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八年级物理下册期中试卷及答案
2017-2018学年第二学期八年级(下)期中物理试卷(有答案含解析)

2017-2018学年第二学期八年级(下)期中物理试卷一、填空题(共20分,每空1分)1.如图所示,实验室常用的弹簧测力计是由弹簧、秤钩和刻度盘组成的。
观察测力计可知,其分度值是N,测量读数时视线应与刻度盘。
2.甲、乙两台机器的功率之比为3:2,它们做同样多的功所需的时间之比为;在相同的时间内,甲、乙两台机器所做功之比为。
3.某小组在探究物体的“浮沉条件”时,将一个质量为100g的物体完全浸入装满水的桶中,溢出200g水。
则物体受到的浮力是N,松手后,这个物体将在水中(选填“上浮”“下沉”或“悬浮”)。
(g 取10N/kg)4.斜面长5m,高1m,把重为5000N的物体匀速地推向斜面顶端,若斜面是光滑的,则推力为N;如果斜面不光滑,所用推力为1250N,则斜面的机械效率为,摩擦力为N。
5.生活处处有物理。
以汽车为例:(1)大型汽车有许多车轮、且车轮较宽,这是为了减小汽车对路面的;(2)有些汽车尾部有“导流板”(形状是上平下凸,如图),高速行驶时,气流对导流板上表面的压强对导流板下表面的压强(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使汽车行驶平稳。
6.一个质量为140g、体积为1.8×10﹣4m3的物体,用手将其浸没在水中时,物体受到的浮力为N,松手后物体将(填:“上浮”、“下沉”或“悬浮”)。
7.某同学利用一只弹簧测力计和装有适量水的杯子,测出了一个小石块的密度。
测量过程中,测出小石块的重力为G,再将小石块浸没在水中,用弹簧测力计测出石块受到的拉力为F1,水的密度用ρ表示。
则小石块在水中受到的浮力F浮=,小石块的密度ρ石。
(用已知字母表示)8.空降兵从3000m高空降落的过程中,以降落伞为参照物,空降兵是(选填“运动”或“静止”)的;他受到的大气压将会逐渐(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9.自行车是人们常见的交通工具,“五一”放假期间,小华随外公一同骑自行车去郊游(如图),中途休息时。
2016_2017学年八年级物理下学期期中试题及答案

2016-2017学年八年级物理下学期期中试题考试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1-9小题为单选题每题2分,10-13小题为多选题每题3分,共30分,多选题.错选不得分,漏选得1分,g=10N/kg)1.下列选项,不是利用连通器原理的是( )2.足球运动员把足球踢向空中,若不计空气阻力,则如下图所示是足球在空中飞行的受力图,其中正确的是(G表示重力,F表示脚对球的作用力)( )3.当猴子倒挂树枝上静止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树枝对猴子的拉力和猴子所受的重力是一对平衡力B.猴子对树枝的拉力和猴子所受的重力是一对平衡力C.猴子对树枝的拉力和树枝对猴子的拉力是一对平衡力D.猴子所受的重力和树枝所受的重力是一对平衡力4.如图所示,两个形状、大小、材料完全相同的实心物体1和2,放在水平桌面上,它们对桌面产生的压力F或压强p的大小关系正确的是()A.F1=F2 B.F1>F2 C.p1=p2 D.p1>p25.如果你用绳子拴住一个小球使它在光滑的水平面上做圆周运动,当绳子突然断裂后,小球将:()A.保持原来的圆周运动 B.保持断绳时的速度做匀速直线运动C.小球运动速度减小,但保持直线 D.以上三种情况都有可能6.某同学用一校零后的弹簧测力计测量拉力时,误将物体挂在了拉环上,当指针静止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是5.0 N,则该物重( )A.一定等于5.0 N B.一定大于5.0 NC.一定小于5.0 N D.一定不小于5.0 N7.如图所示,底面积相同的不同容器中装有同种液体,且深度相同,则容器中液体对容器底压强最大的,是()甲 乙 丙 丁hA.甲B.乙C.丙D.一样大8.站在地面上的小明想让自己对地面的压强变为最小,他应该:( )A .抬起一只脚B .走动C .坐在地面上D .平躺在地面上,9.磁悬浮列车是利用强磁场将列车微微托起,使其“浮”在轨道上方,从而可以高速行驶,其可以高速行驶的原因是( )A.减小了列车的惯性B.减小了列车的重力C.减小了列车受到的空气阻力D.减小了列车与轨道间的摩擦10.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百米运动员冲刺后,由于惯性不会立即停下来B.跳远运动员助跑起跳,是为了增大惯性C.踢出去的足球在地上越滚越慢,说明物体的运动需要力来维持D.抛出去的实心球会在空中运动一段时间才落回原地,是因为实心球有惯性且受重力11.下列物体在运动过程中,运动状态,发生改变的是 ( )A .篮球从篮筐中落下B .火箭发射升空C .月球绕地球转动D .火车在平直铁轨上匀速行驶 12.骑自行车是一项很好的锻炼活动,如图所示.下列有关自行车及骑自行车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A .骑自行车水平匀速行驶时人对车的压力和车对人的支持力是一对平衡力B .自行车的轮胎上刻有较深的花纹是为了增大摩擦C .停止蹬车,车还能继续向前运动,是因为车受到惯性力的作用。
人教版2017-2018学年八年级(下)期中物理试卷(含答案解析)

2017-2018学年八年级(下)期中物理试卷一、填空题1.学习物理学是以和作为基本方法.2.经典力学和实验物理学的先驱伽俐略率先用观察天空,由此得到的关于天体远行的结果有力地支持了哥白尼的说.3.地球自转一周的时间大约是小时,地球绕太阳公转一周约天.4.填写适当的单位或数据:(1)一栋楼房高16;(2)一个人高16;(3)2h=s;(4)骑自行车的速度约为5.5.“看山恰是走来迎,仔细看山山不动,是船行”,这句话涉及的物理知识是,“轻舟已过万重山”,这是以为参照物.6.在变速运动中,也可以用这个公式求速度,这时求出的速度表示物体通过路程S中的,在日常生活中最为多见的是变速度运动,因而日常所说的速度多数情况下指的是.7.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的方法有多种:(1)比较通过相同路程所用时间的多少(2)比较单位时间内通过路程的多少,那么:①物理学中通常采取上述的第种方法.②在百米赛跑时,认为跑在前面的运动员跑得快,这是采用了上述的第种方法.8.航天飞机在太空与宇宙空间站对接时,两者在空中飞行的速度大小和方向必须,此时两物体间彼此处于相对状态.9.在物理学中对声音特征的描述有“音调”“响度”“音色”这些词,请在下列各小题中选填此词.(1)“震耳欲聋”说明声音的大;(2)“悦耳动听”说明声音的好;(3)“脆如银铃”说明声音的高.10.同学们都知道龟兔赛跑的故事,比赛开始后,我们通过比较认为跑在前面的兔子运动得快.由于兔子中途睡了一觉.我们通过比较,判定最先到达终点的乌龟跑得快.物理学中,用表示物体运动快慢的程度.11.锣发声时,用手按住锣面使停止,锣不再发声.登上月球的宇航员们若不使用无线电装置,即使相距很近也无法交谈,这是由于不能传声.12.减弱噪声的途径有三条,可以在处减弱;如在汽车排气管上加消声器.可以在过程减弱,如在路旁种植树木;可以在处减弱,如戴耳塞.13.请用连线将下列物理家与其对应的成就连接起来.14.“万里长城”是中华民族的骄傲,它的全长是6.7×106()A.mm B.cm C.dm D.m15.小海在用分度值是毫米的刻度尺测同一本书的长度,测量的结果如下,其中记录正确的是()A.185.49mm B.185.5mm C.185mm D.185.501mm16.月亮在云中穿行所选的参照物是()A.月亮 B.云C.地球 D.太阳17.下列运动不属于机械运动的是()A.火车减速进站 B.冰熔化成水C.划破夜空的流星D.骑自行车上学18.有一人坐在青岛开往上海的轮船上,在快到上海时说:”上海终于来到我的身旁”他说这句话所选择的参照物是()A.上海 B.青岛C.另一艘和该轮交会货船 D.他坐的轮船19.测量一物体的长度,三次的结果是6.34cm、6.38cm、6.35cm,则物体的长度应记为()A.6.35cm B.6.36cm C.6.37cm D.6.375cm20.妈妈买碗时常把两只碗碰一碰,听听发出的声音.她判断碗的好坏时主要的根据是声音的()A.音调 B.响度 C.音色 D.音量21.医生给病人检查时使用听诊器,是为了()A.减小声音的分散,增大响度 B.保持声音的频率C.保持声音的音调D.保持声音的音色22.下列现象中没有次声波产生的是()A.地震 B.火山喷发 C.台风 D.狗叫声23.