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秋人教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上册习题课件:18 怀疑与学问 (共19张PPT)

合集下载

2019年秋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课件:18 怀疑与学问 (共46张PPT)

2019年秋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课件:18  怀疑与学问 (共46张PPT)
示例:父亲:鲁迅先生目光正直而慈祥,让 作者感到了父亲的严肃和慈爱,用“父亲” 称呼,体现作者对鲁迅先生的敬爱。 师傅:鲁迅先生翻译革命文学《毁灭》并送 书给作者,向作者推荐《铁流》,体现出他 对革命青年的关心、教育、引导。因此作者 称鲁迅先生为师傅。
二、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面的小题。 (南开中学中考模拟)
一天中午,我去接班,天空正飞着 牛毛细雨,离接班的时间还有半个钟头。 我心想:到内山书店去吧,在那里躲一 会儿雨,顺便歇歇也好。
店里没有一个顾客,只有后面柜台旁 边的两个人在谈笑。我向里面望了一下,阴 天,暗得很,只能模糊辨出坐在南首的是一 个瘦瘦的、五十上下的中国人。
我站在书架前,开始翻书。 门外,细雨烟似的被秋风扭着卷着, 不分方向地乱飞。店里冷得像地窖一样,冷 气从裤管里向上钻。忽然,我看见架上横排 着一列中文的《毁灭》②。《毁灭》?我记 得一本什么杂志上介绍过,说是一本好书。 书脊赫然印着“鲁迅译”三个字,我便像得 到了保证似的,立刻从书架上抽下一本。
4.依次填入横线处的词语正确的一项是( D )
经过“
”“

”“

三步以后,那本书才是自己的书,那种学问才
是自己的学问。
A.思索 怀疑 辨别
B.辨别 思索 怀疑
C.怀疑 辨别 思索
D.怀疑 思索 辨别
5.关于本文的中心论点,下面表述不正确的 一项是( A ) A.做学问不必须抱怀疑态度。 B.治学必须有怀疑精神。 C.学者要会疑。 D.学则须疑。
他微笑,默认地点了点头,好像我心里 想着要说的,他已经统统知道了一样。这一来 不会错了,正是他!站在前进行列最前面的我 们的同志,朋友,父亲和师傅!憎恶黑暗犹如 憎恶魔鬼,把一生的时光完全交给了我们,越 老越顽强的战士!我又仔细地看他的脸——瘦! 我们这位战士的健康,差不多已完全给没有休 息的艰苦工作毁坏了。他带着奖励似的微笑, 指着《铁流》对我说明:“这书本来可以不要 钱的,但是曹先生的书,现在只收你一块钱本 钱;我那一本,是送你的。”

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第18课《怀疑与学问》课件(共34张PPT)

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第18课《怀疑与学问》课件(共34张PPT)

8
检查预习
词语释义
视察:察看,审察【P94】 腐草为萤:腐草能化为萤火虫。【P94】
尽信书不如无书:原指完全相信《尚书》, 倒不如没有《尚书》,后用以泛指不要迷信、 拘泥于书本。【P95】
流俗:社会上流行的风俗习惯(含贬义)【P95】
虚妄:没有事实根据的
不攻自破:形容情节、论点虚谬,经不起 反驳、攻击
分论点二:怀疑是积极方面建设新学说、启迪新 发明的基本条件。
两个分论点之间是递进关系。可从文章概括两 个分论点时运用的关联词“不仅”“也”看出来。
2020/7/3
13
3.给文章划分层次结构,并归纳每一部分的大意。
第一部分(第1-2段):引用名言提出中心论点, 即治学必须有怀疑精神(或“学者先要会 疑”,或“学则须疑”) 。
2020/7/3
4
文体知识:
论证方法的一般作用
①举例论证: 使论证具体,有说服力;
②道理论证: 使论证有权威性和说服力;
③比喻论证: 使说理生动形象,浅显易懂;
④对比论证: 突出(强调)了的……观点。
2020/7/3
5
作者 简介
2020/7/3
顾颉刚(1893-1980),原名诵 坤,字铭坚,江苏苏州人,中国 历史学家、民俗学家。古史辨学 派创始人及代表人物,也是中国 历史地理学和民俗学的开创者之 一。1920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哲学 部,长期从事教育工作和历史研 究。1949年后曾任中国科学院历 史研究所研究员。著有《古史辨》 《秦汉的方士和儒生》《三皇考》 《汉代学术史略》《史林杂识初 编》《孟姜女故事研究集》等。
2020/7/3
12
2.找出本文的过渡句,说说在结构和内容上的作用。 【书二】

