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网信息化运维模式方案及优化

合集下载

构建电力信息通信运维体系的优化对策简析

构建电力信息通信运维体系的优化对策简析

构建电力信息通信运维体系的优化对策简析电力信息通信运维体系的优化对策旨在提高电力信息通信运维的效率和安全性,完善数据采集、传输、存储和应用等环节,以实现电力系统的稳定运行和智能化管理。

以下是一些可以考虑的优化对策:1.加强自动化管理:引入先进的自动化技术和设备,实现电力信息通信运维的自动化管理。

例如,利用物联网技术建立智能传感器网络,实现对电力设备状态的实时监测和预警,自动化采集数据并发送到运维中心,提高故障处理和维护的效率。

2.提高通信网络的可靠性:加强对通信网络的建设和管理,提高网络的可靠性和带宽。

采用光纤通信技术取代传统的铜线通信,提高通信速率和抗干扰能力。

建立多层次、多路由的通信网络,增加冗余设计,提高网络的容错能力和稳定性。

3.强化信息安全保障:加强对电力信息的安全保护,防止黑客攻击、信息泄露和网络病毒的侵扰。

建立完善的信息安全管理体系,采用安全加密技术对敏感信息进行加密保护。

加强用户身份认证和访问控制,确保只有授权用户才能访问和操作电力信息系统。

4.优化数据采集和处理:建立高效的数据采集和处理系统,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和及时性。

采用分布式架构和云计算技术,实现分布式数据采集、存储和处理,提高系统的可扩展性和并发处理能力。

利用大数据分析技术对采集的数据进行挖掘和分析,提供决策支持和业务优化建议。

5.强化人员培训和技术支持:加强对运维人员的培训和技能提升,提高其对电力信息通信运维技术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建立定期的培训和考核机制,推动运维人员的专业发展和知识更新。

同时,建立健全的技术支持和服务体系,确保系统的平稳运行和故障的及时解决。

6.推动标准化和信息共享:推动电力信息通信运维的标准化,建立行业统一的数据交换和格式标准,促进不同系统之间的互通和数据共享。

与其他电力企业和相关机构建立合作关系,共享数据和经验,提高整个行业的运维水平和效益。

7.制定长期规划和发展战略:制定长期的电力信息通信运维规划和发展战略,明确发展目标和路线图。

电网信息化运维模式方案及优化

电网信息化运维模式方案及优化

76总466期2018年第16期(6月 上)1 试验段概况与试验方法概述1.1 试验段概况A 工程位于山岭重丘区,所处地区的地形起伏比较大,所以在路基施工时候需要对其进行回填,且通常回填的高度在4~20m 之间,对于部分较为幽深的沟谷区域,最大的回填高度为58m 。

经分析之后,该路段选择应用红砂岩作为主填料,其中碎石的含量在60%~90%之间。

为确保路基的稳定性,已经进行了一定的改石工作,但是其间仍有较大的孔隙,路基的质量仍然比较难控制。

从工程中选择部分试验段,该试验段的红砂岩主要呈紫红色,钙质或者泥钙质胶结,岩芯主要是碎块化以及短柱状,在受到强压比如敲击之后,极易变成饼状。

据检测,该部分的风化度较强岩石容许承载力通常在350kPa 左右,风化度较弱的岩石容许的承载力在1300kPa 左右。

试验段的整体填土高度比较高,且考虑到成本,主要从附近边坡开挖原料,所以其中碎石含量与该区域的土质相关,碎石含量≥60%,且控制粒径在34cm 左右。

1.2 试验方法对该试验段进行试验,主要通过强夯法进行处理,设计参数具体如表1所示。

表1 强夯处理设计参数项目点夯夯击能力夯锤落距(m )夯锤直径(m )夯击间距(m )夯点距路基边线参数1200.00 kN·m10.002.003.51具体参数如表1所示,点位的布置以方格网为主,具体参数为3.5m ×3.5m 。

在确定好参数之后,依据以下步骤进行实验:(1)在夯点中间与周围设置木桩,在夯击时测量夯点附近地表土沉降情况;(2)估计影响深度,在期间埋设沉降板,依据沉降板确定土层压实度的提高数据;(3)夯点旁边埋设沉降板,依据沉降板在水平方向上的变动来确定土体沉降情况;(4)将10m 左右的测斜管埋在夯点周边,来测试在强夯时候土体的横向位移情况;(5)路堤边坡上埋设位移桩从而测定边坡侧向位移情况。

