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英两国深度合作前景广阔
中英职业教育合作优秀案例

中英职业教育合作优秀案例一、鲁班工坊:从天津到英国的技能传递。
1. 缘起与目标。
你知道吗?在中国,鲁班可是工匠的祖师爷呢。
天津就有这么一个超酷的“鲁班工坊”计划,就像一个带着神奇技能的使者,漂洋过海来到了英国。
这个计划的目标很明确,就是要把中国先进的职业教育理念和技术,分享给英国的小伙伴们。
天津有好多职业院校在制造业、工程技术等方面有着超厉害的教学经验,比如天津中德应用技术大学,他们想把这些优势通过鲁班工坊,在英国落地开花。
2. 合作模式。
这合作模式可有意思啦。
中国的职业院校和英国当地的院校或者企业合作,就像找了个当地的好伙伴。
比如说,中方会把他们已经非常成熟的课程体系带过去,像机电一体化、新能源这些热门又实用的专业课程。
而且不是简单地给个教材就完事儿,中方的教师还会亲自到英国去授课,手把手地教英国学生操作那些复杂的设备呢。
英国那边呢,也会提供场地,还会根据当地的产业需求和学生特点,和中方一起调整课程内容,就像给一套漂亮衣服做个合身的修改一样。
3. 成果与影响。
哇塞,成果那是相当显著啊!英国的学生们学会了很多以前没接触过的技能。
像在机电一体化专业的学生,以前可能只会一些基础的操作,现在能熟练掌握从设计到组装再到调试一整套流程啦。
这对当地的制造业来说,简直是注入了一股新鲜的活力。
而且这种合作还增进了中英两国文化的交流,英国学生对中国的工匠精神有了更深的了解,知道原来做一件事情可以这么专注、这么精益求精。
在当地的企业中,也开始对这些经过鲁班工坊培训的学生刮目相看,给他们提供了更多的就业机会呢。
二、中英护理专业合作:携手呵护健康未来。
1. 合作的契机。
咱们再说说护理专业的合作吧。
英国的护理教育在国际上那是很有名的,有着非常完善的体系。
而中国呢,随着人口老龄化等问题的出现,对护理专业人才的需求也越来越大。
所以啊,中英两国就瞅准了这个机会,打算在护理专业上搞点大事情。
就像两个有着共同目标的朋友,一拍即合。
中国在英国的芯片工厂

中国在英国的芯片工厂中国在英国的芯片工厂近年来,中国在全球芯片产业中的地位越来越突出。
为了进一步扩大自己的芯片制造业,中国的一家芯片制造公司在英国设立了工厂。
这一举措引起了极大的关注和争议。
中国在英国的芯片工厂究竟意味着什么?首先,这标志着中国在全球芯片市场中不断扩大自己的地位。
虽然中国在芯片生产领域尚处于落后地位,但它正在不断追赶全球领先的芯片生产企业。
在近年来全球出现了半导体短缺的情况下,中国加快了自己的芯片产业发展,并加速推动全球芯片市场的变革。
中国在英国设立芯片工厂,也是为了满足全球客户的需求。
其次,中国在英国设立芯片工厂有助于加深中英两国在科技领域的合作。
中英两国在科技领域的合作已经得到了充分发扬。
中国在英国设立芯片工厂,将促进中英两国在芯片领域的交流和合作,加速芯片领域合作的深度和广度。
此外,中国在英国设立芯片工厂也是为了提高自己在欧洲市场的竞争力。
随着欧洲各国数码化进程的推进,芯片需求量也在逐渐增加。
中国在英国设立工厂,可以更好地满足欧洲市场的需求,增强自己在欧洲市场上的竞争力。
最后,中国在英国设立芯片工厂也有可能引起一些安全的和政治的问题。
芯片是一种非常重要的技术,涉及到国家的安全和利益。
中国在英国设立芯片工厂,是否可能泄露技术和机密信息,这是一些人非常关心的问题。
此外,英国是一个拥有悠久历史的国家,它与其他国家之间的关系也牵扯到了一些政治问题。
中国在英国设立芯片工厂,可能会引起某些政治上的争议。
总的来说,中国在英国设立芯片工厂是一个需要审慎看待的问题。
它不能简单地看作是中国在全球芯片产业中的崛起和扩张。
它也涉及到中英两国在科技领域的合作、中国在欧洲市场中的竞争力和一些安全和政治问题。
我们需要更加全面和深入地看待这个问题,尽可能地减少一些可能出现的负面影响,并为中英两国的科技合作和世界芯片市场的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英国电信“官宣”入华

英国电信“官宣”入华近日,英国电信宣布正式进军中国市场,成为首家官宣入华的英国电信公司。
这一消息引发了广泛关注和热议。
