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11月30日

合集下载

2021年-有答案-新人教版五年级(上)月考数学试卷(11月份)(4)

2021年-有答案-新人教版五年级(上)月考数学试卷(11月份)(4)

2021学年新人教版五年级(上)月考数学试卷(11月份)(4)一、填空(每小题1分,共34分)1. 计算小数除法时,商的小数点一定要与________的小数点对齐。

2. 5.8657保留两位小数约等于________,保留整数约等于________.3. 0.444…记作________,2.13535…记作________.4. 在1∼20的自然数中,最大的质数是________,最小的合数是________.5. 16的因数有________,24的因数有________,38的因数有________.16和24的最大公因数是________,24和38的最大公因数是________,16和38的最大公因数是________.6. 如果一个图形沿着一条直线对折,两侧的图形能够完全重合,这样的图形就叫________图形,那条直线就是________.7. 长方形有________条对称轴,圆有________条对称轴,正方形有________条对称轴。

8. 8÷11的商保留两位小数约是________;保留一位小数约是________;保留整数约是________.9.3648=18()=()÷4.10. 比大小:45________54; 13________415; 59________38; 1________43.11. 一个平行四边形的底是5cm ,高是4cm ,它的面积是________,与它等底等高的三角形面积是________.12. 一个两位小数取近似值是5.8,那么这个两位小数最大是________,最小是________.13. 357的分数单位是________,有________个这样的单位,再去掉________个分数单位就是3.二、判断(每小题1分,共10分)分数的分子和分母同时乘或除以一个数,分数大小不变。

________(判断对错)三角形的面积等于平行四边形面积的一半。

冀教版五年级上册多边形的面积和土地的面积应用题有答案

冀教版五年级上册多边形的面积和土地的面积应用题有答案

2022年11月30日小学数学作业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一、解答题1.一个平行四边形停车场,底是63m,对应的高是25m。

如果每个车位占地15m2,这个停车场一共可以停多少辆车?2.如图:在一块直角梯形菜地中种白菜和萝卜,其中种白菜部分的面积是320平方米,则这块梯形菜地的面积是多少平方米?3.图中正方形周长是28厘米,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是多少平方厘米?4.为了美化校园,学校在一块如图所示的平行四边形空地上种植了两种花,为了方便同学们观赏和浇水,修建了一条小路和一个正方形水池(图中阴影部分)。

(1)种花的面积是多少平方米?(2)如果每平方米花地施肥0.08千克,一共需要施肥多少千克?5.下图是两个正方形,边长分别为60米和30米,求涂色部分的面积。

6.一块近似平行四边形地,底26米,高8米。

如果按行距0.8米,株距0.4米,栽种西红柿,一共可以栽多少棵?7.有一块占地面积为4公顷的正方形花园,如果把它的边长增加200米,那么它的面积增加了多少公顷?8.石家庄市为争创全国文明城市,需要修占地面积共为105公顷的公路及绿化带,公路长15千米,公路的两边有共宽10米的绿化带,公路的宽是多少米?9.如图所示,为了方便顾客观赏,李伯伯在长是120米、宽是100米的苗圃里开了两条宽是3米的小路。

你能帮李伯伯算一算现在苗圃的实际面积吗?10.在一个边长为400米的正方形苗圃四周铺上宽为5米的碎石路。

(1)碎石路的面积是多少?(2)如果在苗圃中种树苗,株距0.4米,行距0.2米,这个苗圃能种树苗多少棵?参考答案:1.105辆【分析】根据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底×高,求出面积,再除以15平方米即可。

【详解】63×25÷15=1575÷15=105(辆)答:这个停车场一共可以停105辆车。

【点睛】熟练掌握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公式,是解答此题的关键。

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上册知识点总结

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上册知识点总结

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单元知识点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计算小数加减法,要先把小数点对齐,然后按照整数加减法的法则进行计算。

第一单元《小数乘法》知识点1、小数乘整数意义: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的简便运算。

如:×5表示5个的和是多少或者的5倍是多少。

小数乘小数的意义:就是求这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

如:×就是求的十分之四是多少。

×就是求的倍是多少。

2、小数乘法的计算方法:计算小数乘法,先按整数乘法算出积 (也就是末位要对齐),再看因数中一共有几位小数,就从积的右边起数出几位,点上小数点;乘得积的小数位数不够时,要在前面用0补足,再点小数点;小数末尾有0的要去掉。