扩音机的作用,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改变音调 B.改变音色 C.改变响度 D.改变频率24.如图所表示的意思是()A.鼓乐队不能进入B.禁止鸣笛,保持安静C.请鸣喇叭 D.乐器商店的标志25.某物体在前一半运动时间内的速度是20m/s,后一半运动时间内的速度是30m/s,则物体在整个运动过程中的平均速度为()A.10 m/s B.24m/s C.25 m/s D.30 m/s26.关于匀速直线运动的速度,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速度跟路程成正比B.速度跟时间成反比C.路程跟时间成正比D.速度跟路程成正比,跟时间成反比27.同学们知道,地球周围的物体均受到地球引力的作用,必须克服地球的引力才能飞出地球.伟大的物理学家牛顿告诉我们:如果人造地球卫星以7.9km/s的速度沿水平方向抛出,就能环绕运转,这个速度就叫第一宇宙速度;如果人造地球卫星的速度达到11.2km/s就能克服地球的引力而绕太阳运行,这个速度叫第二宇宙速度;如果人造地球卫星的速度达到16.7km/s,它就能飞离开太阳系,到达其他恒星去,这个速度称为第三宇宙速度.(1)物体环绕地球速度叫速度,大小为km/s.(2)物体环绕太阳速度叫速度,大小为km/s.(3)物体能飞离太阳的速度叫速度,大小为km/s.四、实验题28.在测量长度的过程中,常用的测量工具是,长度的国际单位是.29.请你读出图中所示的各测量工具的示数(1)图1铅笔长度的测量值是cm;(2)图2木块的长度是cm.30.单位换算:75μm=nm;54km/h=m/s;20m/s=km/h.31.某班同学在用皮尺和秒表测平均速度时,四位计时员记录了王军同学跑步到10m、20m、处的平均速度为m/s从10m处到20m处的平均速度为m/s.从20m处到40m处的平均速度为m/s.全程的平均速度为m/s.32.雷电离我们有多远?写出雷雨天进行测量时:(1)需要的测量工具:.(2)测量步骤:.(3)计算公式:.33.请设计两个方案测量碗口周长的方法:方案一:.方案二:.五、计算题34.某校学生乘坐汽车到海边浏览,路上共用了1.5h,车在最初的半小时行驶了15km,中间的半小时行驶了20km最后的半小时行驶了10km,求汽车在这1.5h内的平均速度.35.一架飞机在1000m高空以200m/s的速度水平匀速飞行,当它从头顶经过后,问人听到飞机发出的声音时,飞机飞出多远?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填空题1.学习物理学是以观察和实验作为基本方法.【考点】物理常识.【分析】学常的基本研究方是观察和实验.观察法是法的基础,实验法是在人为控研究对的条进行的观察.【解答】解:观察法和实验法是人们研究物理学的基本方法.观察法是在自然状态下,研究者按照一定的目的和计划,用自己的感官外加辅助工具,对客观事物进行系统的感知、考察和描述,以发现和验证科学结论.在科学探究过程中,有些问题单凭观察是难以得出结论的.这时就需要通过实验来探究.实验当然也离不开观察,但与单纯的观察不同的是,实验是在人为控制研究对象的条件下进行的观察.实验法是利用特定的器具和材料,通过有目的、有步骤的实验操作和观察、记录分析,发现或验证科学结论.故答案为:观察;实验.2.经典力学和实验物理学的先驱伽俐略率先用望远镜观察天空,由此得到的关于天体远行的结果有力地支持了哥白尼的日心说.【考点】人类探究太阳系及宇宙的历程.【分析】知道物理学家的名字并且知道物理学家的贡献.本题根据对伽利略和哥白尼贡献分析即可.【解答】解:经典力学和实验物理学的先驱伽利略率先用望远镜观察天空,由此得到的关于天体运行的结果有力地支持了哥白尼的日心说.故答案为:望远镜;日心.3.地球自转一周的时间大约是24小时,地球绕太阳公转一周约365天.【考点】时间的估测.【分析】根据对地球自转和公转周期的掌握作答.【解答】解:地球自转一周,是一天,接近24h;地球绕太阳公转一周是一年,大约365天.故答案为:24;365.4.填写适当的单位或数据:(1)一栋楼房高16m;(2)一个人高16dm;(3)2h=7200s;(4)骑自行车的速度约为5m/s.【考点】物理量的单位及单位换算.【分析】①根据对生活中常见物体长度、速度的估测,填上符合实际的单位.②1h=3600s.【解答】解:(1)一层楼高度在3m左右,一栋楼房一般有5层,高度在16m左右;(2)一般成年人的身高在1.6m=16dm左右;(3)因为1h=3600s,所以2h=2×3600s=7200s;(4)骑自行车的速度一般在18km/h=18×m/s=5m/s.故答案为:(1)m;(2)dm;(3)7200;(4)m/s.5.“看山恰是走来迎,仔细看山山不动,是船行”,这句话涉及的物理知识是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轻舟已过万重山”,这是以山为参照物.【考点】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参照物及其选择.【分析】(1)研究同一物体的运动状态,如果选择不同的参照物,得出的结论可以不同,但都是正确的结论.这就是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2)在研究物体运动时,要选择参照的标准,即参照物,物体的位置相对于参照物发生变化,则运动,不发生变化,则静止.【解答】解:以船为参照物,山和船之间的位置发生了变化,山是运动的,所以“看山恰似走来迎”;以地面为参照物,山和地面之间的相对位置没有发生改变,所以“山不动”.以山为参照物,船与山之间的位置发生了变化,船是运动的,所以“是船行”.综上分析可知,一个物体的运动状态的确定,关键取决于所选取的参照物.所选取的参照物不同,得到的结论也不一定相同.这就是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轻舟已过万重山”,诗人说舟是运动的,它相对于山物体来说位置发生了变化,因此是选择山来作为参照物的.故答案为: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山.6.在变速运动中,也可以用v=这个公式求速度,这时求出的速度表示物体通过路程S中的平均速度,在日常生活中最为多见的是变速度运动,因而日常所说的速度多数情况下指的是平均速度.【考点】变速运动与平均速度.【分析】平均速度是指一段时间内的路程和这段时间的比值,用公式v=来计算.【解答】解:在变速运动中,也可以用v=这个公式求速度,这时求出的速度表示物体通过路程S中的平均速度,在日常生活中最为多见的是变速度运动,因而日常所说的速度多数情况下指的是平均速度.故答案为:v=;平均速度;平均速度.7.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的方法有多种:(1)比较通过相同路程所用时间的多少(2)比较单位时间内通过路程的多少,那么:①物理学中通常采取上述的第(2)种方法.②在百米赛跑时,认为跑在前面的运动员跑得快,这是采用了上述的第(2)种方法.【考点】运动快慢的比较.【分析】①根据物理学中运用速度即比较单位时间内通过路程的多少比较物体运动的快慢分析.②了解百米赛跑时观众比较运动快慢的方法:相同时间比路程.裁判员的比较方法是:相同的路程比时间.【解答】解:①物理学中运用速度即比较单位时间内通过路程的多少比较物体运动的快慢,即方法(2);②在时间相同的情况下,观众认为跑在前面跑的快,即相同的时间比路程,即方法(2).故答案为:(2);(2).8.航天飞机在太空与宇宙空间站对接时,两者在空中飞行的速度大小和方向必须相同,此时两物体间彼此处于相对静止状态.【考点】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分析】要解答本题需掌握:相对静止的两物体必须是速度大小和方向都相同.【解答】解:航天飞机和宇宙空间站对接时,必须是相对静止,才容易对接,所以两者在空中飞行的速度大小和方向必须相同,即处于相对静止状态.故答案为:相同,静止.9.在物理学中对声音特征的描述有“音调”“响度”“音色”这些词,请在下列各小题中选填此词.(1)“震耳欲聋”说明声音的响度大;(2)“悦耳动听”说明声音的音色好;(3)“脆如银铃”说明声音的音调高.【考点】音调、响度与音色的区分.【分析】声音的三个特征:音调、响度和音色.音调指声音的高低;响度指声音的大小;音色指声音的音质好坏.【解答】解:(1)“震耳欲聋”说明声音比较大,指声音的响度大.(2)“悦耳动听”说明声音音质比较好,指声音的音色.(3)“脆如银铃”说明声音如银铃般清脆,指声音比较高,指声音的音调高.故答案为:响度;音色;音调.10.同学们都知道龟兔赛跑的故事,比赛开始后,我们通过比较在时间相同的情况下运动路程的长短认为跑在前面的兔子运动得快.