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V71致重症手足口病的护理

合集下载

手足口病护理进展

手足口病护理进展

手足口病护理进展手足口病( HFND)主要是由柯萨奇病毒A16型和肠道病毒71型(EV71)感染引起,病原对各种氧化剂均敏感,在4℃可存活1年,- 20℃可长期存活。

每年4~9月为发病高峰期,主要通过粪口传播、空气传播及密切接触传播。

5岁以下婴幼儿易发病。

HFND临床分为5期,治疗采取轻、重、危3层,实行中西医结合方法给予对症治疗。

为有效预防HFND大范围传播,做好护理干预至关重要,并且是减少重症患儿死亡的关键。

手足口病( HFND)是1957年首次在新西兰发现的一种新型传染病,由20余种肠道病毒感染所引起,以柯萨奇病毒A16型和肠道病毒71型(EV71)最常见。

每年4~9月份为HFND流行期,5岁以下婴幼儿发病多,3岁以下婴幼儿是严重并发症高危人群。

咽喉分泌物及唾液中病毒通过空气(飞沫)传播,可在幼儿园和学校引起流行。

为了预防HFND大范围暴发流行,降低病死率,并提高治愈率,本文现将其护理综述如下。

1、HFND概述1.1、病原体特点HFND病原体对各种氧化剂均敏感,含氯消毒剂、过氧乙酸、高锰酸钾、甲醛、碘酒在56℃30 min可以灭活;对紫外线和干燥敏感;适合在湿热环境下生存与传播;75%乙醇和5%来苏不能将其灭活;在4℃可存活1年,- 20℃和外环境中可长期存活。

1.2、流行病学特点HFND可在4季发病,以4~9月份居多;传染源为已感染者和隐性感染者;传播途径有粪口传播、空气传播及密切接触传播;易患人群:各年龄组均易患,成人隐性感染多发病少,3岁以下易发展为重症,重症患者可出现神经系统、循环系统、呼吸系统并发症;多由EV71感染引起,致死原凶主要为脑干脑炎及神经源性肺水肿;病原体传染性强,容易出现暴发和短时间内较大范围流行,隐性感染比例大,传播途径复杂,传播速度快,控制难度大,显性感染和隐性感染后均可获得特异性免疫,病毒各型间无交叉免疫。

1.3、HFND临床分期及临床表现EV71感染重症者临床救治专家共识(2011年版)共分5期。

重症EV71感染手足口病的临床诊治及护理

重症EV71感染手足口病的临床诊治及护理
mo t ie s . e ho A1 3 5 c s s o a i n swi e e e E i f c i n o a d f o n u h d s a e i u o p t lfo u h d s a e M t ds 1 7 a e fp te t t S v r V7 n e t fh n o ta d mo t ie s n o r h s i r m h 1 o a Ma c 0 8 t y 2 0 we e a a y e e r s e t ev Re ul s r s h o h l r n we e e s o h v h s d s a e s e i l t i r h 2 0 o Ma 01 r n l s d r t0 p c i l . v s t P e c o lc i e r a y t a e t i i e s ,e p ca l wi n d y h
格记 录出入量 。
主要 为持 续高 热 、 精神 差 、 吐、 疹 、 惊 、 呕 疱 易 肢体 无力 、 颤
1 8 中国现代 医生 C NAMODE N D T 2 HI R OC OR
2 1 年 9 第 4 卷 第 2 期 01 月 9 7

临床 护 理 ・
2 结 果
c r d Co l i n I h e e e i f c i n EV71h n f o n u h d s a e te t n a e n p stv ,c mb n d wi n e f c i e ue . nc us o n t e s v r n e to a d, o ta d mo t ie s a me tb s d o o i e o i e t a fe tv r i h
症 【, 别重 症 患者 病情 进展 快 , 易发生 死亡 。本 文现对 我 2个 J 容 院 收治的 3 5例重症 E 1 7 V7 感染 手足 口病患者 的临床资料进行 回顾性 分析 , 现报道如下 。

