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epartment of Environmental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合集下载

大气PM_(2.5)载带重金属的区域污染特征研究

大气PM_(2.5)载带重金属的区域污染特征研究

Vol.34,No.4Apr.,2021第 34 卷 第 4 期2021 年 4 月环 境 科 学 研 究Research of Environmental Sciences大气PM 2.5载带重金属的区域污染特征研究王橹玺1,李 慧1,张文杰1**,齐剑英2,田贺忠3,黄 侃4,陈东升5,郭敬华3收稿日期: 2020-06-09 修订日期: 2020-12-16作者简介:王橹玺(1995-),女,甘肃兰州人,wangluxi999@ sina. com.*责任作者,张文杰(1979-),女,山东青州人,研究员,博士,主要从事大气颗粒物污染研究,zhangwj@ 基金项目: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No.2019YFC0214204);环保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项目(No.201409022)Supported by National Key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Program of China (No.2019YFC0214204) ;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Public Welfare Scientific-Research Project , China ( No.201409022)1. 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环境基准与风险评估国家重点实验室,北京1000122. 生态环境部华南环境科学研究所,广东广州5106553. 北京师范大学,北京1008754. 复旦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系,上海2004335. 北京工业大学环境与能源工程学院,北京100124摘要:PM 2.5载带的重金属元素对人体健康具有重要影响,为了明确PM 2.5中重金属的污染水平以及区域性污染特征,收集并总结近30年中国不同地区大气重金属污染的研究成果,对PM 2 ,载带的As 、Zn 、Cr(^)、Pb 、Cd 、Mn 以及Ni 等7种重金属元素的区域污染特征进行分析.研究显示:①我国对部分重金属〔Pb 、Cd 、Hg 、As 、Cr(^)〕的质量浓度增设限值规定,但未涉及Ni 和Mn 等有毒重金属.②全国范围来看,不同背景点PM-中重金属质量浓度相差较大,自然背景点重金属质量浓度低于乡村背景点和近 城市背景点的40. 7%-97. 6%.大气PM 2 ,重金属区域污染高值区主要集中在华北、华东、华南等经济发达地区.《大气污染防治 行动计划》等政策的实施使PM 2.5中重金属质量浓度明显下降,2013年前(1980—2013年)与2013年后(2013—2018年)相比,全 国大气PM 2.5中p 〔Cr(^)〕、p (Ni)、p (Pb)、p (Mn)和p (As)均有所下降,但p (Zn)、p (Cd)略有上升.③典型城市PM-中重金属污染特征各不相同.北京市需考虑Cd 、As 排放情况,强化对燃煤源的管控;上海市和广州市应关注Cr(M)和Ni 的排放,加严工 业污染治理,加强对港口的排放管控.研究显示,对于大气颗粒物中重金属的治理,建议进一步关注对As 、Cr (可)排放的控制,同时对不同区域的大气重金属污染需要选择差异化的污染控制措施.关键词:大气PM 2.5;区域重金属污染;背景点浓度中图分类号:X513文章编号:1001-6929(2021)04-0849-14文献标志码:A DOI : 10. 13198/j. issn. 1001-6929. 2021. 01. 03Regional Pollution Characteristics of Heavy Metals in PM^WANG Luxi 1 , LI Hui 1 , ZHANG Wenjie 1 * , QI Jianying 2, TIAN Hezhong 3, HUANG Kan 4, CHEN Dongsheng 5,GUO Jinghua 31.State Key Laboratory of Environmental Criteria and Risk Assessment, Chinese Research Academy of Environmental Sciences, Beijing100012, China2. South China Institute of Environmental Sciences, Ministry of Ecology and Environment, Guangzhou 510655, China3. Beijing Normal University, Beijing 100875, China4. Department of Environmental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Fudan University, Shanghai 200433, China5. College of Environmental & Energy Engineering , Beijing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Beijing 100124, ChinaAbstract : The heavy metals in atmospheric particulate matter have important effects on human health. In order to understand the pollution levels and the regional pollution characteristics of heavy metals, this study collects and summarizes the research results of atmosphericheavy metal pollution in different regions of China in the past 30 years. Seven heavy metals including As , Zn, Cr( M ) , Pb , Cd, Mn and Ni in PM 2 5 were collected and analyzed. The results show that : (1) The national standard concentration limits for some heavy metals (Pb , Cd, Hg, As , Cr( M)) have been set, but Ni and Mn are involved. (2) The background concentration of heavy metals in PM 2 5 ofChina varies greatly from site to site. The concentrations of natural background sites are 40. 7%-97. 