湿陷性黄土绿化草籽撒播施工重难点解析

合集下载

湿陷性黄土边坡喷播绿化施工工法(2)

湿陷性黄土边坡喷播绿化施工工法(2)

湿陷性黄土边坡喷播绿化施工工法湿陷性黄土是一种在湿润条件下会发生膨胀和塌陷的土种,其中含有大量的膨胀性粘土矿物。

在工程建设中,遇到湿陷性黄土边坡时,为了保证边坡的稳定性和生态环境的保护,可以采用喷播绿化的施工工法。

二、工法特点湿陷性黄土边坡喷播绿化施工工法具有以下几个特点:1. 结合绿化和土木工程技术,既保证了边坡的稳定性,又提升了生态环境。

2. 通过喷播植物种子和施肥,加强边坡的植被覆盖,防止土壤侵蚀和水土流失。

3. 采用草本植物进行绿化,能够快速生长和扎根,增加边坡的抗滑性和抗冲刷性。

4. 通过形成绿色植物带,提供了边坡稳定所需的生物力学支护。

5. 可以在施工期间进行绿化,有效减少施工对生态环境的破坏。

三、适应范围湿陷性黄土边坡喷播绿化施工工法适用于湿陷性黄土边坡的绿化修复工程,尤其适用于下列情况:1. 边坡高度较大,需要加强边坡的稳定性。

2. 边坡位置陡峭,容易发生滑坡和土石流等地质灾害。

3. 土层中含有大量的湿陷性黄土,稳定性较差。

4. 环境要求较高,需要提升生态环境质量。

四、工艺原理湿陷性黄土边坡喷播绿化施工工法的原理是通过喷播草本植物种子和施肥,促进植物生长,增加边坡的抗滑性和抗冲刷性。

具体工艺原理如下:1. 地质勘察:对边坡的地质情况进行详细勘察,包括土层结构、坡度等参数的测量和分析。

2. 选择植物种子:根据边坡的土壤性质和环境要求,选择适合的草本植物种子。

3.土壤改良:根据土壤的湿陷性和抗滑性等特点,采取适当的土壤改良措施。

4. 喷播绿化:采用专用的喷播设备,将植物种子和肥料均匀喷洒在边坡土壤上。

5. 养护管理:对喷播后的边坡进行养护管理,包括水分管理、施肥和除草等工作。

五、施工工艺湿陷性黄土边坡喷播绿化施工工艺具体包括以下几个阶段:1. 地质勘察和设计:对边坡的地质情况进行勘察和设计,确定施工方案。

2. 土壤改良:根据土壤的湿陷性和抗滑性等特点,进行土壤改良工作,提高边坡的稳定性。

湿陷性黄土路基地基处理施工要点

湿陷性黄土路基地基处理施工要点

湿陷性黄土路基地基处理施工要点湿陷性黄土广泛分布于我国的西北、东北、华中及华东等地区,其主要是由于上覆土层在浸水后结构性早到破坏而发生显著的附加变形。

在湿陷性黄土分布的地区进行工程建设,极有可能因为地基实现而引起附加沉降,从而给建筑工程造成很大的危害。

因此,在湿陷性黄土地基上进行工程建设时一定要掌握地基处理的方法,并明确施工时的注意事项。

本文主要总结了西安至平凉线这一工程建设中湿陷性黄土路基的地基处理方法,并对这几种方法在实施的过程中需要注意的问题进行简单总结,进而分析处理这些方法实施过程中问题的处理要点。

标签:湿陷性黄土;路基;地基处理;施工要点引言西安至平凉线工程主要分布于陕西省中西部和甘肃省东部,主要出于渭北、陇东黄土高原之上,东部与西安枢纽相连,西部与宝中铁路相接,我国十三大煤炭基地之一的黄陇基地彬长矿区是其必经之地。

其所经过的这些地区,湿陷性黄土广布,而湿陷性黄土对整个工程所造成的影响也非常之大。

所以,在整个线路施工过程中,湿陷性黄土的处理是工程顺利实施的重要步骤之一,明确工程所需的湿陷性黄土地基处理方法,并有效规避其中可能存在的问题是保障工程顺利进行的关键。

