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课对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学案
新中国的成立和巩固及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

<新中国的成立和巩固及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复习学案
课程标准
●讲述开国大典,认识新中国成立的意义。
●认识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的正义性;了解土地改革运动。
●了解“一五计划”和“三大改造”,知道中国1956年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了解人民代表大会和政治协商会议制度,知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民主政治。
●通过民族区域自治制度,认识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的重要意
义。
●知道“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的失误,了解这一时期以王进喜、雷锋、
邓稼先、焦裕禄等为代表的广大干部群众艰苦奋斗的精神。
●了解“文化大革命”的严重危害及主要教训。
考点归纳
考点一: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
(一)筹备会:第一届中国人民会议:
1、时间,地点:年9月,在北平召开。
2、主要内容:
①会议通过了《》;(在当时起到了临时宪法的作用)
②选举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选举为中央人民政府主席;
③大会决定以为国旗,以《》为代国歌,以北平为首都并改名为北京,采用纪年。
④大会还决定在首都天安门广场建立一座。
(二)时间、标志: 1949年10月1日,。
(三)历史意义和影响:
A、孔繁森
B、焦裕禄
C、雷锋
D、王进喜。
高中历史专题3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专题小结与测评学案人民版必修2(2021年整理)

2018秋高中历史专题3 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专题小结与测评学案人民版必修2
编辑整理:
尊敬的读者朋友们:
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2018秋高中历史专题3 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专题小结与测评学案人民版必修2)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2018秋高中历史专题3 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专题小结与测评学案人民版必修2的全部内容。
专题3 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
[主题时空线索串联]
[自我校对]
A.三大改造
B.十一届三中全会
C.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D.多层次
[主题发展历程纵览]
一、曲折探索——20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实践
时期发展历程
社会主义制度和计划经济体制的确立(1949-1956年
底)1。
国民经济恢复-—奠基
1949-1952年,中华人民共和国仅用三年时间,完成了国民经济的恢复工作,为国家开展有计划的经济建设创造了条件
2.“一五”计划—-建设
(1)特点:发展生产力与改造生产关系相结合,优先发展重工业
(2)成果:初步建立了独立的工业体系,初步形成了合理的工业布局3。
社会主义三大改造--确立
(1)性质:生产资料私有制变为社会主义公有制。
【优质】九年级历史下册《对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教学案

第2课对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新授课)【理论支持】把教学方法的一般原则和历史知识的具体特点相结合,是探索历史教学规律和研究历史教学方法的出发点。
由此可见,历史专业知识、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理论知识,以及教育学和心理学知识,都是一个历史教师要很好地完成任务所必须具备的条件。
抓好历史教学的标准是,使学生对所学的史事不但记得住,而且能从现象看到本质,从观念上升到概念,进而能够分析判断;同时培养学生的品德、意志,使学生牢固地树立科学的世界观。
本着这样的理念,运用瑞士儿童心理学家皮亚杰为代表的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教学必须要让学生主动地去学,而不是被动地接受。
学生的知识是通过理解得来的,而不是教师灌输得到的,需要利用必要的信息,通过意义的建构而获得新知识的。
基于这样的理论支持,《对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教案设计,力争做到以学生为中心,强调学生对知识的主动探索、主动发现和对所学知识在原有经验基础上的意义生成。
【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了解新经济政策、苏联的成立、苏联的工业化和农业集体化、斯大林模式等基础知识。
2、过程与方法引导学生本着“一切从实际出发”的精神,客观地叙述苏联建设社会主义的历程,同时实事求是地总结其成就与失误。
3、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认识苏联对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具有开创性、艰巨性、曲折性、复杂性,它不仅对苏联历史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而且影响了其他国家的社会主义建设。
认真总结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教训,既有历史意义又有现实意义。
【教学重难点】重点:①新经济政策②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成就。
难点:新经济政策和斯大林模式的弊端。
【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设计】课前延伸一、列宁对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预习思考题及答案:1、以学习小组为单位,在查阅搜集有关材料的基础上,讨论苏俄建设社会主义道路上在经济上和政治上分别采取的什么重大举措?新经济政策的实施是布尔什维克党在建设社会主义道路上在经济上采取的重大举措,苏联的成立则是党在政治上采取的重大举措。
第2课对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

