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教版小学三年级下册品德与社会教案2

合集下载

浙教版品德与社会三年级下册教案

浙教版品德与社会三年级下册教案

浙教版品德与社会三年级下册教案浙教版品德与社会三年级下册教案浙教版品德与社会三年级下册教案1教学目标:知道自己的成长离不开家庭。

知道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并能正确地称呼他们。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参与活动,在活动中感受父母长辈的关爱之情,体验家庭生活中的快乐和幸福。

教学难点:家庭成员之间和关系及称呼,体会家庭成员间的亲情。

教学准备:让学生收集一些和家人合影的照片(全家福、生活照);准备一张用彩色纸背景音乐课件。

教学时间:一课时教学过程:一、感受家的温馨气息师:同学们,我们都有一个可亲可爱的家。

我的家住在坪坝晏店街道,你们的家住在什么地方?生1:我的家住在……生2:我的家住在……师:今天,我们就一起来说说我们的家。

(师板书:我的家)师:我先来说说我的家。

(师展示自己的全家福)看,这是我九岁时的一张全家福照片,猜猜哪个是我?生:左下角那个扎小辫的。

师:对,这就是九岁时的我,(指照片介绍)这是我的爸爸,这是我的妈妈,这是我的哥哥,这是我的姐姐。

我长得像爸爸还是妈妈?生1:你爸爸。

生2:你妈妈。

生3:既像你爸爸又像你妈妈。

师:为什么呢?生1:你是他们的孩子。

生2:你是妈妈生的。

师:对,我是爸爸妈妈的骨肉,血管里流淌着他们的血液,他们是我最亲近的人。

师:(边讲边在全家福照片的周围画)那时我们一家人住在一个小乡村,屋前有一条公路,公路的右前方有一个小水塘,夏天,我们常去那儿游泳。

屋的后面有一个绿色的竹林,我的姐姐常去那儿看书。

对了,还忘了告诉你们,在公路边上还有一块空地,我和小伙伴们常在这儿做游戏。

师:同学们,你们家周围有哪些地方你最喜欢去?你们也像老师这样把自己喜欢去的地方画出来,待会儿再给我们介绍介绍!(生动笔画自己家周围景物,师巡视)生1:(指照片)这是我的爸爸,这是我的妈妈,我长得像妈妈。

我家周围有一个小花园,我常在那里玩!生2:别人都说我长得像爸爸,特别是眼睛。

这是我家,前面有许多草,后面有一个小水池,我常去游泳。

浙教版三年级下册品德与社会教案

浙教版三年级下册品德与社会教案

浙教版三年级下册品德与社会教案(布衣教师)(2011-03-19 09:00:39) (布衣教师)转载(布衣教师)标签:(布衣教师)杂谈(布衣教师)分类:贝壳的资料共享(布衣教师)第一单元话说社区(布衣教师)1 社区——我的大“家”(布衣教师)(布衣教师)目标要求:(布衣教师)1、认知目标:让学生认识社区,了解社区的情况。