1 湿陷性黄土路基地基处理方法简介1.1 强夯法强夯法在湿陷性黄土路基的处理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其具体方法是用重锤从一定的高度下落以达到夯击土层使地基迅速固结,所以也被叫做动力固结法。

其主要的作用原理是利用强大的夯击力和冲击波夯实土层,所以要重物从高处落下,一般要利用起吊设备将重量达10~25t的重锤提升到10~25m左右的高处,而后让其自由落地。

其主要的施工步骤可以分为以下几步:①将工程的施工场地进行平整处理;②将夯击点的位置标注,对场地的高度进行测量;③将重锤放在夯击点的位置,并安排起重机就为;④对夯击前重锤顶部的高度进行测量;⑤把重锤吊到起先测量好的预定高度,并将脱钩装置开启,等到重锤自由落下以后,将吊钩放下,并测量锤顶的高度。

绿化关键施工技术重点难点和解决方案

绿化关键施工技术重点难点和解决方案

绿化关键施工技术重点难点和解决方案在当今社会,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对于环境的要求也越来越高。

绿化工程作为改善环境、提升生活品质的重要手段,受到了广泛关注。

在实际施工过程中,绿化工程面临着诸多技术难题。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对绿化关键施工技术进行探讨:植物选择、土壤改良、灌溉管理、病虫害防治以及后期养护。

一、植物选择1.1 植物品种的选择在绿化工程中,植物的选择至关重要。

要考虑到当地的气候条件,选择适应性强的植物品种。

要考虑植物的生长速度和观赏价值,以及与周围环境的协调性。

还要考虑到植物的繁殖方式,选择易于繁殖和维护的品种。

1.2 植物配置植物配置是绿化工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

合理的植物配置可以提高绿化效果,使绿地更加美观。

在植物配置时,要注意保持一定的层次感,避免单一的植物种类过多。

要注意植物之间的空间关系,保持适当的距离,以利于通风、透光和相互遮挡。

还要注意植物的排列方向,一般采用“主导树种+次要树种”的方式进行配置。

二、土壤改良2.1 土壤肥力土壤肥力是影响绿化效果的关键因素之一。

在绿化工程中,要根据植物品种的特点和土壤条件,合理施用有机肥和化肥。

有机肥可以提高土壤的肥力和生物活性,化肥则可以提供植物生长所需的养分。

要注意控制施肥量,避免造成土壤盐碱化和污染。

2.2 土壤酸碱度调整土壤酸碱度对植物的生长和发育有很大影响。

在绿化工程中,要根据植物品种的特点和土壤酸碱度,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调整。

一般来说,可以通过施用石灰、硫酸铵等物质来降低土壤的酸性,或者施用氢氧化钠等物质来提高土壤的碱性。

三、灌溉管理3.1 灌溉方式的选择灌溉方式有很多种,如滴灌、喷灌、地膜覆盖等。

在绿化工程中,要根据植物品种的特点、土壤条件和气候条件,选择合适的灌溉方式。

一般来说,滴灌和喷灌适用于表层土壤水分需求较高的植物,而地膜覆盖则适用于保水性能较差的土壤和干旱地区。

3.2 灌溉量的控制灌溉量的控制是保证绿化效果的关键。

湿陷性黄土地区路基施工控制要点及处理方法精品2500

湿陷性黄土地区路基施工控制要点及处理方法精品2500

湿陷性黄土地区路基施工控制要点及处理方法精品2500湿陷性黄土地区的路基施工存在着特殊的工程技术难题,包括黄土的极强吸水性、膨胀性、可塑性等特点,因此需要采取一系列的施工控制要点和处理方法来确保路基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以下是关于湿陷性黄土地区路基施工控制要点及处理方法的一些建议。

