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奇峰自我及其防御机制

合集下载

101种防御机制(搞笑版).

101种防御机制(搞笑版).

101种防御机制(搞笑版)老伍说明:精神分析理论中,防御机制是很有意思的一部分,简单说就是每个人在成长过程中,都发展出了一整套保护自己的措施。

这些措施可以是成熟的、强大的,也可以是不成熟的、脆弱的,这些措施就是防御机制。

防御机制的强度,约等于人格的强度。

曾奇峰老师把101种防御机制译成中文,并在讲课时举例予以说明,使学员获益良多。

我试着用搞笑的方式演绎一下这些防御机制,希望能博各位同道一笑。

班门弄斧,大家多指正。

1投射:曾奇峰翻译版(以下简称曾版):你把自己的东西加到别人身上。

搞笑版:小男孩问妈妈:“我到底是从哪里来的?”妈妈支支吾吾遮遮掩掩地解释了半天从受精到分娩的过程,儿子听完一头雾水地说:“怎么会这样?我的同桌说他是从河北来的!”老伍说明(以下简称伍说):妈妈调子起高了。

2内射:曾版:你形成了一个他人的意象。

搞笑版:我要了份鱼翅炒饭,用了三双筷子楞没找着鱼翅,叫来服务员:“你能告诉我鱼翅在哪吗?”服务员叫来厨师,厨师眼珠子一瞪:“我叫鱼翅!”伍说:他人告诉你,鱼翅炒饭一定是用鱼翅炒的饭,其实也可以是名叫鱼翅的人炒的饭。

3幻觉:曾版:你看到或者听到你想听到或者看到的,包括愿望、评论、想象或者批评等,没有现实检验。

搞笑版:看这人的脸长得多精神呀,眼睛长得跟丸子似的,耳朵长得跟饺子似的,鼻子长得跟蒜似的,头发跟粉丝儿似的,胡子跟海带似的,豆皮的嘴,蚕豆的牙,整个一个东北乱炖的脑袋。

伍说:饿狠了。

4投射性认同:三种使用方式a)曾版:投射了如此之多的自己给他人,以至于造成了他或者她的巨大改变;搞笑版:我说的话,大伙儿是愿意听啊,是愿意听啊,还是愿意听啊?我绝不强求!伍说:十面埋伏。

b)曾版:刺激他人产生你的不愉快情感(“痛苦的恋人伙伴”,把自己压抑的东西投射给别人。

)搞笑版:人家给了我一张15元的钱!我听说人民币出新版的了,可好像上面印着都是毛主席呀!这上面怎么印着芙蓉姐姐?不行!我得把这钱花出去!我到了远郊,用这钱买了一块钱的板栗,卖板栗的小贩拿过钱看了半天,揣兜里了。

心灵面具 101种心理防御机制 推荐者序一 曾奇峰

心灵面具 101种心理防御机制 推荐者序一 曾奇峰

心灵面具:101种心理防御机制从防御的角度鉴赏人格--《心灵的面具:101种防御机制》推荐者序一在我们生活的这个星球上,现在大约有195个主权国家。

每个主权国家,都有或大或小的国防力量,这是一个国家的整体的重要组成部分。

要了解一个国家,从它的国防力量入手,是一个相当不错的角度。

在全部的国家里,现在生活着大约50亿人。

他们中的绝大部分,在身体上也都有着或强或弱的个人防卫体系,组成这个体系的成分包括皮肤、白细胞、巨噬细胞和各种抗体,在医学上,这个体系被称为免疫系统。

有很少一部分人,他们的免疫系统被摧毁,因为他们感染了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病毒,这个疾病的中文名字叫做艾滋病。

每个人的精神世界,也需要被保护。

面对大自然经常显现的敌意,以及人际间时时处处呈现的冲突,不设防的心灵无法完整而清晰地存活下去。

人类个体成长的每一步,都有一些“护心术”在等着我们学习。

如果没有意外,我们几乎会自然地学会一个成人应该具备的捍卫自己精神领地的能力,在相当大的程度上,这几乎就等于心理的健康。

不幸的是,有一些人,由于成长的道路过于坎坷,使他们在成年后还持续使用早年学会的低级而落后的“护心术”,无法学会更加高级而先进的手段,所以他们也许终身会处在心理上的疾病状态。