3、一个数(0除外)乘大于1的数,积比原来的数大,一个数(0除外)乘小于1的数,积比原来的数小。

4、小数四则运算顺序跟整数是一样的:即有括号的要先算括号里的,没有括号的要先算乘除法,后算加减法,同级运算按照从左往右的顺序计算。

第二单元《小数除法》知识点1、小数除法的意义:已知两个因数的积与其中的一个因数,求另一个因数的运算。

如:÷表示已知两个因数的积与其中的一个因数,求另一个因数的运算。

2、小数除法的计算方法:(1) 计算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按整数除法的计算方法去除,商的小数点要和被除数的小数点对齐;除到哪一位,商就写在哪一位的上面。

整数部分不够除,商0,点上小数点,继续除;如果有余数,要添0再除。

(2)计算除数是小数的除法:除数是小数,先要变整数,按照“三步走”~一看二移三再算。

一看:除数有几位小数;二移小数点:把除数和被除数的小数点同时向右移动相同的位数(一看几位就移几位);当被除数的位数不够时,在被除数的末尾用0补足;三再算:按照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进行计算。

3、取近似数的方法:(1)取近似数的方法有三种,①四舍五入法②进一法③去尾法(2)一般情况下,按要求取近似数时用四舍五入法,进一法、去尾法在解决实际问题的时候选择应用。

2021年-有答案-贵州省某校五年级(上)月考数学试卷(11月份)

2021年-有答案-贵州省某校五年级(上)月考数学试卷(11月份)

2021学年贵州省某校五年级(上)月考数学试卷(11月份)一、填空(15分)1. 小数乘小数时,积的小数位是因数小数位的________,一个数(0除外)乘大于1的数,积比原来的数________.除数是小数时,先把除数化成________,同时被除数小数点要移动相同的________.2. 3.25的4倍是________,a 是5的________倍,a 2=________.3. 小敏的位置在班上3行5列,小华在小敏后第二个,用数对表示小华的位置________.4. ________叫方程的解,7.14545...≈________(精确到十分位),循环节是________.5. 今天太阳________从东方升起(可能、一定、不可能),口袋里有6个红球、2个蓝球,________摸到的可能性小。

6. 买5本书,每本b 元,小华付了a 元,应找回________元。

当a =34.3,b =1.3时,应找回________元。

二、判断(对的打√错的打×6分)1.35×0.98的积大于0.98________(判断对错)2a +45>3b 是方程________(判断对错)1.05×0.4的积有3位小数________(判断对错)6.2˙43˙是无限循环小数________(判断对错)1.25×4.2×8=1.25×8×4.2运用乘法结合律________(判断对错)4.25÷1.24的商要大于4.25________(判断对错)三、选择题(把正确字母选人括号,12分)有2个老师和49个学生去春游,租每辆乘坐7人的小车,租( )辆。

A.7B.8C.10解方程时,由3x −4.23=36的第一步,3x −4.23+4.23=36+4.23的依据是( )A.加法各部分的关系B.等式的性质1C.等式的性质2求方程的解的过程叫做( )A.方程B.解方程C.方程的解近似数是3.50的最小三位小数,是()A.3.50B.3.495C.3.504有10件物品,有7件正品,3件废品,从中任意抽取一件产品,废品可能性()A.最大 B.最小C.与正品的可能性一样一个人或物的位置可以用()来表示。

五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五单元第11课时 实际问题与方程(二)人教版

五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五单元第11课时 实际问题与方程(二)人教版

五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五单元第11课时实际问题与方程(二)人教版今天我要为大家带来的是五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五单元第11课时实际问题与方程(二)的教学。

一、教学内容我们将继续使用人教版教材,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第五单元的实际问题与方程(二)部分。

我们会通过具体的实例,引导学生理解并掌握如何用方程解决实际问题。

二、教学目标1. 能够理解并应用“等量代换”的原理,用方程解决实际问题。

2. 能够通过画图或列表的方式,更直观地理解和解决实际问题。

3. 能够提高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本节课的重点是让学生掌握如何用方程解决实际问题,难点是让学生理解“等量代换”的原理,并能够灵活运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为了更好地进行教学,我准备了一些教具和学具,包括PPT、黑板、粉笔、实例资料等。

五、教学过程1. 情景引入:我会通过一个简单的实例,引入本节课的主题,让学生们了解到方程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重要性。

