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产性收入

合集下载

劳动性收入和财产性收入的关系

劳动性收入和财产性收入的关系

劳动性收入和财产性收入的关系展开全文@红色军火商:有朋友希望我讲一下劳动性收入(工资)和财产性收入(房租,股息,利息)的关系。

我来试着谈谈看。

首先,随着年龄增长,劳动性收入呈现先上升后下降的态势,而财产性收入一般来说是持续增长的。

因为劳动性收入是个人工作能力的对价,先低后高再低很容易理解,当然每个人的曲线不同。

下图1 中绿色代表了体力劳动者(比如快递员)的劳动性收入曲线,浅蓝色是知识劳动者(比如医生/律师),深蓝色是大多数普通人。

红色代表了财产性收入。

然后,财产性收入的增长依赖于投入资金量,而投入水平依赖于劳动性收入,同时取决于消费开支。

见下图2。

年轻时消费需求旺盛(租房/买自住房/买车/子女教育/旅游/赡养老人),消费结余较少,用来投资的部分变少。

中年以后,收入逐步达到峰值,消费需求逐步下降,结余增加,投资水平明显上升(购买投资房、投资股票)。

第三,提高未来财产性收入的核心在于早投入、多投入,才能享受复利的强大力量。

而早投入多投入,除了压制消费,最重要的还是要提升劳动性收入水平,尽早获得较高的收入。

一个人30 岁年薪50 万,和 45 岁年薪 50 万,意义完全不同。

第四,现金流极其重要。

财产性收入是不稳定的,劳动性收入是稳定的。

不论股市/楼市,经常出现“三年不开张,开张吃三年” 的情况,如果没有劳动性收入提供稳定的现金流,保证日常的吃穿用度,甚至在低谷期追加投入,投资者往往会畏手畏脚、心态失衡,最终丧失投资良机。

李嘉诚为什么在香港大陆纵横数十年不倒,安然度过多次金融危机,除了极佳的政治敏感性和商业嗅觉,左手零售公用现金奶牛护甲加身(屈臣氏/丰泽/百佳/电能),右手地产杠杆投资所向披靡(长江实业/和记黄埔/长江基建)的黄金组合功不可没。

由此可见,年轻人更应该注重投资自己,尽早提高劳动性收入。

待劳动收入水平提高后,不盲目消费,早投资多投资,方能为将来财产性收入的跃升打下基础。

财产性收入

财产性收入

应是财产性收入。

财产性收入,指通过资本、技术和管理等要素与社会生产和生活活动所产生的收入。

即家庭拥有的动产(如银行存款、有价证券)和不动产(如房屋、车辆、收藏品等)所获得的收入。

包括出让财产使用权所获得的利息、租金、专利收入;财产营运所获得的红利收入、财产增值收益等。

财产性收入属于个人投资取得的收入,属于初次分配。

再分配是国家对收入进行的调节和分配权利公平、机会公平、规则公平、分配公平为主要内容的社会公平保障体系国民收入的初次分配由三大部分构成:劳动者报酬、资本收入、政府税收。

资本分得太多,而劳动分得太少,是导致居民平均收入水平较低的重要原因,他们不能依靠劳动所得(工薪收入)变得富裕。

因此,十七大报告指出了逐步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这是完善初次分配的重要内容。

简单地说,就是要使资本拥有者向劳动者支付更多的收入。

如果仅仅以工资的形式直接支付给劳动者报酬,固然可以增加劳动者的收入,却也可能使利润的资本化不足,从而没有足够的资本进行投资,从而降低企业的扩大再生产能力。

完善初次分配需要同时实现两个目标,一是增加劳动者报酬,二是保持较高的投资率,这样才能保证居民收入的持续增长。

目前,较为可行的形式是劳动者拥有企业的部分股权或债权。

这部分以股权或债权形式表现的劳动者收入不是作为工资直接支付给职工。

这部分劳动者收入类似于社保资金和企业年金,虽然属于职工所有,但职工不能动用,而是用于投资,职工只有在特定条件下才能取出。

但它又与社保资金和企业年金不同,它要用于本企业的投资。

所以,这种收入形式最终要转化为工资、社保资金或企业年金。

但是,现阶段以这样的特殊形式存在,可以在增加劳动者收入的过程中减少来自资本的阻力。

以这种特殊形式增加职工财产,为职工带来预期的财产性收入,对于平衡资本利益与劳动利益之间的关系是至关重要的;这无疑有助于进一步完善我国的初次分配,促进企业与社会的和谐。

