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西辽纪年问题
专题一世界古代史古代文明多元化格局与扩展交流

专题一世界古代史古代文明多元化格局与扩展交流【题目】世界古代文明呈现多元发展格局,又具有一定的相似性。
材料一公元前431年,底比斯军队入侵普拉提亚。
关于此事发生的年代,古希腊历史学家修昔底德记为:征服优波亚后缔结“三十年和约”的第15年,即阿尔哥斯的克里西斯担任女祭司的第48年,斯巴达的埃尼希亚斯担任监察官之年,雅典的执政官皮托多鲁斯的执政任期内……公元前431年在中国古代文献中有如下记法:周考王十年,秦躁公十二年,魏文侯十五年,赵襄子四十五年等。
材料二西周时期,周王自称“天之子”,其所居之地称为“中国”(即中央之国)。
文献准确记载的区域大致在黄河流域。
古希腊人认为,他们的主神宙斯的居住地就是世界中心,文献中明确记载的地理范围不超过地中海周边地区。
罗马人则说,众神选择并指引罗马成为世界中心,罗马帝国初期所能明确认识的地理范围已远远超过了古希腊,但仍限于欧洲、非洲北部和亚洲中西部。
上述三个文明对于远离其统治区域的地方则认识模糊。
(1)概括材料一反映的古代纪年特点。
结合所学,分析这一特点所反映的历史状况。
(2)概括材料二中各文明对世界认知的共同之处。
【答案】
(1)特点:没有通行、统一的纪年方式。
历史状况:当时各区域政治分裂,邦国林立;经济交流范围相对狭小;文化发展相对多元,社会缺乏对统一纪年的需求。
(2)各文明都认为神灵在世界中占有统治地位;都认为自己是世界的中心;所能清晰认知的世界范围相对狭小;与其他文明之间缺乏交往和认识。
高中历史 历史时间生命线

历史时间生命线一、历史时间常用的表述方法:1.距今纪年法:该纪念法一般用于表述原始社会时期的时间,一般用于表述不太确定的时间。
例如:如元谋人生活在:距今约170万年前。
2.公元纪年法:公元纪年法是今天我们最常用的纪年方法:如:抗日战争胜利时间:1945年。
3.世纪纪年法:经常的考法:与公元纪年法的换算:公式总结:公元纪年法去掉个位和十位在百位上加一,所得数字就是该年所在的世纪。
一般情况下,40-60年代可表述为该世纪中期,如:1953年,可表述为20世纪中期。
世纪的前二十年,一般可表述为世纪初,如:1905年,清政府废除科举制,则可表述为20世纪初,清政府废除科举制。
而该世纪后十年一般可表述为,世纪末。
如:1992年,中共十四大,我国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则可以表述为20世纪90年代,我国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4.民国纪年法:即1912-1949年在中国使用的纪年方法,在1949以后在台湾仍在用。
常考方式:与公元纪年法的换算:公式:公元纪年—1911=对应民国年。
如:1937年是民国26年,1937-1911=26,即1937年是民国26年。
5.帝王年号纪年法:中国王朝时期的一种重要的纪年方式,开始于汉武帝,止于清朝灭亡(袁世凯闹剧除外)。
初中阶段需要把握的地方:1)贞观:唐太宗年号(627-649年)。
2)开元:唐玄宗的前期主要年号(713-741年)。
另外明清皇帝,多用年号称呼帝王,而初中阶段接触的较多的是清朝的皇帝。
如:康熙年号(1662-1722年)说明:中国古代帝王在先皇去世/退位当年不改年号,第二年采用新的年号。
6.干支纪年法:在初中历史课本中同样是常见的纪年方法。
10天干:甲、乙、丙、丁、戊、己、庚、辛、任、癸。
12地支: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
