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省2009年初中语文学业考试语文试卷
湛江市2009年初中毕业生学业水平模拟考试语文试题

湛江市2009年初中毕业生学业水平模拟考试语文试题说明:1. 本试卷为语文卷,试题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
2.本试卷共10页,4大题共28小题,3.答题前,请认真阅读答题上的“注意事项”,然后按要求将答案填写在答题相应的位置上。
4.请考生保持答题的整洁,考试结束,将试题交回。
一、积累与运用(20分)1、下列加点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2分)( )A.稍逊.(xùn) 分.外(fèn) 风骚.(sāo)济慈.(cí)B.喑.哑(ān) 丝缕.(1ǚ) 襁褓..(qiáng bǎo)舴艋..(zé)(měng)C.闪烁.(shuî) 怫.然(fú) 凝.望(níng)留滞.(zhì)D.静谧.(mì) 存恤.( xù) 栖.息(qī)角.落(jiǎo)2、下列没有错别字的一项:(2分)()A、唯余莽莽喧嚷暗哑B、温声细语蓑衣安尉C、润如油膏风骚荡漾D、成吉思汉消逝襁褓3、下列句子中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2分)()A、当年参加九运会开幕式表演的学生有上千人,她就是芸芸众生....中的一个。
B、公园里种植着各种鲜花,姹紫嫣红,春风吹过,更是美不胜收....。
C、谁也不曾注意到,巧夺天工....的石林,原来是风沙为害的罪恶见证。
D、一个六岁的小孩能够写出如此漂亮的字真叫人刮目相看....。
4.下边不是病句的一项(2分)()A.为了防止这类事故不再发生,我们必须采取有效措施。
B、考生在考场上专心答卷,而场外的老师和家长无时无刻都在焦急地等待着。
C.妈妈语重心长地给我讲了沉迷于网络的害处,举了许多同学因上网而荒废学业的例子。
D.通过收看专题片,使我们认识到人类要与动物和谐共处。
5、有一则关于饮料的广告词是:“‘口服’,‘心服’!”无独有偶,“楚天舒护心贴”的广告词是:“口不服,心服!”请认真品味这两则广告,回答下面的问题。
2014年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模拟试卷语文(八)

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模拟试卷语文试卷本试卷分为第Ⅰ卷(选择题)、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
第Ⅰ卷为第1页至第4页,第Ⅱ卷为第5页至第8页。
试卷满分12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
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考点校、考场号、座位号填写在"答题卡"上,并在规定位置粘贴考试用条形码。
答题时,务必将答案涂写在"答题卡"上,答案答在试卷上无效。
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祝各位考生考试顺利!第Ⅰ卷(选择题共29分)注意事项:1.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的信息点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的信息点。
2.本卷共11题,共29分。
一、(本大题共11个小题,1~4每题2分,5~11每题3分,共29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CA.惩.罚(chénɡ)堤.岸(dī)绯.红(fēi)称.心如意(chènɡ)B.沟壑.(hè)侥.幸(jiǎo)脑髓.(suǐ)扣人心弦.(xuán)C.惬.意(qiè)污秽.(huì)殉.职(xùn)随声附和.(hè)D.桑梓.(zǐ)憎.恶(zèng)祈.祷(qǐ)一碧万顷.(qǐnɡ)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BA.这道只有2分的小题,我却用了10分钟才解答出来,真是小题大做。