十七大报告在谈到加快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时,首次明确提出“创造条件让更多群众拥有财产性收入”。

高一政治关于“财产性收入”的归纳

高一政治关于“财产性收入”的归纳

高一政治关于“财产性收入”的归纳(一)党的十七大报告的提法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要创造条件让更多的群众拥有财产性收入。

财产性收入快速提升将是一个大趋势。

“财产性收入”一般是指家庭拥有的动产(如银行存款、有价证券等)、不动产(如房屋、车辆、土地、收藏品等)所获得的收入。

它包括出让财产使用权所获得的利息、租金、专利收入等;财产营运所获得的红利收入、财产增值收益等。

(二)“财产性收入”是属于什么分配方式获得的收入?“财产性收入”属于非按劳分配中的“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

(三)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要创造条件让更多的群众拥有财产性收入的合理性。

1、客观必然性:①这是由我国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所有制结构决定的。

②这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客观要求。

2、重要意义:①创造条件让更多群众拥有财产性收入是坚持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原则的体现,这是对公民财产权存在的合理性、合法性的确认,体现了国家对公民权利的尊重,对劳动、知识、人才、创造的尊重。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资本、土地、技术和管理等生产要素在经济活动中各自发挥着相互不可替代的作用。

②只有坚持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原则,才能激励人们更有效地使用生产要素,提高生产要素的利用效率,这有利于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让一切创造社会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③才能促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④有利于完善收入分配制度,增加居民收入,提高人民的生活质量和水平;⑤有利于实现共同富裕;⑥有利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四)从经济生活的角度分析,政府如何创造条件让更多群众拥有财产性收入?①坚持和完善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让各种所有制经济在市场竞争中相互促进,共同发展,从而不断促进生产力的发展。

②坚持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完善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原则,让一切劳动、知识、技术管理和资本的活力竞相进发,让一切创造社会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以造福于人民。

财产性收入是什么意思

财产性收入是什么意思

财产性收⼊是什么意思
财产性收⼊是指家庭拥有的动产、不动产所获得的收⼊,在“⼈均可⽀配收⼊”中以“⼯资性收⼊”为主。

有关财产性收⼊详细的内容请阅读下⽂。

财产性收⼊是什么意思
财产性收⼊,指通过资本、技术和管理等要素与社会⽣产和⽣活活动所产⽣的收⼊。

即家庭拥有的动产(如银⾏存款、有价证券)和不动产(如房屋、车辆、收藏品等)所获得的收⼊。

包括出让财产使⽤权所获得的利息、租⾦、专利收⼊;财产营运所获得的红利收⼊、财产增值收益等。

统计中常⽤的“⼈均可⽀配收⼊”,由四部分构成,按照占⽐⼤⼩分别是:⼯资性收⼊(⼯资等)、转移性收⼊(养⽼⾦等)、经营性收⼊(商业买卖收⼊等)和财产性收⼊。

在“⼈均可⽀配收⼊”中以“⼯资性收⼊”为主,⼤约占到70%左右。

财产性收⼊占⽐位置较⼩,占⽐⼤约在2%左右。

1、⼯资性收⼊(⼯资等)68.9%
2、转移性收⼊(养⽼⾦等)22.8%
3、经营性收⼊(商业买卖收⼊等)6.4%
4、财产性收⼊1.9%
测算来看,2006年,中国内地城镇居民⼈均财产性收⼊为240多元⼈民币。

“虽然基数⼩,但是发展潜⼒很⼤。

”“拿这两年来说,相⽐上⼀年度,2005年增幅为19.7%,2006年增幅为26.5%。

”。

农民人均收入构成

农民人均收入构成

农民人均纯收入主要由工资性收入、家庭经营性收入、财产性收入、转移性收入四个方面构成。

一、工资性收入。

指的是农户家庭成员从行政事业单位、其它非企业组织、本地乡镇企业和外出打工得到收入(纯工资性)。

二、农民家庭经营纯收入:①从种植业、畜牧业等一产获得的收入②从第二产业获得的收入(建筑业、工业)③从第三产业获得的收入。

三、财产性收入,包含家庭获得的利息、股息、红利,土地征用补偿及其它财产性收入。

四、转移性收入,家庭非常住人口在外寄回、亲友赠送及家庭获得的救济金、救灾款、保险年金、退休金、抚恤金等转移性收入和落实中央退耕还林政策,实施“大绿工程”,进行粮食直补、农机购置补贴、良种补贴等项政策,农民转移性收入逐年增加。

