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性污泥法污水处理

合集下载

污水处理-活性污泥法

污水处理-活性污泥法
活性污泥微生物在曝气池内每日净增殖量ΔX(kg/d)是 微生物合成反应和内源代谢的综合结果,即
△X = aSr – bX
式中:a——污泥产率(污泥转换率) Sr——污水中被降解、去除的有机污染物量(BOD),kg/d
Sr Q(Sa Se )
X——曝气池混合液含有的活性污泥量,kg/d b——自身氧化率(衰减系数),d-1
5
活性污泥法基本原理
活性污泥净化反应过程
2 、微生物的代谢: 分解代谢和合成代谢
6
活性污泥法基本原理
活性污泥净化反应过程
曝气池内有机物氧化分解、细胞合成、内源代谢 数量关系:
7
影响因素与主要设计运行参数
净化反应影响因素
由于活性污泥中生物种类的过剩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竞 争,工艺条件的微小变化就能够引起微生物种群组成和污泥 絮体物理性能的显著变化。
X v
VX v X v
C
24
活性污泥评价及控制指标
有机污染物降解与需氧
25
反应动力学基础
莫诺方程式基本方程
max
S KS
S
按物理意义考虑:
max
S KS
S
1 dS d(S0 S) X dt Xdt
dS dt
max
XS KS
S
1 ds maxS (kg / kg h) X dt KS S
1细菌是活性污泥法中污水净化的 第一承担者,也是主要承担者。 2原生动物是活性污泥法中外上污水净化的第二承担者,它
摄食游离细菌,是细菌的首次捕食者 3后生动物是细菌的第二捕食者
3
活性污泥的增殖规律
1.适应期:各种酶系统对环境的适应过程 2.对数增殖期:活性污泥能量水平很高,污泥松散 3.减速增殖期:营养物成为微生物生长的限制因素,活性污泥

污水处理 活性污泥法

污水处理 活性污泥法

污水处理活性污泥法污水处理活性污泥法原理活性污泥法是利用微生物对污水中的有机物进行降解的过程。

通过在反应器中培养和维持一个具有丰富微生物群落的活性污泥,将有机物转化为无机物。

在这个过程中,微生物以有机物为能源,也通过吸附和吸附解吸作用去除水中的悬浮颗粒和胶体物质。

最终,活性污泥法可以将污水中的各种污染物转化为可接受水平的废水。

流程1. 前处理在进入活性污泥反应器之前,污水通常需要经过一些前处理步骤。

这些步骤主要包括实物处理、沉淀处理和调节PH值。

实物处理通常包括筛分、厌氧沉淀和液固分离等步骤,以去除较大的悬浮物和固体颗粒。

沉淀处理旨在去除污水中的悬浮颗粒和胶体物质。

而调节PH值是为了满足微生物生长的最佳条件。

2. 活性污泥反应器在活性污泥反应器中,污水与活性污泥混合并长时间停留。

此过程中,微生物以有机物为基质进行生长和代谢。

通过合理调控反应器的运行参数(如温度、DO值、通气量、进水量等),可使微生物处于适宜的生长环境,达到最佳的降解效果。

3. 污泥分离和回流经过一定时间的降解和生长过程后,反应器内产生的活性污泥需要与已经处理好的废水进行分离。

常用的分离方式有重力沉降、机械分离和生物膜法等。

分离后的清水可重新进入处理系统,而污泥则需要进行进一步的处理和管理。

4. 污泥处理分离后的污泥需要进一步处理,以达到环境排放标准或实现资源化利用。

常见的处理方法包括厌氧消化、好氧消化、压榨和焚烧等。

其中,厌氧消化和好氧消化是常见的污泥处理方式,可将污泥中的有机物分解为甲烷和二氧化碳,减少体积和有机负荷。

应用活性污泥法广泛应用于城市生活污水和工业废水的处理。

不同的废水来源和水质要求,需要对反应器的设计和运行参数进行调整。

活性污泥法还可以结合其他处理方法,如生物膜法、高级氧化法等,以提高污水处理的效果。

,活性污泥法作为一种高效、低成本的污水处理方法,在当今社会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随着环境问题的日益突出,对活性污泥法的研究和应用将会越来越重要,以更好地保护我们的环境和水资源。