1.前期地质调查和观测:在进行路基施工之前,必须进行详细的地质调查和观测,了解黄土地区的地质条件和特征。

这包括膨胀性指数、含水量、塑性指数等参数的测定,以及地下水位、渗透性等的观测。

地质调查和观测结果将对后续的施工控制和处理方法提供重要的依据。

2.合理的设计方案:在湿陷性黄土地区的路基施工中,应根据地质调查和观测的结果,制定合理的设计方案。

这包括路基的高度和宽度、横断面形状等的确定,以及路基的排水系统的设计。

设计方案应尽量减少地基变形和对路基稳定性的不利影响。

3.施工工艺和方法选择:选择合适的施工工艺和方法对于湿陷性黄土地区的路基施工至关重要。

应选择一种能够减少地基变形和控制地下水位升高的施工方法。

例如,可以采用分段填筑、土工合成材料加筑、夯实等施工方法来降低黄土的压缩变形和膨胀变形。

4.施工过程的控制和监测:在湿陷性黄土地区的路基施工中,应进行施工过程的严密监测和控制。

这包括实时监测地下水位、土体变形等参数,以及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调整和控制。

必要时,可以采取加固措施来增强路基的稳定性,如土工格栅、土钉墙、加固梁等。

5.灌浆处理:湿陷性黄土的膨胀性是造成路基变形和破坏的重要因素之一、因此,在施工过程中,可以采用灌浆处理来改善黄土的膨胀性。

灌浆处理可以通过注入适当的稀浆来损伤黄土的吸水性和可塑性,减少黄土的膨胀量,从而提高路基的稳定性。

6.排水系统的建设:湿陷性黄土地区需要建立完善的排水系统,以保证路基的排水畅通。

在施工过程中,应根据地质调查结果,设置合理的排水设施,包括排水管道、渗流井等。

同时,需要保证排水设施的正常运行和维护。

绿化关键施工技术重点难点和解决方案

绿化关键施工技术重点难点和解决方案

绿化关键施工技术重点难点和解决方案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绿化工程在城市建设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

绿化工程不仅能够美化环境,提高城市品质,还能够改善空气质量,降低温度,增加湿度,减少噪音等。

在绿化工程施工过程中,我们常常会遇到一些关键的技术难点。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探讨绿化关键施工技术的难点及解决方案。

一、植物选择与配置1.1 难点:如何根据不同的地理环境、气候条件和使用功能选择合适的植物品种?解决方案:要充分了解当地的地理环境、气候条件和土壤类型,选择适应性强、生长速度快、病虫害少的植物品种。

要根据使用功能,选择具有一定观赏价值、经济价值的植物品种。

要考虑植物的搭配和配置,形成美观和谐的景观效果。

1.2 难点:如何合理配置植物的数量和密度?解决方案:要根据植物的生长习性、形态特点和观赏价值,合理配置植物的数量和密度。

一般来说,植物数量不宜过多,以免影响植物的生长;植物密度不宜过大,以免影响植物的通风和光照。

还要考虑植物的层次感,通过搭配不同高度、不同冠幅的植物,形成丰富的立体景观效果。

二、土方工程2.1 难点:如何保证土方工程的质量和进度?解决方案:首先要做好土方工程的前期准备工作,包括勘测、设计、预算等。

要加强对施工现场的管理,确保施工质量和安全。

要合理安排施工进度,避免因工期紧张而导致的质量问题。

要加强对施工现场的监督和检查,确保各项工程指标达到要求。

2.2 难点:如何处理好土方工程中的排水问题?解决方案:要做好土方工程中的排水工作,首先要选择合适的排水设施,如排水沟、排水管等。

要注意排水设施的布置和连接,确保排水畅通。

要加强对排水设施的维护和管理,防止堵塞和损坏。

要根据实际情况,采取相应的措施,如加强地面覆盖、设置雨水花园等,提高土地利用率。

三、灌溉工程3.1 难点:如何保证灌溉工程的供水充足和水质优良?解决方案:要保证灌溉工程的供水充足和水质优良,首先要加强对水资源的管理,合理利用和保护水资源。

湿陷性黄土地区岩土勘察工程中常见的问题分析与对策

湿陷性黄土地区岩土勘察工程中常见的问题分析与对策

湿陷性黄土地区岩土勘察工程中常见的问题分析与对策发表时间:2018-12-04T18:47:10.057Z 来源:《防护工程》2018年第22期作者:伏奎[导读] 湿陷性黄土地区具有湿陷性、膨缩性、难压实和受含水量影响较大等特征,为工程建设带来很大的难度。