天干在前、地支在后、组合每60年(10和12的最小公倍数)一轮回;如:1898年为戊戌年,所以这一年有一个重要的历史事件:戊戌变法。
中国通史:64西辽建国

64西辽建国在世界的版图上,究竟有多少惊天动地的事迹曾经发生,我们永远无法全部知晓,然而今天我们所讲述的绝对是其中之一,旧的辽朝在内讧中走向灭亡,新的复兴需要历尽千辛万苦,雪山、戈壁、茫茫沙漠,新的敌人和新的朋友,无法预料的死亡威胁,他们需要不断的奋斗,从而建设新的家园,而更重要的是团结,凝聚自己的力量,团结周围的力量,为了共同的目标,一个接续大辽王朝的西辽王国在西部崛起。
公元 1031年,辽圣宗奄奄一息,他继承前人的事业,使辽朝国力达到顶峰,称得上一代圣君,但他临死前始终放不下一件事,所以在他的遗诏中告诫他的继承人耶律宗真,千万不要与生母杀掉齐天皇后,齐天皇后生过两个儿子,但都夭折了。
宫女萧褥斤为辽圣宗生下了耶律宗真,齐天皇后对耶律宗真视若己出,引起萧褥斤的怨恨,如果萧褥斤得势,以她的性格,很容易报复齐天皇后。
如果是这样,不只是宫廷将发生内讧,大辽王朝也将陷入内讧的泥淖,辽圣宗深知内讧与国家衰亡的关系,他想竭力阻止内讧,尤其是宫廷内讧的发生,但是悲剧还是上演了。
齐心:它主要是内部的矛盾太厉害,争权夺势太严重,他们之间互相角逐,互相消蚀自己的力量。
十六岁的耶律宗真,刚刚即位成为辽兴宗,萧褥斤就马上烧毁了辽圣宗的遗诏,临朝摄政,胁迫齐天太后自杀,辽兴宗忍无可忍将彪悍的萧褥斤囚禁起来,为下一轮的皇族内讧埋下了祸根。
紧接着萧褥斤的次子耶律宗元及其同党发动叛乱,最终自杀身亡。
但可怕的事情还在后面,直道辽道宗杀妻弑子,这才有所醒悟,一场皇族内讧才由此结束。
贾从江:为什么讲这个辽朝的这个统治集团的内讧,他有一些制度上的原因,我们为什么这么讲呢,这主要是和两项制度有关系,一个就是针对皇帝的这个斡鲁朵制,我们叫宫卫制,每一个皇帝有自己的这个斡鲁朵,我们叫宫卫,他有自己的这个军队。
另外一项针对和和这个皇帝制度斡鲁朵制有些像的叫下军州制,这主要是针对王公贵族的,这都是私人的收入,他们也可以建立自己的军队,相对比较独立的经济力量和军事力量,这也是他导致内讧的一个最主要的一个制度原因。
辽代契丹人发式分析——以辽墓壁画为主要线索

Ⅱ代契丹人发式研究
线平涂,个别墓出现在人物面部晕染的手法。壁画上所绘契月人物、游牧生活, 四季风光、车马禽兽等图像,均有别于其它时代平¨民族的壁画,独具其浓郁的民族 特色。
辽建国以后t版图逐渐的扩张,境内的民族成分电逐渐复杂,特别是燕云十 六州划入版图,辽国的境内明显的划分出两类经济区域。以契丹为主体及其邻近 地区的畜牧狩猎经济区域,居民=}三要是契丹人,以及室韦、女真、乌古、于厥等 部旗;燕云}-六卅l投其邻近的地区为农业经济区域,居民}要是汉人。辽朝小仅 统治着以契丹为主体的北部游牧民族,还统治着以汉族为主体的南部的定居人 民。出于南北两地社会发展的不平衡和人民生活习喷的不同,古代遗址所反映出 来的南北分区应该分为以契丹族游牧生活和畜牧业为特点的文化和汉族定居生 活及农业生产为特点的文化分区”。“因俗而治”、“以国治契丹,以汉f}的考古资料显示, 辽代的墓葬儿乎部带有不同形式的壁i画,所以总结辽代墓莽的分期与分区便是剥 辽代壁画墓的一个很好的概括。辽代墓葬分为两个主要的区域: 1 长城两侧及长城以北的地区(包括内蒙古自治区,东北地区和河北省的东北
李%口《由目Ⅵ史》辽空人民¨¨鞋社20(h5年版
辽代契卅人垃止研究
便是汉人文化所影响的结果。 K期以米,中国美术史的研究,很大程度E局限于汉族统治地区美术的研究。
即使在现在, 般的美术史著作,对古代北方少数民族统治地区的美术睛况,特 别是辽金美术的情况,仍然较少涉及。辽金美术之所以处于这样一种境地,其中