知道社区里各种设施的所在位置,了解它们的作用。

(布衣教师)2、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爱社区的思想感情。

(布衣教师)3、行为目标:通过访谈、调查等方法搜集自己社区变化的资料,感受社区日新月异的变化。

(布衣教师)(布衣教师)教学重点难点:(布衣教师)重点:了解社区的概况,知道各种设施的所在位置,了解它们的作用。

(布衣教师)难点:培养学生热爱社区的思想感情。

(布衣教师)(布衣教师)教学准备:(布衣教师)教师准备:(布衣教师)1、社区各种机构和设施的相关图片。

(布衣教师)2、有关农村社区的图片或录象带。

(布衣教师)3、有关国外社区的图片或资料。

(布衣教师)学生准备:(布衣教师)1、搜集有关农村和国外社区的图片和资料。

(布衣教师)2、父辈小时候和自己以社区为背景的照片。

(布衣教师)(布衣教师)教学过程:(布衣教师)第1课时(布衣教师)一、导入。

(布衣教师)1、出示社区全景图,问:这是什么地方?请你用自己的话简单地介绍一下这个社区。

(布衣教师)2、我们每个人都生活在社区中。

你对社区的理解是怎么样的?(布衣教师)3、今天,我们就要走进社区,一起去看看社区,说说社区。

(布衣教师)出示课题《社区——我的大“家”》(布衣教师)(布衣教师)二、我生活的社区。

(布衣教师)1、全班学习“我生活的社区”。

(布衣教师)2、在学习“我生活的社区”后,让学生每个人了解自己社区的名称、社区里的主要机构和单位等。

(布衣教师)(布衣教师)三、认识社区的设施。

(布衣教师)1、在我们的社区里有许多公共设施,你能说出其中的一些设施吗?(布衣教师)2、这些设施在我们的生活中有什么作用?(布衣教师)3、小组讨论:社区设施和我们的生活有什么关系?为我们的生活带来了什么影响?(布衣教师)4、调查社区中的主要设施。

三年级品德与社会下册 我们这样生活 2教案 浙教版

三年级品德与社会下册 我们这样生活 2教案 浙教版

浙教版三年级品德与社会下册教案二、教学资源谈古:原始人他们刚开始不穿衣服,只用树皮。

大概是后来感觉冷所以通过打猎然后用兽皮来制成衣服。

吃的方面,前期依靠女性采摘野果`后期开始狩猎```住的方面,前期群居洞穴之类`后期开始出现茅草房屋```那时候,并没有可代步的交通工具,一直到后来的轿子、马车出现前都是靠步行的。