2 试验情况与分析为了能够为使后续的施工活动有所参照,在该次试验中主要通过调节落距来调整夯击能量,落距选择分别为10m 、9m 、8m 、7m 四个距离,不同的距离夯击能有一定的变化,落距越高,夯击能越大。

电力信息系统运维管理自动化解决方案

电力信息系统运维管理自动化解决方案

电力信息系统运维管理自动化解决方案清晨的阳光透过窗帘,洒在我的办公桌上,我泡了杯咖啡,打开电脑,开始构思这个“电力信息系统运维管理自动化解决方案”。

这可是个技术活,需要把复杂的问题简单化,让系统自己跑起来,减少人工干预,提高运维效率。

一、需求分析电力信息系统是电力行业的重要支撑,它涵盖发电、输电、变电、配电和用电等多个环节。

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系统规模不断扩大,运维管理变得越来越复杂。

如何实现自动化运维管理,降低人力成本,提高系统稳定性,成为当下亟待解决的问题。

1.自动监控:通过技术手段,实时获取系统运行状态,发现异常情况。

2.自动诊断:对异常情况进行智能分析,确定故障原因。

3.自动处理:根据故障原因,自动执行修复操作,恢复正常运行。

4.自动报告:将处理结果实时反馈给运维人员,便于跟踪和管理。

二、解决方案设计1.技术选型(1)监控技术:采用Zabbix、Nagios等开源监控工具,实现对系统运行状态的实时监控。

(2)诊断技术:运用大数据分析和机器学习算法,对异常数据进行智能诊断。

(3)处理技术:采用自动化脚本和程序,实现故障自动处理。

(4)报告技术:利用邮件、短信等通知手段,将处理结果实时反馈给运维人员。

2.系统架构(1)数据采集层:负责收集系统运行数据,包括硬件、软件、网络等各方面的信息。

(2)数据处理层:对采集到的数据进行清洗、转换、存储等处理。

(3)诊断分析层:运用大数据分析和机器学习算法,对异常数据进行诊断。

(4)执行层:根据诊断结果,自动执行修复操作。

(5)反馈层:将处理结果实时反馈给运维人员。

三、实施方案1.数据采集我们需要在系统中部署监控工具,如Zabbix、Nagios等,实时收集系统运行数据。

这些数据包括CPU使用率、内存使用率、磁盘空间、网络流量等。

2.数据处理采集到的数据需要进行清洗、转换、存储等处理,以便后续分析。

我们可以使用Kafka、Hadoop等大数据技术,对数据进行实时处理。

电力信息系统运维管理自动化解决方案

电力信息系统运维管理自动化解决方案

电力信息系统运维管理自动化解决方案0引言随着我国国家电网的SG186项目的实施,我国不断的提高科技研发水平,使得电力网络系统具有一定的规模。

电力企业的业务量不断增加,电力系统数量不断增加,规模逐渐扩大,国家电网的信息系统运维也变得非常复杂,运维工作人员的工作量也成倍增加。

随着运维管理项目的增多,运维管理人员的缺乏,人力物力的成本增加,使得电力系统的运维管理面临较大的困难。

随着我国电力设备不断增加,电力系统的破损概率进一步增加,运维管理成为了一个新的研究课题。

文章主要介绍了目前我国电力信息系统运维管理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主要包括电力信息缺乏主动性、运维管理人员工作强度过大等问题,然后详细介绍了电力系统运维管理自动化方案。

1 电力信息系统运维管理存在问题我国目前的电力运维管理存在问题,国家电网根据这些问题制定了相对完整的运维管理制度,但是目前没有落实到实际管理过程中,运维管理并不成熟。

目前主要的运维管理问题有电力信息系统缺乏主动性,而且运维工作人员的工作量很大。

1.1 电力信息系统缺乏主动性电力信息系统的运维工作过程通常是发现问题后进行修复,但是这是一种基于系统破坏后的维修过程,并不能防治系统的破坏。

为了减小电力信息系统的破坏,或者破坏过大造成的修复工作量增加,电力信息系统运维管理工作时,工作人员应进行主动的漏洞检查,体检进行故障检测和预防,提高电力信息系统的使用年限,提供其可用性和可控性。

