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化学第1章气体习题
人教版高一化学必修1练习:第一章 第二节 第2课时 气体摩尔体积含答案

第2课时气体摩尔体积课后篇巩固提升基础巩固1.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1 mol任何气体的体积都为22.4 LB.1 mol任何物质在标准状况下所占的体积都为22.4 LC.标准状况下,1 mol四氯化碳所占的体积是22.4 LD.标准状况下,22.4 L的任何气体的物质的量都是1 mol项,没有指明物质所处的状况,错误;B项,没有指明物质所处的状态,错误;C项,四氯化碳在标准状况下不是气体,错误;D项,是对气体摩尔体积概念的应用,正确。
2.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1 mol任何气体的体积都约为22.4 LB.气体的摩尔体积约为22.4 L·mol-1C.0 ℃,101 kPa时,1 mol O2和N2的混合气体的总体积约为22.4 LD.含有N A个氢原子的氢气在标准状况下的体积约为22.4 L,只有在一定温度和压强下的气体摩尔体积的数值才有确定的意义,A、B项错误;0℃,101kPa时任何气体的摩尔体积都约为22.4L·mol-1,所以在0℃,101kPa时1molO2和N2的混合气体的总体积约为22.4L,C项正确;因每个氢气分子里含2个氢原子,则含有N A个氢原子的氢气的物质的量是0.5mol,0.5mol氢气在标准状况下的体积为0.5mol×22.4L·mol-1=11.2L,D项错误。
3.在标准状况下,相同质量的下列气体:①Cl2②H2③N2④CO2⑤O2,体积由大到小的顺序是( )A.③②④⑤①B.③②④①⑤C.①④⑤②③D.②③⑤④①,相同质量的任何气体,体积比等于摩尔质量的反比。
因此,题述气体体积由大到小的顺序实际上是摩尔质量由小到大的顺序。
4.设N A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273 ℃,1.01×105 Pa时,1 mol气体体积小于22.4 LB.1 mol H2的体积为22.4 LC.在标准状况下,以任何比例混合的CO和CO2的混合物22.4 L,所含的分子数为N AD.11.2 L氢气所含的原子数为N A选项中,273℃高于0℃,温度升高,气体分子间的距离增大,故A错误。
最新-初中化学第一章第1节练习题 精品

第一章空气氧第一节空气思考问题:1.空气的主要成分是什么?2.空气污染是怎么一回事?如何防止空气污染?思维训练:一、选择题1.空气成分按体积计算,含量最多的气体是( B )A.氧气B.氮气C.二氧化碳D.稀有气体2.最早通过实验得出了“空气是由氮气和氧气组成的”结论的科学家是( C )A.舍勒B.普利斯特里C.拉瓦锡D.道尔顿3.下列关于空气的叙述正确的是( C )A.空气中只含有氧气和氮气,故空气并不是单一的物质B.空气除了是人类和一切动植物的生命支柱外,没有其他重大意义C.空气中氮气、氧气和稀有气体在一般情况下是固定的,但二氧化碳、水蒸气和其他杂质是随着环境和气候影响常有变化的D.按质量分数计算,空气中含氧气约21%,含氮气约78%4.下列因素不会造成空气污染的是( D )A.煤的燃烧B.石油的燃烧C.汽车尾气的排放D.植物的光合作用二、填空题1.空气中的主要成分是和,还有。
若将空气的成分按体积比由多到少的顺序排列是。
1.氮气;氧气;稀有气体、二氧化碳以及其它气体和杂质;氮气、氧气、稀有气体、二氧化碳、其它气体和杂质2.排放到空气中的有害物质,大致可分为和两大类,由于煤和石油的燃烧和工厂的废气,排放到空气中的气体污染物较多的是、、等。