B.受一家小店招牌的启发,法国大作家左拉终于为自己小说中的女主人公找到了名字,真可谓妙手偶得。
C.为了防治N1H1甲型流感,医疗技术人员处心积虑地克服了许多困难,终于研制出了甲流疫苗。
D.每天下班,看到妻子已经将饭菜盛好摆放在餐桌上,老张总会产生出一种宾至如归的感觉。
3.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DA.今年春节期间,这个市的210辆消防车、3000多名消防官兵,放弃休假,始终坚守在各自执勤的岗位上。
关于初三语文复习课的几点思考——2009年延边州教学质量定点监测考试初中语文试卷问题分析

性和有效性 ,有关初三语文复 习课 的教学 问题分 析 ,自然也应在 二者 的关连状态 中寻求答案 。
初 三语 文课 到底 怎 么 复 习 ?我 们 要 有一
不 取消,它便是 不可 替代 的学生的学业 成绩考核 的权威尺度 ,我们 的教育必须 面对和承受这个客 观现实 。 、 3 只有让学生真实有效地提高中考成绩 , 我们的教师 才能称得上对学生负责 ,对家长、学 校和社会负责。 二、全州初 中语文测考概况
20 09年延边州教学质 量定 点监测考试 初 中语文试卷 问题分析
张 晓 西
( 延边州 教育学院 ,吉林 延吉 I3 0 ) 3 0 0
摘要 : 初三语文复 习课需要 日 常教 学的积累, 要以 日常教 学为基础 . 作为语文教师 自 身必须强化 阅 读, 要有 一定的阅读积 累,日常课 需要 , 习 也需要 . 复 课 语文教师 自身要有一定 的写作实践,
没有这种 实践 ,较好 的写作指导也就无从 想像 。 关键词 :初三语文 ;复 习课;技能训练; 日常教 学; 阅读积 累;写作 实践
中图分类号 :G6 3 3. 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7 -4 6 (0 00 -0 4 -0 6 3 5 42 1)3 04 5
初 三 语 文 复 习 课 越 来 越 受 到 各 基 层 学 校 的 重
字典 、词典独立识字 ,会用多种检字 方法 。累计 认识常用汉字 3 0 5 0个 ,其 中 3 0 0 0个 左右 会写 。 2 在使用硬 笔熟练地书写正楷字 的基础上 , . 学会
规 范 、通行 的 行 楷 字 ,提 高 书 写 的速 度 。3 临摹 . 名 家 书 法 , 体 会 书 法 的 审美 价 值 。
2009年学业考试说明初中语文

2009年浙江省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验区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说明语文初中语文学业考试是义务教育阶段初中学生语文素养形成状况的终结性评价。
以《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为依据,面向全体学生,综合检测初中毕业生在语文学科学习目标方面达到的水平,以利于丰富语言积累,形成良好语感,培养创新意识、探究精神和语文实践能力,提高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
一、考试范围和要求(一)考试范围以《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所规定的七-九年级学段所应达到的阶段目标为依据,分语文知识积累与运用、现代文阅读、古诗文阅读、写作四部分,其中古诗词名句积累以现用教材的古诗词篇目(含附录)为主要考试范围,(2008年,古诗文名句积累以《课标》推荐的篇目及所用教材的九年级其他古诗词篇目为主要考试范围)现代文阅读材料采用与现用教材程度相当的课外阅读材料,古诗词阅读材料采用浅易的课外阅读材料,文言文阅读材料采用现用教材的文言文篇目(带*号的篇目除外)或浅易的课外阅读材料。
(2008年,《课标》推荐的篇目及所用教材的九年级其他文言文篇目或浅易的课外阅读材料)(二)考试要求主要检测学生的语文知识积累和运用能力、现代文阅读能力、古诗文阅读能力、写作能力。
