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年七年级语文上册《第十三课 鹭鸟去留 牵动人心(第四课时)》教案(汉语 双语)
部编版人教七年级上册语文《鸟》课件

——
我爱鸟贯穿这篇散文的感情线索
明情感文中表达情感的句子
• 我爱鸟。 • 我开始欣赏鸟…… • 我爱鸟的声音,鸟的形体,这爱好是很单纯的, 我对鸟并不存任何幻想。 • 鸟并不永久地给人喜悦,有时也给人悲苦。 • ……不暇令人哀了。 • ……不忍看。
品爱鸟
见到笼中鸟,那 羽翮不整,蜷伏不动 的样子, 我感到 苦闷 ; 听到鸟声音,那 清脆嘹亮,圆润和谐 的鸣叫, 我感到 喜悦 ; 看到鸟形体,那 俊俏优美,玲珑饱满 的模样, 我感到 快乐 ; 知道杜鹃鸟,那 豪横无情,鸠占鹊巢 的劣行, 我感到 愤怒 ; 发现风中鸟,那 战栗抖擞,孤苦伶仃 的境遇, 我感到 悲苦 。
说“悲鸟”
文章第6段写道,鸟“有时也给人悲苦”。这 与作者看到笼中鸟时的感情有何不同? 笼中鸟衣食丰足,却无自由,引起的感情 是失去自由的苦闷,第6段所写的鸟儿,则 是求生于严酷的环境中,引起的是生命常 受外力摧折的痛带哨 子的鸽子也很少看见在天空打旋。 黄昏时偶尔还听见寒鸦在古木上鼓 噪,入夜也还能听见那像哭又像笑 的鸱枭的怪叫。再令人触目的就是 那些偶然一见的囚在笼里的小鸟儿 了,但是我不忍看。
• 示例:有时是独奏,有时是合唱:简直是一派和 谐的交响乐。”用比喻和拟人的修辞手法。把鸟 的叫声比作交响乐,以交响乐优美的旋律表现鸟 儿的鸣叫,突出了鸟叫声的优美动听。可见作者 对它声音的喜爱、赞美之情。 • 示例:“有时候稻田里伫立着一只白鹭,拳着一 条腿,缩着颈子;有时候“一行白鹭上青天”, 背后衬着黛青的山色和釉绿的梯田。”运用动静 结合的方法向我们呈现出一幅美丽的图画。色彩 明快,诗中有画,画中有诗,动静结合,引人入 胜,出现在我们面前的是一幅美丽的中国画。
• 要求:必须用到A组或B组的词语 • A:羽翮不整 抟扶摇而直上 撞头碰壁 • B:跼蹐缩缩 战栗 孤苦伶仃
第13课鹭鸟去留牵动人心词语

老师夸奖我们的~是对的。
假想
光秃秃: 形容没有草木、树叶、毛发等盖着 近义词:光溜溜 反义词:密森森 这里的山都是~的。 牵动:~人心 那哭声牵动了每个人的心。
繁衍:近义词:繁殖、 ~后代 这种动物~得很快。
大量~
较真:近义词:计较 爱~ 特别~ 他做事时特别爱~。
栖息:近义词:休息 小鸟在树上~。 边缘:死亡的~ 靠近~ 我们正处在死亡的~。
简易:近义词:简单 反义词:繁杂 ~设施 ~病房 ~工具 我想到了一个~办法。
共识:达成~
人民的~
加强~
我们在这个问题上已经达成了~。
议事日程:环境保护已经提到各级领导的~上 来了。
操之过急:做事不要~。
课文二词语
当红:现在十分有名气的,出名的
~歌手
~明星他是~歌星。 Nhomakorabea实况:实际进行的情况
~转播
~录像
现在放的是NBA球赛的~录像。
饥饿:非常~
~的人
他三天没吃东西了,很~。
卖力:非常~
~演出
他做任何工作都很~。
侥幸:~逃脱
~心理
你不要存在~心理。
2019-2020年七年级语文上册《第十三课鹭鸟去留牵动人心(第一课时)》教案(汉语双语)

2019-2020年七年级语文上册《第十三课鹭鸟去留牵动人心(第一课时)》教案(汉语双语)教学目标:知知识与能力:1、学习本课学习提示中要求掌握的生字“鹭、梧、桐、粪、痒、桩、廊、设、杈、秃、衍、栖、缘、迁、舞、况、签、饥、饿、侥、胃”等生字,会读会写、理解意思,会组成词语。