甘肃第五建设集团公司建筑勘察设计院甘肃天水 741000摘要:湿陷性黄土地区具有湿陷性、膨缩性、难压实和受含水量影响较大等特征,为工程建设带来很大的难度。

如果没有对湿陷性黄土地区进行合理有效的处理,很容易影响施工进度和施工质量,甚至威胁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

要保证湿陷性黄土地区建筑工程的顺利施工,做好该地区的勘察工作是关键。

勘察人员需要结合湿陷性黄土地区的实际特点,制定科学合理的勘察方案,从而实现湿陷性黄土地区建筑工程整体质量的有效提升,确保建筑物的安全性、稳定性,推动建筑行业的健康发展。

关键词:湿陷性;黄土地区;岩土勘察;问题;对策中图分类号:TU195 文献标识码:A引言:湿陷性黄土属于特殊性岩土,勘察期间必须查明其工程特征,选择相应的地基处理措施,如若地基处理措施不当会对工程的质量造成很大的危害,在地基处理施工时,施工单位应严格按照设计的图纸要求进行,并结合相关的规范要求。

设计人员应结合施工现场发生的突发状况及时对设计方案进行调整,以确保施工进度。

建筑物施工完毕后要尽早做好地面上的防水工作,因为地表排水对湿陷性黄土的影响也很大。

1湿陷性黄土的工程特性黄土是指在干旱、半干旱气候条件下陆相沉积的一种特殊土,分为老黄土和新黄土,老黄土一般没有湿陷,承载力较高,新黄土广泛覆盖在老黄土之上,与工程建筑关系密切,一般都具有湿陷性,湿陷性黄土在上覆土层自重应力作用下,或者在自重应力和附加应力共同作用下,下沉稳定后,因浸水土的结构迅速破坏而发生显著附加变形,强度迅速降低,体现在建筑物方面: 在框架结构中,对于上部结构的刚度较大的建筑物,发生不均匀沉降,随着不均匀沉降的发展,可能造成上部结构发生破坏,甚至是倒塌; 在砖混结构中,主要体现墙体开裂并附加不均匀沉降引发危险。

绿化施工技术关键难点及解决方案土壤改良及植物栽培技术

绿化施工技术关键难点及解决方案土壤改良及植物栽培技术

绿化施工技术关键难点及解决方案土壤改良及植物栽培技术绿化施工技术关键难点及解决方案:土壤改良及植物栽培技术绿化施工是城市规划和建设中的重要环节之一,能有效改善城市环境、提升人们的生活质量。

