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病危害防护工程措施ppt课件

合集下载

职业病危害与防治培训课件

职业病危害与防治培训课件

危害因素检测,确保符合国家职业卫生标准。
03
实施效果
通过有效的识别和评估,该企业及时发现并控制了职业病危害因素,显
著降低了职业病的发生率,提高了员工健康水平和工作效率。
某企业职业病防治措施实施案例
案例概述
某企业在生产过程中面临严重的尘肺病危害,企业采取了一系列综合防治措施,包括工艺 改进、通风除尘、个体防护等,有效控制了尘肺病的发生。
案例概述
管理措施
某企业重视员工的个人防护用品使用 与管理,通过制定相关制度、培训和 监督检查等措施,确保员工正确使用 和维护个人防护用品,降低职业病发 生风险。
该企业制定了个人防护用品使用管理 规定,明确各类防护用品的使用范围 、更换周期和维护要求。同时,定期 开展培训和宣传活动,提高员工对个 人防护用品的重视程度和正确使用意 识。企业还建立了监督检查机制,对 个人防护用品的使用情况进行定期检 查和评估。
根据地方实际情况,对职业病防治工作进行具体规定和细化。
地方职业病防治规划
地方政府根据国家法律法规制定职业病防治规划,明确防治目标和措施。
行业标准与规范
要点一
《职业卫生标准汇编》
收录了国家职业卫生标准,包括各种职业病危害因素的限 值、检测方法等。
要点二
行业协会制定的职业病防治指南
针对特定行业的特点,制定相应的职业病防治指南,指导 企业开展职业病防治工作。
02 职业病危害识别与评估
Hale Waihona Puke 危害识别方法0102
03
现场调查法
通过实地考察和调查,了 解生产过程中可能存在的 职业病危害因素。
经验法
根据行业经验和历史案例 ,识别可能存在的职业病 危害因素。
检测法

职业健康与危害防护 课件PPT

职业健康与危害防护 课件PPT
与相关部门协作
与当地应急管理部门、医疗机构等建立联系,以便在发生职业危害事 故时能够及时请求援助和支持。
04 监督检查与管理体系建设
政府部门监管职责及要求
制定和完善职业健康法规标准
政府部门应负责制定职业健康相关法规、标准和政策,并确保其得到有效执行。
实施监督检查
政府部门应定期对企业进行职业健康监督检查,确保企业遵守相关法规标准,保障员工健 康。
劳动可能导 致肌肉骨骼损伤、疲劳等 问题。
劳动组织不合理
如工作时间过长、缺乏休 息、轮班制等,可能影响 劳动者的身心健康。
不良工作姿势
长期保持不正确的工作姿 势可能导致肌肉骨骼疾病 ,如颈椎病、腰椎间盘突 出等。
工作环境中有害因素
空气污染
工作环境中可能存在有害 气体、粉尘等污染物,对 人体呼吸系统造成危害。
典型案例分析
化工行业职业病防护
针对化工行业中常见的职业病,如尘肺病、职业性皮肤病等,通过改善工作环境、提供个人防护用品、加强 健康监测等措施,有效降低职业病发生率。
制造业职业健康促进
操作减少人员接触。同时,采取通风措施,将有害物质排出作业场所。
03
监测与报警装置
安装监测仪器和报警装置,实时监测有害物质浓度,超标时及时报警并
采取措施。
操作规程与培训教育
制定操作规程
针对可能产生职业危害的作业, 制定详细的操作规程,明确操作
步骤、安全要求和应急措施。
培训教育
对作业人员进行职业健康与安全培 训,使其了解职业危害的种类、后 果及防护措施,提高自我防护意识 和能力。
持证上岗
对从事特定职业危害作业的人员, 实行持证上岗制度,确保其具备相 应的专业知识和技能。