掌握“梧桐、粪、痒、树桩、走廊、设想、树杈、光秃秃、牵动、繁衍、较真、栖息、边缘、简易、目前、共识、议事日程、投书、操之过急、排列、搬迁、舞台、当红、实况、抽签、饥饿、中奖、卖力、侥幸、胃口、”等常用词语,了解其意义和使用特点,能够模仿课文中句型造句、句式造句。
2、学习本课学习提示中列出的“搞不好就…” “尽管……但” “即便……,也”“等句型句式,熟悉其中关联词语的意义和用法,能够模仿造句。
过程与方法:4、能用普通话流利准确地朗读课文1、课文2及拓展阅读短文,理解和把握文章的主旨和基本内容,了解文章的基本写作方法,能够根据提纲陈述课文大意,回答根据课文内容提出的问题。
3•指导学生按照“学习提示”中的方法进行自主学习,了解并掌握一些基本的学习方法,具备初步的自学能力。
4•重视习作能力的训练和培养,能够联系生活实际,模仿课文文体范例进行不少于200字的习作。
5、引导学生自主学习阅读本课阅读拓展材料《鸡兔同笼》,初步了解一些数学等理科学科学习中等常用的知识和术语,重视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
情感与价值观:1文章以鹭鸟与梧桐树的依存关系为线索,梧桐引来鹭鸟,鹭鸟引来麻烦,梧桐又造成污染,对梧桐进行改造,鹭鸟去留牵动了市民的心。
赞扬了郑州市民的共识:人类应该善待鸟类,应该与鸟类和谐相处。
教学重点:1、掌握课文中的生字词,会用生字词组词造句。
2、文章以鹭鸟与梧桐树的依存关系为线索,梧桐引来鹭鸟,鹭鸟引来麻烦,梧桐又造成污染,对梧桐进行改造,鹭鸟去留牵动了市民的心。
赞扬了郑州市民的共识:人类应该善待鸟类,应该与鸟类和谐相处。
教学难点:1、文章以鹭鸟与梧桐树的依存关系为线索,梧桐引来鹭鸟,鹭鸟引来麻烦,梧桐又造成污染,对梧桐进行改造,鹭鸟去留牵动了市民的心。
人教版部编教材七年级语文上册《鸟》ppt课件

讲授新课
品味语言
1.赏析下面语句。 (1)鸟的身躯都是玲珑饱满的,细瘦而不干瘪、丰腴而 不臃肿,真是减一分则太瘦,增一分则太肥那样的秾纤 合度。
“细瘦而不干瘪、丰腴而不臃肿”是说鸟的身躯玲珑 饱满,“减一分则太瘦,增一分则太肥”写出鸟儿的 身体比例匀称。作者生动地表现了鸟美妙的体形,字 里行间透露着作者对鸟儿的喜爱之情。
讲授新课
精读课文 细节探究
讲授新课
1.第②段中作者用了哪几种修辞手法来说明“鸟儿的苦闷”? 请举例说明 引用:“抟扶摇而直上”说明鸟儿的自由翱翔与笼子里的 鸟对比,表达了作者的同情。 反问:“胳膊上架着的鹰,有时头上蒙着一块皮子;羽翮 不整的蜷伏着不动,哪里有半点瞵视昂藏的神气?”作者 对空中霸主“鹰”遭遇的同情。 类比:“粘在胶纸上的苍蝇” 与“笼子里的鸟”类比,形 象直白。 反语:“优待”。
优美俊俏的形体
欣赏 喜爱
一只鸟的死去—
悲哀
生存状态: 孤苦伶仃 寒鸦鼓噪 鸱枭怪叫 囚在笼里
悲苦
对对 囚无 笼拘 般无 的束 现生 实活 不向 满往
谢谢观看
-19-
“部编本”语文教材解读
“部编本”语文教材的编写背景。
(一)教材要体现国家意识、主流意识形态、党的认同,体现立德树人从娃娃抓起。
(二)体现核心素养,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包括社会责任,国家认同、国际理解、人文
讲授新课
2.文章②段和第⑦段运用了什么手法?在文中有什么作用? 运用反衬手法,用笼中鸟、寒鸦、鸱枭反衬生活在自 由天地中那些鸟的可爱,同时突出的表达了作者不满 于囚禁似的笼中养鸟养鸟的做法。
讲授新课
3.作者托物寓意。从作者对各种鸟的描写中,你感悟到作 者希望有怎样的社会和人生?