由于兔子中途睡了一觉.我们通过比较在路程相同的情况下运动时间的长短,判定最先到达终点的乌龟跑得快.物理学中,用(平均)速度表示物体运动快慢的程度.【考点】运动快慢的比较.【分析】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的基本方法有两种:(1)在时间相同的情况下比较运动路程的长短,路程长的运动的快;(2)在路程相同的情况下比较运动时间的长短,运动时间短的运动的快.【解答】解:比赛开始后,“观众”通过比较在时间相同的情况下比较运动路程的长短,判断跑在前面的兔子运动快.“裁判员”通过比较在路程相同的情况下比较所用时间的长短,判定最先到达终点的乌龟运动得快.物理学中用(平均)速度表示运动快慢的程度.故答案为:在时间相同的情况下运动路程的长短;在路程相同的情况下运动时间的长短;(平均)速度.11.锣发声时,用手按住锣面使振动停止,锣不再发声.登上月球的宇航员们若不使用无线电装置,即使相距很近也无法交谈,这是由于真空不能传声.【考点】声音的产生;声音的传播条件.【分析】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振动停止发声停止;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声.【解答】解:锣发声时,锣面振动,当用手按住锣面时,锣面停止振动,所以不再发声.月球上没有空气,宇航员处在真空中,真空不能传声.所以登上月球的宇航员们若不使用无线电装置,即使相距很近也无法交谈.故答案为:振动、真空.12.减弱噪声的途径有三条,可以在声源处减弱;如在汽车排气管上加消声器.可以在传播过程减弱,如在路旁种植树木;可以在人耳处减弱,如戴耳塞.【考点】防治噪声的途径.【分析】防治噪声污染可以从噪声的产生、噪声的传播及噪声的接收这三个环节进行防治.【解答】解:在汽车排气管上加消声器,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在路旁种植树木,是在噪声的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戴上耳塞是在人耳处减弱噪声.故答案为:声源;传播;人耳.13.请用连线将下列物理家与其对应的成就连接起来.【考点】人类探究太阳系及宇宙的历程.【分析】根据五位科学家的主要突出贡献来选择.【解答】解:(1)爱因斯坦,提出“相对论”;(2)哥白尼,提出了“日心说”(3)牛顿,以其名字命名的运动三大定律;(4)伽利略,不仅从逻辑上驳斥亚里士多德的落体观点,而且在比萨斜塔上亲自实验,证明自己观点的正确;(5)玛丽•居里,发现并命名新元素“钋”和“镭”.故答案为:二、选择题14.“万里长城”是中华民族的骄傲,它的全长是6.7×106()A.mm B.cm C.dm D.m【考点】长度的估测.【分析】此题考查对生活中常见物体长度的估测,结合对生活的了解和对长度单位及其进率的认识,找出符合实际的选项.【解答】解:“万里长城”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是中华民族的骄傲,全长6700km=6.7×106m=6.7×109mm=6.7×108cm=6.7×107dm.故选D.15.小海在用分度值是毫米的刻度尺测同一本书的长度,测量的结果如下,其中记录正确的是()A.185.49mm B.185.5mm C.185mm D.185.501mm【考点】长度的测量.【分析】同一把刻度尺准确程度一定,分别分析每个测量结果对应的刻度尺的分度值,确定符合题意的选项.【解答】解:A、对于“185.49mm”,“4”对应的分度值为0.1mm,A错误,不符合题意;B、对于“185.5mm”,倒数第二个“5”对应的分度值为1mm,B正确,符合题意;C、对于“185mm”,“8”对应的分度值为1cm,C错误,不符合题意;D、对于“185.501m”,“0”对应的分度值为0.01mm,D错误,不符合题意.故选B.16.月亮在云中穿行所选的参照物是()A.月亮 B.云C.地球 D.太阳【考点】参照物及其选择.【分析】判断物体运动状态之前,必须选择参照物.如果物体和参照物之间的位置发生了改变,则称物体是运动的;如果物体和参照物之间的位置没有发生改变,则称物体是静止的.【解答】解:月亮在云中“穿行”,说明月亮是运动的,它和参照物之间发生了位置的改变,则可以将云选择为参照物.故选B.17.下列运动不属于机械运动的是()A.火车减速进站 B.冰熔化成水C.划破夜空的流星D.骑自行车上学【考点】机械运动.【分析】运动是大家所熟悉的现象之一,我们在生活中已积累了大量与运动有关的感性认识.但物体的运动有多种形式,而机械运动就是宇宙间最普遍的运动形式之一.在物理学中,把物体位置的变化叫做机械运动.【解答】解:选项A、C、D中都存在物体位置之间的变化,所以都属于机械运动;B、冰熔化成水是物体状态的变化,不存在位置的变化,不属于机械运动.故选B.18.有一人坐在青岛开往上海的轮船上,在快到上海时说:”上海终于来到我的身旁”他说这句话所选择的参照物是()A.上海 B.青岛C.另一艘和该轮交会货船 D.他坐的轮船【考点】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分析】选择不同的参照物,物体的运动状态会有不同,但关键是要看物体相对于参照物的位置是否发生了改变.【解答】解:“上海终于来到我的身旁”,这句话描述的含义是说“上海在运动”,据此我们再来逐一分析每一选项.A、上海不能相对于自己运动,所以错误;B、上海与青岛之间的相对位置也不会发生变化,所以错误;C、如果另一艘船与该船交会,上海相对于另一艘船应该是远离,而不是“来到身旁”,所以错误;D、以他坐的轮船为参照物,上海与他的相对位置在靠近,所以符合“上海终于来到我的身旁”的说法,所以正确.故选D.19.测量一物体的长度,三次的结果是6.34cm、6.38cm、6.35cm,则物体的长度应记为()A.6.35cm B.6.36cm C.6.37cm D.6.375cm【考点】长度的测量.【分析】为减小误差,应多次测量求平均值,把平均值作为被测物体的长度.【解答】解:被测物体的长度为≈6.36cm,故B正确.故选B.20.妈妈买碗时常把两只碗碰一碰,听听发出的声音.她判断碗的好坏时主要的根据是声音的()A.音调 B.响度 C.音色 D.音量【考点】音色.【分析】“听声辨人”、“听声辨物”靠的都是音色,可据此进行解答.【解答】解:通过听两个瓷碗发出的声音来判断瓷碗的好坏,主要靠的是它们的音色不同;故选C.21.医生给病人检查时使用听诊器,是为了()A.减小声音的分散,增大响度 B.保持声音的频率C.保持声音的音调D.保持声音的音色【考点】音调、响度与音色的区分.【分析】物理学中把人耳能感觉到的声音的强弱称为响度,声音越强,听到的越清楚.【解答】解:听诊器是利用声音在管内空气中集中传播,减小声音的分散,提高声音的响度,从而可以听到更清楚的声音,然后根据经验判断是否有病症;听诊器不是为了保持声音的频率、音调和音色.故选A.22.下列现象中没有次声波产生的是()A.地震 B.火山喷发 C.台风 D.狗叫声【考点】超声波与次声波.【分析】频率低于20Hz的声波是次声波,其具有很强的破坏性,人耳听不到.【解答】解:地震、火山喷发和台风都可以发出声音的频率比较低,都是次声波;而狗叫声人耳能听到,属于可听声,不是次声波.故选D.23.扩音机的作用,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改变音调 B.改变音色 C.改变响度 D.改变频率【考点】响度.【分析】响度是指声音的强弱,响度的大小和声音的振幅有关.音量大小的调节,就是改变声音的响度.【解答】解:使用扩音机的目的是为了增大声音,使我们听得更加清楚,所以扩音机增大了声音的响度;故选C.24.如图所表示的意思是()A.鼓乐队不能进入B.禁止鸣笛,保持安静C.请鸣喇叭 D.乐器商店的标志【考点】防治噪声的途径.【分析】交通指示标志包含了很多的物理知识.如限速限载包含了惯性和压强的知识,禁止鸣笛包含了声学的知识等等.【解答】解:图中所示的标志是禁止鸣笛的标志.故选B.25.某物体在前一半运动时间内的速度是20m/s,后一半运动时间内的速度是30m/s,则物体在整个运动过程中的平均速度为()A.10 m/s B.24m/s C.25 m/s D.30 m/s【考点】变速运动与平均速度.【分析】设总时间为t,根据v=的变形公式s=vt求出物体在前一半时间内通过的路程s1,后一半时间内通过的路程s2,进而求出总路程为s,利用v=算出物体在整个过程中的平均速度.【解答】解:设整个过程所用的总时间为t,则前、后一半时间t1=t2=,由v=得:前一半时间通过的路程:s1=v1t1=v1×=v1t,后一半时间行驶的路程:s2=v2t2=v2×=v2t,跳伞运动员通过的总路程:s=s1+s2=v1t+v2t=t(v1+v2)则全程平均速度:v===(v1+v2)=×(20m/s+30m/s)=25m/s.