hair style ofLiao Dynasty to other ethnic groups.such as the Nvzhen,I conclude the
basicfeature ofQidan hair gtyle Key Words:Liao Dynasty tomb mural s Oidan people Kum hal r CUS'LOIIIS
关于西辽纪年问题

关于西辽纪年问题魏良弢研究西辽王朝,由于史料的贫乏和舛误,首先遇到的困难,就是纪年问题。
从现有的史料,如不加以分析,很难看出西辽王朝建于何年,亡于何时,更不要说其帝、后各自在位的年代了。
这一问题如不解决,就有碍于探讨其政治史以至社会经济和思想文化方面的情况。
因此,几个世纪以来,中外学者对这一问题反复做了探讨,取得了很大成绩,基本查清了西辽王朝的纪年,但是有些问题尚未取得一致意见。
笔者拟根据前人研究的成果和个人学习的体会,提出一些看法。
下面先把基本史料列出,然后分述前人的推断和考订以及尚有异议的问题,最后做一小结。
一、基本史料这里所说的“纪年”是指西辽王朝的建立和灭亡的年代与各帝(后)在位的年代及其年号,而不涉及一些重大事件的年代问题。
关于这方面的史料现分别叙述如下:见于汉文者:(一)《辽史》卷二十九“天祚皇帝纪三”:[保大四年(公元一一二四年)秋七月],天祚既得林牙耶律大石兵归,又得阴山室韦谟葛失兵,自谓得天助,再谋出兵,复收燕云。
大石林牙力谏……不从。
大石遂杀乙薛及坡里括,置北、南面官属,自立为王,率所部西去。
(二)《辽史》卷三个“天祚皇帝纪四”附“西辽本末”:保大二年(公元一一二二年),金兵日逼,天祚播越,[耶律大石]与诸大臣立秦晋王淳为帝。
淳死,立其妻萧德妃为太后,以守燕。
及金兵至,萧德妃归天祚。
天祚怒诛德妃而责大石……。
大石不自安,遂杀萧乙薛、坡里括,自立为主,率铁骑宵遁。
北行三日,过黑水,……西至可敦城,驻北庭都护府,会……七州及……十八部王众。
……遂得精兵万余,置官吏,立排甲,具器仗。
明年二月甲午,……整旅而西。
……所过,敌者胜之,降者安之。
兵行万里,归者数国,……军势日盛,锐气日倍。
至寻思干,西域诸国举兵十万,号忽儿珊,来拒战。
……三军俱进,忽儿珊大败,僵尸数十里。
……又西至起儿漫,文武百官册立大石为帝,以甲辰岁二月五日即位,年三十八,号葛儿罕。
复上尊号曰天祐皇帝,改元延庆。
……延庆三年,班师东归,马行二十日,得善地,遂建都城,号虎思斡耳朵,改延庆为康国元年。
闻说西域--西辽帝国(下)

闻说西域--西辽帝国(下)编者按契丹人建立的西辽帝国在耶律大石去世后,只存在了几十年便灰飞烟灭了。
是什么原因,宗教?制度?还是蒙古帝国的迅速崛起?依着小编看,都有一点吧!但契丹人奇迹般的西征之旅也才刚刚开始。
从七河流域到锡斯坦,再到河中与花剌子模,甚至伊朗高原腹地,大片依靠贸易路线连接的绿洲农业中心和优质牧场都无法用自己的意志完全压过对手。
很多时候,合作的收益往往高于全面对抗的成本。
正是这种中亚地区特殊的地缘政治环境,决定了任何强权都可以在短时间里获得大量其他势力的依附,也限制了强权们对于各地自治力量的改造。
当某个强权因为过于折腾而力量衰退,各方的地方分中心势力会毫不犹豫的找到他们觉得可以托付的新强权。
耶律大石西征路上首先遇到的东喀喇王朝不过是这种政治格局的东方简化版,更为广阔的权力交锋场远在天山山脉以西。
当耶律大石选择继续西进的同时,中亚东北部的西喀喇王朝已经成为了塞尔柱突厥人的附庸。
然而这个曾经地域从地中海横跨至锡尔河以北的庞大帝国也已经进入了重新洗牌过程,麾下的各方诸侯不仅难以号令,还需要在南方对付控制阿富汗和印度北部的加兹尼王朝。