6% lower than those of rural and near ­city background sites. The regions with high levels of heavy metals in PM ? 5 are mainly concentrated in economically developed areas , such850环境科学研究第34卷as North China,East China,and South China.The implementation of the National Air PoZZution Prevention and ControZ Action PZan in 2013has significantly reduced the concentration of heavy metals in PM25.The pollution levels of heavy metals before and after2013are compared.p(Cr(M)),p(Ni),p(Pb),p(Mn)and p(As)in PM25all decrease,but p(Zn),p(Cd)slightly increase.(3)The characteristics of heavy metal pollution in PM25in typical cities are different.1n Beijing,the emission sources of Cd and As should be controlled.More attention should be paid to the control of Cr(M)and Ni in Shanghai and Guangzhou.The study shows that to control heavy metals in atmospheric particulates,it is recommended to pay more attention to the emission control of As and Cr(M).Different pollution control measures should to be considered for difference regions of atmospheric heavy metals.Keywords:PM5;regional heavy metals pollution;background site concentration近年来,以PM2,为首要污染物的区域大气污染事件不断发生[1].重金属作为大气颗粒物载带的重要组分,主要来自于土壤、扬尘、地壳沉积等自然源,以及工业、燃煤、交通等人为源.研究[2]表明,70%~ 80%的重金属元素主要富集在PM2.5上,并具有生物富集性、生物毒性和不可降解性.有毒重金属如Pb、Cd、Ni和Mn等,经呼吸系统进入人体,易吸附或沉积在肺部表面,并通过相互混合作用加速对人体细胞的毒害[3].世界卫生组织国际癌症研究中心(1ARC)按毒性对重金属进行了分类,其中确定致癌的重金属元素为Ni、As、Cd、Cr(M)等[4].国内学者对大气中的有害重金属污染进行了研究.谭吉华等[5-6]对我国2013年以前大气颗粒物重金属的污染现状及空间分布特征进行了分析并提出相关控制建议;WANG 等[7]分析了郑州市大气颗粒物,发现重金属元素主要集中在超细颗粒或亚微米颗粒中,并且部分重金属元素含量远超过世界卫生组织(WHO)标准限值.为了控制重金属污染形势,我国相继颁布相关防治措施及标准,如GB17930—1999(车用无铅汽油》(2000年)、(重金属污染综合防治“十二五”规划》(2011年)、《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2013年)(简称“《大气十条》”)等•但我国大气PM Z5中重金属质量浓度仍高于美国等发达国家冈,因此大气重金属的污染控制仍需进一步加强.该研究收集中国近30年来大气PM2,载带重金属的相关资料,总结分析PM2.5载带重金属的区域污染特征,明确大气重金属的质量浓度变化,重点对北京市、上海市、广州市等典型城市重金属污染特征与变化趋势进行分析,以期为区域大气重金属的污染防控和管理提供基础支撑.1数据筛选及分析该研究数据主要来自实际采样及相关文献资料.笔者所在项目团队选择京津冀、长三角和珠三角地区的重点城市(北京市、上海市、广州市)、省会城市(济南市、长沙市)、工业城市(包头市、株洲市、湘潭市)和典型矿区(岳阳市铅锌矿、包头市白云鄂博铁矿)作为研究对象.采样点的设置根据《环境空气质量监测规范》中环境监测点位要求设计,采集大气PM2.5所用的大气颗粒物采样器主要包括美国URG公司的URG-3000ABC型中流量颗粒物采样器、武汉市天虹仪表有限责任公司的TH-150A型智能中流量采样器等;采样膜为特氟龙膜(聚四氟乙烯膜)或有机膜(聚乙烯膜);重金属样品的主要分析方法为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美国珀金埃尔默公司,Nex1ON350型)以及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德国斯派克分析仪器公司,SPECTROARCOS EOP型).文献资料来自Science Direct、Google Scholar、CNK1、万方、维普等检索,并按照以下标准筛选:①研究中包含大气PM2.5中重金属质量浓度;②采样点分布在城区,避免工业区;③采样时间在1980—2018年,且至少有2个季节的采样数据,样品采集量大于20个;④颗粒物中重金属质量浓度的分析方法为1CP-MS(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1CP-AES(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荧光光谱,以上3种分析方法均为目前在重金属元素分析中广泛使用的分析方法.1CP-AES及1CP-MS具有检出范围广、准确度高、工作效率高以及检出能力强等多种优势;荧光光谱具有操作过程简单且耗时短的优点,但该方法检出限较高[9].Saitoh等[10]研究发现,使用以上3种方法测量大气颗粒物标准样品中As、Pb、Ni、Mn等重金属元素的含量结果差异性较小.共收集187篇文献,符合筛选标准的文献共60篇.对筛选后的文献进行数据整合,计算采样数据的算数平均值、中位数及标准偏差.P〔Cr(M)〕用p(Cr)乘以0.13估算得出[5].经统计,该研究文献资料和采样数据中使用荧光光谱法分析大气中重金属元素的数据占15.7%,其余数据均为使用1CP-MS和1CP-AES测得.对以上数据进行显著性检验,得到方差齐性检验值P为0.279,大于0.05,可见数据差异性较小,结果可靠.2大气重金属污染主要研究进展2.1国内外大气颗粒物重金属监测标准第4期王橹玺等:大气pm2.5载带重金属的区域污染特征研究851表1为中国、欧盟、WHO等国家、地区或组织发布的大气颗粒物中重金属的监测标准["-16],其中,2000年WHO发布的《欧洲空气质量准则》中对As、Cr(W)、Ni分别给出了在万分之一、十万分之一和百万分之一终生风险下的限值,表1中仅列出了As、Cr(M)、Ni在十万分之一终生风险下的限值[11].表1各国家、地区或组织对环境空气中大气重金属标准限值的规定Table1Standard limits of atmospheric heavy metals in the ambient air of various countries or organizations项目浓度限值/(ng/m3)数据来源Hg As Pb Cd Cr(M)Ni Mn VWHO1000 6.61)50050.25。