故选C.26.关于匀速直线运动的速度,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速度跟路程成正比B.速度跟时间成反比C.路程跟时间成正比D.速度跟路程成正比,跟时间成反比【考点】匀速直线运动.【分析】(1)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速度保持不变,速度大小跟物体运动的距离和时间都没有关系.(2)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速度保持不变,物体运动路程和时间成正比.【解答】解:A、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速度保持不变,速度跟路程无关,不符合题意;B、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速度保持不变,速度跟时间无关,不符合题意;C、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速度保持不变,物体运动路程和时间成正比,符合题意;D、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速度保持不变,速度大小跟物体运动的距离和时间都没有关系,不符合题意.故选C.三、阅读题27.同学们知道,地球周围的物体均受到地球引力的作用,必须克服地球的引力才能飞出地球.伟大的物理学家牛顿告诉我们:如果人造地球卫星以7.9km/s的速度沿水平方向抛出,就能环绕运转,这个速度就叫第一宇宙速度;如果人造地球卫星的速度达到11.2km/s就能克服地球的引力而绕太阳运行,这个速度叫第二宇宙速度;如果人造地球卫星的速度达到16.7km/s,它就能飞离开太阳系,到达其他恒星去,这个速度称为第三宇宙速度.(1)物体环绕地球速度叫第一宇宙速度,大小为7.9km/s.(2)物体环绕太阳速度叫第二宇宙速度,大小为11.2km/s.(3)物体能飞离太阳的速度叫第三宇宙速度,大小为16.7km/s.【考点】人类探究太阳系及宇宙的历程;速度与物体运动.【分析】阅读短文,据短文中的信息逐个判断即可解决.【解答】解:(1)据“如果人造地球卫星以7.9km/s的速度沿水平方向抛出,就能环绕运转,这个速度就叫第一宇宙速度”可知,物体环绕地球速度叫第一宇宙速度,大小为7.9km/s;(2)据“如果人造地球卫星的速度达到11.2km/s就能克服地球的引力而绕太阳运行,这个速度叫第二宇宙速度”可知,物体环绕太阳速度叫第二宇宙速度,大小为11.2km/s;(3)据“如果人造地球卫星的速度达到16.7km/s,它就能飞离开太阳系,到达其他恒星去,这个速度称为第三宇宙速度”可知,物体能飞离太阳的速度第三宇宙速度,大小为16.7km/s;故答案为:(1)第一宇宙;7.9;(2)第二宇宙;11.2;(3)第三宇宙;16.7.四、实验题28.在测量长度的过程中,常用的测量工具是刻度尺,长度的国际单位是米.【考点】长度的测量;时间的测量.【分析】测量长度的基本单位是刻度尺.在国际单位制中长度的基本单位是米.【解答】解:测量长度的基本工具是刻度尺,长度的国际单位是米,符号是m.故答案为:刻度尺;米.29.请你读出图中所示的各测量工具的示数(1)图1铅笔长度的测量值是 5.90cm;(2)图2木块的长度是 4.50cm.【考点】长度的测量.【分析】使用刻度尺时要明确其分度值﹣﹣相邻两刻度线表示的长度.起始端从0开始,读出末端刻度值,就是物体的长度;起始端没有从0刻度线开始的,要以某一刻度线为起点,读出末端刻度值,减去起始端所对刻度即为物体长度,注意刻度尺要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解答】解:由图知:两刻度尺上1cm之间有10个小格,所以一个小格代表的长度是0.1cm=1mm,即刻度尺的分度值为1mm;(1)图1中,铅笔左侧与0刻线对齐,右侧与5.90cm对齐,所以铅笔的长度为5.90cm.(2)图2中,木块左侧与2.00cm对齐,右侧与6.50cm对齐,所以木块的长度为L=6.50cm ﹣2.00cm=4.50cm.故答案为:(1)5.85;(2)4.50.30.单位换算:75μm=7.5×104nm;54km/h=15m/s;20m/s=72km/h.【考点】物理量的单位及单位换算.【分析】本题根据长度和速度的单位的进率进行换算.换算的步骤为:原来的数字、乘号、进率、后来的单位、最终结果.【解答】解:①∵1μm=103nm,∴75μm=75×103nm=7.5×104nm;。
2017-2018学年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期中测试卷及答案

2017—2018学年第二学期期中学业水平测试八年级物理试题第Ⅰ卷(选择题共48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包括15小题,共48分。
1-12小题为单选题,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最符合题意,选对每小题得3分;13-15小题为不定向选择题,每小题至少有两个选项符合题意,全选对得4分,选对但不全得2分,错选或不选均均得0分。
)1. 下列关于各物理量的估测值中,最接近实际的是()A.一只普通鸡蛋所受重力约为1NB. 排水量为1000t的轮船在长江航行时受到的浮力是10000NC. 一个人站立时,对地面的压强大约500PaD.阳信县城九龙湖水面大气压值约105Pa2. 对于力的认识,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A.扔出去的皮球在空中飞行,不再受到手的推力B.手拍桌面时感觉到疼,说明桌也是施力物体C.苹果从树上下落在空中时,仍受重力作用D.骑自行车下坡,不踩脚踏板也会越来越快,说明自行车受自身推力3. 下列常见到的四种现象中,物体因为受力而改变运动状态的是()①篮球撞击在篮板上被弹回;②用力揉面团,面团形状发生变化;③塑料直尺被压弯;④关闭发动机后缓缓向前运动的汽车。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4. 下列措施中,为了减小摩擦的是()A.足球守门员戴上防滑手套B.旱冰鞋底装上小轮子C.自行车刹车时用力握紧手闸D.鞋底制上凹凸不平的花纹5. 下列图像中,能表示物体所受重力与质量关系的是( )6.下图展示了几位同学使用弹簧测力计的情景,测量方法错误的是()A. B. C. D.7.下列实例中,不属于利用惯性的是()A.用手拍打衣服上的灰尘B.锤头松了,将锤柄在地上撞击几下C.跳远运动员都是先助跑一段距离后才起跳D.百米赛跑运动员到达终点不能马上停下来8. 一辆汽车在水平公路上沿直线匀速行驶,下列哪一对力是平衡力()A.汽车受到的重力与地面对它的支持力B.汽车受到的支持力与它对地面的压力C.汽车受到的重力与它对地面的压力D.汽车受到的摩擦力与它对地面的压力9.关于压力的概念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压力的大小总等于物体受到的重力B.压力的方向总是竖直向下的C.压力的大小和方向总跟重力有关D.压力就是垂直压在物体表面上的力10.在进化过程中,生物的某些部位长成了特殊的形状;生活、生产中机械和交通设施也做成一定的形状以适应实际需要。
2016_2017学年八年级物理下学期期中试题及答案

2016-2017学年八年级物理下学期期中试题考生注意:本卷共五道大题,满分100分,时量90分钟。
一、选择题。
(每小题3分,共36分;只一个选项符合题意,多选、错选、不选均不得分)1..A.没有物体就没有力 B.有受力物体时,一定有施力物体C.有施力物体时,却不一定有受力物体D.只有一个物体时,不会有力2.下列情况中运动状态没有发生改变的是A.汽车起动B.汽车拐弯C.汽车减速上坡 D.汽车在平直的公路上匀速直线行驶3.你在冰面上行走时,突然发现脚下的冰即将破裂,你应采取的措施是A.立即改成单脚站立B.站立不动C.赶快向岸跑去D.就地伏在冰面上慢慢向岸边爬行4.如图图象中.能正确表示重力与质量关系的是A.B.C. D.5.下列有关惯性的说法正确的是A.拍打衣服灰尘脱落,是由于灰尘有惯性B.小明没有推动静止的汽车,是由于汽车没有惯性C.跳远运动员要助跑后起跳,是为了增大惯性D.高速飞行的子弹穿入木头后静止,它的惯性就消失了6.下列关于力学现象的解释中正确的是A.人用力推车,车未动,是因为推力小于摩擦阻力B.苹果在空中下落得越来越快,是因为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C.汽车刹车后,速度会逐渐减小,最后会停下来,是因为汽车具有惯性D.书本静止在课桌上,是因为书本受到的重力与书本对桌面的压力平衡7.将文具盒放在水平桌面上,下列几对力中属于平衡力的是A .文具盒对桌面的压力和桌子对文具盒的支持力B .文具盒受到的重力和桌子对文具盒的支持力C .文具盒对桌面的压力和桌子受到的支持力D .文具盒受到的重力和文具盒对桌面的压力 8.下列事例中,利用大气压作用的是A .用吸管吸饮料B .医生用针筒把药水推入病人肌肉中C .水往低处流 D.深水潜水员要穿特制的抗压潜水服 9.你是否有过这样的经历:撑一把雨伞行走在雨中, 如右图所示,一阵大风吹来,竖直方向伞面可 能被“吸”,发生形变。