污水处理 活性污泥法

污水处理 活性污泥法

污水处理活性污泥法活性污泥法是目前常用的污水处理方法之一,通过调节污水中的氧化还原电位、溶解氧浓度、污泥的混合活性等参数,从而促进有机物的降解和去除。

本文将详细介绍污水处理中的活性污泥法的原理、工艺流程、运行要点等内容。

一、原理活性污泥法是利用厌氧和好氧微生物的协同作用,将有机物降解为无机物的过程。

在好氧条件下,厌氧微生物通过氧化有机物、硝化硝酸盐等反应,将有机物转化为无机物。

而在厌氧条件下,好氧微生物通过还原反应,使带有氧的无机物还原为有机物。

二、工艺流程1、前处理:包括进水调节和初级过滤等步骤,目的是去除大颗粒杂质、调整污水的水质和水量。

2、活性污泥处理:将经过前处理的污水引入活性污泥池。

通过不断的搅拌、曝气等方式,促进污水中的有机物降解。

3、沉淀池处理:活性污泥法中产生的混合液经过一段时间的静置,使污泥与水分离,沉淀至池底。

4、出水处理:经过沉淀后的清水从上方取出,经过二次过滤和消毒等步骤,最终实现出水的净化和回用。

三、运行要点1、污水处理设备的维护保养:定期清理设备及管道,确保正常运行和通畅。

2、活性污泥的管理:控制进水水量和水质,根据实际情况调整搅拌和曝气的方式和参数。

3、污泥的处理和回用:及时清理沉淀池中的污泥,可以通过浓缩、脱水等方式处理后用于农田肥料或填埋。

4、出水水质的监测与控制:监测出水的COD、氨氮、总磷等指标,根据环保要求进行调整和控制。

附件:1、活性污泥处理工艺流程图2、活性污泥法相关设备的使用说明书法律名词及注释:1、污水处理:指对废水进行预处理和精处理,以达到排放排放标准或再利用的要求。

2、活性污泥:一种富含微生物的混合物,能够有效降解污水中的有机物。

3、厌氧:生物在缺氧或无氧条件下生长和代谢的过程。

活性污泥法

活性污泥法
活性污泥法的原理形象说法:微生物“吃掉”了污水中的有机物,这样污水变成了干净的水。
基本方式
方法设计
运行条件
方法设计
除普通活性污泥法外,还有多点进水、吸附再生、延时曝气和高负荷率活性污泥等方法。前两种方法与基本 流程有所不同,废水流进曝气池的入口的数目和位置有差别。在多点进水活性
活性污泥法污泥法中,只有一部分废水和回流污泥一起在首端入池。其余的废水分2~3次在离首端有一定距 离的2~3个入口处(入口的间距一般相等)进入曝气池。从流程上看,可以说吸附再生活性污泥法 (图2)只是多点 进水过程(图3)的变形,几个废水入口只用最后一个,后者即变成前者。
活性污泥法
废水生物处理技术
01 基本介绍
03 基本流程 05 影响因素
目录
02 基本组成 04 基本方式
基本信息
活性污泥法是一种污水的好氧生物处理法,由Edward Ardern(爱德华·阿登)和William T. Lockett(威 廉·洛克特)于1914年首先在英国发明的。如今,活性污泥法及其衍生改良工艺是处理城市污水最广泛使用的方 法。它能从污水中去除溶解性的和胶体状态的可生化有机物以及能被活性污泥吸附的悬浮固体和其他一些物质, 同时也能去除一部分磷素和氮素,是废水生物处理悬浮在水中的微生物(micro-organism)的各种方法的统称。
基本介绍
基本介绍
活性污泥法是一种废水生物处理技术,是以活性污泥为主体的废水生物处理的主要方法。这种技术将废水与 活性污泥(微生物)混合搅拌并曝气,使废水中的有机污染物分解,生物固体随后从已处理废水中分离,并可根 据需要将部分回流到曝气池中。 活性污泥法是向废水中连续通入空气,
活性污泥法经一定时间后因好氧性微生物繁殖而形成污泥状絮凝物。其上栖息着以菌胶团为主的微生物群, 具有很强的吸附与氧化有机物的能力。