种内与种间关系

种内与种间关系

马利筋(Asclepias curassavica)含有苦味的 强心苷,可以造成脊椎 动物的呕吐和心脏病发 作等。
悬钩子
3.3 寄生
定义:寄生是指一个种(寄生物)寄居于另一个种 (寄主)的体内或体表、靠寄主体液、组织或已消化 物质获取营养而生存。 寄生者与捕食者的区别:寄生者与捕食者不同,它 多次摄取宿主营养,一般不“立即”或直接杀死宿主。 这是“弱者”依附“强者”的情况。 ①微寄生物:在寄主体内或表面繁殖。如病毒、细 菌、真菌和原生动物。 ②大寄生物:在寄主体内或表面生长,但不繁殖。 如寄生蠕虫、昆虫(蝴蝶、蛾的幼虫、甲虫) 。 ③拟寄生物(重寄生物):在昆虫寄主身上或体内 产卵,通常导致寄主死亡。如寄生蜂和蝇
—Department of Environmental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2)灵长类的社会组织 灵长类的社会组织与食性生态 学有关。 在条件较差的环境中,灵长类 的敌害少、资源贫乏,只具一头 雄性的小群体(独霸式)。 食物条件丰富时,敌害多,多 呈大群,雄性间有协作的社会行 为,以保护雌性和幼体(循环式 等级为主)。