在语文知识积累和运用中,检测学生语言文学的积淀情况以及语文知识的应用实践能力;在阅读中,检测学生的理解、筛选、概括、探究及鉴赏能力;在写作中,检测学生能否表达自己对自然、社会、人生的独特感受和体验,体现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取向。
对考核内容掌握程度的要求:从低到高分为三个层次,分别以字母a、b、c表示。
a——了解与识记。
了解是指对知识的认识,识记是指对知识的识别和记忆。
如:能正确辨识常用字,了解重要的作家作品,默写现用教材中古诗词(含附录)的精彩语句。
b——理解与分析。
理解是指领会并能作简单的解释,分析是指分解剖析。
如:体味和推敲重要词句在语言情境中的意义和作用,筛选并整合文章中的重要语言信息。
2024年吉林长春市中考语文试卷真题

2024年长春市初中学业水平考试语文本试卷包括四道大题,共24道小题。
共8页。
全卷满分120分。
考试时间为120分钟。
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并将条形码准确粘贴在条形码区域内。
2.答题时,考生务必按照考试要求在答题卡上的指定区域内作答,在草稿纸、试卷上答题无效。
一、积累与运用 (15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7分)学问是精神的食粮,它使我们的精神生活更加丰富。
肚皮装得饱饱的,是一件乐事,心灵装得饱饱的,是一件更大的乐事。
一个人在学问上有浓厚的兴趣,精深的造诣,他会发见万事万物各有一个妙理在内,他会发见自己的心涵蕴万象,澄.( )明通达,时时有jì( )托,时时在生展,这种人的生活决不会干枯,他也决不会做出卑污下贱的事。
《论语》记“颜子在陋巷,一箪食,一瓢饮,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
孔子赞他“贤”,并不仅因为他能安贫,尤其因为他能乐道,换句话说,他有极丰富的精神生活。
(节选自《朱光潜人生九论》) 1.给文中加点字注音,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
(2分)(1) 澄.明 ( ) (2) jì ( ) 托2.填入文中横线处的词语,恰当的一项是 ( ) (2分)A. 不仅B. 尽管C. 如果D. 虽然3. “子”是古代对男子的美称,如“孔子”“颜子”:也用以尊称对方。
下列词语同样可以用来尊称对方的一项是 ( ) (2分)A. 君B. 仆C. 愚D. 汝4.“学问是精神的食粮”,这个比喻句的本体和喻体之间的相似点是。
(1分)语文第1页 (共8页)5.名篇名句默写。
(8分)毕业在即,骊歌响起,我们将各奔前程。
亲爱的同学,距离不能阻隔我们的情谊,因为(1)“□□□□□, □□□□□”(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 更何况我们在同一个城市。
未来的人生之路,我们可能会遇到一些困难,但无论如何,一定要相信: (2) “□□□□□□□, □□□□□□□。
吉林省2024年初中学业水平考试语文试题卷附答案详析

吉林省2024年初中学业水平考试语文试题卷试卷满分12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
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
亲爱的同学们,请在接下来的阅读中感受文化的魅力,在完成题目和任务中体悟文化的内涵,让文化的清泉润泽思想的田园,让文化的灯火指引人生的方向。
一、积累与运用(15分)念母校之恩阅读语段,按要求完成下面小题。
(8分)在人的一生中,中学阶段正是求知欲最旺盛、记忆力最好、想象力最丰富,对一切都充满幻想的时期。
许多在各自领域出类拔萃(1)的人回忆起自己的中学时光,之所以会常常心存感念,,,。
学校除了给学生提供知识,更重要的是还提供一种求知的方法、路径,是打开认知世界、观察社会的窗户,或者说是一个tiào(2)望世界的平台。
走进校园不是为了走进一条课本知识的胡同,而是走向一个追求真、善、美的广阔原野。
一个人的青少年时代在这样一个环境中熏陶过、历练过,无论走到哪里,他都不会迷失自己。
1、根据语境,给语段(1)处填写拼音,(2)处填写汉字。
(2分)(1)出类拔萃.()(2)tiào()望2、下列语句中加点字的意思不同于其他三项的是()(2分)A.对一切都充满幻想的时期。