污水处置工艺培训

污水处置工艺培训
1.2 污泥膨胀
污泥膨胀指污泥构造及其涣散,体积增大,上浮。难于沉降分离影 响出水水质旳现象。
1.3 污泥膨胀特征 污泥构造涣散,质量变轻,沉淀压缩性能差;详细体现为: SV30可达90%,SVI可达200以上。回流污泥浓度低,有时还伴有大量 泡沫,生化池生化处理效果差。
1.4 污泥负荷 有机负荷率(F/M),也叫污泥负荷,F指旳是有机物,M指旳 是微生物。 有机负荷率F/M:单位重量旳活性污泥在单位时间内所承受旳 有机物旳数量,单位kgBOD5/(kgMLSS·d),老式活性污泥工艺旳 F/M值一般在kgBOD5/(kgMLSS·d)。
好氧条件:溶液中存在溶解氧 缺氧条件:溶液中不存在溶解氧,但是有其他形式旳氧化剂(例如硝酸盐氮) 厌氧条件:溶液中既不存在溶解氧,也不存在其他形式旳氧化剂
活性污泥法污水处理旳基本原理
2. 污染物清除原理简介
COD、BOD清除原理
微生物有氧呼吸作用(50%)
(50%)
CxHyOz+O2→CO2 ↑ +H2O 和 活性污泥吸附作用
预缺氧区
厌氧区
缺氧区
缺氧区
好氧区

好氧区


常见活性污泥法工艺简介
2. 氧化沟工艺(OD-oxidation ditch )
工艺特点:被处理污水与活性污泥形成旳混合液,在连续进行曝气旳环状沟渠内不断地循环流 动。
常见活性污泥法工艺简介
进水
曝气刷
厌 氧 池
接近转刷区域溶解氧高,细菌吸磷,主要分解含碳有机物和硝化反应,形成大 量硝酸盐氮 稍微远离转刷区域,溶解氧降低,发生反硝化反应清除总氮
奥贝尔氧化沟特点简介
DO: 0-0.5mg/L
出水

污水处理的几种方法

污水处理的几种方法

污水处理的几种方法污水处理是指将含有有害物质的废水经过一系列的处理工艺,使其达到环境排放标准或者再利用的要求。

针对不同的污水特性和处理目标,有多种方法可供选择。

下面将介绍几种常见的污水处理方法。

1. 生物处理法生物处理法是利用微生物对污水中的有机物进行降解的方法。

常见的生物处理法包括活性污泥法、固定化生物膜法和人工湿地法。

- 活性污泥法:将污水与活性污泥混合,通过污泥中的微生物降解有机物质。

该方法处理效果好,适合于中小型污水处理厂。

- 固定化生物膜法:在固定载体上附着生物膜,利用生物膜中的微生物降解有机物质。

该方法对波动负荷有较好的适应性,适合于高浓度有机废水的处理。

- 人工湿地法:利用湿地植物和微生物对污水进行净化。

该方法对低浓度有机废水和富营养化水体处理效果较好。

2. 物理处理法物理处理法是利用物理原理对污水中的悬浮物和固体颗粒进行分离的方法。

常见的物理处理法包括沉淀法、过滤法和吸附法。

- 沉淀法:通过重力作用使悬浮物沉淀到污水底部,从而实现固液分离。

该方法适合于处理悬浮物较多的污水。

- 过滤法:利用过滤介质对污水中的悬浮物进行截留。

该方法处理效果好,但需要定期更换过滤介质。

- 吸附法:利用吸附剂吸附污水中的有机物质和重金属离子。

该方法适合于处理含有有机物和重金属的污水。

3. 化学处理法化学处理法是利用化学物质对污水中的有害物质进行反应和转化的方法。

常见的化学处理法包括氧化法、沉淀法和中和法。

- 氧化法:利用氧化剂将污水中的有机物质氧化分解。

常用的氧化剂有氯气、臭氧等。

该方法适合于处理有机物质浓度较高的污水。

- 沉淀法:利用化学物质与污水中的有害物质发生反应生成沉淀物,从而实现固液分离。

该方法适合于处理含有重金属离子的污水。

- 中和法:通过加入酸碱等化学物质,将污水中的酸碱度调整到中性范围。

该方法适合于处理酸碱度较高的污水。

4. 高级氧化法高级氧化法是利用高能量的氧化剂对污水中的有机物质进行强氧化降解的方法。

活性污泥法处理生活污水实验(实验方案)(共9页)