难以得到外援的西喀喇汗国在1137年遭到了惨败。
他们终于求来了塞尔柱中央势力的支援,并集结了号称10万人的穆斯林圣战大军。
召集者、这场决战的指挥者一一塞尔柱苏丹桑贾尔。
塞尔柱王朝,或者翻译为塞尔柱克王朝,乃是由突厥种的土库曼人在公元1040年,也就是在卡特万大战的101年前创建的大帝国,疆域全盛时期东起河中地区,西到小亚细亚半岛,北接黑海,南抵印度洋,包括今天土耳其、叙利亚、伊拉克、伊朗、阿高汗、巴基斯坦,以及除哈萨克斯坦外的中亚五国的绝大部分领土,有现在大半个中国大。
考虑到当时中国的南北分裂,北方的辽朝,南方的北宋王朝,都比不上塞尔柱王朝的疆域来得辽阔,可以说,塞尔柱王朝是当时世界上最强大的帝国。
王朝君主的名号是“苏丹”,这个名词出自阿拉伯语,本义为权柄,引申义为“摄政王”或者“世俗之主”,乃是当塞尔柱人杀进巴格达,控制了伊斯兰世界政教合一的最高君主哈里发一一以后,由阿拔斯王朝的哈里发嘎义木所封赐。
哪一年的十月少了十天

哪一年的十月少了十天?——1582年10月。
原因是什么?造成这种现象是因为闰年的存在。
当时按照儒略历法计算,年的近似长度和真实长度之间的差异已累计约10天。
为了让历法和回归年重新对应,消去10天重新使用公历。
众所周知,世界通用的纪年方式是公元纪年,其前身是罗马时期实行的《儒略历》,儒略就是凯撒大帝。
长期以来,罗马都是西方文明的中心,却没有完整的历法,法国学者伏尔泰曾经讽刺说:“罗马人打了许多胜仗,却不知道是在哪一天打的。
”凯撒称帝后,决心改变这一现状。
公元前46年,凯撒请希腊的数学家、天文学家索西琴尼,到罗马整理编制历法。
最终,凯撒采纳了索西琴尼的建议,以埃及的太阳历为蓝本,重新编制了历法,即《儒略历》。
公元前45年1月1日,凯撒下令在罗马实行这一历法,这使得之前的混乱状况得到了改善。
该历法第一、二、三年都是365天,第四年366天,也就是闰年。
于是重复365,365,365,366的周期,每年都是整数。
可是,这一历法也有问题。
《儒略历》是以太阳年为基本单位的历法,当时计算的回归年长度是365.25日,比实际上回归年的365.2422日长了11分14秒。
起初,这不算什么问题,但是误差累积越来越多,麻烦就越来越大。
比如,在《儒略历》的历法中,最早设定的春分节气是在每年的3月21日前后,但几百年过后,春分在《儒略历》上的日期却越来越提前,这给现实生活带来了很多麻烦,因为农民要根据节气种地的。
此外,这对于宗教界也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因为教会要根据春分确定复活节,长此以往,耶稣究竟在哪一天“复活”的,就成了一个大问题,在教众们看起来,这是非常不严肃的。
到了公元1582年,随着天文观测技术的进步,人们发现实际上春分已经提前到了3月11日,比原定的3月21日提前了十天!这该怎么办?当时,欧洲最有地位的人是教皇,时任教皇是格里高利十三世,他感到这个情况不能再持续下去了,于是开始着手解决这个问题。
格里高利十三世下令由天文学者和高级僧侣组成一个委员会,数学家克利斯多弗·克拉维斯(Christopher Clavius)任主席。
2016年中考历史涉及的周年热点问题(纪念大事件)

