变配电作业危险有害因素分析及措施(正式)
变配电作业危险有害因素分析及措施

变配电作业危险有害因素分析及措施变配电作业是电力工程中的一项重要工作,但同时也存在着危险和有害因素。
为了确保变配电作业的安全,必须对潜在的危险和有害因素进行全面的分析,并制定相应的措施加以防范。
危险和有害因素分析:1. 电击危险:由于变配电设备操作、检修、维护时需要接触电器元件,未关断电源或操作不当时易发生电击事故。
2. 烧伤危险:在施工时使用高温机械设备(如电焊机)易损伤皮肤、眼睛等部位。
3. 高空作业危险:由于变配电设备安装和维护位置较高,存在着坠落危险。
4. 粉尘危害:维护变配电设备时,由于设备长期存在,发现灰尘、腐蚀或老化等情况时,操作人员可能会接触到粉尘或腐蚀物质,对身体造成危害。
5. 噪音危害:由于设备在运行时发出很大的噪音,机械操作人员可能会长期暴露在高噪音环境中,对听力造成损害。
措施:1. 电击危险:工作前,必须确认设备的互锁开关是否处于开放状态,操作前必须关断电源,并在相关位置标出警示标识。
操作人员必须佩戴防护手套、安全鞋等必要的安全防护设备。
2. 烧伤危险:工作时需要穿戴防护服、手套、安全帽等防护设备,确保身体和设备维护期间的保护。
3. 高空作业危险:操作人员必须必须佩戴安全绳,确保在高空作业过程中安全;设备安装期间必须设有较齐全的救护设备,确保突发事件的处理。
4. 粉尘危害:为了减少粉尘的产生,工作时需要通过使用除尘设备、穿戴合适的防护用品等措施避免粉尘对人体造成影响,并保持工作环境的洁净。
5. 噪音危害:对工作环境进行隔音或采用人员轮班的工作方式,避免员工长期接触噪音环境。
工作时需要注意在变配电作业中的危险和有害因素,员工必须接受相关的安全培训,遵守安全操作规程,从而确保操作的安全性。
此外,必要的防护措施和设备的维护等也是不可少的。
变电运行中常见事故的原因分析及防范措施

变电运行中常见事故的原因分析及防范措施变电站是电力系统中重要的组成部分,负责变换电压、分配电能以及保护电力系统的正常运行。
在变电站的运行中,常常会发生各种事故,给电网运行带来严重的影响。
本文将分析变电运行中常见事故的原因,并提出相应的防范措施。
一、事故原因分析1. 设备故障:变电设备长期工作后可能会出现损坏和老化等问题,如绝缘老化、接触不良等,这些都会导致设备短路、漏电、过载等故障,进而引发事故。
2. 操作失误:变电操作人员在实际操作中可能存在不规范、疏忽大意等情况,如误操作开关、遗漏关键操作等,这些操作失误可能导致事故的发生。
3. 外部短路:外部因素,如雷击、树木倒伏等,可能导致变电设备的短路。
特别是雷击,由于其高能量和瞬间性,可能引起设备爆炸和严重的火灾等事故。
4. 通风不良:变电站内大量的高温设备工作,如果通风不良,会导致设备温度升高,从而影响设备的正常运行。
而过热设备不仅会降低设备的寿命,还有可能引发火灾等事故。
二、防范措施1. 设备检修:定期对变电设备进行检修和维护,及时修理和更新老化和损坏的设备。
检查绝缘情况,及时更换不良绝缘件;检查接线情况,及时修复接线不良等。
2. 完善操作规程:建立完善的操作规程和安全制度,指导操作人员规范操作,避免因为操作失误导致事故发生。
并对操作人员进行培训,提高其安全意识和操作技能。
3. 防雷措施:对变电站进行系统的防雷设计和设备的防雷装置的安装,减少雷击导致的事故。
安装避雷针、避雷网等装置,引导雷电安全地释放。
4. 加强通风:对变电站内的设备进行合理布置和通风设计,保持良好的通风状况。
可以采用强制通风、增加散热器等方式,降低设备温度,防止过热引发事故。
除了以上几点,还需要注意加强设备巡检,及时发现和处理异常情况;建立完善的报警系统和事故应急预案,减少事故发生后的损失;加强现场安全管理,确保操作人员的安全等。
变电运行中常见事故的原因复杂多样,但我们可以通过加强设备维护、规范操作、防雷和通风措施等综合手段来预防事故的发生。
电力工程中变电检修现场危险控制分析

电力工程中变电检修现场危险控制分析电力工程中的变电检修是一个极其重要的环节,它直接关系到电力系统的安全稳定运行。
在变电检修现场,存在着各种各样的危险因素,所以必须进行全面的危险控制分析,保障检修人员的安全,确保变电设备的正常运行。