电力信息系统破坏后,维修成本将增加,使用效率将会降低。

通过自动化的运维管理系统可以实现系统破坏的时时检测和控制,采用传感器技术采集系统的使用数据,并进行数据处理,和正常数据对比判断系统的工作性能,判断工作状况。

1.2 运维工作人员的工作强度大随着虚拟服务器、云数据计算与传输等技术的发展,运维管理人员的工作量和工作强度增大。

技术的进步和信息化架构的复杂化,运维工作人员需要学习更多的技术理论,并将这些理论应用于实际的维修工作,所以这个过程需要耗费运维管理人员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增加了工作量。

电力信息系统运维管理自动化解决方案

电力信息系统运维管理自动化解决方案

交流Experience ExchangeDI G I T C W 经验278DIGITCW2019.05随着经济发展的速度越来越快,工业生产以及人们的日常生活对于电能都有着更高的要求,在电力输送中,人们最为关注的是输送的可靠性以及稳定性。

而为了提高电能输送的稳定可靠性,需要相关企业努力提升自己的管理水平。

在现代化电力信息管理发展中,信息技术的应用是近年来的大趋势,其在提高电能输送安全性以及输送效率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但是要真正实现电力系统运维管理的信息化,还是存在着很多问题需要解决,只有解决这些问题才能够有效的维护管理电力企业,并实现发电、输电以及配电的自动化进程。

1 电力信息系统的自动化平台建设电力信息系统自动化平台,就是在现有的电力信息系统之下,建立统一的平台实现对系统的集中化管理,并且依靠这一信息平台更好的进行运维系统的管理。

电力信息系统自动化平台主要由四个部分组成,首先是运维管理系统,该系统可以对运维系统进行有效管理,其次是呼叫中心系统,借助这一系统可以实现电力信息系统的集中式管理,将各分散设备部分的信息及时传达至中央处理器,再借助在线客服系统进行信息的集中处理并反馈至各系统组成部分,最后是运维知识库,该组分包含有进行运维管理的各种技术以及手段,在处理各种信息时自动化平台可以参考这一知识库并做出职能处理,充分体现出该平台的智能性。

电力信息系统自动化平台自身结构较为复杂且包含的内容相当繁杂,在进行平台建设时需要充分认识到平台建设的目的性,在应用时才能够有的放矢,在电力信息管理中发挥出重要的作用。

2 电力信息系统运维管理中存在的问题2.1 运维管理主动性不够在现今的电力信息系统中,管理人员在进行运维管理时存在着一个很大的问题就是不够积极主动,只有在信息系统出现故障或者发生问题时才会进行处理而不是主动地去发现安全隐患以更小代价的实现系统的有效运维管理。