2016年中考历史涉及的周年热点问题(纪念大事件)一、中国史部分七年级1.前1046年,西周建立;2.前476年,春秋结束;3.前386年,田氏代齐;4.前246年,秦始皇(前246—前210年,在位36年)称帝;5.前156年,汉武帝即位;6.前136年,汉武帝正式规定《诗》《书》《礼》《易》《春》《秋》为“五经”,并设立“博士”;7. 221年,刘备建立汉(史称蜀),定都成都,1795周年;8.266年,曹魏灭亡,西晋建立1750周年;9.316年,西晋灭亡,东晋建立1700周年;10.386年,拓跋珪重建代国,后改国号“魏”,史称北魏;11.581年,杨坚(隋文帝)夺取北周政权,建立隋朝,定都长安,1435周年;12.976年,宋太祖逝世;13.1206年,蒙古国建立810周年;14.1271年,忽必烈定国号为元,元朝建立745周年;15. 1276年,元军占领临安,南宋灭亡740周年;16.1376年,明太祖废除行中书省,设立“三司”分管地方的行政、军政和监察630年;17.1426年,明代宣德年间(1426--35)的青花瓷为珍品590周年;18.1616年,努尔哈赤建立“大金”,史称后金400周年;19.1636年,皇太极在盛京称帝,改女真族为满族,改国号“金”为“清”清朝建立380周年;20.1685—1686康熙帝两次率清军攻打雅克萨的沙俄侵略军330周年,1689年,通过平等协商,中俄双方签订了《尼布楚条约》八年级1.1851年,洪秀全发动金田起义,太平天国运动,165周年;2.1856年第二次鸦片战争爆发160周年;3. 1876——1878年,左宗棠率清军分三路进军新疆打败阿古柏140周年;4.1901年《辛丑条约》签订115周年;5.1911年10月10日,辛亥革命爆发105周年6.1921年7月,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7.1926年7月,北伐战争开始,国共第一次合作90周年;(2)1926年,实业家张謇逝世90周年;8.1931年,日本发动九一八事变85周年9.1936年10,红军三大主力在甘肃会宁会师,长征胜利结束80周年(2)1936年12月12日,西安事变和平解决,十年内战基本结束,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基本形成,为国共第二次合作打下基础80周年;10.1946年6月,蒋介石撕毁“双十协定”,国民党军队大举进攻中原解放区,全面内战爆发70周年;11.1951年西藏和平解放65周年;12.1956年12月,三大改造基本完成60周年;(2)1956年9月,中共八大召开是探索建设社会主义道路的良好开端60周年;(3)1956年,长春一汽生产出第一辆汽车;中国第一个飞机制造厂试制出厂成功第一架喷气式飞机;沈阳第一机床厂建成投产60周年;(4)1956年,毛泽东正式提出“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文艺方针60周年;13.1961年春,党和政府全面调整国民经济,恢复发展生产,55周年;14.1966年10,中国组建战略导弹部队(二炮)50周年;(2)1966——1976年,文革十年50周年;15.1971年第26届联大回复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45周年;(2)1971年,基辛格访华45周年;(3)1971年,林彪反革命集团被粉碎45周年;16.1976年,周恩来、朱德、毛泽东逝世40周年;(2)1976年10,江青反革命集团被粉碎,“文化大革命”结束40周年;17.1986年,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实施30周年;(2)1986年,3月,邓小平批示“863计划”——发展高新科技制定实施30周年;(3)1986年,中国正式申请复关30周年;经过15年艰苦谈判,2001年12月中国入世;18. 