本文将从电力工程中变电检修现场的危险因素、危险控制措施和检修现场管理方面进行详细分析。
一、危险因素分析1. 高压电线危险变电站内部存在大量的高压电线,一旦接触这些高压电线就会导致严重的电击事故。
特别是在检修现场,由于设备停电检修会出现高压电线裸露的情况,增加了接触高压电线的风险。
2. 高压设备操作危险检修现场存在众多的高压设备操作,比如隔离开关、断路器等,一旦操作不慎就会引发火灾、爆炸等事故,对检修人员的安全构成威胁。
3. 物体打击危险在变电站内存在大量的机械设备、工具和材料,一旦这些物体不慎从高空坠落,就会对检修人员造成伤害。
4. 化学品危险变电站内还存在大量的化学品,比如油污、溶剂等,一旦接触或吸入这些化学品就会对检修人员的健康造成威胁。
5. 环境因素变电站的环境因素也会对检修人员的安全造成影响,比如高温、高湿、尘埃、气味等都会对检修人员的身体健康产生影响。
二、危险控制措施分析1. 安全技能培训对所有参与变电检修的工作人员进行安全技能培训,使他们具备丰富的安全防护知识和技能,增强应急处理能力。
2. 严格遵守操作规程检修人员必须严格遵守变电站的操作规程,不得擅自接触高压设备,确保操作的规范性和安全性。
3. 使用安全防护设备检修人员必须佩戴好相关的安全防护设备,比如绝缘手套、绝缘靴、绝缘胶垫等,以提高身体对高压电的防护能力。
4. 现场管理变电检修现场必须实施严格的管理制度,确保现场秩序井然、物品摆放整齐,减少物体打击危险。
5. 定期安全检查定期对变电检修现场进行安全检查,及时发现并处理可能存在的安全隐患,确保现场安全。
6. 紧急应急预案制定完善的紧急应急预案,对突发事故进行及时、有效的应对,保障检修人员的安全。
变电运行中常见事故的原因分析及防范措施

变电运行中常见事故的原因分析及防范措施变电运行中常见的事故包括电气事故和火灾事故,它们对电力系统的安全稳定运行造成严重影响。
以下是对变电运行中常见事故的原因分析及防范措施的详细介绍。
一、电气事故的原因分析1.设备老化: 变电设备使用时间长,对电力系统运行的可靠性有一定影响。
设备老化可能导致绝缘层劣化、设备接触不良、接地电阻增大等问题,进而引发设备故障和事故。
2.操作错误: 操作人员在操作中疏忽大意、忽视操作规程、违反工作程序等,可能导致被试验设备电参数不符、设备连接错误等操作错误,从而引发事故。
3.设备维护不及时: 变电设备长期使用后,需要进行定期检修和维护,以确保设备的正常运行。
如果维护不及时,可能导致设备故障和事故的发生。
4.电力质量问题: 电力质量不良可能引起设备过电压、过电流等问题,导致设备失效和事故发生。
二、电气事故的防范措施1.加强设备监测: 对关键设备进行在线监测,及时了解设备运行状态,发现异常情况及时处理,以提高设备的可靠性和稳定性。
2.完善操作规程: 制定清晰、详细的操作规程,明确操作流程和要求,严格遵守操作规程,提高操作人员的操作安全意识和操作技能。
4.提高电力质量: 定期进行电力质量监测,提高电力系统的技术水平,减少电力质量问题对设备运行的影响。
1.线路短路: 线路短路可能由于设备故障、缺陷、充电和工艺不佳等原因引起,导致火灾事故的发生。
2.设备失效: 设备失效可能由于设备老化、维护不及时、过载等问题引起,导致设备短路、发热和火灾。
4.外部因素: 外部因素如雷击、异物进入设备等,可能引起设备故障、短路和火灾。
1.加强设备巡视: 定期对设备进行巡视,发现设备缺陷及时处理,避免设备发生故障和火灾。
2.加强设备维护: 定期进行设备维护,更换老化的设备和部件,提高设备的可靠性和稳定性,减少火灾事故的发生。
3.完善设备保护装置: 安装过流、过温、过压等保护装置,及时发现设备异常情况并采取措施,以防止火灾事故发生。
变配电作业危险有害因素分析及措施正式样本