小儿EV71型手足口病合并重症脑炎护理

小儿EV71型手足口病合并重症脑炎护理
液感染。 关键词 : 手足 口病 E 7 V 1重 症 脑 炎 护理
中图分类号: 4 37 R 7 .2
文献标 识码 : B
文章编号 :6 2 8 5 ( 0 1 1 — 1 2 0 1 7 — 3 12 1 )1 0 2 — 2
恐惧 、 闹不安等情 绪 , 哭 被感染 的患 者大多数症 状轻 , 主要表 现为 发热及手 、 、 疱 疹及 口腔溃 疡的刺激 易产生 紧张 、 足 口腔等部位 的皮疹 、 疱疹 , 多数可 以治愈 , 中 E 7 其 V 1型不仅可 不配合 治疗 。护 士应 态度 温和 , 可采用提供柔软玩具 、 ̄ l p J, 歌 引起手足 口病 , 而且 还可引起严重 的中枢神经系统并发症。可 等形式安抚患儿 。 造成永久性神经 系统后遗症甚至死亡 。 点是 起病 急, 特 病情发 21 .- 3皮肤护理 : 可能保持 患儿皮肤清洁。患儿衣着宜 宽松 、 尽 展快 , 预后差 , 护理难度大 。 0 8年 1 20 O月~ 0 9年 8月本院传 柔 软 , 20 剪短指 甲, 避免抓破皮肤 。每 日采用炉甘石洗剂和阿希 染科成功救治 7 E 7 型手足 口病并发脑炎 的患儿 , 例 V1 现将护 洛韦软膏轻涂擦患儿皮疹处 ; 疱疹破裂处局部涂龙胆 紫、 安尔 理体会报道如下。 碘, 防止皮肤感 染日 。 2. .4口腔黏膜护理: 1 保持患儿口腔清洁, 进食前后给患儿生理 l 临床资料 11 . 一般资料 盐水或温水漱 口, 擦拭锡类散或 O %冰硼散外涂溃疡处 ; 可 . 2 也 本 组 7例 , 5 , 2例 ; 龄 1 一 , 均年 龄 将思密达粘剂调 成糊 状涂 于创 面。 男 例 女 年 O月 6岁 平 31 。人 院时体温 均 3 . .5岁 85 ℃以上 , 脉搏 10次/ , 吸 3 2 .饮食护理 : 0 分 呼 O .5 1 给予 营养丰富 、 易消化 、 凉的流质或半流质 , 温 次份 。 口腔有散在 白色溃疡 , 足 、 手、 臀部见较 多红色斑丘疹及 多饮水 , 忌食过硬及辛辣刺激性 食物 , 每次进食前 后喝少 量温 部 分疱疹 。 例人 院时有呕吐史 , 5 脑膜刺 激征 阳性 ; 例人 院后 开水 , 2 以便保持 口腔清洁 。 . 出现呕吐、 脑膜刺激征 阳性 , 患儿体温上 升 , 呼吸浅促 , 鼻翼扇 22病情观察 动, 肢体抖动持续数秒 , 偶有惊跳, 肢端偏凉, 皮疹增多。患儿 严 密观察患儿 意识 、 瞳孔 、 体征 、 生命 颈部抵 抗程度 和肢 以及有无神经 系统 异常体征 。注意患儿有 情绪轻度烦躁 , 易激怒 、 吵。腰椎 穿刺 C S培养 为无致病菌 体皮肤与活动情况 , 哭 F 高音调哭声及皮疹 、 疱疹增多 , 甚至点状 出血等情况 。 生长,V 1 E 7 阳性; 鼻咽拭子报告: 正常菌群生长,V 1 E 7 阳性。 无 呕吐、 1 . 2治疗 23高热护理 - 密切观察 患儿体 温变化 , 每隔 2 小时测量 1 , 次 若患儿 出 在抗病 毒及 支持 疗法基础上给予 2 %甘露醇 、 0 甲强龙 、 丙 种球蛋 白 微泵注射 ,速尿静脉推注 ,0 1%水合氯醛灌肠等治疗 现皮肤发烫 、 呼吸急促 、 色潮 红等症状时 , 面 应立即测量体温 , 后, 病情趋于稳定。 体温过高者要及时采用药 物降温和物理降温 ,物理 降温 时注 1 结果 . 3 意动作轻重 , 防止擦破疱疹 。 患儿均治愈出院 ,出院时均未 出现 明显神经 系统功能异 2 . 4呕吐和呕吐物护理 常。 并发脑炎患儿常有 呕吐 , 要观察 并记录呕吐次数 、 呕吐物 2护 理 性质 , 呕吐物要及时消毒处理 。床旁应备有吸引器 , 出现频繁 21 . 一般护理 呕吐的患儿将其头偏向一侧, 保持呼吸道畅通。 21 消毒隔离: .1 . 将患儿置于隔离室, 保持室内空气流通、 清洁, 25脑水 肿护理 . 温、 湿度适宜 , 日紫外线灯照射 2 , 间隔 3 分钟 。严 每 次 每次 0 患儿颅内压升高时 , 合理应用糖皮质激素、 甘露醇、 速尿 禁 患儿私 自外出并杜绝探视 。医护人员 接触 患儿前后严格 手 降颅压。 控制并记录2 小时出入量。 4 酌情使用镇静剂 , 保持病 消毒。 对患儿呕吐物、 粪便等用生石灰 1 搅拌 , : 1 放置 2 小时后 室安静, 治疗集中进行 , 使脑细胞得以休息, 促进恢复。 倒人专用厕 所。生活 、 固体废物均按传染性废 物处理 ; 医疗 各 26出院指导 .