1996年,将海洋高科技列为863计划的第八个邻域20周年;19.2001年,袁隆平荣获“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15周年;(2)2001年,中国成功举办亚太经合组织会议,并加入世界贸易组织15周年;(3)2001年,北京申奥成功15周年;二、世界史部分1.前326年,罗马确立禁止债务奴隶制的法律;2.前286年,罗马确立阿奎里亚法,针对公民财产受到侵犯等情况制定了详细的赔偿条款。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关于西辽纪年问题魏良弢研究西辽王朝,由于史料的贫乏和舛误,首先遇到的困难,就是纪年问题。
从现有的史料,如不加以分析,很难看出西辽王朝建于何年,亡于何时,更不要说其帝、后各自在位的年代了。
这一问题如不解决,就有碍于探讨其政治史以至社会经济和思想文化方面的情况。
因此,几个世纪以来,中外学者对这一问题反复做了探讨,取得了很大成绩,基本查清了西辽王朝的纪年,但是有些问题尚未取得一致意见。
笔者拟根据前人研究的成果和个人学习的体会,提出一些看法。
下面先把基本史料列出,然后分述前人的推断和考订以及尚有异议的问题,最后做一小结。
一、基本史料这里所说的“纪年”是指西辽王朝的建立和灭亡的年代与各帝(后)在位的年代及其年号,而不涉及一些重大事件的年代问题。
关于这方面的史料现分别叙述如下:见于汉文者:(一)《辽史》卷二十九“天祚皇帝纪三”:[保大四年(公元一一二四年)秋七月],天祚既得林牙耶律大石兵归,又得阴山室韦谟葛失兵,自谓得天助,再谋出兵,复收燕云。
大石林牙力谏……不从。
大石遂杀乙薛及坡里括,置北、南面官属,自立为王,率所部西去。
(二)《辽史》卷三个“天祚皇帝纪四”附“西辽本末”:保大二年(公元一一二二年),金兵日逼,天祚播越,[耶律大石]与诸大臣立秦晋王淳为帝。
淳死,立其妻萧德妃为太后,以守燕。
及金兵至,萧德妃归天祚。
天祚怒诛德妃而责大石……。
大石不自安,遂杀萧乙薛、坡里括,自立为主,率铁骑宵遁。
北行三日,过黑水,……西至可敦城,驻北庭都护府,会……七州及……十八部王众。
……遂得精兵万余,置官吏,立排甲,具器仗。
明年二月甲午,……整旅而西。
……所过,敌者胜之,降者安之。
兵行万里,归者数国,……军势日盛,锐气日倍。
至寻思干,西域诸国举兵十万,号忽儿珊,来拒战。
……三军俱进,忽儿珊大败,僵尸数十里。
……又西至起儿漫,文武百官册立大石为帝,以甲辰岁二月五日即位,年三十八,号葛儿罕。
复上尊号曰天祐皇帝,改元延庆。
……延庆三年,班师东归,马行二十日,得善地,遂建都城,号虎思斡耳朵,改延庆为康国元年。
……康国十年殁。
在位二十年,庙号德宗。
子夷列年幼,遗命皇后权国。
后名塔不烟,号感天皇后,称制,改元咸清,在位七年。
子夷列即位,改元绍兴。
……在位十三年殁,庙号仁宗。
子幼,遗诏以妹普速完权国,称制,改元崇福,号承天太后。
……普速完在位十四年。
仁宗次子直鲁古即位,改元天禧,在位三十四年。
时秋出猎,乃蛮王屈出律以伏兵八千擒之,而据其位。
遂袭辽衣冠,尊直鲁古为太上皇,皇后为皇太后,朝夕问起居,以侍终焉。
直鲁古死,辽绝。
(三)《圣武亲征录》:戊辰(公元一二○八年),春,班师至自西夏。
避暑于龙庭。
冬,再征脱脱及曲出律可汗。
时斡亦剌部长忽都花别吉不战而降,因用为乡导,至也儿的石河,尽讨蔑里乞部。
脱脱中流矢而死。
曲出律可汗仅以数人脱走,奔契丹主菊儿可汗。
己巳(公元一二○九年),春,畏吾儿国王亦都护,闻上威名,遂杀契丹所置监国少监,欲求议和。
(《王忠慤公遗书内编•圣武亲征录校注》叶四十七、四十八)见于穆斯林史料者:(一)伊本•阿西尔《全史》:菊儿汗活到五三七年拉贾勃月(公元一一四三年一月二十日至二月十八日),他死于这一月。
……在他之后,他的一个女儿继位。
但她的[在位]时间不长,便死去了。