文件编号:TP-AR-L2209In Terms Of Organization Management, It Is Necessary To Form A Certain Guiding And Planning Executable Plan, So As To Help Decision-Makers To Carry Out Better Production And Management From Multiple Perspectives.(示范文本)编制:_______________审核:_______________单位:_______________变配电作业危险有害因素分析及措施正式样本变配电作业危险有害因素分析及措施正式样本使用注意:该解决方案资料可用在组织/机构/单位管理上,形成一定的具有指导性,规划性的可执行计划,从而实现多角度地帮助决策人员进行更好的生产与管理。
材料内容可根据实际情况作相应修改,请在使用时认真阅读。
摘要对变配电作业过程中的危险、有害因素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相关的安全对策措施。
关键词变配电作业危险因素对策变配电作业的主要危险就是各类电气事故。
电气事故使正常活动中断,并可能造成人身伤亡或设备、设施损坏。
电气事故中,少数由不能预防的自然灾害或其他原因造成,大多数与人的不安全行为和物(设备、工具) 的不安全状态有关。
另外还与安全管理和现场环境有关,如规章制度不健全,劳动组织不合理,缺乏现场检查,缺乏安全教育培训,违章违纪等。
现场环境条件不仅构成不安全状态(如光线不足、通道情况不良等) ,而且还影响人的可靠性,易造成人的不安全行为,如作业现场高噪声会干扰、影响信息交流,听不清谈话或信号,促使误操作发生率上升。
1 危险、有害因素分析参照《生产过程危险和有害因素分类与代码》( GB/T13861 - 92) ,变配电作业过程中主要存在如下潜在的危险、有害因素:设备设施缺陷、防护缺陷、电危害、噪声、作业环境不良、标志缺陷及其物理性危险和有害因素。
变配电作业组工作前危险点分析及防范措施

变配电作业组工作前危险点分析及防范措施概述在变配电作业中,为了确保工作人员在安全的环境下进行作业,需要对工作前可能存在的危险点进行分析,并采取相应的防范措施。
本文将针对变配电作业组工作前可能存在的危险点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防范措施。
危险点分析1. 电击危险在变配电作业中,存在着电击危险,电压越高,电击危险越大。
因此,在变配电作业中,需要注意以下事项:•工作人员需要严格遵守变配电作业操作规程和电气安全操作规程,确保认真细致地操作,避免电击危险。
•在进行带电检修时,需要采取相应的带电作业方式,如低压带电作业、高压安全带等,避免电击以及其他危险。
•要及时检查设备、工具和保护设备,避免因设备老化而导致的电击危险。
•在带电作业和检修前,需要进行完整的电气检测和试验,确保设备和线路处于安全状态。
2. 火灾危险变配电作业中,可能存在着火灾危险,因此需要注意以下事项:•在进行变配电作业时,应注意不要使用易燃易爆物品和工具。
•变配电作业场所必须保持干燥、整洁,不得有垃圾和杂物,特别是易燃易爆的物品。
•在进行电气试验和检修时,务必做好防火措施,如使用防火毯等消防设备,确保遇到火灾危险时能够及时控制。
3. 机械伤害危险在变配电作业过程中,机械设备和工具的使用可能会带来机械伤害危险。
因此,在进行变配电作业前,需要注意以下事项:•工作人员需要熟悉机械设备和工具的使用方法,确保正确使用,减少机械伤害的发生。
•在使用机械设备和工具时,应配备安全设施,如手套、护目镜等,确保工作人员的安全。
•在使用机械设备和工具时,应避免和其他人同时使用,确保工作人员的安全。
4. 其他危险在变配电作业过程中,还可能存在着其他危险,如毒气泄漏、高处坠落等。
因此,在进行变配电作业前,需注意以下事项:•工作人员需要了解变配电作业中可能出现的危险类型,并掌握相应的防范措施。
•在进行变配电作业时,应严格按照作业规程进行,确保不发生危险。
•在进行特殊作业时,如高处作业等,必须严格遵守相关安全规范和操作规程,确保工作人员的安全。
供配电系统危险有害因素分析(标准版)