作为全球领先的电信服务提供商之一,英国电信的入华意味着中国市场的巨大潜力与机遇。
本文将从多个角度对英国电信入华的意义进行分析和展望。
从技术角度来看,英国电信的进入将推动中国电信行业的技术升级和创新。
在5G等新一代通信技术方面,英国电信一直处于行业的前沿地位,具有丰富的经验和技术实力。
与此中国也是5G网络建设的全球领先者之一,拥有先进的技术基础和创新能力。
英国电信的入驻将促进双方在5G、云计算、物联网等领域的深度合作,推动中国电信行业的技术创新和升级。
从经济角度来看,英国电信的入华将为中国带来更多的投资和就业机会。
据中国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的数据显示,目前中国电信行业的投资额已经超过2万亿元人民币。
随着英国电信的入驻,将有更多的资金投入到中国电信行业,推动中国电信行业的发展。
与此英国电信在中国市场的拓展将创造大量的就业机会,提高就业率。
从合作角度来看,英国电信的入驻将促进中英双方电信行业的合作与交流。
中国与英国在电信领域拥有广泛的合作基础,双方在技术研究、标准制定、产品开发等方面有很大的合作潜力。
英国电信的入驻将为中英两国电信企业创造更多的合作机会和共同发展空间,为两国电信行业带来更多的利益与机遇。
英国电信的入华对于中国电信行业来说是一大利好。
它不仅为中国市场带来了新的竞争力和投资机会,也推动了中国电信行业的技术升级和创新。
它还为中英两国电信企业的合作创造了更多的机会。
未来,英国电信在中国市场的发展将有望得到更大的突破和进展,为两国电信行业的繁荣与发展做出积极贡献。
中国高校中外合作专业一览表

中国高校中外合作专业一览表我国高校中外合作专业一览表一、前言在当今全球化的背景下,越来越多的我国高校开始与国外合作办学,开设国际化、全球化的专业课程。
这些合作专业不仅为学生提供了更广阔的学术视野和就业机会,也对提升我国高等教育的国际竞争力起到了重要作用。
本文将对我国高校中外合作专业进行一览表式的介绍,并对这一趋势进行深入探讨。
二、我国高校中外合作专业一览表1. 北京大学- 本科生:中美双学位项目(经济学、工商管理等)- 研究生:中欧工商管理硕士项目2. 清华大学- 本科生:中加工商管理硕士项目- 研究生:中德能源与环境管理硕士项目3. 上海交通大学- 本科生:中法工程师项目- 研究生:中芬创新与企业家精神硕士项目4. 浙江大学- 本科生:中英国际商务项目- 研究生:中澳医药健康管理硕士项目5. 复旦大学- 本科生:中意经济与管理双学位项目- 研究生:中韩商业与金融硕士项目6. 南京大学- 本科生:中加环境科学与工程双学位项目- 研究生:中新图书馆信息管理硕士项目以上是部分我国高校开设的中外合作专业一览表,涉及了经济学、工商管理、工程师、环境科学、信息管理等领域,极大地丰富了我国高校的专业设置,也为学生提供了更多选择的机会。
三、深入探讨我国高校与国外合作办学的专业涉及了多个领域,这不仅拓宽了我国学生的学术视野,也为我国的高等教育质量提升提供了有力支撑。
这些合作专业不仅注重教学内容的国际化,更加重注学生的实际能力培养,例如创新能力、团队合作能力等。
在当前社会背景下,具备国际视野和能力的人才更受社会青睐,我国高校中外合作专业的开设不仅符合国家发展战略的要求,也为学生求职、创业提供了更宽广的空间。
通过与国外高校的合作,学生可以获得更多国际认可的学位,也更易于在国际化的就业市场中脱颖而出。
然而,我国高校中外合作专业也面临一些挑战和问题,比如教学模式的差异、文化冲突等。
我国高校在与国外高校合作办学时,需要更加注重课程设置的专业性和针对性,以确保办学质量和办学效果。
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就业前景和发展趋势

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就业前景和发展趋势汉语言文学专业是以研究汉语言及其文学作为主要内容的学科,涉及到对中国古代和现代文学的研究和解读。
随着汉语国际影响力的不断提升,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就业前景和发展趋势也逐渐呈现出积极向好的态势。