《鹭鸟去留牵动人心》课件汇总.

根据例子,学习使用关联词。
尽管……但
即便……也
例1:尽管的市民,也不希
望鹭鸟有去无回。
脉络分析
根据课文中的描述,你能说说本文 对待鸟类和环保的态度是什么?
人类离不开鸟类,人类应该善待鸟 类,人类应该与鸟类和谐相处。
知识拓展
世界上最大的鸟是鸵鸟。鸵鸟产于非洲, 是现在鸟类中体型最大的鸟。说它是鸟,其 实它是一种善跑而不会飞的动物,属鸵形目, 鸵鸟科,成年的雄性驼鸟身高可达2.5米,不 过它的头颈几乎占去了一半。体重可达155千 克。雌性的体型稍小一些。
生字学习
鹭鸟 l&
觅食 m#
繁衍 f1n
y2n
搬家 b`n
w% t5ng
梧桐
xi3ng
小巷
词语学习
欺负
动词,用傲慢的态度或不讲道理的手 法恫吓或企图胁迫。
她泪眼汪汪的,一定是又被隔壁村姓王 那小子欺负了。
纷纷
形容词,接二连三的。
到了春雨淅沥的季节,蚯蚓们纷纷爬出 洞穴开始新一年的生活。
句型学习
鹭鸟去留 牵动人心
问题导入
你见过鹭鸟吗?你的家乡有鹭鸟吗?
课堂目标
1、 能够熟练掌 握生字、词
2、能流利朗读课 文,能分析出文 章中心思想。
3、训练和培养简 单写作能力。
课文分析
大声的朗读课文,画出不认 识的字和词并思考问题。
本课主要讲的是什么?
七万多株法国梧桐为郑州市带来 “绿城”的美誉,法国梧桐又成为鹭 鸟的乐园。在治理梧桐国贸污染时, 引发了鹭鸟去留的争论。
知识拓展
蜂鸟是世界上最小的鸟类,大小和蜜蜂 差不多,身体长度不过5厘米,体重仅2克左 右,主要分布在南美洲和中美洲的森林地带。 由于它飞行采蜜时能发出嗡嗡的响声,因而 被人称为蜂鸟。
第十三课 鹭鸟去留 牵动人心

第十三课鹭鸟去留牵动人心教学目标1.自学本课词语,要求会读,会写,理解词意,掌握重点词语并会使用2.边读,边想,边记的读书方法,读懂每句话;在老师的指导下掌握课文内容和结构;能用自己的话来叙述课文内容3.树立环保意识,保护候鸟和城市的生态环境内容安排1.第一,第二课时讲解词语并检查学生学词语情况2.第三,第四课时讲解并讨论课文一,同时做相关的练习题3.第五,第六课时讲解并讨论课文二,同时做相关的练习题4.词语和课文以自学为主,课堂教学侧重于检查学习情况,解答疑难,交流体会教学方法:读书指导法,讲授法,讨论法,鼓励法,提问法学习方法:以老师引导,生自主学习为主,合作学习第十三课鹭鸟去留牵动人心(词语)教学目标:1.掌握本课中的词语,要求会读并理解意思2.掌握重点词语的用法3.学习较难的汉字。
如:雾,敲,鼓等重点:掌握本课中的词语并理解意思难点:掌握重点词语的用法教学方法:讲授法,讨论法,鼓励法,提问法教学过程:1.前提测评:叫四名学生根据第十二课的两篇课文回答问题2.导入新课:你喜欢鸟吗?喜欢什么鸟?3.要求学生看声调读词语,老师范读,领着学生读,齐读,抽几名学生读词语同时纠正学生的发音。
4.逐字逐词的讲解并让学生模仿造句。
5.布置作业词语1.梧桐:落叶乔木,叶子掌状分裂,叶柄长,花单性,黄绿色。
木材白色,质轻而坚韧,可制造乐器和各种器具。
种子可以吃,也可以榨油。
2.痒:皮肤或黏膜受刺激需要抓挠的一种感觉:痒痒。
刺痒。
搔痒。
手痒。
痛痒。
3.设想:(1)想象;假想:不堪~。
(2)着想:应该处处替国家~。
近义词: 假想4.光秃秃:(~的)形容没有草木、树叶、毛发等盖着的样子:冬天叶子全掉了,只剩下~的树枝。
近义词: 光溜溜5.牵动:因一部分的变动而使其他部分跟着变动6.繁衍:逐渐增多或增广。