2. 讲解与演示:我会通过PPT或黑板,详细讲解“等量代换”的原理,并通过实例进行演示,让学生们更直观地理解和掌握。

3. 练习与讨论:在讲解完毕后,我会给出一些随堂练习题,让学生们通过实际操作,巩固所学知识。

同时,我会鼓励学生们相互讨论,分享解题心得。

六、板书设计我会根据讲解的内容,设计相应的板书,以便学生们更好地记录和回顾所学知识。

七、作业设计为了巩固本节课的学习内容,我会布置一些相关的作业题。

具体的作业题目如下:例:小明有20个苹果,他想把这20个苹果换成橙子,每个橙子的重量是苹果的2倍。

请问,小明最终能换成多少个橙子?2. 应用方程解决实际问题:例:甲车和乙车同时从同一地点出发,甲车的速度是乙车的2倍。

如果甲车比乙车早到达目的地1小时,求乙车的速度。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本节课结束后,我会认真反思自己的教学过程,看看是否有需要改进的地方。

同时,我也会鼓励学生们进行拓展延伸,尝试运用所学知识解决更多的实际问题。

【最新】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上册教学计划(含进度表)

【最新】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上册教学计划(含进度表)

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一、指导思想: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以人教版五年级数学课程标准为依据,坚决完成《2022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提出的各项基本教学目标。

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从生活入手,结合教材内容,精心设计教学方案。

通过本学期数学课堂教学,夯实学生的基础,提高学生的基本技能,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知识和运用数学知识的能力,帮助学生初步建立数学兴趣模式。

圆满完成五年级上册数学教学任务。

二、学情分析:五年级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数学基础和学习经验,具备了初步的抽象思维和逻辑推理能力。

但在学习新知识时,可能会遇到一些困难,需要教师给予更多的引导和帮助。

同时,学生的个体差异较大,在教学中要关注不同层次学生的发展,因材施教。

三、教材分析:本册教材内容包括小数乘法、位置、小数除法、可能性、简易方程、多边形的面积、数学广角——植树问题。

教材注重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出发,通过丰富的情境和活动,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和应用能力。

四、教学重点难点:重点:1.小数乘法、除法的计算和应用。

2.简易方程的解法和应用。

3.多边形面积的计算公式及应用。

4.观察物体的方法和空间想象力的培养。

难点:1.小数乘法和除法中积和商的小数点位置的确定。

2.用方程解决复杂的实际问题。

3.推导多边形面积的计算公式。

4.从不同角度观察物体并画出图形。

五、教学目标:1. 掌握小数乘法、除法的计算方法,能正确地进行计算,并能解决相关的实际问题。

2. 理解简易方程的含义,能用方程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3. 能从不同的角度观察物体,画出所看到的图形。

4. 掌握多边形面积的计算方法,并能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5. 理解统计与可能性的知识,能进行简单的数据分析和可能性的判断。

6. 体会数学在生活中的应用,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和创新能力。

六、教学措施:1. 创设生动有趣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加强直观教学,帮助学生理解抽象的数学概念。

人教版五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5单元第13课时 实际问题与方程(2)

人教版五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5单元第13课时  实际问题与方程(2)

人教版五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5单元第13课时实际问题与方程(2)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掌握实际问题与方程的关系,能够运用方程解决实际问题。

2. 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创新意识。

3. 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探究精神。

二、教学内容1. 方程的应用:行程问题、工程问题、利润问题等。

2. 方程的解法:代入法、消元法、图解法等。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让学生掌握实际问题与方程的关系,能够运用方程解决实际问题。

2.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运用合适的方程解法解决实际问题,提高解题效率。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回顾上一节课所学内容,引导学生进入本节课的学习。

2. 新课讲解:(1) 行程问题:介绍行程问题的基本概念,引导学生理解路程、速度、时间三者之间的关系,并运用方程解决相关问题。

(2) 工程问题:介绍工程问题的基本概念,引导学生理解工作效率、工作时间、工作总量三者之间的关系,并运用方程解决相关问题。

(3) 利润问题:介绍利润问题的基本概念,引导学生理解成本、售价、利润三者之间的关系,并运用方程解决相关问题。

3. 案例分析:通过讲解典型例题,让学生掌握实际问题与方程的关系,学会运用方程解决实际问题。

4. 练习巩固:布置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巩固所学知识。

5.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实际问题与方程的关系,提醒学生运用合适的方程解法解决实际问题。

6. 课后作业:布置课后作业,让学生进一步巩固所学知识。

五、教学评价1. 通过课堂提问、练习巩固和课后作业等方式,了解学生对本节课所学知识的掌握程度。

2. 关注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时所采用的方法和策略,及时给予指导和评价。

六、教学反思1. 教师应及时反思教学效果,调整教学策略,以提高教学效果。

2. 针对不同学生的学习情况,教师应给予个别辅导,帮助学生提高数学素养。

总之,本节课的教学旨在让学生掌握实际问题与方程的关系,学会运用方程解决实际问题。

人教版新课标五年级数学上册全册教案(表格式)

人教版新课标五年级数学上册全册教案(表格式)