2024版《职业卫生培训》PPT课件

2024版《职业卫生培训》PPT课件
重要性
职业卫生是保护劳动者健康、促进 经济发展的重要手段,也是企业社 会责任的重要体现。
职业卫生法规与标准
法规
我国已经颁布了一系列职业卫生法规, 如《职业病防治法》、《使用有毒物 品作业场所劳动保护条例》等,为职 业卫生工作提供了法律保障。
标准
国家和行业制定了一系列职业卫生标准, 如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标准、 个人防护用品配备标准等,为职业卫生 工作提供了技术依据。
完善应急预案和措施。
06
职业卫生培训与宣传
职业卫生培训内容与形式
培训内容
职业卫生法规、职业病危害因素识别、职业病防护措施、应急处理与救援等
培训形式
讲座、案例分析、现场模拟演练、小组讨论等
职业卫生宣传方式与手段
宣传方式
海报、宣传册、视频、微信公众号等
宣传手段
定期发布职业卫生知识,组织职业卫生知识竞赛,开展职业卫生宣传周活动等
急性中毒、慢性中毒和亚急性中毒。
物理因素危害及防护
物理因素类型
噪声、振动、高温、低温、 辐射等。
危害表现
听力损失、手臂振动病、 中暑、冻伤、放射性疾病 等。
防护措施
控制声源,减少振动,隔 热降温,保暖防寒,加强 辐射防护等。
生物因素危害及防护
生物因素类型
致病微生物(细菌、病毒、真菌 等)和寄生虫(蠕虫、昆虫等)。
职业卫生工作的历史与发展
历史
职业卫生工作起源于工业革命时期,随着工业化的进程而不断 发展。
发展
近年来,随着科技的进步和人们对健康的高度重视,职业卫生 工作得到了更多的关注和重视,不断向着科学化、规范化、系 统化的方向发展。
02
职业危害因素与防护
生产性粉尘与尘肺

职业卫生与防护ppt课件

职业卫生与防护ppt课件
2、物理因素 (1)不良气象条件及异常气压 气温、湿度、压力过高过低,强热辐射和有害气流 a. 产生。气候、工艺条件、生产设备产生。 b. 高温作业对人体的影响。人体散热困难而中暑。
编辑课件
26
(2)噪声与振动 a. 产生:噪声来自物体振动,分为机械噪声、流体动力噪
声、电磁噪声。 b. 噪声的强度和频率。 c. 噪声对人体的危害:
(一)控制的涵义和作用 采取职业卫生工程技术措施、个人防
护措施、卫生保健措施和组织管理措施 消除、减弱、限制有害因素,使作业人 员不受其害。
编辑课件
36
三、作业场所有害因素的危害及控制
(二)控制的对象、措施、对策
1、控制对象——接触浓度(强度)与接触时间。 (1)控制作业环境有害因素的浓度(强度)。 (2)控制直接作用人体的有害因素的浓度(强度)。 (3)控制接触时间。包括单次接触时间和累计接触时间。
(二)有害因素的形态: 1、物质形态:固、液、气态和烟尘、雾以及生物体 2、能量形态:机械能、热能、电磁能 (三)有害因素的分类: 1、生产工艺中的有害因素 2、劳动过程中的有害因素 3、生产环境中的有害因素
编辑课件
23
二、作业场所有害因素的识别
(四)生产工艺中的有害因素
1、化学因素 (1)生产性粉尘 a. 粉尘的产生。机械过程和物理化学过程均可产生。 b. 对人体的主要危害。导致尘肺病是最主要最严重的危害,
6、了解工时与人力安排,分析劳动组织是否合理,识别 劳动过程中的有害因素。
编辑课件
31
二、作业场所有害因素的识别
(八)有害因素对健康的损害
1、毒物进入人体的途径
生产性毒物可通过呼吸道、皮肤、消化道三条途径 进入人体。经呼吸道吸入并通过肺吸收,是最常见 最危险的途径。有些毒物可以通过皮肤吸收进入体 内,如有机磷农药、苯胺,只要与皮肤接触,就能 被吸收。经消化道进入引起职业中毒的机会极少, 但是如果个人卫生习惯不良,在有毒车间内吸烟、 吃东西、饭前不洗手,也可使少量毒物进入消化道 吸收。