电力系统企业是我国的传统行业,因此在其内部必然有一些根深蒂固的管理观念,随着时代的发展不但没有得到改善,反而愈演愈烈,成为阻碍电力信息系统自动化发展的主要原因。

电力行业智能电网建设与运营管理模式优化方案

电力行业智能电网建设与运营管理模式优化方案

电力行业智能电网建设与运营管理模式优化方案第1章引言 (4)1.1 背景与意义 (4)1.2 研究内容与方法 (4)第2章智能电网技术概述 (5)2.1 智能电网发展历程 (5)2.1.1 国际智能电网发展历程 (5)2.1.2 国内智能电网发展历程 (6)2.2 智能电网关键技术 (6)2.2.1 电力系统自动化技术 (6)2.2.2 通信技术 (6)2.2.3 信息处理与分析技术 (6)2.3 智能电网发展趋势 (6)2.3.1 高度集成化 (6)2.3.2 高度自动化 (7)2.3.3 高度互动化 (7)2.3.4 高度安全可靠 (7)2.3.5 高度绿色环保 (7)第3章智能电网建设现状分析 (7)3.1 我国智能电网建设概况 (7)3.2 存在问题与挑战 (7)3.3 国际智能电网建设经验借鉴 (8)第4章智能电网建设策略与规划 (8)4.1 智能电网建设目标与原则 (8)4.1.1 建设目标 (8)4.1.2 建设原则 (8)4.2 智能电网顶层设计 (8)4.2.1 总体架构 (8)4.2.2 技术路线 (9)4.2.3 标准体系 (9)4.3 智能电网建设重点领域 (9)4.3.1 智能发电 (9)4.3.2 智能输电 (9)4.3.3 智能变电 (9)4.3.4 智能配电 (9)4.3.5 智能用电 (9)4.3.6 电网信息安全 (9)4.3.7 电网运营管理 (9)第5章智能电网基础设施建设 (9)5.1 智能电网通信网络建设 (10)5.1.2 通信技术选型 (10)5.1.3 通信网络安全 (10)5.2 智能电网调度自动化系统 (10)5.2.1 调度自动化系统架构 (10)5.2.2 关键技术 (10)5.2.3 系统集成与互联互通 (10)5.3 分布式能源与微电网 (10)5.3.1 分布式能源接入 (10)5.3.2 微电网建设 (10)5.3.3 微电网运行控制 (10)5.3.4 微电网与主网互动 (11)第6章智能电网设备与技术应用 (11)6.1 智能变电站 (11)6.1.1 智能变电站概述 (11)6.1.2 智能变电站关键设备 (11)6.1.3 智能变电站技术应用 (11)6.2 智能配电网 (11)6.2.1 智能配电网概述 (11)6.2.2 智能配电网关键设备 (12)6.2.3 智能配电网技术应用 (12)6.3 智能用电与电力物联网 (12)6.3.1 智能用电概述 (12)6.3.2 电力物联网关键设备 (12)6.3.3 智能用电技术应用 (12)第7章智能电网运营管理模式优化 (12)7.1 智能电网运营管理现状分析 (13)7.1.1 运营管理架构与组织 (13)7.1.2 运营管理技术手段 (13)7.1.3 政策法规与市场环境 (13)7.2 智能电网运营管理新模式 (13)7.2.1 创新运营管理架构 (13)7.2.2 引入智能化运营管理手段 (13)7.2.3 建立健全政策法规和市场环境 (13)7.3 智能电网运营管理关键环节优化 (13)7.3.1 调度控制优化 (13)7.3.2 运维管理优化 (13)7.3.3 市场营销优化 (13)7.3.4 人才培养与激励机制 (14)7.3.5 安全风险管理优化 (14)第8章智能电网信息安全与防护 (14)8.1 智能电网信息安全风险分析 (14)8.1.1 网络攻击风险 (14)8.1.2 信息泄露风险 (14)8.2 智能电网信息安全策略 (14)8.2.1 防御性策略 (14)8.2.2 防护性策略 (14)8.2.3 漏洞管理策略 (14)8.3 智能电网信息安全防护措施 (14)8.3.1 网络安全防护 (14)8.3.2 数据安全防护 (14)8.3.3 系统安全防护 (15)8.3.4 安全监测与预警 (15)8.3.5 安全培训与意识提升 (15)8.3.6 安全法规与标准制定 (15)第9章智能电网政策法规与标准体系 (15)9.1 智能电网政策法规现状与需求 (15)9.1.1 政策法规现状 (15)9.1.2 政策法规需求 (15)9.2 智能电网标准体系构建 (15)9.2.1 标准体系框架 (15)9.2.2 标准制定与修订 (15)9.2.3 标准实施与监督 (15)9.3 智能电网政策法规与标准实施 (16)9.3.1 政策法规实施 (16)9.3.2 标准实施与评价 (16)9.3.3 政策法规与标准的协同推进 (16)第10章智能电网建设与运营管理案例分析 (16)10.1 国内智能电网建设与运营管理案例 (16)10.1.1 案例一:某地区智能电网建设项目 (16)10.1.1.1 项目背景 (16)10.1.1.2 建设目标 (16)10.1.1.3 建设内容 (16)10.1.1.4 运营管理模式 (16)10.1.1.5 项目成果及效益 (16)10.1.2 案例二:某城市智能电网运营管理优化项目 (16)10.1.2.1 项目背景 (16)10.1.2.2 运营管理问题 (16)10.1.2.3 优化措施 (16)10.1.2.4 优化效果及评价 (16)10.2 国际智能电网建设与运营管理案例 (16)10.2.1 案例三:美国某智能电网项目 (16)10.2.1.1 项目背景 (16)10.2.1.2 建设策略 (16)10.2.1.3 运营管理特点 (16)10.2.1.4 项目影响及启示 (16)10.2.2 案例四:欧洲某智能电网运营管理实践 (17)10.2.2.2 运营管理框架 (17)10.2.2.3 成功经验 (17)10.2.2.4 对我国的启示 (17)10.3 案例总结与启示 (17)10.3.1 智能电网建设与运营管理的共性特点 (17)10.3.2 我国智能电网建设与运营管理的挑战与机遇 (17)10.3.3 借鉴国际经验,优化我国智能电网建设与运营管理的建议 (17)第1章引言1.1 背景与意义全球能源需求的不断增长,电力行业面临着提高供电可靠性和效率、降低能源消耗及减少环境污染的巨大挑战。