原始人的寿命很短,这与当时的生产水平和人类抵御自然灾害及疾病能力的低下有关。

原始人食物简陋,半饥半饱,并易受毒蛇和猛兽的伤害,碰到自然灾害,如狂风暴雨、寒霜冰雪、酷暑严寒、洪水地震等极难抵御。

也常因误食有毒食物,加上细菌、病毒、寄生虫感染,传染病流行等面大批死亡。

因此,原始人寿命十分短促。

叙旧:爷爷奶奶现在让我来带着大家去爷爷奶奶生活的年代去看看吧我们的爷爷奶奶家里都有很多的兄弟姐妹,一大家子住的虽然不是洋房别墅,但挡风避雨是没有问题的。

而且那时候的他们也会在逢年过节适当的添衣,只不过这些衣服都是添给家里的老大的。

弟弟妹妹们穿的衣服往往都是破旧的,那是因为家里弟弟妹妹的衣服基本都是由哥哥姐姐穿下来的,衣服上打满补丁也是习以为常的事情。

在吃的方面就更可怜了,每一顿能吃到十分饱的情况是少之又少,很多的时候都是喝稀饭稀粥来充饥的。

不过那时候的大城市里已经出现人力三轮车了,而且也有极少数的公交车和轿车,在那个时候这些可谓是很昂贵的物品了。

总而言之,咱们爷爷奶奶的生活是很艰苦的。

论今:21世纪的中国,在衣、食、住、行方面将向着高层次发展。

衣:生活中,穿暖已经不是我们所追求的了,我们的穿追求漂亮和时尚。

食:如今无论是水里的、空中的,还是山里的,只要有可能,哪怕是出高价,也要桌上?不少国人对洋餐、洋烟、洋酒、洋饮料表现了更大的兴趣。

十多年前,随着一句味道好极了的称赞声,雀巢咖啡率先打入中国市场。

而后可口可乐、威士忌等洋饮料、洋酒纷纷走进人们的生活中。

而现在肯德基、麦当劳治、必胜客等洋味十足的西餐厅,几乎随处可见。

浙教版三年级下册品德与社会 我们这样生活 2教学设计

浙教版三年级下册品德与社会 我们这样生活 2教学设计

浙教版三年级品德与社会下册教案第四单元第三课我们这样生活二、教学资源瓦特和蒸汽机的故事在瓦特的故乡的小镇上,家家户户都是生火烧水做饭。

对这种司空见惯的事,有谁留过心呢?瓦特就留了心。

他在厨房里看祖母做饭。

灶上放着一壶开水。

开水在沸腾。

壶盖啪啪啪地作响,不停地往上跳动。

瓦特观察好半天,感到很奇怪,猜不透这是什么缘故,就问祖母说:什么玩艺使壶盖跳动呢?祖母回答说:水开了,就这样。

瓦特没有满足,又追问:为什么水开了壶盖就跳动?是什么东西推动它吗?可能是祖母太忙了,没有功夫答对他,便不耐烦地说:不知道。

小孩子刨根问底地问这些有什么意思呢。

特在他祖母那里不但没有找到答案,反而受到了冤枉的批评,心里很不舒服,可他并不灰心。

连续几天,每当做饭时,他就蹲在火炉旁边细心地观察着。

起初,壶盖很安稳,隔了一会儿,水要开了,发出哗哗的响声。

摹地,壶里的水蒸汽冒出来,推动壶盖跳动了。

蒸汽不住地往上冒,壶盖也不停地跳动着,好像里边藏着个魔术师,在变戏法似的。

瓦特高兴了,几乎叫出声来,他把壶盖揭开盖上,盖上又揭开,反复验证。

他还把杯子、调羹遮在水蒸汽喷出的地方。

瓦特终于弄清楚了,是水蒸汽推动壶盖跳动,这水蒸汽的力量还真不小呢。

1769年,瓦特把蒸汽机改成为发动力较大的单动式发动机。

后来又经过多次研究,于1782年,完成了新的蒸汽机的试制工作。

机器上有了联动装置,把单式改为旋转运动,完善的蒸汽机发明成功了。

补充资料爱迪生和电灯灯是人类征服黑夜的一大发明。

真正发明电灯使之大放光明的是美国发明家爱迪生。

1879年10月22日,爱迪生点燃了第一盏真正有广泛实用价值的电灯。

为了延长灯丝的寿命,他又重新试验,大约试用了6000多种纤维材料,才找到了新的发光体——日本竹丝,可持续1000多小时,达到了耐用的目的。

从此,漫漫长夜里我们可以轻松拥有光明,世界在我们眼里显得更清晰。

贝尔和电话电话的发明者叫贝尔。

1876年3月10日,贝尔通过送话机喊道:“沃森先生,请过来!我有事找你!”在实验室里的沃森助手听到召唤,像发疯一样,跃出实验室,奔向贝尔喊话的寝室去。

浙教版三年级下册品德与社会教案

浙教版三年级下册品德与社会教案

浙教版三年级下册道德与社会教课设计浙教版三年级下册道德与社会教课设计第一单元话说社区 1 社区——我的大“家”目标要求: 1 、认知目标:让学生认识社区,认识社区的状况。

知道社区里各样设备的所在地点,认识它们的作用。

2、感情目标:培育学生爱社区的思想感情。

3 、行为目标:经过访谈、检查等方法采集自己社区变化的资料,感觉社区日异月新的变化。

教课要点难点:要点:认识社区的概略,知道各样设备的所在地点,认识它们的作用。

难点:培育学生热爱社区的思想感情。

教课准备:教师准备: 1 、社区各样机构和设备的有关图片。

2 、有关乡村社区的图片或录象带。

3 、有关外国社区的图片或资料。

学生准备: 1 、采集有关乡村和外国社区的图片和资料。

2 、父辈小时候和自己以社区为背景的照片。

教课过程:第1 课时一、导入。

1 、出示社区全景图,问:这是什么地方?请你用自己的话简单地介绍一下这个社区。

2 、我们每一个人都生活在社区中。

你对社区的理解是怎么样的?3、今日,我们就要走进社区,一同去看看社区,谈谈社区。

出示课题《社区——我的大“家”》二、我生活的社区。

1 、全班学习“我生活的社区”。

2 、在学习“我生活的社区”后,让学生每一个人认识自己社区的名称、社区里的主要机构和单位等。

三、认识社区的设备。

1 、在我们的社区里有很多公共设备,你能说出此中的一些设备吗? 2 、这些设备在我们的生活中有什么作用? 3 、小组议论:社区设备和我们的生活有什么关系?为我们的生活带来了什么影响? 4 、检查社区中的主要设备。