手足口病重症救治

手足口病重症救治
手足口病重症救治
山东省立医院儿科神经科 孙文秀
概述
手足口病是由肠道病毒引起的急性传染病。重症病例 多由肠道病毒71型(EV71)感染引起,病情凶险,病死率 高。 2010年,卫生部印发了《手足口病诊疗指南(2010年 版)》,指导医疗机构开展手足口病医疗救治工作。 2011年,卫生部手足口病临床专家组制定了《肠道病毒71 型(EV71)感染重症病例临床救治专家共识(2011年 版)》,作为《手足口病诊疗指南(2010版)》的补充, 供医疗机构和医务人员参考使用。
第5期(恢复期):病情逐渐恢复,少数可遗留神经系统 后遗症状。
手足口病(EV71)重症病例早期识别
EV71感染重症病例诊疗关键在于及时准确地甄别确认第2期、第3期。下列指标提 示可能发展为重症病例危重型: 1.持续高热:体温(腋温)大于39℃,常规退热效果不佳。 2.神经系统表现:精神萎靡、呕吐、易惊、肢体抖动、无力、站立或坐立不稳等 3.呼吸异常:呼吸增快、减慢或节律不整。若安静状态下呼吸频率超过30-40次/分, 需警惕神经源性肺水肿。 4.循环功能障碍:出冷汗、四肢发凉、皮肤花纹,心率增快(>140-150次/分)、血压 升高( > 118/82mmHg)、毛细血管再充盈时间延长(>2秒)。 5.外周血WBC计数升高:外周血WBC超过15×109/L,除外其他感染因素。 6.血糖升高:出现应激性高血糖,血糖大于8.3mmol/L。
查做出诊断。 无皮疹病例,临床不宜诊断为手足口病。
(二)确诊病例:临床诊断病例具有下列之一者即可确诊。
1.肠道病毒(CoxA16 、EV71等)特异性核酸检测阳性。 2.分离出肠道病毒,并鉴定为CoxA16、EV71或其他可引起手足口病的肠

重症手足口病患儿的循证护理体会

重症手足口病患儿的循证护理体会

重症手足口病患儿的循证护理体会摘要:每年的春季是各类传染病的高发季节。

手足口病是一种肠道病毒病。

主要由肠道ev71型(ev71)病毒感染引起的急性传染病,患儿以发热和手足、口腔、臀部的症状为主要表现,大多数预后良好,但少数重症患儿可出现严重的神经系统损害,病情进展迅速,病死率高。

2013年4月,我科收住18例重症手足口病患儿,在对患儿的治疗和护理过程中,我们运用循证的方法不断探索实践护理措施,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现报告如下:关键词:手足口病儿童循证护理【中图分类号】r47【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1-8801(2013)04-0217-02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

2013年4月份,我科共收治ev71型重症手足口病患儿18例,其中男10例,女8例,年龄0—6岁,其中8个月—4岁12例,5—6岁6例,18例患儿全部均有发热,体温在37.5℃—40℃,39℃以上的有5例,患儿手足、口腔均有不同程度的症状,其中3例臀部症状严重,有破溃现象,患儿烦躁不安,哭闹不停。

1.2治疗方法。

患儿在主要期间我们给予抗病毒、抗炎及对症治疗,使用痰热清、注射用头孢呋辛治疗以控制炎症性反应,加用甘露醇降低颅内压,静脉用三磷醇腺苷、馥梅a、维生素保护心脏等支持疗法,经过8—15天治疗及护理后,本次全部好转出院,未发生护理并发症。

1.3循证护理。

在对18例患儿的治疗护理过程中,我们充分了解患儿及家属的情况,结合医生的诊疗计划,提出循证问题:用药护理、病情观察、口腔疼痛护理、预防消毒措施、康复护理、心理护理,寻找有关的护理措施及其相应的支持依据,给予结合临床实际及患儿家长的需求,制定相应的护理措施。