供配电系统危险有害因素分析(标准版)Safety management refers to ensuring the smooth and effective progress of social and economic activities and production on the premise of ensuring social and personal safety.( 安全管理)单位:_______________________部门:_______________________日期:_______________________本文档文字可以自由修改供配电系统危险有害因素分析(标准版)供配电系统危险、危害因素分为两类:一类是自然灾害如雷击;另一类是电气设备本身和运行过程中不安全因素导致的危险、危害,主要有触电、火灾、爆炸、断电等,分析如下:1、触电危险供配电设备、设施在生产运行中由于产品质量不佳,绝缘性能不好;现场环境恶劣(高温、潮湿、腐蚀、振动)、运行不当、机械损伤、维修不善导致绝缘老化破损;设计不合理、安装工艺不规范、各种电气安全净距离不够;安全措施和安全技术措施不完备、违章操作、保护失灵等原因,若人体不慎触及带电体或过份靠近带电部分,都有可能发生电击、电灼伤的触电危险。
特别是高压设备和线路,因其电压值高,电场强度大,触电的潜在危险更大。
2、火灾、爆炸危险各种高低压配电装置、电气设备、电器、照明设施、电缆、电气线路等,如果安装不当、外部火源移近、运行中正常的闭合与分断、不正常运行的过负荷、短路、过电压、接地故障、接触不良等,均可产生电气火花、电弧或者过热,若防护不当,可能发生电气火灾或引燃周围的可燃物质,造成火灾事故;在有过载电流流过时,还可能使导线(含母线、开关)过热,金属迅速气化而引起爆炸;充油电气设备(油浸电力变压器、电压互感器等)火灾危险性更大,还有可能引起爆炸。
变电运行中常见事故的原因分析及防范措施

变电运行中常见事故的原因分析及防范措施变电运行是电力系统中至关重要的一环,它直接涉及到电力输送与配送工作。
变电运行中常常会发生各种各样的事故,给电力系统的安全稳定带来不小影响。
为了确保变电运行的安全性和可靠性,对变电运行中常见事故的原因进行深入分析,并提出相应的防范措施,是非常重要的。
一、设备老化变电站重要设备的老化是导致变电运行事故的主要原因之一。
变电站内的主要设备包括变压器、开关设备、断路器、隔离开关等,这些设备的老化程度直接关系到变电运行的安全稳定。
设备老化可能导致设备绝缘性能下降,设备运行可靠性降低,甚至引发设备故障。
为了防范设备老化带来的事故,需定期对变电站内的设备进行全面的检查和维护。
对于老化程度较高的设备,及时进行更换或维修,以确保设备在运行中的正常性和安全性。
二、人为操作失误人为操作失误也是变电运行中常见事故的原因之一。
变电站内的设备操作涉及到众多的操作人员,有时候可能发生因为疏忽大意、操作不当而导致的设备事故。
忽略了设备运行状态、操作规程等,都可能导致设备故障或事故。
为了避免人为操作失误带来的风险,首先需要加强对操作人员的培训与教育,提高其操作技术和操作规范的认识;建立健全的操作规程和标准流程,明确操作人员的职责与要求;采用现代化的自动化控制系统,减少对操作人员的依赖,也是一个非常有效的防范措施。
三、外部环境因素变电站所处的外部环境也可能导致变电运行事故。
恶劣的气候条件、外部物体的击穿、外部动物的侵入等,都可能对变电运行产生不利影响。
针对外部环境因素带来的风险,可以通过对变电站周围环境的管理与维护来进行防范。
安装防护设施,加强对变电站周围环境的巡视与维护,及时清理周围的杂草、垃圾等,保持环境整洁。
定期对变电站设备进行绝缘检查与防护措施的加强,也是很有必要的。
四、负荷波动在电力系统中,负荷的波动是常有的情况,而变电站作为电力输配的关键节点,对负荷波动的适应能力和稳定性直接关系到电网的安全运行。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编订:__________________
单位:__________________
时间:__________________
变配电作业危险有害因素分析及措施(正式) Deploy The Objectives, Requirements And Methods To Make The Personnel In The Organization Operate According To The Established Standards And Reach The Expected Level.