首先,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对外交流的增多以及对文化深度了解的需求不断提升,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就业前景更加广阔。
汉语授课的学校在海外的建校数量不断增加,许多外国人都希望来中国学习汉语和中国文化。
因此,教授汉语作为第二语言的机会增加了。
此外,吉林省大学的负责人表示,随着我国经济的进一步发展,我国与非洲国家的合作日益加深,汉语言文学专业将受到更多非洲学生的关注和青睐。
因此,毕业生可以选择从事中外交流、教育、文化传媒等方面的工作。
其次,文化产业的兴起也为汉语言文学专业的毕业生提供了更多发展机会。
随着文化产业的不断壮大,从事电影、电视、广播、杂志、出版等方面的工作需求也在增加,这为汉语言文学专业的毕业生提供了更多的就业机会。
同时,随着移动互联网的快速发展,出版行业正在经历着一场数字化转型,这也给汉语言文学专业的毕业生带来了更多的就业机会,如编辑、撰稿人、内容运营等岗位。
而且,人工智能和大数据时代的到来,为语言处理和自然语言处理领域提供了很多机会。
机器翻译、语音识别、自然语言处理等技术的需求不断增加,而这些技术都需要深入的语言学知识作为基础。
因此,汉语言文学专业的毕业生在这些领域也有着良好的就业前景。
另外,汉语言文学专业的毕业生还可以选择从事翻译工作。
翻译是连接不同语言和文化之间的桥梁,尤其是中英文翻译在国际交流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中国在外交、经贸、文化交流等方面的地位日益提高,因此对翻译人才的需求也在增加。
汉语言文学专业的毕业生对古代文学和现代文化有深入的研究,具备良好的语言驾驭能力,非常适合从事翻译工作。
总之,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和文化的国际影响力提升,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就业前景和发展趋势非常乐观。
英语专八翻译汉译英练习

英语专八翻译汉译英冲刺练习:进取的幸福原文:正是因为不停地追求进取,我们才感到生活幸福。
一件事完成后,另一件随之而来,如此连绵不绝,永无止境。
对于往前看的人来说,眼前总有一番新天地。
虽然我们蜗居于这颗小行星上,整日忙于琐事且生命短暂,但我们生来就有不尽的希望,如天上繁星,遥不可及。
只要生命犹在,希望便会不止。
真正的幸福在于怎样开始,而不是如何结束,在于我们的希冀,而并非拥有。
译文:We live in an ascending scale when we live happily, one thing leading to another in an endless series. There is always a new horizon for onward-looking men, and although we dwell on a small planet, immersed in petty business and not enduring beyond a brief period of years, we are so constituted that our hopes are inaccessible, like stars, and the term of hoping is prolonged until the term of life. To be truly happy is a question of how we begin and not of how we end, of what we want and not of what we have.英语专八翻译汉译英练习:渴望原文:渴望是永远的乐趣,一笔如地产般真实稳固的财富,用之不尽,取之不竭。
每年我们都会因为拥有渴望而充满活力。
一个人如有许多希望,精神便会富足。
人生只不过是一场单调乏味且编导拙劣的戏,除非我们对这戏有些兴趣;对于既没有艺术细胞也没有科学细胞的人来说,这个世界只不过是各种颜色的堆积,或者是一条崎岖小路,一不小心就会摔伤小腿。