(3)昆虫的社会组织
昆虫的社会组织高度发达,重要特点是分工与合作。分工表现 在行为、生理和形态上,使社会中的成员在职责、行为和形态 上分为各异的“等级”。如蚂蚁,有专司繁殖的蚁后(膨大的 生殖腺、特异的性行为),专司保卫的兵蚁(性腺退化的雌蚁, 个体较工蚁大,具强大的口器),专司采食、养育后代、修筑 巢穴的工蚁(雄)。蜂皇(雌)、工蜂(雌)、雄峰(雄)。
传统捕食(狭义捕食) 植食:食草动物的食草作用,植物往往未被 杀死,但受损害。 拟寄生:寄生蜂将卵产于其它动物卵中,在 幼虫体内生长,它们与真寄生虫者(如血吸 虫)的区别是总要杀死其宿主。 同类相食。

Environmentalscience环境科学

Environmentalscience环境科学

Environmentalscience环境科学现代社会的快速发展与人类对自然环境的影响日益加深。

为了更好地保护和改善环境,环境科学应运而生。

环境科学是一门跨学科的科学,旨在研究和理解人类活动对环境的影响,并通过采取相应措施来解决和减缓环境问题。

在环境科学中,环境污染是一个重要的研究领域。

人类的工业活动、交通运输、能源消耗等都导致了大量的空气、水和土壤污染。

空气污染对人体健康和生态系统产生了巨大影响,如雾霾频发、气候变化等。

水污染影响了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导致水生态系统的破坏和水资源的短缺。

土壤污染则导致了农作物减产和生态系统的退化。

因此,环境科学的研究可以帮助我们了解污染源、评估污染程度,并制定相应的治理措施,以改善环境质量,保护生态系统。

除了污染问题,环境科学还关注自然资源的保护和可持续利用。

随着人口的增长和经济的发展,能源、水资源等自然资源短缺的问题日益突出。

环境科学研究可以帮助我们寻找替代能源、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发展循环经济,以减少对自然资源的依赖。

此外,环境科学还关注生物多样性的保护。

生物多样性是地球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对维持生态平衡和促进生态系统功能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保护自然栖息地,合理管理野生动植物资源等措施,环境科学可以帮助我们保护生物多样性,维护自然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环境科学也研究人类活动对气候变化的影响。