2.粉尘;气体;二氧化氮;二氧化硫;一氧化碳3.在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实验中,观察到红磷燃烧时有大量生成,同时钟罩内水面逐渐。
等燃烧停止后,钟罩内水面上升了体积。
13.白烟;上升;白烟消失;大约5三、写出下列反应的文字表达式1.镁带燃烧2.红磷燃烧3.碱式碳酸铜受热分解答:1. 镁+氧气点燃−→−−氧化镁2. 磷+氧气点燃−→−−五氧化二磷3. 铜绿−−→−加热氧化铜+水+二氧化碳 思维扩展:一、选择题1.空气中氮气和氧气的体积比大约是 ( D ) A . 1∶5 B . l ∶4 C . 5∶I D . 4∶12.下列变化中,属于物理变化的是 ( B ) A . 红磷燃烧 B . 空气液化 C . 人的呼吸 D . 植物的光合作用3.若设法把1 L 空气中的氧气全部除去,则余下气体的体积约为 ( B ) A . 0.21 L B . 0.79 L C . 0.03 L D . 0.94 L4.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B ) A . 从空气中分离出氧气后,余下的全部是氮气B . 在一定条件下,氮气能跟其他物质发生化学反应C . 稀有气体是不跟其他物质发生化学反应的D . 没有颜色和气味的气体一定是空气5.下列物质中属于影响长春地区空气质量的气体污染物的是 ( BD ) A . 二氧化碳 B . 一氧化碳 C . 粉尘 D . 二氧化硫二、填空题1.已知:白磷十氧气点燃−→−−五氧化二磷 木炭十氧气点燃−→−−二氧化碳根据这两个反应,要证实空气中氧气的含量,应选择 (填名称)来进行实验,原因是 。
《普通化学》课后习题答案

普通化学第一章 习题答案1. 答案(1-)(2-)(3+)(4-)2. 答案(1c )(2d )(3a )(4d )(5abd )(6ad )(7d )(8d )3. 答案(1)燃烧前后系统的温度(2)水的质量和比热(3)弹式量热计热容4..答案:根据已知条件列式 K C g K g J g molg mol J b )35.29659.298](120918.4[5.0122100032261111-+⨯⋅⋅-=⨯⋅⋅⨯----- C b =849J.mol -15.答案:获得的肌肉活动的能量=kJ mol kJ mol g g8.17%3028201808.311=⨯⋅⨯⋅--6. 答案:设计一个循环 3× )(2)(32s Fe s O Fe →×3→)(243s O Fe )(3s FeO ×2(-58.6)+2(38.1)+6p q =3(-27.6) 17.166)1.38(2)6.58()6.27(3-⋅-=----=mol kJ q p7.答案:由已知可知 ΔH=39.2 kJ.mol -1 ΔH=ΔU+Δ(PV )=ΔU+P ΔVw ‘=-P ΔV= -1×R ×T = -8.314×351J = -2.9kJ ΔU=ΔH-P ΔV=39.2-2.9=36.3kJ8.下列以应(或过程)的q p 与q v 有区别吗? 简单说明。
(1)2.00mol NH 4HS 的分解NH 4HS(s) NH 3(g)+H 2S(g) (2)生成1.00mol 的HCl H 2(g)+Cl 2(g) 2HCl(g) (3)5.00 mol CO 2(s)(干冰)的升华CO 2(s)CO 2(g) (4)沉淀出2.00mol AgCl(s) AgNO 3(aq)+NaCl(aq) AgCl(s)+NaNO 3(aq)9.答案:ΔU-ΔH= -Δ(PV )=-Δn g RT (Δn g 为反应发生变化时气体物质的量的变化) (1)ΔU-ΔH=-2×(2-0)×8.314×298.15/1000= - 9.9kJ(2)ΔU-ΔH=-2×(2-2)×R ×T= 0(3)ΔU-ΔH=-5×(1-0)×8.314×(273.15-78)/1000= -8.11kJ (4)ΔU-ΔH=-2×(0-0)×R ×T= 010.(1)4NH 3(g)+3O 2(g) = 2N 2(g) +6H 2O(l) 答案 -1530.5kJ.mol -1(2)C 2H 2(g) + H 2(g) = C 2H 4(g) 答案 -174.47kJ.mol -1 (3)NH 3(g) +稀盐酸 答案 -86.32kJ.mol -1 写出离子反应式。