精神分析,或者说心理动力学,研究的核心之一,就是自我的防御机制。

一个人使用哪些自我防御机制,直接呈现了这个人的人格的强度、稳定度和成熟度,笼统地说就是健康的程度。

如果说精神分析是一种人格鉴赏学,那么对一个人的心理防御机制的分析,犹如通过军队了解一个国家,或者通过一个人的免疫系统功能来了解这个人的体魄。

如果说分析别人的防御是一种职业,那么分析自己的防御就是一种修行了。

把自己的潜意识防御上升到意识层面之后,就知道了你的力量可以攀登多高的山峰,你的耐力可以走多远的夜路,你的胆量能够面对什么样的敌人,以及你的气魄能够担当多大的失败和成功。

当然你还会知道,永远不去做你的人格顶不住的任何事情。

曾奇峰讲课文稿精神分析

曾奇峰讲课文稿精神分析

曾奇峰讲课文稿精神分析弗洛依德当年说过这个世界上有3种不可能的职业:第1种是治理国家的统治者,你不管怎么做,都有一部分人会反对你。

有一个阿拉伯谚语说:一个好的统治者应该遭到50%的人的反对,否则他就不是一个好的统治者。

第2种不可能的职业是做父母亲,你不管做得多好,都会有毛病。

而且,孩子也会挑剔你。

比如你让孩子练钢琴,你逼得厉害了,孩子肯定说你小时候虐待他;你不逼他,他也肯定把你和其他人比,说你做得不好。

所以说,做父母不可能做得很完美。

第3种是做精神分析师或做心理治疗师,你也不可能做得完美。

但是,从关系的角度看,不是做得太好本身就是一种完美。

有人问“心理咨询师、精神科医生和心理医生”三者有什么区别?从属性上来说,根本就没有心理医生这个说法。

我们现在口头上所说的心理医生是用来科普的。

像我们做专业的人,以后强烈建议大家不要使用“心理医生”这种说法。

只有三种准确的说法:心理咨询师、心理治疗师和精神科医生。

其实心理治疗师和心理咨询师的区别极其微小,如果硬要说它们的区别就是心理咨询师做的工作具有很多的引导、指导、劝告和教育的味道。

而心理治疗是非治疗性的,是直接重建一个人的人格的。

它们的区别是前者搞得浅点,后者搞得深点。

没有医学背景的人,一样也可以做心理治疗,因为这个治疗并不是药物治疗。

你只要心理学的知识学得多,而且经验比较丰富,帮病人搞得深的时候,这就叫心理治疗。

实际上是如果心理咨询师做得足够熟练的话,你说帮别人做心理治疗也是没有问题的。

对于初学者来说,就像《走西口》的歌里唱的“哥哥你走西口,妹妹我泪花流。

有句话儿要对你说,走路要走大路,不要走小路。

”因为大路上人多些,赚钱的机会也多些。

所谓正宗的心理治疗的大路就是三个:第一个是精神分析,真正的明门正派;还有行为主义;然后是人本主义。

现在还没有正儿八经地听说过哪个学派是第四思潮。

虽然有好多学派都说自己是第四思潮,像认知治疗。

还有一个叫“超个人心理学”,大家听说过吗?他们说自己搞的是所谓的第四思潮。

曾奇峰自我及其防御机制讲义课件

曾奇峰自我及其防御机制讲义课件

自我心理学与其他心理学的关系
与人格心理学的关系
自我心理学是人格心理学的一个分支,关注个体自我意识和人格特质对行为和心理健康的影响。人格心理学家通过研 究不同人格特质对个体行为的影响,进一步丰富了自我心理学的理论和实践。
与社会心理学的关系
社会心理学关注个体在社会环境中的行为和互动,而自我心理学则更侧重于个体内在的心理过程。然而,两者在研究 方法、理论构建等方面存在交叉,相互借鉴和发展。
