构变动和生产率

资源错配、结构变动和生产率汇报人:日期:•引言•资源错配•结构变动•生产率目•实证研究•研究结论与展望录引言01资源错配会导致企业生产率下降,进而影响国家的经济发展。

研究资源错配、结构变动和生产率的关系对于优化资源配置、提高生产效率和促进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资源错配是普遍存在的问题,它对经济增长和产业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

研究背景与意义研究内容与方法研究内容本研究旨在探讨资源错配、结构变动和生产率之间的关系,分析资源错配对产业结构变动和生产率的影响机制,并探讨如何通过优化资源配置和提高生产效率来促进经济发展。

研究方法本研究采用理论分析、实证研究和案例分析相结合的方法,首先通过文献回顾梳理相关理论,然后利用微观企业数据和行业数据实证检验资源错配、结构变动和生产率之间的关系,最后通过案例分析进一步探讨优化资源配置和提高生产效率的策略和措施。

资源错配02资源错配是指生产要素在时间和空间上的分布不匹配。

具体来说,它是指特定时点上,不同地区、不同行业和不同企业之间,生产要素的供给与需求之间存在的不一致现象。

资源错配主要表现为:某些地区或行业存在生产要素的过剩,而其他地区或行业则可能存在生产要素的短缺。

这导致资源的浪费和生产效率的下降。

资源错配的定义和表现市场机制不完善01在某些情况下,市场机制可能无法充分发挥作用,导致资源配置的不合理。

例如,信息不对称、市场垄断、政策干预等因素都可能导致资源错配。

产业结构不合理02产业结构的不合理也会导致资源错配。

例如,某些行业过度集中,而其他行业则可能缺乏足够的资源支持。

这使得资源的分配不均衡,影响了整体的经济效益。

技术水平差异03不同地区、不同行业之间的技术水平存在差异,这也导致了资源错配。

技术水平较高的地区或行业可能获得更多的资源支持,而技术水平较低的地区或行业则可能面临资源短缺的问题。

完善市场机制政府可以通过加强市场监管、完善市场机制等措施,降低市场失灵对资源配置的影响。

土地资源错配对城市工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

土地资源错配对城市工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

04
土地资源错配对城市工业 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 结果分析
估计结果解释
土地资源错配对城市工业绿色全 要素生产率存在负面影响。
土地资源错配程度越高,城市工 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越低。
土地资源错配对城市工业绿色全 要素生产率的负面影响在中部地 区最为显著,其次为东部地区,
西部地区影响最弱。
结果稳健性检验
加强环保政策执行力度,促进绿色发展
01
02
03
强化环保法规执行
加大对环保法规的执行力 度,严厉打击环境违法行 为,确保环保政策的有效 落实。
增加环保投入
政府应加大对环保事业的 投入,支持企业开展环保 技术创新和设备更新,促 进绿色发展。
推广清洁能源
积极推广清洁能源和可再 生能源的使用,减少对传 统能源的依赖,降低环境 污染。
• 研究不足与展望
01
引言
研究背景与意义
城市工业发展与土地资源关 系密切
绿色发展成为全球重要议题
土地资源错配现象普遍存在
研究意义:揭示土地资源错 配对城市工业绿色全要素生 产率的影响,为优化土地资 源配置、推动城市工业绿色 发展提供理论支持
研究内容与方法
研究内容 土地资源错配的测度 城市工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评价
实证分析
利用中国城市层面的数据,构建 计量模型,对土地资源错配和城 市工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之间的 关系进行实证检验
案例研究
选择典型城市进行深入案例分析 ,探讨土地资源错配对城市工业 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影响的机制和 路径
研究贡献与限制
研究贡献
01
02
03
丰富和完善了土地资源错配和城市工 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理论框架,为 后续研究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Returns to one more year of education are therefore no higher in poor countries
中国经济分析
9
资源错配: Human capital
中国经济分析
10
Investment rates
• India: MPK 22%, (AU/AI) = 2, (yU/yI)=6.35
• 资源稀缺性
• 资源配置主体
• 企业、农民、消费者、劳动力(低技能、高技能劳动力)、资本所有者、政府、第 三方中介组织,。。。
• 资源配置的范围
• 企业层面、地区层面、国家层面、国际层面 • 静态、动态
• 资源配置的机制
中国经济分析
3
资源配置:基本原理
• 计划经济
• 计划、共有产权、政府主导
• 市场经济
• 农村改革 • 市场化和国有企业改革 • 资本市场、信贷市场与金融改革 • 劳动力市场 • 人力资本深化:教育、医疗 • 土地资源配置 • 市场开放、生产要素地区间流动、产业地区间分工和一体化 • 政府职能转变
中国经济分析
5
资源配置与生产率 • 资源配置:生产函数中的投入、产出和全要素生产率 • 新古典经济学中资源配置有效率的含义
• Marginal product in some firms is 50% or 100% or even more does not imply that the average of the marginal products across all firms is nearly as high
资源配置、资源错配与生产率
中国经济分析
1
目录
• 资源配置与资源错配:一个研究前沿? • 资源配置的基本概念 • 资源配置的基本原理 • 资源配置和错配的实证分析
• 可能的研究方向
中国经济分析
2
资源配置:概念
• 有哪些资源?
• 劳动力、资本(信贷、股权资本)、自然资源、知识(技术、技巧know how)、 信息政府税收、公共品、。。。
• Lucas argued, the actual rates of returns in India are much lower
• Lower investment-to-GDP ratio, when expressed in PPP, is explained by the low relative price of consumption, relative to investment Hsieh and Klenow (2003)