九年级下册第2课对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孙香玉学习目标:1.掌握列宁实施的新经济政策,苏联成立的时间,加盟国,两个五年计划的时间、重点、作用,斯大林进行社会主义建设的成就,1936年新宪法的内容,斯大林模式。
2.了解苏联政治经济体制存在的严重弊端。
学习重点新经济政策,苏联的工业化和农业集体化学习难点对斯大林模式的理解。
教材分析重点:1、新经济政策2苏联的工业化和农业集体化。
难点:正确评价斯大林模式:可以采用分析对比的方法,结合改革开放前我国政治经济体制的状况加以说明。
使学生认识,随着社会主义的发展,必须对这种高度集中的经济政治体制进行彻底改革。
教学方法:以讲述为主,辅以谈话法和课堂讨论。
预习学案1.国内战争结束后,苏俄进入_________________时期。
苏维埃政权面临的首要任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在________的领导下,1921年,苏俄开始实施___________,允许_______并存,大力发展____________________,促进国民经济的恢复和发展。
3.__________年底,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成立,简称“___________”。
当时加入苏联的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
后来,苏联扩大到______个加盟共和国。
4.________年,苏联先后完成了第一、第二个五年计划,重点发展____________。
这两个五年计划完成后,苏联由传统的________国变成强盛的__________国,国防力量也大为加强。
同时,苏联加快了实现____________________的步伐。
5.苏联在_________年通过新宪法,宣布苏联是“______________国家”。
_____________的制定,标志着苏联高度集中的经济政治体制的形成。
2020-2021学年度山东省东平县实验中学八年级历史复习学案

〔时间:_主要矛盾:主要任务:、意义: 「表现: I 探索失误原因: V ®- 标志: 后果:J 教训: 良好开端 ①._和 .②—八年级历史复习学案八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编写: 班级: _________ 姓名:一、【知识清单*基础梳理】知识梳理:目的:为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起止时间: __________________ 年—— ________________ 年。
基本任务:集中力量发展 __________________ ,建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相应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相应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成就:工业:① ②③ 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交通运输: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意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实质: _______________意义: _______________、缺点: _______________第一严宪法 「时间: _______ 名称: _______ 性质: _______ 、地位: _______C 起止时间:— 部门: _______r 农业:_手工业:资本主义方式 O 会议:年。
O 创举:盧点填充:(在基础梳理后,看看掌握情况吧!)1.我国第一个五年计划起止时间从_____ 年到______ 年:目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一五的基本任务是集中主要力发展 ________ ,建立_________ 和_________ 的初步基础相应地发展________ 、_________ 、__________ 和_________ 相应地培养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计划工业建设成就:1953年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等三大工程建成投产:1956年中国第一个生产载重汽车的工厂_______________ 生产出第一辆汽车:中国第一个飞机制造厂试制成功_____________ :中国第一个制造机床的的工厂________________ 建成投产。
高中历史必修上 (学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开辟与发展

(3)1993年4月,海协会会长与海基会董事长在新加坡举行会谈。“汪辜会谈”标志着两岸关系发展迈出了重要一步。
(4)2005年3月,十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通过《反分裂国家法》,表现了反对明确提出了大陆可用“非和平手段”处理台湾问题的底线。和遏制“台独”分裂势力分裂国家、维护国家统一与领土完整的坚强决心。
3.稳步推进:进入21世纪,改革开放向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稳步推进,国民经济迈上新台阶。到2010年,成为仅次于美国的第二大经济体。
三、“一国两制”与祖国统一大业
1.“一国两制”构想
(1)提出:20世纪80年代初,邓小平提出。
(2)内涵:在一个中国前提下,国家主体坚持社会主义制度,香港、澳门、台湾保持原有的资本主义制度长期不变。
(5)2015年11月7日,两岸领导人习近平和马英九在新加坡会面,这是1949年以来两岸领导人的首次会面,翻开了两岸关系历史性一页。
阅读教材:想一想
1.阅读教材P171“思考点”: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一招。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提示: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中国在农村和城市进行经济体制改革,逐步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同时对外开放,建立了全方位的对外开放格局,推动了中国社会发展,到2010年,中国经济总量跃居世界第二位。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开辟与发展
【学习目标】
1.认识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和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历史意义。
2.认识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在各个领域取得的成就、综合国力及国际影响力的不断提高。
3.认识“一国两制”对实现祖国完全统一的重大意义。
第一单元 苏联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学案