表4—7 农民人均纯收入构成全年纯收入11128 9858一、工资性收入6908 61411、在非企业组织中劳动得到的收入830 7642、在本地企业中劳动得到的收入4451 39423、常住人口外出从业得到的收入1627 1435二、家庭经营收入3392 30611、农业收入1139 10402、林业收入18 203、牧业收入222 1644、渔业收入329 3325、工业收入172 1246、建筑业收入244 2337、交通运输和邮电业收入605 4778、批发、零售贸易、餐饮业收入426 4449、社会服务业收入171 15710、文教卫生业收入52 6211、其他家庭经营收入13 9三、财产性收入372 285# 利息收入与集体分红91 86租金收入94 58转让承包土地经营权收入94 88四、转移性收入456 371# 家庭非常住人口寄回或带回的收入19 15农村外部亲友赠送16 14离退休、养老金168 148。

什么是财产性收入

什么是财产性收入

资料来源:恩点论坛 【背景材料】“财产性收入”,这个统计学上的名词,随着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创造条件让更多群众拥有财产性收入”,一时变成了热词。

中央提出这一重大举措的深意何在?应该怎样创造条件,让老百姓的钱包更丰盈?今天,我就给同学们讲讲这个问题。

什么是财产性收入?“财产性收入”一般是指家庭拥有的动产(如银行存款、有价证券等)、不动产(如房屋、车辆、土地、收藏品等)所获得的收入。

它包括出让财产使用权所获得的利息、租金、专利收入,财产营运所获得的红利收入、财产增值收益等。

中央为什么提出这一重大举措?一、城镇居民财产性收入快速增长近年来,城镇居民收入在快速增长的同时,收入构成也发生了变化。

财产性收入比重有所上升,成为城镇居民收入增长的亮点。

2006年人均财产性收入为244.01元,比2002年增长了138.9%;财产性收入比重为2.1%,比2002年增长了0.8个百分点。

作为城镇居民收入主体的工资性收入以及转移性收入占全部收入的比重比2002年都有所下降。

5年来,财产性收入的增长幅度大大高于人均可支配收入的增幅,我国城镇居民的财产性收入正处于快速增长时期。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快速发展,老百姓也积累了越来越多的财富。

9月末,居民人民币储蓄存款余额17.2万亿元,同比增长6.9%,比年初增加7621亿元。

居民财产性收入的增长,有赖于投资渠道的拓宽、资本市场容量的扩大。

1990年,上海证券交易所开业,次年深圳证券交易所正式开业。

开业之初,上交所上市交易的仅有30种国库券、债券和被称为“老八股”的股票。

随着股市等金融市场的繁荣,百姓投资理财热情高涨,目前A股个人投资者开户数超过1亿户,A股市场总值达到30万亿元以上。

1991年成立第一批投资基金。

近年来,投资者投资基金踊跃,基金资产规模成倍扩大。

目前,基金个人投资账户数超过2500万。

二、我国城镇居民财产性收入存在的问题尽管目前我国已经有一部分城镇居民获得了财产性收入,2006年城镇住户拥有财产性收入的家庭占18.2%,比2002年16.4%提高了1.8个百分点。

定义判断练习题及答案

定义判断练习题及答案定义判断练习题:1.和谐无论是从其词源意义来看,还是从其哲学本体论上看,都是多样性的统一和对立要素的有机结合。

根据以上定义,不属于和谐哲学意蕴的表述的是:A.差异和对立是和谐形成的基础和前提B.由和谐创生新的事物C.六律只有将其按规律“和调”,才能形成悦耳的音乐D.五味不加以“和调”,也能形成爽口的美味2.财产性收入是指家庭拥有的动产(如银行存款、有价证券等)、不动产(如房屋、车辆、土地、收藏品等)所获得的收入。

根据以上定义,下列不属于财产性收入的是:A.财产运营所获得的红利收入B.出让财产使用权所获得的专利收入C.非财产增值收益D.出让财产使用权所获得的利息、租金3.产权是指主体对物的排他性权利,它的本质是人们在社会生产中发生的对劳动成果的权利。