高中政治(新人教版)必修第四册同步习题:文化交流与文化交融(同步习题)【含答案及解析】

第二框文化交流与文化交融基础过关练题组一文化交流与文化发展1.(2020江苏南通启东中学高二上期中)中式英语词汇“add oil(加油)”被《牛津英语词典》收录。
此前,《牛津英语词典》已收录“guanxi(关系)”“tuina(推拿)”等中国特有的一些词汇。
越来越多的“中式英语”被主流英语世界认可和接受,表明()①中西文化交流互鉴促进了世界文化的发展②文化既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③中华文化的包容性推动了其“走出去”④中国人生活方式已融入西方社会A.①③B.①②C.②④D.③④2.(2020河北唐山一中高二上调研)泰山不让土壤,故能成其大;河海不择细流,故能就其深。
习近平指出:要善于融通马克思主义的资源、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资源、国外哲学社会科学的资源,坚持不忘本来、吸收外来、面向未来。
这要求我们()①对传统文化推陈出新、革故鼎新②在对外文化交流中输出意识形态和发展模式③坚持各民族平等,促进世界文化的繁荣统一④在兼收并蓄中博采众长,善于吸收人类优秀文化成果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3.(2020吉林德惠实验中学、前郭五中等九校高二期中)近年来,我国在世界许多国家成功举办了“中国文化周”“中国文化月”“中国文化年”等活动,受到普遍欢迎。
假如要求你参观完反映我国文化走向世界的成就展后,写一篇读后感,要确定一组符合我国对外文化交流的政策或主张的关键词,你认为下列各组中最准确的一组是()A.相互借鉴加强交流提升文化软实力B.和平相处文化渗透维护我国文化安全C.尊重差异理解个性维护和固定传统文化D.相互尊重和睦相处吸收各国文化4.(2020安徽桐城中学高二上月考)2019年6月,《文化产业促进法(草案征求意见稿)》面向全社会公开征求意见。
草案征求意见稿“境外推广”条款提出,国家支持适合对外传播的优秀文化产品和服务的创作生产、翻译、国际合作制作,综合利用外交、旅游、商务、教育等对外交流渠道,开展优秀文化产品和服务境外推广、营销活动。
2021-2022学年高中政治人教版必修二单元综合检测(四) 当代国际社会 Word版含解析

单元综合检测(四)当代国际社会(时间:45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48分)1.2021年7月2日,外交部发言人洪磊就美国国务院一发言人对香港“七一游行”发表言论表示,香港政治进展是中国的内政,中国政府坚决反对任何外国以任何方式干涉,期望有关国家停止对香港内部事务说三道四。
这表明()①主权国家应坚持权利与义务的统一②独立自主是主权国家外交政策的基本立场③中国坚决地维护本国的国家利益④世界多极化在曲折中进展A.①③B.②③C.①④D.②④解析:选A有关国家对香港内部事务说三道四,干涉了我国内政,侵害了我国主权,没有坚持权利与义务的统一,故①符合题意;中国政府坚决反对任何外国以任何方式干涉,期望有关国家停止干涉中国内政行为,故③正确;②说法错误,由于独立自主是我国外交政策的基本立场,并非全部主权国家外交政策的基本立场,故排解;④与材料无关,排解。
2.2021年10月27日,外交部就美军舰进入中国南沙群岛有关岛礁邻近海疆提出严正交涉和猛烈抗议,坚决维护我国的领土主权和合法、正值的海洋权益。
这是由于()A.主权是国家统一而不行分割的最高权力B.国家利益是国际关系的打算性因素C.领土是一个国家的生命和灵魂D.各国享有主权公平和内政不受干涉的权利解析:选A主权作为国家统一而不行分割的最高权力,是一个国家的生命和灵魂,故外交部就美军舰进入中国南沙群岛有关岛礁邻近海疆提出严正交涉和猛烈抗议,坚决维护我国的领土主权和合法、正值的海洋权益,A符合题意,C是错误的;B、D说法正确但材料没有体现,排解。
3.国家主席习近平在2021年12月5日主持中非合作论坛时指出:任凭经济形势起伏跌宕,中非合作共赢、共同进展的根本宗旨不会转变。
任凭时代社会进展变迁,中非相互理解、共同进步的协作精神不会转变。