自我概念的构成
自我概念包括了自我知觉、自我评价、自 我体验等方面,这些方面相互影响,共同 构成了个体对自身的认知。
防御机制的作用
理论的意义与贡献
防御机制是自我用来应对内在冲突和外在 压力的一种手段,通过调节情绪、认知和 行为来维护心理平衡。
该理论对于理解个体心理防御机制的发生 与发展,以及心理疾病的诊断和治疗具有 重要的指导意义。
合理化
个体为自我辩解或解释自己的行为和情感,以保持 内心的平衡和自尊。
反向形成
个体为了掩盖内心的情感或欲望,表现出相反的 行为或情绪。
投射
个体将自己的情感、欲望或特质归咎于他人,以减轻内 心的焦虑和不安。
防御机制的作用与影响
防御机制的作用
防御机制在个体面对压力、焦虑或冲突时,起到一定的心理保护作用,帮助个体 暂时缓解内心的痛苦和焦虑。
防御机制的影响
长期使用防御机制可能对个体的心理健康产生负面影响,如导致心理问题的加剧 、人际关系问题、自我认知偏差等。因此,了解和识别自己的防御机制,对于提 高心理健康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04
曾奇峰自我防御机制理论
曾奇峰自我防御机制的概述
1 2
自我防御机制定义
自我防御机制是指个体在面对心理压力和冲突时 ,为了维护自我形象和心理平衡而采取的一系列 无意识的适应性应对策略。

曾奇峰经典精神分析

曾奇峰经典精神分析

2008.01.29曾奇峰经典精神分析--第一天1、需要:{a性,广义快乐、b攻击,动力学理论}2、精神分析的历史:经典精神分析(三元,三角关系)--客体关系(自我和我的关系)--自体心理学3、精神分析的特点:{a宿命论,强迫性重复,6岁以后无新鲜事,20%人格弹力的部分可作为。

b意识的分区,意识、前意识、潜意识}4、人格层面的骄傲是让人进步的-赏识教育。

5、研究潜意识的技术:自由联想、口误、笔误、成功与失败、语言的模式。

6、道德绑架-满足自恋、双重勒索。

7、精神分析是一门观察的学科,看到别人的内心世界告诉别人。

8、精神分析的满与病人要求的快的矛盾?病人要求的快是父母的否定、不接纳自己和内化的父母,把父母的关系移情至治疗师,想让医生尽快的改变自己。

9、一个器官的压抑会致使另一个器官的过渡使用。

10、一个女人的性得到满足后,对待生活的态度是宽容的。

11、压抑:在潜意识层面里,意识不到的需要。

12、压制:在意识层面不能得到满足的需要。

13、一个人的人格是父母塑造的,所有的问题是关系的问题。

2008.01.30曾奇峰经典精神分析--第二天1、初始访谈所占精神分析全程的20%。

2、遵守设置即保护了病人又保护了咨询师。

3、初始访谈;a目前的求医动机、要解决的问题、什么时候加重、什么时候缓解、诱因、求医经过、为什么是现在、事件地点......以症状和问题为核心和平台提问。

b回到过去的事件进行收集。

c过去和现在串联。

d把治疗目标拉到将来的平面。

4、在治疗中治疗师要有抱持的态度,使用节制的技术(医生学会倾听、病人学会说话)。

5、精神化的层次:a躯体化-低级的表达方式b行动-初低级的表达方式c图象-次高级的表达方式d语言-高级的表达方式6、躯体化:头-对父的不满乳-对母的不满脖子、颈椎-关系的问题糖尿病-对爱的持疑晕车晕船-控制强度大7、自卑的本质是自己瞧不起自己。