下列有关这一现象及其解 释,正确的是A .伞面被向下“吸” B.伞上方的空气流速小于下方 C .伞上方的空气流速等于下方 D .伞上方的空气流速大于下方 10.下列设备没有利用连通器原理的是11.如图(甲)所示,物体甲重30N ,被50N 的水平压力F 甲压在竖直墙壁上保持静止.如图(乙)所示, 物体乙重60N ,在40N 的水平拉力F 乙作用下,沿 水平桌面匀速向右运动。
2016_2017学年八年级物理下学期期中试卷及答案

2016-2017学年八年级(下)期中物理试卷一、选择题1.下列估计最接近生活实际的是()A.一个鸡蛋重约10N B.一根筷子长度约22cmC.正常人的脉搏一分钟约15次D.人体密度约7.9×103kg/m32.用绳子系住水桶,手握住绳子从井中提水,手受到竖直向下的拉力,此拉力的施力物体是()A.地球 B.水桶 C.绳子 D.手3.使用弹簧测力计时,下面几种说法中错误的是()A.弹簧测力计必须竖直放置,不得倾斜B.使用中,弹簧、指针、挂钩不能与外壳摩擦C.使用前必须检查指针是否指在零刻度上D.使用时,必须注意所测的力不能超过弹簧测力计的测量范围4.如图所示,关于“力的作用效果”的说法中,错误的是()A.鱼线对鱼杆的拉力使钓鱼杆发生形变B.瓶对海绵的压力使海绵发生形变C.球拍对乒乓球的作用力改变了乒乓球的运动方向D.脚用力踢足球时,能使足球飞出去,说明力是维持运动的原因5.如图所示,从水平匀速飞行的飞机上先后落下两颗炸弹,在不计空气阻力的条件下,能正确反映飞机和两颗炸弹运动情况的是()A.B. C. D.6.贴在竖直墙面上的塑料吸盘挂钩(塑料吸盘挂钩重力不计),当挂上适当的重物后,也不会脱落的原因是()A.大气压力大于重力B.大气压力与重力平衡C.塑料吸盘挂钩所受的静摩擦力等于所挂重物的重力D.塑料吸盘挂钩所受的静摩擦力大于所挂重物的重力7.对下列实验的解释错误的是()A.压力相同时,压强随受力面积的增大而增大B.同一深度,液体内部向各个方向的压强相等C.马德堡半球实验证明了大气压强的存在D.通过如图所示实验装置可测量出大气压强的大小8.如图所示的实例中,目的是为了增大摩擦的是()A.旱冰鞋装有滑轮 B.给车轴加润滑油C.磁悬浮列车悬浮行驶D.雪天轮胎绕上链条9.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投篮时,篮球离手后继续飞向篮筐是因为篮球受推力的作用B.手握水杯静止在空中,水杯只受重力、摩擦力这两个力的作用C.太阳东升西落,说明无论以什么物体为参照物,它都是运动的D.以卵击石,虽然卵破,但卵对石头的力与石头对卵的力大小相等10.如图为测量大气压实验的装置图,下列表述正确的是()A.将玻璃管稍微倾斜,管内外水银面高度差将不变B.换用更粗一些的等长玻璃管,管内外水银面高度差将变小C.向槽中继续注入少量水银,管内外水银面高度差将变小D.将玻璃管稍微向上提起但没有离开液面,管内外水银面高度差将变大11.甲、乙两种物体的质量和体积的关系图象如图所示,若用质量相等的甲、乙两种物质分别制成等高的实心圆柱体A、B,把它们并排竖直放在水平地面上,则两圆柱体A、B对水平地面的压强之比是()A.4:1 B.8:1 C.4:3 D.1:212.如图所示,底面积不同的圆柱形容器A和B分别盛有甲、乙两种液体,两液面相平,且甲的质量等于乙的质量.若在两容器中分别加入原有液体后,液面仍保持相平,则此时液体对各自容器底部的压强p A、p B和压力F A、F B的关系是()A.p A<p B,F A=F B B.p A<p B,F A>F B C.p A>p B,F A=F B D.p A>p B,F A>F B二、填空题13.1644年意大利科学家首先用实验测定了大气压的值,但当时大多数人都不相信,直到1654年,著名的实验,才使人们确信大气压强的存在并且很大.如果某地某时的大气压为1.01×105帕,则面积为10m2墙面上受到的大气压力为牛.14.如图所示,水壶把手上有A、B两个位置,用水壶提水时,手应提在水壶把手的处;把水壶里的水灌到保温瓶中去时,手应提在水壶把手的处,这主要是因为力的影响力的作用效果.15.如图所示是小红文具盒中的卷笔刀,削铅笔方便又快捷,原因是内有锋利的刀片起到的作用,卷笔刀外壳边缘刻有花纹是为了.16.如图甲所示,放在粗糙程度不变的水平地面上的物体,用方向不变的力F向右推物体,推力F的大小随时间的变化关系如图乙所示,物体的运动速度随时间的变化关系如图丙所示,则在t=1s时,物体受到的摩擦力N;在t=3s时,物体受到的摩擦力为N.17.根据图,将证明连通器原理的过程补充完整,因为,可知F1=F2,因为相同,根据压强公式可知p1=p2,又因为两管中装有液体,根据液体压强公式得到h1=h2,即液面相平.18.如图是一只小狗在太阳系不同行星上所受的重力大小.根据图中所给的信息,一名质量为50千克的中学生在火星上所受的重力大小为牛,质量是千克.19.山体滑坡是一种强降雨天气极易发生的自然灾害,强降雨时,由于雨水浸入,有些本来不够稳固的山体的不同地质层(板块)之间摩擦力,部分山体在的作用下向下滑动而导致山体滑坡,请你提出一项避免山体滑坡的措施.三、分析交流(20题2分,21题4分,共6分)20.画出图中球受力示意图21.钓鱼岛是我国的固有领土,但中国渔政201船在钓鱼岛水域实施渔业执法巡航时,却遇到日本海上保安厅巡逻舰(远处)的监视干扰,他们甚至采取与我201船(近处)并排行驶的危险动作,对行船安全造成极大威胁.请从物理学的角度解释轮船并排行驶的危险性.四、实验探究题(22题6分,23题3分,24题6分,25题5分,26题6分,27题4分,共30分)22.(6分)某兴趣小组在探究“影响物体重力大小的因素”和“判断重力方向”实验中,进行了如下的实验探究:(1)在探究物体所受重力大小与物体质量关系时,实验记录如下表:①在探究过程中,需要的测量工具有、.②分析表中实验数据,得出的结论是:.(2)该组同学在探究重力方向时,实验装置如图所示,操作如下.①将该装置放在水平桌面上后,逐渐改变木板M与桌面的夹角α,会观察到悬线OA的方向(变化/不变);剪断悬线OA,小球(竖直/垂直)下落.②从以上实验现象分析得到:重力的方向总是.23.小刚同学在家里用实心砖和平铺在水平桌面上的海绵等一些自备器材,做探究“压力作用效果与哪些因素有关”的实验.(1)若要探究压力作用效果与压力大小的关系,应选用图甲和图来比较.(2)若要探究压力作用效果与受力面积的关系,应选用图甲和图来比较.(3)若小刚测得实心砖的长20cm、宽15cm、厚5cm,它的重力是30N,则甲图中实心砖对海绵产生的压强是Pa.24.(6分)小明同学用下列器材探究“影响滑动摩擦力大小的因素”.粗糙程度均匀的长木板一块,质量相等的木块和铝块各一个,弹簧测力计一只.如图所示,实验中他用弹簧测力计沿水平方向拉动物块,使它们在长木板上做匀速直线运动.(1)图丙中,长木板对木块摩擦力的大小为N,这是根据原理测出滑动摩擦力的,此时,铝块受到的摩擦力为N.(2)分析两次实验可以得出:在接触面粗糙程度相同时,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压力大小有关,此实验采用了常用的(选填“控制变量法”或“等效替代法”)进行探究.(3)图乙与图丁中铝块受到的摩擦力大小(选填“相等”或“不相等”).25.(5分)如图所示是用压强计“探究影响液体内部压强大小的因素”,除②图杯中装的浓盐水外,其余杯里装的都是水.(1)压强计是通过U形管中液面的来反映被测压强大小的;(2)使用前应检查装置是否漏气,方法是用手轻轻按压几下橡皮膜,如果U形管中的液体能灵活升降,则说明装置(选填“漏气”或“不漏气”);(3)做②③两次实验,是为了探究液体内部压强大小跟液体的是否有关;(4)做④三次实验,是为了探究液体内部压强大小跟液体深度的关系;(5)比较①③④三幅图,你还可以得出的结论是:.26.(6分)小刚同学在不同的水平路面上以不同的速度骑不同质量的自行车时,发现不踩踏板时,自行车向前滑行的距离不同,他提出了“自行车向前滑行的距离与什么因素有关”的问题,并做出猜想:猜想一:自行车滑行的距离可能与自行车的初速度有关;猜想二:自行车滑行的距离可能与道路表面的粗糙程度有关;猜想三:自行车滑行的距离可能与自行车的质量有关;为验证自己的猜想,他在水平板上搭成一斜面,并准备了一个小车,一把量程为1m的刻度尺、一条毛巾、一块棉布(毛巾、棉布质量忽略不计)等实验器材,请你帮他完成下列内容:(1)为探究猜想一,他先后将小车从斜面高度处由静止释放,记录小车在表面上滑行到将至的距离,三次实验现象如图甲所示,(均选填“相同”或“不相同”).