普通化学第一章自测题

普通化学第一章自测题补充第一章自测题一、判断题(判断下列句子对或错,如果是错的,请用简单语句纠正)1、理想气体是分子间没有相互作用力、分子本身没有体积的气体。
(T )2、相是指化学性质和物理性质均匀一致的宏观的分子聚集体。
( T )3、超临界状态物质是具有液体性质的气体。
( F )4、溶液的饱和蒸气压一定小于溶剂的饱和蒸气压。
( F )5、水在0oC以下没有气相存在。
( F )6、具有凸液面的液体的饱和蒸气压一定高于凹液面的液体的饱和蒸气压。
(F )二、简答题1、简述饱和蒸气压的概念及其影响因素。
概念:与液体(或固体)平衡共存的蒸气的压力。
影响因素:物质的本性和温度。
2、人工降雨的基本原理。
温度越低,饱和水蒸气压也越低,如果降低空气的温度,就能使空气中原来饱和的水蒸气变成过饱和,空气中存在的尘埃成了水蒸气的凝聚中心,水蒸气凝结成微小的水滴,从而形成了云,如果云层中的温度低于0℃,则主要存在的是许多的小冰晶,也有低于0℃的过冷小水滴,用人为的方法促使云层降水(雨、雪)称为人工降水。
3、液体暴沸的原理及避免的方法。
原理:纯净的液体缺少汽化核心,加热超过沸点仍不沸腾的热滞后现象——加一点杂质后(本质是带入了微小气泡),沸腾滞后被打破,产生沸腾。
液体中的气泡在沸腾过程中起着汽化核的作用,当液体中缺少气泡时,即使温度达到并超过了沸点,也不会沸腾,形成了过热液体。
过热液体是不稳定的,如果过热液体的外部环境温度突然急剧下降或侵入气泡,则会形成剧烈的沸腾,并伴有爆裂声,这种现象叫暴沸.方法:加入沸石三、计算题1、一敞口烧瓶在280 K时所盛的气体,需加热到多少温度时,才能使其三分之一逸出瓶外?2、在300 K和101325 Pa时,加热一敞口细径瓶到500 K,然后封闭其细径口,再冷却至300 K。
求这时瓶内气体的压强。
3、已知乙醚的蒸发热为25900 J/mol,它在293K时的饱和蒸气压为75800 Pa, 试求在308 K 时乙醚的饱和蒸气压。
化学空气练习题

化学空气练习题化学空气是指由氮气、氧气、水蒸气和稀有气体组成的大气成分。
了解化学空气的组成和性质对于理解大气环境以及生命的存在至关重要。
以下是一些关于化学空气的练习题,帮助您对该主题有更全面的理解。
练习题一:化学空气成分1. 化学空气的主要成分是什么?2. 除了主要成分外,还有哪些微量成分存在于化学空气中?3. 化学空气中,占比最多的成分是什么?占比最少的成分是什么?4. 稀有气体在化学空气中的存在量如何?这对大气的化学反应有何影响?练习题二:化学空气性质1. 化学空气中氮气的主要作用是什么?2. 氧气在化学空气中的作用是什么?3. 水蒸气的存在对于大气的属性有何影响?4. 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含量随着时间发生了什么变化?这个变化对于气候变化有何影响?练习题三:化学空气实验1. 请列出至少三种用于分析化学空气成分的实验方法。
2. 如何确定化学空气中氧气和二氧化碳的含量?3. 请描述一种可以准确测量化学空气中水蒸气含量的实验方法。
练习题四:化学空气应用1. 以氧气为例,描述其在医疗、工业和科学研究中的应用。
2. 稀有气体如氦和氩在工业上有哪些应用?3. 化学空气中的水蒸气如何与气候、天气和大气中的水循环有关?练习题五:化学空气污染1. 列举至少两个影响化学空气质量的主要污染源。