B.更重要的是还提供一种求知的方法、路径。
C.走进校园不是为了走进一条课本知识的胡同。
D.一个人的青少年时代在这样一个环境中熏陶过、历练过。
3、将下列语句依次填入文中横线处,最恰当的一项是()(2分)①他们的精神气质是在那时形成的②就是因为他们的人生理想是从那时起步的③他们的知识基础是在那时奠定的A.②①③B.③①②C.②③①D.①②③4、下列各句所用修辞手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2分)例句:走进校园不是为了走进一条课本知识的胡同,而是走向一个追求真、善、美的广阔原野。
A.托尔斯泰这对眼睛里有一百只眼珠。
(茨威格《列夫·托尔斯泰》)B.油蛉在这里低唱,蟋蟀们在这里弹琴。
(鲁迅《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C.在那田垄里埋葬过我的欢笑,在那稻棵上我捉过蚱蜢,在那沉重的镐头上有我的手印。
七年级语文第一学期期末学业评价试卷含答案

七年级语文第一学期期末学业评价试卷七年级语文亲爱的同学们,步入初中的你,进入了一个新天地,我们这张试卷,与其说是考试,不如说是舞台。
在此,你尽可以全面展示你的学识与才华。
要坚信:真情的体验,深入的思考和独特的创新永远是最有价值的!用心、专心、细心,你将得到最大的收获!一、积累运用(20分)1、考考你的注音和写字能力(2分)枯涸.苦心孤诣. mǐn 灭滑jī2、在书刊和广告中经常看到错别字或不规范用字,请你以文理学院附中语委会监督员的身份,把下列词语中这样的字找出来,将正确的填在横线上。
(要求工整、规范)(2分)昂然挺立忍俊不进绝处逢身海枯石烂骇人听闻更胜一寿反老还童3、古人云:“腹有诗书气自华”。
请背一背在横线上填写相应的诗文:(选填6句):(6分)①潮平两岸阔,。
(王湾《次北固山下》)②稻花香里说丰年,(辛弃疾《西江月》)③,志在千里。
烈士暮年,。
(曹操《龟虽寿》)④子曰:“,思而不学则贻。
”⑤塞翁失马,。
⑥中共中央总书记胡锦涛在接见国民党主席连战大陆访问团时,引用了《〈论语〉十则》中的“,”,表达对他们到来的欢迎之情。
⑦《咏雪》中谢太傅的侄女说出了一句比喻白雪纷纷的话,她说的这一句是。
⑧有一个孝子,名叫田世国,他把自己的一个肾脏回馈给病危的母亲。
这正如孟效在《游子吟》中所说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请在原句上修改下面的病句。
(任选一句)(2分)①绍兴黄酒是全国最大的黄酒产地。
②在我入团宣誓时,产生了一种光荣感和责任感。
5、读名著能开阔我们的视野,相信你一定读过下列作品。
(2分)①恩利科是意大利作家德·亚米契斯所著《》中的主人公。
②冰心的《繁星》《春水》主要内容是“歌颂母爱和童真”、“”、“对人生的思考和感悟”。
6、仿照示例,发挥你的想象和联想,续写下边的句子。
(2分)示例:天上的明星现了,好像点着无数的街灯。
A、月光照在地上,。
B、满树的桃花开了,。
吉林省2009年初中生毕业学业考试数学试卷(及答案)

24.如图,反比例函数y= 的图象与直线y=x+m在第一象限交于点P(6,2),A、B为直线上的两点,点A的横坐标为2,点B的横坐标为3.D、C为反比例函数图象上的两点,且AD、BC平行于y轴.
(1)直接写出k、m的值;
∵AB=AC,AD=AD,
∴Rt△ADB≌Rt△ADC(5分)
说明:选任何一对全等三角形,只要证明正确均得分.
20.解:根据题意,得 (3分)
解得 (5分)
答:x为4,y为3.
说明:不写答不扣分.
四、解答题(每小题6分,共12分)
21.解:(1)500.(1分)
(2)
(6分)
说明:第(2)问中每图补对一项得1分,条形图中不标台数不扣分.
∴DN=NH(7分)
∴矩形MHND是正方形.(8分)
七、解答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
27.解:(1)x2+(4-x)2或2x2-8x+16(2分)
(2)W=60×4S△AEH+80(S正方形EFGH-S正方形MNPQ)+120正方形MNPQ
=60×4× x(4-x)+80[x2+(4-x)2-x2]+120x2(4分)
(1)求证:△CBE∽△AFB;
(2)当 = 时,求 的值.