活性污泥法处理生活污水实验(实验方案)(共9页)

实验(shíyàn)一:活性污泥的培养驯化1. 实验(shíyàn)目的:(1)了解(liǎojiě)SBR 工艺原理。

(2)掌握活性污泥的培养、驯化(挂膜)过程;2. 实验原理:活性污泥是由具有活性的微生物、微生物自身氧化的残留物、吸附在活性污泥上的不能被微生物降解的有机物组成。

其中微生物是活性污泥的主要组成部份。

一个生化系统的运行,必须要有活性污泥及与之相适应的生物相。

活性污泥的培养、驯化, 就是为活性污泥的微生物提供一定的生长繁殖条件, 即营养物质、溶解氧、适宜的温度和酸碱度等, 在这种情况下, 经过一段时间就会有活性污泥形成, 并且在数量上逐渐增长, 并最后达到处理废水所需的污泥浓度。

3.实验设备与材料(1) SBR 模型,普通活性污泥处理生活污水模型(2)活性污泥(取自污水处理厂)(3)生活废水(人工摹拟配制)(4) 100mL 量筒4. 实验步骤第 1 天,投加 30%活性污泥及生活污水,SBR、普通活性污泥处理生活污水模型内循环运转。

第 3 天,换水,增加污泥及污水量至50%。

第 5 天,换水,增加污泥及污水量至70%。

第 7 天,换水,增加污泥及污水量至 100%。

每天观察活性污泥生长状况。

5.实验观察与数据整理。

每天记录:SBR、普通活性污泥处理生活污水模型内的活性污泥生长状况(每天测量SV30,方法见实验二,观察污泥量)。

6.结果分析对 2 种类型工艺的污泥驯化过程进行讨论分析。

实验二:活性污泥性质测定实验1. 实验(shíyàn)目的:(1)了解(liǎojiě)活性污泥的培养、驯化完成的污泥性状;(2)加深对 SBR、普通活性污泥处理生活污水(wū shuǐ)模型等工艺活性污泥性能的理解;(3)掌握常规污泥性质(SV30、MLSS、SVI)的测定方法。

2. 实验原理:活性污泥是人工培养的生物絮凝体,它是由好氧微生物及其吸附的有机物组成的。

活性污泥法处理废水

活性污泥法处理废水
污泥沉淀30min后密度接近最大,故SV可反映沉降性能。 能反映污泥膨胀等异常情况,可控制剩余污泥的排放量。 城市污水正常值为15%~30%左右。 简单易行但SV不能确切表示污泥沉降性能。
SV的测定
30min 15min 0min
SV = 40%
4、污泥体积指数:SVI(污泥指数、污泥容积指数)
2 活性污泥的性能指标
形态
组成
混合液悬浮固 体浓度(MLSS)
污泥沉降 比(SV%)
污泥体积 指数(SVI)
污泥龄
(SRT)
水力停留时 间(HRT)
曝气池混合液沉淀30min后,形成的沉淀污泥和原混 合液体积之比。 城市污水:SV=15~30%。 可反映曝气池运行时的污泥量,用于控制剩余污泥的 排放,还可及早发现污泥膨胀等异常现象的发生。
第三章
废水的生物处理
-----活性污泥法
activated sludge process
第一节
基 本 概 念
一、活性污泥
什么是活性污泥?
由细菌、菌胶团、原生动物、后生动物等微生物群 体及吸附的污水中有机和无机物质组成的、有一定活力 的、具有良好的净化污水功能的絮绒状污泥。
一组活性污泥图片
4
活性污泥法的基本组成
2 活性污泥的性能指标
形态
组成
混合液悬浮固 体浓度(MLSS)
污泥沉降 比(SV%)
污泥体积 指数(SVI)
污泥龄
(SRT)
水力停留时 间(HRT)