2. 化学空气污染对健康和环境有何影响?3. 如何减少化学空气污染?请提出至少三种方法。
以上练习题旨在帮助您加深对化学空气的了解,并进一步探索化学空气在我们日常生活中的重要性和影响。
通过解答这些问题,您将增加对大气化学和环境科学的认识,并对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做出更有意义的贡献。
初中化学气体练习题及答案

初中化学气体练习题及答案1. 问题:简述气体的特征及分子间的距离。
气体的特征主要包括以下几点:无固定形状和体积、可以被压缩、具有低密度、以及分子之间存在快速的无规则运动。
在气体状态下,分子之间的距离相对较大,远超过分子本身的大小,分子之间几乎没有相互作用,因此气体具有高度的自由度。
2. 问题:请解释下列各式代表的含义:a) P = 2 atmb) V = 50 mLc) T = 25 ℃a) P = 2 atm:表示气体的压强为2大气压,大气压是一个常用的压强单位,在标准大气压(1 atm)下,等于101.3 kPa。
b) V = 50 mL:表示气体的体积为50毫升,体积是气体占据的空间大小的一种度量单位。
c) T = 25 ℃:表示气体的温度为25摄氏度,温度是气体分子运动速度的一种表征。
3. 问题:什么是理想气体状态方程?请列出其数学表达式。
理想气体状态方程是描述理想气体性质的数学公式,也称为牛顿—拉伐尔定律。
其数学表达式为:PV = nRT其中,P表示气体的压强,V表示气体的体积,n表示气体的物质量(摩尔数),R为气体常量,T表示气体的温度。
4. 问题:在一定条件下,气体的压强与体积成反比。
请问此现象所对应的定律是什么?此现象所对应的定律为波义尔定律,也称为压强定律。
根据波义尔定律,当一定量的气体温度保持不变时,气体的压强与体积成反比关系。
5. 问题:请解释以下各气体行为现象:a) 气体的压强随温度升高而增加。
b) 气体的压强随体积减小而增加。
c) 气体的压强随物质量增加而增加。
a) 气体的压强随温度升高而增加:这种现象可以用理想气体状态方程来解释。
在理想气体状态方程中,压强与温度成正比关系,当温度升高时,气体分子的运动速度增加,分子撞击容器壁的次数增多,从而导致气体的压强增加。
b) 气体的压强随体积减小而增加:根据波义尔定律,气体的压强与体积成反比关系。
当体积减小时,相同数量的气体分子被限制在更小的空间内,分子撞击容器壁的次数增加,从而导致气体的压强增加。
普通化学习题册答案

第1章热化学与能源一、判断题:1、热的物体比冷的物体含有更多的热量。
(×)2、热是一种传递中的能量。
(√)3、同一体系同一状态可能有多个热力学能。
(×)4、体系的焓值等于恒压反应热。
(×)5、最稳定单质的焓值等于零。
(×)6、由于C a C O3分解是吸热的,所以它的标准摩尔生成焓为负值。
(×)7、体系的焓等于体系的热量(×)8、实验测定得到的反应热数据都是恒压反应热。
(×)二、计算题:1、某汽缸中有气体1.20L,在97.3 kPa下气体从环境中吸收了800J的热量后,在恒压下体积膨胀到1.50L,试计算系统的内能变化ΔU。
ΔU = q + w = q – pΔV= 800 – 97.3×103 ×(1.50 - 1.20) 10-3= 770 J2、根据Δf H mΘ的值,计算下列反应的Δr H mΘ(298K ) 是多少:(1)4NH3(g)+ 3 O2(g)= 2N2(g)+ 6 H2O(g);4NH3(g)+ 3 O2 = 2N2 + 6 H2O(g)Δf H mΘ/ kJ·mol-1- 46.11 0 0 - 241.818Δr H mΘ= 6×(- 241.818)- 4×(- 46.11) = -1266 kJ·mol-1(2)CH4(g) + H2O(g)= CO(g)+ 3 H2(g)。