中非之间“不会转变”有利于()①维护中非双方共同利益——中非双方共同进展——世界的和平与进展②维护中非双方共同利益——主导建立国际新秩序——维护世界的和平与进展③加强中非之间相互协作——中非之间相互依存更加紧密——世界多极化深化进展④加强中非之间相互协作——中非之间不存在竞争、冲突——世界更加和平、稳定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解析:选A共同利益是国家合作的基础,中非之间“不会转变”有利于维护中非双方共同利益,促进中非双方共同进展、世界的和平与进展,故①正确;②说法错误,由于中非之间“不会转变”不会主导建立国际新秩序,故排解;中非之间“不会转变”有利于加强中非之间相互协作,促进世界多极化深化进展,但并不是中非之间不存在竞争、冲突,故③正确,排解④。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英两国深度合作前景广阔
作者:胡江云
来源:《今日中国·中文版》2014年第09期
英国与中国有着深刻复杂的联系,双边经贸往来历史悠久。
18世纪60年代至19世纪30年代,英国成为世界上第一个完成工业革命的国家,并成为世界强国。
1840年英国对中国发动战争,促使中国从“锁关闭国”转变为对外开放,被迫与西方国家进行通商。
另一方面,英国是最早承认新中国的西方大国(1950年),并于1997年归还中国香港。
新的世纪,中国和英国进行了全方位的深度合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中国和英国互为重要的贸易伙伴
首先,英国是中国重要的贸易伙伴,在欧盟内第三大贸易伙伴,仅次于德国和荷兰。
根据中国海关统计,2013年中英双边贸易额为700.4亿美元,同比增长11%。
其中,中国对英国出口、进口分别为509.49亿美元、190.91亿美元,分别增长10%、13.6%,分别高于中国7.8%的出口增速和7.3%的进口增速。
2000-2013年期间,中英双边贸易年均增长15%,其中出口、进口分别增长16.09 %、12.67%。
其次,中国是英国除欧盟外的第二大贸易伙伴,仅次于美国,还是英国第7大出口目的国和第3大进口来源国。
根据英国国家统计局统计,2013年英中双边贸易额达到457.66亿英镑,比上年增长8.82%。
其中,英国对中国出口123.97亿英镑,自中国进口分别333.69亿英镑,分别增长17.54%、 5.9%,分别高于英国1.27%的出口增速和0.84%的进口增速。
2000-2013年期间,英中双边贸易年均增长15.09%,远高于同期英国4.1%的增长速度,其中对中国出口年均增长16.52%,自中国进口年均增长11.87%,分别高于同期英国3.5%的出口年均增长和4.57%的进口年均增长水平。
中国对英国出口较多产品主要是电子通讯设备、计算机等办公设备、服装、玩具、鞋类、家具、塑料制品等,中国自英国进口产品主要是汽车及其零部件、发电设备、医疗设备、电子通讯设备、药品、废铜等。
此外,中英双边服务贸易快速发展。
根据中方统计,2012年中英服务贸易额达到128.9亿美元,同比增长8.9%,其中中国对英国服务出口45.5亿美元,自英国服务进口83.4亿美元,同比分别下降1.9%和增长15.8%。
根据英方统计,2000-2012年期间,英中服务贸易额从7.46亿英镑增加到41.12亿英镑,年均增长14.03%,高于同期英国服务贸易5.64%的年均增长水平。
其中,英国对中国服务出口从4.52亿英镑增加到29.01亿英镑,年均增长15.37%,高于同期英国服务出口6.55%的年均增长水平;英国自中国服务进口从2.94亿英镑增加到12.11亿英镑,年均增长11.5%,高于同期英国服务进口4.38%的增长水平。
中英双边服务贸易主要集中在运输、旅游、金融、保险、通讯、其他商业服务、文化娱乐等。
中国和英国之间投资地位日益重要
一方面,英国对中国投资下滑,但是投资地位依然重要。
截至2013年底,英国累计在华投资项目7437个,实际使用金额184.67亿美元。
英国是对华投资第二大欧盟成员,仅次于德国,也是中国吸收外国直接投资的重要来源国,年规模都超过4亿美元。