根据以上定义,下列不属于产权的是:A.所有权、占有权B.收益权、转让权C.劳动选择权、劳动交换转让权D.支配权、使用权4.学习迁移即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的影响,它广泛地存在于知识、技能、态度和行为规范的学习中。

任何一种学习都会受到学习者已有知识经验、技能、态度等的影响,只要有学习,就有迁移。

下列属于学习迁移的是:A.小王的父亲是著名的画家,受父亲影响,他从小就对绘画产生了兴趣,后来也成为一名画家B.某大学生在人多的教室里复习功课总容易分心,于是换到一个独处的安静环境,学习效率非常高C.小芳学会了拉二胡,自己尝试拉小提琴,结果也很快学会D.某学生沉迷于网络游戏致使学习成绩下降,后来通过老师的教育和同学的帮助,改掉了毛病,学习进步非常快5.三段论是由两个包含着一个共同项的直言命题,得出一个新的直言命题的推理。

根据以上定义,下列推理属于有效三段论的是:A.他不是被告人,被告人有权获得辩护,所以他无权获得辩护B.菊花是花,所以野菊花是野花C.人都受制于自然法则,所以他受制于自然法则D.如果要马儿跑得好,就要叫马儿吃足草。

你不叫马儿吃足草,就不能叫马儿跑得好参考答案:1.【答案】D。

增进财产性收入,推动社会保障改革(一)

增进财产性收入,推动社会保障改革(一)摘要:财产性收入一般是指家庭拥有的动产和不动产所获得的收入,属于分配领域的初次分配范畴。

对于再分配领域的社会保障来讲,财产性收入可以转化成社会保障收入,是社会保障制度的重要基石,在许多情况下还可以替代社会保障的某些功能。

而社会保障可以极大地弥补财产性收入分配的不公平。

因此,我们可以从增进财产性收入出发,推动多样养老模式创新,坚决做实个人账户,加大企业年金的税收优惠,保护失地农民合法的权益,推动社会保障改革。

关键词:财产性收入;社会保障;再分配;个人账户;企业年金一、财产性收入的内涵、特征财产性收入一般是指家庭拥有的动产(如银行存款、有价证券等)、不动产(如房屋、车辆、土地、收藏品等)所获得的收入。

它包括出让财产使用权所获得的利息、租金、专利收入等;财产营运所获得的红利收入、财产增值收益等。

按照我国国家的统计习惯,现在统计中常用的“人均可支配收入”,由四部分构成,按照占比大小分别是:工资性收入(工资等)、转移性收入(养老金等)、经营性收入(商业买卖收入等)和财产性收入。

相比其他种类的收入类型,财产性收入具有很鲜明的特点。

(一)财产性收入是基于财产的收入所得,属于分配领域的初次分配范畴。

虽然拥有着财产理论上就可以获得收入,但只有通过出让使用权让财产进入生产和交换领域才能够获得回报,也就是说,财产性收入实际上是让财产转化为资本之后,在初次分配领域对社会平均利润的一种分割。

(二)财产性收入具有广泛性与累聚性。

社会上绝对多数的人都是拥有或多或少的财产的,因此,财产性收入的分布非常广泛。

另一方面,财产性收入可以带来财产性收入,也就是说,财产性收入可以通过聚集进行扩张,并且具有规模经济效应,即我们常说的“滚雪球效应”。

(三)财产性收入具有可转化性和特定的指向性。

人们可以将工资收入和经营收入购置财产,以求获得财产性收入,这是工资收入和经营收入向财产性收入转化。

财产性收入可以通过积累,可以进入经营领域作为经营资本或者用来养老的退休金收入(转移性收入),这使它具有灵活的可转化性。

【高中政治】高中政治知识点:分配制度

【高中政治】高中政治知识点:分配制度财产性收入的含义:财产性收入,指通过资本、技术和管理等要素与社会生产好生活活动产生的收入。

即家庭拥有的动产(如银行存款、有价证券)和不动产(如房屋、车辆、收藏品等)所获得的收入。

准确把握我国收入分配中的几个问题:(1)按劳分配与按生产要素分配的关系:①坚持按劳分配与按生产要素分配相结合,是由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国情和客观经济条件决定的。

我国现阶段生产力发展整体水平低、多层次又不平衡,决定了我国实行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公有制的主体地位决定要实行按劳分配,而其他所有制经济形式、多种经营方式的存在,又决定了按生产要素分配的必然性。