Δr H mΘ= 206 kJ·mol-1第2章化学反应的基本原理一、判断题:1、放热反应均是自发反应。
(×)2、ΔS为负值的反应均不能自发进行。
(×)3、冰在室温下自动融化成水,是熵增加起了主要作用。
(√)4、因为∆G TΘ= -RTlnKΘ,所以温度升高,平衡常数减小。
(×)5、质量作用定律适用于任何化学反应。
(×)6、反应速率常数取决于反应温度,与反应物浓度无关。
第一章__化学热力学基础_习题解答

第一章 化学热力学基础1-1 气体体积功的计算式 dV P W e ⎰-= 中,为什么要用环境的压力e P ?在什么情况下可用体系的压力体P ? 答:在体系发生定压变化过程时,气体体积功的计算式 dV P W e ⎰-= 中,可用体系的压力体P 代替e P 。
1-2 298K 时,5mol 的理想气体,在(1)定温可逆膨胀为原体积的 2 倍; ( 2 )定压下加热到373K ;(3)定容下加热到373K 。
已知 C v,m = 28.28J·mol -1·K -1。
计算三过程的Q 、W 、△U 、△H 和△S 。
解 (1) △U = △H = 0 kJ V V nRT W Q 587.82ln 298314.85ln12=⨯⨯==-= 11282.282ln 314.85ln-⋅=⨯==∆K J V V nR S (2) kJ nC Q H m P P 72.13)298373(,=-==∆ kJ nC U m V 61.10)298373(,=-=∆ W = △U – Q P = - 3.12 kJ112,07.41298373ln )314.828.28(5ln-⋅=+⨯==∆K J T T nC S m P (3) kJ nC Q U m V V 61.10)298373(,=-==∆ kJ nC H m P 72.13)298373(,=-=∆ W = 0112,74.31298373ln 28.285ln-⋅=⨯==∆K J T T nC S m V 1-3 容器内有理想气体,n=2mol , P=10P θ,T=300K 。
求 (1) 在空气中膨胀了1dm 3,做功多少? (2) 膨胀到容器内压力为 lP θ,做了多少功?(3)膨胀时外压总比气体的压力小 dP , 问容器内气体压力降到 lP θ时,气体做多少功?W f dl p A dl p dVδ=-⋅=-⋅⋅=-⋅外外外解:(1)此变化过程为恒外压的膨胀过程,且Pa P e 510=J V P W e 1001011035-=⨯⨯-=∆-=- (2)此变化过程为恒外压的膨胀过程,且Pa P e 510=n R T P n R T P n R T P V V P V P W e 109)10()(12-=--=--=∆-=θθ J 6.4489300314.82109-=⨯⨯⨯-= (3) Vn R TP dP P P e =≈-=1221ln ln 12121P P nRT V V nRT dV V nRT dV P W V V V V e ==-=-=⎰⎰ kJ PP 486.11101ln 300314.82-=⨯⨯⨯=θ1-4 1mol 理想气体在300K 下,1dm 3定温可逆地膨胀至10dm 3,求此过程的 Q 、W 、△U 及△H 。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1章气体、溶液和胶体
一、单项选择题
1.1 27℃、3039.75 kPa时一桶氧气480 g 若此桶加热至100℃,维持此温度开
启活门一直到气体压力降至101.325 kPa为止。
共放出氧气质量是()。
A.934.2 g B.98.42 g C.467.1 g D.4.671 g
1.2在40℃和97.33 kPa时SO2(M=64.1)气体密度(g·dm-3)为()。
A.2.86 B.2.40 C.2.74 D.0.024