在她之后,她的母亲——菊儿汗的妻子和他的儿子穆罕默德继位。
河中地区在契丹人手中一直持续到花拉子模沙赫阿老丁•摩诃末(穆罕默德)在六一二年(公元一二一五/一六年)从他们手中夺取它。
(《全史》多伦堡本,第十一卷,第五七页,转引自《吉尔吉斯人和吉尔吉斯地区历史资料》第一辑,俄文版,第六七页)(二)朱外尼《世界征服者史》:菊儿汗进抵八剌撒浑(巴拉沙衮),登上那不费他分文的宝座。
他从阿甫剌西牙卜后人那里接受汗的称号,授与后者夷离堇•突厥蛮(土库曼伊利克)。
……他出兵拔汗那(费尔干)和河中,这些州邑也臣服他,……他就派他的大将额儿布思出师花拉子模,……额儿布思班师回朝。
菊儿汗不久死了,他的妻子阔阳作为他的继承人登上宝座,开始颁发敕旨。
百姓都服从她,后来她因为淫乱,和跟她通奸的人一起被处死。
还活着的菊儿汗两兄弟之一被选择来继承他。
另一个兄弟企图篡国,因此给除掉。
……他向屈出律称臣,在他面前屈膝;但屈出律不受这个,而是以礼待他,尊他为父,……一两年后菊儿汗去世了,在他们繁荣昌盛地统治了三合恩(注:据英译者波伊勒注释,一合恩(qorn)等于三十年,“三合恩又五年”等于九十五年,此为伊斯兰历法之阴历年。
事实上该朝统治仅八十九阳历年(现在一般学者认为西辽王朝统治时期为八十八年。
——良注),即合九十二伊斯兰历法阴历年(见汉译本,上册,第424-425页。
注19))又五年后,那个王朝之风熄灭了……(《世界征服者史》第二部第十章;汉译本,上册,第四一八——四二二页)(三)拉施都丁《史集》第一卷第二册第二编“契丹和秦的国王和汗们的编年史”章“在这一时期的突阀斯坦和河中地区国王们的编年史”节:据述,当女真国王进攻哈剌契丹国王并灭亡他的时候,哈剌契丹有一位有势力的艾米尔,名叫图西大夫(ТусиТайфу),从那里(哈剌契丹)逃出来,进入吉尔吉斯、维吾尔地区和突厥斯坦。
他是一位聪明而又很有才能的人。
他用适当的方式从这些地区为己自集募了一支军队,并统治了整个突厥斯坦。
[因此]他号称菊儿汗,即伟大的国王。
这一事件发生在伊斯兰历[五二二]——五二三年(公元一一二八——一一二九年)的月份中。
在这以后,菊儿汗死去;他有一个八岁的儿子;[人们]把他扶上父位,同样称为菊儿汗。
他活的时间很长,以突蹶历法计算为九十二年,相当于伊斯兰历法九十五年。
他死于伊斯兰历六一○年(注:伊斯兰历610年,相当于公元1213年5月23日——1214年5月12日。
)。
成吉思汗诞生之年(注:《史集》定成吉思汗生于公元1153年,见俄译本第1卷,第二册,第74-75页。
),这位菊儿汗应为出生三十四年,而他在位的二十五年左右(注:此节《多桑蒙古史》第一卷之附录六“哈剌契丹”亦载入,见冯承钧先生汉译本上册第179页(中华书局1962年版),与俄译本在若干细节上不同,请参照。
)。
(《史集》,苏联科学院俄译本,第一卷。
第二册,第七八——七九页)此外:拉施都丁《史集》第一卷第二册第二编“成吉思汗编年史”章“屈出律背叛菊儿汗”节:双方投入战斗。
塔阳古落入算端(苏丹)摩诃末(穆罕默德)之手,他的军队被粉碎。
当屈出律听到菊儿汗处于困境的消息后,他准备会战。
他急出发,进攻他(菊儿汗),当时后者的军队已分散开,于是包围了他(菊儿汗)。
因为菊儿汗没有[别的]出路,他想恭顺地向他(屈出律)下跪。
屈出律不让这样做,并把他看作自己的父亲,表面上给他以荣誉,而自己用[为自己]辩解的方式把菊儿汗统治的突厥斯坦地区和他的皇位攫取到手。
菊儿汗过了两年,因忧伤归天,而国库、产业、军队和动产,这些在三百零五年期间积聚起来的东西,全部落到屈出律手中。
他在这一皇位上过了几年。
(苏联科学院俄译本、第一卷,第二册,第一八二页)在拉文迪的塞尔柱王朝史中也有西辽纪年的材料,说第一菊儿汗的女儿一直统治到十三世纪初。