浅析电力信息系统运维管理自动化解决方案

浅析电力信息系统运维管理自动化解决方案

浅析电力信息系统运维管理自动化解决方案在当前科学技术飞速发展的大背景下,信息技术在社会生产生活的各个领域都得到了非常广泛的应用,使得社会进入了信息化时代。

而伴随信息系统项目以及相关数据信息的不断增加,在信息系统运维管理中,往往需要更多的管理人员,容易导致电力企业经营成本的增加。

在这种情况下,电力企业应该及时更新观念,结合现代信息技术,构建电力信息系统的自动化管理。

本文立足当前电力信息系统运维管理自动化中存在的问题,给出了相应的解决方案,希望能够促进电力信息系统运维管理水平的提高。

标签:电力信息系统;运维管理;自动化;解决方案1 前言经济的快速发展带动了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對于电力的需求也越来越大。

现阶段,我国电力行业呈现出了迅猛的发展态势,信息化程度也有了很大的提升,电力信息系统被广泛应用于电力规划、电力传输、电力生产等环节,提升了电网运行效率。

但是,电力行业在信息系统的运维管理方面存在着一些问题,人工管理的模式极大地增加了企业的经营成本。

因此,电力企业应该制定切实有效的电力信息系统运维管理自动化解决方案,推动企业的稳定发展。

2 电力信息系统运维管理自动化的发展现状现阶段,信息化技术在电力系统中得到了应用和普及,电力信息系统的出现,有效提高了对于电力系统的管理效率,减轻了工作人员的负担。

但是与之相对的,电力信息系统的运维管理水平没有得到提升,在实际工作中出现了一些问题,影响了系统功能的充分发挥。

2.1 缺乏主动的运维服务从目前来看,在电力信息系统的运维服务中,一般都是被动服务,缺乏主动性的运维服务管理,往往都是在系统出现故障或者问题后,才去进行维护和保养工作。

同时,缺乏先进的服务理念,无法有效预防和避免电力安全事故的发生,而一旦设备或者系统出现故障,不仅会影响电力企业的正常运营,也会给其带来严重的经济损失。

2.2 缺乏科学的管理模式经济的发展带动了电力行业的繁荣,各种先进技术的应用也使得电力企业的经营管理水平不断提高。

电力信息系统运维管理自动化解决方案

电力信息系统运维管理自动化解决方案

电力信息系统运维管理自动化解决方案Summary:电力企业作为向各领域及居民输送电能的重要领域需要应用先进的技术实现电能生产质量与效率不断提升,通过信息技术及自动化技术的应用已经创建出运维管理自动化系统且应用于实际电能生产中后实现了保证生产顺利进行。

而电力信息系统运维管理自动化在运行过程中因电力企业缺乏有效的整体规划而影响运行效果,需要建立优质的解决方案。

Keys:电力信息系统;运维管理;自动化;解决方案引言:我国电力行业应用信息技术的时间要早于其他领域,电力企业在应用信息技术时将此技术应用于较多环节中,比如规划设计环节、发电作业中、电力传输过程中、供电环节中等,特别是在计算机硬件技术的价格在科技快速发展下呈现逐渐降低的趋势,电力企业能够根据成本投入计划引入更多的先进信息技术应用于管理工作中,但是却缺乏有效的整体规划形成较多个专业系统不能统一管理及有序开展影响电力企业运营质量。

因此,创建电力信息系统运维管理自动化平台对电力企业具有较大的现实意义。

1 电力企业信息系统设计思想与技术路线1.1 系统设计思想1.1.1 借鉴SCADA/电网管理监控系统成功经验在电力调度中已经应用了SCADA系统,此系统的运行过程主要是以计算机为基础对生产过程进行有效的控制与调度实现生产有序开展。

经过在实际生产中应用后能够有效监视与控制在现场生产中运行的各种设备达到信息数据采集要求、控制各项设备要求、准确测量及调节参数等多项作业要求。

1.1.2 充分利用现有产品在信息运维技术领域中已经有大量理论研究及可以应用于不同领域中的各项产品,站在管理的角度将各项产品进行分类后可得到实现网络有效管理的产品、管理系统的产品、管理应用的产品、对生产安全进行管理的产品、管理IT 服务的产品等。