1.3 由NH4NO3(s)分解制氮气,23℃、95549.5 Pa条件下用排水法收集到57.5mL
氮气,计算于燥后氮气的体积为()。
(已知23℃饱和水蒸气压为2813.l Pa)。
A.55.8 mL B.27.9mL C.46.5mL D.18.6 mL
1.4 测得人体血液冰点降低值为0.56℃,则在体温37℃时渗透压为()。
(已知K f=1.86℃∙kg∙mol-1)
A.1775.97 kPa B.387.98 kPa C.775.97 kPa D.193.99 kPa 1.5 下列水溶液,蒸气压最高的是()。
A.0.10 mol•L-1HAc B.0.10 mol•L-1CaCl2
C.0.10 mol•L-1C12H22O11D.0.10 mol•L-1NaCl
1.6 将0.0010 mol•L-1的KI溶液与0.010 mol•L-1的AgNO3溶液等体积混合制
成AgI溶胶,下列电解质中使此溶胶聚沉,聚沉能力最大的是()。
A.MgSO4B.MgCl2C.K3[Fe(CN)6] D.NaCl
1.7 下列方法,哪个最适合于摩尔质量的测定()。
A.沸点升高B.凝固点降低C.凝固点升高D.蒸气压下降1.8 下列方法,哪个最适合于摩尔质量的测定()。
A.沸点升高B.凝固点降低C.凝固点升高D.蒸气压下降1.9 Sb2S3溶胶粒子电泳时向正极方向移动,使Sb2S3溶胶聚沉能力最强的电解质是()。
A.K2SO4B.AlCl3C.CaCl2D.NaCl
1.10 3%的NaCl溶液产生的渗透压接近于()。
A.3%的蔗糖溶液B.6%的葡萄糖溶液
C.0.5 mol∙kg-1的蔗糖溶液D.1.0 mol∙kg-1的葡萄糖溶液二
二、填空题
1.1 将20 mL0.01 mol•L-1AgNO3溶液与10mL0.01 mol•L-1KI溶液混合,制备AgI溶胶,电渗时,分散剂向方向移动。
1.2 等压下加热相同浓度的MgSO4,Al2(SO4)3,CH3COOH,K2SO4稀水溶液,
最先沸腾的是。
1.3根据稀溶液依数性可以测定化合物的分子量,对于大分子化合物应当
采取方法。
1.4 某溶胶在电渗时液体向负极移动,说明胶粒带电。
1.5 对Fe(OH)3溶胶,K2SO4的凝结值与KCl相比,较小。
稀溶液的沸点是否一定比纯溶剂的高?为什么?
1.2 为什么临床常用0.9%生理盐水和5%葡萄糖溶液做输液?
1.3 冷冻海鱼放入凉水中浸泡一段时间后,在其表面会结一层冰,而鱼已经解
冻了。
这是什么道理?
1.4 相同浓度的NaCl、Na2SO4、Na3PO4溶液对同一溶胶的聚沉能力依次增强,
试判断该溶胶的胶粒带什么电荷?
1.5 在Al(OH)3的新鲜沉淀上加清水和少许AlCl3溶液,振荡后Al(OH)3转化成
溶胶,写出此溶胶的胶团结构。
1.6 将12mL0.02 mol•L-1KCl溶液和100 mL0.005 mol•L-1AgNO3溶液混合制得AgCl溶胶,写出这个溶胶的胶团结构。
1.7容器中有4.4 g CO2,14 g N2和1
2.8 g O2,气体的总压为202.6 kPa,求各组分的分压。
1.8 3.24 g硫溶解于40.0 g苯中,苯的沸点升高了0.80 K,若
K b=2.53 K∙kg∙mol-1,计算此溶液中硫分子的摩尔质量。
1.9 为了使水的凝固点降到-1.500℃,应在500 g水中加入甘油(C3H8O3)多少g?
(已知水的K f=1.86 K∙kg∙ mol-1)。
1.10医疗上输液时,要求注射液和血液的渗透压相等。
临床上用的葡萄糖等渗
溶液的凝固点下降值为0.543℃。
求此葡萄糖溶液的质量分数和37℃时血液的渗透压。
(已知水的K f=1.86 K∙ mol-1∙k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