活性微生物群体(Ma) 微生物自身代谢残留物(Me) 污泥吸附的惰性有机物(Mi) 污水中的无机物(Mii)
2 活性污泥的性能指标
形态
吸附阶段 由于活性污泥具有巨大的表 面积,而表面上含有多糖类 的黏性物质,导致污水中的 有机物转移到活性污泥上去。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水污染控制工程课程设计城镇污水处理厂设计指导教师刘军坛学号 130909221姓名秦琪宁目录摘要 (3)第一章引言 (4)1.1设计依据的数据参数 (4)1.2设计原则 (5)1.3设计依据 (5)第二章污水处理工艺流程的比较及选择 (6)2.1 选择活性污泥法的原因 (6)第三章工艺流程的设计计算 (7)3.1设计流量的计算 (7)3.2格栅 (9)3.3提升泵房 (9)3.4沉砂池 (10)3.5初次沉淀池和二次沉淀池 (11)3.6曝气池 (15)第四章平面布置和高程计算 (25)4.1污水处理厂的平面布置 (25)4.2污水处理厂的高程布置 (26)第五章成本估算 (27)5.1建设投资 (27)5.2直接投资费用 (28)5.3运行成本核算 (29)结论 (29)参考文献: (30)致谢 (30)摘要本设计采用传统活性污泥法处理城市生活污水,设计规模是200000m³/d。

该生活污水氨氮磷含量均符合出水水质,不需脱氮除磷,只考虑除掉污水中的SS、BOD、COD。

传统活性污泥法是经验最多,历史最悠久的一种生活污水处理方法。

污泥处理工艺为污泥浓缩脱水工艺。

污水处理流程为:污水从泵房到沉砂池,经过初沉池,曝气池,二沉池,接触消毒池最后出水;污泥的流程为:从二沉池排出的剩余污泥首先进入浓缩池,进行污泥浓缩,然后进入贮泥池,经过浓缩的污泥再送至带式压滤机,进一步脱水后,运至垃圾填埋场。

本设计的优势是:设计流程简单明了,无脱氮除磷的设计,节省了成本,该方法是早期开始使用的一种比较成熟的运行方式,处理效果好,运行稳定,BOD 去除率可达90%以上,适用于对处理效果和稳定程度要求较高的污水,城市污水多采用这种运行方式。

关键词:城市污水传统活性污泥法污泥浓缩第一章引言水是人类生活生产所必须的元素,没有水的世界,生命不会存在。

我国地大物博,水含量世界前列,但是人口基数大,人均占有量明显不足,人均水量仅有世界平均的四分之一,属于缺水国家。

由于我国水资源人均不足,并且分布不均,所以水资源显得格外重要,目前我国还存在很多水污染问题,使能利用的水资源更加的稀少。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国民素质也是飞速提高,人民的环境保护意识也越来越高,水污染的治理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

现在,我国城市都存在不同程度的污染,城市污水如果不及时处理,会破坏人们生活环境,影响城市形象,并且滋生细菌病毒,影响人们身体健康,破坏大气、土壤、地下水,使得人们的生活质量的不到保障,所以城市污水处理厂的建设就尤为重要,根据城市规模建设合理的污水处理厂,使得城市污水得以及时处理,对人们的生活、生产十分重要,对环境的保护也起到积极地作用。

另外,污水处理厂处理的水可以再利用于人们生活或者生产中,加强了水资源的循环利用,减缓了水资源紧张问题,会产生巨大的社会效益的经济效益。

总之,在实现四个现代化过程中,水污染控制技术对环境保护、促进工农业生产和保障人民健康有现实意义和深远影响,并使经济建设、城乡建设与环境建设同步规划,同步实施,同步发展。