职业病危害与防治ppt

职业病危害与防治ppt

当心爆炸
当心烫伤
当心坠落
公司作业场所警示标识
必须戴安全帽 必须戴防护眼镜 必须戴防尘口罩 必须戴防毒面具 必须戴护耳器 必须戴防护手套 必须穿防护鞋 必须穿防护服
公司作业场所警示标识
必须系安全带 必须穿工作服
严禁烟火
禁止入内
禁止启动
禁止攀爬
自然环境中的因素,如炎热季节的太阳辐射; 厂房建筑或布局不合理,如有毒工段与无毒工段安排在一个 车间; 缺少必要的防护设施; 采光照明不合理。
我公司涉及的职业危害
化学因素 粉尘 物理因素
噪声、紫外线、 高温、低温等
化学因素:
物料
污水站 检维修 导热油炉
乙二醇、 偏苯三酸酐、 邻苯二甲酸酐 对苯二甲酸 三氧化二锑 醋酸锑 乙二醇锑
三、职业病预防和控制
尘肺病的预防和控制 噪声的危害及防护 公司作业场所警示标识
尘肺病的预防和控制
粉尘的危害:
粉尘的危害主要表现在对人体健康和安全生产两大方面。 表现在: (1)引起职业病(轻者会患呼吸道炎症、皮肤病,重者会患 尘肺病) 如:全身中毒性、局部刺激性、变态反应性、致癌性、尘肺。 (2)某些粉尘(如煤尘等)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爆炸。 (3)污染工作场所降低工作场所能见度,增加工伤事故的发 生。
硫化氢 甲醇 过磷酸钙 尿素
锰及其无机 化合物、 氮氧化物、 臭氧
一氧化碳 导热油 二氧化碳
物理因素:
物料
低温:
液氮
设备
检维修
导热油炉、 生产中
噪声:
酯化、缩聚、 切粒干燥、包 装、乙二醇回 收、导热油系 统、冷冻空压、 循环冷却水、污 水站、消防泵
紫外线:
机修
高温:
酯化、缩聚、 切粒、干燥、 乙二醇回收、 导热油系统、 蒸汽系统

2024年职业病防治知识培训ppt课件(2024)

2024年职业病防治知识培训ppt课件(2024)

3
职业病定义及分类
2024/1/30
定义
职业病是指企业、事业单位和个体经济组织等用人单位的劳动者在职业活动中, 因接触粉尘、放射性物质和其他有毒、有害因素而引起的疾病。
分类
根据《职业病分类和目录》,职业病共分为10大类132种,包括尘肺、职业性放 射性疾病、职业中毒、物理因素所致职业病、生物因素所致职业病、职业性皮肤 病、职业性眼病、职业性耳鼻喉口腔疾病、职业性肿瘤和其他职业病。
建立职业卫生档案
记录作业人员的职业史、职业病危害 因素接触史、职业健康检查结果等信 息,为职业病诊断和治疗提供依据。
加强职业卫生培训教育
提高作业人员的职业卫生意识和技能 水平,使其了解职业病危害因素、防 护措施及应急处置方法。
2024/1/30
13
个人防护用品选用及注意事项
根据作业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的特点和危害程度,选用适当的个人防护用品,如防 尘口罩、防毒面具、耳塞、防护服等。
01
02
03
现场调查法
通过现场观察、询问、检 查等方式识别危害因素。
2024/1/30
检测分析法
使用专业仪器对工作环境 进行检测分析,确定危害 因素的种类和程度。
健康监测法
通过对员工健康状况的监 测,发现与职业病相关的 异常指标。
9
风险评估与等级划分
风险评估
根据危害因素的种类、浓 度、接触时间等因素,评 估其对员工健康的潜在影 响。
社会组织可积极参与职业病防治的监督工作,对政府和企业落实职业病
防治措施的情况进行监督。
25
提高公众认知度和参与度
加强职业病防治知识宣传
通过媒体、网络等多种渠道宣传职业病防治知识,提高公众的认知度和自我保护意识。