8、别人对待我们的态度部分是我们自己教会了他们。

101种防御机制 曾奇峰

101种防御机制 曾奇峰

101种防御机制曾奇峰概说:按照发展中出现的大约的先后顺序口欲期:0—3岁1、投射:你把自己的东西加到别人身上。

在婴儿看来,把他喂养的很舒服的乳房(母亲)是好的,并且是一切好东西的代表。

此时,他觉得乳房(母亲)是好的,社会是好的,自己也是好的。

相反,如果婴儿经常被饿着活着没有得到适时的照顾,那么他会认为乳房(母亲)是坏的,社会是坏的,自己也是坏的。

长大以后,就变成自己是好的,社会是坏的,形成反社会型人格。

很多人认为自己知道的别人也应该知道就是一种投射,把自己的东西加到别人身上。

2、内射:你形成了一个他人的意象。

一位男士的父亲经常指责他,而且在他看来这些都是无端的恶毒的指责,他想要自杀,心理咨询师告诉他这是想用自杀的方式报复他的父亲。

之后,在他再度想自杀的时候,他想到了咨询师的话,没有自杀。

这位男士形成了咨询师的意象。

内射与内化的对比:内化是指这个人的意象永远活在自己内心。

比如:一位父亲告诉儿子在生活中要坚强,当儿子遇到困难时,他想到了父亲的话,这是形成了父亲的意象,也就是内射。

在以后的生活中,无论遇到什么困难,他都告诉自己要坚强,这就是内化,把父亲的教诲内化成自己的信念。

3、幻觉:你看到或者听到你想听到或者看到的—愿望、评论、想象或者批评—没有现实检验。

肛欲期:1.5—5岁4、投射性认同:三种使用方式。

A投射给B,B认同了A给予的投射。

a) 投射了如此之多的自己给他人,以至于造成了他或者她的巨大改变;例:父母反复说孩子的数学成绩不好,孩子的数学成绩果然不好。

b) 刺激他人产生你的不愉快情感(“痛苦的恋人伙伴”)例:你不高兴,刺激别人跟你一样不高兴。

c) 刺激他人产生你的不愉快情感,加上使这个人像那个曾经让你不快的人一样对待你。

出现投射性认同时,咨询师要警觉,可以采用面质技术:你刚才指责我,让我很难受,我想知道你在以前是不是也有过这种感觉。

可以在网上搜一下这篇文章《投射性认同在夫妻治疗中的运用》5、投射性指责:你因为自己的问题不公正地指责他人。

曾奇峰讲课文稿(1)

曾奇峰讲课文稿(1)