1.3.1护理措施。

1.3.1.1严密观察病情变化:ev71感染所致的手足口病可引起严重的并发症,甚至死亡,病死率较高。

所以护士应严密观察病情变化,每15—30min观察一次病情变化,特别注意患儿有无持续高热(38.5℃以上),精神状态是否良好,有无呕吐、心跳增快、出冷汗、末梢循环不良等现象,密切观察重症手足口病的早期特征,做好早发现、早治疗,对于高热的病人应每2—4h测体温一次,体温超过38.5℃,给予散热、温水擦浴等物理降温,退热后要注意及时更换衣物,被单。

重症手足口病的临床护理

重症手足口病的临床护理

重症手足口病的临床护理摘要:手足口病(hand-foot-mouth disease,hfmd)是由肠道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传染性疾病,典型表现为手、足、口腔等部位皮疹,常伴有发热,该病有自限性倾向,多数预后良好,少数病重者可合并脑膜炎、脑炎、脑脊髓炎、肺水肿、循环障碍等[2],由肠道病毒71型(ev71)感染引起重症比例较大。

该病多发于学龄前儿童,尤以3岁以下发病率最高。

我院于2010年01月至12月,收治了34例重症手足口病患者,经过积极对症治疗及早期精心护理干预,获得良好的临床治疗效果,现报道如下。

关键词:重症手足口病临床护理【中图分类号】r47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8801(2013)06-0273-02手足口病(hand-foot-mouth disease,hfmd)是由肠道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传染性疾病,典型表现为手、足、口腔等部位皮疹,常伴有发热,该病有自限性倾向,多数预后良好,少数病重者可合并脑膜炎、脑炎、脑脊髓炎、肺水肿、循环障碍等[2],由肠道病毒71型(ev71)感染引起重症比例较大。

该病多发于学龄前儿童,尤以3岁以下发病率最高。

我院于2010年01月至12月,收治了34例重症手足口病患者,经过积极对症治疗及早期精心护理干预,获得良好的临床治疗效果,现报道如下。

1 一般资料本院于2010年01月至12月,收治了34例儿童重症手足口病患者,其中男20例,女14例,男女比例为:10∶7。

年龄分布,其中<1岁12例,1~3岁14例,3~6岁6例,6岁以上2例。

均符合国家卫生部制定的手足口病诊疗指南的诊断标准(2010年版)[1]。

临床表现主要为发热及皮疹,其中30例入院时已有发热(占88.2%),持续发热,热型不固定;23例有典型皮疹症状(占67.6%),表现为口腔粘膜出现散在疱疹,手、足和臀部出现斑丘疹、疱疹,疱疹周围可有炎性红晕,疱内液体较少;部分患者伴有咳嗽、流涕、食欲不振等症状。