职业卫生培训精品PPT课件

职业卫生培训精品PPT课件

员工健康状况的监测与评估
职业病危害因素暴露水平的评 估
职业卫生评估的方法与步骤
定性评估
通过专家经验、知识等对工作场所的职业病危害进行初步评估
定量评估
运用数学模型、统计学等方法对职业病危害进行量化评估
职业卫生评估的方法与步骤
步骤 明确评估目的和范围
收集相关资料和数据
职业卫生评估的方法与步骤
选择合适的评估方法
通过密闭尘源和局部抽风,防止有害 物质外泄,降低工作场所中有害物质 的浓度。
设置合理的通风系统,将工作场所中 的粉尘和有害气体排出,保证空气新 鲜。
湿式作业
采用湿式作业方式,如湿式凿岩、井 下运输喷雾洒水等,减少粉尘的产生 和飞扬。
操作防护措施
加强设备管理
01
对生产设备进行定期维护和保养,确保设备处于良好状态,减
包括噪声、振动、高温、低温、 辐射(如X射线、伽马射线)
等。
生物因素
包括病毒、细菌、寄生虫等, 如布氏杆菌、炭疽杆菌、森林
脑炎病毒等。
社会心理因素
包括工作压力、职业紧张、人 际关系等。
职业病的定义与分类
定义
职业病是指企业、事业单位和个体经济组织等用人单位的劳动者在职业活动中, 因接触粉尘、放射性物质和其他有毒、有害因素而引起的疾病。
职业卫生培训精品PPT课件
目录
CONTENTS
• 职业卫生概述 • 职业危害因素与职业病 • 职业卫生防护措施 • 职业卫生监测与评估 • 职业健康检查与档案管理 • 职业卫生培训与宣传教育
01
CHAPTER
职业卫生概述
职业卫生的定义与重要性
定义
职业卫生是研究劳动条件对劳动者 健康的影响,提出改善劳动条件、 预防职业病、保护劳动者健康的一 门科学。