2019年秋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第18课《怀疑与学问》课件 (共30张PPT)

2019年秋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第18课《怀疑与学问》课件 (共30张PPT)

E
问题
探究
对比论证的作用❶通过将……与……进 ②行第对五比段❷第从一正、反二两句面:论作述用了—…—…从的正观反点两 方❸面从,而突使出作地者论的证观了点对更于深书刻本、知更识全也面要、经 过更自有己说的服怀力疑。、辨别是非,不要随便盲从 或迷信,使中心论点更加鲜明。
③、对比论证:第六段2、3句(反面角度)与4、 5句(正面角度):作用——从正反两方面,突 出的论述了在不断的发问和求解中,一切学问才 会起来,使中心论点更鲜明。
④、9、10句(正面角度)与11句(反面角度) 作用——从正反两方面,突出的论述了只有常 常怀疑、辩论、评判、修正,才能创建新学识, 使中心论点更加鲜明。
E
问题
怀疑与学问
探究
中心论点: 治学必须有怀疑精神(引用名
E
问题
引用论证的作用
探究 ❶引用……的话❷论证了……的
观点❸从而使论点更有说服力。
引用论证:引用孟子的话,权威、可
信的直接证明了对于书本知识也要经
过自己的怀 疑、辨别是非,不要随便
盲从或迷信,增强了文章的说服力。
对比论证法 ①第四段第二句:作用— —从正反两方面,突出地论证了对于传 说尧经过一番思考,不应当随便相信, 使中心论点更加鲜明突出。
作者
1980),原名诵坤,字铭
坚,江苏苏州人。中国
历史学家、民间文艺研
究家,古史辨学派创始
人,现代历史地理学和
民俗学的开拓者、奠基
人。主持《资治通鉴》
和《二十四史》的标点
工作。主要作品《古史
辨》《汉代学术史略》
D
自主
学习
1、读准字音
程颐yí 张载zài 虚妄wàng
停滞zhì 凶险xiǎn 视察chá

19秋人教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上册课件:第18课 怀疑与学问(共18张PPT)

19秋人教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上册课件:第18课  怀疑与学问(共18张PPT)

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C )
A.特朗普政府上台后立即宣布美国退出TPP,使TPP的战略 意义折扣大减。 B.他并非一位墨守战术的教头,关键比赛时他常常有变阵 妙笔,令对手措手不及。 C.邓稼先作为一个在国内外崭露头角的物理学家,为了研 究核弹,从此他在公开场合便杳无音讯了。 D. 如果对弗罗斯特诗歌的欣赏仅仅停留在表面则是太过 肤浅或说是不求甚解。
(1)以“京剧”开头,概括上面材料的主要信息。 京__剧__是__源__于__徽__剧_,__分__生__、__旦__、__净_、__丑__四__类__角__色_,__唱__腔___ 和__动__作__有__一__定__程_式__,__以__脸__谱__、__服_饰__为__主__要__艺__术_表__现__形___ 式__的__剧__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应把“但是”改为“而且”
4.阅读下面材料,回答问题。 京剧是徽剧在吸收了京腔、昆剧等地方戏曲精华
的基础上逐渐发展成熟起来的。京剧的角色,也叫 “行当”,分为生、旦、净、丑四类,与现实生活关 系密切。在京剧舞台上,唱腔和动作都有一定的程式, 一出完整的戏,其实就是表演者根据这些程式把剧情 巧妙地连缀起来。在艺术表现形式上,京剧那五光十 色、形态生动的脸谱,那精致华美、色彩艳丽的服饰, 令人目眩神迷。
解析:杳无音讯:一点消息也没有,形容失去联系或没 有方式联系。
3.下列对病句的修改不正确的一项是( D )
A.临近考试,为了让自己浮躁的心沉静下来,我总喜欢在 皎洁的月光下,仰望满天繁星。(把“满天繁星”改为 “苍穹”) B.“五四”文艺晚会上,同学们表演的节目大多以舞蹈为 主,充分展示了青春的风采。(删去“大多”) C.我们之所以要阅读优秀的文学作品的原因,是因为可以 增长知识、提高修养。(删去“的原因”) D.予人玫瑰,不仅今天手留余香,但是明天也有可能得到 别人回赠的玫瑰园。(把“不仅”改为“虽然”)