随着工业化进程的加快和化石燃料的大规模使用,大量的温室气体被释放到大气中,导致地球的气候系统发生变化。

气候变化带来了极端天气事件的增加、海平面上升、冰川退缩等一系列的环境问题。

环境科学可以研究气候变化的原因和趋势,为制定应对策略提供科学依据。

发展可再生能源、减少温室气体排放、适应气候变化等措施都是环境科学的研究重点。

此外,环境科学还关注环境风险评估与管理。

人类活动不可避免地会带来一些潜在的环境风险,如化学品泄漏、核辐射危害等。

环境科学致力于评估这些风险的概率和影响,并提出相应的风险管理措施,以保障公众和生态系统的安全。

清华大学2009年招收外国来华留学博士研究生专业目录-UniHeidelberg

清华大学2009年招收外国来华留学博士研究生专业目录-UniHeidelberg

清华大学2009年招收外国来华留学博士研究生专业目录Category of Doctoral Programs for International Studentsof Tsinghua University (2009)000 建筑学院SCHOOL OF ARCHITECTURE (1)003 土木工程系DEPARTMENT OF CIVIL ENGINEERING (4)004 水利水电工程系DEPARTMENT OF HYDRAULIC AND HYDROPOWER ENGINEERING (5)005 环境科学与工程系DEPARTMENT OF ENVIRONMENTAL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8)012 机械工程系DEPARTMENT OF MECHANICAL ENGINEERING (10)013 精密仪器与机械学系DEPARTMENT OF PRECISION INSTRUMENTS AND MECHANOLOGY (12)014 热能工程系DEPARTMENT OF THERMAL ENGINEERING (22)015 汽车工程系DEPARTMENT OF AUTOMOTIVE ENGINEERING (26)016 工业工程系DEPARTMENT OF INDUSTRIAL ENGINEERING (28)022 电机工程与应用电子技术系DEPARTMENT OF ELECTRICAL ENGINEERING (29)023 电子工程系DEPARTMENT OF ELECTRONIC ENGINEERING (32)024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系DEPARTMENT OF COMPUTER SCIENCE AND TECHNOLOGY (38)025 自动化系DEPARTMENT OF AUTOMATION (45)026 微电子与纳电子学系DEPARTMENT OF MICROELECTRONICS AND NANOELECTRONICS50 031 航天航空学院SCHOOL OF AEROSPACE (52)034 化学工程系DEPARTMENT OF CHEMICAL ENGINEERING (55)035 材料科学与工程系DEPARTMENT OF MATERIALS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61)042 数学科学系DEPARTMENT OF MATHEMATICAL SCIENCES (65)043 物理系DEPARTMENT OF PHYSICS (66)044 化学系DEPARTMENT OF CHEMISTRY (68)045 生物科学与技术系DEPARTMENT OF BIOLOGICAL SCIENCES AND BIOTECHNOLOGY (70)048 高等研究中心 (73)051 经济管理学院SCHOOL OF ECONOMICS AND MANAGEMENT (75)059 公共管理学院SCHOOL OF PUBLIC POLICY & MANAGEMENT (77)061 人文社会科学学院SCHOOL OF HUMANITIES AND SOCIAL SCIENCES (81)066 法学院SCHOOL OF LAW (87)067 新闻与传播学院SCHOOL OF JOURNALISM AND COMMUNICATION (88)068 马克思主义学院SCHOOL OF MARXISM (88)080 美术学院ACADEMY OF FINE ARTS (89)400 医学院SCHOOL OF MEDICINE (92)。

硅藻

硅藻

鱼类
两栖和爬 行动物
鸟类
哺乳动物
脊椎动物的生活史分类( Winemiller and Rose 1992 )
上述几种生活史对策很难相互对应,因为其研究的生物 类群非常不同。r-K 对策主要是鸟类和昆虫,C-S-R 对 策主要是植物,而机遇、平衡和周期性生活史对策主要 是鱼类。但不管怎样,生活史式样的差异主要表现在:



在动物保护中要特别注意r-K 选择的特点。图
两种繁殖对策者繁衍数量的波动性与稳定性
3. R-、C-和S-选择的生活史式样
Grime等人(1979)在r、K选择的基础上,对生活史式样作了扩 充。提出环境变异(主要是干扰和胁迫)导致植物生活史对策的发 展。据此将生境分为4种。除植物不能生存的生境外,另外3种生境 都与特定的生活史对策相对应: (1)R-式样:干扰型 生物在资源丰富的临时生境中的选择 R-选择主要分配给生殖,选择适应等同于r-选择物种 (2)C-式样:竞争型 在资源丰富的可预测生境中的选择 C-选择主要分配给生长,选择适应等同于K-选择物种
子代数目和大小; 平均寿命; 存活曲线形式; 开始生殖的年龄;
特定年龄生育力或结实力(即一次性生殖或多次性生殖,各 年龄产生的子裔数)。
生活史的这些特征构成了生物的生活史式样。自然选择 塑造了有机体的表型特征,也同样塑造着生活史式样。 生活史式样具有鲜明的适应性,是生物进化的结果。
—Department of Environmental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Department of Environmental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Thank You
—Department of Environmental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环境科学》培养方案