巴尔托尔德认为这“不可能是正确的”(注:《巴尔托尔德文集》,第5卷,第545页。
)。
二、纪年的推算和考订我国明代学者根据汉文史料,首先推算了西辽王朝的纪年。
完成于成化十二年(公元一四七六年)署名商辂等编撰的官修《续资治通鉴纲目》,对西辽王朝的纪年做了推定;为醒目起见,代为列表附后(见表一)。
根据这个纪年表,西辽王朝共存在七十七年,起于公元一一二五年,迄于一二○一年。
《续资治通鉴纲目》独于两位女主未列年号,这可能是所谓“正统”的笔法。
清初学者万斯同的《纪元汇考》基本接受了这个纪年表,只是给感天太后和承天太后分别添补了“咸清”和“崇福”的年号,而且两后和夷列都是即位当年改元。
这样各帝在位的年数就成为:耶律大石十一年,萧氏六年,夷列十二年,普速完十四年,直鲁古三十四年,共计七十七年。
《续资治通鉴纲目》的西辽纪年所依据的材料是上列的汉文史料(一)、(二),即《辽史》卷二十九和卷三十有关西辽纪年的部分;但是这部分材料在剪裁、编排上有许多问题,如不详加考核,并参证其他史料,必然会产生某些错误。
乾嘉时代的学者钱大昕在《十驾斋养新录》中指出:“唯《辽史》于延庆三年建都之后,即云改延庆为康国元年,又云康国十年殁,似大石在位止十二年。
明人续《纲目》续《通鉴》者,大率因此致误,曾不一检照后文何也!商氏《续纲目》,薛氏、王氏《续通鉴》,所载岁月俱未足信。
”他举出五条论据,证明西辽之亡绝不在辛酉宋嘉泰元年(公元一二○一年),而在屈出律奔契丹之后[见上列汉文史料(三)],即在戊辰(公元一二○八年)之后。
钱大昕对西辽世次纪年研究之后,做了如下表述:“大石以甲辰岁自立,改元延庆,即宋宣和六年;在位二十年而殂,则宋绍兴十三年癸亥也。
其妻称制,号感天太后,当是绍兴十四年甲子,称制七年而卒,则宋绍兴二十年庚午也。
大石子夷列嗣位,在绍兴二十一年辛未,立十三年而殂,则宋隆兴元年癸未也。
其妹称制,号承天太后,当在宋隆兴二年甲申,称制十四年而被杀,则宋淳熙四年丁酉也。
夷列子直鲁古嗣位,在宋淳熙五年戊戌,立三十四年,而为乃蛮所灭,则宋嘉定四年辛未也。
《辽史》称大石建号万里之外,虽寡母弱子,更继迭承,几九十年。
以大石在位二十年,合二后二主年数,恰八十八年。
然则延庆当有十年,并康国十年,乃合在位二十年之数。
”(《十驾斋养新录》卷八“西辽纪年”条)其后,汪远孙于一八二二年又“推钱氏之意,辑《西辽纪年表》”。
该年表是逐年排列,现简化附后(见表二)。
钱大昕一汪远孙的《西辽纪年表》为许多学者所接受,如陈垣先生的《二十史朔闰表》和一九七九年新版的《辞海》所录的《中国历史纪年表》。
但是许多学者对耶律大石的“延庆”年号从何年开始和承天后普速完被杀于何年(或者说直鲁古即位后是否次年改元)尚有异议。
国外学者对西辽纪年的推断、排定,因受史料的限制则比中国学者晚得多。
瑞典学者多桑在其一八二四年出版的《蒙古史》第一册中排列出西辽的纪年,现代为列表附后(见表三)。
多桑的西辽纪年表主要是根据冯秉正的《中国通史》,而冯秉正之书所依据的材料又是《续资治通鉴纲目》,所以多桑的西辽纪年表则不可避免地受到《续资治通鉴纲目》的影响。
多桑虽然不能直接阅读汉文原始材料,受到了限制,但是作为一位卓越的史学家,他并没有全盘接受《续资治通鉴纲目》的纪年表,而是考虑到我们上列的汉文史料(三),即《圣武亲征录》的材料,并且利用了他当时所掌握的穆斯林材料,做出自己独立的判断,指出西辽亡于伊斯兰历六○八年(公元一二一一/一二年)。
这同中国卓越的史学家钱大昕在他之前做出关于西辽灭亡年代的判断是一致的。
他们的判断为今天所发掘的新的穆斯林史料证明是正确的,下面我们将讨论这一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