九年级语文上册18怀疑与学问课件(共19张)

九年级语文上册18怀疑与学问课件(共19张)

精读细研
4.第4段和第5段同是谈怀疑的精神对做学问的意义,能否删掉其中一 段?为什么?
不能。第4段写对于“传说”要用怀疑的精神对待,第5段则阐 述了“我们对于不论哪一本书,哪一种学问,都要经过自己的怀疑” 的观点。第4段侧重讲怀疑、思索是为了取“是”弃“非”,攻破 “一切虚妄的学说”;第5段侧重讲怀疑、思索、辨别这三个步骤 及其目的。各种各样的书本,各家各派的学问,做学问者时时在评判, 常常要弃取。若删掉其中一段,本文的论述就不全面了。写了第4段, 又写第5段,可见作者构思的周到。
精读细研
3.简要分析第4段的论述思路。 第一,从开头到“也是做一切学问的基本条件”,指出“怀疑的
精神”“是做一切学问的基本条件”;其次,以“三皇、五帝”的 传说和“腐草为萤”的记载为例,具体说明如何以怀疑的精神对待 传说;最后,用“我们若能这样追问,一切虚妄的学说便不攻自破 了”,指出怀疑的精神对做学问的重要意义。
辨伪去妄:辨别真假是非,丢弃荒谬不合理的东西。
整体感知
1.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这个论点是如何提出的? 做学问必须有怀疑精神。(学则须疑) 提出中心论点的方法:引用名言,提出论点。 2.本文的两个分论点是什么? A. 怀疑是消极方面辨伪去妄的必须步骤。
B. 怀疑是积极方面建设新学说、启发新发明的基本条件。
第一层(3-5):怀疑是消极方面辨伪去妄的必须步骤。 第二层(6):怀疑是积极方面建设新学说、启发新发明
的基本条件。
精读细研
1.课文开头两段有什么作用? 引用名言,作为文章的道理论据,提出了中心论点,使文章充满趣
味性,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 2.做学问为什么要有怀疑的精神?
因为学问的基础是事实和证据,而事实和证据有两个来源,即亲 见和传说,但传说不一定可靠,所以必须要有怀疑精神。

2019秋人教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上册课件:18 怀疑与学问 (共30张PPT)

2019秋人教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上册课件:18 怀疑与学问 (共30张PPT)

监护职责,引导孩子树立自辨能力,戒网络之瘾,辨不良之讯;要 营造和美家庭,増强亲子感情等。家校联手为孩子们网上健康成长 保驾护航,有健康的陪伴才有健康的成长,莫让手机成为陪伴孩子 成长的替代品。
材料四:随着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等移动终端的兴起,互联网 的触角无处不在。然而在移动互联网时代成长的孩子,却渐渐养成 “不移动”的生活方式。孩子太“宅”,如今已成不少家长的心病。 缺少锻炼和运动,孩子的健康直接受到影响。北京儿童医院眼科主 任于刚介绍说,有三四成小学生是近视,高中生近视率更是高达 80%。“除先天因素外,过早过多接触电子产品是其中不容忽视的 重要原因。封闭、孤僻,是网络沉迷症的特征。迷恋智能手机和电 脑等电子设备及其中的虚拟世界,淡化现实的人际交往,孩子的社 交、语言表达能力会退化,回不到现实生活,跟父母沟通都困难。”
(3)落款:要求署上主办单位的名称及海报的发文日期。 【习题链接】见本课第 16 题。
2.阅读考点链接 概括分论点
【方法指导】 (1)从中心论点入手。分论点从属于中心论点,受中心论点的统 领与支配。在锁定总说性质的中心论点的前提下,找出从属性质的 分论点即可。 (2)从不同角度入手。分论点是从不同角度对中心论点进行补充 与证明的。可以通过研读文本中相近或相反的论证角度,提炼分论 点。
海报 “爱阅读”演讲比赛 内容:如何让同学们爱上阅读 特邀嘉宾:著名演讲人×× 时间:11 月 28 日下午 3 点 地点:多媒体会议室 主办方:校团委会 2019 年 11 月 25 日
(3)从段落关系入手。分论点之间往往是并列关系,表现在段落 层次上也是并列式的。各段落开头或结尾中句意相关、形式相近的 中心句,常常就是分论点。
注意事项:分论点的概括要正确、全面,不可有缺漏。 【习题链接】见本课第 7 题。