重症手足口病患儿的护理

重症手足口病患儿的护理
关键词 手足口病 重症 观察
手足口病是由71型EV71和柯萨奇病毒A16CoxA16等多种肠道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传染病,目前国内引起手足口病的病原体主要是EV71病[1]。为了探讨手足口病护理方法和总结临床经验,选择2016年3月~2016年7月期间在我院住院诊治的56例重症手足口病患儿为研究对象,实施相关护理措施,取得了比较满意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研究对象56例重症患儿,其中男24例42.8%,女32例57.2%,年龄6月~8岁,平均4.5岁,住院天数7~32 d。<1岁10例,1~2岁16例,2~3岁24例,>3岁6例。患儿均经过确诊符合卫生部制定的《肠道病毒EV71感染诊疗指南2016年版》重症病例的诊断标准。所有患儿均有不同程度发热和手、足、臀部、口腔内或咽峡部出现斑丘疹和疱疹,体温37.8℃~41.0℃,伴有不同程度的意识模糊或昏迷、脑水肿、脑疝或频繁抽搐等神经系统并发性反应,其中,合并心肌损害24例42.8% ,合并脑炎8例14.3%,肢端冰冷、出冷汗、毛细血管充盈时间>3 s或心率150~200次min等循环不良表现17例30.4%,肺水肿6例10.7%,呼吸急促22例39.3%。 2 护理方法 2.1 病情观察 密切观察所有患儿的生命体征变化,定时测量体温、脉搏、血压和呼吸,做好记录, 尤其是脑、心和肺等重要脏器功能,重视出现末梢循环变化、持续高热不退、呼吸、心率明显增快、高血糖和高血压、低血压症状的患儿,随时对病情评估,及时调解方案, 预防病情进一步恶化,出现紧急情况,立即报告医生,并做好治疗抢救准备工作,做到早期发现,早治疗,有效控制病情发展,力争在患儿心肺功能衰竭前得到有效干预。 代写论文 2.2 对症护理 持续心电监护为早期干预提供准确有效的依据,是治疗成功的关键。血压上升为病情变化的早期征兆,持续高热、呼吸急促和心率明显增快是本病恶化的主要表现[2]。对本组所有心肺功能障碍的30例患儿进行持续血氧饱和度监测监护和有创动脉压ABP监测,并设定预警值。对心功能不全的24例患儿使用了甲氰吡酮注射液 对6例肺气肿患儿及时气管插管使用正压机械通气,提高肺泡内压力,减少肺泡内渗出。对于8例合并脑炎患者,采取对症治疗,降温、镇静、止惊,控制颅内高压 对本组56例患儿都注射甘露醇,有部分患儿更替使用抗病毒药物,如阿昔洛韦等,同时,要求患儿侧卧位或平卧位头偏向一侧,每2 h变化1次姿势,备好压舌板,以免舌咬伤及窒息的发生。所有患者给予营养支持。对56例患儿的发热护理在使用物理降温的基础上,根据病情不同服用冬眠合剂或者用电子冰帽治疗,体温保持在36℃左右。重视患儿末梢循环改变,提示出现严重的循环衰竭,迅速报告医生,并建立深静脉通道,做好快速扩容准备,遵医嘱予东莨菪碱0.03 mg次,静脉推注,10~30 min重复使用。在使用东莨菪碱药物治疗的同时,每30 min触摸患儿肢端1次,直到末梢循环得到完全改善[3]。本组有17例末梢循环不良的患儿经2~4 h治疗后微循环得到明显改善。 作文 zuowen 2.3 消毒隔离 对患儿病室每天用500 mgL有效氯含氯消毒剂消毒,每天用紫外线灯照射1~2次,保持环境卫生,通风干燥,对患儿的唾液、血液和粪便等分泌和用过的物品清理消毒,集中焚烧处理 严格探视管理,限制探视,固定家属陪护患儿,非医务人员禁止随便进入病区。 2.4 其他护理 2.4.1口腔护理 患儿口腔因疱疹、溃疡而疼痛,在护理过程中注意保持口腔清洁。早晚刷牙,餐后用生理盐水漱口。本组56例患儿都不同程度有口腔溃疡,要求口腔内溃疡者2次d,碘伏消毒口腔黏膜,并口服维生素B12及维生素C,预防细菌继发感染,减轻疼痛。 3 结果 本组56例患儿经过治疗和护理治愈50例,死亡3例,遗留后遗症3例,治愈率92.6%,死亡原因为颅内压增高以及神经源性肺水肿、大量肺出血导致呼吸循环衰竭。 4 讨论 重症手足口病患儿大多出现脑炎、脑脊髓炎、脑膜炎、肺水肿、循环衰竭等,病情发展迅速,病死率高。护理人员要有重点观察心、肺、脑器官的体征,针对性地做好护理工作,协助做好各项辅助检查,做到早发现,早隔离,早治疗,科学护理,控制病情进一步发展。本组按照对症治疗和护理的原则,治愈率达到92.6%证明这些措施是可以有效地降低重症患儿的死亡率的,值得在临床上借鉴。 毕业论文网 参考文献:[1] 李 伟,贾延敏.小儿手足口病58例护理体会[J].齐鲁护理杂志,2016,15:344.[2] 汤卫兰.手足口病68例护理体会[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16,1:29.[3] 于 雪.93例手足口病流行病学调查与临床分析[J].中国热带医学,2016,3:57. 毕业护理,总结重症手足口病患儿的临床护理方法。方法 对56例住院重症手足口病患儿在治疗的同时,加强病情观察与对症护理、消毒隔离和其他护理。结果 经过治疗和护理,本组56例患儿经过治疗和护理治愈50例,死亡3例,遗留后遗症3例,治愈率92.6%。结论 有针对性的护理是重症手足口病患儿治疗成功的重要保障措施。 论文网