7.较真:<方>(~儿)认真:他办事很~儿。
近义词: 叫真8.栖息:停留;休息(多指鸟类)。
9.边缘:(1)沿边的部分:~地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9-2020年七年级语文上册《第十三课鹭鸟去留牵动人心(第四课时)》教案(汉语双语)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认识课文生字。
积累若干个词语。
过程与方法:2、默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学习复述课文观点。
4、培养学生的自主阅读能力和科学素养,培养学生探究新知识的兴趣。
情感与价值观:5、通过放生六只受伤鸟类的故事,使学生懂得应该爱护鸟类。
教学重点,难点:重点:1、认识课文生字。
积累若干个词语。
2、默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能条理清楚地复述课文。
难点:1、通过放生六只受伤鸟类的故事,使学生懂得应该爱护鸟类。
2、用自己的话把这个故事讲给大家听。
教学方法:讲述法、激励法、交流法教学用具:录音机、磁带、小黑板教时准备:两课时授课时间:总计课时:第四课时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认识课文生字。
积累若干个词语。
过程与方法:2、默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学习复述课文。
情感与价值观:4、通过放生六只受伤鸟类的故事,使学生懂得应该爱护鸟类。
教学重点,难点:重点:1、认识课文生字。
积累若干个词语。
2、默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能条理清楚地复述课文。
难点:1、通过放生六只受伤鸟类的故事,使学生懂得应该爱护鸟类。
教法:自主学习交流法、激励法教学过程一,导入课文1.如果你发现树下有一只可爱的小鸟,它的翅膀受伤了,你会怎样做呢?2、对。
一群像你们一样的富于爱心的人把他们捡到的受伤了,经医治痊愈了的小鸟送回了属于小鸟的天空。
我们今天就是来读一读这样一个故事。
板书课题。
齐读课题三遍。
放飞(板书)二、正课学习学习课文,深入了解课文内容1、自渎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边读边把你认为能体现文中作者观点的句子划下来。
2、自学课文中的生字词。
并用生字词造句。
四人一组初步解决。
解决不掉的,举手,让全班同学帮忙或老师点拨。
需要注意的词语:舞台、当红、实况、抽签、饥饿、中奖、卖力、侥幸、胃口3、疑难解析。
(1)你认为哪些字的读音需要提醒大家注意?舞、况、签、饥、饿、侥、胃(2)指出哪些生字的字形要注意。
小结:一个字,读音不同,表示的意思也不一样了。
三、再读课文,体会感情1、再读课文,读通课文。
2、开火车读。
师边听边从旁点评。
3、交流读书心得。
选择自己最喜欢的自然段读给大家听。
结合读中的难点,重点指导读通顺。
4、用心体会作者的感情并读好这些句子。
4、再读课文。
提问思考:本文想想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四、小结。