人教版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第18课《怀疑与学问》课件(共46张PPT)

人教版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第18课《怀疑与学问》课件(共46张PPT)

怀疑与学问
作者:顾颉刚
凶险( ) 视察( ) 轻信( )
虚妄( ) 盲从( ) 折扣( )
流俗(
) 墨守( ) 停滞( )
不攻自破(

凶险(xiōnɡ) 视察(chá ) 轻信(qīnɡ) 虚妄(wànɡ) 盲从( mánɡ) 折扣(zhé ) 流俗( sú ) 墨守(mò ) 停滞(zhì ) 不攻自破( ɡōnɡ )
原理、定理、公式等。(引用论证(引证))
③比喻论证:打比方。 ④对比论证:正反相互对立的事物比较。(正面论证和反面论
证)
引用论证
引用论证:“道理论证”的一种,引用名家 名言等作为论据,引经据典地分析问题、说明道理 的论证方法。引用的方法有两种:一是明引,交代 所引的话是谁说的,或交代其出处,一种是暗引, 即不交代所引的话是谁说的或出处。
一切学问家,不但对于流俗传说,就是对于过去学者的学说也常常 抱怀疑的态度,常常和书中的学说辩论,常常评判书中的学说,常常修 正书中的学说,要这样才能有更新更善的学说产生。
1、开头的“一切”是否太绝对了?对此,你怎么看? 2、“常常”能不能去掉?四个“常常”的顺序能否调 换,为什么?
1、开头的“一切”是否太绝对了?对此,你怎 么看?
怀疑与学问
新知导入
冬夜读书示子聿 [宋]陆游
古人学问无遗力,少壮工夫老始成。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赏析】这首诗一方面强调了做学问要坚持不懈, 早下功夫;另一方面,特别强调了做学问的诀窍, 那就是不能满足于字面上的意思,而要躬行实践, 在实践中加深理解。在书本与实践的关系上,诗 人强调了实践的重要性,这符合唯物主义认识论 的观点。诗人寓理于教,旨在激励儿子不要仅仅 满足于书本知识,而应在实践中验证所学知识从 而获得真知。

2019年秋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上册语文名师课件:18 《怀疑与学问》(共32张PPT)