EV71致手足口病的皮肤粘膜护理

EV71致手足口病的皮肤粘膜护理
院 20 年 1 0 8 6月因感染 E 7 致手足 口病感染住 院的 2 8例患儿进行病房消毒隔离 、皮肤粘膜护理及发热和病情观察护理。 V1 0 结果 2 8例手足 口病患儿经抗病毒 、 0 对症支持治疗及预 防再发感染全部临 床治愈 出院 , 院时间 5 3 d 平均住院( . 住 - 1, 8 2± 0 ) 。结论 良好的口腔 、 、 .d 4 手 足等部位 的皮肤粘膜护理能减轻患儿局部的疼痛 , 减少患儿的痛苦 , 有利于疾病的早 日康复。
2 . 口腔粘膜 的护理 .1 2
HF D患儿主要是 口腔粘膜损 害 , M 主
要 表 现 为 口痛 、 痛 、 咽 流涎 , 口腔 可 见粟 米 样 斑 、 疹 、 疡 。2 8 疱 溃 0
1 临床 资料
2 8例手足 口病患儿 中, 12例 , 6 ; 0 男 4 女 6例 年龄 6个月 ~ 1 , 2岁 6个月 ~ 1岁 1 9例( 9 )13岁 19例( 6 %)3 5 占 %) ,- 2 占 2 ,- 岁4 0例( 1%)5 以上 2 占 9 ,岁 0例( 96 。2 8 占 . %) 0 例患儿均有手 掌、 脚掌 部位 的水疱 , 口腔可见粟米样斑 、 疱疹 , 口腔溃疡者 18 9 例。并发心脏损害心电图异常 1 例( 6 , 3 占 %)中枢神经系统损害 脑电图异常 2 7例( 1%) 8 占 3 。 6例合并其他病原体感染, 重症 1 1 例 。2 8例患儿 中 2 1 伴有 不 同程度 的发 热症 状 ,体温 达 0 0例 3 .c 1 , 3  ̄ 85c 6 例 达 9C以上 1 。主要的治疗措施 为抗病毒 、 5例 对 症支持治疗及预防再发感染。 0 2 8例患儿经治疗护理全部临床治 愈出院 , 住院时间 5 3 d 平均住院(. 04 d  ̄ l, 8 2± .)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EV71致重症手足口病的护理
发表时间:2016-02-25T16:14:46.977Z 来源:《中国综合临床》2015年9月供稿作者:时杨
[导读] 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南京儿童医院感染科手足口病是由肠道病毒(以科萨奇病毒A 群,EV71型多见)引起的急性传染病。