然而,在进行绿化施工时,土壤质量和植物栽培技术成为了面临的关键难点。

本文将重点探讨土壤改良及植物栽培技术的解决方案,以帮助解决这些问题。

一、土壤改良技术在绿化施工中,土壤质量直接影响着植物的生长和发展。

然而,城市环境中的土壤常常具有贫瘠、酸性、含盐量高等问题,这对植物生长提出了挑战。

因此,土壤改良技术成为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

1.1 有机质添加有机质作为改良土壤的重要手段之一,具有能够提高土壤肥力、改善土壤结构和水分保持能力等优势。

在绿化施工中,添加腐熟堆肥、稻草、秸秆等有机材料可以有效改善土壤肥力和结构,提供植物所需的养分和气候条件。

1.2 硅酸盐改良硅酸盐改良即通过添加富含硅酸盐的材料,如硅灰石等,来提供土壤所缺乏的硅元素。

硅酸盐改良可以增强植物抗逆性,提高植物对病虫害的抵抗力,改善土壤结构和质地。

1.3 水分调控在城市绿化施工中,水分的供应和保持是关键问题。

土壤改良技术需要结合水分调控措施,如添加保水剂、配置地下水灌溉系统等,以确保植物在干旱或多雨环境下都能得到适量的水分供给,促进根系的生长和发展。

二、植物栽培技术除了土壤质量,正确选择和运用植物栽培技术也是绿化施工的关键。

以下是几种常见且有效的植物栽培技术解决方案。

2.1 选择适应性强的植物在城市环境中进行绿化施工时,需要选择适应性强的植物来保证其在恶劣条件下仍能生长良好。

例如,优先选择具有抗病虫害、耐盐碱、抗旱性强的品种,能够适应城市环境的植物进行栽培。

2.2 使用育苗技术育苗技术在绿化施工中起到重要的作用。

通过合理选择育苗基质和育苗方法,可以提高植物根系的生长和发育,加速植物的生长速度,提高植株的成活率,从而提高绿化施工的效果。

2.3 合理施肥和植物保护在绿化施工过程中,合理施肥和植物保护是至关重要的。

湿陷性黄土路基填筑施工技术及质量保证

 湿陷性黄土路基填筑施工技术及质量保证

湿陷性黄土路基填筑施工技术及质量保证湿陷性黄土是中国中西部典型的黄土类型,由于其独特的物理性质,使得其经常被用于基础填筑,特别是公路工程。

然而,在填筑施工中,湿陷性黄土也是技术难点之一。

本文将对湿陷性黄土路基填筑施工技术及质量保证进行探讨。

一、湿陷性黄土的物理性质湿陷性黄土的物理性质主要表现为两点:1.吸水性强,水分含量变化大:湿陷性黄土的吸水性极强,可以吸收其重量的2.5-3倍的水。

因此在施工过程中,湿陷性黄土的含水量变化非常大,不仅影响固结性和荷载传递能力,还会导致路面变形。

2.可塑性强,稳定性较差:湿陷性黄土的可塑性极强,可以塑性变形超过50%。

然而其稳定性较差,易遭受外力的影响,导致路基不稳定,长期运用容易出现裂缝、坍塌等问题。

这些特性意味着高度依赖技术操作和质量控制。

二、路基填筑施工技术1.水分含量控制:选址前,需进行水分含量分析。

施工时,通过加水控制含水量。

对于悬沙含量高、含水性差的黄土,可通过光气化、加入蒸汽、利用能量等方法加热使其减少吸水性。

2.填筑面形状控制:湿陷性黄土路基施工中,填充面形状控制是关键。

基础平整度是路面最基本的质量指标,需要通过填筑机器进行控制。

平整度良好,更容易在后续工序中控制好路基表面。

3.压实度及干密度控制:压密度只有到一定值时,才能保证所作路基的承载力。

三、质量保证1.质量监测:随着道路模型和设施不断升级,对湿陷性黄土路基的技术要求日益严格。

必须对每个填筑地点进行详细的大地复合机监测,记录当时路况情况,随着施工进程的推进,对其进行再次监测,确保其变化情况。

2.建设管理:施工人员操作技能处理和管理能力直接影响整个路基的质量,为此,需要对机械操作人员进行培训,保障施工质量。

4.质量控制:在施工过程中,由于水分含量和含水性的变化,尤其是在不同的气候环境下,对压实速度以及具体压实方式要进行适当调整保证施工质量。

总之,湿陷性黄土路基填筑施工技术及质量保证必须经过全面而严密的选址、设计、建设、监测和管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湿陷性黄土绿化草籽撒播施工重难点解析
摘要:近年来,社会飞速发展,人民生活质量也越来越高,园林绿化在人们的
日常生活中占据了更加关键的地位。

城市现代化建设逐步发展,园林绿化工程也
涌入人们的日常生活,在实际实施过程中,需充分关注其施工要点与植物栽植技术。

文章对湿陷性黄土绿化草籽撒播施工进行了研究分析。

关键词:湿陷性黄土;绿化施工;草籽撒播
1前言
随着城市规模进一步扩大,人口急剧增加,市政道路交通拥挤不堪,导致市
政道路建设不得不被提到城市建设的日程上。

市政道路作为重要的交通枢纽,是
一个城市经济、生活以及交通的重要命脉,因此市政道路的环境关系着这些生命
脉络鲜活,景观绿化成为市政建设中一个不可忽视的重要问题,为了提升市政道
路的绿化质量,我们需要对景观绿化进行合理、科学的设计,同时还要遵循发展
的总规则。