五、解答题(每小题7分,共14分)
23.小鹏学完解直角三角形知识后,给同桌小艳出了一道题:“如图所示,把一张长方形卡片ABCD放在每格宽度为12mm的横格纸中,恰好四个顶点都在横格线上.已知α=36°,求长方形卡片的周长.”请你帮小艳解答这道题.(精确到1mm)
(A)中位数(B)众数(C)平均数(D)极差
16.将宽为2cm的长方形纸条折叠成如图所示的形状,那么折痕PQ的长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吉林省2009年初中语文学业考试语文试卷亲爱的同学,请正确书写汉字,错字、别字每个扣0、5分。
一、积累与运用(12分)请在下面的田字格中端正地书写名句和对联。
(第1-7题每句1分,第8题2分,书写1分)1、关关雎鸠,□□□□。
(诗经·关雎》)2、□□□□□,悠然见南山。
(陶渊明《饮酒》)3、春蚕到死丝方尽,□□□□□□□。
(李商隐《无题》)4、夕阳西下,□□□□□□。
(马致远《天净沙·秋思》)5、□□□□,再而衰,三而竭。
(《曹刿论战》)6、杜甫《望岳》中的“□□□□□,□□□□□”两句诗气势磅礴,展现了诗人不畏艰险、实现理想的雄心壮志。
7、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中寓豁达于心中,寄希望于未来的哲理性诗句是:“□□□□□□□,□□□□□□□。
”8、今年5月12日是汶川地震一周年纪念日。
学校设立了“心愿墙”,许多同学用对联的形式表达了对灾区人民的美好祝愿。
请根据所给的上联,对出下联。
上联:政通人和,共助汶川重建;下联:□□□□,□□□□□□。
二、阅读(48分)(一)文言文阅读(15分)(甲)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10分)岳阳楼记范仲淹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
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具兴。
乃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
属予作文以记之。
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
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
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前人之述备矣。
然则北通巫峡,南极潇湘,迁客骚人,多会于此,览物之情,得无异乎?若夫霪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日星隐曜,山岳潜形;商旅不行,樯倾楫摧;薄暮冥冥,虎啸猿啼。
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
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
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是进亦忧,退亦忧。
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
噫!微斯人,吾谁与归?时六年九月十五日。
9、本文作者是时期著名的文学家。
(1分)10、解释下列加点词在句中的意思。
(2分)(1)春和景.明(2)薄.暮冥冥11、请用自己的语言描写出“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的景象。
(2分)12、第三段与第四段所写的景、所抒的情有什么不同?(2分)13、九百多年前,作者提出“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思想,曾被无数仁人志士奉为座右铭。
联系社会生活,谈谈这种思想在今天所具有的现实意义。