• Teacher salary grows less fast than GDP, and the cost of education is thus not proportional to GDP
• Teachers are relatively more expensive in poor countries (larger class size)
• Key properties: ownership of factors does not matter given that an aggregate production function exists and concavity
中国经济分析
6
资源配置与生产率: Convergence
• Production function
• Property rights and legal enforcement
中国经济分析
13
资源错配: Other issues
• Role of credit constraints • Problems in the insurance markets • Local externalities (herd behavior and investment decisions of family) • Behavioral issues (vouchers for fertilizers)
• Goal:
• Set-up and calibrate a simple model, to investigate whether the misallocation of capital across firms within a country can explain the aggregate puzzles
中国经济分析
14
Effect of distortions on productivity
• Across-the-board inefficiency, because everyone could have chosen the wrong technology or the wrong product mix
• 资源错配: Government failure
• Hypothesis that governments protect investors not enough or by protecting some of them excessively
• Excessive intervention, Banerjee and Duflo (2004): Small firms subsidized by government but below optimal scale while for medium firms above the cut-off the investment would be extremely profitable
• 价格、竞争、私有产权、市场协调、政府弥补市场失灵
• 米塞斯与兰格的争论:
• 自由市场经济、社会主义、市场社会主义的效率
• 各种资源配置方式有效率的前提条件
• 充分信息、充分理性、。。。。
中国经济分析
4
资源配置和资源错配:实证分析
• 资源再配置(Reallocation)与经济增长: • 中国经济改革和发展的实践
• Share of default risk on the level of interest rate is not so huge
• suggest that people are willing to pay high interest rates for loans used for productive purpose, which suggests that the rates of return to capital are indeed high in developing countries, at least for some people.
• 资源错配: Externalities in human capital
• Tend to limit the extent of diminishing returns with respect to human capital in the production function
• Investment in the education may have negative pecuniary externalities on other Duflo (2003)
• No correlation between government expenditure on education as a fraction of GDP and rate of returns to education Banerjee and Duflo (2005)
• Many instances where investments options with very high rates of returns do not seem to be taken advantage of Goldstein and Udry (1999) (Pineapple), Duflo et al.(2003) (Fertilizer)
中国经济分析
12
• 资源错配: Coordination failure
• Coordinated big push, where all industries start together, can place the country on a permanently higher level of investment and income
中国经济分析
11
• 资源错配: Productivity gap and technology
• Low TFP in poor countries not because the wrong technology but because firms are too small to benefit from the best technologies, McKinsey Global Institute (2001)
• Misallocation of capital across firms:
• Differences in productivity across firms, either because of differences in scale, or because of differences in technology or because some entrepreneurs are more skilled than others
• Average of the marginal rates of return across firms does not appear to be that high.
• This suggests a coexistence of very high and very low rates of return in the same econs / concave / increasing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