2019年秋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上册语文名师课件:18 《怀疑与学问》(共32张PPT)
1.开头的“一切”是否太绝对了?对此,你怎么看?
我认为“一切”并不绝对。因为学问的 基础是事实和证据,而事实和证据最可靠最 要紧的材料是自己亲见的和经过怀疑、思索、 辨别的他人的学问。学问家如果不具备这种 基本的怀疑精神,那他就不可能成为一个合 格的学问家。
本文逻辑严密,语言准确。结合上下文,揣摩下 面这段文字,回答后面的问题。
本文运用了哪两个分论点紧扣中心论点进行论证的? 两个分论点之间是并联关系还是递进关系?从什么 地方可以看出来?
中心论点: 治学必须有怀疑精神 递进关系:不仅……也……(6)
分论点一:怀疑是消极方面辨伪去妄的必需步骤。
分论点一:怀疑是积极方面建设新学说、启迪新 发明的基本条件。
怀
中心论点—治学必须有怀疑精神 (“学则须疑”)
顾颉刚(1893—1980),历史学家, 江苏苏州人。毕业于北京大学哲学 系。长期从事教育工作和历史研究 。他在研究工作中,善于怀疑与辨伪, 有不少创见。编有《古史辨》,著有 《汉代学术史略》《史林杂识初编 》等。
检查预习 1.给下列标红的字注音
顾颉刚( jié ) 程颐( yí ) 譬如(pì ) 虚妄( wànɡ ) 盲从( mánɡ) 停滞(zhì ) 懒惰( lǎn duò) 启迪( dí ) 塾师( shú)
2.多音字
腐草为萤(yínɡ ) 步骤(zhòu ) 大儒( rú )
(zhé)折叠 折 (zhē)折腾
便
(biàn)便装
(shé)折本
(pián)便宜
( xiè )姓谢 解 ( jiě )解题
( jiè )押解
①虚妄:没有事实根据的。 ②不攻自破:不用攻击,自己就溃败了。多指不正确的言 论或谣言,未经批驳,就露出了破绽。 ③尽信书则不如无书:意思是完全相信书还不如没有书。 ④辨伪去妄:识别虚假的,去掉无事实根据的(多指理念 或学说)。 ⑤墨守:因循守旧、死守。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初中同步·语文(人教)(遵义)
②我们不必希望做“人上人”。我既是人中一人,就当尽人的一份责任。没有农夫, 哪里有饭吃?没有瓦匠、木匠,哪里有房子住?没有工、商,哪里有物品?没有效命沙场的 战士,哪里可以克服敌人,保护我们的安全?没有呕心绞脑的学人,哪里会有发明、发现 和著述,安慰我们的精神?我们一时一刻的需要,都有无数的劳动者——无论是劳心或劳 力——辛辛苦苦地来供给,而我们坐享其福;我们若不是也吃一点苦,也尽一点责,我们 非但对不起他们,也何以对得起自己呢?
初中同步·语文(人教)(遵义)
导析:C A项,搭配不当,不能创造……进程,应该改为加快……进程。B项,缺少 主语,“导致”和“受”同时出现,让句子没有主语了,删掉一个就可以。D项,第一 个分句属于句式杂糅,《主要消费品供需状况统计调查分析报告》既作“发布”的 宾语又作“显示”的主语,要在“发布”后面加“的”使句子结构完整。
③我们须知最可敬爱的,是世上最大多数的平民,他们尽管做一天人,干一天事,他 们的生命,总是完全靠吃苦来撑持的。吃苦的人多,社会国家自然富强;吃苦的人少,社 会国家自然衰弱。若是都要享福,不愿吃苦,国家未有不亡,享福也就等于泡影,终致吃 苦而已!
初中同步·语文(人教)(遵义)
④我们翻开历史来看,古今中外,几多圣贤豪杰,哪一个不是从吃苦磨炼出来的?孔 子一车两马,周游天下,宁受天下人揶揄,而救世之心,终不稍减,奔波之苦,迄未挂怀。 这种吃苦的精神,尤其是我们应该崇尚的。再看看晋朝名臣陶侃,他怕生活过于松散,每 天要搬砖头;英国名相格兰斯顿,每日午饭后要劈一个钟头的柴。难道他们一个要做瓦 匠,一个要做火夫吗?笑话,笑话,他们绝不是的。他们不过借此锻炼吃苦的精神,恐怕身 体安逸了,将来不能做事,他们的用心,是很深的。
8.结合全文,梳理并概括作者的论证思路。
答案:首先指出青年人不愿吃苦、只图享福的现状。接着分析吃苦的意义。然后 论证吃苦的好处和享福的危害。最后指出吃苦才能享福,要具有吃苦的精神。
9.文章④⑤两段运用了哪些论证方法?各有什么作用?