这样才能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的统一[1]。

1.1设计依据的数据参数设计的的污水处理厂的处理规模为20万m3/d。

本设计的城市地概况是:温带季风大陆性气候,四季分明,江水较为丰沛。

具有多春旱,夏季多雨(间有伏旱),秋季又旱,冬季干冷少雪的气候特点。

夏季多东南风,冬季多西北风,多年来平均气温13.6℃,最高年平均气温14.3℃,最低年平均气温12.7℃,常年极端最高气温40.3℃,极端最低气温-18.1℃。

境内年均降水量666.3毫米,全年降水量的百分之六十集中于夏季,年最大降水量986.4毫米,年最小降水量430.9毫米。

境内常年地面温度为15.9℃,比年平均气温高为2.3℃,地面温度最高位17.8℃,最低为14.7℃。

常年冻土平均厚度13.1厘米,冻土最深38厘米。

进水水质及出水水质要求如下城市污水从西面进入污水处理厂,污水处理后排入东面的水体,要求处理后的水质达到《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水排放标准》(GB18918-2002)中的一级B标准,即SS≤20mg/L,BOD5≤20mg/L,CODCr≤60mg/L(有出水水质要求按要求计算)。

污泥处理后外运填埋。

1.2设计原则1)处理效果稳定,出水水质好;2)工艺先进,工艺流程尽可能简单,构筑物尽可能少,运行管理方便;3)污泥量少,污泥性质稳定;4)基建投资少,占地面积少。

5)规划布置四优先:工艺流程先进,安全可靠优先;运行管理便利,经济优先;环境绿化、美化优先;有利于排水事业可以持续发展优先。

1.3设计依据1.相关规划及设计标准2.《水处理工程》3.《给水排水设计手册》、环境工程设计手册第二章污水处理工艺流程的比较及选择2.1 选择活性污泥法的原因按《城市污水处理和污染防治技术政策》要求推荐,20万t/d规模大型污水厂一般采用常规活性污泥法工艺,10-20万t/d污水厂可以采用常规活性污泥法、氧化沟、SBR、AB法等工艺,小型污水厂还可以采用生物滤池、水解好氧法工艺等。

对脱磷脱氮有要求的城市,应采用二级强化处理,如A2/O工艺,A/O 工艺,SBR及其改良工艺,氧化沟工艺,以及水解好氧工艺,生物滤池工艺等。

由于该污水处理水量大,出水稳定,所以选用活性污泥法。

其流程为:污水→粗格栅→提升泵房→细格栅→沉砂池→初沉池→曝气池→二沉池→消毒池→处理水排放选择传统活性污泥法的原因是:传统活性污泥法是发展历史最久,技术最成熟,污水处理系统简单,氧化沟法是在它的基础上开发出的新方法,本设计中氨氮含量达标,不需要进行脱氮除磷,氧化沟中的脱氮用不着.这样就节省了一部分费用。

在与技术上经济上的造价以及运行费用的综合比较, 传统污泥法是最终方法。

流程图如下:城市污水第三章 工艺流程的设计计算3.1设计流量的计算污水平均流量:343200000m /d2010 2.315m /s243600d Q =⨯==⨯ 查资料可得,污水总变化系数55.1=o K ,由公式d d Q K Q ⨯=max 可得:3max 1.3 2.315 3.001/d d Q K Q m s =⨯=⨯=3.2格栅用以截留较大的悬浮物或漂浮物,以便减轻后续处理构筑物的处理负荷,并使之正常运行。

要根据流量选择清渣方式,人工清渣格栅适用于小型污水厂,机械清渣格栅适用于栅渣量大于0.2m 3/d 。

提升泵站前用粗格栅,提升泵站后用细格栅[2]。

设计参数:a 、栅条间隙:人工清除为25~100mm ,机械清除为16~100mm ;最大间隙:100mm 。

b 、格栅栅渣量:格栅间隙为16~25mm 时是0.10~0.05m 3栅渣/10m 3污水,格栅间隙为30~50mm 时是0.03~0.01m 3栅渣/10m 3污水;栅渣含水率一般为80%,容重约为960kg/ m 3c 、格栅上部必须设置工作台,其高度应高出格栅前最高设计水位0.5m ,工作台上应有安全冲洗设施;d、机械格栅不宜少于2台。