2 园林绿化的施工要点分析
要想保证园林绿化工程顺利实施,就需把握住园林绿化施工的要点:
2.1时间的选择
为提高树木成活率,需依照各地区物种本身特性及当地环境特点来种植树木。

由于各地区气候特点,各地区种植树木的季节也存在差异,例如,南方通常在秋
末种植,而北方适宜在春天种植。

2.2苗木的选择
尽可能挑选顶芽饱满、根系发达、无缺水状况、外形美丽的苗木,而且其年
龄通常在1~4年。

起苗前,必须注入水分,避免由于土壤太干而造成幼根被拉断,起苗之时,必须使根系完整,不被破坏。

如果需将苗木运到很远的地方,必
须使用泥浆蘸根的方法,用蘸湿的草包好根系,以确保其水分不流失掉。

2.3场地的规划
确定场地后就实施定点放线的计划,开展填方和挖土工作,合理规划地形,
再摊平放出其坡度。

同时需在修缮好的地形上开展定点放线工作,放线完成后可
以开展其地基工作,对水池问题需特别关注,做好防渗透工作。

广场与道路的建
设可以从最基本的做起,完成整个绿化任务后再开展铺面层工作。

2.4地下建设
在开展埋设地下的管线的工作时,在地面上对排水管监控线路管、消防水管、给水管、供电线路管及通讯线路管等做好标记。

在检修口地地方安装截止阀,应
挑选较大直径的排水管道,雨水口位置应定在道路两侧,另外需留出连接消防检
的用水接口。

照明管线往往设置在其两边,深为45cm以下的地方,做上记号,
依照设计地点的面积,进行电源控制点和照明位置与安装监控的设计。

3如何进行草坪植物的配置设计
3.1草坪种子的选择
在城市园林草坪的建植中,为确保草坪健康地生长,必须要选择与草坪的所
在地符合的种子种植。

首先要科学地确定好草坪建植地区的土壤土质、气候类型等,这是确保草坪日后健康成长的基石;然后要选择多种草种作为备选,根据草
坪建植地区的土质特点、气候和草种的不同生长条件来综合选择最适宜的草种,
辟如选择暖季型的草坪种子,还是选择冷季型的草坪种子;是选对土壤的肥力要
求不高的草种,或是选土壤的肥力要求较高的草种;是选对土壤的水分要求不高
的种子,还是选对土壤的水分要求较高的草种子等;这些都需要提前了解草坪的
所在地的土质、气候等;最后在充分了解草坪所在地的土质、气候以及草种特点
的前提下,充分考虑所选择草种的建植技术的可行性及经济性等问题。

3.2草坪植物的配置
草坪设计的过程中必定包含“主景”的设计,一般以具有特色的树丛、孤赏树
来作为草坪的主景进行配置,而且都处于草坪中较显眼、显著的位置。

假如整片
草坪的地形呈现起伏的状态,那有关草坪的主景最佳选择配置为地势、地形最高处,为突出主景,在选择除主景外其他的树种时要避免与其主景树的颜色太过接
近或体量太过相似。

对整片草坪区内的中心来说,一般要选孤植树,因为孤植树
首先会给人以整片草坪的视觉中心的感觉,另外通过对草坪和孤植树高度、体量
的对比,能够形成一种高耸、视线上升的感受。