第 2 课时一、出示某个社区的表示图,简介该社区的状况。

学生可就该社区状况发问。

想要进一步认识该社区的状况,我们能够怎么办?二、我们还检查了自己所在社区的概略。

1 、小组沟通。

2 、各小组介绍一位同学全班讲话。

3 、其他同学可发问。

4 、谈谈自己的检查感觉。

三、你所在社区的辖区内哪几家单位给你留下的印象最深?选最有特点的一家单位做详细介绍。

友善教案:浙教版三年级下册品德与社会教案

友善教案:浙教版三年级下册品德与社会教案

友善教案:浙教版三年级下册品德与社会教案浙教版三年级下册品德与社会教案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教育也必须与时俱进,随着浙江教育版权电子系列教材的推广,人们越来越注重素质教育的实施,逐渐促进品德教育的重要性。

在品德教育中,友善是一种重要的品德素质,也是社会氛围和谐的基础,因此,教育界开始了友善教育的推广。

在浙江教育版权电子系列教材中,三年级下册品德与社会教案也着眼于友善教育的培养,帮助学生构建和谐的人际关系。

一、友善教育理念的介绍友善是人际交往中的重要品质,它包括关心、理解、赞美、支持、共享、帮助等方面。

友善的发展是由儿童时期起步的,是一种基本的社会技能和行为准则,对人际关系和个人发展具有积极的影响。

教师应该重视友善教育,在教学中注重对学生进行友善素质的培养,以及反复强调友善的重要性,让学生逐渐形成友善的行为准则,促进学生自我发展和成长。

二、浙教版三年级下册品德与社会教案浙教版三年级下册品德与社会教案是根据国家课程标准,针对三年级学生的认知特点、心理发展需要、现代生活场景等方面的特点进行设计和开发的,是一套全面的品德教育学习资料。

同时,该教材也重视了友善教育的重要性,在各项知识点的学习中,不断强调学生的友善品质,让学生逐渐形成友善习惯,保持良好的社会关系。

1、学生和老师要讲礼貌,这是培养友善行为起点的第一步。

在浙教版三年级下册品德与社会教案中,教师对学生的表达、行为、情感方面都进行了义务和解释,引导学生追求爱、尊重、理解等价值观念。

2、积极的交流可以拉近人与人之间的距离,在浙教版三年级下册品德与社会教案中,针对不同场景,让学生在思路、语言和行为等方面进行表达和交流,这对于培养学生的交际技能和友善品质非常重要。

3、团队合作可以帮助学生在共同目标上互相支持,理解和欣赏,在浙教版三年级下册品德与社会教案中,让学生分组合作,尝试解决一些难题,锻炼合作精神和共同达成目标的能力。

三、如何培养友善品质友善品质的培养需要教师和家长的共同努力,从生活中的点滴事情中着手,让孩子自觉形成有益的思维和行为习惯,有效提升他们的人际交往技能和与他人建立良好关系的能力。