时杨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南京儿童医院感染科江苏南京210008
【摘要】目的60例重症手足口病患儿进行脱水、对症的同时加强发热及神经系统、心血管系统、呼吸系统症状的观察与护理,加强消毒隔离、心理、皮肤、饮食及口腔护理,结果58例康复出院,2例因并发神经源性肺水肿转入ICU 进一步治疗.方法消毒隔离,重视皮肤、口腔、心理等综合护理结论消毒隔离是护理的基础工作,早期预防并发症的发生是护理过程的关键. 【关键词】儿童; 手足口病; 重症; 护理【中图分类号】R815【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8-6315(2015)10-0504-02
定义: 手足口病是由肠道病毒(以科萨奇病毒A 群,EV71型多见)引起的急性传染病.多发于学龄前儿童,尤以三岁以下年龄组发病率最高.主要临床表现为手、足、口腔等部位斑丘疹、疱疹,重症病例可出现脑炎、脑脊髓炎、脑膜脑炎、脑水肿、循环衰竭等. 流行概况:1972,1973年,1986年,1999年澳大利亚发生过EV71流行,并发现重症病人.1998年EV71感染在我国台湾省引发大量手足口病和疱疹性咽峡炎, 在6月和10月两次流行中,共监测到129106病例,重症病人405例,死亡78例,大多为5岁以下的儿童,并发症包括脑炎、无菌性脑膜炎、肺水肿或肺出血、急性软瘫和心肌炎.2008年安徽阜阳、海南、广州、河北等.2009年河南、山东、等多地流行.其中大部分重症病例为EV71所致. 临床资料: 一般资料:60例患儿中男38例,女22例,年龄6个月至6岁,病毒学监测均为EV71型,符合手足口病的诊断标准. 临床表现:1、神经系统:主要表现为精神差,嗜睡,易惊,头痛,呕吐肢体肌阵挛,眼震,6例合并高热惊厥,查体脑膜刺激征,腱反射减弱或消失.2.呼吸系统:表现为呼吸浅促,呼吸困难或节律改变,口唇紫绀,肺部闻及湿罗音或痰鸣音,EV71引起的肺水肿是神经源性的.EV71首先破坏脑干组织特定的具调节功能的结构,引起自主神经功能的紊乱,最终导致肺水肿.3.循环系统:表现为面色苍白,皮肤发花,四肢发凉,指(趾)发绀,出冷汗, 心率增快或减慢,脉搏浅速或减弱甚至消失,血压升高为主后期降低.4.8例重症病例皮疹不典型甚至很少,但却往往出现神经系统受累,呼吸循环功能障碍的表现主要特点:3岁以下多见;皮疹多不典型;病情进展迅速;多在病程2-5天发生;神经系统症状心肺部症状为主;死因主要为脑水肿、脑疝,中枢性呼吸、循环衰竭. 重症手足口病程一般分为以下四个阶段:阶段1:HFMD/疱疹性咽峡炎阶段2:神经系统受累阶段(脑干脑炎脑脊髓炎)阶段3:心肺衰竭(3A:高血压、出冷汗、高血糖、肌阵挛,3B:低血压)阶段4:恢复期心肺衰竭纠正护理:
1、一般护理措施:1)、加强消毒隔离:本病传染源为患儿及健康带菌者. 传播途经为粪一口传播或通过唾液中的飞沫传播,一旦确诊,立即按呼吸道及消化道隔离处理.病室定时进行开窗通风、空气消毒,即每天用空气消毒机进行空气消毒2次.每天用含氯消毒剂擦拭病人可接触到的物品表面(门把手、床栏、桌面等),病区的床头柜、床架,用含氯消毒剂溶液擦拭,所有接触患儿的用物用含氯消毒剂擦拭或浸泡,被服、床单等放入黄色垃圾袋交洗衣房按丙类传染病用物处理,不宜浸泡的用物在日光下暴晒2h以上;隔离时间为发病后21天.严格控制病房探视人员,固定陪护人员;对于病人产生的生活垃圾,直接投入黄色塑料袋按医疗废物处理.医护人员加强手卫生,接触每位患儿前后及时用万福金安手消毒剂消毒.2)、皮疹护理:患儿衣服、被褥要清洁,衣着应舒适、柔软,经常换.剪短患儿指甲,必要时包裹患儿双手,防止抓破皮疹.臀部有皮疹的婴儿,应随时清理患儿的大小便,保持臀部清洁干燥.手足部皮疹初期可涂炉甘石洗剂,待有疱疹形成或疱疹破溃时可利巴韦林喷雾剂外喷,注意保持皮肤清洁,防止感染.3)、饮食与口腔护理:加强口腔护理,每日三次苏打水洗口腔,进食前后可用温开水或银尔通或开喉剑喷雾剂喷口,预防细菌感染.溃疡处可应用信韦林口腔炎喷雾外用并经常观察溃疡、糜烂愈合情况.给患儿进高蛋白、高营养、易消化的流质或半流质饮食,少食多餐,食物宜温凉、无刺激性.如患儿拒食或出现呛咳必要时鼻饲,遵照鼻饲相关护理常规.2、病情的观察与护理:1)发热的观察与护理:一般为低热或中度发热,无需特殊处理,可让患儿多饮水,如体温超过38.5℃,可在医生指导下服用退热剂.对于体温在37.5℃~38.5℃之间的患儿,给予散热、多喝温水、洗温水浴等物理降温;38.5℃以上的患儿,给予泰诺等小儿退热药.,同时密切观察患儿面色、出汗等情况,防止出汗过多引起虚脱,及时测量体温,并记录.