答案:(1)举例论证。第④段列举圣贤豪杰的例子,第⑤段举了京城旗人的例子,充 分有力地论证了“吃得苦中苦,做得人上人”的观点。 (2)道理(引用)论证。引用了《论语》《大学》、王阳明的话,有力地论证了享福 的危害。 (3)对比论证。通过正(第④段)反(第⑤段)对比,强调了吃苦的重要性。
初中同步·语文(人教)(遵义)
11.中国文化博大精深。为了让传统文化更广泛地走进学生生活,安顺市某中学将开展 以“传统文化,你我共享”为主题的学习活动。请你也来参与! 【魅力汉字】 草隶篆行,异彩纷呈,绽放出中国文化独特的艺术魅力和韵味。 下面是一个汉字的演变过程,请根据前几个字形将其简体楷书写在田字格内。并总结出 汉字从早期甲骨文到简体楷书的演变规律。
导析:D A项,玄虚(xū);B项,搽(chá)粉,足智多谋;C项,大儒(rú)。
初中同步·语文(人教)(遵义)
2.(原创题)下列加点词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C ) A.送孩子出国留学不该盲.从.,应是一个家庭的重大决策。 B.实际上大量的证据表明,这种说法非但没有夸大甚至还可能是打了折.扣.的。 C.好的作风值得我们学习,但更应该墨.守.成.规.保持下去。 D.对于这些谣言,我保持缄默,过不了多久就会不.攻.自.破.的。
初中同步·语文(人教)(遵义)
⑥我们不怕享不到福,只怕吃不到苦。享福、吃苦,都是有代价的。以吃苦始者,多 以享福终。吃一己之苦者,享一己之福;吃众人之苦者,享众人之福。真正会享福的,先 要备尝艰苦,而后苦尽甜来,始有滋味。孟子说:“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 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这是磨 炼意志的最好机会,这是鼓励吃苦的不二法门。
初中同步·语文(人教)(遵义)
导析:A 根据“工程是一把双刃剑”和“但……”的内容来分析,第一空填写“一 方面,它是环境建设;另一方面,它又是对环境的破坏”;第二处应该承接下文,应该 填写“这就需要我们化工程为景观”。故选A。
初中同步·语文(人教)(遵义)
阅读选文,完成5~7题。
①怀疑不仅是消极方面辨伪去妄的必须步骤,也是积极方面建设新学说、启迪新发明的基本 条件。②对于别人的话,都不打折扣地承认,那是思想上的懒惰。③这样的脑筋永远是被动的,永 远不能治学。④只有常常怀疑、常常发问的脑筋才有问题,有问题才想求解答。⑤在不断的发问 和求解中,一切学问才会发展起来。⑥许多大学问家、大哲学家都是从怀疑中锻炼出来的。⑦清 代的一位大学问家——戴震,幼时读朱子的《大学章句》,便问《大学》是何时的书,朱子是何时 的人。⑧塾师告诉他《大学》是周代的书,朱子是宋代的大儒;他便问宋代的人如何能知道一千 多年前的著者的意思。……⑨一切学问家,不但对于流俗传说,就是对于过去学者的学说也常常 要抱怀疑的态度,常常和书中的学说辩论,常常评判书中的学说,常常修正书中的学说:要这样才 能有更新更善的学说产生。⑩古今科学上新的发明,哲学上新的理论,美术上新的作风,都是这样 起来的。若使后之学者都墨守前人的旧说,那就没有新问题,没有新发明,一切学术停滞,人类的 文化也就不会进步了。
初中同步·语文(人教)(遵义)
论证方法的辨别及作用 论证方法:举例论证、比喻论证、引用论证、对比论证。 思路:方法+内容+效果。 答题模式: 1.举例论证:通过举……的事例,具体而有力地论证了……论点,使论证更具体、更有说服 力。(注意:答“论证了……论点”时,先看文段是否有分论点,没有时答中心论点) 2.比喻论证:通过将……比作……,生动形象地论证了……论点,使论证生动形象、浅显 易懂。 3.对比论证:通过……和……作对比,突出强调地论证了……论点。 4.引用论证:通过引用……,有力地论证了……。(引用名人名言、格言警句、权威数据,增 强说服力和权威性;引用名人轶事、奇闻趣事,增强趣味性,吸引读者的阅读兴趣)
初中同步·语文(人教)(遵义)
【众说纷纭】 最近,某校开展践行《弟子规》活动。一晚,妈妈因某事严厉批评小明。小明刚要反驳, 想到《弟子规》中“父母教,须敬听”的训规,低头不语了。对于小明的表现,作为他 的同学,你想对他说些什么?