三年级品德与社会下册__浙教版_教案

三年级品德与社会下册__浙教版_教案
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激发兴趣
1.每到节假日,我们的社区经常会开展一些丰富多彩的活动。让我们跟随“乐乐”到他所在的社区去看一看吧!(视频播放一段“社区活动”的资料)
二、回忆活动,感受丰富
1.乐乐:同学们你们的社区都开展了哪些活动啊?
2.让学生畅所欲言,说说参与活动的情景。
3.观看各种社区活动的图片,引导学生总结。(展示各种图片)
第一单元这是我们的社区
1、社区——我的大“家”
教学目标:1、认识社区,了解社区的概况。
2、知道社区里有哪些基础设施,了解他们的作用。
3、热爱自己的社区,为能生活在这样的社区而感到幸福感到自豪。
教学重点:通过调查了解,熟知社区的设施,以及它们的基本作用。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热爱社区的思想感情。
教学准备:师——挂图
教学难点:鼓励学生积极加社区公益活动,在活动中培养学生的能力。
教师准备:课前调查,收集一些关于志愿者的活动及相关资料。
教学时间:2课时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1、通过图片展示,课堂交流,使学生感受到社区活动的丰富多彩,激发学生积极参加社区各种活动的热情。
2、了解志愿者活动的积极意义,鼓励学生加入志愿者的行列,积极参加社区公益活动。
4、说一说,你对社区垃圾分类回收有什么建议?
5、教师小结:垃圾分类的好处是显而易见的,既省下了土地,又避免了填埋或焚烧所产生的污染,还可以变废为宝呢!
四、课后延伸,提高认识
根据班级实际情况展开关于垃圾分类处理的相关班队活动,并组织对外宣传活动。
附板书:
2、可爱的社区人
治保调节委员
环境卫生委员
社区成员社会保障委员
一、感受辛勤,学会尊重
1、社区里,除了社区干部,还有许多的劳动者为我们的社区付出了辛勤的劳动。请大家看一段录像(播放社区清洁工工作的视频)。

浙教版品德与社会三下我的家乡在哪里教学设计

浙教版品德与社会三下我的家乡在哪里教学设计

浙教版小学品德与社会三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生我养我的地方》1、我的家乡在哪里教学目标:1.学生能够认识自己家乡的地理位置,知道家乡所属的行政区。

2.在地图上查找本地(社区、县、市)、本省及省会城市的位置。

知道家乡是祖国的一部分。

3.了解书信的一般常识,使学生萌发爱家乡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难点:1.能够认识自己的家乡,并能够正确地向别人介绍家乡所在的地理位置。

2.知道思念亲人、想念家乡是爱家乡的表现。

教学时间:2课时第一课时课时目标:1.学生能够认识自己家乡的地理位置,知道家乡所属的行政区。

2.在地图上查找本地(社区、县、市)、本省及省会城市的位置。

知道家乡是祖国的一部分。

教学重难点:能够认识自己的家乡,并能够正确地向别人介绍家乡所在的地理位置。

教学过程:一、谈话引导,激情导入1.家乡是生我养我的地方,家乡在你的眼里是怎样一个地方?2.是啊,家乡是美丽的、可爱的地方。

每个人都对自己的家乡都怀着一种深深的眷恋之情,每个人都热爱着自己的家乡。

3.今天,我们就先来认识一下自己家乡的地理位置。

二、观看地图,查找家乡。

1.提问:你的家乡在哪里?请用“我的家乡在省市县”回答。

2.指导学生观看浙江省地图,了解自己的家乡的地理位置。

(1)认识地图上的“省界”标线,了解“浙江省”的四邻。

(东面是东海,东北角是上海市,北面是江苏省,西北面是安徽省,西面是江西省,南面是福建省。

)(2)认识地图上的“市界”标线,了解“丽水市”的四邻。

(东面是温州市,东北面是台州市,北面是金华市,西北面是衢州市,南面是福建省。

)(3)认识地图上的“缙云县”、“壶镇镇”的具体位置,了解“缙云县”在“丽水市”中所处的相对位置以及“壶镇镇”在“缙云县”中的相对位置。

(“缙云县”在“丽水市”的东北面,“壶镇镇”在“缙云县”的东北面。

)3.自主合作,了解浙江。

(1)同桌合作,在浙江省地图上查看,家乡“浙江省”内还有哪些市,“丽水市”内还有哪些县,缙云县内还有哪些镇。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浙教版三年级下册品德与社会教案第一单元话说社区1 社区——我的大“家”目标要求:1、认知目标:让学生认识社区,了解社区的情况。