②将按劳分配与按生产要素分配相结合,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客观要求。

在实行按劳分配的同时,要兼顾投资者、经营者、劳动者各方面的利益,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资源,促进生产力的发展。

(2)按劳分配和按劳动力要素分配的关系:按劳分配是社会主义的分配原则,要以社会主义公有制的存在为前提。

而按劳动力要素分配,在资本主义社会就普遍实行,它存在于我国的外资企业和私营企业中,意味着劳动者只是受雇于企业主,他们只能作为劳动要素的提供者参与生产和分配。

两种收入所体现的生产关系和分配关系不同,因此区分二者首先要看是哪一类经济形式再作判断。

(3)对比区分合法的劳动收入和合法的非劳动收入:①合法的劳动收入:按劳分配、按个体劳动者劳动成果分配、按劳动力要素分配取得的收入。

②合法的非劳动收入:按土地要素分配、按资本要素分配、按技术要素分配、按管理要素分配、按信息要素分配取得的收入。

按劳分配:(1)按劳分配的性质:是在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中个人消费品分配的基本原则。

(2)内容与要求:在公有制经济中,在对社会总产品作了各项必要扣除后,以劳动者向社会提供的劳动(包括劳动数量和质量)为尺度分配个人消费品,多劳多得,少劳少得。

(3)原因:①生产资料公有制是实行按劳分配的前提。

收入之盼——我的财产性收入


终 还 得 乖 乖 地 赔 。 可 一 想 到 自 己 笨 嘴 拙 舌 ,不 擅 据 理 力 争 ,掏 了 钱 做 不 了 上 帝 ,还 得 苦 口 婆 心 求 人 家 ,何 苦 呢 ? 有 些 险 种 的 收 益 前 景 确 实 诱 人 , 可 惜 年 限 太 长 了 ,等 不 起 。 现 代 人 都 是 急 功 近 利 的 , 连 官 员 任 期 一 届 都 拼 了 命 的 抓 GDP,在 他
措 施 , 逐 步提 蔫 居 民 收 入 在 国 民 收 入 分 配 尹 的
比 重 .提 高劳 动报 鳓在 初 次 分 配 中 的 比重 。加
大 财政 、税 收在 收 人 初 获 分 砑 己和 再 分 配 的 坍
家 庭 已 经 取 代 机 构 成 为 基 金 主 要 持 有 人 , 可 我
关 键 词 : 材 产 性 收 入
居 民 有 序 投 资 的 思 路 。 但 对 我 而 言 , 着 实 有 些 头 疼 。首 先 我 就 看 不 懂 有 关 股 市 的 专 业 术 语 ,什
要 振 紧 制 定 调 整 回 民 收 入 分 配 格 局 的 政 策
么 叫 K线 ,什 么 是 大 盘 。 基 金 也 一 样 ,据 说 普 通
办 法 有 些 傍 大 款 的 意 思 ,就 是 请 行 家 推 荐 股 票 ,
不 是 跟 着 自 己 的 感 觉 走 , 而 是 跟 着 别 人 的 感 觉 走 。 这 有 点 像 赌 博 ,赌 赢 了 是 自 己 的 ,赌 输 了 就
是别人的 。 说 到 保 险 ,我 首 先 想 到 的 是 时 常 见 诸 报 端 的 各 类 理 赔 , 保 险 公 司 鼓 励 你 买 那 些 险 种 时 口 含 蜜 糖 ,把 胸 脯 拍 得 山 响 地 保 证 , 可等 到 出 事 需 要 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财产性收入,也称资产性收入,指通过资本、技术和管理等要素参与社会生产和生活活动所产生的收入。

即家庭拥有的动产(如银行存款、有价证券)和不动产(如房屋、车辆、收藏品等)所获得的收入。

包括出让财产使用权所获得的利息、租金、专利收入;财产营运所获得的红利收入、财产增值收益等。

让更多人拥有合法的私人财产,并切实保护好他们的私人财产权,继而对财产性收入采取不同的政策,促进社会财富的公平分配,让全民共享社会发展成果。

促进农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是农村居民获得更多财富的重要保障。

大力发展农村经济,加快农村居民的财富积累是缩小城乡居民财产性收入差距的一个主要渠道。

因此,为防止财产性收入产生一种“富者愈富,穷者愈穷”的马太效应,避免加剧社会的贫富差距,对待财产性收入,应有不同的政策安排。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