e、污水过栅流速宜采用0.6~1.0m/s,格栅前渠道水流速0.4~0.9m/s;f、格栅倾角一般采用45°~75°;g、格栅水头损失0.08~0.15m。

格栅(1)设栅前水深h=0.8m,过栅流速0.9m s/,格栅间隙e=50mm,格栅安装倾角︒=60α则栅条间隙数max2.315 1.3193.90.0200.80.9Qnehv⨯===⨯⨯(个), n取194 设计两组格栅,每组格栅间隙数 n=97 条(2)栅槽有效宽度取栅条宽度S=0.01m,栅条间隙0.02m,则B1=S(n-1)+en=0.01⨯(97-1)+0.02⨯97=2.9m栅槽总宽度B=2⨯2.9=5.8m栅前槽宽B2=2h=2⨯0.8=1.6m(3)进水渐宽部分长度115.8 1.62ltgα-==5.8m(4)栅槽与出水渠道连接处的渐窄部分212ll==2.95m(5)通过格栅的水头损失1khh==︒⨯⨯⨯⎪⎭⎫⎝⎛⨯⨯60sin81.929.0021.001.042.23234=0.097m(6)栅后槽总高度取栅前渠道超高mh3.02=根据公式21hhH+=120.30.30.6()H h h m=+=+=120.30.0970.30.697H h h h=++=++=m112 1.00.50.65.8 2.95 1.00.56010.6H L l l tga tg m︒=++++=++++= (7) 每日栅渣量max 138********2.3150.1864001100020.00/Q W W K m d⨯=⨯⨯⨯=⨯=由于日产渣量较大采用机械清渣方式。

3.3提升泵房污水处理工艺采用传统曝气活性污泥处理,污水处理系统简单,对于新建污水处理厂,工艺管线可以充分优化,故污水只考虑一次提升。

污水经提升后入平流沉砂池,然后自流通过初沉池、曝气池、二沉池及接触池,最后由出水管道排入河道。

污水提升前水位-5.9m (既泵站吸水池最底水位),提升后水位2.90m (即细格栅前水面标高)。

所以,提升净扬程Z=2.90-(-5.69)=8.59m 水泵水头损失取2m从而需水泵扬程H=Z+h=10.59m采用MN 系列污水泵(30MN-33B ) 该泵提升流量4800m 3/h ,扬程10.6m ,转速415r/min ,功率153.96Kw,效率90%。

占地面积为π32=28.26m 2,即为圆形泵房D =6m,高12m,泵房为半地下式,地下埋深7m ,水泵为自灌式。

3.4沉砂池用于去除比重较大的无机颗粒。

沉砂池分为平流式、竖流式、曝气式和旋流式,下面是对它们特点的介绍:平流式沉砂池:污水在池内沿水平方向流动,构造简单,截留无机颗粒效果好竖流式沉砂池:污水自下而上由中心管流入池内,无机物颗粒籍重力沉于池底,处理效果一般较差曝气式沉砂池:通过曝气量,可以控制污水的旋流速度,除沙效率较稳定,受流量变化影响小,对污水起预曝气作用。

(按生物脱氮除磷设计的污水处理厂,为了保证除磷效果,一般不采用曝气式沉砂池)旋流式沉砂池:利用机械力控制流态与流速,加速沙粒的沉淀,有机物被留在污水中,具有沉砂效果好,占地省的特点。

[3]本设计采用曝气式沉砂池设计参数:a、旋流速度应保持0.25~0.30m/s;b、水平流速为0.06~0.12m/sc、最大流量时停留时间为1~3mind、有效水深为2~3m,宽深比一般采用1:2;e、长宽比可达5,当池长比池宽大得多时,应考虑横向挡板;f、每立方米午睡的曝气量为0.2m³空气或3~5 m3/m2.h,也可以按下表计算:t Q V ⨯=max 60式中:V ——总有效面积,㎡;m ax Q ——最大设计流量,㎡/s ;t ——最大设计流量时的停留时间,min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