Word格式 / 完整 / 可编辑
文件编号:KG-AO-2347-97 变配电作业危险有害因素分析及措
施(正式)
使用备注:本文档可用在日常工作场景,通过对目的、要求、方式、方法、进度等进行具体、周密的部署,从而使得组织内人员按照既定标准、规范的要求进行操作,使日常工作或活动达到预期的水平。
下载后就可自由编辑。
摘要对变配电作业过程中的危险、有害因素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相关的安全对策措施。
关键词变配电作业危险因素对策
变配电作业的主要危险就是各类电气事故。
电气事故使正常活动中断,并可能造成人身伤亡或设备、设施损坏。
电气事故中,少数由不能预防的自然灾害或其他原因造成,大多数与人的不安全行为和物(设备、工具) 的不安全状态有关。
另外还与安全管理和现场环境有关,如规章制度不健全,劳动组织不合理,缺乏现场检查,缺乏安全教育培训,违章违纪等。
现场环境条件不仅构成不安全状态(如光线不足、通道情况不良等) ,而且还影响人的可靠性,易造成人的不安全行为,如作业现场高噪声会干扰、影响信息交流,听不清谈话
或信号,促使误操作发生率上升。
1 危险、有害因素分析
参照《生产过程危险和有害因素分类与代码》( GB/T13861 - 92) ,变配电作业过程中主要存在如下潜在的危险、有害因素:设备设施缺陷、防护缺陷、电危害、噪声、作业环境不良、标志缺陷及其物理性危险和有害因素。
这些危险、有害因素可能导致的事故主要有:触电事故,电气故障,电气火灾事故,电气爆炸事故高处坠落,物体打击,机械伤害。
1. 1 触电事故
触电事故是电气事故中最为常见的一种,其事故原因可分为: ①带电作业; ②安全距离不够; ③防护措施失效; ④接触电压和跨步电压触电; ⑤误入带电间隔; ⑥约时停送电; ⑦不验电接地; ⑧误登带电设备; ⑨违反操作规程; ⑩其它原因。
触电事故主要包括电击和电伤两种形式,它们都是电能失去控制造成的。
电击是电流通过人体,破坏人的心脏、中枢神经系统、肺部等重要器官的正常工作
而对人体造成伤害。
由于人体触及带电导线、漏电设备的外壳或其他带电体,以及由于雷击或电容放电,都可能导致电击。
人体遭受电击所产生的后果的严重程度受电流大小、持续时间、电流通过人体的路径及电流的种类影响,轻者有打击疼痛感,重者致死。
电击可分为直接电击与间接电击两种。
直接电击是指人体直接触及正常运行的带电体所发生的电击;间接电击则是指电气设备发生故障后,人体触及该意外带电部分所发生的电击。
直接电击多数发生在误触相线、刀闸或其它设备带电部分;间接电击大都发生在大风刮断架空线或接户线后,搭落在金属物或广播线上,相线和电杆拉线搭连,电动机等用电设备的线圈绝缘损坏而引起外壳带电等情况下。
电伤是通过电流的热效应、化学效应、机械伤害等对人体造成伤害,它主要包括以下几种:
(1) 电灼伤。
它是最常见也是最严重的一种电伤,多由电流的热效应引起,具体症状是皮肤发红、起泡,甚至皮肉组织被破坏或烧焦。
通常发生在:低压系统带
负荷拉开裸露的刀闸开关时电弧烧伤人的手和面部,线路发生短路或误操作引起短路,高压系统因误操作产生强烈电弧导致严重烧伤,人体与带电体之间的距离小于安全距离而放电。
(2) 皮肤金属化。
由于电流或电弧作用(熔化或蒸发) 产生的金属微粒渗入了人体皮肤表层而引起,使皮肤变得粗糙坚硬并呈青黑色或褐色。
它多在弧光放电时发生和形成。
(3) 电烙印。