职业病防治法培训ppt课件完整版

职业病防治法培训ppt课件完整版
职业病防治法培 训ppt课件完整 版
目录
• 职业病防治法概述 • 用人单位职业病防治责任 • 劳动者职业健康权益保障 • 职业病诊断与鉴定制度 • 职业病预防和控制措施 • 政府监管与社会参与
01
CATALOGUE
职业病防治法概述
职业病定义与分类
职业病定义
指企业、事业单位和个体经济组织等用人单位的劳动者在职业活动中,因接触粉 尘、放射性物质和其他有毒、有害因素而引起的疾病。
05
CATALOGUE
职业病预防和控制措施
工程技术措施
采用先进的生产工艺和设备
通过引进自动化、智能化等先进技术,减少人工操作,降低职业 病发生的风险。
优化生产布局
合理规划生产区域,将有害作业与无害作业分开,减少有害因素对 作业人员的危害。
加强通风排毒
对存在有毒有害物质的作业场所,应采取有效的通风排毒措施,确 保作业环境符合国家标准。
职业病诊断程序和标准
诊断程序
劳动者可在用人单位所在地、本人户籍所在地或者经常居住地依法承担职业病诊断的医疗卫生机构进 行职业病诊断。申请职业病诊断时,应当提供劳动者职业史和职业病危害接触史、职业健康检查结果 等资料。
诊断标准
职业病诊断标准和职业病诊断、鉴定办法由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制定。没有证据否定职业病危害因素 与病人临床表现之间的必然联系的,应当诊断为职业病。
CATALOGUE
政府监管与社会参与
政府监管部门职责和权力
01
02
03
04
制定职业病防治政策、 规划和标准
监督用人单位落实职业 病防治措施
开展职业病危害因素监 测和评估
查处职业病危害事故和 违法行为
社会组织和公众参与途径和方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锰及其化合物中毒
4.镉及其化合物中毒
5.铍病
6.铊及其化合物中毒
7.钡及其化合物中毒
8.钒及其化合物中毒
9.磷及其化合物中毒
10.砷及其化合物中毒
11.铀及其化合物中毒
12.砷化氢中毒
13.氯气中毒
14.二氧化硫中毒
15.光气中毒
16.氨中毒
17.偏二甲基肼中毒
18.氮氧化合物中毒
八、职业性传染病
1.炭疽
2.森林脑炎
3.布鲁氏菌病
4.艾滋病(限于医疗卫生人员及人民警察)
5.莱姆病
九、职业性肿瘤
1.石棉所致肺癌、间皮瘤
2.联苯胺所致膀胱癌
3.苯所致白血病
4.氯甲醚、双氯甲醚所致肺癌
5.砷及其化合物所致肺癌、皮肤癌
6.氯乙烯所致肝血管肉瘤
7.焦炉逸散物所致肺癌
8.白斑
-
8
9.根据《职业性皮肤病的诊断总则》可以
三、职业性眼病
1.化学性眼部灼伤
2.电光性眼炎
3.白内障(含放射性白内障、三硝基甲苯 白内障)
四、职业性耳鼻喉口腔疾病
1.噪声聋
2.铬鼻病
3.牙酸蚀病
-
9
五、职业性化学中毒
1.铅及其化合物中毒(不包括四乙基铅)
2.汞及其化合物中毒
职业病危害防护工程措施
-
1
内容提要
1、职业病危害防护措施的原则 2、工程防护措施 3、职业卫生“三同时”监督管理
工作
-
2
一、职业病危害工程防护
应用工程技术手段控制工作场所产生的 有毒有害物质,防止发生职业危害的一切技术 手段。
替代
Engineering Measures
隔离或封闭 局部通风
全面通风
-
3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职业病危害因素有哪些?
《职业病危害因素分类目录》
一、粉尘类职业危害(包含以下种类的粉尘): 1、硅尘 2、煤尘 3、石墨尘 4、碳墨尘 5、石 棉尘 6、滑石尘 7、水泥尘 8、云母尘 9、陶瓷 尘 10、铝尘 11、电焊烟尘 12、铸造粉尘 二、放射性物质类(电离辐射)简称:放射类: X线、放射性同位素、放射线矿物、中子发生器、 等的应用、开采、加工制造等接触作业。
19.一氧化碳中毒
-
10
20.二硫化碳中毒
21.硫化氢中毒
22.磷化氢、磷化锌、磷化铝中毒
23.氟及其无机化合物中毒
24.氰及腈类化合物中毒
25.四乙基铅中毒
26.有机锡中毒
27.羰基镍中毒
28.苯中毒
29.甲苯中毒
30.二甲苯中毒
31.正己烷中毒
32.汽油中毒
33.一甲胺中毒
六、物理因素所致职业病
1.中暑
2.减压病
3.高原病
4.航空病
5.手臂振动病
6.激光所致眼(角膜、晶状体、视网膜) 损伤
7.冻伤
-
13
七、职业性放射性疾病
1.外照射急性放射病 2.外照射亚急性放射病 3.外照射慢性放射病 4.内照射放射病 5.放射性皮肤疾病 6.放射性肿瘤(含矿工高氡暴露所致肺癌) 7.放射性骨损伤 8.放射性甲状腺疾病 9.放射性性腺疾病 10.放射复合伤 11.根据《职业性放射性- 疾病诊断标准(总则)》14
47.硫酸二甲酯中毒
48.丙烯酰胺中毒
49.二甲基甲酰胺中毒
50.有机磷中毒
51.氨基甲酸酯类中毒
52.杀虫脒中毒
53.溴甲烷中毒
54.拟除虫菊酯类中毒
55.铟及其化合物中毒
56.溴丙烷中毒
57.碘甲烷中毒
58.氯乙酸中毒
59.环氧乙烷中毒
-
12
60.上述条目未提及的与职业有害因素接触之间存在直接因果联系的其他化学中毒
(二)其他呼吸系统疾病
1.过敏性肺炎
2.棉尘病
3.哮喘
4.金属及其化合物粉尘肺沉着病(锡、铁、锑、钡及其化合物等)
5.刺激性化学物所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
7
6.硬金属肺病
二、职业性皮肤病
1.接触性皮炎
2.光接触性皮炎
3.电光性皮炎
4.黑变病
5.痤疮
6.溃疡
7.化学性皮肤灼伤
-
4
三、化学物质类职业危害:
1、铅尘 2、铅烟 3、铅化合物 4、汞 5、氯化高汞 6、 汞化合物 7、锰烟 8、锰尘 9、锰化合物 10、镉及其化 合物 11、铍及其化合物 12、铊及其化合物13、钡及其 化合物 14、钒及其化合物 15、磷及其化合物 16、砷及 其化合物 17、铀 18、砷化氢 19、氯气 20、二氧化 硫 21、光气 22、氨 23、偏二甲基肼 24、氮氧化合 物 25、一氧化碳 26、二硫化碳 27、硫化氢 28、磷化 氢 29、磷化锌 30、磷化铝 31、氟及其化合物 32、氰 化氢 33、氢氰酸 34、氰化物35、丙烯腈 36、四乙基 铅 37、有机锡 38、羰基镍 39、苯 40、甲苯 41、二甲 苯 42、正己烷 43、汽油 44、一甲胺 45、有机氟聚合 物及其热裂解产物 46、二氯乙烷 47、四氯化碳 48、氯 乙烯 49、三氯乙烯 50、氯丙烯 51、氯丁二烯 52、苯 胺 53、甲苯胺 54、二甲基-苯胺 55、N—二甲基苯胺 565、 二苯胺 57、硝基苯 58、硝基甲苯 59、对硝基苯胺 60、
四、物理类职业危害:
1、高温 2、高气压 3、低气压 4、局部振
动 5、紫外线 6、噪声 7、激光 8、电磁辐