《环境科学》培养方案

资源与环境科学学院(环境科学系)(School of Resources and Environment Science, Department of Environmental Science)环境科学专业培养方案(Training Program of Environmental Science Major )一、指导思想环境科学研究人类活动与环境之间相互关系,它是在保护人类生存环境和促进经济、社会持续发展过程中,在多学科相互交叉渗透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门综合性的新兴学科。

随着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实施,以及环境保护理念的不断深入,以“人与自然和谐共生”、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循环社会建设为目标的今后社会经济的发展将会对环保人才形成新的需求。

需求。

为了使本专业本科生通过四年的专业学习,具备合理的环境科学专业知识结构,具有较强的学习、创新和实践能力,形成理科学生特有的专业思维模式,形成理科学生特有的专业思维模式,提升学生的交流能力和社提升学生的交流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增强学生对自身发展和对未来社会需求的广泛适应性和竞争力,成为社会需要的高素质的合格人才,本计划以厚基础、的高素质的合格人才,本计划以厚基础、强技能、强技能、强技能、高素质的人才培养为方向,注重素质教育高素质的人才培养为方向,注重素质教育和实际能力培养,以提高毕业生将来立足专业、以提高毕业生将来立足专业、适应社会的能力。

适应社会的能力。

适应社会的能力。

在课程设置中注意结合环在课程设置中注意结合环境科学专业发展的时代特征和我校的学科实际特点,建立以加强数学类、化学类等学科相关学科基础课程;建设以环境科学导论、环境化学、环境土壤学、环境生物学、环境微生物学、环境生理学、环境水文学和环境管理学等学科基础课程,构建以环境监测、环境工程概论、环境毒理学和环境质量评价为核心的专业课程。

环境毒理学和环境质量评价为核心的专业课程。

在此基础上,在此基础上,结合我系的实际特点,充分利用生态学、用生态学、环境科学与环境工程学专业的师资优势,开设环境科学进展、生态工程学、环境科学与环境工程学专业的师资优势,开设环境科学进展、生态工程学、环境科学与环境工程学专业的师资优势,开设环境科学进展、生态工程学、环境环境污染生物修复技术、污染生物修复技术、全球生态学、生物监测等拓展专业课程。

6生活史对策

6生活史对策

—Department of Environmental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生殖效率:后代质量 投入能量 生殖效率:后代质量/投入能量
豆象产
产卵少—资源 产卵少 资源 浪费 产卵多—幼虫 产卵多 幼虫 竞争 产较多的卵会 耗尽自己的资 源和减少自己 的寿命
多少卵 合适? 合适?
—Department of Environmental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7、衰老
7.9.1 衰老现象 生物体进入老年后,身体恶化,繁殖力、精力、 存活力下降 7.9.2 衰老的原因 机械水平:化学毒物的影响使细胞器崩溃,引 起衰老。 进化影响决定衰老 : 突变积累模型:早期表达的坏基因早期被去除, 晚期表达的则不能被去除而持久地保持在种群中 拮抗性多效模型:部分基因对早期繁殖有利对 生命晚期有害

环境
K-对 对
r-对 对
应对
应对
化 r K
r-对 对 K-对 对
物 种 进
环境
过 程
3.2 生殖价和生殖效率 生物个体的生殖价是其即将生产的后代数(当前繁 ( 殖输出), 殖输出),加上预期生产的后代数(未来繁殖输出)。 ), (未来繁殖输出) 生物通过提高后代的质量与投入能量的比值来提高 生殖效率(后代质量/投入能量 )。
—Department of Environmental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4、滞育和休眠
4.1 休眠 (dormancy):是由不良环境条件直接引起的,当不 良环境条件消除时,便可恢复生长发育 4.2 滞育 (diapause):昆虫的休眠,是昆虫长期适应不良环 境而形成的种的遗传性。在自然情况下,当不良环境到来之前, 生理上已经有所准备,即已进入滞育。一旦进入滞育必需经过 一定的物理或化学的刺激,否则恢复到适宜环境也不进行生长 发育 4.3 潜生现象(隐生现象, cryptobiosis)、蛰伏 (torper)、 冬眠 (hibernation)、夏眠 (aestivation)