(3分)(乙)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5分)范仲淹读书范文正公读书南都学舍,煮粟二升,做粥一器,经宿遂凝;以刀画为四块,早晚取二块,断齑数十茎啖之。
留守有子居学,归告其父,以公厨室馈(1),公置之,既而悉已败矣。
留守子曰:“大人闻公清苦,遗以食物,而不下筯(2),得非以相浼为罪乎(3)?”公谢曰:“非不感厚意,盖食粥安之已久,今遽享盛馔,后日岂能啖此粥也!”(选自郑瑄《昨非庵日纂》)【注释】(1)以公厨室馈:让官府厨房做好饭菜送给范仲淹。
(2)筯:筷子。
(3)得非以相浼为罪乎:难道认为我们送你好饭菜是错误的吗?14、文中“归告其父”中“归”的意思是:(1分)15、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本文所记叙的范仲淹读书时的轶事。
(2分)16、本文表现了范仲淹哪些优秀品质?(2分)(二)现代文阅读(28分)阅读下面两篇短文,回答问题。
最忆母亲裹粽时赵宁生童年时期,物质贫乏,家中兄弟姐妹又多,但为了过好端午节,父母还是竭力张罗。
糯米、赤豆是平时舍不得吃的,特地留着专供包粽子使用;另外再从市场上买一些红枣、猪肉等作馅。
粽叶是宽幅的芦叶,只要到附近菜场采购即行。
最后一道包粽子的程序便落到母亲的一双手上。
我们常围着观看母亲包扎,全家沉浸在温馨、热闹、欢乐之中。
母亲包粽子胸有成竹,心灵手巧,既快又稳。
先将粽叶浸洗,用开水烫柔,然后淘米,把浸过水的赤豆、红枣与浸过酱油的猪肉块,混入糯米中。
只见母亲用左手食指与中指夹住两张芦叶,卷成小碗状,然后放进米、馅,压紧,再添上一张芦叶,收口盖住,并用棉线扎牢。
从外形看,这恰似旧社会妇女裹小脚,故俗称“小脚粽”。
有时也包成多角形,小巧玲珑,很像一件民间工艺品。
末了,母亲还会给我们包上一串串小三角形粽,逗得我们欢呼雀跃,急等煮熟尝新。
根据母亲的操作经验,包粽子第一选料要好,米粒不可有霉变,肉块尤须新鲜;第二包扎松紧要适中,不能“散包”或“爆腰”(中间涨开);第三火候要到位。
将粽子放入锅内浸没水中,用旺火烧熟,再用文火小煮,关火后再焖。
若晚上烧煮的话,焖一夜也无妨。
次日早晨开锅,这粽子必定润滑爽口,浓香诱人。
当初,我们也是早早地围在锅前垂涎欲滴,等着母亲揭开锅盖,给我们解开粽子。
一股股的粽香,扑鼻而来,一次次、一年年地给我们留下美好的印象。
记忆最深的是,我去学校住读时,在我简单的行李中,经常放着一包粽子,那是母亲临时包好的,给我在路上或到校时吃的。
有时还添加两块糕点,为取谐音“高中”。
在母亲的心目中,当然是“高中状元”吧。
世上的母亲都是这样,无时不在祝愿自己的儿女们。
父亲为我念书方竹2006年,我的左眼睛做大手术,手术后不能抬头,要低二十天,干什么都得这个体位。
于是,我整日诚惶诚恐使劲低头,基本上日夜趴床上,一句话也不想说。
八十多岁的父亲为我突遭此大难而心疼,但又束手无策。
白天,他勉强打起精神,坐在他屋里的电脑前浏览,还强迫自己写点文章,转移对我的忧虑。
吃过晚饭后,按从前习惯,他照例坐客厅沙发上看书,可那段时间,只垂头枯坐在点亮的落地灯边,一任时间滴答滴答走过,我在这边屋里,能听到满屋鸦雀无声。
有时,他蹒跚地来我屋里看看,拖鞋擦着地板,脚步很重,见我一人躺在黑暗中,就拉亮大灯,可我躺在暗中感觉很安全,总让父亲快把灯关上,每次他都叹口气,无奈地关上灯。
过了一分钟左右,方听见他踉踉跄跄的脚步声转回客厅。
我静养了几天后心情稍稍好转,想起那两天有朋友送来一本厚厚的纪实文学,正是父亲久闻其名一直想看的。
我想看他看了没有,就下了床,低头来到客厅。
睁开右眼看了一下,那本书放在茶几上,父亲垂头呆坐在那,显然没有看。
我叫了他一声,他的头猛一抬,见我站在面前,立刻欣喜而急促地说:“你起来啦?来,坐,坐。
”我坐到他旁边,指着那本纪实文学说:“阿爸,你现在有劲么?能给我念念书么?正好你也没看。
”父亲兴奋地说:“你,你有兴趣听念书了?好,好,我念,我愿意念。
”他当即打开书:“来,咱们从第一章念。
”那是我如此熟悉的读书声。
小时候,每星期六晚上,我们几个孩子围成一圈听父亲念书,大都是从《儿童文学》上选的文章,父亲虽然声音沙哑,但他是读书人,读书人读书有种特别的味道,我们当时静静地、像经历生活中重大事情一样,聆听父亲念完一篇又一篇小说、散文。