第二课时:用含字母的式子表示数量关系和一个量
第三课时:用字母表示数(三)
2、解简易方程
(1)方程的意义
第四课时:方程的意义
第五课时:等式的性质
(2)解方程
第六课时:方程的解和解方程
第七课时:解形如x+a=b的方程
第八课时:解形如ax=b的方程
第九课时:形如x+a=b的方程的运用
第十课时:形如ax=b的方程的运用
(3)稍复杂的方程
第十一课时:形如ax±b=c方程及其应用
第十二课时:形如ax±b=c方程及其应用练习
第十三课时:形如a(x±b)=c方程及其应用
第十四课时:形如ax±bx=c方程及其应用
第十五课时:形如a(x±b)=c与ax±bx=c方程的应用练习
第十六课时:整理和复习
第五单元:多边形的面积第一课时:平行四边形的面积
第二课时:平行四边形的面积练习。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每日一练11月30日姓名:
一、填空
1.如果3x+6=24,那么5x—7=()。

2.五(1)班有女生x人,比男生少5人,男生有()人,全班有()人。

二、解方程(带*号的要验算)。

x29
+
6.9
6.1=
2.3

x-
3
4=
9
x-1.2x=1.8 *(2x-4)×3=24
三、列方程解决问题。

1.学校买来12把椅子和10张桌子,共用去1520元,已知一把椅子比一张桌子便宜20元,一把椅子多少元?
2.水果店运来30箱苹果和25箱梨,共重975千克。

每箱苹果重20千克,每箱梨重多少千克?
自我评价:()☆
家长签名:家长评价:()☆老师评价:()☆

罗隐
不论平地与山尖,无限风光尽被占。

采得百花成蜜后,为谁辛苦为谁甜?
作者简介:
罗隐(833—909),字昭谏,新登(现浙江新登)人。

咸通元年至京师,应进士,历七年不第。

咸通八年乃自编所作为《谗书》,收集了自己所做讽刺小品文,表明了他“愤懑不平之言,不遇于当世而无所以泄其怒之所作”(方回《谗书》跋),而受到统治阶级所憎恶。

罗隐的诗歌也是很有名气的,语言警快、通俗,常借助自然界之物来予以表现,思维独特,多数具有讽刺意义。

这在讽刺诗歌《雪》、《西施》等作品中表现得十分明确。

罗隐《蜂》也是他的代表作之一。

由于自然界蜜蜂生活方式独特,在酿蜜中而表现出劳苦一生,积累甚多而享受甚少的情况,因其在中国诗歌文化中,具有“以物比德”的观念,蜜蜂就成为不辞辛苦、具有奉献精神的审美意象,成为人格美的象征。

诗人罗隐着眼于这一点,引发开去,以物喻人,托物言志,因而,写下了《蜂》这首“咏物诗”:
注释
1.山尖:山峰的顶端。

2.尽:全部。

3.占:占其所有。

4.甜:醇香的蜂蜜
5.采:采摘。

6.为【wèi】替。

还读wéi,如“敢作敢为”
译文
无论是平地还是山尖,凡是鲜花盛开的地方,都被蜜蜂占领。

它们采尽百花酿成蜜后,到头来又是在为谁忙碌?为谁酿造醇香的蜂蜜呢?这首通过对蜜蜂形象的描写,歌颂了不辞辛苦为他人酿造幸福生活,并讽刺了那些不劳而获的人。

作品赏析
蜂与蝶在诗人词客笔下,成为风韵的象征。

然而小蜜蜂毕竟与花蝴蝶不同,它是为酿蜜而劳苦一生,积累甚多而享受甚少。

诗人罗隐着眼于这一点,写出这样一则寄慨遥深的诗的“动物故事”。

仅其命意就令人耳目一新。

此诗艺术表现上值得注意的有三点:一、欲夺故予,反跌有力。

此诗寄意集中在末二句的感喟上,慨蜜蜂一生经营,除“辛苦”而外并无所有。

然而前两句却用几乎是矜夸的口吻,说无论是平原田野还是崇山峻岭,凡是鲜花盛开的地方,都是蜜蜂的领地。

这里作者运用极度的副词、形容词──“不论”、“无限”、“尽”等等,和无条件句式,极称蜜蜂“占尽风光”,似与题旨矛盾。

其实这只是正言欲反、欲夺故予的手法,为末二句作势。

俗话说:抬得高,跌得重。

所以末二句对前二句反跌一笔,说蜂采花成蜜,不知究属谁有,将“尽占”二字一扫而空,表达效果就更强。

如一开始就正面落笔,必不如此有力。

今天的古诗我已经背诵了:
签下你的大名:家长签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