五、生物类职业危害:
1、炭疽杆菌 2、森林脑炎 3、布氏杆菌
六、其它类职业危害:
1、棉尘 2、嗜热性放线菌 3、氧化锌 4、
二异氰酸甲苯酯 5、不良作业条件(压迫
及摩擦)仅指煤矿井-下作业。
34.有机氟聚合物单体及其热裂解物中毒
35.二氯乙烷中毒
36.四氯化碳中毒
37.氯乙烯中毒
38.三氯乙烯中毒
-
11
39.氯丙烯中毒
40.氯丁二烯中毒
41.苯的氨基及硝基化合物(不包括三硝基甲苯)中毒
42.三硝基甲苯中毒
43.甲醇中毒
44.酚中毒
45.五氯酚(钠)中毒
46.甲醛中毒
8.六价铬化合物所致肺癌
6
职业病有哪些?
国家卫生计生委等4部门关于印发《职业病分类和目录》的通知
国卫疾控发〔2013〕48号
(一)尘肺病
1.矽肺
2.煤工尘肺
3.石墨尘肺
4.碳黑尘肺
5.石棉肺
6.滑石尘肺
7.水泥尘肺
8.云母尘肺
9.陶工尘肺
10.铝尘肺
11.电焊工尘肺
12.铸工尘肺
13.根据《尘肺病诊断标准》和《尘肺病理诊断标准》可以诊断的其他尘肺病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