同学们就带着这个问题下去好好读课文,了解课文信息和观点。
五、作业。
1、熟读课文,2、熟记课文生字词,并用课文生字词造句。
板书:放飞课后反思:2019-2020年七年级语文上册《第十二课草船借箭(第一课时)》教案(汉语双语)教学目标:知知识与能力:1、学习本课学习提示中要求掌握的生字“联、瑜、处、忌、妒、搬、肃、静、袭、逼、辞、抵、耽、误、懊、悔、刮、疗、概、佗、嚓、捂、锋、率、敬、忍”等生字,会读会写、理解意思,会组成词语。
掌握“联合、处分、忌妒、为难、动静、军营、袭击、逼、推辞、排、划、只管、暗暗、靠近、来不及、抵抗、耽误、负责、不如、气概、锋利、不必、率领、敬重、忍耐、喜出望外”等常用词语,了解其意义和使用特点,能够模仿课文中句型造句、句式造句。
2、学习本课学习提示中列出的“只管…”“……千万”“……,总想”“等句型句式,熟悉其中关联词语的意义和用法,能够模仿造句。
3、理解课文内容,认识诸葛亮借箭成功的主要原因是有知识、有计谋、有肚量、有胆略,更重要的是有创新精神。
过程与方法:4、能用普通话流利准确地朗读课文1、课文2及拓展阅读短文,理解和把握文章的主旨和基本内容,了解文章的基本写作方法,能够根据提纲陈述课文大意,回答根据课文内容提出的问题。
5.指导学生按照“学习提示”中的方法进行自主学习,了解并掌握一些基本的学习方法,具备初步的自学能力。
6.重视习作能力的训练和培养,能够联系生活实际,模仿课文文体范例进行不少于200字的习作。
7、引导学生自主学习阅读本课阅读拓展材料《美妙的对称》,初步了解一些数学和物理等理科学科学习中等常用的知识和术语,重视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
8、理清文章的叙述顺序,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分清事情的前因后果。
情感与价值观:9、扣住课文语言,感悟文中周瑜、诸葛亮等人物的特点,特别是通过对诸葛亮筹划安排“草船借箭”部分内容的研读,感受诸葛亮足智多谋、安排周密、识天识人的本领。
教学重点:1、掌握课文中的生字词,会用生字词组词造句。
2、掌握课文的内容和结构,能用自己的话叙述。
3、了解草船借箭这件事情的前因后果和一步步的发展过程。
教学难点:1、扣住课文语言,感悟文中周瑜、诸葛亮等人物的特点,特别是通过对诸葛亮筹划安排“草船借箭”部分内容的研读,感受诸葛亮足智多谋、安排周密、识天识人的本领。
2、丰富学生的词汇知识,能用所学过的词汇量发展社交能力学法引导教师教法:谈话法,演示法,导读法。
学生学法:自学讨论法教学用具:课文图片、录音机、磁带、小黑板教学课时:6课时课前准备(含预习布置):1. 朗读课文。
2.查字典,扫除阅读障碍。
3.质疑问难。
2. 教学准备:查找诸葛亮、曹操、周瑜等《三国演义》人物资料。
准备《三国演义》草船借箭影视资料。
教学过程授课时间累计课时第一课时课时内容:检查课文一《草船借箭》的词语学习课时目标:知知识与能力:1、通过预习、检查、讲解,使学生熟练掌握本课的词语,特别是重点常用词语,要求会读、完全理解并运用。
2、通过边默读边思考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过程与方法:3、能用生字词组词造句。
4、认识学习以记事为主的通过词语学习,理解词语在课文中的意思与深层含义。