(2)为探究猜想二,他先后将小车从斜面的(选填“相同”或“不同“)高度处由静止释放,三次实验中小车最后静止时如图乙所示.(3)利用现有的实验器材,他(选填“能”或“不能”)完成猜想三的实验探究(要求:实验具有可操作性).(4)设计出探究“猜想二”的数据记录表格.27.选择日常生活中的一些物品设计实验说明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实验器材:.实验步骤:.五、综合应用(解题过程要有必要的文字说明、计算公式和演算步骤,只写最后结果不得分,每小题5分,共10分)28.(5分)重500N的小明背着质量为4kg的书包上学,他站立时鞋与地面的接触面积为400cm2.(取g=10N/kg)求:(1)书包受到的重力.(2)走路时小明对地面的压强.29.(5分)在底面积为6×10﹣3m2,重为4N的玻璃杯装有0.62kg的水,水面高度为0.1m.(g 取10N/kg)求:(1)杯底受到水的压强.(2)杯底对水平桌面的压强.2016-2017学年山西省阳泉市盂县八年级(下)期中物理试卷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选择题1.下列估计最接近生活实际的是()A.一个鸡蛋重约10N B.一根筷子长度约22cmC.正常人的脉搏一分钟约15次D.人体密度约7.9×103kg/m3【考点】77:重力大小的估测;28:密度及其特性;61:时间的估测;63:长度的估测.【分析】不同物理量的估算,有的需要凭借生活经验,有的需要简单的计算,有的要进行单位的换算,最后判断最符合实际的是哪一个.【解答】解:A、一个鸡蛋的质量在50g=0.05kg左右,受到的重力为G=mg=0.05kg×10N/kg=0.5N.此选项不符合实际;B、中学生伸开手掌,大拇指指尖到中指指尖的距离大约18cm,一根筷子的长度略大于18cm,在22cm左右.此选项符合实际;C、正常情况下,人的脉搏跳动一次的时间接近1s,1min跳动的次数在70次左右.此选项不符合实际;D、水的密度是1.0×103kg/m3,人体密度与水的密度差不多,在1.0×103kg/m3左右.此选项不符合实际.故选B.【点评】对于生活中数据的估测,应从实际的角度出发进行判断,也可从自己的角度出发判断,如自己的身高、自己的体重、自己正常时的体温及正常行走的速度等方面来与题目中的数据比较,只要相差不大,即该数据就是合理的.2.用绳子系住水桶,手握住绳子从井中提水,手受到竖直向下的拉力,此拉力的施力物体是()A.地球 B.水桶 C.绳子 D.手【考点】6E:力的概念.【分析】力是物体对物体的相互作用,分析拉力的施力物体和受力物体就可以得出答案来.【解答】解:力是物体对物体的相互作用,拉力是绳子和手之间的相互作用.受力物体是手,施力物体是绳子.故选C.【点评】此题主要考查物体间的相互作用,找到力的施力物体和受力物体.3.使用弹簧测力计时,下面几种说法中错误的是()A.弹簧测力计必须竖直放置,不得倾斜B.使用中,弹簧、指针、挂钩不能与外壳摩擦C.使用前必须检查指针是否指在零刻度上D.使用时,必须注意所测的力不能超过弹簧测力计的测量范围【考点】74:弹簧测力计的使用与读数.【分析】根据弹簧测力计的使用分析:(1)观察测力计的量程及分度值,加在测力计上的力不能超过其量程;(2)使用前将测力计的指针调到零;(3)使用时力的方向应与弹簧的轴线一致.【解答】解:A.测量力的大小时,只要使用时力的方向应与弹簧的轴线一致即可,不一定竖直放置,故A错误;B.使用中弹簧指针、挂钩不能与外壳摩擦,否则会影响实验的结果,故B正确;C.每次使用弹簧测力计是都要观察指针是否指在零点,不在零点的就要校零,故C正确;D.加在弹簧测力计上的力,不能超出弹簧测力计的测量范围,故D正确.故选:A.【点评】本题考查的是弹簧测力计的使用方法和使用时的注意事项,弹簧测力计是我们研究力学时都要用到的,需要掌握.4.如图所示,关于“力的作用效果”的说法中,错误的是()A.鱼线对鱼杆的拉力使钓鱼杆发生形变B.瓶对海绵的压力使海绵发生形变C.球拍对乒乓球的作用力改变了乒乓球的运动方向D.脚用力踢足球时,能使足球飞出去,说明力是维持运动的原因【考点】6F:力的作用效果.【分析】力的作用效果有两个:①力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即使物体发生形变.②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包括物体的运动速度大小发生变化、运动方向发生变化.【解答】解:A、鱼线对鱼杆的拉力的效果是使鱼竿变弯,即使钓鱼杆发生形变;故A错误;B、瓶对海绵的压力使海绵变扁,即海绵发生形变;故B错误;C、球拍对乒乓球的作用力改变了乒乓球的运动方向,即改变乒乓球的运动状态;故C错误;D、脚用力踢足球时,能使足球飞出去,说明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不是维持运动的原因;故D正确;故选D.【点评】解决本题的关键是掌握力的作用效果:力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5.如图所示,从水平匀速飞行的飞机上先后落下两颗炸弹,在不计空气阻力的条件下,能正确反映飞机和两颗炸弹运动情况的是()A.B. C. D.【考点】6L:惯性.【分析】物体保持原来运动状态不变的性质叫惯性.根据惯性的知识做出判断.【解答】解:从水平匀速飞行的飞机上投下第一颗炸弹,由于惯性要保持原来的运动速度向前运动.因为不计空气阻力,所以炸弹可以保持原来的运动速度(和飞机的运动速度一致)向前运动,在飞机的正下方.投下第二颗炸弹,第二颗炸弹同样要保持和飞机相同的速度向前运动,所以在第二颗炸弹在第一颗的正上方.故选C.【点评】此题考查惯性现象的判断,这是中考的一个重点知识.6.贴在竖直墙面上的塑料吸盘挂钩(塑料吸盘挂钩重力不计),当挂上适当的重物后,也不会脱落的原因是()A.大气压力大于重力B.大气压力与重力平衡C.塑料吸盘挂钩所受的静摩擦力等于所挂重物的重力D.塑料吸盘挂钩所受的静摩擦力大于所挂重物的重力【考点】6T:二力平衡条件的应用.【分析】塑料吸盘是大气压在生活中应用的实例.当重物拉挂钩时,拉力方向向下,阻碍其向下的力应该是向上的,而不是大气的压力,是吸盘与墙面的摩擦力使其能承受一定的拉力.【解答】解:吸盘挂衣钩其工作过程是通过排除吸盘与墙壁之间的空气,松手后,吸盘恢复原状的过程中,导致内部气压小于外界大气压,外界大气压将其压在墙壁上,吸盘处于静止状态,吸盘受到竖直方向上摩擦力和竖直向下的重力,二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是一对平衡力,故C正确.故选C.【点评】大气压将吸盘压在墙面上,但大气压方向朝向墙面,物体对挂钩的拉力朝下,因此,是摩擦力与拉力相互平衡.7.对下列实验的解释错误的是()A.压力相同时,压强随受力面积的增大而增大B.同一深度,液体内部向各个方向的压强相等C.马德堡半球实验证明了大气压强的存在D.通过如图所示实验装置可测量出大气压强的大小【考点】82:压强;88:液体的压强的特点;8E:大气压强的存在;8F:大气压强的测量方法.【分析】(1)压强的大小与压力和接触面积有关;(2)液体内部压强与液体的密度和深度有关;(3)马德堡半球实验证明了大气压强的存在;(4)托里拆利实验第一次较为准确的测量出了大气压强的大小;【解答】解:A、据图可知,右边手指所受的压强大,即说明在压力一定时,接触面积越小,压强越大,故A错误;B、据图可知,相同的深度,液体喷射的距离相同,即说明同一深度,液体内部向各个方向的压强相等,故B正确;C、据图可知,马德堡半球内部空气被抽出,气压变小,外界大气压大于内部压强,所以在外界大气压的作用下将两个半球压在一起,故能说明了大气压强的存在,故C正确;D、据图可知,托里拆利实验中玻璃管上方是真空,即管中水银柱的压强与外界大气压相等,所以通过计算水银柱的压强而测量出了大气压强的大小,故D正确;故选A.【点评】此题考查了压强的影响因素,液体压强的特点、马德堡半球实验和托里拆利实验的理解,是一道综合题,但难度不大.8.如图所示的实例中,目的是为了增大摩擦的是()A.旱冰鞋装有滑轮 B.给车轴加润滑油C.磁悬浮列车悬浮行驶D.雪天轮胎绕上链条【考点】7I:增大或减小摩擦的方法.【分析】(1)摩擦力大小的影响因素:压力大小和接触面的粗糙程度.(2)增大摩擦力的方法:增大压力,增大接触面的粗糙程度.(3)减小摩擦力的方法:减小压力,减小接触面的粗糙程度,使接触面脱离,用滚动代替滑动.