精神分析——曾奇峰讲课文稿(I)弗洛依德当年说过这个世界上有3种不可能的职业:第1种是治理国家的统治者,你不管怎么做,都有一部分人会反对你。

有一个阿拉伯谚语说:一个好的统治者应该遭到50%的人的反对,否则他就不是一个好的统治者。

第2种不可能的职业是做父母亲,你不管做得多好,都会有毛病。

而且,孩子也会挑剔你。

比如你让孩子练钢琴,你逼得厉害了,孩子肯定说你小时候虐待他;你不逼他,他也肯定把你和其他人比,说你做得不好。

所以说,做父母不可能做得很完美。

第3种是做精神分析师或做心理治疗师,你也不可能做得完美。

但是,从关系的角度看,不是做得太好本身就是一种完美。

有人问“心理咨询师、精神科医生和心理医生”三者有什么区别?从属性上来说,根本就没有心理医生这个说法。

我们现在口头上所说的心理医生是用来科普的。

像我们做专业的人,以后强烈建议大家不要使用“心理医生”这种说法。

只有三种准确的说法:心理咨询师、心理治疗师和精神科医生。

其实心理治疗师和心理咨询师的区别极其微小,如果硬要说它们的区别就是心理咨询师做的工作具有很多的引导、指导、劝告和教育的味道。

而心理治疗是非治疗性的,是直接重建一个人的人格的。

它们的区别是前者搞得浅点,后者搞得深点。

没有医学背景的人,一样也可以做心理治疗,因为这个治疗并不是药物治疗。

你只要心理学的知识学得多,而且经验比较丰富,帮病人搞得深的时候,这就叫心理治疗。

实际上是如果心理咨询师做得足够熟练的话,你说帮别人做心理治疗也是没有问题的。

对于初学者来说,就像《走西口》的歌里唱的“哥哥你走西口,妹妹我泪花流。

有句话儿要对你说,走路要走大路,不要走小路。

”因为大路上人多些,赚钱的机会也多些。

所谓正宗的心理治疗的大路就是三个:第一个是精神分析,真正的明门正派;还有行为主义;然后是人本主义。

现在还没有正儿八经地听说过哪个学派是第四思潮。

虽然有好多学派都说自己是第四思潮,像认知治疗。

还有一个叫“超个人心理学”,大家听说过吗?他们说自己搞的是所谓的第四思潮。

060703曾奇峰讲自我防御机制

060703曾奇峰讲自我防御机制

曾奇峰讲自我防御机制(2006年7月2日,广东番禺莲花山)今天我跟大家讲的是精神分析里面一个比较重要的概念,叫做:自我防御机制。

到目前为止,全世界公认的心理咨询和心理治疗的学派,有三大思潮:第一个是精神分析,第二个是行为主义,第三个人本主义,另外还有一些治疗方法上面非常有独到的地方,但是体系呢,从理论上来说还是刚才我说的三大思潮几个一脉相承下来的。

我个人觉得在中国搞心理治疗这个行业,三个东西是必须要的,第一个是精神分析,它可以帮助你在理解家庭关系和理解人性上达到比较深的地方;第二个呢是行为主义治疗,因为它在解除症状方面的确有独到的地方;第三个是家庭治疗在中国会有非常多的使用,其他的基本上可以不谈。

学习心理治疗的形式,但是归根到底还是三大思潮和家庭治疗等这样的形式。

如果套用(林?)的说法,要走大路不要走小路。

大路是什么呢,就是我刚才提到的学派,另外精神分析是到目前为止我们人类发现的探索自身内心世界的最好的工具。

南京有个教了20年心理治疗的教授,他说:曾医生,我不同意你的说法,我是从文革出来的,我听到你用到最,我就觉得有问题.,当然他说的也是对的,我需要把这句话用两点强调一下。

第一条是到目前为止,我们丝毫不怀疑我们的后代会高于我们的智慧,发明更好的东西,但是到目前为止确实没有比精神分析更好的工具了,比如说对文化的反省,五四后反省了那么长的时间,为什么还会出现那么长时间的内战和内乱?因为我们在反省我们的文化的时候没有一个好的工具,因为好长时间我在看文艺作品的时候,我首先看电影评论的时候我首先看用什么样的工具,如果他使用的是一个很差的工具的话,它能达到的深度可能就是很差的,但是如果用精神分析这样的工具,那么它的深度可能会不一样。