第一课《俄国十月革命》学习目标:●了解俄国十月革命发生的原因,经过和历史意义。
●懂得无产阶级革命是俄国历史发展的选择,掌握历史发展的客观规律,培养形成科学的社会主义观。
●学习列宁的革命首创精神,认识领袖人物在推动历史前进中的重要作用。
学习重点:俄国十月革命发生的历史原因及历史意义。
学习难点:如何理解二月革命后出现的两个政权并存的局面。
学习过程:一、自主学习(我的课堂,我的舞台)1、阅读教材P2内容,概括出十月革命爆发的原因(对比两个政权)2、在教材上标出俄国十月革命的开始时间、地点、领导人、第一个苏维埃政权。
3、分条记住苏维埃政府巩固政权所采取的措施。
4、能结合俄国十月革命的原因及结果,理解分析俄国十月革命的历史意义。
1._______年3月,俄国爆发了“__________”,推翻了_______________统治。
之后,俄国建立了_______________临时政府,它与革命中建立的____________________ 同时存在,_______________掌握着主要权力。
2._______年___ 月,布尔什维克党确定了___________ 的方针。
____月___日晚,列宁秘密来到__________的起义总指挥部——______________,领导起义。
____月___日,起义取得胜利。
3.彼得格勒武装起义胜利后,俄国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工人士兵苏维埃政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当选为主席。
4.苏维埃政府颁布《_______________》,没收地主和寺院的土地,分配给______耕种。
5.1918年3月,苏维埃俄国首都从______________迁到____________。
6. 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获得胜利的___________革命。
世界上第一个___________国家由此诞生。
它沉重打击了_____________的统治,推动了___________________的发展,鼓舞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人民的解放斗争。
第2单元 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 学案

第2单元 《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 复习学案班级 姓名 小组 评价一、自主复习(20分钟)★要求:1.2分钟仔细阅读并填充完整“线索图解”,理解体会本单元重大事件之间的内在联系并内化于心;2. 15分钟紧扣课本,疯狂记忆“主题问题”, 5分钟对桌互相检查并纠错;3.1分钟将复习中存在的疑惑写在横线上(要求:言简意赅,明确清晰,书写规范)。
(一)线索图解 2分钟(二)主题问题 20分钟1.第一个五年计划的超额完成是中国工业化开始起步的标志。
回答: ⑴第一个五年计划是在怎样的背景下编制的? ⑵★第一个五年计划的目的、时间? ⑶★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基本任务?⑷★第一个五年计划的主要成就?(工业和交通运输业、工业基地)⑸★第一个五年计划完成的意义?2. 宪法是我国的根本大法,1954年宪法确立了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回答: ⑴这部宪法是什么机构颁布的?它的颁布取代了此前起临时宪法作用的哪一文件? ⑵共和国第一部宪法的基本内容有哪些?⑶★共和国第一部宪法的颁布有什么历史意义?3.三大改造的实质是我国变生产资料私有制为社会主义公有制的深刻社会变革。
请回答: (1)请完成三大改造的表格。
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其中:①国家为什么要对农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②三大改造中的创举是什么?有什么历史意义?(2)三大改造的基本任务是什么?(3)★三大改造完成于何时?有什么历史意义?(4)三大改造中存在哪些问题?4.三大改造完成后,我国进入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时期,这一时期是以曲折失误为代价取得了重大成就。
请回答;(1)★中共八大召开的时间、主要内容及意义是什么?(2)★这一时期我国在社会主义道路探索中出现了哪些失误?其中:①★为什么会出现这些失误?这些失误的主要标志有哪些?②★如何评价1958年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③“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造成了怎样的危害?为此,党采取了什么措施?取得怎样的成果?④你认为“文化大革命”发动的原因有哪些?起止时间及标志是什么?领导机构是什么?⑤“文化大革命”是一场灾难。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2课对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学案
学习目标
1、知识目标:了解新经济政策、苏联的成立、苏联的工业化和农业集体化、斯大林模式
等基础知识。
2、能力目标:本着“一切从实际出发”的精神,客观认识苏联建设社会主义的历程,同时
实事求是地其成就与失误。
C、颁布新宪法
D、建立高度集中的经济政治体制
4、列宁逝世后,苏联人民确立了实行社会主义工业化和农业集体化经济建设路线的是()
A、赫鲁晓夫
B、斯大林
C、斯达汉诺夫
D、勃列日涅夫
5、标志着苏联高度集中的经济政治体制形成的是()
A、苏联的成立
B、两个五年计划的完成
C、农业集体化的实现
D、新宪法的制定
6、斯大林模式的严重弊端留给我们许多教训,以下说法不正确的是()
A、农、轻、重的比例要协调发展
B、要切实保护农民的利益
B、要提高经济效益,降低资源的消耗 D、社会主义经济只能是计划经济
7、列宁对党内的同志说:“我们在夺取政权后就知道,不存在将资本主义制度具体改造成
社会主义的现成办法。
我不知道哪位社会主义者处理过这些问题。
我们必须根据实验作出判断。
”列宁进行的比较成功的“实验”是()
A、发动彼得格勒武装起义
B、实施新经济政策
C、实行工业化和农业集体化
D、建立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