嘱患儿多饮水,及时更换衣服及被单.安抚患儿的情绪,减少活动,卧床休息.2)并发症的观察与护理:具有以下特征,尤其3岁以下的患者,有可能在短期内发展为危重病例,应密切观察病情变化,进行必要的辅助检查,有针对性地做好救治工作:年龄小于3岁;持续高热不退;精神差、呕吐、肢体肌阵挛,肢体无力、抽搐;呼吸、心率增快;出冷汗、末梢循环不良;高血压或低血压;外周血白细胞计数明显增高;高血糖.(1)、呼吸系统早期表现(非特异性):心率增快;血压升高;呼吸急促;胸部X线检查也常无异常发现或仅有双肺纹理增粗模糊.晚期表现(可诊断):呼吸困难、发绀;双肺湿罗音、粉红色泡沫痰;严重低氧血症;胸部X 线片见一侧或双肺大片浸润影密切观察患儿有无呼吸系统症状.如咳嗽、咯白色或血性泡沫痰,呼吸≥4O 次/min、浅快,口唇及末梢发绀,肺部闻及湿哕音或痰鸣音,胸部X线异常.发现上述症状立即报告医生,行动脉血气分析,给氧(1L/min), 并根据其结果及时给予气管插管正压机械通气.如患儿出现心率增快,血压升高,呼吸急促,胸部x线检查双肺纹理增粗模糊可能为其早期表现,积极给予早期干预.如病情继续发展,出现皮肤苍白、湿冷,有濒死感,双肺湿哕音, 粉红色泡沫痰,严重低氧血症,胸部X 线摄片见双肺大片浸润影,为神经源性肺水肿的晚期表现发现上述症状后,将患儿立即移至PICU 并配合医生进行抢救:建立2条静脉通道,给予甘露醇、呋塞米脱水利尿,糖皮质激素(甲基泼尼松龙),血管活性药物(多巴胺、米力农)等,立即配合医生行气管插管正压机械通气,呼吸机的参数为:吸人氧浓度8O ~100 ,吸气峰压(PIP)2O~30cmH2O, 呼吸末正压(PEEP)4~8cmH2O,呼吸频率为2O~4O 次/min,潮气量6~8ml/kg.并根据血气分析随时调整呼吸机参数.密切监测生命体征的变化, 头肩抬高l 5.~3O..留置导尿管记录每小时尿量,禁止压迫膀胱排尿,以免颅内压增高.置胃管及时抽出胃内容物防胃潴留及吸入窒息.(2)循环系统重症表现:面色苍灰、皮肤发花、四肢发凉;指(趾)发绀;出冷汗;心率增快或减慢;脉搏浅速或减弱甚至消失;血压升高或下降.如发现异中国综合临床2015年11月第31卷综合二ClinicalMedicineofChina,November2015,Vol.31,No.2 ??505??
常及早报告医生应用血管活性药物米力农,多巴胺等,建立静脉通路,随时观察血压脉搏变化,根据病情及时调整给药浓度.密切监测血糖变化.(3)神经系统重症表现:密切观察神志和瞳孔变化,有无烦躁不安或者萎靡不振、嗜睡、头痛、呕吐、易惊,四肢抖动口唇不自主抽搐.甘露醇甘油果糖按时按量静脉推注,防止输液肿胀或渗出,糖皮质激素米乐松遵医嘱定时定量缓慢输入.严重时遵医嘱应用解痉镇静药.如安定水醛等.3、心理护理与健康宣教:根据患儿的性格特点,做好心理护理,要用温和的态度,爱护体贴患儿,消除患儿的陌生感和恐惧感,保持情绪稳定,避免哭闹,争取配合治疗,患儿患手足口病后,家属很紧张.加上今年出现此病大规模流行,而且有死亡病例报道,更增加家属的心理恐慌.许多家属不了解此病的临床特点和防治措施,认为是SARS卷土重来,人心惶惶,不知所措,有急切了解本病的表现、治疗、预防和预后的愿望,针对患
儿和家属以上的心理,及时开展健康宣教具体讲解手足口病的流行病学知识,包括感染病毒、季节分布、年龄特点、传染源和传播途径、易感人群、临床表现、治疗、护理和消毒预防措施等.在护理过程中,护士态度要亲切、热情、和蔼,以自己的言行取得患儿和家属的信任;告知家长本病是婴幼儿常见的传染性疾病,手足口病一般症状较轻,只要发现和治疗及时,多可治愈同时通过发放健康教育处方、板报等方式, 对家属进行健康宣教,使患儿和家属了解手足口病的有关知识,利于情绪稳定,减轻紧张.
参考文献[1] 胡亚美,江载芳,褚福棠,实用儿科学[M].7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肠道病毒EV71感染诊疗指南[S]2008,,15(2):[ 100-1022] 鲁萍,黄一文,刘.立美,谈菊华,帅丽君,胡小艳重症手足口病患儿的护理[J]小儿急救医学,2008,5(9):20 [3] 梁煊芝,王清学.重症手足口病23例临床分析[J]小儿急救医学,2003,[ 10(2):1164] 杨智宏,朱启镕,李秀珠,等.2002年上海手足口病病例中肠道病毒71型(EV71)和柯萨奇病毒A组16型的调查[J].中华儿科杂志,2005,43 (9):648-652。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