群落生态学

群落生态学

2.1 研究种类组成的意义及方法
2.1.2 研究种类组成的方法
(1) 登记种类组成成分:编写包括所有种类的植物名录 及其他信息(生活型、生态类型、地理成分等)。
(2) 选择样地:选择典型地段,即能够反映植物群落特 征的地段,只代表群落的基本特征不是全部面积。 选择要求: ⅰ、种的分布要具有均匀性; ⅱ、有层次分布; ⅲ、生境条件(地形、土壤)一致; ⅳ、典型地段(中心),避免过渡地带。
—Department of Environmental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1、群落的概念及基本特征
1.1 群落的定义
在特定空间或特定生境下,具有一定的 生物种类组成,它们之间及其与环境之间彼此
影响、相互作用,具有一定的外貌及结构,包
括形态结构与营养结构,并具特定功能的生物
境中全部物种个体数目的分配状况,反映各物种 个体数目的分配均匀程度。
—Department of Environmental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 物种多样性包括两种涵义: 一是群落所含有的物种数目的多寡,即种的丰 富度;二是种的均匀度,是指一个群落或生境中全Leabharlann 部物种个体数目的分配状况。
(1)具有一定的种类组成:物种数目和个体数量。 (2)不同物种之间的相互影响:必须共同适应它们所处的 无机环境;它们内部的相互关系必须取得协调和发展(种 群构成群落的二个条件)。 (3)形成群落环境:定居生物对生活环境的改造结果。 (4)具有一定的结构:形态结构、时间结构、营养结构。 (5)一定的动态特征:季节动态、年际动态、演替与演化。 (6)一定的分布范围:特定的地段或特定的生境。 (7)群落的边界特征:或明确或不明确的边界。 (8)群落中各物种不具有同等的群落学重要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環境工程科學系Department of Environmental Science and Engineering課程代號科目名稱(中文) 學分科目名稱(英文) 頁次Course Course (Chinese) Credite Course (English) Page Number專業必修科目311001 文獻選讀與寫作0 Reading and Writing311002 水處理工程 3 Water and Wastewater Treatment Engineering 311003 環工單元操作 3 Unit Operations of Environmental Engineering 311004 環境規劃與管理 2 Environmental Planning and Management 311005 環境微生物學 3 Environmental Microbiology311006 環境化學 3 Environmental Chemistry311007 環境土壤學 3 Environmental Soil Science311008 環境數學 3 Environmental Mathematics311009 流體力學 3 Fluid Mechanics311010 儀器分析 2 Instrumental Analysis311011 環境統計學 2 Environmental Statistics311012 廢棄物處理與設計 3 Waste Treatment and Design專業選修科目311013 土壤化學 3 Soil Chemistry311014 環境地質學 2 Environmental Geology311015 土壤分析 2 Soil Analysis311016 土壤分析實習 1 Soil Analysis Lab.311017 土壤污染與防治 2 Soil Pollution and Reclamation311018 土壤污染與防治實習 1 Soil Pollution and Reclamation Lab.311019 儀器分析實習 1 Instrumental Analysis Lab.311020 環境化學實習 1 Environmental Chemistry Lab.311021 水質分析與實習 2 Water Quality Analysis and Lab.311022 環境污染調查與監測 3 Environmental Pollution Investigation andSupervision311023 環境微生物學實習 1 Environmental Microbiology Lab.311024 品管/品保與實驗室認證 3 QA/QC and Lab. Certification311025 工程數學 3 Engineering Mathematics311026 給水工程設計 3 Water Supply Engineering Design311027 污水工程設計 3 Wastewater Engineering Design311028 焚化系統設計 3 Incineration System Design311029 預警防災監控系統 3 Emergency Response and Disaster PreventionSystem311030 資源回收 2 Resource Recovery311031 電子計算機在環工上之應用 3 Application of Computer in EnvironmentalEngineering課程代號科目名稱(中文) 學分科目名稱(英文) 頁次Course Course (Chinese) Credite Course (English) Page Number專業選修科目311032 噪音與振動控制 3 Noise and Vibration Control311033 工業安全與衛生 3 Industrial Safety and Hygiene311034 水文學 3 Hydrology311035 有害物質處理與設計 3 Hazardous Materials Treatment and Design 311036 空氣污染學 3 Air Pollution311037 空氣污染控制與設計 3 Air Pollution Control and Design311038 環境系統分析 3 Environmental System Analysis311039 環境工程概論 3 Introduction to Environmental Engineering 311040 水污染防治 3 Water Pollution Control311041 環境衛生學 2 Environmental Sanitation311042 環境毒物學 3 Environmental Basic Toxicology311043 減廢理論與實務 3 Waste Minimization Theory and Practice 311044 環保法令 2 Environmental Statutes311045 環境影響評估 3 Environmental Impact Assessment311046 公害糾紛溝通處理 2 Environmental Disputes Communicationand Settlement311047 環境管理標準 2 Environmental Management Standard311048 土地利用規劃 3 Land Utilization Planning311049 地下水防治與污染 3 Groundwater Pollution Control環境工程科學系Department of Environmental Science and Engineering一、必修科目Required Courses311001文獻選讀與寫作0必張國慶對工學院學生而言,具有科技論文(中英文)研讀與寫作的能力以及充分瞭解研究方法與結果分析探討為完成學業、未來工作、與繼續從事研究的基本要件。