第二个,精神分析不是哲学,不是信仰,不能作为宗教,只不过是一种工具而已,说白了它就是一把外科手术刀,或者是一种治疗的药物,它没有形而上的意义。

有很多人喜欢精神分析喜欢到把它当成宗教信仰的程度,这个我觉得稍微过了一点。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精神分析过时了吗?
• 2000年诺贝尔医学奖获得者Kandel的 观点。 • 有些东西是永远都不会过时的 • 精神分析这个名字有朝一日会消失,所 有学派都会消失,取而代之的是一种真 正的“普通心理学”。
三句话说精神分析 一、一个人的现实人 际关系,是他的内心世界 (内在客体关系)向外投射 的结果;而他或者她的内心 世界,又是在早年的时候跟 其父母的关系中形成的。
• 6、转移(Displacement):迁怒;声东击 西;指桑骂槐;吃柿子找软的;欺软怕 硬。 • 阎王好打交道,小鬼难缠
• 7、抑制:因噎废食; 社交恐怖症的防御
8、 被动攻击:以退为进 疾病作为防御 失败是最安全的(学习困难孩子) 癞蛤蟆政策 治疗关系中的表现:都听医生的,但就 是病治不好
17、升华(Sublimation):化悲痛为力量; 顺便节哀 • 唯一成熟的防御机制。 • 儿童期原始冲突健康地进化到了成熟的、 没有冲突的水平。 • 自我完美地解决了超我和本我之间的冲 突,并与现实和谐。
18、利他
• 自私是一种疾病 • 防止过度利他倾向
19、幽默
• 最高的防御机制 • 培养游戏精神 • 冲突的润滑剂
• 12、投射性认同 一个人诱导他人,以一种限定的方式 来行为或作出反应的人际行为模式。
三部曲
• 1、摆脱自体的某一部分,并把它放置到 另一个人身上; • 2、从事投射性认同的个体强迫接受者以 一种与投射性幻想相一致的方式来行为。 • 3、接受者对投射性操作所诱导出的感受 和行为产生反应。
13、逆转(rerverse):反医院 曾奇峰
olivezeng@
对精神分析的简短评论
• 第一个科学的心理治疗理论和技术体系 • 理解人性的基础,也是一切心理咨询与 心理治疗的基础 • 是到目前为止,人类发现的探索自己内 心世界的最好的工具
• 德国保险公司付费的心理治疗项目之一 (另一个是行为主义治疗)
症状学诊断的弊端
• 现象学诊断,非病因学诊断,所以不科 学 • 静态的诊断 • 贴标签 • 造成医源性的问题 • 造成医患关系的隔离
心理动力学诊断
• 动态的诊断 • 关系的诊断:一切心理问题,都是关系 的问题 • 自我的功能 • 去诊断
两个疾病的诊断
• 自恋型人格障碍 • 边缘性人格障碍 • ----中国的精神科医生,都必须补动力性 精神病学这一课
2、情感隔离(isolate): 就事论事、遗忘。 不带情感色彩。
• 3、禁欲(asceticism):坐怀不乱;
• 4、理智化(Intelectualazation):强词 夺理;大人不计小人过;儿子打老子
• 5、反向形成(Reaction formation):矫 枉过正;物极必反;此地无银三百两; 否极泰来;挂羊头,买狗肉。 • 洁癖的成因 • 过度拘谨 • 好与坏的辩证法(丈夫外遇的表现) • 溺爱与爱 • 其他过度情感
14、分裂:偏听偏信;只见树木,不见森 林;一叶障目 • 边缘性人格障碍的防御机制
15、见诸行动(acting out)----妄动无 明;是可忍,孰不可忍;逼上梁山;逼 良为娼;揭竿而起;狗急跳墙;君子动口 不动手 • 精神科医生的报复性诊断 • 过度用药 • 父母跟孩子之间的互动
16、退行(Regression):为老不尊;返 老还童 • 疾病作为退行 • 没有退行就没有心理治疗
二、我们对一个人的态 度、看法、情感和行为,部 分地是被这个人“教会”的。
三、每个人在他成长的过程中,都发 展出了一整套保护自己的措施。这 些措施可以是成熟的、强大的,也 可以是不成熟的、脆弱的。 心理治疗的目的,就是帮助来访 者使这些措施变得成熟与坚固。 看一个人,就看他是如何保护自 己的。
“移情”的正确翻译
自我的防御机制(defence mechanism ) 1、 压抑(oppression): *性驱力和攻击驱力的压抑 15岁的男孩,有以下问题:过度肥 胖;学习成绩永远倒数第一;只跟女孩 玩。 过度上网,是在现实层面攻击性被 压抑的结果。
压抑的结果
• • • • 女性的性冷淡 男性的早泄和阳痿 高血压、心脏病等身心疾病 事业上的停止和失败(成功者的内疚感)
• übertragung 转移 • Gegen-übertragung 逆转移 • Transference • Counter-transference
为什么做心理治疗需要理论取 向
• 心理治疗是一种人造的、非自然的关系, 它需要特定的设置,不同的理论取向会 有不同的设置 • 在不同的理论取向中,被观察和处理的 内容不一样 • 理论如灯,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避免盲目 • 不可轻言“无招胜有招”
9、投射: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以己度人;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良性投射乎?) 把危险放在外面。 人都必须一定程度地生活在自己投射的世界里 面。太多会造成与现实的太多冲突,太少则活 不下去。
10、认同:21世纪最大的问题
年龄认同 性别认同 文化认同 语言认同 与权威认同 与攻击者认同
11、否认(dely):掩耳盗铃 欧洲人吃了狗肉,将会怎样? 医生对病人说:你得了晚期癌症。 茶壶为什么没破啊? 为什么撒谎?
总结
• 防御机制的强度,约等于人格的强度; • 使用不成熟的防御机制,在特殊的现实 情景下可能失效; • 成熟的防御机制失效的可能性要小得多。 • 防御机制是我们做心理动力学诊断的基 本参照物 • 对防御机制的解释要以人格的基本稳定 为前提。
诊断性归纳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