知道社区里各种设施的所在位置,了解它们的作用。

2、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爱社区的思想感情。

3、行为目标:通过访谈、调查等方法搜集自己社区变化的资料,感受社区日新月异的变化。

教学重点难点:重点:了解社区的概况,知道各种设施的所在位置,了解它们的作用。

难点:培养学生热爱社区的思想感情。

教学准备:教师准备:1、社区各种机构和设施的相关图片。

2、有关农村社区的图片或录象带。

3、有关国外社区的图片或资料。

学生准备:1、搜集有关农村和国外社区的图片和资料。

2、父辈小时候和自己以社区为背景的照片。

教学过程:第1课时一、导入。

1、出示社区全景图,问:这是什么地方?请你用自己的话简单地介绍一下这个社区。

2、我们每个人都生活在社区中。

你对社区的理解是怎么样的?3、今天,我们就要走进社区,一起去看看社区,说说社区。

出示课题《社区——我的大“家”》二、我生活的社区。

1、全班学习“我生活的社区”。

2、在学习“我生活的社区”后,让学生每个人了解自己社区的名称、社区里的主要机构和单位等。

三、认识社区的设施。

1、在我们的社区里有许多公共设施,你能说出其中的一些设施吗?2、这些设施在我们的生活中有什么作用?3、小组讨论:社区设施和我们的生活有什么关系?为我们的生活带来了什么影响?4、调查社区中的主要设施。

第2课时一、出示某个社区的示意图,简介该社区的情况。

学生可就该社区情况提问。

想要进一步了解该社区的情况,我们可以怎么办?二、我们还调查了自己所在社区的概况。

1、小组交流。

2、各小组推荐一位同学全班发言。

3、其余同学可提问。

4、说说自己的调查感受。

三、你所在社区的辖区内哪几家单位给你留下的印象最深?选最有特点的一家单位做具体介绍。

四、刚才,我们介绍的都是城市的社区。

农村也有自己的社区,我们再到农村去看看,呼吸一下那里的新鲜空气。

1、看农村社区的录象或图片。

2、说说你对农村社区的了解。

3、谈谈你对农村社区建设的建议。

五、不同的国家的社区有不同的特色。

国外的社区建设相对来说较早,也比较完善。

我们去感受一下那里的风土人情。

1、看国外社区的录象或图片。

2、我们很多同学带来了有关国外社区的介绍。

我们来听听他们是怎么说的。

你的资料是从哪里获得的?六、随着时间的推移,我们的社区也在不断发展变化,我们看看照片等资料就能明显感受到许多不同。

1、向相关人员搜集各种资料,了解社区的变迁。

2、看看你搜集到的社区以前的各种资料,再比较你现在生活的社区,说说你的感受。

七、总结。

2、可爱的社区人目标要求:1、知目标:知道社区人包括在社区里生活的人和在社区里工作的人。

认识社区干部、民警和社区里的劳动者,体会他们工作的辛苦。

了解发生在社区里的故事,感受社区干部的高尚情怀。

2、感目标:培养学生的公德意识,学会尊重别人的劳动。

3、行为目标: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重点:1、认识社区干部、民警和社区里的劳动者,体会他们工作的辛苦。