答案:(示例)小明,你是好样的,学了《弟子规》后能够自觉遵守,点赞!我们都要 向你学习。
初中同步·语文(人教)(遵义) 5.请概括出文段中的事例论剧。
答案:用了清代大学问家戴震幼时读朱子《大学章句》时对其质疑的事例。 6.选文第①句与后面的句子是什么关系?
答案:总分关系。 7.选文运用了哪些论证方法?
答案:对比论证、举例论证。
初中同步·语文(人教)(遵义)
(2018宜宾)阅读下面文章,回答问题。 享福与吃苦 何仲英
初中同步·语文(人教)(遵义)
18 怀疑与学问
1.下列字形和加点字的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D )
A.程.颐(yí) B.塾.师(shú) C.渺.茫(miǎo) D.停滞.(zhì)
启迪 默守 异端 愚昧
玄虚.(xu) 相得益彰 搽.粉(chā) 足志多谋 大儒.(rǔ) 舍身求法 诓.骗(kuānɡ) 自欺欺人
⑤《论语》说:“饱食终日,无所用心,难矣哉!”《大学》又说:“小人闲居为不善, 无所不至。”王阳明解说道:“闲居时有何不善可为,只有一种懒散精神,漫无着落,便 是万恶渊薮,便是小人无忌惮处。”前清末年,京城里旗人个个总靠一份口粮,舒舒服服 过日子,个个都是整日地拿着一个雀笼,口里哼着几句京腔,这种暮气的现象,哪里还能 够支持得住国家!
初中同步·语文(人教)(遵义)
点击进入 名师点津
初中同步·语文(人教)(遵义)
4.(2018黄石)填入文段空格中的句子,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A ) 工程是一把双刃剑: ① 。但设计合理、创意新颖的工程外观,不仅不是环境的破
坏,反而是环境的美化。 ② 。景观的构成,一是景,一是观。景有自然之景,也有人工 之景。而观,也不仅仅是生理和心理上的感觉,它涉及诸多的人境建设;另一方面,它又是对环境的破坏 ②这就需要我们化工程为 景观 B.①一方面,它是环境建设;另一方面,它又是对环境的破坏 ②这就需要我们重视工程 外观 C.①一方面,它是对环境的破坏;另一方面,它又是环境建设 ②这就需要我们化工程为 景观 D.①一方面,它是对环境的破坏;另一方面,它又是环境建设 ②这就需要我们重视工程 外观
初中同步·语文(人教)(遵义)
10.请在古今中外的名人中选取一个事例(本文事例除外)论证作者的观点。
答案:(示例)东晋书法家王羲之临池学书,池水尽黑,凭借勤学苦练,终成一代大书 法家。 明朝大学士宋濂,小时候家贫,借书后亲手抄写,天气寒冷,手指无法屈伸,但他仍 坚持抄录。正是他吃得苦中苦,才终学有所成,被朱元璋誉为“开国文臣之首”。
⑦我们虽不必有范文正公“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气概,但至少要 有陶侃、格兰斯顿的勤恳不懈的精神。我们虽不见得有什么大苦可吃,但至少要屏除一 切奢侈浮靡的不良习惯。做人要从吃苦做起,吃苦要从微处做起。“吃得苦中苦,做得 人中人。”这是对诸位的一点贡献。
(有删改)
初中同步·语文(人教)(遵义)
答案:马汉字从早期甲骨文到简体楷书的演变规律是由繁到简。
初中同步·语文(人教)(遵义)
【传统文化】 下面诗句中的四句可以组成两副对联,请根据对联特点完成组合,并把答案写在下面相 应的横线上(填写序号)。 ①松间鸣好鸟 ②鸟鸣山更幽 ③泉和万籁声 ④风定花犹落 ⑤窗外见南山 (1)上联: ① ,下联: ⑤ ; (2)上联: ④ ,下联: ② 。
①现在我国人的大毛病,是只图享福,不愿吃苦。有许多青年人看见人家享福,羡慕 得很;勉强他们暂吃辛苦,而他们的欲望,他们的希冀,总是对准享福的方面去进行。只 望“做得人上人”,不愿“吃得苦中苦”。这种观念,虽不敢说普遍存在于一般青年的 脑海当中,但至少有一部分,甚至有一大部分,我们不得不注意,不得不觉悟。
导析:C “墨守成规”意思是守着老规矩不肯改变,不合语境,应换成“坚持不懈” 或“持之以恒”。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