在此题中,只需要将这四个实例与以上方法对比即可.【解答】解:A、旱冰鞋装有滑轮是通过变滑动为滚动的方法减小摩擦力,故A错误;B、给车轴加润滑油是通过减小接触面粗糙程度的方法减小摩擦力,故B错误;C、磁悬浮列车悬浮是通过使得接触面彼此分离的方法减小摩擦力,故C错误;D、雪天轮胎绕上链条是通过增大接触面粗糙程度的方法增大摩擦力,故D正确;故选D.【点评】如何增大摩擦力在日常生活中有多种方法,如何将其与理论联系在一起是解决这类问题的关键,在生活中摩擦力有些是对我们有利的,这些我们要增大,有害的我们就要减小.9.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投篮时,篮球离手后继续飞向篮筐是因为篮球受推力的作用B.手握水杯静止在空中,水杯只受重力、摩擦力这两个力的作用C.太阳东升西落,说明无论以什么物体为参照物,它都是运动的D.以卵击石,虽然卵破,但卵对石头的力与石头对卵的力大小相等【考点】6L:惯性;52:参照物及其选择;6I:力作用的相互性.【分析】(1)惯性是物体本身具有的保持原来运动状态不变的性质;(2)对有水的水杯进行受力分析即可解答;(3)研究同一物体的运动状态,如果选择不同的参照物,得出的结论可以不同;(4)作用力和反作用力之间的关系是:两个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条直线上.【解答】解:A、因为任何物体都有惯性,所以当篮球离开手后由于惯性会继续在向上运动,故A错误;B、手握有水的水杯静止在空中,则受力平衡,分析可知,水杯受到竖直向下的重力和竖直向上的静摩擦力作用,此外,杯内的水有重力,会对杯子产生压力,在这几个力的作用下,水杯保持平衡状态,故B错误;C、物体的运动和静止是相对的,研究同一物体的运动状态,如果选择不同的参照物,得出的结论可以不同,如果选择与太阳东运动方向和速度都相同的物体为参照物,它就是静止的,故C错误;D、以卵击石,鸡蛋对石头的作用力与石头对鸡蛋的作用力是一对相互作用的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故D正确.故选D.【点评】本题考查了惯性、物体的受力分析、对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的理解和掌握,以及力的作用力的特点,属于综合性题目.10.如图为测量大气压实验的装置图,下列表述正确的是()A.将玻璃管稍微倾斜,管内外水银面高度差将不变B.换用更粗一些的等长玻璃管,管内外水银面高度差将变小C.向槽中继续注入少量水银,管内外水银面高度差将变小D.将玻璃管稍微向上提起但没有离开液面,管内外水银面高度差将变大【考点】8F:大气压强的测量方法.【分析】在托里拆利实验中,水银柱的高度是由外界大气压的大小决定的,在玻璃管顶端真空的情况下,管内外水银柱的高度差一般不会改变.【解答】解:在托里拆利实验中,由于玻璃管内外水银面高度差所产生的压强等于外界大气压,只要外界大气压不变,管内外水银面高度差就不变,与玻璃管的粗细、倾斜程度、槽中水银的多少无关,故A正确,BCD错误.故选A.【点评】在学习托里拆利实验时,对各种变化的情况是否会影响实验的结果,必须有一个明确的认识,这也是我们掌握这一实验的基本要求.11.甲、乙两种物体的质量和体积的关系图象如图所示,若用质量相等的甲、乙两种物质分别制成等高的实心圆柱体A、B,把它们并排竖直放在水平地面上,则两圆柱体A、B对水平地面的压强之比是()A.4:1 B.8:1 C.4:3 D.1:2【考点】86:压强的大小及其计算;2B:密度公式的应用.【分析】(1)根据图象读出任意一组质量和体积,利用密度公式求出两物质的密度,进一步求出它们的密度之比;(2)圆柱体对水平地面的压力和自身的重力相等,则对水平地面的压强p======ρgh,据此求出等高的实心圆柱体A、B对水平地面的压强之比.【解答】解:(1)由图可知,当V甲=1cm3时m甲=8g,当m乙=4g时V乙=4cm3,则ρ甲===8g/cm3,ρ乙===1g/cm3,则==;(2)圆柱体对水平地面的压强:p======ρgh,所以,等高的实心圆柱体A、B对水平地面的压强之比:===.故选B.【点评】本题考查了密度公式和压强公式的应用,关键是根据图象得出两物质的密度之比和推出规则形状物体如正方体、长方体、圆柱体对水平地面压强的表达式p=ρgh的应用.12.如图所示,底面积不同的圆柱形容器A和B分别盛有甲、乙两种液体,两液面相平,且甲的质量等于乙的质量.若在两容器中分别加入原有液体后,液面仍保持相平,则此时液体对各自容器底部的压强p A、p B和压力F A、F B的关系是()A.p A<p B,F A=F B B.p A<p B,F A>F B C.p A>p B,F A=F B D.p A>p B,F A>F B【考点】83:压强大小比较.【分析】由图可知,两容器的底面积关系和容器内液体的体积关系,两液面相平即深度相同,且两液体的质量相等,根据m=ρV=ρSh可知,两液体的密度与底面积的乘积关系,进一步得出液体的密度关系;若在两容器中分别加入原有液体后,液面仍保持相平,根据p=ρgh 可知液体对各自容器底部的压强关系;根据m=ρV=ρSh可知此时两液体的质量关系,根据圆柱形容器中液体对容器底部的压力等于液体自身的重力得出两者压力的关系.【解答】解:由图知,容器底面积S A<S B,V甲<V乙,且两液面相平即h甲=h乙,因甲的质量等于乙的质量,所以,由ρ=可知,ρ甲S A h甲=ρ乙S B h乙,则ρ甲S A=ρ乙S B,ρ甲>ρ乙,若在两容器中分别加入原有液体后,液面仍保持相平,即h甲′=h乙′,由p=ρgh可知,p A>p B,故AB错误;由ρ甲S A=ρ乙S B可知,ρ甲S A h甲′=ρ乙S B h乙′,即m甲′=m乙′因圆柱形容器中液体对容器底部的压力F=pS=ρghS=ρgV=mg=G,所以,液体对各自容器底部的压力F A=F B,故C正确、D错误.故选C.【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密度公式、重力公式压力和液体压强公式的掌握和运用,用好圆柱形容器液体对容器底的压力与液体重的关系(相等)是本题的关键.二、填空题13.1644年意大利科学家托里拆利首先用实验测定了大气压的值,但当时大多数人都不相信,直到1654年,著名的马德堡半球实验,才使人们确信大气压强的存在并且很大.如果某地某时的大气压为1.01×105帕,则面积为10m2墙面上受到的大气压力为 1.01×106牛.【考点】8E:大气压强的存在;86:压强的大小及其计算.。
2017年下期八年级物理期中试卷

献冲中学2017年下期八年级物理期中试卷________班,姓名____________一、单项选择题(每题3分,共45分)1、下列关于误差的说法正确的是:()A、误差是由于在测量过程中,没有遵守操作规则而引起的B、误差和错误一样是可以避免的C、多次测量求平均值可以减小误差D、选用精密的测量仪器,就会没有误差2、小明用分度值为1mm的刻度尺测量某物体的长度,以下是他所记录的数据:17.86cm, 17.88cm,17.87cm,18.85cm.则该物体的长度应该是()A、17.86cmB、17.87cmC、18.85cmD、18.865cm3、用刻度尺测量物体的长度,所得的结果是8.35cm,则这刻度尺的分度值是:()A、1mB、1cmC、1dmD、1mm4、关于参照物,以下说法错误..的是:()A、只有不动的物体才能作为参照物B、运动和静止的物体都能作为参照物C、同一物体的运动,选择不同物体作为参照物,运动情况可能不同D、一般情况下,研究地面上物体的运动我们选择地面为参照物5、我国研制并自行发射的同步通信卫星,是无线电波传播的中继站,这类卫星绕地心转动,但我们却觉得它在空中静止不动,这是因为观察者所选择的参照物是()A、太阳B、月亮C、地球D、宇宙飞船6、在生活和工作中经常要进行估测,以下估测值比较接近实际的是()A、学生课桌的高度大约在1.2m~1.5m之间B、一张纸的厚度大约在1.0nm~1.5nm之间C、汽车在市区运行的平均速度大约在100km/h~150km/h之间D、成人步行的速度大约在1.1m/s~1.3m/s之间7、中国是掌握空中加油技术的少数国家之一,如图是我国自行研制的第三代战斗机“歼-10”在空中加油的情景,以下列的哪个物体为参照物,可以认为加油机是运动的()A、“歼-10”战斗机B、地面上的房屋C、加油机中的飞行员D、“歼-10”战斗机里的飞行员8、关于两个做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速度大的物体通过的路程长B、通过路程长的物体,所用的时间一定长C、通过相同的路程,所用时间短的物体速度大D、在相等的时间内两个物体所通过的路程一定相等9、如右图所示,甲、乙两直线分别是两运动物体的路程s和时间t关系的图像,由图像可知,两运动物体速度的大小关系是:()A、V甲>V乙B、V甲<V乙C、V甲=V乙D、条件不足,无法确定10、做匀速直线运动的甲、乙两辆汽车的运动速度之比是3∶4,通过的路程之比是6∶5,则两汽车的运动时间之比是:()A、9∶10B、5∶3C、5∶8D、8∶511、二位同学在操场上测量自己的步行的平均速度,测得结果为V甲=4km/h,V=1.2m/s,这二位同学步行速度的大小关系为:()乙A、V乙>V甲B、V甲>V乙C、V甲=V乙D、单位不同,无法比较12、关于声音的发生和传播,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一切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B、声音可以在真空中传播C、只要物体振动,就能听到它发出的声音D、在空气中声音的速度与的速度光相同13、“闻其声知其人”是利用了声音的()A、音调不同B、音色不同C、响度不同D、频率不同14、噪声严重污染环境,影响人们的生活和工作,已成为社会公害。