2、了解发生在社区里的故事,感受社区干部的高尚情怀。

难点:培养学生的公德意识,尊重别人的劳动。

教学准备:教师准备:4、社区公仆榜。

5、游戏“请你猜猜我是谁”。

学生准备:3、社区劳动者的照片。

4、有关垃圾分类投放的专访和调查。

5、搜集辩论资料。

第1课时一、导入。

1、出示插图,说说图上画的是谁在干什么。

老人晨练;大人们去上班;小朋友们高高兴兴上学去。

2、为了让我们生活得更方便、更安全、更舒适,社区里有那么多的人在默默地工作着。

我们作为在社区中生活的人,又该怎么做呢?二、认识了解社区干部。

在走访社区时,我们已经认识了我们的社区居委会主任。

社区中,像他这样勤勤恳恳为大家工作的社区干部还有很多。

我们再来认识几个社区干部。

出示公告,了解社区中一些分管干部名称。

三、学习《你就是我们社区的奶奶》。

1、社区干部的工作还远不止上面提到的这些,他们的工作是非常繁忙的。

我们一起来读读这则故事,看看对你有什么启发。

2、学生自由读故事,并划出最使你感动的句子。

3、和你的同学交流年的感受。

4、你所在的社区中,有没有这样的社区干部?5、夸夸社区的好干部。

6、补充:社区主任的酸甜苦辣。

四、在社区里,除了社区干部和民警,还有许多的劳动者为我们的社区付出了辛勤的汗水。

1、观察一位劳动者的工作。

2、请他介绍一下,他每天要做些什么,是怎么做的。

3、在社区里,这些人的工作是不是可有可无的?4、如果没有他们的工作,我们的社区将会变得怎么样?5、通过这次活动,你有什么感想?我们应该怎么做才是尊重他们的劳动?五总结。

第2课时一、组织辩论赛。

随着社区建设的不断完善,社区承担起了越来越多的工作,如经管社区学院等。

原本由学校承担的午间、放学后管理,对学生来说有许多不必多言的好处,但也在一定程度上牵制了教师的教学精力。

于是,有人提出可以由社区来承担。

对此,你持什么观点?1、双方围绕各自观点搜集有关资料。

2、双方各派4位同学担任主辩,其余同学旁听。

3、旁听的同学为自己一方提供更多的辩论资料。

4、双方分别提出观点,并阐述理由。

5、旁听同学根据辩论情况提出反驳意见。

二、关于垃圾分类处理的调查。

交流调查情况。

1、你所在社区有没有开展此项工作?2、访问环境保护专家;为什么要将垃圾分类回收?3、本社区垃圾处理现状。

4、访问社区主任:将采取哪些措施实现本社区内的垃圾分类回收?5、小调查。

6、观察记录垃圾投放情况。

三总结。

3、丰富多彩的社区活动教学目标:1、了解社区中正在开展的各项活动。

2、积极参加社区中的各项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学会做人,学会合作。

3、了解志愿者活动的积极意义,鼓励学生加入志愿者的行列,成为公益事业的热心人。

教学重难点:1、重点:积极参与社区中的各项活动,加入志愿者的行列,成为小小志愿者。

2、难点:在活动中学会做人,学会合作;成为公益事业的热心人。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某个社区的暑假活动计划。

国外志愿者服务介绍。

2、学生准备:了解所在社区的共建单位以及这些单位对社区的贡献。

收集一些关于志愿者的活动及相关资料。

教学时间:2课时第一课时课时目标:1、了解社区中正在开展的各项丰富多彩的活动。

2、初步了解社区中志愿者的相关情况以及一些志愿者的活动,鼓励学生积极投身到志愿者活动中去。

教学过程:一、导入1、举例说说身边的社区活动。

“每到节假日,咱们生活的社区经常会组织一些丰富多彩的活动,你能说说你所看到过的活动吗?”(让学生根据实际生活中所看到,举例说明。

如:社区的元宵节灯会,妇女节文艺演出等。

)2、看看书中第16到17页中的图画。

“书中也有许多有关于社区的活动介绍,让我们一起来看一看,你能说出这些都是些什么活动吗?”(社区英语角、社区联艺会、清理废电池活动、慰问社区老人等等)3、结合实际情况讨论“同学们很聪明,也说的很好,那请你再和同桌之间互相讨论一下:在这些活动中,哪些是我们社区有过的活动,是自己看到过的?参与过的?待会儿请你来说一说。