受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近几年英国对华投资项目数量和实际投资金额均减少,呈现下滑态势。
英国在华投资规模较大的制造业主要集中在石化、矿产、医药、食品、汽车等,服务业主要集中在银行、保险、零售等领域,一些英国企业在华设立研发中心和培训中心。
目前,包括汇丰银行和苏格兰皇家银行等8家英资银行在华设立4个代表处、1个分行和2家外商独资银行,另有4家英资非银行机构在华设立8个代表处。
另一方面,中国企业对英国投资快速增长,英国成为中国对外投资重要目的地。
根据中国商务部的统计,2012年中国对英国直接投资流量规模达到27.75亿美元,居欧洲各国之首;截至2012年末,中国对英国直接投资存量达到89.34亿美元,略低于卢森堡,居于欧洲第2位。
2003-2012年期间,中国企业对英国投资快速增长,年均增长高达83%。
英国贸易投资总署数据显示,已有500多家中国企业在英国投资。
近几年,一些中国企业采取并购等方式投资英国。
据不完全统计,截至2012年底中国企业在英国完成并购(含参股)金额超过280亿美元。
2012年,中投公司收购英国泰晤士水务公司8.68%股权和伦敦希斯罗机场集团10%股份,华为公司宣布对英国增加投资13亿英镑,上海光明食品集团收购英国食品企业维他麦60%股份;2013年,总部基地(中国)控股集团宣布投资10亿英镑在伦敦建总部基地,大连万达宣布斥资16亿美元收购英国圣汐游艇制造公司。
中英两国加强了金融等领域的全方位合作
一是,中英两国加强投资、金融合作。
2012年4月,汇丰银行在伦敦证券交易所首发三年期人民币债券。
2013年6月,中国人民银行与英格兰银行签署规模为2000亿元人民币/200亿英镑的中英双边本币互换协议。
2013年10月,中方同意给予英方800亿人民币合格境外投资者(RQFII)初始额度,并向汇丰银行发放黄金进口许可。
2013年12月,中英两国签署关于加强双边投资合作的谅解备忘录。
中国企业加快推进国际化步伐,浙江沪杭甬高速、江西铜业、中国国航、大唐发电以及中石化五家国有大中型企业在伦敦交易所挂牌上市。
二是,科技、文化、教育是中英重点合作领域,中英两国签有政府间科技合作协定和20多个科技合作对口协议或备忘录;两国文化交流活跃,文艺团体互访较多,并举办了各种文物、艺术展览;英国是较早与中国开展教育合作交流的欧洲国家之一,中英两国签署了《教育合作框架协议》和《关于相互承认高等教育学位证书的协议》等;中英两国在卫生、气候变化、可持续城市、人员交往以及野生动物保护等领域开展合作,签署《中英两国政府关于气候变化的联合声明》、《中英两国政府关于可持续城市的合作谅解备忘录》。
英国是中国赴欧留学人数最多的国家,目前中国赴英国各类留学人员约12万人,英国在华留学生4200余人,中国在英国建立了24所孔子学院和9 2个孔子课堂,数量位于欧洲之首,全英开设汉语课的中小学有600余所,英国在华有12所合作办学机构和218个合作办学项目。
未来中英两国合作前景广阔
一方面,中英两国拥有各自的独特优势,双方进行全方位深度合作,前景十分广阔。
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社会稳定,劳动力资源不仅丰富,而且相对低廉,也是世界最大的市场和投资环境较好的国家。
英国是世界上发达国家之一,也是世界上投资吸引力最高的国家之一,贸易和投资十分便利,政治环境稳定,服务业极为发达,特别是金融服务、通讯服务和创新能力。
未来,中英两国将在双边领域进行全方位的深度交流和合作,中国学习英国工业革命后的全球治理能力,英国抓住作为新兴经济体的中国快速发展带来的市场机遇,互利共赢和共同成长。
另一方面,中英两国作为是世界最主要的经济贸易大国,相互交流和合作,在多边领域可发挥重要作用。
历史上,中英两国曾经是世界上最主要的经济强国、政治大国,有着辉煌的发展历史;现在,中英两国仍是世界上经济贸易大国,分别是第2大和第6大经济体,也是世界上重要的吸收外国直接投资和对外直接投资大国。
在多边交往中,两国可以深度交流和全方位合作,共同推进国际协定及国际规则,包括国际投资、共同发展、市场秩序、公平竞争、全球气候、碳排放等人类关注的共性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