同时,需要注意孤植树个体的美丽,体型大气、树姿挺拔、色彩鲜明,选择既有特色寿命还较长的树种,如雪松、合欢、栾树、法桐、银杏和垂柳等。

草坪中的孤植树要与周围的景点间保持距离,以营造空旷的感觉,孤植树与周围景点的最佳距离约为4倍树高。

如果不选孤植
树作为草坪的主景,而选树丛来作为草坪的主景,那就需要确保树丛树种一致,
体量间最好要存在差异,要在各株的间距上有所不同。

这样设计出来的草坪主景
能给人统一而又不呆板的感觉,如可以选圆柏、水杉等树种树丛来做草坪的主景。

3.3树丛的配置
除了具有观赏作用,草坪中的树丛还具有作为背景、遮荫和隔离等作用。


此在选择和配置树种时也有不同的方法。

配置树丛主要是配置背景树丛、庇荫树
和隔离树丛。

其中,庇荫树要选择树冠庞大、枝叶浓密,而冠型是圆球或者伞形
的效果最好,比如重阳木、榕树和白玉兰等。

另外在配置庇荫时不要选择太多树种,只要一二种即可,配置形式以疏密相间最佳,林缘线要自然而曲折。

隔离树
的作用主要是划分空间和屏障,因此采用上中下复层的结构能达到最好的观赏效果。

隔离树树种一般是常绿树,若采用乔木,那么分支点就必须低,总体来说还
是枝叶发达、浓密,枝条开张角度小的灌木比较合适,比如灰茉莉、三角梅、扶桑、小叶紫薇、黄蝉等,再加上其他地被植物或者适当的花草来配置,那么效果
会更好。

背景树丛在配置草坪植物中有着重要地位。

草坪上的花带、花丛和花坛
以及当作草坪主景的孤植树和树丛等往往都需要背景树丛来衬托,由此产生更好
的观赏效果。

花丛和花带则是用常绿树或有紧密结构的树带来当作背景,进而体
现出鲜亮的效果。

4对湿陷性黄土绿化草籽撒播的管理
4.1明确技术要点,完善草坪养护管理规范。

草坪的养护管理工作主要有浇水、施肥、修剪、除草、病虫防治、清理及维
护等。

由于不同种类的草坪在不同生育期的生长性能及对环境的适应能力不同,
因此,应有规范的技术指导和标准的操作流程,使工作人员可以在掌握各管理环
节关键技术的基础上根据具体情况进行专业维护与管理。

例如,浇水时夏季应避
开高温时段,而春秋冬要避开早晚低温时段;施肥时要尽量做到均匀,以防草坪
出现黄绿相间现象;修剪高度应遵循“1/3”原则,部分遮阴和损害较严重草坪的留
茬应高一些,用剪草机修剪时,每次修剪的方向应有所改变,以保证蘖枝向上生长;应选择污染少、高效、低毒、低残留的除草剂,在大面积使用前要先试验等。

4.2探索利用新方法,实现草坪的绿色管理。

随着化学农药的长期和大量使用,农药残留、杀伤天敌、破坏生态平衡和污
染环境等问题陆续出现,生物防治越来越被人们理解和应用,且效果不错,例如,
通过绿僵菌对螬蛴进行防治,防治效果可达90%,为此,应积极研究生物防虫方法。

通过对草坪进行合理的水肥管理,增强与杂草的竞争能力,通过科学的修剪,抑制杂草的生长,同时,利用不利于杂草生长的生物天敌如昆虫、植物病原微生
物等控制杂草的发生,以达到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目的。

4.3加强学习培训,提高养护管理人员素质。

定期组织开展学习培训,邀请苗木培育及管理专家针对草坪草的生长习性、
特性、病虫害现象以及养护管理过程中的施肥、浇水、修剪等内容进行详细讲解,着重分析各个环节可能出现的情况及关键技术要点,以不断提高养护管理人员专
业素养,使其养护技能得到不断提升,从而进一步规范草坪养护的日常管理。

此外,加强对草坪养护管理人员职业素质的培养,帮助其树立爱岗尽责的职业态度,同时,通过建立健全激励机制,提升其工作的积极性与主动性。

5结束语
绿化养护是一个新兴的环境产业,只有遵循植物生长的生态结构合理性原则,并加以科学养护,才能形成优美景观。

根据各种草坪草的生长特点及采用新技术
新方法对草坪实行精细化养护管理,不仅可以形成质量好、景观好的草坪,同时
也可以降低绿化的投入成本,提高绿化效果,进而营造一个环境优美的生态宜居
城市。

参考文献:
[1]李熙波.福州城市片林与草坪碳吸存比较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2.
[2]梅雪英.城市草坪温室气体通量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8.。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