”(同桌互相讨论)4、反馈“你能把当时的活动情景向大家介绍一下吗?”(有条件的可以展示一些相关的图片。

)5、谈体会“你参加了这些活动都有些什么感受?什么收获吗?”(可与4中的问题穿插问)“听了同学的介绍你又有什么感受?什么收获呢?”二、展示社区的暑假活动计划1、出示活动计划“看一看这个暑假活动计划,你对哪项活动最感兴趣?你能说说你的理由吗?”2、分组讨论,提交方案“如果你是这个暑假活动的组织者、策划者,你将怎样组织安排这些活动呢?接下来,请你们以4人小组为单位,讨论讨论,制定一个最好的活动方案,然后我们评选出一个最佳的活动设计方案。

”3、展示各个小组的设计方案“请你说说,你们小组为什么这样制定计划?”三、初步了解志愿者的相关情况1、简要介绍什么是志愿者。

2、介绍一些国外志愿者的相关情况。

(西班牙志愿者服务,共建单位荣誉册等。

详见《教师参考用书》第10页。

)3、鼓励学生参加到志愿者的活动中去。

“你愿意成为志愿者吗?你愿意伸出援助之手去帮助他人吗?你愿意把爱撒满人间吗?老师相信你们一定愿意,希望大家能多参与到其中去。

”四、布置课后作业1、收集一些志愿者的相关情况。

2、收集一些我们社区的志愿者的相关活动情况。

3、整理你自己参与过的志愿者活动的相关情况。

第二课时课时目标:1、了解志愿者活动的积极意义,鼓励学生加入志愿者的行列,成为公益事业的热心人。

2、通过教学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学会做人,学会合作。

3、鼓励学生伸出援助之手,积极参与到自己力所能及的志愿者服务中去。

教学过程:一、引入1、学生介绍收集到的有关与志愿者以及相关服务的资料。

2、介绍“服务菜单进社区”志愿者服务队情况。

“参加志愿者活动是我们每个青少年应尽的义务,下面我们来看看…服务菜单进社区‟志愿者服务队的情况。

”(书中第18页)3、“你愿意参加这样的活动吗?”二、知心姐姐的话“有的同学很想参加志愿者活动,但是他遇到了一些问题,不知道如何解决。

我们一起帮他想想办法。

”1、提出问题“书上是3个小朋友他们想做好事,可是,他们遇到了一些困惑,我们一起来看看,他们都有些什么困难。

”(有一个小朋友做了几个垫子,想送给敬老院,又怕有人笑话。

社区组织拔草劳动,有一个小朋友很想为社区服务,可有不敢主动去报名,他该怎么办?还有一个小朋友很想为社区做点贡献,他有该怎么办呢?)2、分4人小组讨论“假如你是这几个小朋友,遇到这样的问题,你会怎么解决?假如你是知心姐姐,你又会怎样回答他们呢?你在活动中遇到过什么困难吗?也请你和大家说说,让同学们来帮帮你”3、讨论后集体交流4、填写书中第19页中“知心姐姐的话”。

三、人人为我,我为人人“了解了这么多关于社区活动的情况,让我们对自己参加社区活动的情况做一番回顾。

请同学们填一填,写一写。

”1、自己根据整理的情况资料填表格,给自己一个客观的评价。

2、与组内同学交流,请同学给你一个公正的评价。

四、总结1、“今后我们还将继续参加一些有意义的社区活动、志愿者服务等,如果你在参加这些活动的时候遇到困难,你将怎么办?”2、说说你今后打算。

4、走进社区教学目标:1、了解学生所在社区的大致位置、大小和环境。

2、走访社区中对社会有特殊贡献的人,激发学生对自己所居住的社区的自豪感,增强社区的凝聚力。

3、描绘社区的明天,让学生坚信社区的明天会更好。

教学重难点:1、重点:了解社区的大致位置。

走访社区中对社会有特殊贡献的人。

2、难点:每个学生了解自己所在社区的情况,激发学生对自己所居住的社区的自豪感,增强社区的凝聚力。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某个社区的示意图图例。

了解社区里的历史遗迹、古迹和对社会有特殊贡献的人。

空白的社区区域图。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