课文,必须抓住事情发展的线索,理清它的起因、经过及结果,并领会事件的本质意义。
情感与价值观:5、了解本课的情节,使学生认识到诸葛亮“借”箭成功的主要原因是由于他的有胆有识、足智多谋。
6、体会文章首尾呼应的写法。
课时重点:学习本课的词语,要求会读、理解意思。
重点掌握常用词语,要求会读、完全理解并运用。
掌握课文中的生字词,会用生字词组词造句。
课时难点:让学生读懂课文,在读的基础上,认识诸葛亮借箭成功的主要原因是有胆有识,足智多谋。
学法引导:教师教法:谈话法,演示法,导读法。
学生学法:自学讨论法教学过程:一、揭示课题1.从《赤壁之战》故事引入。
师:《三国演义》是我国四大名著之一,里面人物或机智,或勇猛,人物塑造特别成功,其中诸葛亮这个人物尤其生动。
今天我们要学习一篇以诸葛亮与周瑜为主的课文。
2.揭题、读题。
3.审题。
什么叫草船?草船借箭是指什么意思?4.再读题,读了课题,你想知道什么?出示:谁草船借箭?为什么要草船借箭?怎么样草船借箭的?最后借到了箭没有?二、按不同的学习方式,检查词语预习情况。
1、抽查学生的预习情况,让一两名学生读词语。
2、(板书)词语。
3、老师范读,领读、齐读、抽读,老师及时纠正发音上的错误。
4、讲解词语同时,让学生口头造句5、疑难生字联、瑜、处、忌、妒、搬、肃、静、袭、逼、辞、抵、耽、误、懊、悔、6、疑难词语联合、处分、忌妒、为难、动静、军营、袭击、逼、推辞、排、划、只管、暗暗、靠近、来不及、抵抗、耽误、负责、不如、三、检查步骤1、听写词语或指定一两个学生朗读,其他人听写。
2、造句练习:分小组用学习提示二三四中出现的词语造句。
四、初读课文,理清脉络1.回答问题。
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理清草船借箭的原因、经过、结果。
这也是在解决课后习题)2.我们把草船借箭的经过看成借箭前的准备和借箭的过程。
3.自学课文字词,标好节号,读通课文,完成填空。
草船借箭的原因:三天赶造十万枝箭借箭前的准备:草船、军士草船借箭的过程:逼近水寨→一面受箭→另一面受箭→驶向南岸草船借箭的结果:如期交货、周瑜叹服4.据此提纲给文章分段:一(l——13自然段):讲周瑜妒忌诸葛亮的才干,用十天造十万支箭的任务来为难诸葛亮,诸葛亮接受了这个任务,并保证三天造好。
二(14——15自然段):讲周瑜不给造箭材料,进一步陷害诸葛亮。
诸葛亮不要造箭材料,巧妙地做好借箭准备。
三(16——23自然段):讲诸葛亮利用草船向曹操借箭。
四(24自然段):讲诸葛亮如期交箭,周瑜不得不佩服诸葛亮神机妙算,自叹不如。
这是按事情发展的顺序给课文分段。
本文的中心事物是“箭”,周瑜借造箭来刁难诸葛亮,诸葛亮因借箭而显示才干。
通过学习,同学们对课文内容基本把握了。
请大家以“箭”来总结段意。
第一部分,写周瑜让诸葛亮造箭;(起因)第二部分,写诸葛亮准备造箭;(准备)第三部分,写诸葛亮借箭;(经过)第四部分,写诸葛亮借箭成功。
(准备)学生归纳之后,教者充分肯定,并且相机指出:这是按照事情的“起因、发展、高潮、结果”的顺序写的。
五、小结本课的学习,布置作业。
1、进一步熟读所以的词语,要能流利地读、写、运用。
2、生字词每个抄写三遍,用学习提示三、四重点词语造句。
课后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