。2016—2017学年下学期八年级物理期中试卷(附答案)

3
甲
14
6.4
学,
4
,
乙
12
0
,
5
乙
14
3.2
,
6
乙
16
6.4
,
,
对比表中第 _______组和第 _______组数据可知,使弹簧伸长相同的长度,所需的
,
,
拉力和弹簧的原长 ____________(“有关”、“无关”)。
,
八年级物理试卷共 6 页(第 5 页)
29. ( 6 分)在研究二力平衡条件的实验中: ( 1)把小车放在 ____________(选填“光滑”或“粗糙” )的水平
( 1) 实验时,每次必须使小车从斜面的同一高度滑下,这样做的目的是使小车到达
水平面时的 _____________ 相同;
( 2) 让小车从斜面滑下后沿水平面运动,是为了使小车在水平面运动时,竖直方向
上受到的 ______力和 _______力相平衡,相当于小车只受水平方向上的摩擦力;
( 3 )下表是一组同学记录的实验数据,分析表中内容可知:水平面越光滑,小车受
② 对比图( 4)(5),可以得出:液体压强和液体的 ________有关;
③ 对比图( 1)(5),该同学得出:液体压强和深度有关,深度越深,液体压强越
大。
你认为他的结论 _________(“有效”、“无效”),因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6.( 6 分)为了探究“阻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 ,某同学采用图中的装置进行实验:
但是由于 ________作用,最终落回地面,这一过程中撑杆发生了
________形变。
19. 如图是某同学研究液体压强时,绘制的甲、乙两种液体的压强与深度关系图像,由图像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精心整理
2017年八年级物理下册期中试卷及答案
第Ⅰ卷选择题(共2大题共39分)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3分,共30分)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最符合题意,请将你选择的答案涂在答1A.B.C.D.2
3、
4、如图所示的现象中与大气压强无关的是()答案:D
ABCD
5、关于如图所示的各种情景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答案:D A.甲图中:小新的书包背带比较宽,这样可以减小对肩部的压力
B
C
D
用
6
A
B
C.力是物体运动状态改变的原因
D.没有力的作用运动物体就会慢慢停下来
7、对下列情景涉及的物理知识,描述正确的是()答案:B A.2015年最新交通法规规定:不系安全带,记3分,罚100元。
因为系安全带可以减小惯性
B.建筑工人砌墙时,利用重锤线可以把墙砌直,因为重力的方向总是竖直向下的
C.向墙上按图钉时,手对图钉帽产生的压强等于图钉尖对墙壁产生的压强
D
8b容
②b
③c
④d
A
9、两个用同一种材料制成且完全相同的密闭圆台形容器一正一反放置在同一水平桌面上,容器内装有质量和深度均相同的液体,如图所示.若它们分别在水平方向拉力F1和F2的作用下沿桌面做匀速直线运动,速度分别为ʋ和2ʋ,容器底部受到液体的压强分别为p1和p2.下列关系正确的是()答案:C
A.p1=p2F1=F2
B.p1>p2F1p2F1=F2
D.p1F2
10、某容器装满水,轻轻放入一小球后,溢出50g水,则下列判断不
A.
B.
C.
D.
11
说法错误的是()
答案:ABC
A.人对车的作用力小于车对人的作用力
B.人对车的推力小于地面对车的摩擦力
C.沙子受到的重力与地面对车的支持力是一对平衡力
D.人对车的推力与地面对车的摩擦力是一对平衡力
12、关于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中,说法正确的是()答案:AC
A.
B.
C.
D.
13的液
B
7:12
示)
A.若已知金属块A的体积为V0,则A的重力为
B.木块B的密度是
C.若已知金属块A的体积与木块B的体积之比为13:24,则金属块A 的体积为
D.若已知金属块A的体积与木块B的体积之比为13:24且木块B的下表面积为s,则该液体对木块B下表面的压强为24F/S
第Ⅱ卷非选择题(共2大题共61分)
注意事项:
14
Pa
水银答或
15
VASB,对地面的压强pA=pB。
则密度
ρAρB,质量mAmB。
(两空均选填“>”、“=”或“<”)答案:>、>
16、在科学晚会上,小新用一根胶管表演了一个有趣的节目。
如图所示,他一只手握住管的中部,保持下半部分不动,另一只手抓住上半
部,使其在空中快速转动,这时下管口附近的碎纸屑被吸进管中,并“天女散花”般地从上管口飞了出来。
产生这一现象的物理原理是,生活中利用此现象制成了_________________。
答案:流(气)体中,流速越大的位置,压强越小、吸尘器或抽油烟机
17F
18
19
F,台秤示数为m。
已知铝的密度为,水的密度为,则铝块刚没入水中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台秤的示数为
四、综合题(本大题共6小题,共37分)解题中要求有必要的分析和说明,计算题还要有公式及数据代入过程,结果要有数值和单位.20、滑块被固定在光滑斜面底端的压缩弹簧弹出。
滑块离开弹簧后沿
斜面向上运动的过程中,不考虑空气阻力,请画出滑块的受力示意图以及滑块对斜面的压力示意图。
21、如图所示茶壶,底面积为100cm2,当其盛满水时,容积4dm3,水深
(1)
已:m壶
求:
解:
(2)
G壶(N)=32.14/1×10-2=4214(Pa)
答:水对容器底的压力是11.76N,茶壶对桌面的压强为4214Pa。
22、小新利用如图所示的装置探究摩擦力跟压力大小的关系
(1)实验时,他拉动木块在水平木板上做匀速直线运动,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就等于摩擦力的大小,请你帮小新作出证明。
N。
 1535;(2)某次实验中弹簧测力计的指针位置如图所示,它的示数是
压力
(3。
#61535;= 535; ;&# 61535;(4)分析图像可以得到的结论是:。
 1535;᠉ 5;& #61535;= 535;,理由是:
f
A的拉力
∴弹簧测力计的示数F'(即弹簧所受A的拉力)=弹簧对A的拉力F (相互作用力)
∴F'=f(等效替代)
(2)1.6;
(3)如图;
(4)当接触面的粗糙程度一定时,摩擦力跟压力的大小成正比;(5)不正确;没有控制压力大小不变.
23、小新在探究“浮力的大小等于什么”的实验中,做了如图所示的测量:
(1;
(2
、F3、F4,
(3
实验
浮力
G总/N小桶所受的重力G0/N物体排开液体的重力
G排/N浮力的大小跟排开液体的重力的关系
1
2
3
……
24、请你任选图中的器材,设计一个实验方案测出盐水(自配)的密度。
要求写出简要的实验步骤和密度的表达式。
方法
b,算出
∵V
(2
方法
b
F浮1=G-F1=;
c.倒掉小桶中的水,装入适量的盐水,用弹簧测力计测出小石块浸没在盐水中受到的拉力F2,则F浮2=G-F2=
(2)
25、有一种气压保温瓶其结构如图所示。
用手压下按压器,气室上方
小孔被堵住,在瓶内气体压强作用下,水经出水管流出。
按压器面积为S0cm2,瓶内水面距离瓶底的高度为hcm,瓶内水面低于出水管口h0cm。
已知弹簧的平均弹力为F0N,外界大气压为p0Pa,水的密度为ρkg/m3,按压器所受重力忽略不计。
要将水压出管口,求:
(1
(2
(3
(2
=(N
(3,手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