本課程將先講授論文寫作與研究方法的論理學、必要守則、及重要關鍵,再透過研讀環境保護中各種不同知識領域(空氣污染、廢水、廢棄物、毒物、及土壤污染等)的期刊論文來精鍊技術論文的寫作技巧與熟練研究方法。

311001 Reading and Writing 0RK. C. Chang The capability of technical reading and writing and the understanding of research methodology are essential to an engineering student and will definitely affect his future career. This course will teach students the logic, sufficient and necessary conditions, and key points of technical reading and writing and research methodology first. And then via reviews of a variety of different excellent environmental-protection related papers (air pollution, wastewater, waste treatment and management, toxicants, soil pollution, and etc.) from technical and scientific journals to further master the ability of technical reading and writing and familiarize the methodology underlying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311002 水處理工程3必郭文健本課程主要範圍包括給水工程及污水工程,課程目標主要在給予學生對水質的處理技術一個整體而明確之瞭解。

課程首先在傳統水質處理上就兩者差異之處(如生物處理單元)做一比較性之介紹與探討,其次再將兩者共有之單元(如混凝沉澱)作詳細之說明,並比較兩者在應用時之差異,最後,因應現今嚴重水污染問題以及考量廢水回收再利用所需之水質高級處理,做一基本介紹與說明。

311002 Water and Wastewater 3RW. C. Kuo Treatment EngineeringThis course covers mainly the water supply engineering and wastewater engineering. Objevctive of this course is to provide a comprehensive understanding in the areas of water and wastewater treatment technologies. In the first part, differences of conventional water treatment technology between water and wastewater applications will be addressed. Secondly, units commonly used in these two areas will be discussed, and their differences in application will be compared. Finally, in response to the pollution problems in the river water and the needs of water reuse, advanced water treatment technologies will be discussed, too.311003 環工單元操作3必張國慶本課程內容將包含以下環境工程上重要之單元操作程序: 1.沉澱2.厭氣消化反應動力學3. 混凝4.砂濾5.空氣除塵(袋式集塵器)6.空氣除酸(填充滌氣塔) 7.煙道氣體量測8.薄膜分離程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