是指人体与带电体接触的部位留下永久性斑痕。
当载流导体较长时间接触人体时,因电流的化学效应和机械效应作用,接触部分的皮肤会变硬并形成圆形或椭圆形的肿块痕迹,如同烙印一般。
(4) 机械性伤害。
是指电流作用于人体时,由于中枢神经反射和肌肉强烈的收缩导致机体组织断裂、骨折等伤害。
(5) 电光眼。
是指弧光放电时,由红外线、可见光、紫外线对眼睛的伤害。
与电击相比,电伤多属局部性伤害,但电伤往往与
电击同时发生。
事故调查统计表明,绝大部分触电伤害事故都属于电击伤害。
1. 2 电气故障
电气故障是指电气设备或电气装置达不到原定性能指标,部分或全部停止运行,且经过常规检查和调试仍不能恢复原有功能的状态。
绝缘失效、导线断头、接触不良、电气短路、温升过高、声响异常、冒油漏油、误动拒动、指示错误、电压波动等因素都可能造成电气故障。
电气故障严重时会造成火灾引起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1. 3 电气火灾
电气火灾主要指电线短路产生火花落在易燃物上引起的火灾或电气设备使用不当引起的火灾。
1. 4 电气爆炸
由于电气设备在爆炸危险环境使用,如在使用中产生火花、电弧或高温就将成为引爆源。
主要电气设备由于雷击、操作过电压等因素使正常运行条件遭到破坏,发热量增加,温度升高,在一定条件下也可能引
起火灾爆炸事故。
1. 5 高处坠落
在杆、塔及构架上作业时,由于未采取防护措施或防护措施不当,可能造成作业人员的高处坠落。
1. 6 物体打击
杆塔上下配合作业,上下双层作业等场所发生人体伤害事故。
1. 7 机械伤害
在缠绕、绑扎导线过程中及备料等场所易发生机械伤害事故。
1. 8 噪声
主要指变压器等高压变配电装置产生的电磁性噪声对人员的危害。
长期接触这种强烈的噪声,会使人产生头痛、头晕、耳鸣、心悸及睡眠障碍等神经衰弱综合症状,造成人体植物神经中枢调节功能减弱,表现为皮肤划痕试验反应迟钝、血压不稳、血管张力有改变。
1. 9 其他伤害
变配电作业出工、收工途中,作业场所还可能发生
车辆伤害事故。
由于身体不适或工作紧张及他人触电事故的潜在影响等,可能会造成心理伤害而影响工作。
2 对策措施
(1) 对将要投入运行的电气设备和电气线路的绝缘应进行严格检查,对于重要的电气设备,除测量绝缘电阻外,还应进行耐压实验、泄漏电流试验和介质损耗试验。
(2) 用电设备和电气线路的周围应留有足够的安全通道和工作空间。
电气装置附近不应堆放易燃、易爆和腐蚀性物品。
禁止在架空线上放置或悬挂物品。
(3) 电气装置在使用中的维护必须由具有相应资格的电工作业人员按规定进行。
经维修后的电气装置在重新使用前,应确认其符合相应环境要求和使用等级要求。
(4) 对于变配电装置应在进线端设避雷器,防止雷电波侵入。
(5) 不论是强电设备,还是弱电设备,不论是交流
设备还是直流设备,也不论是低压设备还是高压设备都应采用不同方式、不同用途的接地措施。
安全接地主要有保护接地、重复接地、防雷接地等。
(6) 安装漏电保护装置,以便电路发生故障时能迅速切断。
漏电保护只作为附加保护,即安装漏电保护装置以后不得取消电气设备或电气线路的原有防护措施。
(
请在这里输入公司或组织的名字
Enter The Name Of The Company Or Organization He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