1.2 应用系统平台的模块化、平台化、工具化设计思想创建出有效的应用型平台可以管理的各种设备与产生的各项数据创建出统一的系统模型,能够通过平台统一管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电流或短路电流对电网运维的可靠性影响,有效地解决了电网信息化运维在线监测系统供电问题。
关键词 电网信息化;监控系统;高压输电线电源;取能线圈;单片机
中图分类号 TM732
DOI:10. 3969/j. issn. 1672-9730. 2018. 06. 020
Scheme and Optimization of Information Operation and Maintenance Mode of Power Grid
系统供电问题。取能线圈可以从传输线诱导电压,利用单片机模拟输出脉冲宽度调制(PWM)波控制充电模块,为负载提供
稳定的 3.4V 直流电压,解决了核心容易饱和的问题,优化了电网信息化运维模式方案。基于这种取能线圈的电源进行全面
的测试,并验证了它能在 50-1000A 的电流范围内正常工作,且可以提供稳定的输出。论文还设计了保护电路,以提高脉冲
77
出方法的有效性。
2 CT 感应电源
2.1 基本原理图 电源的基本原理如图 1 所示。
电磁线圈
输电线路
取能线路
前端保护 模块
整流 模块
电压控制 电路
+3.4V
DC-DC 模块
负载
图 1 电源的基本原理图
利用 CT 获取电能的基本原理是利用法拉第电 磁感应定律[7]。在 50A~1000A 的电流范围内,利用 CT 从高压传输中感应,经过整流和降压后,最终可 以为电网信息化运维在线监测设备提供稳定的
1 引言
电网信息化运维的监控装置需要直接安装在 输电线上,所以如何为设备提供电能是目前研究领 域的关键问题之一[1]。电源供给在整个电网信息 化运维中具有重要的地位,目前最广泛使用的方法 是 太 阳 能 发 电[2],但 这 种 方 法 易 受 气 候 条 件 的 影 响,且缺乏长期的免维护能力[3]。激光能量[4]已应 用于电子式电流互感器和有源光学电流互感器中,
∗ 收稿日期:2017 年 12 月 12 日,修回日期:2018 年 1 月 9 日 作者简介:万峻,男,硕士,高级工程师,研究方向:信息化管理。蒋莹,女,工程师,研究方向:信息化管理。张媛琳, 女,工程师,研究方向:通信工程。杨永建,男,工程师,研究方向:信息安全。
2018 年第 6 期
舰船电子工程
Key Words power grid informatization,monitoring system,high voltage transmission line power,draw-out power coil,sin⁃ gle chip microcomputer
Class Number TM732
Vol. 38 No. 6 76
舰船电子工程 Ship Electronic Engineering
总优化∗
万 峻 蒋 莹 张媛琳 杨永建
(云南电网有限责任公司红河供电局 红河 661100)
摘 要 论文利用电流互感器(CT)直接从高压输电线路获取电能,解决电网信息化运维模式下输电线路高压侧监控
但这种电源不适合在野外工况环境。利用电容分 压器[5]从高压输电获取电能,但这种方法的稳定性 和可靠性较差,且发电功率极为有限。电网信息化 运维监控装置的最佳供电方式是利用电流互感器 (CT)[6]直接从输电线获取电能。
本文设计了一种用于电网信息化运维模式下 的高压总线的新型电源,通过分析 CT 感应电源的 基本原理,给出了基于前端保护模块和电压控制电 路的方案优化,应用所搭建的实验平台验证了所提
WAN Jun JIANG Ying ZHANG Yuanlin YANG Yongjian (Yunnan Power Grid Co.,Ltd. Honghe Power Supply Bureau,Honghe 661100)
Abstract In this paper,the current transformer(CT)is used to get power from the high voltage transmission line directly,so as to solve the power supply problem of the transmission line high voltage side monitoring system under the information operation and maintenance mode of the power grid. The output power of coil induced voltage from the transmission line,the analog output pulse width modulation(PWM)wave control using SCM charging module,3.4V provides a stable voltage for the load,easy to solve the core problem of saturation,power grid operation mode optimization scheme of information. The power supply based on the output power coil is tested comprehensively,and it is verified that it can work normally in the current range of 50-1000A,and it can pro⁃ vide stable output. The protection circuit is also designed to improve the reliability of power grid operation and maintenance,and ef⁃ fectively solve the power supply problem of grid information operation and maintenance online monitoring system.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