那种感觉,就像坐在星空下一样,十分辽阔、寂远。
没想到几十年后,我又要依靠父亲念书了。
客厅静悄悄,夜沉沉,父亲真切厚实的声音随着每个晚上,一点一滴贯注进我心中。
有一天他说:“每晚吃完饭,想到我们还能在一起读半个小时书,就觉得生活还有点意思。
”“你累吗?”“不累,不累!”我现在完全想不起来,那些日子,我家别人在哪,一点没印象(住院时我的丈夫倒是一直陪着我,我是指出院后),只知道在我最灰心绝望时(担心眼睛能否复明),只有父亲与我呼吸与共。
整整一个月,他读完了一本几十万字的书。
客厅里,从一开始只有一个老人的苍凉的读书声,到后来多了聊天声、笑声。
生活,它的喜都是平平静静的,甚至是从悲中一点点滋生出来的,现在想想,即使那样不幸的日子,因为有父亲在,也令人回味无穷。
17、给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注音。
(2分)(1)粽.子()(2)沉浸.()(3)蹒.跚()(4)聆.听()18、解释下列加点词语在句中的意思。
(2分)(1)当初,我们也是早早地围在锅前垂涎欲滴....,.等着母亲揭开锅盖,给我们解开粽子。
(2)八十多岁的父亲为我突遭此大难而心疼,但又束手无策....。
19、《最忆母亲裹粽时》所提到的端午节,今年已经被我国正式申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
端午节纪念的是我国历史上哪位著名的爱国诗人?除了包粽子,请再写出一种端午节的民俗活动。
(2分)20、《最忆母亲裹粽时》中作者童年时期的家境并不富裕,但在过端午节时,母亲却把粽子“裹”得宛如一件“民间艺术品”。
这表现出母亲什么样的生活态度?(4分)21、《父亲为我念书》中第六段文字运用了哪一种记叙方法?叙述了什么事情?(4分)22、《父亲为我念书》中“客厅里,从一开始只有一个老人的苍凉的读书声,到后来多了聊天声、笑声”这句话有什么含义?(4分)23、《最忆母亲裹粽时》中的动作描写和《父亲为我念书》中的语言描写,颇具特色。
请从下面两句话中任选一句,分析动作或语言描写对刻画人物的作用。
(4分)(1)只见母亲用左手食指与中指夹住两张芦叶,卷成小碗状,然后放进米、馅,压紧,再添上一张芦叶,收口盖住,并用棉线扎牢。
(2)“你,你有兴趣听念书了?好,好,我念,我愿意念。
”24、“裹粽子”、“念书”虽然是生活中的寻常小事,但两位作者却终身难忘。
请回忆自己的家庭生活,写出一件最难忘的小事,并结合其中最感动你的细节,谈谈切身感受。
(6分)(三)名著阅读(5分)25、今年4月23日,温家宝总理在参加第14个“世界读书日”活动时说:“读书要有选择,读那些有闪光思想和高贵语言的书,读那些经过时代淘汰而巍然独存下来的书。
这些书才能撼动你的心灵,激动你的思考。
”我们在初中阶段阅读过很多这样的名著,请从中选一部“能撼动你的心灵,激动你的思考”的名著,写出书名、作者以及名著所带给你的阅读感受。
(5分)(1)书名:《》(2)作者:(3)阅读感受:三、写作(60)26、以下两个作文,任选其一。
作文(1)题目:假如初三不再补课作文(2)阅读下面材料,选择感悟最深的一点,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
这是一个14岁男孩每天几乎不变的生活:早上5点30分起床,先烧两壶开水,晾成温水,灌到暖壶里(留着奶奶白天喝),然后照顾奶奶穿衣服、洗脸、打针、吃药,接着做好早饭、午饭(留着奶奶白天吃),收拾好碗筷后,才去上学。
下午放学后,一溜儿小跑回家,伺候奶奶吃饭、洗脚、擦洗身子、端屎端尿- - -之后才开始做作业,一直忙到晚上10点多。
这是一个令人几乎难以置信的故事:他出生8个月后,母亲离婚离开了家,接着父亲出去打工也离开了家,奶奶成了他唯一的亲人。
5岁那年,奶奶又得了糖尿病合并症,双目失明。
从那时起,这个男孩用柔弱的肩膀,艰难地挑起生活的担子,9年如一日地照顾身患重病的奶奶,书写了一篇大孝至爱的感人传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